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缕金色的阳光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2016-05-30 → 手机版 | |||
【主题概述】 日前,成都市磨子桥小学推出一新的办学理念——“阳光教育理念”。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挖掘个体潜能,让每片树叶都闪光,让每个孩子都有特长并充满自信。“阳光”是什么?竟有如此魔力,深入人心。我的理解是:“阳光”是教师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是教师用理智对孩子个体差异和偶然过错的博大的包容;是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需要得到的能抚慰其心灵的温情与爱心;是直接影响孩子形成良好品行的教师良好的个人修养。 既然身为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就不应该吝惜自己的“爱心”,心中拥有太阳,给学生一缕金色的阳光,让孩子沐浴着爱的阳光慢慢长大,用我们阳光一样的博大、温暖的胸襟浇灌这一群阳光般灿烂的未来之花。 【正文】 日前,成都市磨子桥小学推出了一新的办学理念——“阳光教育理念”。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挖掘个体潜能,让每片树叶都闪光,让每个孩子都有特长并充满自信。“阳光”是什么?竟有如此魔力,深入人心。我们的理解是:“阳光”是教师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是教师用理智对孩子个体差异和偶然过错的博大的包容;是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需要得到的能抚慰其心灵的温情与爱心;是直接影响孩子形成良好品行的教师良好的个人修养。 一、“阳光”是教师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南京市曾对600多名学生进行过一次“你的需要”的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孩子不是需要“吃、喝、玩、”等,而需要的则是得到“尊重”,这可令专家们很是吃了一惊。从这里不难看出,孩子虽小,但他们同样希望得到象大人们一样的平等地位,获得尊重。每个人骨子里都具有渴望别人理解与尊重的需求。现在最具有代表性的,最受人关注的,最具有发展前途的主体性教育思潮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尊重学生的学习权。” 蒙台梭利则更呼吁社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爱护他们“纯清而又敏感的心灵”。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育理论充满了尊重的思想主张。他援引埃默森的思想说:“尊重儿童,不要过分摆起家长的架子”。伟大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创立的“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学生”的思想,至今仍是我国教育学上的一个基本原则。这些都说明,理解和尊重孩子是何等的重要。但“尊重”不能没有条件,我们坚持“爱之甚则求之切”的说法和做法,越是尊重越要严格要求,东北师大王逢贤教授指出,严格要求是尊重的体现。我们常说:距离产生美。“距离”是什么?——教师的威信。有的教师与学生打得火热,却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这就是无条件尊重的结果,教师没有威信的体现,师生间应该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才是最好的师生关系的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咨询者”,而不是“主宰者”和简单的传授知识的机器。在推崇“人本主义”的今天,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解开束缚孩子的“绳锁”,理解和尊重孩子,给他们机会,给他们选择和表达意见的权利,做好孩子们学习的“助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还是那句老话:老师,请蹲下身子和孩子对话。 二、“阳光”是教师用理智对孩子个体差异和偶然过错的博大的包容。法国作家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教育工作者应该拥有海洋般宽阔无垠的胸襟去包容和谅解孩子的一些偶然过错。 “人非圣贤,熟能无过。”更何况孩子。对于孩子不能达到的要求和偶然犯下的错误,教师应该先想一想,自己在孩童时代是否犯过同样的过错,是否能达到这样的要求。有些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缓则圆,等他到了年龄,自然能达到我们的要求,何苦因“恨铁不成纲”而揠苗助长,违反它本来的规律呢?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孩子改过迁善,但应讲求时机和方法,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原谅孩子。当始料未及的事发生时,教师更应该理智,处理事情冷热适度,动静结合。我们承认,人的情感是极其丰富的,但处理紧急问题需要的是理智,而不是感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职业以为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台湾一职业学校的校长高振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的职业正是这种神圣的爱。 有了这种真挚无私的爱,教育者就会以强烈的责任感去爱护、关心、 包容学生, 才能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引导者, 才能建立一种平等交流、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 三、“阳光”是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需要得到的能抚慰其心灵的温情与爱心。爱,是师德的灵魂。教师的爱心能征服学生的心,唤醒学生的感知,感化学生的灵魂。“现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曾给我们最为可靠和有用的知识之一,便是使人们相信‘爱’与‘被爱’如同饮食起居一样是人类的天性。”中学生正处于个性趋于成熟的时期,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因此,教师应“洒向学生都是爱”。但“爱”是有前提条件的,否则,就成了“盲动的爱”。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该自觉地、主动地同学生建立起一种和谐的、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来“易位思索”,深入了解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要“了解孩子”就必须“易位思索”。当孩子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挫折时,只有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对症下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我认为有句流行歌词最贴切:“让我用心烘干你这颗潮湿的心。”愿教师成为孩子寻求心灵庇护的港湾。 四、“阳光”是直接影响孩子形成良好品行的教师良好的个人修养。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教师已放下了“师道尊严”的架子,教师靠什么成为学生的楷模,并赢得学生的尊敬?只有靠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育教学能力、技巧,个人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心理状态。“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育教学能力、技巧能轻松、快捷地传授给学生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是教师良好个人修养的组成部分。《大学》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若要齐家……若要修身……若要正心……若要诚意……” 其间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论述的治学之道,着重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教师不仅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育教学能力、技巧和良好的道德修养,还应该具备健康的心理,给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生活环境,偾世嫉俗、性情忧郁的教师对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绝对是个障碍。三者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既然身为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就不应该吝惜自己的“爱心”,心中拥有太阳,给学生一缕金色的阳光,让孩子沐浴着爱的阳光慢慢长大,用我们阳光一样的博大、温暖的胸襟,浇灌这一群阳光般灿烂的未来之花。 【引文注释】 《教育学》、《心理学》 《班主任之友》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大学》 东北师大柳海民教授《深厚的历史根基》(《中国教育报》2002年1月4日第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