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写“厅、厨厢、漠”等7个生字,学习象声词,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歇后语,理解歇后语的含义,学习左右结构的生字中左右相等的字的写法。
(3)积累学习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理解其含义。
(4)阅读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理解故事包含道理,明白“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心理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诵读积累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同学朗读、说话、写话的能力。
3.情感目标:从生活学习知识。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
教学重点、难点:
1.认字,写字,积累歇后语和成语。
2.学会阅读文章。学会独立思考,理解寓言寓意,培养健康心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有着千千万万中不同种类的'动物,万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能繁荣昌盛,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各种不同的动物吧。
2.(出示课件)一起读一读。
第一组:浪猩猩海龟白鹤鸽子
第二组:羚羊蚯蚓螃蟹蝴蝶蚕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学习生字:狼猩鹤鸽羚蚯蚓螃蟹蚕
4.教师示范书写,注意书写笔顺。
5.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注意写字时字的间架结构,教师巡视指导。
二、字词句运用
学习拟声词
1.出示课件,读一读。猜读生字。
提示:(它们都是形声字,字体的一部分表示读音。)
第一组:啪唰吱呀
第二组:嘟嘟嘟呱呱呱咚咚咚
第三组:哗啦哗啦叽叽喳喳嘻嘻哈哈
2.读一读,教师领读。指名读。
3.教师讲解词语意义。
4.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词语都是表示声音的词语。有单音节词,有双音节词,有三个音节,也有四个音节,有ABAB式,也有AABB式。
5.选择合适的词语放在句子里。
(1)大家都睡着了,突然想起__________的敲门声。(咚咚咚啪啪啪)
(2)____________,雨不停地下着。(哗啦哗啦唰唰唰)
(3)鸟儿在树上__________地叫着。(叽叽喳喳)
6.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填写这个词语。
7.表扬鼓励积极发表意见的同学。
8.同学们,还能再举出类似的词语吗?
呜呜呼呼哗啦啦呲啦砰砰砰哒哒哒乒乒乓乓叮叮咚咚嗡嗡嗡嗡
9.用我们找到的象声词造一句话。
第二课时
二、书写提示
1.导语
同学们,今天又到了写字时间。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左右结构的字的写法。回忆一下上次语文园地五中,我们学写的左右结构的字。书写左右结构不等的字时要注意“窄让宽”的原则。
2.(出示课件)提问:同学们,认真观察,今天我们学写的左右结构的字,它们有什么特点,怎样写更好看。
3.指导书写,复习儿歌。
左右结构的字书写儿歌:左右等宽中间靠,左右不等窄让宽。
4.读一读,观察今天我们学写的字。
师:“领、败、船、野”都是左右相等的字,要向中间靠,还有注意穿插避让。如“领”字“令”稍写小点,避让“页”字。
5.生写一写,老师加强指导。
三、日积月累
1.同学们,第一节课,今天我们学习几组成语,有意思的是,全和动物有关。
2.出示课件“日积月累”。
第一组:狼吞虎咽龙飞凤舞鸡鸣狗吠
第二组:惊弓之鸟漏网之鱼害群之马
第三组:胆小如鼠如虎添翼如鱼得水
3.教师范读。
4.谁来和老师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5.学生试读。
6..利用多种手段,借助彩色插图、课件演示激发学生兴趣,更好理解成语。
7.教师讲解,学生运用所学成语试着造句。
第三课时
我爱阅读
一、了解童话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看过哪些童话故事?
(你们看过的这些童话故事有的是中国的,有的是外国的,本文是张秋生写的童话故事。)
2.同学们都很喜欢看童话故事,那你们知道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童话,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抒情说理的文学作品,童话具有寓教于乐,突出形象性,注重趣味性,讲究可读性的特点。)
3.今天我们学习“我爱阅读”中的《称赞》,自己读读这篇文章,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读完后交流)
二、引入课题,初读童话。
1.接下来我们开始学习《称赞》。
2.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字词。
(2)说说那些字比较容易写错。
(3)指名读课文。
三、联系故事,学习道理。
1.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小刺猬称赞小獾让小獾获得了自信,小獾送小刺猬椅子做为回报,小刺猬也回送了苹果。
2.小獾为什么要给小刺猬送椅子?你怎么知道的?
3.小獾具有怎样的品质?书上又是怎么写的?
4.小结:当我们大方的称赞他人的优点,不仅会给他人带来自信和快乐,同时也能收获友谊和尊重。
四、联系实际,领会寓意。
1.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自信”的看法么?(交流)
小结:大多数人在面对困难时会有退缩的心理,但却能因为别人的称赞而获得自信去克服困难。
2.说说身边,或者看过的书籍报刊中有关自信或者称赞的故事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设想:
《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去揣摩、理解。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
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诵,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几幅海市蜃楼的图片)
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景象么?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
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经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像,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 。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出示课题)
二、介绍作者、作品:投影补充.
