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探究主动性的提高,也无法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 加强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利用教学情境的创设去丰富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与活动形式,会让学生的传统数学学习观得以改变,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开发寓情于境——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是每位教师的重要职责.
一、加强问题情境的创设,提高教学质量
问题,是一切学习行为的源头.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学生在讲台下认真地听课、记录.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课堂上的角色是主动者与被动者.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难激发出来,更不会主动去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也不乐于开发有效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 在创新教学的今天,教师利用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数学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高中学生的注意力. 问题情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创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减少了学生思考与回答课堂问题的压力,从而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去解决问题.
首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阶梯式与矛盾式这两种问题情境来丰富课堂教学. 首先,阶梯式的问题情境创设,需要教师针对教学内容,从简到难地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从学生的.已知知识过渡到未知,促进学生思考.
例如,在讲“曲线与方程”时,教师可以从方程的形式入手,让学生思考方程的来源与意义,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方程的解画出曲线,慢慢引导学生发现曲线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在一步步深入的过程中,学生不会感觉到学习难度的增加,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正常的学习过程.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之间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制造课堂矛盾,让学生从矛盾入手自主提出问题,去发现问题的正确答案.
例如,在讲“命题及其关系”时,教师可以针对“蝴蝶煽动翅膀”与“飞机坠落”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当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提问与答问寻求最终的答案. 在这样问题情境中,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活动参与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生活情境的创设,提高教学质量
许多高中学生认为,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内容是枯燥无味的.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让学生不愿意对其进行深入探究. 但是,抽象的高中数学知识也是从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创新教学的今天,要促使高中数学教学灵活度的提高,教师需要更多地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联系,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元素,给学生还原高中数学内容. 生活情境的有效创设,会让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轻松,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讲“互斥事件”时,利用课本上的概念,让高中学生去理解何为互斥事件是极为无趣的,更无法促进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 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生活经验去理解数学概念. 如“我今天上午有半天课”和“我今天上午要出去购物”就是生活中的互斥事件. 其中一个实现,另一个就无法实现.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些自己生活中的互斥事件,从而让生活情境得以创设,促进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更加形象化.
三、加强实践情境的创设,提高教学质量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也要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活动进行数学学习实践,切身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有利于学生更为直接地获取数学知识. 在动手活动中,学生对数学知识有直观与形象的认识,也乐于对数学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与发现. 教师根据数学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合理的实践活动,能够丰富数学课堂内容,促进课堂学习的延伸.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只有大胆创新,才能让自身满足教学改革的需求. 现代化的高中数学教学,应当具备深入挖掘教材、积极进行问题探索与教学活动丰富的能力. 利用教学情境在教学实践中的成功创设,给学生真实、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高中数学教学增效减负.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2
一、现阶段高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现状
从小学到高中,数学应用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难点、重点内容,也是数学考试的必考题.然而在高中阶段,部分学生已经对高中数学应用题失去信心,甚至出现弃考的现象.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并且灵活运用高中数学应用题,这是摆在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1.排除学生对应用题的心理障碍.
很多学生看到文字偏长的应用题,就会产生抵触心理.其实,这个时候已经考验着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应鼓励学生不要随意放弃,要冷静认真思考.在考试的时候,尽量考一些与复习内容相仿相似的题目,从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2.排除学生对应用题的语言障碍.
读题和翻译是排除语言障碍的根本.翻译的基础是读题,通过题目里的关键的字、词、句,读懂题目所表达的内容,所要求的结果.读题的同时学生能抓住题目的要领,应用题就可以用图表形式表现出来,题目中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也就显而易见了,学生的语言障碍自然也就排除了.
二、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
1.帮助学生树立对数学应用题的信心.
想要学生发挥正常水平应对高考,就必须消除数学应用题对学生带来的障碍感.在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喜欢讲解一些难度较大的应用题,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与掌握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从而对数学应用题产生挫败感,更有部分学生甚至对数学应用题产生逃避的念头.当学习不再是一种爱好而变成一种负担时,教学效率就难以得到提高.因此,在讲解应用题时,教师应从通俗易懂的简单题目开始,浅入深出,抓住重点、难点,循序渐进地增加题目的难度,这样学生就有一个接受的过程,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消除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心理恐惧感.
2.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案.
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如何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并不是给学生正确的解题答案.首先,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清楚认识到让学生解题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或是单纯地为了解题而解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解题能力.其次,应用题来源于日常生活,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事例着手,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与掌握知识.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假设举例:某同学选择5年定期存款,年利率是3.0%,求5年后这项存款的本利总和是多少?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自行组织模拟生活中存款方式,配合题目中出现的数据标注重点并分组完成任务.最后,让学生按组分析,并让各组学生再次进行分析讨论.
3.给学生耳目一新的素材.
不管是设计应用题题目,还是在教学的时候,以学生的角度为主观切入点,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消化,真正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如果教师在设计应用题时都是千篇一律,没有创新的素材和教学内容,重复地做题演示,缺乏自身的教学特色,就会让学生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寻找教学切入点,给学生耳目一新的素材,让学生燃起数学学习的热情.例如,为了迎接圣诞节的`到来,某商店80元一棵的价格购入400棵圣诞树,如果商店以90元一棵的定价则能全部卖出.已知圣诞树的定价每上涨1元,那么它的销量将会减少20棵.为获得最大利润,商店的圣诞树应该定价多少?首先,我们可以设售价在90元的基础上涨x元,由题意得知圣诞树每涨价1元,其销售量就减少20棵,因而当上涨x元时,则销售量减少20x.另外,由题中可知以90元一棵能全部售出,则按90+x元售出时,商店可以卖出的圣诞树数量为(400-20x)棵,此时每棵圣诞树的利润是90+x-80=10+x元.此时可以将总利润设为y元.该题的式子即为y=(10+x)(400-20x)=-20x2+200x+4000,对称轴为x=5,即当x=5时,y有最大值,式子解得y=95元.因而当每棵圣诞树售价为95元时,商店的利润最大.这样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应用题,能够让他们耳目一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开阔学生的数学价值视野.
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让学生知道数学的其他应用价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应该被关注.因此,除了要掌握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之外,还要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懂得数学的应用以及对人类发展的价值.此外,教师还可以把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的广泛应用展示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查找各种资料的方法,告诉学生数学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应用和价值,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生活与数学信息的息息相关.
