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计算机网络形成的智能环境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深圳南头小学 

九十年代以来,我们学校以邓小平"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积极进行教育改革,探索形成 "兴趣·素质·育人"的办学模式,确立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突出个性、培养能力"的培养总目标。在办学模式与培养总目标的指导下,我们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求使学生的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

1992年学校建成第一间计算机网络教室,1998年建成包括电教自动控制平台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经过一个阶段的实验,学校逐步形成以计算机和校园网络为技术基础,把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应用能力纳入每个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中"的教改新路,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进行生活,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基于计算机文化的智能知识结构,以计算机文化对于人的自主性、创造性的能动作用,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这是新时期教育界塑造二十一世纪未来人的新课题。 

1999年7月,学校建成以千兆快速以太网为主干的校园信息网络系统。利用这个网络,可以建成储量丰富的资源库;可以实现全校36个教学班、20个学科功能室的网上多媒体教学;可以支持90个学生同一时刻调用大数据量视频文件进行阅读学习;可以进行网上实时视频电视广播。现代化校园网的建成为学校全面深入推行素质教育提供了最优化环境。

早在实施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前两年,学校就着手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教师信息能力的培训,连续三年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使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产生了可喜的变化,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带来了现代教育技术向各学科教学渗透的新局面,学校教师先后在语文、数学、外语、音乐、美术、劳动等各科开展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为学校以信息化教育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目前,各个年级均开设了计算机课,90%的学科开展了计算机辅助学科教学,90%的教师都能够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课程的设计和操作。在南头小学的每一间教室,教师都可以随时从网络资源库调出多媒体信息,满足教学需要。在协作和个别化学习实验室,通过网络强大的数据并发功能,满足近百个学生同步或异步读取同一个或不同的包括视频文件在内的多媒体学习资源,为教育教学的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

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是现代教育的技术内核,校园信息网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环境 

1、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的时代,其 实质是人才、教育的竞争。教育的历史告诉我们,教育的每次重大变革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进入九十年代,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创造思维,创新意识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二十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成为现代教育的技术基础。

2、生态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在个体的脑子里,而是人脑 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计算机网络创设的智能化学习环境,是儿童智力、能力、心理发展的一种理想环境。这是因为:(1) 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检测考试、师道训诫的外力,需要依靠教师对教材的重要性、必要性的反复强调来推动。而在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知识是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和同伴协作交流,进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不再是简单的"存储器"。学生面对的认知材料也不再是教师单一的粉笔板书和口头讲述,计算机形象友好的交互界面、逼真生动的实验模拟、饶有兴致的游戏探索,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技术媒体环境下,学生面对鲜活多变的认知材料、形象生动的实验模拟仿真空间、形象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在成为学习主人的体验中,情感得到健康发展,个性得以完善。(2)同传统教育信息的组织形式相比,计算机所提供的非线性网状信息结构,类似人,特别是儿童的认知结构,是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信息组织形式。利用这种网络信息结构,可以充分培养儿童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生活生存能力。 (3)按照杜威的观点,理解在本质上是与动作联系在一起的,真正的理解是与事物怎样动作以及事物怎样做有密切关系,网络教育环境中学生学习的过程往往是在"做中学"展开的。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的学习,是学生通过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进行的。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包括新概念的提出,知识重点的展开和难点的化解以及知识的巩固应用,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完成。这种方式适应了儿童喜欢自主参与、探索体验的心理特征。它是学生获得学习动机的原型,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内在需求。由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的是成功的体验,很自然就形成不确认自己的学习成果不肯罢休的心理,加之软件所提供的生动活泼的多媒体反馈信息,又不断刺激学生对新信息的搜索与提取过程,使学生始终处在兴致勃勃的创造活动中和在真切把握认知对象的感受下展开学习过程。学生在获得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亦获得了具有创造意义的学习方法。

(4)我国脑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人脑的相应功能区域在活动时,血氧和葡萄糖会超流量向这个区域供应,去处理信息。血氧和葡萄糖的流量、流速,和人处理信息的质量、速度,即和人的素质密切相关。观察发现,处在计算机环境下学习的学生,尤其是当他们的兴致集中于有一定难度、有一定趣味的学习内容,或是具有竞赛成份的习题时,他们的呼吸和脉搏频率显示出加快趋势。这时的学生情绪愉悦,思路清晰,处理信息的速度也显著提高。这也说明了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大脑的开发,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和健康学习心理的形成。 

