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11课《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 |||
行走于世间,接纳或拒绝,爱或不爱,放弃或执著…… 每个人都应有接纳与宽容之心,但也要学会拒绝。——贾平凹 当我读完《公仪休拒收礼物》后,自然就想到了贾平凹,想到了他的“学会拒绝”。 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由演员通过一系列的戏剧动作和戏剧语言来表现。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也就是演员说的台词)、舞台说明。虽然朗读课文时,只需读人物的对话,但事实上,舞台说明对理解文本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这个剧本讲了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一个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鲫鱼的故事,赞美了公仪休清正廉明、坚持原则的品质。 可我穿行与学生之间,分明听到有孩子说公仪休可真够狡猾的没,接着有孩子很神气地附和:你的,狡猾狡猾的!我没有说什么笑着走开了。 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个解读,这样的话语背后透露了什么。我问自己。学生一读就读懂了公仪休很爱吃鱼,而他却说“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这给学生留下了“表里不一”的印象;明明有人送鱼来了,却不接受,让学生觉得“傻”。显然孩子自读过程中,没有看到管家的阿谀奉承,也没有听懂公仪休的“谆谆教诲”。 因此,我站在“学会拒绝”的角度解读文本。 看到虚情,拒绝礼物 管家(满脸堆笑地)大人,我家主人说,您为国为民日夜操劳,真是太辛苦了!特叫小人送两条活鲤鱼,给大人补补身子。 管家“满脸堆笑”这个动作很传神,细心观察,就能感觉到管家不怀好意、虚伪做作的样子。再听一听管家的话,“您”虽然很尊敬,但一听就做作,平时,我们与人说话,用“你”才觉自然。“真是”“太”,故意强调,听着就显得“假”,是当着公仪休的面说好听话。“补补身子”更是虚请假意,公仪休并没有身体不适,这显然是在投其所好,找借口拍马屁。 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这是萨士比亚的名言。公仪休透过管家的神色,话语,一下子就看到了虚情,所以他拒绝了礼物。 遵纪守法,拒绝拍马 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公仪休的这段话,逻辑性很后强,其实,只有两层意思:一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二遵纪守法才有可能过上幸福平静的生活。文本用“正因为……所以……”、“如果……就……”、“如果……还……”三组关联词进行层层推进式的说明,最后再用"不是一直有鱼吃吗?"一个反问句收尾,说理很有气势,但学生通过自读的确会造成理解的障碍。 遵纪守法才有幸福可言,因此,做人为官必须拒绝迎奉拍马。拒绝是原则,更是智慧面对管家的“拍马行径”,公仪休并没有直接指出管家的目的。而是很直白地告诉管家“不能收鱼”,理由却是“一闻到鱼腥味就要呕吐”。这让管家“无可奈何”,送礼总不能让人家“呕吐”“恶心”吧。所以,公仪休的拒绝是有智慧的。 遵纪守法是做人原则,有时拒绝也是原则之一。在自己喜爱的礼物——鱼面前,要拒绝诱惑;在别有用心的“礼物”面前,必须拒绝恶意。 明白公仪休的拒绝是理智的,是智慧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就不难感受到公仪休的清正廉明、坚持原则、智慧过人了。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习作1 寻觅真话真情——《我的老师》教学反思 谢芳 《习作1》要求写一位印象深刻的老师,全班17位同学,有3篇文章读来比较真,比较入耳。 其余作品,问题还是很具代表性的:(1)缺乏细节。老师发火了生气了——很空洞的一句话,具体是什么样的神情表现呢,笔下没有,留给读者想象,用心良苦啊!老师帮我把伤口包扎好了——神速的动作,怎么包扎的,当时的神态和自己的种种感觉全都消失了。