总之,在新课改教育教学背景下,教师应该大胆创新,打破陈规,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积极引导学生,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高中数学应用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3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不局限于单纯知识的传授,而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使各方面能力得到广泛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具体是指教师设计一种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情境,学生从探索中学会收集信息、分析问题,使自身的探索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有效地锻炼,这也正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目标.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载体是生活中的各种课题或项目,它是一种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研究并获得相应知识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与综合课程和学科教学都存在着差别,一方面,它不是活动课程,也不是一般的活动,因为研究性学习并不是由多个学科构成的课程,而且它是由学生自主参与进行科学研究的活动.另一方面,它不是单纯的学科教学,因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实践,如收集资料、选题、调查等,提高自身能力的学习方式,不再只是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知识的灌输.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不仅可以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还可以学会如何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
二、高中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机械地传授数学的相关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似懂非懂,死记硬背,教与学都围绕成绩展开,以提高教学成绩为宗旨,为学习而学习,忽视了教学的真正意义.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出现,对高中数学传统教学和学习模式来说可谓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该模式为学生创立了有助于其发挥主体能动性,表现自身创造力的学习情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数学的研究中,独立探索,感受探索过程带来的成功与挫折,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力.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模式是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是相当必要的,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继续地传授知识,提高成绩,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独立探索的平台,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魅力.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建议
1.重视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模式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做任何事的基础,没有兴趣,也就谈不上效率.尤其在数学的学习中,高中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枯燥无味、入门困难的学科,是一门需要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的学科,因此,培养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不仅可以使教师的教学事半功倍,还能使学生真正的会学数学,学会数学.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对知识的无条件灌输,学生变成被动地接受者,事实上,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是积极的探究者.教师要做的正是扭转局面、改变现状,为学生设计一种吸引学生主动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而不是一味地传授已有的知识,使学生体会到探索中的乐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高中数学的学习增添色彩.
2.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研究性学习方式不仅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还重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倡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完成作业,完全忽视学生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迫在眉睫.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多为学生设计一些形象有趣、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小游戏或任务,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使学生分组合作、互帮互助,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对方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成果.
3.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敏感度
问题是一切活动的起源,有问题,才有交流,才能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机械地传授问题和答案,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事实上,高中数学的学习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和情境是共存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造一个存在冲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认识问题的欲望,带着问题去学习理论知识,将理论与问题相结合.学生为解决问题,就会调动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从自己的观点出发真正地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并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模式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要想把这种学习方式贯彻实施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需要教师真正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和重要性,设计一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情景;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对问题的敏感度,并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教师要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素养,以便更好的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4
1困境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要能够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它往往由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和信息化课程资源组成。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因为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生动、简单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长期以来,教师都将帮助学生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学任务,将教材视为教学的唯一资源,不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着、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道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积极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促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高。但是,目前教师在把握课程资源方面还存在的下问题。
1、1教材地位不够准确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还是不能够给予教材准确的地位,不能够将教材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可以发现,部分教师盲目的超越教材,将大量的教学资源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致使部分教学内容失去了支撑点。另外,还有部分教师将大量的生活素材引入到课堂上,而将教泡菜中的一些内容删除,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不能够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1、2情景创设不够科学
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在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时,都应该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教学内容为依据,为学生提供服务。但是,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景往往会脱离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虽然创设的情景非常有趣,但是学生却不能够投入其中,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情景的效用。另外,教师创设的情景,目标不明确,以至于使情景成为课程的摆设,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3搜集和处理信息流于形式化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只要教学涉及到某些知识,教师就会要求学生去搜集大量的资料,对于一些知识点确实有这样的'必要,但是对于一些简单明了的知识,收集资料就会增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另外,只重视资料的搜集,而不重视资料的利用,对材料只是在课堂上展示一下而没有加工分析。从教师的江都来讲,教学素材的选择和搜集不仅是实现“数学文化”教学目标的前提,还是提高和发展自身数学素养的过程。但是,目前的教学中,搜集和处理信息往往流于形式化,而不能够真正的发挥其效用,这也是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2对策
2、1准确定位教材,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促使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得到提高,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不断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由于学生的先天智力和知识基础不同,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各有所异,因此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要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是每位学生都能够收获新知识。另外,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心灵特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细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能够取得进步。在日常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因为只有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不断的引导学生形成一个知识的体系。目前高考对于基础知识的考察既全面又突出重点,也别利用在知识交汇的命题,以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因此,在基础知识教学时,要在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上下功夫,从而不断的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2树立“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积极响应新课程的号召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理念,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还应该认识到新课改是教育教学的必然,真正的领悟到新课改的精髓,从而不至于在新课改的洪流中迷失自己,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另外,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掌握先进的知识,促使自身的整体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因为数学知识不是鼓励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其与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学科有密切的关联,所以教师要不断的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专业知识同时,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其要充分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清楚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在,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与空间,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能够尽情的展示自身多长,使学生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掌握各种学习方式,最终形成一套属于自己,且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习更加深奥的知识做铺垫。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组织作用,确保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能够越走越远,成长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因此,作为当代一线数学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转换教学理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从而不断的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反思,从而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式,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5
长期以来,高中数学课堂存在一定的教学误区,忽略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降低了数学学习的效果.针对高中数学课堂的阅读教学来说,不同于语文阅读教学,它具有自身的特点,数学课堂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也区别于语文阅读教学.高中数学课堂上的阅读特点是:语言抽象,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思维严谨.它是对数学符号、文字等内容的阅读,阅读的过程也是思考和探究的过程.
一、转变数学课堂教学的观念,让学生掌握一些数学阅读的方法
高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是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有一些题型需要学生认真的阅读,如果不能读懂题意和搞清楚问题的已知量与待求量之间的关系,就会阻碍学生解题,降低学习的成效.为此,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转变传统的课堂认知和教育教学思维,重视数学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只有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确保学生在解题的时候搞清楚题意,提升他们的解题正确率数学阅读,无论是阅读的内容还是形式都不同于语文阅读,所以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针对数学阅读的特点传授一些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和技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不要盲目着急地去做题,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和仔细阅读;其次,把握阅读的时间,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和探究’理清题目当中的数量关系;最后,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做到眼、口、手、脑等器官协同参与,并学会质疑,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利用知识迁移,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做到触类旁通,学以致用.
二、设计数学预习任务,通过任务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预习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来说非常有帮助,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的'内容,做到心里有数.预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阅读的过程,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出一定的目标和任务,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简单地了解相关的内容,巧用知识迁移,构建新旧内容之间的网络联系,然后尝试着解决课后的问题.通过学生的预习,特别是阅读,学生在处理课后题的检测之后,大体明白了哪些内容是重难点,哪些内容没有搞清楚,在书上做好相关的笔记,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在新授课学习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和针对性的学习,自然就能提升学习的效果_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依据预习的情况和目标有重点地精讲教材的有关内容,提高课堂的效率.比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什么是子集、全集、补集?什么是交集、并集?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去阅读,肯定会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创设数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果在高中数学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激发,那么学生阋读的兴趣就会非常的浓厚.例如在设计《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这一节的教学内容时,传统教学往往是先由教师演示和推断相关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然后学生模仿测量,虽然说这也有学生参与的意义,但是这种方式更多的是一种类似于走过场,学生的阅读意识和阅读兴趣未能得到挖掘.所以,为了改变这一困局,在备课中笔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思考、实践、观察、总结的基本步骤,先启发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在没有经过教师的指点下结合以往所学的知识先进行实践探索,并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语言描述起来.在学生有所感悟后,教师再适时地向学生示范规范的操作,最后再让学生对刚才的探索过程,以及教师的语言描述做深人的分析和总结,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并发掘自己的亮点,经过这样的教学环节处理之后,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一定会大大提升.
