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4-07-01 12:47:47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劳动教育的调研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劳动教育的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劳动教育的调研报告

劳动教育的调研报告1

  一、调研目的

  此次调研旨在对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二十多年来所形成的成果、经验和结论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症结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梳理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和政策建议,概括而言,即“摸清情况、找出问题、想出办法”。

  二、调研内容

  (一)系统研究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相关理论;(二)总结和评价实践素质教育的.具体模式;(三)研究新形势下推进素质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和突出问题和应试教育倾向愈演愈烈的原因;(四)分析我国现行素质教育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五)分析20xx年中央8号和16号文件精神贯彻落实情况;(六)总结各级各类学校促进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的主要成效和经验;(七)研究当前大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学校开展音体美教育的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

  三、研究框架与方法

  以上调研内容可从理论、政策、实践等三个方面进行分解,形成下图研究框架:

  此次调研主要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同时辅之以必要的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会等方法。

  四、具体分工

  (一)总课题组组成

  组长:朱小蔓(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教授);

  副组长:田慧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成员包括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若干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的负责人和研究人员。

  (二)根据以上研究框架,课题组下设10个研究小组,其工作任务和人员安排如下:

  第一组:系统研究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相关理论。

  负责人:高宝立(《教育研究》杂志主编、编审)

  成员:朱小蔓、毕诚、刘惊铎、宗秋荣、武思敏、金东贤

  第二组:总结和评价实践素质教育的历史进展与具体模式。

  负责人:陈如平(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管理处处长)

  成员:崔相录、酆力、刘晓楠

  第三组:研究新形势下推进素质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和突出问题和应试教育倾向愈演愈烈的原因。

  负责人:方晓东(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成员:田慧生、程方平、郝志军、吴安春、秦行音、陈金芳、邓友超

  第四组:分析我国素质教育政策的背景、内容与落实情况。

  负责人:吴霓(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部副主任、博士)

  成员:曾天山、明航、杨润勇

  第五组:研究和分析各级各类学校德育现状。

  负责人:詹万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成员:齐欣、李书华、宁武杰、徐安德

  第六组:研究分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与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

  负责人:张铁道(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

  成员:赵学勤

  第七组:研究分析各级各类学校促进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现状。

  负责人:李继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副主任)

  成员:于慧颖、徐美贞

  第八组:研究当前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及教育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负责人:王书荃(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部副研究员)

  成员:马艳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心理健康》课题组

  第九组:研究当前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学校教育的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

  负责人:李永亮(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体卫艺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成员:吴键、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

  第十组:研究各级各类学校艺术教育的现状。

  负责人:李鑫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副研究员)

  成员:李荣芝

  (三)根据调研工作需要,设北京、辽宁、山东、江苏、湖南、甘肃等若干个地区调研组,整理、总结和评价各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负责人:田慧生

  (四)根据调研工作需要,总课题组设秘书处,挂靠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管理处,具体负责此次调研的联络、协调以及总研究报告的撰稿工作。

  负责人:陈如平

  成员:郝志军、付文瑞、刘晓楠

  (五)总报告撰写组成员:

  负责人:陈如平

  成员:郝志军、金东贤、秦行音、邓友超、杨润勇、明航

  (六)总课题组协调员:续梅(《中国教育报》基础部主任)。

  四、研究成果

  (一)调研报告的具体成果由总报告、分报告、地区个案、附录四部分。

  (二)总报告由总课题组秘书处组织人员撰写,总字数在1.5~2万字左右。

  (三)分报告由10个研究小组负责撰写,独立成章,字数以1万字为限。

  (四)地区个案由地区个案研究组负责撰写,字数以1万字为限。

  (五)附录主要包括各类文件法规、参考文献、素质教育大事记等。

  五、时间安排

  8月5日,组成课题组,将课题组成员名单上报教育部。

  8月10日前,拟制调研工作方案,供第一次工作会议讨论。

  8月10日,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召开在京课题组成员第一次工作会议,讨论与修订调研工作方案,并部署具体工作。

