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货可居成语

时间:2024-01-14 07:03:51 成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奇货可居成语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说到成语,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成语在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并且每个成语都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经典成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奇货可居成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奇货可居成语1

  奇货可居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吕不韦传》。

  吕不韦,战国时期秦国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原来是往来于各国经营商业的。当他到了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县西南)的时候,知道秦昭襄王的孙子异人在赵国做人质,被拘留在丛台这个地方,正缺乏必要的费用,已经如一个穷人一样。他不禁自言自语地说:“此奇货可居也!”意思是说,这是一件最好的货物,可以弄到手里,将来要赚大钱。

  于是,吕不韦拿出金钱来结交监守异人的赵国大夫公孙乾,由公孙乾介绍认识了异人,并且偷偷对异人说:准备拿出一千金到秦国去,劝说秦国的太子和太子最喜欢的妃子华阳夫人想办法把他从赵国救回秦国去。异人很高兴。

  不久,由于吕不韦的`四处活动,异人逃回到秦国,华阳夫人认他做嗣子;太子安国君也很高兴,叫他改名为楚。

  后来,秦昭襄王死了,安国君继位为王,史称孝文王,立子楚做太子。孝文王除丧后的第三天,大摆酒席,宴请群臣,不料宴后回宫,忽然死了。人们都怀疑是吕不韦害死的。子楚继位,称庄襄王,奉华阳夫人为太后,立赵姬为王后,赵政为太子,并任吕不韦为垂相,封为文信侯,真是获到了千万倍的利益。

  后来人们就用“奇货可居”来泛指垄断某种东西,向别人讨价还价。也指某事物将来很有前途。

奇货可居成语2

  【注音】qí huò kě jū

  【出处】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史记·吕不韦列传》

  【解释】指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也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囤积居奇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囤积居奇

  【反义词】宝货难售

  【同韵词】理亏心虚、情见势屈、碎首縻躯、不时之需、做贼心虚、怀冤抱屈、污吏黠胥、威武不能屈、七尺之躯、誓死不屈、......

  【年代】古代

  【谜语】特种仓库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卫国大商人吕不韦到赵国都城邯郸去做生意,碰到在那里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他决定做一次一本万利的政治买卖,就先到秦国讨得华阳夫人的欢心,让她认异人为儿子,帮助异人回国成为秦国国君,从而自己当上秦国的丞相

  【示例】可是他们把票子当做奇货可居,非要足了钱不肯放回。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五章

  【其它使用】

  ◎ 在去年抢购风中,一位个体户投入几万元购进400条毛毯,以为奇货可居。

奇货可居成语3

  【释义】

  奇货:珍稀的货物。

  居:存、囤积。

  意思是把这珍奇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

  【用法】

  用来比喻以某物为资本,博取功名财利。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子楚……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成语故事】

  吕不韦原籍卫国濮阳,曾是“家累千金”的大商人。有一年,他到赵国首都邯郸做买卖,在那里他碰到了在赵国作人质的`秦公子异人。他心里盘算着如果把异人收买下来,用作投机政治的资本,以后必定可以功成名就。回家后他问自己的父亲:“农民耕田,一年能得几倍利?”父亲说:“十倍。”吕不韦又问:“贩卖珠宝呢?”父亲回答:“几十倍。”他又问:“如果拥立一个国君,那能得几倍利?”父亲说:“那就无可估量了。”于是吕不韦决定利用秦公子异人做个一本万利的买卖。异人是秦昭王之孙,太子安国君之子。吕不韦告诉异人,愿意竭尽所能帮助他回国。这样,一旦昭王去世,安国君继位,他就是太子了。异人对他千恩万谢,表示一旦登基,愿意把秦国一半的土地分给他。于是,吕不韦携巨款来到秦国,贿赂安国君宠姬华阴夫人,让她认异人为子,并求安国君派人接异人回国,改名子楚。几年以后,昭王死,安国君做了君主,称孝文王。一年后孝文王死,公子异人得以回国继位,即秦庄襄王,并封吕不韦为国相。秦庄襄王死后,秦王嬴政即位,吕不韦被尊为“仲父”,代秦王摄政,成了声名显赫的人物。