老师没批评我,反而好好教育我——“教育”一次词涵盖了多少话语和温情脉脉的动作表情啊,也许老师教育学生时像具木乃伊吧。(2)重点不明。明明重点是写老师,可是自己与同学的打架经过写了百来字,老师一出场说了几句无足轻重的假大空话就退场了。把自己的画画过程写了一大堆,老师的引导就一句话——要是教学真有这么容易,我们就开心喽!(3)行文不一致。明明开头说老师温柔,结果写的是老师要求我们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结尾明明白白在高歌老师的无私奉献,上文写的是老师教我们练字。(4)事例不真,假话太多。很多孩子都写课间受伤了或者突然生病了,老师送去医院。哎,似乎受伤的总是他们。我读着文章,才伤呢,伤心,伤脑筋!更聪明的是借用书本中提供的一段文字,都是写字读书姿势不正确,老师拍拍背……这绝对是真事,我信。但没有真情啊!(5)天下的老师都是一样的,没有个性。除了温柔就是有耐心,除了关心学生就是会教育学生。就没个别老师是上课有趣的,或者幽默的有才的……就连长相也没有特殊之处,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扁扁的鼻子弯弯的眉。没有个性的老师带出没有个性的学生,也难怪孩子笔下的老师都一样啦。还是先引咎自责吧! 于是,在今天的习作讲评时,我扫描了两份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份是中等生的,一份是大家公认的好孩子的。拿到作品,学生就以自己的经验给作品下了结论。而为,发其道而行之,以中等生的那一篇为集体评改的重点,充分挖掘其优点,也尽量在集体智慧下提出修改建议。优等生的文章做了略改,没有指出其优点,直接指明了存在的问题。全班学生在我的“忽悠”下,渐渐明白了只要说真话诉真情,谁都可以写出好作文。 这次的作文讲评,我的侧重点比较明显: (1)看到的是外貌,体验的却是情感。 学生作文:我有这样一个老师:一双明亮的眼睛,戴着一副眼睛,小而扁的鼻子,一张能说会道的嘴。 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到这些。但你作为一个小作家,想把你印象深刻的老师介绍给大家,这样写达到目的了吗? 那么,怎么才能突出老师在心中的印象呢?那就要写出这些外貌带给你的内心体验。于是集体协商修改: 我有一位博学多才的老师: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鼻梁上架着副深度近视眼镜,那厚厚的镜片似乎在告诉我们她的主人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嘴巴虽小,但是能说会道,我们特别爱她听讲故事。 (2)一言一笑一行,娓娓道来。 学生作文:一次,课堂上我开小差,老师发现了,就看着我,好像在说:怎么能做小动作呢?上课要认真啊! 问:开什么小差?就一看吗? 演:我为学生做了一次演员,把当时的情景表演再现了一番。 改:试着抓住老师的动作,眼神,心理,来重新写一写。 最后有了比较像样的一段文字: 一次语文课上,我拿出妈妈给我买的白兔新钢笔,左看右看,有些兴奋。不知怎的,拿起新钢笔在同桌面前晃来晃去。就在这时,裴老师的讲课声音突然提高了,我一惊,抬头看裴老师,发现老师正盯着我呢。我立刻放下笔,坐端正,竖起耳朵听讲。似乎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老师微笑着继续讲课。只有我知道,老师的微笑里藏着什么。说也奇怪,从那以后,我在裴老师的课上从未走过神,做过小动作。 学生的能量不可小视,集体的学生能力更让人欣喜。 (3)不要让老师悄悄地来,悄悄地去 全班有八位同学没有开头,开篇即是“有一天”,“那是三年级的一天”。老师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进场了,这导演也不知是怎么当的。全班有十七位同学的作文没有结尾,事情叙述完毕,文章就结束了。哎,“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啊! 真想一节课解决所有的问题,现在想来,正因为我这样急于求成的心态害了学生。带了他们一年了,也不见得在作文上有多大长进啊! 任重而道远,循序渐进为上策,根据班级实际,慢慢来,一路走一路欣赏,也许我能和学生一起寻找到习作课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