  8月15日,将调研工作方案上报教育部,待批准;各研究小组按照分工,拟订工作计划,开展资料收集、细化分工等前期准备工作。

  8月15日~9月15日,实施调研工作。

  8月24日,各研究小组负责人会议。

  9月9日,各研究小组工作进展中期汇报。

  9月15日前,完成分研究报告,并汇总到总课题组秘书处。

  9月17日,在北京举行第二次工作会议,全体课题组成员参加,讨论总研究报告初稿撰写计划安排。

  9月25日前,总课题组秘书处组织人员完成总研究报告初稿。

  9月30日前,经总课题组负责人确认后,将总研究报告上交教育部。

  六、工作要求

  (一)此次调研工作属国家重大调研项目,意义重大,所有参与调研的人员要高度重视,应本着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不仅要积极、有效地做好此次调研工作,还要为今后开展此类活动积累成功经验和探索有效途径。

  (二)此次调研工作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各研究小组要明确责任,按照分工抓紧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切勿影响调研工作的总体步骤。

  (三)研究报告无论总报告和分报告,均须按A4纸规格、小四宋体打印、装订成册,同时上交电子稿,总课题组秘书处为此次调研建立专题档案信息库。

劳动教育的调研报告2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真正做到了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不仅配备了具有档案管理资格的人员任档案管理人员,而且建立档案管理工作网络,形成了以校长挂帅、副校长任分管、档案室具体负责、各职能科室协助抓的四级档案管理网络。

  为进一步加强对档案工作管理,学校舍得在档案设施上投入,配备了专用档案室;拨出经费,为档案室配置了档案柜、计算机、复印机、数码相机等专用设备,使档案管理在硬件上有了保障,适应了档案管理的需要。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档案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学校的文书档案管理,自学校档案室成立一年来,我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了档案工作职责和任务,以及归档范围及整理要求,使各有关科室对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收集、整理有据可依。在归档过程中,我校档案所有文件归档目录、盒内文件目录、盒底备考表、文件资料汇编等全部使用计算机打印;文件、材料的归档全部使用档案专用档案盒,文件不易被腐蚀、变质,有利于档案的保存,使我校的档案逐步走向了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轨道。

  三、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归档和利用工作

  我校按照区档案局和教育局有关学校档案工作的要求,全力做好文书档案的归档和移交工作,

一、在学年结束前整理好全年的文书档案,并由专业人员分类整理后保存于档案室。

二、注重档案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档案使用价值。

为了充分发挥档案的潜在作用,方便利用,更好地为劳动保障工作服务,我们

一是编制档案检索工具,编制了案卷目录、电子目录等档案检索工具索引;

二是汇编资料,将收集到的`档案信息重新组合,进行深加工,编制成全宗介绍等汇编资料,以确保利用档案的各种需要,使档案的潜在作用得到升华。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档案工作的重点

  做好档案工作的目的是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对照标准,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以下不足,综合档案室的库房建设还不完善,开展档案工作宣传力度还不够,资料收集不很齐全,整理欠规范,档案网络化管理还处在筹备阶段,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我们将严格按照区一级档案室标准要求自己,加强薄弱环节建设,自加压力,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档案工作,我们要加大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力度,加快实物档案归档工作。争取购置网络版档案管理软件,实现档案网络化管理,使档案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为全校广大师生员工服务,把我校的档案工作提高到新的层次和水平。

劳动教育的调研报告3

  实践教学是法学专业愈来愈强调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改变过于强调纯理论知识的灌输和探讨的教学模式,强调法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主要是法学专业本科学生实际分析及处理法律实务案件和实际解决纠纷能力的培养。《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指出:“强化法学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确保法学实践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不少于总数的15%。”“加强校内实践环节,开发法律方法课程,搞好案例教学,办好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

  社会调查方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社会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材料的方法。社会调查方法是研究性学习专题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或实验等科学方式,τ泄厣缁嵯窒蠼行有计划的、周密的、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借以发现存在的社会问题,探索有关规律的研究方法。