奇货可居成语4

  成语奇货可居出处: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奇货可居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秦朝第一代皇帝姓贏名政,即秦始皇。他的父亲,秦庄襄王,名楚,原名异人,是秦孝文王的儿子。异人曾被作为人质留居赵国。那时是战国时代的末年,秦国与六国争雄,攻城略地,巳日益强盛。而异人在赵国的生活待遇却并不很好,加以久离祖国,举目无亲,也不免寂寞愁苦。恰巧阳翟人吕不韦来到赵都邯郸。吕不韦是个大商人,遇见异人,了解了他的情况,便从他身上打起主意来,准备作一笔最大的投机买卖。

  吕不韦同父亲商量。先问他父亲道:“种田的利息大约有多少?”他父亲说:“十倍“贩卖珠宝的利息呢?”“百倍。”“拥立一个国王的利息呢?”他父亲惊叫道:"啊呀,那就多得难以计算了!”吕不韦便把他打算使异人回秦国接任王位,以便嫌取大利的'计划说了出来,并且笑道:“此奇货可居也!”

  吕不韦把异人当作一件奇货,于是花了一些本钱,赴秦都咸阳奔走活动。当时异人的父亲是太子柱,柱有个妃子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吕不韦便买通有关人物,说动华阳夫人,立异人为嗣子。因为华阳夫人本是楚国人,异人回到秦国时,吕不韦还一手导演,叫异人换穿楚式服装,然后进见。华阳夫人特别喜欢,就将异人改名为楚,当作亲生儿子一般。楚的父亲柱继承王位(即孝文王)后,楚便被立为太子。孝文王即位才三天便死了,太子楚便继位为王(即庄襄王)《华阳夫人成了太后。吕不韦当了丞相,受封为“文信侯”,封地在河南洛阳一带,共十二县,收十万户的租税为俸禄。庄襄王(楚)死后,太子政继位而为秦始皇,吕不韦仍为相国,号称“仲父”.这个大商人的这笔投机买卖,箅是做成了。

  “奇货可居”,原意是把稀有的东西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后来常用以比喻挟持某种技艺或某种事物作为资本以博取名利。

奇货可居成语5

  阳翟大商人吕不韦,经常出现在赵国京都邯郸的街头。往往来来,买买卖卖。他手头已经赚下了很多很多的钱,可说是家有万金了。

  这一天,吕不韦正在街上走着,忽然对面走来一人,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见那人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涂朱,虽然衣冠平常,但丝毫不失贵人之气。吕不韦不禁暗暗称奇。待那人走过之后,他问近旁一个小贩儿:“请问适才走过的那位是谁?”

  “他是……”

  原来,是秦国留在赵国的人质,名叫异人,他是秦昭襄王之子安国君的儿子。安国君有子20余人,但全非正房华阳夫人之后,皆由那些姬妾所生。异人生母,名叫夏姬。夏姬不得宠,又早死,所以,秦赵渑池会盟两国互换人质时,异人便来到了赵国京都邯郸。异人来到邯郸之后,因秦国不断攻打赵国,赵王便迁怒于他,把他拘留在丛台之上,并由大夫公孙乾昼夜监守。他过着出无车,宿无妇,食无酒的枯燥无味的生活,终日里郁郁不悦……

  听罢小贩儿的介绍,吕不韦凝思片刻后爽朗大笑着说道:“哈哈,他真是喃喃奇货。这奇货,可先囤积起来,然后作一笔大生意。哈哈哈哈!”

  吕不韦先以重金结交于监守异人的公孙乾,后又结识异人。有一次,他与公孙乾、异人一起喝酒。酒到半醉,趁公孙乾去厕的机会,吕不韦问异人道:“秦王已经老了。太子安国君所宠爱的是华阳夫人,可她没有儿子。你兄弟20余人,至今没有一个得宠。你何不趁这个时候回归秦国,去找华阳夫人,求做她儿子。这样,以后你才可能有立储的希望呀!”

  异人含泪回道:“我何尝不希望能如此呢?唉!怎奈身在他国,恨没有脱身之计呀!”

  吕不韦说:“这好办。我可以设法救你回国!”

  异人说:“能救我回国,日后倘能得到荣华富贵,你我共享!”