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但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才补为贡生。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白居易在香山/欧阳修六一欢/李清照号易安/王安石住半山/苏轼爬东坡/李白采青莲)
作品:《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说为主,此外还有散记特写、随笔寓言等,主要写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录一些奇特的事。构思奇妙,语言生动。
三、指导朗读:
1、小声自读,划出读不准的字,同桌交流解决。
2、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奂 huan 邑 yi 冥ming 甍 meng 垣 yuan 睥bi 睨 ni
亘gen 莽 mang 霄 xiao 扉fei 缥piao 缈miao 逾yu 倏shu
3、齐读课文
四、理解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画下能解决的句子。
2、四人小组交流疑难句子,合作解决。(未能解决的全班交流)
3、山市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是以什么为顺序的?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这表现了山市的变化是迅速还是缓慢?)
4、山市的具体变化如何,画出描绘的词语。
5、请学生以这个过程,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以图画或语言的.方式展示自己脑海中的“山市”。
6、学生相互研究讨论后,教师可帮助明确:
纵观山市的出现分三个阶段:初现孤塔宫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楼出现。结尾照应开头,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难得出现,少数人偶遇,多数人难得一见。此是作者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所写,令人回味无穷。
让学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会是一幅什么美景呢?可以让绘画好的同学画出,在班里展示欣赏。然后总结补充:其实,美的东西也许留在想像中会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时无画胜有画。
① 请用自己的话向家长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
② 继续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故事。
③ 可以读读蒲松龄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创作风格
五、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
开头,我们提到了海市蜃楼,这种奇观古人是无法解释的,才有了大蛤蜊哈气而成的想象。可我们现代人已经懂得了它的科学道理,你知道么?
六、布置作业 :
① 请用自己的话向家长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
② 继续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故事。
③ 可以读读蒲松龄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创作风格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
二、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是清朝作家蒲松龄写的一篇笔记体小说。叙述了两只狼与一个屠户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的故事。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练生动。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的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和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
学生初学文言文,对文言知识缺少足够的字词积累,但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因此授课中决定遵循文言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通过四读(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出节奏、三读读懂内容、四读读出情感)的方式,使文言文的语言学习融入到思想情境的感知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研读文本、理解重点虚词“之”;通过探讨问题,深入理解文意,领悟狼的狡猾与屠户的勇敢、机智;
方法与途径:通过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意;
情感与评价:通过诵读,感受故事情节的艺术魅力;通过研读课文,懂得在生活中,对待邪恶势力,不光要敢于斗争,而且要运用智慧,善于斗争;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字、词、句理解课文的寓意;紧扣情节,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五、教学难点
对文章主旨的探究、领悟、理解。
六、教学准备
制作“四步十二法”导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四步研读预习表”上的内容(常识研读——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体;文本研读——生字新词、情节研读、基本结构、文章主旨;艺术研读——立意、选材、结构、表现手法;生活研读——自己的启示与感悟)。
七、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导入示标:
出示幻灯片,学生观看狼的图片及解释,猜出成语。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
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引狼入室
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狼子野心
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狼烟四起
形容心肠像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和这几个成语的主角有关,请同学们大声说出今天的课题——《狼》
预习共享:
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1、《狼》的作者 蒲松龄 ,字 留仙 ,一字 剑臣 ,别号: 柳泉居士
世称 聊斋先生 , 清 朝文学家,我们曾学过其文章
《山市》 。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 。
2、《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 书屋 名,“志异”的意思是 记录奇异的事 。
3、作者书屋的对联是: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六人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以上内容,不能解决的向教师提出。
讨论完成后教师就出错较多的问题统一讲解,学生使用双色笔纠错。
(二)引领探究
一读——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划出自己认为难读的字词,做好标注。可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
学生范读: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听读后补充或点评。
教师正字正音:
缀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蔽bì 弛chí
眈dān 瞑míng 隧suì 尻kāo 黠xiá
二读——读出节奏
小组讨论以下节奏的划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第二段: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第三段: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第四段:其一犬坐于前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第五段: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学生齐读
三读——读懂内容
(小组合作,结合预习表与课下注释理解文意,记录下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组内解决)
重点虚词
之:
1、代词“它”。例:又数刀毙之。
2、助词“的”。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助词,补足音节,不译。例: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重点句子翻译:
1、两狼之并驱如故
——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恐前后受其敌
——(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
3、苫蔽成丘
——覆盖成小山似的。
4、其一犬坐于前
——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5、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会儿功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你能流利的讲出这个故事吗?(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四读——读出情感(层层深入,揭示主旨)
1、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本性?
