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史记的成语

时间:2024-07-23 09:28:47 成语 我要投稿

出自史记的成语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从其起源,经过演变,直至在汉语中沉积下来,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成语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出自史记的成语,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出自史记的成语

出自史记的成语1

  昂首伸眉冰清玉洁博物洽闻不羁之才藏之名山,传之其人草创未就愁肠九回大谬不然戴盆望天

  待人接物分甘绝少奋不顾身伏法受诛高官厚禄苟合取容鸿毛泰山画地为牢回肠九转九回肠断九牛一毛九曲回肠救死扶伤绝甘分少绝少分甘刻木为吏轻于鸿毛人非木石拾遗补阙随俗浮沉泰山鸿毛万死一生削木为吏学究天人循环往复仰首伸眉摇尾求食一家之言欲益反损重于泰山转战千里百二山河

  不能赞一词藏诸名山藏诸名山,传之其人差以毫厘,谬以千里崇论宏议垂饵虎口从俗浮沉得意扬扬

  鼎足而居耳食之言发踪指示发纵指示负弩前驱富埒王侯高门大屋狗吠之惊故人之意龟冷搘床厚禄高官好善乐施亟疾苛察计无复之九牛一毫抉目吴门旷日长久砺带河山论列是非荦荦大者虐老兽心猛虎深山片文只事轻如鸿毛勤勤恳恳攘往熙来事核言直吮疽舐痔死重泰山天人之际土壤细流危若朝露

  乌头白,马生角修旧起废燕雀安知鸿鹄志一饭之德一家之学倚门卖俏引车卖浆雍容大度远溯博索

  斩将刈旗彰明较着质而不俚转败为胜转斗千里案堵如故哀死事生卬首信眉

出自史记的成语2

  1.亡国之音:《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又: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史记乐书》: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2.利析秋毫:《史记平准书》:故三人言利,事析秋毫矣。

  3.睚眦必报:《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4.如胶似漆:《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5.高屋建瓴:《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6.乐极生悲:《史记滑稽列传》: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淮南子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7.不赞一词:《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8.无出其右:《史记田叔列传》: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汉书高帝纪下》:贤赵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如见与语,汉庭臣无能出其右者。

  9.如胶如漆:《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10.循环往复: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太史公曰: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不止。

  11.文君新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

  12.面如冠玉:《史记陈丞相世家》: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13.无可奈何:《战国策燕策三》:太子闻之,弛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史记周本纪》:祸成矣,载可奈何。

  14.千金之子:《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15.前倨后恭:《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16.网开一面:《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17.相提并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并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18.破釜沉舟:《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19.身先士卒:《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资治通鉴隋纪炀帝大业九年》:玄感每战,身先士卒,所向摧陷。

  20.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出自史记的成语3

  出自史记的成语故事:破釜沉舟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啦。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打这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队伍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pò fǔ chén zhōu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解释】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釜:锅。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

  【近义词】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战、背城借一、孤注一掷、济河焚舟

  【反义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抱头鼠窜,望风而逃

  【年代】古代

  【例句】现在已破釜沉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干到底了。

  出自史记的成语故事:破釜沉舟点评

  人只有在危难时刻才能激发起自己的潜力,人的潜力一旦激发势不可挡!在遇到困难或身处逆境时,我们要下定决心,尽一切努力,敢于置之死地,之后方可得生。只要努力,就会有胜利的可能,不努力就不可能赢得胜利。

  出自史记的成语故事:多多益善

  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不久,刘邦接到密告,说韩信接纳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准备谋反。于是,他采用谋士陈平的计策,假称自己准备巡游云梦泽,要诸侯前往陈地相会。

  韩信知道后,杀了钟离昧来到陈地见刘邦,刘邦便下令将韩信逮捕。押回洛阳。

  回到洛阳后,刘邦知道韩信并没谋反的事,又想起他过去的战功,便把他贬为淮阴侯。韩信心中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刘邦知道韩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要他评论一下朝中各个将领的才能,韩信一一说了。当然,那些人都不在韩信的眼中。刘邦听了,便笑着问他:“依你看来,像我能带多少人马?”