四、利用数学应用题和阅读理解题,开展针对性的阅读训练
高中数学的学习是与数学符号分不开的,是与试题分不开的,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的应用题和阅读理解题,这些都能有力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比如在“统计”、“概率”、“数列”中,都有大量的生动、有趣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阅读理解和应用题,这些章节的相关内容部分,正适合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作答应用题的时候,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学生仔细的阅读,读清题干,了解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然后基本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问题的主旨.通过阅读分析,让学生在脑海中进行思考解题的方法,并能粗略地表达出解答的过程和路径.高中数学学习难度系数较大,有些试题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如果不能认真读题和思考的话,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很多高中生在考试之后或者做完练习题之后,抱怨没有理解题意或者没有看清题目,导致丢分,这些都是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不佳造成的结果.当下,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革新教学思维,转变教学观念,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但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解题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6
数学来源即人类的日常生活,其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中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数学经验的不断总结,逐渐形成数学这门学科,并成为学生必修的重要科目。就高中数学而言,其教学内容与生活结合较为密切,能够切实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为此,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充分发挥高中数学的生活化特点和优势,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对于教学效果的优化有着重要意义。应充分分析高中数学的生活化特点,以及生活化教学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进而制定科学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方案。
1. 生活化教学概述
所谓生活化教学,指的是将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入大量适当的生活素材,使得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教学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也能大大降低,充分发挥教学知识的生活性,将教学与实践内容有效结合在一起[1].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制度的不断推行和发展,生活化教学势必成为我国教学办法中重要的一种,并充分发挥其优势,将现实生活和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确保教学效果的优化和提升。
2. 生活化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较其它科目而言,其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教学难度加大,学生学习过程较为吃力,使得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同时,高中学生面临的高考压力不断增大,其目前学习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考学情况。因此,实现高中数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减小,学习难度降低,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当前高中教学中的重点关注内容[2].生活化教学作为趣味性较强且有着化难为易的优势,将其运用到高中数学的教学当中,能够有效简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和热情。
3.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主要策略
3.1 结合教学内容创建生活化教学情景。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当中,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较远,课堂氛围严肃,教学气氛枯燥乏味且凝重单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调动,其对于数学知识较强的陌生感使得其学习效果较差。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建生活化数学教学情景,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师生之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都能有效拉近。如在开展数列知识的教学时,可将棋盘麦粒问题引入到课堂当中,并设问相应问题,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化内容当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3.2 充分利用生活化实例进行数学教学。利用生活化实例进行数学教学,是实现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数学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密切,高中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例当中也极为普遍。教师应当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知识,将生活化实例作为教学例证,既能使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实现数学知识的简化,还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的亲近感,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大大增强[3].如在开展均值不等式的教学时,教师可充分结合商家打折促销的问题,使学生在折扣的计算过程中,实现数学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的有效提高。
3.3 运用回归方式将抽象知识具象化。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将回归到生活当中。在生活中,数学知识随处可见。教师应充分运用回归方式,使数学理论知识回归到生活当中,将抽象知识具象化,使数学教学过程更为简单化和直观化[4].教师可努力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如在进行函数f( n + t) 的教学时,教师可将日期的计算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假设某个周三的日期为 8 日,以 7 天为一个周期,可直接计算出下个周三的日期为 15 日,再下个周三的日期为 22 日,也就得出了函数 f( n + t) 式当中,n 代表周三和 8 日,t 则代表固定周期 7 天。
3.4 利用实践动手活动进行数学教学。将实践动手活动引入到高中数学教学当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并使理论知识具象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消化能力将得到极大提高。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性强、知识性丰富且切实可行的实践动手活动。如在开展指数函数教学时,为使学生对于函数 y = ax( a > 0,a ≠ 1) 的理解程度加深,可让学生利用白纸进行反复对折,并计算出多次对折之后的纸张厚度。利用底数、指数,计算出最终的 y 值,即算出了最终对折后纸张的厚度。学生的学习具象性更强,学习效果也就更佳。
3.5充分利用多样化数学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如在进行圆锥曲线的教学时,教师可收集相关多媒体资源,如宇宙行星的运行轨道,让学生直观看到解椭圆和双曲线、抛物线的运行方式,从而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得各理论知识中曲线间的区别和联系能够串联起来。
结语
生活化教学方式,作为一种高效高质的教学方式,能够切实实现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是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实现其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化,确保其理解并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实现其未来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将生活化教学方式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创建生活化教学情景,充分利用生活化实例,运用回归方式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并利用课堂实践动手活动和多样化数学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实现其数学素养和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红星 . 基于生活化的高中数学教学分析 [J]. 青少年日记( 教育教学研究 ),20xx(05)。
[2] 张琴霞 .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浅析 [J]. 学周刊 ,20xx(23)。
[3] 王尚文 .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方式初探 [J]. 赤子 ( 中旬 ),20xx(08)。
[4] 周幼荷 , 张原平 . 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 [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xx(04)。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7
一、巧借课堂生成,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是不可预测又难以控制的,更多的是充满“变数”的生成.教师应做到有备而来,全面地整合教辅材料、深入细致研究教学大纲,又要结合课堂生成随机应变、即时调整部署新的战略课堂.只有这样才能运筹帷幄,决胜于课堂之上.教师在课堂生成的变幻中,有助于不断的提高专业素养,在一瞬间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对生成资源做出准确判断,挑出有利于课堂发展的“新能源”,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即时变换教学模式应对学生问题导向加以探究和引导,对生成性资源进行深加工,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深层价值,特别是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抽象难理解的概念,灵活多变的题目,不时会有生成性资源给教师带来障碍.例如在学习《函数概念和与基本初等函数》时,给学生贯穿一些函数的用途:考古学家根据化石来推断该生物生活的年代;人口增长问题;投资问题;GDP问题等都可以用函数来解决.在讲了众多不同的函数后,一个学生兴奋地说:“函数的威力真大啊!”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通过在教学中贯穿一些数学理论的发展背景和数学文化历史,让学生感受数学带来的震撼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斗志.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性,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的能力提升服务.
二、开发课堂资源,实现学生能力培养
有效的整理课堂生成资源,建立应对生成的基本策略,多种形式灵活的开发课堂资源,使课堂能够更紧实、有效.
