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放飞想象的翅膀——《假如》教学一得(教师中心专稿)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 |||
湖北省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李洁 我曾读过纪广洋先生的短文《雪化了是什么》,感动良久。 上小学的儿子放学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就急着问我一道题:“雪化了是什么?” 我随口答道:“是水啊。” 儿子有些失望的说:“你也答对了......” 我觉着儿子的语气和表情有些不对劲儿,就试探性地问:“怎么?你答错了?” “嗯,”儿子有些不服气地说,“老师和你一样,太没想象力了。” “你是怎么答的?”我颇感兴趣地接着问。 “雪化了是春天!”儿子理直气壮地说。 读了这个故事,我们都不禁会感叹岁月的流逝使成年人的想象消失殆尽,而孩子却有一颗可贵的童心和丰富的想象力。鲁迅先生也曾如此赞叹:“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象地面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钻入蚁穴。”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思维的独创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我在教学《假如》这首儿童诗时,注意了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假如》是一个小朋友读了《神笔马良》这个神话故事后,联系自己身边的事物写的一首儿童诗,他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在教学中,我从这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诵读课文,拉开想象的闸门。这首儿歌的内容比较浅显,一读就懂。因此在教学中,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通过老师的范读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的朗读,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产生更多新的“假如”,还可能产生写诗的冲动。 二、创设情境,丰富想象的内容。为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每读一段,我都要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与课文有关的画面,然后是用声音创造画面形象,然后用笔画出这些画面。 三、鼓励独创,放飞想象的翅膀。学完了儿歌,我及时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周围的事物,通过大胆合理的想象,用本诗的格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出来。没想到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诗兴,我们班出了不少小诗人呢! 罗心培同学想起自己在电视里看到的失学儿童,首先脱口而出: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失学的儿童 画许多钱和学具, 让他们和我们一起 快乐地走进学校, 再也不会小小年纪就去干活, 常常偷偷哭泣。 邓梓俞同学望望身边由于患了小儿麻痹症,常常上不了体育课的赵媛同学,深情地吟诵着: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赵媛同学 画一双健康的腿, 让她每节体育课 都能和我们一起快乐地游戏, 再也不会一个人在教室里 望着窗外发呆 ,默默地写字。 陶乐同学想起我校课间活动时,由于操场比较小,全校同学不能在一起活动的情景,不由得向往地朗诵起来: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我们学校 画一个大大的操场, 让全校同学 都能站在一起做操 , 再也不会看到有的同学做操 有的同学在中间钻来钻去。 句句童言稚语,映射出颗颗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赤子之心。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希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只要老师允许、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给他们放飞想象翅膀的空间,他们就会尽力去想象去创造。学生的想象力一旦被激发出来,心灵深处就会不断涌起创作的浪花,汩汩泉流从心底自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