  “陛下能带十万。”韩信回答。刘邦又问:“那你呢?”

  “对我来说,当然越多越好!”

  刘邦笑着说:“你带兵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逮住呢?”

  韩信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忙掩饰说:“陛下虽然带兵不多,但有驾驭将领的能力啊!”

  刘邦见韩信降为淮阴侯后仍这么狂妄,心中很不高兴。

  后来,刘邦再次出征,刘邦的妻子吕氏终于设计杀害了韩信。

  多多益善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duō duō yì shàn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解释】益:更加,多;善:好。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又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之意。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分句;含褒义。常与“韩信将兵”连用。

  【近义词】贪多务得、贪得无厌

  【反义词】清心寡欲、不忮不求、宁缺毋滥

  【押韵词】贪欲无厌、天崩地陷、焚枯食淡、雄师百万、短小精炼

  【歇后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呆子看财;曹操的人马。

  【例句】一个人身上不可能没有缺点而都是优点,但优点应该多多益善。

  出自史记的成语故事:多多益善点评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学会谦让,不炫耀自己的功劳,不矜夸自己的才能。

  出自史记的成语故事:指鹿为马

  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专政,他们为保住自己权势,假传“圣旨”,令本应继承皇位的秦始皇大儿子扶苏自杀身亡,控制秦王的次子胡亥即位成了秦二世。赵高则做了宰相高职。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赵高仍不满足,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从他,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有多少,都有谁。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

  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陷害。

  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大言不惭地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结果,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说真话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从此,留下“指鹿为马”成语。

  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zhǐ lù wéi mǎ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解释】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清是非。

  【用法】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近义词】混淆是非 、颠倒黑白

  【反义词】是非分明

  出自史记的成语故事:指鹿为马点评

  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凡事要观全局再做出客观、全面的认识和判断,而不是以偏概全,胡乱臆测。

  出自史记的成语故事: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队伍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而吴王夫差盲目力图争霸,丝毫不考虑民生疾苦。他还听信伯嚭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最终夫差争霸成功,称霸于诸侯。但是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队伍的强势猛攻,屡战屡败。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

  卧薪尝胆的成语故事延伸

  【拼音】:wò xīn cháng dǎn

  【解释】: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近义词】: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发愤图强

  【反义词】:胸无大志、妄自菲薄、自甘堕落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出自史记的成语故事:卧薪尝胆点评

  越王勾践为了使自己不忘记以前所受的耻辱,激励自己的斗志,以图将来报仇雪恨,回国后卧薪尝胆,最终东山再起,一举灭吴,恰恰印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所以在我们遇到挫折后不气馁,不自暴自弃,受点委屈吃点苦头都没什么,只有心中有一股信念,只要活着,将来一定可以打出一片天地。

  出自史记的成语故事:一鸣惊人

  一鸣惊人的故事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kūn)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继位以后,却沉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一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敢出来劝谏。

  其实齐威王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齐国有只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声鸣叫,只是毫无目的的卷附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像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实在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沉吟了一会儿之后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因此他对淳于髡说:“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沉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政。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一鸣惊人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yī míng jīng rén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解释】鸣,鸟叫。一声鸣叫使人震惊。比喻平时很一般,突然做出惊人的事情。

  【近义词】一举成名、一炮而红、一步登天、名满天下、不同凡响

  【反义词】屡试不第、出师不利、身败名裂、臭名远扬、丢人现眼、寂寂无闻、没没无闻、默默无闻

  【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也用于国家、集体

  出自史记的成语故事:一鸣惊人点评

  劝解要有艺术,不慢不急、不揉不刚,既要简明扼要达到规劝的目的,又要让对方自己考虑自身错在哪里。这就是语言的艺术。而被劝者,要怀着理智的心态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规劝,不能死不认账,黑白不分,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对自己不是坏事。