1.利用新旧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课堂永远不会成为预设的再现,随时都会有矛盾产生.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在知识方面的传递和沟通中,学生随时企图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解释,新旧知识在不能统一的情况下,必然会产生矛盾冲突,亟待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出现.正是因为不断的有新资源生成,学生对新问题的不解和疑惑,来推动课堂教学的进行,激发学生给予想弄明白的热情.例如在学习《不等式》时,在对不等式的讲解后,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已知x,y∈R,且2x+3y=4,求1/x+1/y的最小值.随后学生开始兴致勃勃的解题,很快就通过计算得出了答案,学生的解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说明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掌握的很好.正当我感到满意进入下一个问题时,有一个学生举手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这个题的已知条件不变,那么1/x2+1/y2的最小值是多少?面对这一突来的问题,其他同学也跟着纷纷询问,这时如果避而不答,必然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失去了一次难得的探究机会.我紧紧抓住这个问题,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降低了题的难度:将已知条件改为了x+y=2,然后让学生试试看,几分钟后,学生顺利地获得了解题方法.通过逐级增加难度的方法将这个题顺利解决,同时也让学生更深地学习了不等式的解题方法.这样的即时新旧知识的.冲突,虽然打破了对课堂的预设,但是演绎了另一种精彩,将数学课堂变为了一场智慧的交锋,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2.演变错误生成,纠正善诱学习方法
错误是进步的阶梯.在日常的习题练习中,学生不小心就会出现错误,老师要善于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进行集中讲评,纠正学生的解题思路,利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解题方法,挖掘出错题中相关的基础知识,并针对薄弱环节加强练习,帮助学生“亡羊补牢”.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时,学生在了解了等差数列后,针对等差数列的定义、公式、性质,进行一些计算,可以使学生在解决等差数列的题时,能够灵活、正确地使用这些知识,便建立了这样一个问题:已知数列{An}和{Bn}均为等差数列,Sn和Tn分别是它们的前n项之和,且Sn/Tn=(4n+3)/(2n+5),求A8/B8.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学生做错了,而且这个错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于是,便请他上黑板给大家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学生对该学生的肯定或怀疑或否定中,我让持不同态度的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路,供大家参考讨论,最终学生发现该学生的解法中忽略了该等差数列不是常数列的这个关键点.学生在讨论中还想到了更为绝妙的解题方法,使我也见识不少,连我都没有想到.通过学生的错误,顺利地演变为了一次探究,使学生更为明确知识的要点,另外还可以采取提前暗示的方法,提醒大家的认真,事先说出易错点,做到“防患于未然”.错误的正确引导,可以使学生不再畏惧错误,不再让错误打消学习的积极性,而是在错误的纠正中寻找到进步的乐趣,将失败的悲痛化为崛起的力量.
3.促进深入探究,加强知识延伸迁移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老师对知识的传授远没有应用来的更深刻,教师要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学生推进一个探究的状态,捕捉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和迷惑不解,想方设法的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帮助学生在探究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基本的做题方法,使知识之间能够灵活转化,顺畅迁移.例如在学习《直线与方程》中有关直线的斜率探究时,利用逐层探究的方式,在黑板上的坐标系上任意画一条直线,让学生进行问题探究:这个图形可以表示什么?学生通过交流、探讨,最后得到:这是一次函数的图象.接着问:能否知道哪个一次函数?这说明什么问题?在学生对直线的认识中,借用跷跷板来进行探究,在跷跷板的运动中,会形成无数条直线,这些直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从而引入学生对斜率的探究,怎样来确定直线的斜率,指导学生在直角坐标系中进行研究.在学生不断的讨论思考、交流分析中,逐渐地认识到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就是用代数式研究几何图形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探究逐步地揭示了“直线的斜率”的本质特点,加深了对其的理解,流畅自然地讲完这节课.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针对比较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可以巧妙的借用生活中的示例,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经过自主探>坎欢系毓菇科学的知识体系,完善和修复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则需要适时地给学生建立一个“支点”,使学生在探究中更为高效、深入.
三、总结教学反思,师生同进教学相长
生成性资源使学生共同成长,充分体现了教学相长.从双向角度反馈来分析,生成性动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动态资源的开发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教师对自己专业的学习,使他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和灵活性,将教师置于课堂的“主导”位置,在给学生“一碗水”时,积极准备自己的“一桶水”,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阅历,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动态生成源于它对课堂问题的思考,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探究问题的激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生成性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效的促进了师生的共同进步,促进新课改的快速发展.总之,科学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激发学生生机蓬勃的动力源泉.它将引导广大的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和学生观,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地有效地开发“新能源”,在充满不确定的课堂中,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探究数学新思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展示高中数学教师的教育智慧.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8
摘要:“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方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但由于受高考应试教育的束缚,“问题解决”式的教育方式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本文首先从“问题教学”的内涵以及教学原则两方面对高中数学的“问题解决”式教学进行阐述,进而指出当前我国高中数学“问题解决”式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就高中数学的“问题解决”式的教学途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
一、高中数学“问题解决”式教学概述
(一)“问题解决”内涵
“问题解决”式教学是美国教育界率先提出的一个教育理念,他们认为学生在21世纪所要具备的能力中“问题解决”能力居首要位置,并且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问题解决”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进而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逐渐走入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问题解决”式教学就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知识学习、分析、推导、验证等一系列数学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运用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就是将数学课堂置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难题,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育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成功应用将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同时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二)高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原则1.重视问题实质、淡化形式。重视问题实质,淡化形式指的是在数学问题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们讲解数学公式、概念、定理的来源、证明过程以及推导过程,而不是单单的要求学生们进行公式、定理、概念的机械化的记忆。这种对公式机械化、只为解题而记忆的形式化的教育方式无疑会使得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无聊、难懂的科目,降低了他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2.通过问题导入,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式的数学教学课堂指的是将数学课堂置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设计一定的问题导入环节,在问题导入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在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同时,进行小组讨论,将问题答案进行碰撞交流,以此解决数学问题。3.依据问题进行分类指导。依据问题进行分类指导的教学原则指的就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分类指导,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指导。
二、高中数学“问题解决”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问题解决”的内涵不清。“问题解决”式教学中问题的设置与求解过程是整堂课程的核心所在。“问题解决”式的数学教学方式旨在通过一定的问题设计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运用原有的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解决所遇到的新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对原有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联系了新旧知识点,既能够做到对原有知识点的巩固,又能够加深对新知识点的理解。但当前在高中数学教学领域,大部分教师没有深刻理解“问题解决”式教学的内涵,将问题解决式教学片面的理解为“解题”,只注重对学生结果的教化,而忽视了“问题解决”中解题过程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此外,还有的教师将“问题解决”式教学单纯当作一项教学任务,在这样教学心理的驱动下学生的问题学习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2.忽视了课堂文化氛围构建。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受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学生自身数学知识经验储备、教师的数学教学能力、学生选择的数学解题方法等多方面影响因素。然而,长期以来课堂文化常常是被教师忽略的一点,传统应试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很少与教师互动,加之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很少交流互动,课堂氛围比较单调、凝重。课堂中常常可见教师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学生在拧紧眉头思考或是茫然不知所措。在这样的数学课堂氛围下,学生只顾跟着教师的教学步伐前进,而忽视了对于问题的思考与理解。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不利于其积极主动的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也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3.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互动与反馈。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当前教育领域更加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即通过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促使问题的'有效解决。“问题教学”强调师生之间基于“问题”展开一定的学习交流讨论,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学生对于问题的反馈使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数学教学,从而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与教学质量。然而,当前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我国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互动和交流,教师常常为追赶教学进度而忽视课堂中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反馈。此外,有的教师缺乏对于“问题解决”的内涵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学生对于问题结果的反馈,使得“问题解决”式的数学教学方法大打折扣。
三、高中数学“问题解决”式的教学途径研究
1.在数学课堂中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解决”式的数学教学就是要将数学课堂置于一定的问题情景中,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注重创设与之相关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开展“问题学习”,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通过数学故事开展情景教学。(2)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案例引入教学,通过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解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学习对于实际生活的使用价值,从而增强他们的数学学习的主动性。(3)采用循序渐进、由简入深、环环相扣的问题设置方式导入教学内容,通过这种不同层次的问题设置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4)设置悬念式的数学问题情景,通过悬念激发学生们探寻知识的热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5)教师可以通过采用迷惑性问题情景设置的方式引导教学,在教学中针对一些概念模糊、易混淆的知识点设置错误式情景,让学生在识别错误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关的数学知识。(6)数学教师可以针对几何问题采用动手实践的方式设置课堂情境导入,通过亲身实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2.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问题解决”式课堂与传统“灌输式”课堂很大的不同就是强调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性的发挥。因此,为了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要在课堂设计中设置相应的环节引导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互动,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具体可以在问题导入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后进行分组交流,交流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教师反馈交流,教师从旁起辅助引导作用,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始终是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3.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背景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长期以来数学的学习都被学生视为头号难题,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入手:(1)激发学生内在的数学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学生一定的数学学习、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消除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畏难心理,激发他们内在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数学学习后感受到内在的愉悦感。(2)就是通过外在形式的激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即通过一定的物质奖励方式或者学分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吕超.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J].社会科学编辑,20xx.