  为了叫异人回国,吕不韦来到了秦国的京都咸阳。

  不久,吕不韦便打听到华阳夫人有个姐姐也在咸阳城中。为了能见到华阳夫人,吕不韦设法先见到了华阳夫人的姐姐。见面之后,他先是以来时随身所带着赵国的金玉宝玩,取得了她的好感,接着他便把异人如何贤德,如何思念故国,如何想认华阳夫人为生母,以及日后他打算如何孝顺华阳夫人等等,详尽地说了一番。他的话,把华阳夫人的姐姐深深地打动了。

  事隔一日之后,华阳夫人的姐姐去见华阳夫人。她又把吕不韦对她说的话陈述了一回。华阳夫人大喜,当即,她便表示愿接异人回国,并收留在身边。

  说动了华阳夫人,这仅是第一步。当时,秦君还是秦昭襄王。异人若能回国,非他点头不可。可是,因渑池会盟时,秦昭襄王被蔺相如戏弄了一番,心中怀恨赵国,因此,根本不把异人回国当作一回事。

  怎么办呢?吕不韦又费心思了。

  后来,他得知王后的弟弟杨泉君也在咸阳。他想通过杨泉君去说服王后,再通过王后去说服昭襄王。于是,他用重金买通道路见到了杨泉君。吕不韦对杨泉君说:“你居高官,享厚禄。可你这高官、厚禄和富贵能长久吗?自然,眼下有王后和大王保护你。可是,大王与王后年事已高,一旦山崩,太子嗣位,太子会继续保护你吗?太子安国君与华阳夫人无子。你为何不把今日留在赵国的王孙异人,设法引渡回国,让他去作安国君与华阳夫人的适子?果真那样做了,安国君与华阳夫人会对你感激不尽的。那样,你的高官、厚禄和富贵,不就又有人保护了吗?”

  吕不韦之计,正中杨泉君心意。当日,他便去找王后,把吕不韦的话说了一遍。王后去见昭襄王,她又把杨泉君的话说了一遍。……

  终于,秦昭襄王表示愿接异人回国,吕不韦这才收拾了一下行装,回邯郸去了。

  吕不韦费了很多的钱财与精力,看来,异人归国之期就要来到了。可就在这时候,吕不韦却迟疑起来。他大动脑,思谋个不停。他想:“异人回国,日后继位为王,对自己来说,最大不过是从一位秦王身上得利。如何能长久呢?将来异人山崩或者退位,又如何能从下一代秦王身上得利呢?……

  他想得很远,也想得很苦。

  这样,他便想到了赵姬。

  赵姬,是一位身姿艳丽,善歌善舞的美女。吕不韦很喜欢她,他俩早暗中同居,赵姬已怀孕两月有余。

  吕不韦想:“应该把赵姬献给异人。日后生下我的骨血,长大继位。到那时,秦国的天下便是我吕氏的天下。那样,我吕不韦做的这生意,其利可就无穷了。”

  于是,不久他便不惜血本,设下华宴。在宴会上,他又让赵姬出面勾引异人,最终,让异人与赵姬结成了夫妻,达到了他的目的。

  异人得到了赵姬,如鱼得水爱恋非常。过了月余,赵姬便对异人言明她已有身孕。异人不知其来历,只道是他的骨血,愈加欢喜。又几个月过去,赵姬生下了一个男孩,给男孩取名叫“政”,他便是日后兼并六国的`嬴政秦始皇。

  昭襄王五十年,秦兵重围邯郸吕不韦领着化了妆的异人,杂在百姓之中,混出邯郸,回到了咸阳。

  异人回到咸阳之后,由于吕不韦的“周旋”在前,他自然得到了华阳夫人,安国君乃至秦昭襄王的宠爱。不久,昭襄王逝世,立安国君为王;安国君又逝世,立异人为王。异人一当上秦王,便请吕不韦做了丞相,并封号文信君,到河南洛阳,坐享十万户的奉养。再后来,异人逝世,立政为王。政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做“奇货”的生意,吕不韦得到了大利后,又想得大名。

  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这四位公子都喜欢招纳宾客。他们礼贤下士之名远扬天下。为了也能享有贤士的美名,吕不韦效仿四公子也广招宾客。他待宾客,仿佛比四公子还厚。所以,在很短的一个时间里,他门下便拥有3000多名能人智士。随后,他又效仿诸子百家,著书立说,命门客人人记下各自的所见所闻,分编成八览、六论、十二纪,洋洋20万言,这本书,便是后来传世的《吕氏春秋》。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释读】指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也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奇货可居成语6

  【成语】:奇货可居

  【拼音】:qí hu kě jū

  【简拼】:qhkj

  【解释】:指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也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示例】:可是他们把票子当做~,非要足了钱不肯放回。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五章

