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成语故事

时间:2022-03-15 17:35:51 成语 我要投稿

中华成语故事

中华成语故事1

  道听途说

中华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齐国有个人叫毛空,他爱听那些没有根据的传说,然后再把自己听到的津津有味地讲给别人。有一次,毛空听到一只鸭和一块肉的事,他觉得非常稀奇,便告诉给艾子。他说:“有一个人,养了一只特别能生蛋的'鸭,那鸭一天能生一百多个蛋。”他见艾子笑了,又说:“那天,从天上掉下一块肉,那块肉长有三十丈,宽有十丈。”艾子笑着问道:“真的吗?有那样长的肉吗?”毛空急忙说:“噢,那就是长二十丈。”艾子仍不相信。他又改口:“一定是十丈长了。”艾子说:“你说的那只鸭是谁家养的?你说的那块肉掉在了什么地方?”毛空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最后只好说:“我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成语“道听途说”就是从这个故事而来的。这一成语比喻在路上听到没有根据的言论或传闻,再去传给别人。

中华成语故事2

  破釜(fǔ)沉舟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四十六天按兵不动,项羽对此十分不满,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宋义仍旧自顾饮酒,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于是将士们拥护项羽为上将军。

  随后,项羽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项羽在全军渡过黄河之后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正是这样,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楚军的骁(xiāo)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拼死一战,决心很大。

中华成语故事3

  八仙过海

  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篮渡水: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提示]比喻各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一般连用。

中华成语故事4

  中华成语故事里有好多成语故事。有些是讲品德意志的,如《百折不挠》。故事里的乔玄为了让强盗受到应有的惩罚,只好忍痛牺牲自己十岁的儿子。而且他从不向困难屈服。我觉得她很伟大。《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里的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去做了县令。但是县令的俸禄只够买五斗米。一天上级派邮督来督察。为人骄横的邮督一到彭泽县就叫人把陶渊明叫去,而且要他穿宫服去,否则就会影响陶渊明的官程。陶渊明终于忍无可忍了说:“我不可能为这个乡里的小人折腰!”说罢,便对邮督交了官印,回家种田了。陶渊明非常有骨气,没有因为五斗米而像这种低三下四的'人低头,我十分敬佩他。《过门不入里》的大禹曾经三次过家门而不入,因为他知道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干呢!可见大禹十分爱国,为民着想。

  还有讲为人处事的,像《鞠躬精粹,死而后已》。故事里的诸葛亮,为了辅佐后主刘禅用尽了毕身的力量。他曾几次带兵北伐,尽管失败了,但他也没有放弃,一直坚持着。经过几次失败后最后成功了,诸葛亮最终积劳成疾,病逝于北伐的途中。他这种精忠报国的决心令我十分感动。

  在这本书里,我知道了很多道理,让我受益匪浅!

中华成语故事5

  【成语】: 囫囵吞枣

  【拼音】: hú lún tūn zǎo

  【解释】: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成语故事】:

  有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梨和枣子的药性是“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他想了一会,就得意地说:“我明白了!以后吃梨时,只嚼不咽;吃枣的时候,只咽不嚼。那就既不伤牙齿,亦不伤脾胃。”旁人笑道:“吃梨只嚼不咽还可以,吃枣却难了,囫囵吞枣,怎么受得了呢?”

  <另一则>从前,有个医生向病人介绍梨和枣的`性能时说:生梨对牙齿有好处,但对脾有坏处。而红枣正好相反,能健脾,却伤牙齿。这时有个人说:我有一个好办法,吃了这两样东西有益而无害。在吃梨的时候只嚼不咽,吃枣的时候则不嚼一口将其吞下去。这样以来,既不伤牙,又不伤脾,能一举两得。

  囫囵:整个儿。这个成语比喻学习时不深入理解,生吞活剥。也指对事物不加分析,含糊了事。

中华成语故事6

  胯下之辱

  韩信少年时很贫穷,有志向但没有力气。在淮阴钓鱼,靠一个洗衣的老婆婆每天分饭给他吃。韩信说:“以后我一定要好好报答你。”洗衣婆婆很生气,责备他:“我看你像王孙公子,不忍你挨饿,才给你饭吃,哪里想你重重报答?”韩信一次上街,被屠宰欺负,屠宰调戏他:“你不怕,就拿刀杀我;如果不能,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没办法,俯下身从屠宰胯下爬过去,街上的人都说韩信胆小懦(nuò)弱。后来刘邦的.丞相萧何三次将韩信举荐给汉王刘邦。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大将。韩信辅佐汉朝有功,被封为齐王。

  成语“胯下之辱”现在常指胸有大志,能暂时忍受屈的人。

中华成语故事7

  明察秋毫

  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统领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

  几百年后,战国时的齐宣王田辟强也想称霸。

  齐宣王对孟子说:“您能把有关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答道:“对不起,我们孔夫子的`门徒向来不讲霸主的事。我们只讲王道,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

  齐宣王问道:“那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统一天下呢?”

  孟子说:“我听说,有一次新钟铸成,准备杀牛祭钟,您看见好好一头牛,无罪而被杀,心中感到不忍。凭您这种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统一天下。问题不在于您能不能,而在于您干不干罢了!比方有人说:‘我的力气能举重三千斤,但举不起一根羽毛;眼力能看清秋天鸟兽毫毛那样细微的东西,却看不见满车的木柴。’您相信这种话吗?”