[2]孙明娟.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xx.
[3]曹雨涵.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xx.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9
一、创设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直接暴露式的设计方式,从熟悉的生活中发现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好奇心,形成探究意识。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情境创设要具备可行性,适应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第二,情境的创设应该具备直观性,为高中学生提供全面直观的材料,用具体、直观的方法进行探究;第三,清静的创造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学习背景和能力接受水平,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研究中来;第四,情境的创设应该具有探究性和挑战性特点,情境中应该充满问题性,同时问题也要有一定的障碍,学生通过认知努力获取知识和经验。教师要不失时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思维环境。
二、紧扣主题,鼓励学生提出探究问题
新教材为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教师应该利用这些空间,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且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整个教学过程中,目标问题化、过程探讨化、问题设疑化,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空间,不断学习填充空白。学习数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思考,学生解题的过程就是思维展示的过程。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应该有意识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认识,培养学生理性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主题性题目的提出,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探究性能力。
三、强化合作,推进民主探究式学习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处于一种自由的状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在个人探究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的协商和讨论,对于各小组不同的观点进行修正、完善和深化,强化对问题的了解,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的整体氛围。例如,教学中,可以采取合作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对某个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在学习《函数奇偶性》章节内容的时候,任课教师通过创设两个题目让小组进行讨论:题目1:请列举哪些是偶函数、奇函数,哪些既是偶函数又是奇函数?题目2:你们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你所给出的答案是正确的?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积极回答问题,提出了各自认为的正确观点,例如:偶函数满足y=x2……奇函数满足y=2x……。通过同学们的踊跃回答,对课堂内容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然后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真正做到小组之间的优势互补,强化对课程内容的探究。
四、突出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交流
知识是方法的载体,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应该勇于把问题留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直入主题,用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题思路,然后步步深入,帮助学生形成质疑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举一反三,领悟数学应用价值从特殊到一般,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学生除了要自我思考以外,更要学会合作学习,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交流,互相讨论,总结学习经验,分享学习乐趣。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学生的洞察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增强,思维定势被打破,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五、积极反思,促进探究式模式的建构
探究式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必须要时刻进行反思和诊断,通过反思评价,找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然后获取用意义的思想和观念,不断提升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实现知识的主动构建。一方面,通过反思,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系统掌握对数学题目解答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拓展思维层次。另一方面,从教学任务来看,通过知识构建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也能够解决数学知识的难点。例如,在学习正弦定理的时候,任课教师可以给学生这样的探究题目:一艘轮船从B港口去往C港口,已经BC之间的距离为m,轮船到达C地点之后又驶向了A港口,期间,由于没有测到A港口到C港口的距离,假设船上有测角仪,船员们能够获得A港口和B港口之间的距离?针对这个题目,数学老师可以给出以下的启发式问题:(1)这个问题整体上属于一个什么性质的问题;(2)能否将一般的三角形问题和直角三角形问题融合起来?在这种情况很多学生就会先到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来进行问题的解答。在这个题目当中,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就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而为问题的解决奠定重要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同时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为学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奠定重要的前提基础。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0
摘要:21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强了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建起多媒体教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大力鼓励教师学计算机、用计算机,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也更多地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利用计算机来帮助教师执行教学功能的。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也得到广泛的运用。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它的辅助作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优用、巧用是热点中的热点。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认识。
关键词:多媒体;作用;应用;误区;高中数学教学
一、多媒体的帮助作用
1.多媒体的直观性,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运用多媒体手段,能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2.多媒体的直观性使学生易于理解重点、难点。爱因斯坦说:“教育应该让学生直接轻松地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留下深刻印象,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而多媒体可以利用它的`图画特性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更容易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
3.多媒体的交互功能,便于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可以使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掌握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轻轻松松中提高能力。
二、多媒体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误区
1.片面、过高估计多媒体的作用。一些地区的教师、学校片面、过高地估计了多媒体的作用,急于求成,在挑选教学内容时就绞尽脑汁地酝酿能否用多媒体,能即上,不能也力求能上,使得数学为了多媒体而上,本末倒置。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用于多媒体教学。例如,椭圆的定义的教学,用简单的教具如粉笔、细绳、图钉就可以有效地体现椭圆定义的本质,比计算机更简便,这样完全没有必要再用多媒体来“劳师动众”。
2.辅助教学成了代替教学。使用多媒体对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有效的。比如由于计算机承担了传统教学中一些机械的工作,使教师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计算机不能胜任的工作。但有些地区教师的工作只是在电脑前点点鼠标,敲敲键盘,这样一来,教师成了放映员,这样的脱离实际的应用是没有生命力的。
3.只追求课件的趣味性、新颖性,忽视了教学功能。计算机固然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但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数学课,需要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若同时呈现信息过多,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一些课件背景五颜六色,学生无法看清字幕,有些是一段躁人的音乐,似乎活跃了课堂气氛,但实际上却扰乱了学生思维。数学课必须实在,落到实处,不能讲究华丽的外表,不能过分追求画面的美观和活泼,而忽视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4.忽视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面。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往往注重演示过程,把一切问题都直观化、形象化,这不利于抽象思维的培养,而没有指出数学方法、贯穿数学思想。导致学生只会模仿做题。而数学又是一门特别需要抽象思维的学科,这样做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建议
鉴于以上问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也必须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正确的教学内容,应遵循一定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课制宜。并非所有的课堂教学都需要多媒体教学辅助。在教学中选用多媒体教学必须针对教材自身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有的放矢。
2.主次分明。应强调多媒体的辅助性,不管计算机发展到什么程度,它只能辅助教师的教,只能辅助学生的学。使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辅助”的作用,以确保学生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合理推理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步发展。
3.及时交流。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使用多媒体教学虽然上课比以前精彩多了,学生的兴趣也高了,但教师与学生交流少了,教师应当注意这点,不能让计算机成为妨碍教学双方进行交流的绊脚石。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自然科学,我们利用多媒体无非是要将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几何图形的变换过程直观地显示在学生眼前,便于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感知、发现、创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但教学过程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为主导的活动,师生双边的活动是联接多种教学因素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学过程的主宰,教师要做到不仅掌握计算机技术,更重要的是理解现代化教育的本质。如何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威力,使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起辅助作用,起促进作用是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1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参与意识非常重要. 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促进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教师要不断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进行革新. 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能够给学生创设更为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也能够深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采取梯度式教学形式
要想激发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参与积极性,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形式的选择上更为合理,要能够照顾到班级中不同层面、不同基础水平以及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 因此,采取梯度式的教学形式往往更为合适. 梯度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课堂教学富有层次性,能够给学生的思考过程提供充分的空间与平台,也能够让不同能力与水平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得到有效锻炼. 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要想实现梯度式教学,就需要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有很好的研读与分析,要理清教学重难点,这样才能够在教学形式的选择上更有针对性,并且实现梯度式的教学设计.
