短兵相接成语

时间:2023-12-12 11:41:01 宇涛 成语 我要投稿

短兵相接成语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成语都不陌生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经典成语,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短兵相接成语,欢迎阅读与收藏。

  【注音】

  duǎn bīng xiāng jiē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写《九歌》热情讴歌那些为国捐躯的战士,祭祀他们,歌颂他们的忠毅。诗文内容为:“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光。”

  【出处】

  车错毂兮短兵接。 战国·楚·屈原《九歌·国殇》

  【解释】

  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成语解析

  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战国·楚·屈原《九歌·国殇》:“车错毂兮短兵接。”

  【用法】

  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军事、斗争

  【近义词】

  兵戎相见、针锋相对、唇枪舌剑

  【相反词】

  和风细雨、拐弯抹角、指桑骂槐

  【成语示例】

  1、但恐怕也有时会逼到非短兵相接不可的,这时候,没有法子,就短兵相接。 鲁迅《两地书·二》

  2、总的来看,通过预赛,各队选手的实力已基本显露出来,很可能现在的名次成为全运会决赛时的基本排序,但这不排除因临场发挥的情况而改变现有名次,尤其是在那些短兵相接且选手们实力相差无几的项目中。

  3、八路军六八五团第五连和五八六团第一连的战士们,首先冲上公路和日军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战,用手榴弹炸毁敌人尾后的汽车,使其前面的汽车无法逃走。

  4、记忆的黯淡的微光所能照耀得到的那个时候,他已经阅历过短兵相接的战争,刑场,狂暴的火灾,做过小侦探,挨过毒打和监禁,成为一个虎视眈眈、充满着盲目的兽 欲和复仇的决心的少年了。

  5、这时元舰的尾部已靠着宋舰,元军在箭石掩护下,跳上宋舰,短兵相接,展开了猛烈的战斗。

  6、南曲峪的人向北曲峪走,北曲峪的人向南曲峪冲,眼看着就要短兵相接、遭人命了。

  7、哈哈,针锋相对,短兵相接啦!来来来--(坐下,指同学甲)你是赞成火烧的,对吧?说说理由,好吗?

  8、杨云惠坐在原告代理人席上,神情严肃地准备投入这场短兵相接的特殊战斗。

  9、“此案的侦破,为什么不短兵相接,直接追踪主犯,而是在与此案无关的人身上打主意?”培勒的第一个问题说出同座者共同的“?”,事实上,泰伊确实在起头的二天半时间里和一个与此案完全无关的局外人兜了好大一个圈。

  10、在闸北,中国守军与日寇短兵相接、激烈交战。

  【成语接龙】

  【顺接】:接三换九 接三连四 接不上茬 接二连三 接吻拥抱 接应不暇 接木移花 接绍香烟

  【顺接】:兵刃相接 兵连祸接 不暇应接 短兵相接 风马不接 后手不接 花移木接 肩摩毂接

  【逆接】:才人行短 裁长补短 尺有所短 持人长短 春宵苦短 寸长尺短 道长争短 道长论短

  【逆接】:短中取长 短兵接战 短兵相接 短刀直入 短叹长吁 短吁长叹 短吃少穿 短垣自逾

  【出处简介】

  《九歌·国殇》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诗,是《九歌》中的一篇。

  这是追悼楚国阵亡士卒的挽诗。此诗分为两节,第一节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第二节颂悼楚国将士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全诗生动地描写了战况的激烈和将士们奋勇争先的气概,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诗篇情感真挚炽烈,节奏鲜明急促,抒写开张扬厉,传达出一种凛然悲壮、亢直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

  【创作背景】

  屈原生活在楚怀王和楚顷襄王时代。当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战国七雄中后来居上,扩张势头咄咄逼人,楚国成为其攻城略地的主要对象之一。但楚怀王却放弃了合纵联齐的正确方针,一再轻信秦国的空头许诺,与秦交好,当秦国的诺言终成画饼时,秦楚交恶便不可避免。自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起,楚国曾经和秦国发生多次战争,都是秦胜而楚败。仅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楚秦战于丹阳(在今河南西峡以西一带),楚军大败,大将屈匄被俘,甲士被斩杀达8万,汉中郡为秦所有。楚以举国之兵力攻秦,再次大败于蓝田。楚怀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秦与齐、韩、魏联合攻楚,杀楚将唐昧,取重丘(今河南泌阳北)。次年,楚军再次被秦大败,将军景缺阵亡,死者达2万。再次年,秦攻取楚国8城,楚怀王被骗入秦结盟,遭到囚禁,其子顷襄王即位。顷襄王元年(公元前298年),秦再攻楚,大败楚军,斩首5万,攻取析(今河南西峡)等15座城池。

  在屈原生前,据以上统计,楚国就有15万以上的将士在与秦军的血战中横死疆场。后人指出:《国殇》之作,乃因“怀、襄之世,任馋弃德,背约忘亲,以至天怒神怨,国蹙兵亡,徒使壮士横尸膏野,以快敌人之意。原盖深悲而极痛之”。古代将尚未成年(不足20岁)而夭折的人称为殇,也用以指未成丧礼的无主之鬼。按古代葬礼,在战场上“无勇而死”者,照例不能敛以棺柩,葬入墓域,也都是被称为“殇”的无主之鬼。在秦楚战争中,战死疆场的楚国将士因是战败者,故而也只能暴尸荒野,无人替这些为国战死者操办丧礼,进行祭祀。正是在一背景下,放逐之中的屈原创作了这一不朽名篇。

【短兵相接成语】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短兵相接02-09

经典的成语02-02

带有迎字的成语和成语解析04-13

冬天的成语02-15

祝福的成语02-15

鸡鸭的成语02-14

声东击西成语08-11

以貌取人成语02-10

成语典故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