综合上述,计算机网络教育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本质上把握所学的知识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利用校园网建构的智能环境把学校建成一个生动活泼的,充满生机的学习环境和场所 

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自主愉快、探索创造的过程。

我们利用校园网建构的智能化学习环境,着力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那么,怎样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开展课堂教学呢?我们引导教师共同探讨了以下七个问题:即(1)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基本形式的研究;(2)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生小组协同式学习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的研究;(3)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和教学基本组织形式的研究;(4)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研究;(5)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6)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师生关系的研究;(7)多媒体教材软件及网络资源中心学习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原则和使用技术的研究。通过这些专题的研究,我们努力把计算机多媒体信息贯穿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始终,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我们所创建的教学模式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面貌呢?我们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来谈。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一般是以教师对课文内容的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呈现方式是老师问,学生答,把一篇课文串起来问完了,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在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宰,教师把自己事先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学任务的分析和确定通过"课堂"这个载体,"灌输"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将教师的思维过程和结论死记硬背下来。这样的教学,学习者个体被动接受,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不能从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上把所学知识"顺应"或"同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学习自主性的发挥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受到限制,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在缩小和减少,教学呈现出少、慢、差、费的状况。学习者群体又难以全面照顾,教师的一问一答,很难让所有的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的全程,即便学习中有所收益,也只能是少数人;另一方面,教师的思维过程和结论,由于学习者处于被动地位的原因,难于揣摩和跟上教师的思路,能让绝大多数学生记忆下来,也是奢望。这样的教学,教师辛苦耕耘,花了不少力气,学生穷于应付,疲惫不堪,结果是少数学生记住了一些死知识,多数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高。这样的教学,无论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要面向学生的大多数来看,还是从学生要在学习活动中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来看,都是难以令人满意的。我们从实施素质教育出发,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智能化环境,在阅读课堂教学模式上积极进行改革,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1)学习目标分析。这种目标分析,是建立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基础上的。教师在阅读教学的初始及进行阶段,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题"是什么,围绕着学习的"主题",引导学生提出掌握这一阅读知识必须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刚开始训练时,可以由老师启发引导,逐步地过渡到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互相帮助,直至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把问题提出来。例如在教《太阳》一课时,教师提示学生:本课教学的训练重点(阅读知识)是"一边读,一边想",围绕着这个训练重点,我们在学习《太阳》这篇说明文时,应该提出哪些问题呢?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学生提出:《太阳》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是用哪些说明方法具体介绍的?学习了《太阳》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受到哪些教育?这样一来,不仅把全课所学的知识点弄清了,同时,也把怎?quot;一边读,一边想"即阅读《太阳》这样一篇说明文该想些什么问题弄清楚了,总目标和子目标的关系图式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起来了。接下去,在教学的进程中,围绕着"一边读,一边想",教师在课文各段的教学中,又不断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提出应该"想"些什么问题。在教学的结束阶段,教师向学生点明?quot;一边读,一边想"就是一种很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2)教学情景创设。小学生思维的特点和优势是直观性和形象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可以实现意义的建构。另外,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我们一方面通过课堂上学生模仿性的表演、实物的观察,以及学生课外的实地考察、亲身体验来实现,另一方面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实现。我们把重点放在后者上。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技术优势,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创设一种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在接近实际的仿真情境中学习,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对知识的运用,和对意义的建构。例如教师教《荷花》一课,为了使学生理解荷花的叶子"挨挨挤挤"、"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理解"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quot;等特点,我们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视频技术演示了荷叶生长的情况,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动画技术演示了白荷花是怎样从荷叶之间"冒"出来的。再如教师教《太阳》一课,为了使学生理解煤炭的形成过程,对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进行"顺应",我们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演示了煤炭由地面的树木变成地下的煤炭的过程,使学生对煤炭的形成有了深刻的认识。