  一、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问题研究现状

  目前而言,法学专业特色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的理论研究都比较多,且形成一定的理论成果和系列论断。学者黄本莲、刘慧频在《试论社会调查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指出:“社会学法学的研究成果拓展了法学思维范式及研究方法,也为法学教育方式的更新提供指导意义。社会调查在提高学生法律实践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可在法学教育中广泛应用。”学者胡辉、周世中在《社会调查与法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应用法学专业‘需求导向型’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成果之二》指出:“社会调查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获得对社会的正确认识,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一项实践活动。它对提升法科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者程皓、杨熠在《社会调查与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指出:“将社会调查方法纳入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法学专业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也是培养高素质法律专业人才的现实需要。在法学教学中实施社会调查,应当积极发挥院校组织作用,重视师资队伍培养和配套课程建设,完善调查过程监控,及时总结调查成果。”学者郭庆珠、黄国富在《社会调查在法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指出:“社会调查与现代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有很好的契合性,是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法学实践教学中运用社会调查,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和思辨能力,有助于现代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社会调查的反思性可以促使法律价值的规范性表达更为科学化,并且能够打破法学理论自我封闭的趋势,扩大法律体系的开放性,为实定法的完善提供动力。社会调查在法学实践教学中真正起到作用,需要学生在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社会调查方法的基础上与教学活动实现良好的互动。”学者付胥宇在《论法学专业学生在社会调查中的.“五个结合”》指出:“社会调查是法学专业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提升社会调查能力要考虑法学专业的特点,强调“提出问题”与“大胆假设”的结合,调查方法和调查目的的结合,客观事实和主观无涉的结合,调查信度与调查效度的结合,注重积累和善用工具的结合,这样才可能形成科学的调查结论。”以上研究对于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社会调查方法的运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农民工权益保护简述

  农民工对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休息权、获取报酬权、劳动保护权、子女受教育权、享受医疗、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权却缺乏应有的保障和关怀。如何在法律层面保障农民工权益是一项亟待解决而又相当艰巨的任务。恰恰这个选题,十分适合法学本科学生,作为社会调查技能训练的样板。

  学者曾书琴、陈绍华在《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与农民工权益保障调查――以东莞8个特色工业园区为例》中指出:“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从农民工社会权益的角度对东莞8个各具特色工业园区进行了实地调查,深入分析了各种社会权益的缺失对农民工就业流动的影响,提出了‘积极践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教育平等权,创新保障住房模式,搭建社会参与平台’等对策,以期在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同时兼顾企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劳资双方共赢。”学者严静在《我国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岳阳地区为例》中总结:“我国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现状问题主要包括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工资薪酬保护、工伤赔偿及保险、社会保障制度、遭受不法侵害以及法律援助等方面。该文以岳阳地区为例,从三个视角进行调查分析:一是基于需求层面的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现状调查;二是基于供给层面的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现状调查;三是基于现实层面的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现状调查,主要从立法层面分析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从各位学者的研究结论可以看出,我国农民工权益保护工作,例如工资发放、生产安全、社会保险等,已经逐渐取得较大的进步和成绩。这些成就也能给参与社会调查的法学本科学生提供正能量的主流价值观教育。

劳动教育的调研报告4

  一、引言

  劳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进行调研和改进。本报告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调查方法和样本

  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样本包括来自不同学院和专业的大学生。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了5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分析

  1.实践机会不足: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表示他们在校期间缺乏实践机会,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这导致他们在毕业后面临实际工作时存在一定的困惑。

  2.少数专业指导:部分学生认为缺乏专业指导是一个问题。他们觉得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缺乏具体和实用的指导,不能满足不同专业的需求。

  3.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学生表示,现有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不够灵活,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求。他们希望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

  四、改进建议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以提高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4.增加实践机会:学校应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开展暑期实习、校外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实际工作,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5.加强专业指导:学校应建立健全的专业指导机制,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辅导。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专业培训、与学生一对一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专业知识。

  6.优化课程设置: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优化劳动教育课程的设置。可以增加选修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更新和调整。

  7.加强评估与反馈:学校应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对劳动教育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并及时采纳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五、调研成果的实际意义与局限性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样本数量和调研范围的局限性,调研结果可能不具有广泛的普适性。

  六、结论

  大学生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高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应加强实践机会、专业指导,优化课程设置,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使大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更好地学习和成长,为他们的将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劳动教育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调研报告06-01

调研报告11-02

调研报告05-19

用工调研报告02-23

实习调研报告03-01

空气调研报告12-02

扶贫的调研报告02-02

药店的调研报告01-26

物流调研报告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