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草地,感悟英雄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 |||
――《金色的鱼钩》教学案例及评析 西安泾渭长庆二中小学部 张建设 内容提要 《金色的鱼钩》是任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五课的课文。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教学根据课文的特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等描写,运用阅读、交流、感悟、延伸等方法,使学生在读书中理解了课文,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设定。 关键词: 注重体验 理解感悟 情感升华 教评结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重点词语,知道老班长是如何照顾三个小战士过草地的。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中感人的场面,体现人物的思想情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抓住课文线索,通过反复朗读,自我感悟,体会,理解课文重难点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老班长外貌描写的语句,体会他为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以及人物内心思想的活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教学准备: 幻灯演示重点词语、重点语段、课文插图。让学生搜集有关长征的信息资料。 教学流程; 一、信息交流,激发兴趣。 1、请学生讲学过的有关长征的课文。 2、让学生汇报有关搜集长征的信息资料。 3、师:幻灯打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图;时代背景。补充: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伟大奇迹。在这个奇迹中,包含了许多红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我们今天就融入到长征过草地途中来感受英雄的创举吧。 点评:让学生通过信息资料的交流,以及长征路线图和时代背影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求知的热切性。红军长征的初步影响在学生脑海中显现。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提示:抓住课文围绕“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这个故事特点进行学习。 2、读时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 3、学生读后进行交流。 4、板书: 班长照顾病号 班长救病号 病号救班长 怀念班长(鱼钩)。 点评:让学生通过自由阅读,理清故事的脉络,使学生学习有了目标。通过板书,为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做了铺垫。 三、深入学习,突破重点。 师:课文多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通过老班长的不同的外貌描写,说明了老班长的什么? (分组学习,划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后,进行交流) 生:“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说明了老班长在长征途中为同志们操劳,饱受风霜。 生:也说明,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困难重重,历尽了艰险。 生:“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说明了老班长为三个病号的吃饭问题发愁,可不能光吃草根、树皮,得想点其他办法,解决吃的问题,得让他们走出草地呀。 生:“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说明了老班长日夜操劳,因草地上找到了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儿东西的办法,而内心非常激动。 生:“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说明了老班长看到草地无尽头,道路坎坷,时间还长,小战士们吃不上东西,他怎么完成任务,把他们带出草地呢?他很忧虑,担心。 生:“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起了疙瘩。”“老班长看到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笑意”。说明了老班长对三个小战士的关心和焦急。看到小战士不肯喝鱼汤,怕饿坏了他们的身子。但看到小战士喝下了鱼汤,眉头舒展。心中只有战士,唯独没有自己。 生:“老班长瘦的只剩下皮包骨,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说明了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小战士过草地,完成了任务,历尽了艰辛。可他自己难以支撑,面临死的威胁。真实一个伟大的英雄啊! 师:当病号用鱼钩钓鱼做成鱼汤送到老班长嘴里时,“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这一描述告诉我们什么? 生:说明老班长用鱼钩钓鱼给病号吃,救了三个小战士,可他自己长期忍饥挨饿,累垮了自己。 生:现在的病号已经是四个人了,而老班长又成了重病号。 生:“奄奄一息”说明了老班长救三个病号,促使自己生命垂危的结果,但又是三个小战士救老班长的原因。 点评:课文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是文章的主线。通过老班长外貌描写语句的学习、汇报、理解,在学生的心中树起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心中唯有他人和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唯独没有考虑自己。提升了学生对英雄人物的认识,渗透了教育的目的,促进了学生的多元解析,有助于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 四、深情朗读,体会英雄。 1、怀着敬佩的心情,朗读有关小梁内心描写的语句,体会老班长的英雄形象。 2、找出有关老班长对小战士们关心、担忧的语句,以沉痛的心情朗读体会老班长的内心世界。 3、小组朗读后,由学生个人向大家朗读展示。师生共同指导评议。 点评:采用朗读的方法,强化对老班长英雄人物的深化。更加让学生体会到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通过朗读的指导,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能力,促进了文本的对话。培养了学生的自悟能力。 五、品读真情,学习英雄。 师: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小战士过草地,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无私、忠诚地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留在了长征途中的草地上,可留给战友们的只有那个钓鱼钩。这是一个怎样的鱼钩呢? 生读:“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生:鱼钩代表着老班长的高大的英雄形象。 生: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它代表着老班长心中只有他人,唯独没有自己的英雄形象。 生:它也代表着千千万万个红军战士的英雄事迹。 生:鱼钩是长征的见证。是红军战士过草地的见证。它闪烁着的光辉,就是老红军战士那可歌可泣的高贵品质。老班长的精神将永远是灿烂的。 点评:这一环节,注重了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到了“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课文的难点也就攻破了。 五、拓展延伸,感悟英雄。 师:你们想像一下,在老班长精神鼓舞下,三个小病号是怎样走出草地的? 生:三个小战士在老班长舍己救人的精神鼓舞下,互相帮助,互相搀扶,艰难地走出草地,和大部队会合了。 生:他们三人和红军大部队会合后,把老班长救他们牺牲在草地上的事迹告诉了部队首长 生:老班长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师:老班长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战友们生命的故事,我们被老红军战士的事迹所感动。你们有什么想法,就告诉大家吧? 生:我觉着一个人活着,不能光想着自己,应该想着大家才对。心中有了他人,想着才有意义。 生:如果我们大家一心都为了集体,那我们这个集体才是最优秀的。从老班长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中国人的品质,我们应该把老班长的这种品质发扬广大。 生:…… 点评;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想、谈体会以及想法,既深化了文本的思想性,又进行了情感教育,也明白了人活着的价值观。 总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上述案例,正是体现了这些特点。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收集信息,阅读文本,抓住人物的外貌和行动描写等语言环境,又结合有关语句进行品读,交流、朗读,想像、汇报等方式、方法,深化了人物的思想性,从而实现了人与文本间的对话,理解了课文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营造课堂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敢于发表自己学习的见解和感受,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重视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为了感悟英雄,对教学进行拓展,使学生情感得到了深化。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