例如,在讲“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观察教室的门与地面所在的两个平面,它们有什么关系? ( 面面垂直) 随着门的移动这种位置关系是否有所改变? ( 不改变) 它们为什么垂直? 以前见过类似的问题吗?( 判定线面垂直) 当时是怎么处理的? ( 寻找线面垂直的条件) 整个教学形式的设计,不仅贴近生活,而且自然流畅,将知识点层层递进地引发出来. 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非常容易被学生接受,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的思维也慢慢活跃起来. 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够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并且增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二、创设新颖有趣的思考问题
要想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积极性,新颖有趣的思考问题的创设很有必要. 趣味化的问题,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积极性. 教师可以将知识点融入到一些教学情境或者问题情境中,让学生随着情境的创设展开对于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同时,在具体的问题情境的支撑下,能够让相关问题更为灵活与开放,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将会很有帮助.
例如,在讲“二分法”时,教师可以采用如下例题: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从某水库闸房到防洪指挥部的电话线路发生了故障,这是一条10km 长的线路,如何迅速查出故障所在? 如果沿着线路一小段一小段查找,困难很多,每查一个点要爬一次电线杆子, 10km 长,大约有200 多根电线杆子. 想一想,维修线路的工人师傅怎样工作最合理? 这个情节生动且新颖有趣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纷纷对于这个问题展开了思考与探究. 这样,以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入手,并且透过问题的创设及时引导学生思考,随后引导学生从二分查找的角度解决问题.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调动了学生再创造的欲望,有效地加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三、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创设也是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一个教学突破口,这种模式同样能够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辅助功效. 开放性的问题,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不受限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 同时,很多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具体问题也是开放性的问题情境的一种体现. 这类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展开对于各种自己关注的问题的思考与探究. 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自然会更高. 因此,这也是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的一种有效策略.
例如,在讲“函数图象及其应用”时,教师可以设置例题: 某地区电信资费调整后,市话费标准为: 通话时间不超过3 分钟收费0. 2 元,超过3 分钟后,每增加1 分钟多收费0. 1 元( 不足1 分钟按1 分钟收费) . ( 1) 请作出通话收费S( 元) 与通话时间t( 分) 的函数图象; ( 2) 能否写出通话收费S( 元) 关于通话时间t( 分) 的函数表达式? ( 3) 这样的函数称为什么函数? 这个例题的设计以阶梯式呈现,给学生较为充分的思考空间,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同时,这个问题在生活中也受到学生关注. 这种开放性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培养与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并且深化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教师可以借助很多不同的途径展开. 教师可以采取梯度式的教学形式让课堂教学富有层次性,给学生的思考过程提供充分的空间与平台. 同时,教师可以将知识点融入到一些教学情境或者问题情境中,让学生随着情境的创设展开对于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 此外,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创设也是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一个教学突破口. 这些方法都能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提供辅助功效.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2
摘要:将自主学习作为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采用预习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使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数学、进行科学学习、发展学习能力的过程。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模式;构建;实践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灵活性、广泛性,进入高中及时变革学习方式,构建以“自主学习”为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高中数学学科特点分析
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是人类高超的智力成就,已成为人的基本素质之一。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是一个由知识、问题、方法、符号等多种成分组成的综合逻辑系统,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就数学教学活动的实质而言,它是一种用数学进行全面育人、科学育人、“教”与“学”相互协同的双边活动,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数学的学习,人的理性思维能力、审美意识、洞察能力、判断能力及创造能力必将得到全面的提升。为此,它强调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更要重视数学素质的全面提升;不仅要关注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因此,课堂教学更应注意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突出数学学科特点,向学生提供充足的能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情境和机会,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强化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预习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课内外一体化安排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教学活动的轴心,教师让位于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或合作的探究机会,教师的启导和师生共同参与应贯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的条件
高中学生要形成预习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一是要心理和理性思维达到一定的水平;二是要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这是自主学习顺利形成的心理基础;三是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策略。
(二)高中数学预习自主学习模式构建注意问题
自主学习方式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切实巩固学生主体地位,形成“教是为了不教”的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局面。一是课前预习要有明确具体的任务和要求,课内要有融洽的氛围,教师要创设发挥学生才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积极地学习和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课后进一步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要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发现数学学习中的各类问题,形成问题意识,让学生知道探讨什么,如何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和研究问题的习惯,帮助学生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三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四要课内课外一体化安排,课外自主学习要有计划按步骤地依据老师安排的内容进行。
(三)构建预习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相关策略
关于高中数学的预习自主学习模式,教师要充分设计,及时引导。我校采用的“五步两段一体循环穿插教学法”是一种强调课内外一体化安排的自主教学模式,其主要教学策略有:一是教师对预习要有明确的设计,每一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新课导学;二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课内五步(自主学习,基础检测,合作探究,拓展练习,新课导学)可穿插进行,课后分两段(强化训练,新课预习),每节课课内外一体化安排;三是确定好适当的自主学习目标。确定目标是教师备课的首要环节,学习目标要合理具体,规定学习行为取向和评定学习结果。四是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自立学习。在学习活动之中,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五是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法。可以鼓励学生从研究具体的问题出发,认真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积极大胆地合情假设,合理猜测,按科学逻辑思维程序深入研究。科学研究是一种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在积极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学习数学概念和规律,同时内化为个体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必经之路。六是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知识的深化提高,它将教师指导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预习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
