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4、认识阅读课外书籍的重要性,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和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字词和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说说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他们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4)朗读课文并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5)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要求: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在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抽查情况)
1、小组内学习展示。
(1)、这节课,我学会了季羡林、水浒传、彭公传、绿林好汉、滚瓜烂熟、三侠五义、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等词语,理解了绿林好汉、滚瓜烂熟的意思。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3)、我能够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4)、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我知道了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等。
2、抽查学习情况。
抽查生字词的读和说的情况。(主要是针对中差生)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他们对读书有哪些见解?(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三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进行古诗文积累)
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生1: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生2: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不要偏科,要全面发展……)
生3: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生4: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这里面既有季老自身成长的体验,又有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关注,更是对“古今贯通”的一个注解与落实……)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4、品味题目寓意。
(与二人名字相关。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5、课文朗读展示,学生进行评价并说出理由。
生:“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生:“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
三、激发知识冲突(可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闲书”指什么?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四、学习收获展示
1、通过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你有哪些收获?
2、展示自主收集的资料。
五、作业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些本课的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少年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念。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渎、抓住重点句子品读,在读中感悟,畅谈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少年战胜困难和自我时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明确课文的主旨。
2、品读重点语句,感受少年的坚定信念,受到启迪和教育。
教学准备:搜集摘抄励志的格言警句或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主教案个性教案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你有爬山的经历吗?说说你的经历和感受。
2、我们要学的将会给我们启迪。
3、揭示课题:只要翻过那座山。
二、范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简要说说课文内容。
三、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理解词语。思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理清的脉络吗?
2、小组讨论交流。
3、班内汇报交流。
(1)指名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理解词义,用词语说一说。
(3)关于的内容。
生动记叙了少年在翻山的过程中战胜困难和自我的艰难历程。
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少年牢记祖母的'话,已经爬过两三座山头,但仍然不见大海的踪影。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少年再次聚集力量,继续攀登,还是不见大海,他很气馁,甚至决定放弃。
第三部分(第14~18自然段):写海鸥送给少年的羽毛,给了少年希望和动力。
第四部分(第19~22自然段):少年在一次沿着山道缓缓爬去,而畔回荡起大海的涛声。
4、指名度课文。
四、质疑问难
1、学生自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提问。
3、班内整理提问提纲。
五、课堂小结
通过自主学习,大家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请总结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口述课文主要内容
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提纲。
二、合作探究
1、学生安提问提纲自读课文,在书中圈点批注。
2、小组内交流,推荐代表。
3、班内由小组推荐代表汇报交流。
(1)少年经历的困难。
①山道上笼罩着蒸人的湿气。
②前方仍是像波浪一样上下起伏,不见终点的长长山道。
③这条山道的前方,仍旧与先前一样,是望不到边的起伏的山峦。
以上是环境方面的困难。
④还是算了吧!
⑤少年猛地一屁股坐在路旁……这一切又有谁能告诉我呢?
⑥慢慢地,一阵疲劳袭上全身。
以上是自我的困难:少年的情绪有了波动,有怀疑,有气馁;有身体上的疲劳。
(2)少年战胜困难。
①“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在中出现了三次;
a、第一次作为祖母的话出现,是少年翻山的原因。
B、第二次是少年的动力。
c、第三次让少年获得了希望,坚定了信心。
②“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是的线索,贯穿全文,也是的主旨所在。
(3)少年一定能翻过那座山,看到大海。
结尾,表明少年已坚定了信念,不断战胜困难,超越自我,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
4、请同学们读自己感悟最深的部分。
三、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1、你还有此类励志故事吗?说说你的感受吧。
2、学生交流,联系自身来畅谈。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又有新的收获吧,请总结一下作为经验积累哟。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2、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1、学生搜索有关作者的资料。
2、自学字词,按照一般预习要求阅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推测写作意图,感受文章特色
3、圈出文中大量运用的成语与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
三、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四、自学成果检查交流
1、介绍作者:
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搜索的作者资料,教师投影作者的照片。
2、检查字词
3、学生自由谈论阅读这篇文章的感受。
五、指名配乐朗读
六、学生分组讨论:
A、预习要求中对课文三个方面的认识B、自己阅读课文产生的问题
(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整理成文字)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提出问题,寻求解答。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抓住某一个问题适当讨论。
七、思考概括文中回忆了少年时期哪几件往事,各自的感受是什么
(在预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思考归纳,整体感知课文)
参考:
回忆了四件往事:
1、小时候观图如身临其境、乐在其中
2、学生时代读书美不胜收
3、老师讲课入情入理,激起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4、老师教导令我受益终身。
同学小结:文章采用了对比引出回忆——回忆往事——收束全文的结构形式。
八、思考:
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与读书(画)有关,你从中获得哪些启发?你能从她的依依往事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吗?
