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优秀教学设计(五年级)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正确生字、多音字,正确读写“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过程与方法:正确朗读课文,学会概括小标题,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主动搜集信息的能力,主动质疑的能力,形成初步的名著选文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1、读课文,用小标题概括3个故事,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一)我会读:先读一遍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并完成下面练习。 1.“将”的读音( )( )这里应读( )。“将”指( )。 2.“相”的读音( )( )这里应读( )。“相”指( )。 3.“和”的读音( )( )( )( )这里应读( )。 4.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 ),不“和”的原因是( ),后来“和”了,“和”的原因是( )。 5.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①正在为(wèi wéi)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nán nàn)题。 ②这话传(chuán zhuàn)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假(jià jiǎ)不上朝(cháo zhāo),免得跟廉颇见面。 (二)我会找:找出这一课的成语积累下来。 (三)我会概括: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1.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故事吗? 2.自由读课文1—10自然段,讨论完璧归赵的起因是什么?结果怎样?要求答案的内容用四字加以概括。 3.思考 (1)秦国作为当时最强的国家,以城换璧是诚心诚意的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秦国骗璧”,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蔺相如识破了秦国的骗局,他是怎么做的?从中你体会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4.“完璧归赵”之后,秦国输给了赵国,在这种情况之下,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渑池之会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么呢?默读课文,相互讨论,答案用四个词语概括。 5. (1)秦王是如何侮辱赵王的?对于秦王的侮辱,蔺相如是如何反应的?蔺相如为什么逼?如何逼?(出示句子并指导朗读。)逼的结果怎样? (2)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蔺相如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说说理由。 (3)从这个故事中还可看出廉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说说理由。 四、巩固练习 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内容。 课堂检测 1.词语补充。 ( )之宝 ( )直( )壮 完( )归( )( )无不( ) 负( )请( ) ( )心( )力 2. (1)自由练读,喜欢哪个故事就读哪个故事。 (2)分角色朗读,和你的朋友一起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 课 题 6.将相和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正确生字、多音字,正确读写“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过程与方法:正确朗读课文,学会概括小标题,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并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主动搜集信息的能力,主动质疑的能力,形成初步的名著选文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正确读课文,用小标题概括3个故事,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知识回顾,基础过关 1.自主检测。 (1)听写课文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完璧归赵”“渑池之会”部分。 2.我的疑惑。 二、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1.研读“负荆请罪”部分。 (1)当蔺相如两次立功后职位升得比廉颇还高时,廉颇是怎么说的,从廉颇的角度来看,他说得有无道理?为什么? (2)看来,将相之间的矛盾已到了非常突出的地步了。蔺相如听到这样的话后,怎么说的?自由读读蔺相如的话,看看在表达上又有什么特点?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3)当蔺相如的话传到廉颇那儿,廉颇是怎么做的?你对廉颇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评价人物,理清故事联系。 (1)你明白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了吗? (2)评价人物。 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读课文后填空。 1.课文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联系,其中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又是__________________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2.既然讲“和”,就说明他们原来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训练表达。 复述说出三个小故事内容。 六巩固练习 七、课文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