(3)自能读书训练。学生自主学习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根本特征。我们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工作,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丰富、提高、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提高、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能读书,教会学生自我学习,这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给学生生存、发展的手段。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主要是通过三个途径:第一,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提供交互式的阅读材料,以及理解这些阅读材料的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声音、游戏,和带有导航提示的问题设计等,组织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架构中,每个学生都可以从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差异起步,异步进入学习状态,在认知材料的不同界面上,通过充分展开探究学习、联想学习,实现提高。它有效地改变了以往班级授课中的"同班同步",达到同班异步的理想效果,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始终接近与之相适应的"最邻近发展区",实现本质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在多媒体环境下,学生面对鲜活多变的认知材料、形象生动的实验模拟以至仿真空间,面对形象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在成为学习主人的体验中,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发展,个性得以完善。可以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利用计算机教学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环境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它也是非常理想的教学方略。以上述的认识为指导,我们结合阅读教学的知识"主题"制做可以使学生进行个别化阅读的课件,将阅读材料(包括当前所学课文)输入电脑,组成文本部分,在文本中设置"热字",点按"热字",即进入声音、图形、影象、动画,以及提问、练习等界面。学生利用课件,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则可在教师工作站上浏览学生自学的情况,并与需要辅导的学生进行个别对话,解决当前有必要解决的问题。第二,建立学习资料库。这是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智能化优势,为学生提供个别化阅读学习环境而采取的教学策略。如语文教师董金宏执教《秋天》一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秋天,同时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通过基于Web方式的学习资料库,调看有关秋天的学生习作、秋天的儿歌、秋天的歌曲、秋天的动物和植物,以及描写秋天的优美句子和词语。学习资料库的建立,在于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在自能读书时,获取与学习主题相关,对阅读理解起促进和深化作用的学习材料。学习资料库的建立,不仅能使学生根据需要和可能,获取与学习主题有关的材料,更能使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阅读的空间,使同一班级学生从各自的学习起点出发,"异步"阅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学习。第三,鼓励学生探索和发现。这主要是指在学生进行自能读书的过程之中,教师不要满足于提供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并激发出学生探究未知的强烈的好奇心,以丰富的联想或想象,用自己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和知识,去同化或顺应当前的新知识,获得对阅读内容的本质性、规律性的认识。 

(4)进行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小组式的,它是在个人自能读书的基础上,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阅读知识主题的意义建构。开展小组协作式学习,应由教师在反馈学生个别化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争论的话题,然后开展小组讨论。讨论中和讨论后,教师要站在稍稍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把问题引向本质和规律,并适时地组织学生对小组的讨论进行评价。例如教师教《记金华的双龙洞》,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学写"外洞"一段,先独立思考"写什么"、"有什么特点"、"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描写"等问题,再在学习小组里交流各自的看法(会话)。此时,教师提出一个讨论题:请同学们研究一下,从作者对外洞具体、细致描写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品味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小组里展开讨论,抓住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重点词语去体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就把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引入深层,将课文内容与作者的写作目的紧紧结合起来,弄清"为什么写"的问题,使学生的认识接近本质。这时候,启发、诱导学生从文章思想内容的内部联系上作进一步的思索,提出一个带有探索、发现性质的思考题:围绕着外洞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读一读1、2、3句话,你能从它们之间的关系上发现些什么吗(山高,洞口才像桥洞;洞口宽,洞里才像大会堂)?组织学生对各组的发言进行评价,得出正确的认识。

我们学校开展的小语"四结合"实验,在新的教学模式指导下,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实验班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初步学会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协商学习,课堂教学直观生动,生气勃勃。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自学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广阔,对学习和各种事物充满兴趣。实验教师还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智能环境,尝试进行作文教学模式的改革。小学作文教学,是要培养小学生具有初步的表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它要求小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会写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有内容,有感情的简单的记叙文,从而提高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提高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从传统的作文教学来看,由于课堂学习情景创设的局限,手段使用的单一,学生受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及学习情感的制约,教学面貌显得沉闷,教学进程显得艰难,小学生普?quot;怕"作文,"厌"作文,作文成为师生肩上沉重的包袱,作文教学质量始终徘徊不前,严重影响小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我们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改变小学作文课堂教学面貌,激发小学生爱作文,学作文的情感,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展现了光明的前景。多媒体拓宽了小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视野,生动形象的课堂情景激发了小学生的作文兴趣,而具有意义建构性质的个别化、协作式学习,提高了小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使小学生在作文学习活动中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和更强的主动性。如此,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我们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如下的做法。 

