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和智慧促成长 (四年级)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 |||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教育者、领导者,肩负着引导学生学习,引领学生成长,哺育学生成长的重任,其劳心费力的艰辛程度不言而喻。然而,要做好一名班主任仅靠一腔热情,大量的时间不一定有好的效果。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项繁琐,艰辛的工作,但更是一门需要智慧和爱心的艺术。 一、换种方式,不轻言放弃。 很多班主任都有面对孩子束手无策的时候,有时候我们认为无可救药的的时候,没办法的时候,绝不轻言放弃。有这样一个亲身的体会,班上有一个孩子长期不完成家庭作业,无数次的请家长,苦口婆心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都没有效果,面对课任老师的投诉,我这个班主任真的觉得没有办法,快要放弃了,这时我无意中听同事讲自己的孩子不爱吃饭,什么办法都想过了效果都不佳,很是苦恼,结果一次去海南旅游看见椰子壳做的碗,很是漂亮。就给孩子买了一个,没想到孩子不喜欢吃饭的问题就解决了。听完这个故事我突然眼前一亮,这不是看似困难的问题换一种方式不就轻松解决了吗。对于孩子的教育不是同样的道理吗?于是我又尝试不同的方法,最后孩子接受了每天把作业交给我,我给他检查后再交给课任老师的方法,终于把问题解决了,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只因换了一种方式。所以很多时候前面看似没有路了,其实换一种方式,另辟蹊径,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真可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不仅要用不同的方法教育不同的孩子,还要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同一个孩子。 面对一张张不同的笑脸,我们应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思想,有不同的想法。由于孩子在智力和性格上的差异性,不论多优秀的老师都难以找到一种适合所有孩子的教育方法,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 。同时同一个孩子也有自己的多面性,也有成长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因此面对不同的问题,我们不仅要用不同的方法教育不同的学生,还要会用不同的方法去教育同一个学生。 三、看到的,听到的不一定是事实,调查了解还原事实真相 做为班主任经常会遇到孩子火急火燎的来告状,谁又打谁了?谁打坏东西了,有些老师往往会怒气冲冲地,劈头盖脸对当事者一顿批评。事后才发现其中另有隐情,并非你想的那样。有时你看到的都不一定是事实真相,何况听到的。这使我想起了一则孔子的故事:一次孔子的学生煮粥时,发现有脏东西掉进了粥里,便用勺子捞了起来,刚想倒掉,忽然想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于是就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了进来,以为他偷吃,便教训了这个学生。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的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听来的”作为班主任经常要处理孩子之间的纠纷,如果不细心观察,认真的调查了解,听取一面之词,仓促处理,简单粗暴,稍有不慎就会冤枉好人,判下冤假错案。影响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做为班主任应细心,留心观察。调查了解,还原事实真相。给孩子一个公平,和谐的大家庭。 三.学会放手,追求一种不完美的完美 魏书生是全国著名的教育艺术家,而他奉行的诸多教育原则很简单,凡是学生能干的,老师不干,由此推论凡是普通学生能干的班干部不干,凡是小组长能干的,班长不干。班主任主要是组织指导作用,不必事必恭亲,这样做并不是不负责任,懒惰的表现,而是真正让孩子从中得到锻炼,但是我们的班主任因为各种原因,十分追求结果的完美,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板报评比,展板比赛等等活动中,教师生怕孩子做的不好,便包办代替,亲自设计,亲手制作,或者请家长制作,忙的不亦乐乎,孩子们只是打打下手,甚至做起了旁观者。效果自然是非常好,学校,老师皆大欢喜,然而这些为孩子开张的活动却以老师获取荣誉作为了唯一目标,老师成了活动的主角,孩子们从中有收获吗?其实只要是孩子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结果不那么完美,又何妨呢?对孩子而言不完美也是一种完美。 四、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谅解,让我们的教鞭高高的举起,轻轻的落下。 常常想起曾经读过的,魏巍的那一篇《我的老师》。记得老师的教鞭总是高高举起又轻轻落下,总是觉得很温馨。的确孩子肯定会犯错,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有时是明知故犯,有时是大意所为,有时是争强好胜,没有不犯错的孩子,校园就是犯错和改过的地方,孩子犯了错当然要批评教育,但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承认错误,要给孩子改过的机会,我们的老师都知道这个道理,然而当面对孩子的错误却因为一时心切,把这些抛在了脑后。比如一大早,来到学校,某某孩子又没 带家庭作业,不知是真的没带,还是根本就没做,面对这些如果老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大声斥责,或请家长来,或罚站在门外,这些都只能是发泄老师的不满,对于孩子既耽误了上课又让孩子不知所措。我们何不给孩子一个改正的机会你会发现今天的他与往常不同,特别的认真。孩子知道用行为来弥补错误,我们又何妨抓住孩子的“小尾巴”不放呢?课后再找孩子谈谈,补上作业,对于孩子这样岂不更好。 记得一次数学课上,看着下面一张张专注的脸,我正为自己的精彩讲解暗暗自喜,突然一个小纸团飞到了我的面前,我的脸一下就红了,怒火一下冲到了脑门。居然在我的课堂上捣乱,我强忍怒火,上完了课。下课后我把全班都留了下来,追查“真凶”,多数孩子都在认真听讲还真没看见是谁扔的,看着一张张紧张甚至惊恐的小脸,我渐渐冷静了下来,从孩子们的表情我知道他们都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我相信“真凶”也一定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或许是孩子的一时顽皮所致,这会儿不知有多后悔。然而在这种场合下又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我这样不依不饶的追查下去,有可能浪费时间又没有结果,即使追查出来真凶,又怎样呢?只会让这个孩子无地自容,心里留下阴影。我何不给孩子一个自己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机会,我便对孩子们讲就这样做的坏处对孩子们进行了一番教育,告诉孩子老师知道这个孩子已经认识到了错误,相信这个孩子一定会改正错误。没有结果的调查就这样结束了。回到家里,我还在想自己今天这样处理究竟对不对,犯错的孩子会不会因为这次侥幸,继续犯错呢?我正在忐忑之时,手机响了。是一条短消息:老师,今天是我扔的纸条,我知道错了,谢谢老师的宽容。看完后我如释重负,虽然至今我都不知道这个孩子是谁?但我相信我这样做是对的。 作为老师我们不是警察,孩子也不是小偷,做为老师我们不应该因为抓住了孩子的短处就沾沾自喜,咄咄逼人,穷追猛打。面对孩子我们应有宽容之情。宽容是缩短师生心理距离、消除师生间隔阂的良药。孩子天性活泼好动,难免经常违反纪律。面对孩子的错误,老师要有豁达大度,持宽容之心,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老师的宽容能卸去学生的思想包袱和心理负担,给孩子改正的机会,使其有勇气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应急于给予处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孩子们想一想,相信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教师的这种豁达大度能使孩子对老师产生好感,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反省自己的行为。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谅解,让我们的教鞭高高的举起轻轻的放下,孩子的天空一定会更蓝。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好发展,教育的前提是必须爱孩子,爱孩子的前提是必须懂得尊重孩子的天性。如果一个教师为了达到灌输给孩子知识和崇高理想的目的,而强硬的扼杀孩子的天性,这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只有懂得尊重学生的天性,并以有效的教育方式对他们的天性加以呵护和培养,才能使他们在一种轻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获取知识,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健康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