  出自史记的成语故事:筚路蓝缕

  春秋时,小小郑国,地处晋、楚两大国之间。北方的晋国和南方的楚国,为了争夺郑国,矛盾很大。郑国既害怕楚国,也不敢得罪晋国,处境十分为难。

  《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那年春天,楚国攻打郑国,郑国抵挡不住,只得向楚国求和。晋国得到消息,立刻派兵抗楚救郑,目的是要把郑国争取过来,使他归附晋国。可是晋军还没渡过黄河,郑国已经屈服,楚军也准备胜利回师了。

  晋军的中军主将荀林父等部分将领,便主张停止进军。而中军副将先縀和另一部分将领却不同意,于是发生了争执。

  晋军暂驻在敖、郱二山之间。郑国派人到晋军营中去声明:“我们郑国向楚国求和,不过是为了不致亡国,丝毫也没有对晋国不友好的意思。”

  还说:“楚军轻而易举地得了胜利,因此骄傲了,部队也放松戒备了。你们如果趁此追击,加上我们从旁助战,定可把楚军打得大败。”

  先縀高兴地说:“对呀,打败楚军,夺回郑国,正是时候了!”下军副将栾书说:“不行,楚国经常教诫全国军民,要发扬他们祖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勤俭建国,艰苦奋斗。有什么理由说他们骄傲了,放松戒备了?况且郑国劝我们攻打楚军,其实也并不是真心向着我们。要是我们打胜了,他固然会讨好我们,要是楚军打胜了,他还不是又要向楚国投降。我们怎么可以相信郑国的话呢?”

  上述栾书这段话中“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是说,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去开发荒山野林。相传楚国当初就是以这样的精神创建起来的。

  筚路蓝缕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bì lù lán lǚ

  【出处】《史记·楚世家》:“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蒌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

  【解释】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风餐露宿、寝苫枕块、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历尽艰险

  【反义词】轻而易举、养尊处优、坐享其成、荣华富贵、花天酒地

  【年代】古代

  【例句】王进喜和他的战友们初到北大荒,~,钻井探油,不愧为大庆油田的开拓者。

  出自史记的成语故事:筚路蓝缕点评

  筚路蓝缕是用来形容创业的艰苦,千万要注意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要是误用可就贻笑大方啦。小朋友们,今天学到了这个成语,不妨用它来造句,记下这个成语故事,你的知识又能增加咯!好好学习哟~

出自史记的成语4

  1秋毫无犯:《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2一言九鼎:《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3恨相知晚:《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引为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甚欢,无厌,恨相知晚也。

  4文君新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

  5鹰击毛挚:《史记酷吏列传》:而纵以鹰击毛挚为治。

  6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7美如冠玉:《史记陈丞相世家》:平虽美大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9刎颈之交:《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0围魏救赵:《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出自史记的成语5

  1卧薪尝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2声名狼藉:《史记蒙恬列传》: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3相得益彰:《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4正襟危坐:《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5一鸣惊人:《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6酒池肉林:《史记殷本纪》:以酒为池,悬肉为林。《汉书张骞传》:行赏赐,酒池肉林。

  7坐上琴心:《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汉司马相如宴于临邛富人卓王孙家,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相如于座上以琴声传意,文君心悦,遂夜奔相如。

  8乐而忘返:《史记秦本纪》第五卷: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西巡狩,乐而忘归。

  9兔死狗烹:《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10沐猴而冠:《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11 网开三面:《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12怒发冲冠:《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13纸上谈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

  14瓦解土崩:《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

  15脱颖而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16后来居上:《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17善始善终:《庄子大宗师》:善妖善老,善始善终。《史记陈丞相世家赞》: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

  18博闻强识:《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19低回不已:《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

  20象箸玉杯:《韩非子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史记宋微子世家》: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

【出自史记的成语】相关文章:

出自史记的成语11-07

出自论语的成语10-05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10-25

《史记》中的成语06-21

出自庄子的成语及名言警句12-28

出自《论语》颜渊篇中的经典成语05-07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出自大全06-18

《史记》中的成语优秀(13篇)06-21

活出自己的句子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