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文章如何来刻画屠户的形象?
(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入手,找出课文例句并分析。)
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顾”“奔”“倚”“弛”“持”“暴起” “劈”“毙” “转视”“断”“毙”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3、如此狡猾的狼,最终却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学生思考、六人小组讨论后回答)
问题的答案就是本文的主题所在
——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三)训练检测
对比阅读 牧竖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①,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②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③,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导读: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狼所表现的母爱令人感动。两牧竖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永远是伟大的。
注释:
①少顷:不一会儿工夫。
②致:使。
③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
④前树又鸣:指前树上的小狼又叫。
对比练习:
1、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
A:两狼之并驱如故 B:目似暝,意暇甚
故令嗥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D:相去数十步
跑号如前状 一狼径去
2、说说自己读完《狼》与《牧竖》的感受。
(四)总结升华
说说自己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知识梳理、规律总结)
多媒体呈现课文寓意主旨: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这正是蒲松龄的两则狼的故事所告诉我们的。
八、教学反思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语感、帮助理解的主要方法,因此本节课指导学生通过自读、齐读、默读、范读等形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内容、读出情感。之后,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进行自读理解、疏通文义。其间,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用六人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围绕四读及问题,分析理解课文的内容、形象和寓意,并联系实际,谈谈得到的启示。这是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训练检测”环节中的“对比阅读”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拓展思路,全方位认识事物。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学习从说明性文字中提取重要信息并编写阅读提要。
2.品析本文准确的说明语言。
3.了解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4.学习由此文拓展,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丰富环保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筛选信息,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内容。
难点:理解本文用数据说明问题的妙处。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搜集相关资料,如海洋对人类的贡献,我国及世界海洋的现状等。(可选一个也可两个都做)
2.资料要详细、真实,切忌泛泛而谈。
3.同学之间可分工合作、共同收集。
(预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在《海思》一文中作者“思”的是什么?通过“思”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学生自由简单回答)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海洋忧思录》,作者为何而“忧”?“思”的又是什么?作者写此文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意在将前后所学知识串连起来,形成知识项链,同时通过比较阅读,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交流资料搜集情况
1.分小组交流。
2.每小组推选两位优秀者全班交流。
3.老师对搜集好的同学予以充分的肯定、表扬。
(避免搜集走过场,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习惯,通过鼓励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①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忧”的是什么?“思”的是什么?
明确:“忧”的是海洋生态环境的日益变化,“思”的是人类应如何保护、拯救海洋。
②文章五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这五个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第一部分:总述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但人类却从海洋里过度攫取资源,同时又使海洋受到了污染。
第二部分:说明珊瑚礁对于海洋生态平衡的重大意义以及人类破坏珊瑚礁生存的海洋环境。
第三部分:写海洋鱼虾给人类带来大量蛋白质资源,但人类却过度捕捞鱼虾。
第四部分:解释鲸鱼之谜——汀脂锡的污染。
第五部分:排污污染了海洋,呼吁大家都来保护海洋环境。
这五部分是总分总的关系,第一、五部分是总述,二、三、四部分是从不同的角度分述了人类对海洋环境的破坏。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此环节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与认识,学会提取信息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信息。)
四、 点拨示例
1.分组朗读第一部分两个自然段。
2.这一节两个自然段分别侧重说明什么内容?
明确:第一自然段说明海洋孕育了地球的生命,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多种需要,第二自然段说明人类不顾后果破坏海洋资源。
3.为什么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人类怎样污染海洋环境?
作者列举了大量的数据来说明问题,这些数据究竟起何作用呢?