(1)低年级拼图作文教学。我们在一、二年级的两个小学语文"四结合"实验班中,尝试进行了"拼图作文"的教学探索。作为一种理想认知手段--多媒体计算机,所提供的图文声像并茂的信息资源,给学生以多种感官的刺激,为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创设了非常有利的情境。而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拼图作文梢匀醚谘盎疃凶杂商剿骱妥灾餮啊K?quot;拼图作文",是由学生各自在计算机中搜集信息和资料,发挥想象,拼成各式各样的图画,打出内容丰富的作文。它有利于在作文教学中满足学生自由发挥的欲望,让学生做写作的主人。为了使情操、知识、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拼图作文一般按"主动搜寻,选择画面--组合画面,创设情境--指导观察,弄清图意--看景讲述,整体总说--上机操作,打出作文--反馈评价,修改作文"的步骤来操作。其中第二步,组合画面有四种方式:a、模仿教材内容组合画面;b、根据提示的内容组合画面;c、联系生活经验组合画面;d、运用课外知识组合画面。第四步看景讲述,是把观察、思维、语言有机结合起来的中心环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做到:a、整体入手抓中心;b、分析观察明思路;c、引导想象说具体。学生在这样的作文学习活动中,把游戏、观察、说话、打字结合起来,学习兴趣、观察能力、表达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2)中、高年级多媒体情景作文教学。在中、高年级的两个小学语文"四结合"实验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所提供的声音、图片、影像、文本资料库,以及画板工具、交互功能等,丰富 学生的生活经验,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借鉴优秀的作文范例。在作文课上,学生边看,边听,边查,边议,边写,边评,边改,将原来每两周的4节习作课(指导、讲评各两节),合并在2节课中,指导、动笔(打字)、讲评、修改、定稿全部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加了作文训练的密度,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省出更多的时间让其发展自己的兴趣。这种中、高年级多媒体情景作文教学模型是:情景引入--指导观察--联想说话--打字表达--协作评议--网上评改--定稿存盘。 

数学课是我们开展计算机教学在教学模式上取得一定突破的一个学科。如老师在《年、月、日》一课的教学中,首先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信息进行情景的创设,播放年、月、日的趣味故事,并提出学习任务。接着,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随机观察年历,当他们观察到有的月是31天,有的月是30天,而有的月又只有28或29天,自然就产生出疑问: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时,教师会提示学生打开资料库进行知识查询。在学生得到大月、小月、平月、闰月概念的基础上,计算机提示座位相邻的学生展开讨论,1998和1999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并尝试总结闰年的计算公式,学生总结出的公式是否正确,可以通过计算机出示的随机题得到检验。学生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后,还可以?quot;知识扩展"中了解到我国农历知识和世界上关于年、月、日划分的一些新的观点。学生在这一课的学习中,由于整个认知过程都是在主动探究、动手操作,或者说在"玩" 的过程中进行的,这就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他们学得有兴致,并且记得牢。

开展四年多的"双语"教学实验,为使学生在拼读能力、书写能力、听音能力、朗读能力、听写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诸方面都得到培养和提高,在正常教学课时数的前提下,把教学引入计算机智能环境,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语言情景,通过个别化交互式学习,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刚升入五年级的实验班,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已达到初中二、三年级。口语水平、听读水平以及操作动手能力远远高于对比班。 

我们感到,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智能环境下的教学,确实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表现得十分充分,课堂上呈现的是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多种素质得到培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成了现实。

2、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轻松与宽裕的环境中逐步获得面向未来的能力。

我们在实验探索中,没有把网络的功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特别注意了利用网络形成的智能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宽裕、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创造环境:在电子美术教室学生可以使自己的想象力任意驰骋,可以体会尝试油画、版画、水彩画的不同奥妙,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网上随时发表自己的作品,受到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电脑美术班一开办?quot;人满为患"。在网络上学摄影,学生可以博览100多年来世界各国生产的各式各样的照相机,可以感受扳动快门的乐趣,可以动手调调焦距,模拟实景拍上几张。学音乐,玩游戏,进入电子阅览室寻秘探宝,孩子们学得兴致勃勃,玩得兴致勃勃。