  【近义词】:囤积居奇

  【反义词】:宝货难售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囤积居奇

  【顺接】:居下讪上 居不择邻 居不重席 居不重茵 居为奇货 居之不疑 居仁由义 居停主人

  【顺接】:安土重居 变动不居 别籍异居 别财异居 出入起居 大名难居 荡析离居 鼎足而居

  【逆接】:百怪千奇 不以为奇 不足为奇 操赢致奇 逞怪披奇 斗怪争奇 翻空出奇 飞将数奇

  【逆接】:奇伎淫巧 奇光异彩 奇冤极枉 奇厖福艾 奇奇怪怪 奇山异水 奇庞福艾 奇形异状

奇货可居成语7

  战国末年,卫国有个大商人叫吕不韦,经常到各诸侯国做生意。一次,他到赵国都城邯郸经商,偶然遇见了秦国国君秦昭王的孙子、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异人。当时,异人在赵国做人质。由于秦、赵两国经常作战,异人在赵国生活得很困窘。 吕不韦就在异人身上打起主意,想到这是笔大买卖,认为“奇货可居”。

  返回家中,吕不韦问他的父亲:“种田能获利多少?”

  父亲说:“十倍。”

  他又问: “经商利有多少呢?”

  父亲回答说:“百倍。”

  吕不韦又问:“扶助一个人当国王,掌管天下又能获利多少?”

  他父亲惊奇地说:“那利益当然是无法计算了。”

  吕不韦听后,不再有顾虑,决定哪怕倾家荡产,也要做好这笔买卖。

  于是,吕不韦买通监守异人的赵国官员,认识了异人,他和异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一天,吕不韦把他的打算说给异人,说他计划到秦国去,劝说太子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立异人为嗣子,将来当太子,继王位。异人听了当然求之不得。

  吕不韦拿出一千金到了秦国,他先想法认识了华阳夫人的姐姐,通过她的牵线,认识了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是太子最宠爱的妃子。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可是华阳夫人却没有儿子。

  吕不韦说: “异人贤智,结交天下宾客;经常思念太子和夫人。”他劝说华阳夫人以异人为子,立异人为嗣子,将来老有所倚,享福不尽。

  华阳夫人被说动了心,认异人为嫡子,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给异人送去许多钱物,请吕不韦做异人的老师,异人的名声在诸侯国盛传开来。

  公元前二五七年,秦攻邯郸,赵王想杀异人。异人和吕不韦买通守城官逃出邯郸,返回了秦都咸阳。

  异人回国后去见安国君和华阳夫人,吕不韦建议异人穿上楚服。

  果然,华阳夫人很高兴,她说:“我是楚人,你是我儿子,穿了楚服,我很高兴。”安国君遂给异人改名子楚。

  秦昭王死后,太子安国君即位,即孝文王,立子楚为太子。秦孝文王不久就死了,子楚即位为王,即秦庄襄王。吕不韦是头号功臣,庄襄王拜吕不韦为秦相,封文信侯。食河阳洛阳十万户的'租税,有家僮万人,成为秦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炙手可热的人物。他收买下来的奇货经过囤积,终于换来了无法估量的名利。

  庄襄王死后,十三岁的太子赢政即位,吕不韦仍做丞相,把持朝政。

奇货可居成语8

  【拼音】:qí huò kě jū

  【解释】:指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也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奇:少有的东西;货:货物,某种东西;居:存储。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近义词】:囤积居奇

  【反义词】:宝货难售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

  【成语正音】奇,不能读作“jī”。

  【成语辨形】奇货可居:货,不能写作“贷”。

  【成语故事】

  奇货原来的意思是指珍稀的货物,可居就是囤积。所以呀,奇货可居原本意思就是遇到珍稀的货物,就买回来囤上。等机会来了,好卖大价钱。

  吕不韦是战国时候的人。他家祖祖辈辈经商,买卖的都是珠宝这样的名贵货品。到了吕不韦这代,已经积累成了名气极大的巨商。

  有一年,吕不韦到赵国去卖珠宝,他在赵国的首都遇到了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

  少年穿得很朴素,但是举止谈吐非常高雅,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人家的子弟。

  吕不韦悄悄一打听,这少年原来是秦国太子的儿子,秦王的孙子,名叫异人。因为秦国和赵国签订了盟约,异人被送到赵国做了人质。

  赵国和秦国经常打仗,关系搞得很不好,所以,赵王对异人也很不好。可怜的异人经常连吃饭穿衣都困难。

  吕不韦打听明白了异人的情况后,心里激动起来。他看着异人远去的背影,自言自语地叨咕着:“奇货可居,奇货可居呀。”

  原来,吕不韦常年在各个诸侯国做生意,对各国的情况都很熟。他心里盘算着:如果做珠宝生意,也就赚百八十倍的钱,如果把异人这样的秦国王孙当奇货囤上,一旦成功,那时候赚的可就千千万万倍都不止啦!