先让学生找出列举数据的句子,然后由同学们试着分析列数据的作用,最后由老师予以点拨归纳。
例①地球上被称为生物圈的空间约97%由海洋构成。
——说明海洋是生物圈最主要的空间。
例②作为地球上生命之源的水,97%也蕴藏在蔚蓝色的大海里。
一说明海洋蕴藏的水之多。
例③地球上80%的生物生活栖息于海洋。
——说明海洋是绝大多数生物的栖息场所。
以上三个数据例子共同强化说明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例④人类……向里面倾倒了几十亿吨有毒物质。
——说明有毒物质之多。
例⑤约有lO%的珊瑚礁已被破坏殆尽,而照目前的破坏速度,20—40年后将会上升到70%。
——“20—40年”说明时间之短。
——“10%到70%”说明上升速度之快。
例⑥世界最大的15个海洋渔场中,13个在掠夺性捕捞的重压下已日渐退化。
——“15”与“13”两个数字的对比,说明海洋渔场退化的范围之广。
以上三组数据充分说明海洋环境遭到了严重的污染。
4.引导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品味示例:
例①约有lO%的珊瑚礁已被破坏殆尽:
——用“殆尽”而不用“尽”,准确地说明了10%中还有少量珊瑚礁没有被破坏,符合客观事实。
例②20—40年后将会上升到70%。
——未来的事情还没有发生,因此只能用猜测的语气,如果删掉“将会”反而不科学了。
例③从泄漏的石油到丢弃的放射性污染物给海洋带来深重灾难。
“深重”强调污染之严重。
(此环节在于教给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角度与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概述内容,品味语言分析中列举数据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实践探究
按照教师的点拨示例,学生分组学习探究二、三、四、五部分。
1.具体分工,全班一、二、三组,分别对应探究二、三、四、五部分。
2.探究内容:
①概述各部分分别说明了哪些内容?
②画出用数据说明的句子,说说这些数据有何作用?
③哪些句子最能体现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呢?试举一两个例子予以说明。
3.分组探究以上内容。
4.交流信息:每组推荐2名代表交流探究的结果。
5.教师小节。
(教是为了不教,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探究的能力。)
二、深入探究
1.文章第五部分引用了一句成语: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成语在本文中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呢?
明确“水能载舟”是说海洋孕育了生命,孕育了地球文明,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多种要求;“亦能覆舟”是说由于人类过度开采海洋资源,污染海洋环境,势必会遭到海洋的报复。
2.读了本文之后,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此问重在激发学生保护海洋的意识,这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所在。)
3.在生活中我们似乎远离海洋,那么我们该如何为保护海洋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呢?
(既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又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课后拓展训练
1.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如何保护海洋的呢?要求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好,然后全班交流。
2.如何才能拯救海洋呢?通过查资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明确习作要求,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2.能把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突出感受最
深的地方,注意情感的自然流露。
3.从自己难忘的经历中获得启发。
重点难点:
1.重点:说真话、心里话;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2.难点: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具体。
清楚。
教具学生回忆与流泪有关的经历,在家中与家人进行交流。
第一课时
1.营造氛围,巧设情境。
策略一:回顾课文,调动情感。以《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中律师的身份诉说自己的经历,让学生感受到律师流下的是感动的泪水,以此打开学生思路。
策略二:小游戏激趣。教师出示图片——一位哭泣的小姑娘,引导学生猜一猜她为什么会哭,借此引出本次习作话题。
2.回忆选材,拓展思路。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以“泪水”为话题,交流自己流泪的经历。此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回忆:
(1)因为什么事别人误解了你,你委屈地流下了眼泪?
(2)你经历过什么难忘的事,让倍受感动的你流下了激动的泪?
(3)是什么事使你如此高兴,以至于你眼中闪烁着幸福的泪花?
(4)你做错过什么事情,当你含着悔悟的泪水时,你是否已从错事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根据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从中受到启发,获得灵感,打开思路。
3.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习作提示,了解这次习作的要求:选择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最深的事情写;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具体;题目自拟。
第二课时
(1)点拨指导。
回顾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怎样才能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听一听其他同学的'建议。
学生交流后,教师应加以,让学生明白:时,要注意将记叙文的六要素交代清楚,重点是将经过部分写具体,对人物的动作、语言以及自己的感受要进行细致地刻画,这样写出来的故事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生独立习作。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附板书设计:
泪水
喜悦、感动、幸福、伤心、委屈、失望、同情、…
写清楚,写具体。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见过什么样的船?用简介的语言描述一下。
生描述各式各样的船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出示预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再在组内交流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
a 汇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生字:横、竖、蜘、蛛、窄、喇、叭、航、浩、荡、桅
词语:风帆、保险、手艺、晴朗、浩浩荡荡、远航、
强调字形:竖(坚) 航(船) 喇、窄
b 说说本文写了什么?
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 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 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 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 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三. 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四. 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五. 拓展延伸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六. 作业
1.理解句子。
2.课外阅读《芦苇》和《风筝》。
板书设计:
飘向 竖河——长江——东海
2. 芦叶船
带来 惊喜——希望——向往教学反思:教学没有花俏的设计,甚至由于电脑坏了,连课件也没有用到,可是,就在最朴实的读读说说中,给了孩子们最大的参与空间,师生同台诉说自己的感悟,激辩不同的观点,看似热闹中收获了思维的训练与能力的提升——这样的课堂该是本色的回归吧。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教案语文05-11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赶海》教案03-19
语文试讲教案03-19
语文的优秀教案04-12
【热】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繁星教案03-15
语文《狼》教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