(一)依据课型,课前精心设计预习方案
设计课前预习问题,课内外一体化安排,让学生带着已贮备的知识、自己的疑问进入课堂。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发现难点,使课内学习有了更强的针对性,更利于知识的全面掌握。高中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引导其掌握科学有效的预习方法,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样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会为会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前,有很多教师不重视课前预习,学生也是一味地依赖教师而被动地学习,大多数学生只有在老师布置后才走马观花地去预习。因此,为避免预习流于形式,教师应先设计预习方案,列举自学提纲,从内容到思维的深广度、知识与方法归类、预习笔记记录点、疑问与讨论点等都要提出具体要求。
(二)依据教材内容,以精备的梯次问题为导向
在课堂上,教师应是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以问题为导向,让自学与讨论、交流与点拨充斥课堂,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猜想、演算、推理、概括,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和思考的空间,让课堂动起来,通过合作交流讨论形成知识结构。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心。自学可以让学生对材料进行阅读理解、归纳、整理、分析、独立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讨论是进行信息、思想的交流,是把思维引向深入与开放、发现关键点的一种途径,是利于问题解决的有效学法。讨论可以满足学生表现的需要,激发求知欲,培养合作钻研的精神和科研意识,积累归纳数学方法。点拨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数学素养的关键环节,如何高效合情点拨是彰显数学教师功力的关键点,课前需精心准备。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归纳提炼是点拨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是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体现学生数学潜能和数学素养的主要方面,而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力保证。教师点拨时既要重视数学思想的提炼,更要重视解决具体问题的通性通法的归纳与总结。
(三)依据考纲,充分利用课本资源
课标教材与生活实际结合紧密,趣味性、探索性强,使数学课堂学习由“看”“听”“算”的被动学习方式变为“做”“说”“用”的主动学习方式,适时拓展,设置开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出教室。为此,笔者设置了“观察”“思考”和“探究”等栏目让学生思考,设计问题也利于学生自学,章节后的阅读材料,小结中的参考例题都是为学生自学而设计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自学内容,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阅读、思考并形成习惯。新课标教材,教师需补充一定量的内容,才能使学生适应高考选拔的需要,因此,课后及时布置一些相关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探究,这对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四)注重课后反思,让学生自觉地进行归纳总结
能力在思索中提升。课后自觉地进行反思,归纳梳理知识,总结解题规律,概括同类题目的解题通法,再由通性通法指导我们去解决同类题目,这对解题能力的提高尤其重要,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在思考中感悟,把知识技能及解题策略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打造一个完整的数学解题方法体系。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进行有效整合,解题方法灵活贯通,在形成知识网络的同时,思维品质得到优化,思维能力得到长足发展。反思归纳,总结概括,在增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更是学生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教师以开放、接纳、包容的心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激发兴趣,凸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快感,能不喜欢数学课堂吗?预习自主学习教学,能使学生愿学、乐学、善学,是一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3
语言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教育离不开语言的帮助。可能有的人认为只有语文这门学科才需要语言方面的艺术,其实所有的学科都离不语言,甚至于数学这门逻辑性思维极强的学科都需要语言艺术的熏陶。在数学的教育中,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师生之间的互动都需要语言这个载体来帮助进行。教师的讲课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所以说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的运用是极其重要的。
一、了解高中数学教学中语言艺术运用的要点
教师在教授高中数学时最应注意掌握便是说话时的语速,即语言的节奏。在高中数学的教授中,教师的音调、教师的语速必须适中,声音高低必须让全班所有学生都能够听见,语速的快慢也要让学生在教师说话间的空当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消化,这样的语言节奏是比较适当的。若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讲课的时候小声聊天或有其他一些违纪现象时,教师可以突然停住然后以眼神示意讲话的学生予以警告,这样就提高了语言艺术的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数学题的过程中,在读到题目中比较重要的字眼时,教师就可以突然提高声音来让学生知道此处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在提问时,应该用惊讶的语气提出,来引发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在全班抢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语速变快,激发学生快速回答的热情,提高学生抢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如果学生回答问题回答正确时,教师可以加强语气来表扬学生,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种鼓励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适当的批评学生,这就是批评学生的艺术。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有的教师缺乏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批评学生时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当场数落这个学生的各种错误,言辞不当,言语十分激动,甚至冒出一些不因该在学生面前出现的词汇,这样的教师是缺乏语言艺术修养的。这样下来,被批评的学生也会感到十分羞愧,心里必定十分痛恨这个教师,那么以后上课时对这个教师教授的数学课也没有兴趣。而有语言艺术修养的教师深知批评的艺术,批评不是体罚、讽刺、咒骂、训斥的集合,教师在指出学生的错误时,应当用道理慢慢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者是一种幽默的方式隐晦地道出学生的错误,这些批评方式都能让学生心服口服。这样的批评方式比那种过为直接的方式更容易接受。
二、掌握高中数学教学中语言艺术运用的特点
教师在教授数学时所用的语言艺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便是语言的规范性。教师如果在讲课时都不注意语言的准确性,那么学生在做题考试时也不会注意题目中语言的准确性,错误率也会翻倍。数学知识中的概念定义是非常严谨的',教师如果在讲述时有一个字用的不准确,那么整个定义可能会产生歧义。比如,高中教学中映射的定义是这样的:设A和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一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存在唯一的一个元素与之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A和B以及A到B的对应关系f),称作A到B的映射。可以看出,映射的定义是极其精确的,教师如果在给出学生映射的定义少了非空或者是唯一等字样,那么映射的定义就会存在偏差和漏洞,在做题时根据的定义就是不严谨的。所以说,教师在教授时一定要注意自己语言的科学性,整除不能和除尽混淆;切线长不等同于切线,这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垂线不能说成垂直向下的线,那样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最小的整数是0这种说法也是不对的。这些说法都是漏洞百出,教师如果在教授时犯了这些错误,那么错误知识在学术的脑海里就会根深蒂固,改的时候就非常不容易。所以这些都是教师需要加强注意的地方,语言的错误是不能出现的。只有教师讲述时注意语言艺术的严谨,那么教出来的学生也是有严格逻辑性的。
三、把握高中数学教学中语言艺术运用的方式
第一,教师本身应有大量的知识储备,这样在讲课时的语言才能更为灵活。教师自己应有一个较好的口才,并且进行大量的知识学习,厚积才能薄发,教师就会渐渐具有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教师在长时间的自我学习和教课中,自己不断积累,就会一步步形成独有的语言风格。这样下来,教师在讲课就会觉得越来越轻松,越来越得心应手,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学习数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其次,教师还可以打破原有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填鸭式的教学是没有语言艺术性可言的,创新的教学方式需要语言艺术的大量应用。原有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知识一味地按着课本上的进程讲解,教授定义时只是将课本读一遍,这样是不能够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语言艺术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最后,随着现代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学习更多的知识,还可以用多媒体来体现语言艺术在数学中的应用。语言艺术可以通过多媒体更加形象地表达出来。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4
数学实验,是指应用某一种方法观察数学现象、分析数学现象、总结数学现象的行为,这是一种研究数学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教师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强化实验教学.