  吕不韦回到住处,准备好了很多金子珠宝和各色礼物。第二天,他就拿着礼物和金子找到了异人的住处。

  吕不韦先用金子买通了看守异人的士兵,然后,他就自报家门地和异人交上了朋友。

  吕不韦就将大笔的金子和各色礼物源源不断的送给异人。他天天去陪异人聊天,喝酒,逛街,买东西。还买来美女送给异人。

  异人在赵国本来过着吃穿不济的.苦日子,处处被人白眼,别提有多凄凉了。自从来了吕不韦,异人的生活完全变了样。异人现在每天花天酒地地享乐,还有美女陪伴,开心极了。

  因此,异人对吕不韦十分感激。

  一天,吕不韦对异人说道:“再过些时候您的父亲就该登基做秦国的王了。咱们应该争取一下,日后做个太子。”

  异人听了这话,忽然哭了。他说道:“我母亲去世多年,自己又在赵国当人质,能活着回国就不错了,哪敢想当太子的事!”

  吕不韦说道:“您别这样说!我这里有成千上万的金子!这就拿金子去秦国,让您回国做太子!”异人听了吕不韦的话,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的给吕不韦行大礼。

  吕不韦说道做到。他拿着许多金子和珠宝来到秦国。

  异人的父亲对华阳夫人十分宠爱,而华阳夫人自己并没有儿子,所以,吕不韦给华阳夫人送了很多很多的金子和珠宝,他告诉华阳夫人:异人对她十分敬爱,虽然身在在赵国,却常常惦念她。如果华阳夫人肯收异人做儿子,异人当上太子,华阳夫人就是太子的母亲了。否则,若是别的儿子做了太子,华阳夫人以后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吕不韦的话说到了华阳夫人的心里。她正在为没有儿子发愁呢!听了这话,她立即同意认异人做自己的儿子。

  华阳夫人认了异人做儿子以后,天天在异人的爸爸面前说异人有多么的孝顺,多么的懂事。异人的爸爸本来就对华阳夫人就言听计从,看到华阳这么喜欢异人,就让异人做了太孙。

  不久,老秦王去世,异人的爸爸登基做了新国王。异人就成了秦国的太子。

  吕不韦这时候已经回到了赵国。他找了一个机会,用金子买通了赵国的看守,让异人化装成做生意的小贩从赵国悄悄逃回了秦国。

  异人回国后没几年,就登基做了国王。他感激吕不韦为所做的一切,封吕不韦做了侯爵,当了丞相。

  吕不韦经营秦国王孙,扶持出了一个国王。而他自己,也收获了无穷无尽的荣华富贵。

  嬴异人,算得上是古往今来,第一大奇货了吧!

  奇货可居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的收听,咱们下个故事再见!

奇货可居成语9

  【成语】: 奇货可居

  【拼音】: qí huò kě jū

  【解释】: 指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也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奇货可居的主人公是吕不韦。

  【成语故事】:

  战国时候,有个大商人吕不韦到赵国的京城邯郸做生意。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路上他发现一个气度不凡的年轻人。有人告诉他说:这个年轻人是秦昭王的孙子,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名叫异人,正在赵国当人质。

  当时,秦赵两国经常交战,赵国有意降低异人的生活标准,弄得他非常贫苦,甚至天冷时连御寒的衣服都没有。吕不韦知道这个情况,立刻想到,在异人的身上投资会换来难以计算的利润。他不禁自言自语说:此奇货可居也。意思是把异人当作珍奇的物品贮藏起来,等候机会,卖个大价钱。

  吕不韦回到寓所,问他父亲:种地能获多少利?他父亲回答说:十倍。

  吕不韦又问:“贩运珠宝呢?”他父亲又答说:“百倍。”吕不韦接着问:“那么把一个失意的人扶植成国君,掌管天下钱财,会获利多少呢?”他父亲吃惊地摇摇头,说:“那可没办法计算了”。

  吕不韦听了他父亲的话,决定做这笔大生意。他首先拿出一大笔钱,买通监视异人的赵国官员,结识了异人。他对异人说:我想办法,让秦国把你赎回去,然后立为太子,那么,你就是未来的秦国国君。你意下如何?