我们通过虚拟互联网技术,把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网站下载到校园网上,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上得国际互联网,让学生在实时上网的感觉中,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学会在互联网上浏览、查寻、搜集,获得有用的信息,学会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自己学习,获得二十一世纪社会所需要的能力,获得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我们还积极参加了国际"远程协作"学习实验项目,让孩子们在互联网上学会面向世界,学会同各国小朋友交际交往,让他们从小就和发达国家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3、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都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空间 

我们在实验探索中强调不但要为全体学生,也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空间,这是传统教育环境所难以完成的。一位校长回忆自己小学阶段学习时, 因为常常很快学懂了老师所教的功课后没事可干,就去 "惹事生非",而经常被罚站挨批评时,深有感触地说: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聪明的孩子总是遭打击。的确,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因为教学环境、手段的局限,难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需求,所谓因材施教,往往很难有效实施。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智能教育环境,却能很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如刚刚毕业于师范大学计算机系的一位青年教师,她的大部分教学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的,她在教《口算除法》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按照过去的常规教学方法,新知识的巩固练习,教师会安排学生做课本上的习题,或者再布置一定数量的卷面作业,要求学生同一时间完成。从大多数学生情况出发这自然是合理的,但是,怎么同时解决理解能力强的学生个体需求,和关注理解能力较慢的学生呢?传统方法往往只能限制发展快的,牺牲发展慢的,施行所谓"一刀切"的办法。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情况就不一样了,这节课中李老师使用了自己开发的计算机随机习题库,安排学生进行了5分钟的练习,取得如下的数据: 

8-20题 21 -35题 36 -60题 61-74题 人均做题 

4人 8人 27人 7人 40 

统计表明,反应快和反应慢的学生做题速度相差是十倍!这种练习形式,题目随机出示,相邻计算机出题均不相同。学生每做完一题,计算机紧接着出下一题,这样有了竞赛的意味。学生做正确了,计算机作出"正确"的反馈,做到一定数量播放几帧动画以示鼓励。做错了,计算机又做出提示纠正的反馈,遇到障碍还可以查询相应知识。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是自主进行的,做8道习题的学生没有压力,学得轻松愉快,做74道题的同学意犹未尽,全体学生兴致勃勃中,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 

同一目标段的学习内容,学生还可以多次重复选择,由于系统设置是随机出题,学生面对的是知识难度相当的不同题目,这既避免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厌倦情绪,又可以使学生对已经获得的内部经验性信息进行有益的复读,从而促进他们将知识内化为技能。 

实验中我们观察到,计算机网络环境所建构的智能化环境,在解决差生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习信心等方面都有其独到的作用。某学生课堂听讲经常走神,家庭作业很少按时完成,学习成绩处于全班后几名,以往辅导和补差都难以见效,被看作是班集体中的后进学生。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学习,该生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每次上机操作一反过去的漫不经心而兴致十足,学习成绩开始向好的方面转变。一次课外老师安排学生补课,该生回家对家长说:"用电脑补课可有意思了。"

我们利用计算机网络形成的智能化环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初步的成绩,李先启校长撰写的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论文《学习-网络-教师》在中国电化教育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奖,由开展实验的教师撰写的论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开展英语教学实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开展小学数学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探索》在广东省第二届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中分别获一、二等奖,英语教师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课例《Can I borrow a pencil, please?》在深圳市小学英语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在广东省第二届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优秀教案评比中获得二等奖。她执教英语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课《Ann's birthday》,在1999年10月,为'99南山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研讨会作了观摩课,并为在北京 举办的"维美杯"全国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比赛上了观摩课。我校教师执教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各科示范课,为各级研讨会和来我校参观的国内及港澳教育界同行提供了优秀课例,受到广泛的赞誉。但我们开展的这项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校的实验工作还仅仅是起始阶段,文章刚刚写了个开头,在教学模式的创建上,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在教学效率的提高上,在学生学习水平和素质提高的测评上,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但是,丰富的智能环境可以促进大脑的发展,可以使我们的孩子变得更聪明,让小学生从小就进入计算机智能化环境学习,无疑是改革传统教育的有意义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