一、利用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数学现象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开展概念教学.高中的概念知识具有抽象性强的特点,有时学生难以感知抽象知识代表的意义.虽然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但是多媒体教学只能刺激学生的听觉神经,学生有时还是不能完全了解抽象知识的意义.数学实验教学是一种能够给予学生多种感官刺激的教学方法.教师如果善用这种方法,就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二、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如果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强,就能找到更多解决数学问题的切入点.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时受到限制,因此数学教师可用数学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讲“绘制立体几何图形中图形的截面”时,教师可提出问题: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正方体棱AA1与CC1,求绘制出AM与平面A1B1C1D1的交点;绘制出AN与A1B1C1D1的交点;绘制出过点A,M,N的平面截正方形所得的.多边形.这是一道检验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题型,学生很难仅依靠空间想象力完成这道题.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绘图实验的方法,一边观看图形,一边应用空间想象力尽可能地找出更多答案(略).在绘制图形时,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思维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如果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较强,在遇到数学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从一个数学问题发散到另一个数学问题,然后应用转换思想解决数学问题;反之,学生的解题思维范围便会狭窄,有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实验能给学生一个观察数学问题的平台,学生在做实验时可以激发想象力,尽情地发散思维,从而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三、利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标,是要能把学过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案后,怎样了解该方案是不是能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是学生希望了解的问题,这可以通过数学实验来解决.数学实践实验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验过生活实践可以验证的数学实验,一种是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来检验的数学实验.例如,在讲“数列”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做数列实验来说明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现在李小姐要申请一笔20万元的贷款,银行的月利率为0.42%.李小姐从贷款的当日起还贷,每月还贷一次,她想了解每月还多少贷款比较合理,并想知道该方案的还款期限,请你帮李小姐建立一个还款数学模型.学生通过学到的数学知识,可得到这套数学模型为:20(1+0.42%)x=a(1+0.42%)x-1+a(1+0.42%)x-1+…+a.这套方法是不是能切实地解决实践问题呢?学生需要一个答案.学生固然可以用代入法检验这一模型,可是代入法可能无法帮助学生找到这一数学模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把这套算法用编程的方法展现出来.关于这道题,可应用如下算法:Sub按揭贷款()x=lnputBox(还款能力)T=200000n=0whileT>0T=T*1.0042-xn=n+1wendMsgBox(“你的还款期限”&n)endsub将这算法在计算机程序中实现,学生可通过计算机模型了解自己提出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了解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案是否存在缺陷,学生可根据已经展现的缺陷调整数学模型.总之,数学实验教学既是生活教学方案,也是思维教学方案,还是实践教学方案,应用数学实验教学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强化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5
为了保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互动的质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这样就可以真正提升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效果。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主要从教学理论教学的古典数学教学需要遵守原则方面为主要切入点,同时结合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情况,分析可能影响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些原因,和我们高中数学课堂交互的部分原因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是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高中数学教学师生互动的影响因素
数学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是属于一种独立的存在,从而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互动也就有了相对较高的要求。想要实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能够影响其效果的因素非常多,对于这些因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可以有利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一)数学的特点。数学利用嗓子来传播,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其他学科来比较,数学没有对错,只有音律是否优美。学生的不同主观差异性也决定了数学教学效果的高低。另外,语言表达能力也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互动。
(二)数学老师的因素。在学习数学,只有数学知识给学生,学生可以发送主观能动性。数学老师有自己的教学习惯,但教学习惯形成后,固定思维模式的教学,因此,僵化的思维方式必然影响数学教学学习的效果。教学方法直接决定学生的兴趣教学,教师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指导学生,显着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此外,如果老师性格很好魅力,会让学生在互动教学数学更喜欢数学,并努力学习学习数学,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学生因素。学习的好坏是最终的决定因素的学生,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因素在小学,教育在我国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衡量学生学习的结果,这一点给学生们一个巨大的心理压力,数学学科的学科,几乎成为了学生心理减压,建立良好的心态。因此,在数学互动教学,教师的任务三 : 一个是教学生的数学知识,二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和艺术欣赏能力,三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良好的自我价值感的形成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课程,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学习其他课程。
二、数学教师互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生由于年龄小,缺乏自制力,因而课堂纪律常常难以控制。数学类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老师在上面,学生睡眠或以下直接说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很难获得好的高中历史课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迫使班上老师不断强调纪律下:“不说话”学会“倾听”等等情况。
(二)数学教学指导方法单调。高度重视声音形式,不仅重视内心体验,只注重表面的技能,不重看到包含数学和情感之间,必然会带来学生的数学学习的道路部分,误导学生学习数学太单调,没有美感。
(三)情感互动不充分。数学教学和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在于情调情感方面的参与,因为数学可以激发人最多情感的波澜,所以如果你能在数学互动教学情感交互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情绪。遗憾的是,目前我国数学几乎没有情感因素在互动教学过程之中,学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几乎是处于一种空白的状态。
三、加强课堂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一)构建师生课堂互动的理想环境。教学环境最好是能够达到学生所理想中的那种情况,为主体间有效的沟通,寻求共识的基础所有通信主体必须首先承认和接受的条件。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知识和理解的第一个条件是构建理想的话语环境。教师和学生双方在一起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相互依存的前提,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需要和渴望了解对方,我们可以互动顺利,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实现文本课程向体验课程的转变。课程是承运人进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当前的中学数学课程强调知识的客观性,对知识概念和中立和普遍性的特点强大的教师绝对权威为主题的特点为理论基础和构建。本课程是一种传统的课程,强调知识的固定性,教学,和单向性。太多的主体性理论课程取决于文本和主体间性理论强调建设体验课程。经验课程强调知识的多样性、生成有机性和情感,克服了传统课程的学生的主体性,使教师和学生的主体间性调节,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使得课程教学和谐发展。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缺乏沟通、情感冷漠。教师和学生交互模式,应该要改变像现在的这种模式。应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盟吗系统和交流,缩短距离,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可以深水平沟通,容易达到互动的目的,然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目的的重点和学习的重要性对于知识逐步转化为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头发最有效的方式来展示学生的主体性。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的复杂性和多个因素,还因为样品是这项研究的作者小,有限的研究时间、研究方法和研究能力,使高中数学教学师生互动的深度是不够的,在老师们的帮助下,在学习和将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高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 戈德蓓 .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的完善 [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xx.
[2] 蔡静 . 在数学教育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20xx(3)。
[3] 王婷 . 论数学欣赏教学中对立统一理论的体现和运用 [D].湖南师范大学 ,20xx.
[4] 马鹏 . 浅谈数学的术科教学和数学艺术审美的关系 [J]. 东西南北教育观察 ,20xx(8)。
[5] 邢海燕 . 关于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文化拓展问题的探究[D]. 首都师范大学 ,20xx.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06-05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09-02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05-29
高中数学教学心得03-06
教学论文【精选】05-26
教学论文05-25
(经典)教学论文05-26
高中数学个人教学反思03-06
高中数学的教学计划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