(独立思考,自由讨论)
九、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在笔记本上形成文字)
十、课外阅读:田汉《南归》
十一:检测题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山中杂记》这篇文章是冰心女士留美期间在山中养病时写的。原来是一组,共十篇,我们学习的这篇是第十篇。这篇小文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的许多可爱的动物和昆虫的生活情景,写出了它们给作者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也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这篇文章思路清晰,描写对象具体,先写马,次写小狗,再次之是小猫,重点写小鸟,一笔带过的是小虫儿们(小蝴蝶、小蜗牛、蜜蜂、青蛙、萤火虫)。在具体的描写过程中,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叙事。继续学习用平淡、自然、流畅、亲切的语言叙事。对“我”(冰心)从各种动物身上获得乐趣的原因的理解。
教学重点
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对博爱思想的理解。
教学构想
教学本课,不必要求学生理解每一个词语,学生以自学为主,借助课后第一题,理解各种动物给我的乐趣,并讨论这些动物为什么能给我带来乐趣?再引导学生练习自己观察小动物的经历,引起与作者的共鸣。
教学准备
搜集冰心的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冰心的哪些作品?
2、你对冰心有哪些了解?
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3、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另一篇文章——《山中杂记》。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
驯xùn(驯服、顺从) 瞥piē(很快地看一下,大略地看) 蹒跚pánshān
2、词语: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本文是形容小鸟。
庞然大物:形容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玲珑娇小:细致,娇嫩小巧。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5、说说文章的大致内容。
6、简介作品
《山中杂记》这篇文章是冰心女士留美期间在山中养病时写的。原来是一组,共十篇,我们学习的这篇是第十篇。这篇小文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的许多可爱的动物和昆虫的生活情景,写出了它们给作者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也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这篇文章思路清晰,描写对象具体,先写马,次写小狗,再次之是小猫,重点写小鸟,一笔带过的是小虫儿们(小蝴蝶、小蜗牛、蜜蜂、青蛙、萤火虫)。在具体的描写过程中,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
三、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课文哪些具体语句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
写马:
温驯地磨动它的松软的大口和齐整的大牙。侧转那狭长而又善良的脸来看我,表示它的欢迎与等待。它虽然不说话,它必每日地怀念我。
写狗:
它看我吓怔了,才住了吠,得了胜利似的,垂尾下山而去。它竟摇尾走了过来。它总算助了我不少的胆子。
写猫:
它并不抓人,仰卧在草地上,用前面两只小爪,拨弄着玫瑰花叶,自惊自跳,充满了活泼的欢悦。
从上述所举的`例子中能看出,冰心笔下的各种动物有情有意,充满人性和灵性,个个都可爱极了。
2、本文重点写的是什么?
是小鸟,共用五段文字。
作者先写各种鸟,如青鸟、知更雀,说它们是快乐的象征,然后写鸟的形态,鸟鸣,最后进一步详写了鸟的家庭,小鸟破壳,大鸟哺育它们的情景。这部分文字写得亲切、生动、感人,是文字的精华,同学们应该反复品味,从中获取养料。
3、这些动物为什么这么可爱,作者为什么能从它们身上获得无限的乐趣?
是因为冰心始终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它们,与它们深交,而不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让动物给自己服务,逗自己开心。这样平等、关爱、尊重、欣赏的情感就是一种博爱思想。
冰心这种博爱思想是因为接受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影响和印度的泰戈尔哲学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受的家庭教育、个人教养的必然结果,也是她早期作品中所表现的最高理想和一贯的主题。
4、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爱——对动物的爱,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四、学习作者的叙事手法
1、本文详写了小鸟,略写了小虫,二者结合得恰到好处。文章开头选写了大马、小狗、小猫三种动物,从描写对象的数量看,已经从面上铺开了,然后收笔,集中一点,详写小鸟的各个方面,把文章内容、抒发的情感推向**,推向顶峰,最后收笔写小虫们,点到为止。如果再详写小虫,显得拖踏、臃肿、做作,读起来会索然无味。
2、这篇小文的语言细腻、柔和、含蓄而又清丽,通篇“满蕴着温柔”,充分显示了女性作家的特点,这也是冰心作品的语言特点。
五、教师小结
主要指导写作方法的运用。
作业设计
1、理解课后题。
2.以“博爱”为主题,写自己与小动物之间的故事。
板书设计
山中杂记
马、狗、猫、鸟
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
语文教案 篇5
绿茵茵 草坪 照射 叽叽喳喳 累了 灿烂 礼物 念叨 搂在怀里 望着 微笑
1.照样子,给下列字加偏旁并组词。
例:因(因为) (茵)(绿茵茵)
平(平时) (坪)(草坪) 不(不是) (怀)(怀抱)
2.把下面的词语排列成通顺的句子。
(1)太阳 光芒 射出 初升的
初升的太阳射出光芒。
(2)鲜艳的 花朵 草坪上 开满了
草坪上开满了鲜艳的花朵。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汉字数字,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一)尘不染 (三)思而行 (四)海为家
(五)体投地 (六)神无主 (九)霄云外
4.跑到奶奶心里的阳光,指的是什么?
有关太阳光和太阳能的小知识
太阳光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普照大地,使整个世界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太阳可以说是所有生物的母亲,有了太阳的照耀,地面才富有生气,才会有疾风劲吹、江水奔流、花开果熟,生物才能生生不息。
太阳能是太阳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对人类的生活与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地球上处处皆有太阳光,人类可直接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无须运输。其次,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最后,对于人类来说,太阳能是用之不竭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