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环保意识,塑造健全人格(网友来稿)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 |||
浙江江山实验小学 刘土梅 目前,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同时,环境对人类的反击也频频加重.拯救地球,协调人与环境的系已为广大有识之士所重视.而解决其矛盾除了制定法律来规范外,重视人们的环保意识是更为根本的措施.小学教育是整个义务教育中的起始阶段,在小学教育中强化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德育工作,它有利于全民环保意识的培养,也有利于塑造小学生健全、健康的人格.下面本人根据工作中的一些有益尝试,谈一些粗略的见解. 一、晓之以理,树起责任心. 知是行的前提,观念决定行动.小学生的思想是一张白纸,易于在上面构造美丽的图案.环保对于小学生来讲,是有距离的,因为他们从快乐的童年到欢乐的校园,都不能很好的感受环境问题.因此,就应先从“知”入手,让其明了环境状况,对其进行教育. 从“大”处让其警醒.常利用读报课、班团课讲解地球环境的现状,介绍了环保知识,列举“危言耸听”的事例,如动物锐减、全球酸雨、两极冰山融化的后果、全球所有的原子弹同时爆炸的场面、沙漠向我们推进的情况、大城市在下陷的危害,水资源缺乏地人们的生活,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增多和细菌的蔓延…….小学生睁大了惊讶的眼睛,他们没有料到在他们周围竟然潜伏着如此一触即发的危机.在幼小的心灵上就先画上了一笔深深危机感和相应的责任心。 从对比中加深其认识。有一次笔者向所带班的学生布置了一次特殊的调查任务,在双休日期间向其爷爷或爸妈询问以前的河里有哪些鱼?山里有哪些野兽?树林里有哪些鸟?水泥厂建和没建对周边环境有没有影响?在第二周班队课上,小学生各抒己见,他们从触目惊心的对比中认识到在不知不觉中人们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的严重性。 知,是在小学生心灵上构画的第一笔。让其明白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作为祖国的新一代,从小就有责任保护环境,关心国家大事。明白爱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道理。从小树立责任心和危机感。 二、动之以情,酿其爱心。 情感的力量是巨大的,是知与行中间的有力纽带。小学生爱憎分明、感情充沛、用情纯真,教育者如有效的利用好情感的力量,在教育中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环保意识的培养中,动之以情是关键的一环。 找好情感切入口。好的情感切入口能激发情感的发挥,加深影响,达起高渐。笔者利用近期山西发生的猎杀金钱豹事件和江西渤阳湖地区捕猎天鹅、大雁的事件来做教育,小学生个个听得义愤填膺。短腿的金钱豹在惨叫、笼中的天鹅在悲鸣……,一副副悲惨的画面在老师的描绘中展现在学生的心灵中,很多学生掉泪了,有的还想将零花钱寄去动物保护中心,挽救那受伤的动物……。在此基础上,小学生们自觉地深刻的反思,有的讲自己钓过青蛙喂鸭子,有的讲了自己弹死过小鸟……,深深的忏悔从他们纯洁的心灵中发出,他们表示坚决改掉坏习惯,做爱动物的小勇士。并且在老师的提议下,他们画出了自己所喜爱的动物,笔下的动物一个个都是那样的可爱,富有情趣。博爱之心也就在教育中慢慢的得到培养。 让其感受大自然的美。学校所在地峡口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利用双休日,笔者多次带学生们参观了峡口水库,领略了溪水的清澈;爬毛大仙殿,欣赏家乡的秀美。使其懂得家乡之美,懂得珍惜、保护它,不然,美丽水库也将变成小黄河,美丽青山也将变成黄土高坡。 通过情感的升华,酿造了博爱之心。那么由情到行就变得自然而然了。 三、导之以行,达其恒心。 “知”是前提,“情”是纽带,而“行”是我们教育目的所在。通过反反复复的教育,以使其有毅力,有恒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导行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用水,因为我们的水资源有限;节约粮食,因为我们的耕地在减少;不扔果皮纸屑、不乱吐痰,因为我们的大气在恶化;一切的小事都为环保,而环保又促进他们良好习惯的培养。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标牌上的景示和激励,图片展示的提醒,校园绿化的暗示,教师言行的表率,环保小卫士的督察,都很好地促进了小学生良好环保行为的养成。 在实践中深化。如班班养花,既美化环境,又培养了技能,提高了爱美、赏美的能力,是项一举多得的措施。 向社会辐射。学校应该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辐射源,以小学生的良好行为、环保意识逐渐去影响社会上特别是农村中一些破坏环境的不好习俗。如乱捕滥伐、烧山垦荒、燃烧稻草等破坏生态的现象。 笔者认为,在小学生中开展全面的环保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性举措,它的意义不仅仅在环保本身,而更可以以此为突破口,达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爱心、恒心和毅力,以达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1999年12月25日 作者邮箱: www.liutume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