  异人又惊又喜地说:那是我求之不得的好事,真有那一天,我一定重重报答你。

  吕不韦立即到秦国,用重金贿赂安国君左右的亲信,把异人赎回秦国。

  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但他最宠爱的华阳夫人却没有儿子。吕不韦给华阳夫人送去大量奇珍异宝,让华阳夫人收异人为嗣子。

  秦昭王死后,安国君即位,史称孝文王,立异人为太子。孝文王在位不久即死去,太子异人即位为王,即庄襄王。

  庄襄王非常感激吕不韦拥立之恩,拜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并把河南洛阳一代的十二个县作为封地,以十万户的租税作为俸禄。庄襄王死后,太子政即位,即秦始皇,称吕不韦为仲父。吕不韦权倾天下。

  在专制社会,想根除贪污就如同让大海停止波动一样不可能。中国传统政治体制是默许官员在一定程度下贪污的,因为“低薪制”的设计使官员不可能不靠灰色收入来生活。事实上,传统财政制度中可钻的空子太多,贪污对任何一个智商正常的人来说都不是难事。在大部分时候,贪污之所以能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原因不外有二:一是在儒学价值观有效运转下人格操守的约束;再一个是从上而下的政治高压,也就是说,最高统治者的反腐决心和虎视眈眈的监视。

  在乾隆晚年,约束腐败的两个条件都失去了作用。在乾隆的不断打击挫辱下,官员们渐渐放弃了人格操守,他们的所作所为只有一个不变的指针,那就是现实利益。晚年乾隆精力不济、“多从宽厚”,更带头腐败,为贪心的官们树立了榜样。同时,乾隆盛世的经济发展为腐败提供了巨大空间。在乾隆前期,大清经济一直高速成长,经济总量迅速增加。人口从一亿增长到近三亿。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对外贸易长期出超。蛋糕做大了,可以搜刮、聚敛钱财的'基数比以前扩大了数倍。在这种情况下,政治腐败如同细菌遇到了适合的温湿度和酸碱度,在乾隆皇帝的眼皮底下,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仅仅十余年间,乾隆朝就完成了从前期政治纪律严明到后期贪腐无孔不入的转变。在繁荣的表象下,大清王朝的全盛之局已经千疮百孔了。

  乾隆中后期,腐败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一是涉案数额从小到大,腐败案件由少到多。乾隆前期,继雍正肃杀之后,贪污案件极少发生。偶有发生,贪污额亦不大。乾隆前期处理的几个案子,少者数千两,多者也不过数万两,极少有上十万者。像提督鄂善收贿银千两,即被处死。到了中后期,腐败案接连爆发,涉案金额成倍、成十倍增长,官员贪污动辄数万,十万,数十万。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一个小小的贵州知州刘标就侵蚀公帑二十四万两。第二次金川之役中,一个小小的松岗站站员居然一次侵占公款近九万两。

  二是腐败官员由底层向高层发展,涉案高官越来越多。一般来说,高级领导干部经过组织程序千挑万选,人格操守和政治素质均应大大高于官僚队伍的平均水平。确实,在乾隆前期,因为腐败而被处理的高级官员,不过三五人而已。到了中期之后,形势为之一变。从州府到省级大员,最后到首席军机大臣,都陷入腐败的泥潭。乾隆中后期二十多年间,省部级高官被处理者达二十多人。乾隆皇帝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各省督抚中廉洁自爱者,不过十之二三。”(《乾隆起居注》六十年八月)

  三是贿赂公行,窝案串案迅速增多,腐败呈集团化公开化趋势。

  康雍两朝,举朝视贪腐如仇敌。到了乾隆朝,大家对腐败已经不以为耻,反以为常。在权力已经充分市场化的背景下,办一件事,安排一项工作,升一次官,枉一回法,需要多少钱,都有心照不宣的规定。不懂这些潜规则,在官场是无法立足的。如果不贪污,一个人就无法操纵自己的关系网;如果不贪污,他也没办法建功立业。在一定范围内的贪渎,不但是社会所默许的,而且是必须的。“腐而不败”,是做官的最高境界。

  为了自保,腐败者在政治上拉帮结派,经济上相互牵连,结成了利益同盟,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即“窝案”“串案”。其主要特征是涉案人员众多,形成了具有紧密人身依附性质的关系网。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到四十九年(1784年),朝廷一连查出了五起贪污大案,都是“办一案,牵一串;查一个,带一窝”。一人败露,则与他有关的关系网上的数十名乃至上百名官员就全部被揭露出来。常常是一人犯案,会导致一省官僚体系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