  齐宣王说:“当然不相信!”

  孟子紧接着说:“是呀,不能相信。如今您的好心能用来对待动物,却不能用来爱护老百姓,这也同样难于叫人相信。老百姓之所以不能够安居乐业,是您根本不去关心的缘故。显然,这都是干与不干的问题,而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您问能不能行王道、统一天下,问题也是如此,是不去干,而不是不能干!”

中华成语故事8

  网开三面

  【撤掉三面的网?比喻放人一条生路。例﹔对他不要逼得太紧﹐还是网开三面吧﹐否则他会做出激烈的反抗﹐反而把事情弄糟。】

  古时候,商国的`首领商汤有一天到野外去玩,看见一个人张着四面网在捕鸟。捕鸟人祝愿说﹔”愿天上飞下来的鸟,地下飞上来的鸟都能进入我的网里来。”商汤听见后对捕鸟人说﹔”你这样做太残忍了,鸟儿都要给你捉光了。”他叫捕鸟人把网撤掉三面,只留一面。

  商汤祝愿说﹔”鸟儿啊﹖你们愿意往左飞就往左飞,愿意往右飞,就往右飞,实在不想活了,就进入我的网里来吧。”

  诸侯听到这件事后说﹔”商汤是一位仁慈的王啊﹖”于是有四十多个部落来归顺他。最后,商汤率领各部落的队伍灭了夏朝,成了商朝的第一个皇帝。出自《吕氏春秋》

中华成语故事9

  一则成语,少的四、五字,多的七、八字,意思可丰富啦。如果把它写在文章中,用得好,就好像画龙点睛。读了这则成语后,就更深的印在人的脑子里。

  记得在《中华成语故事》中有一则---按图索骥的成语故事,它讲的是春秋的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并写了一本《相马经》。但他有一个儿子却资质很差,但他很想继承父亲的事业,于是,就将《相马经》读得滚瓜烂熟。有一天,他按照书上所写的特征去找千里马,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象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并将它捉回去,父亲看了,长叹一声说道:“你这样按图索骥是不行的`,要学好相马的本领,必须多多去看马,养马。”这则成语比喻做事死板,不能灵活变通。

  读了这则成语后,它深深印在我的脑子里。理解了这则成语的喻意,我在以后的学习上要多动脑筋,多注重实践,不生搬硬套。在做数学题目时要灵活巧妙的运算,这样才能找出最好的答案。在语文阅读时,要认真的找出重点的词句和文章的中心,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

  在学校里、家里、书店里、图书馆中,都可以读到许多书。书充实了我的大脑,才有了我天天向上的进步。

中华成语故事10

  【成语】: 废寝忘食

  【拼音】: fèi qǐn wàng shí

  【解释】: 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成语故事】:

  “废寝忘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对某一件事专心一意,以致睡觉吃饭都顾不上了。形容工作和学习专心努力。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述而第七》,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

  孔子年老时,开始周游列国。在他六十四岁那年,来到了楚国的叶邑(今河南叶县附近)。

  叶县大夫沈诸梁,热情接待了孔子。沈诸梁人称叶公,他只听说过孔子是个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对孔子本人并不十分了解,于是向孔子的学生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

  子路虽然跟随孔子多年,但一时却不知怎么回答,就没有作声。

  以后,孔子知道了这事,就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回答他:‘孔子的为人呀,努力学习而不厌倦,甚至于忘记了吃饭,津津乐道于授业传道,而从不担忧受贫受苦;自强不息,甚至忘记了自已的年纪。’这样的话呢?”

  孔子的话,显示出他由于有远大的理想,所以生活得非常充实。

中华成语故事11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自称叫叶公的人。叶公经常对别人说:“我特别喜欢龙,龙多么神气、多么吉祥啊!”于是当他家装修房子的时候,工匠们就帮他在房梁上、柱子上、门窗上、墙壁上到处都雕刻上龙,家里就像龙宫一样。就连叶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绣上了栩栩如生的龙。叶公喜欢龙的消息传到了天宫中真龙的耳朵里,真龙想:“没想到人间还有一个这样喜欢我的人呢!我得下去看看他。”

  有一天,龙从天上降下来,来到了叶公的家里。龙把大大地头伸进叶公家的'窗户,长长的尾巴拖在地上。叶公听到有声音,就走出卧室来看,这一看可不得了了,一只真龙正在那里瞪着自己,叶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大叫一声逃走了。后来,人们用“叶公好龙”这四个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或事。叶公好龙是一句成语,讲述了叶公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中华成语故事12

  负荆请罪

  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办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廉颇大将之上。廉颇因此心中不快,觉得自己功劳卓著,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避让廉颇,上朝时假称有病,以便回避。

  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的车子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赶到小巷里避开。他手下的人便以为主人害怕廉颇,非常不解。蔺相如对他们解释说:“秦国这样强大,我都不怕,廉将军又有什么可怕呢?我想,强横的秦国今天之所以不敢对我们赵国轻易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如果我和廉将军两人不能和睦相处,像老虎一样相斗,必定有一虎受伤,秦国就会趁机侵略赵国。我所以对廉将军避让,是因为我把国家的安危放在前头,不计较私人的'怨恨。”

  蔺相如这番话传到了廉颇耳中,廉颇为蔺相如如此宽大的胸怀深深感动,觉得十分惭愧。于是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请人领到蔺相如家请罪。两人从此成为至交。

  后用“负荆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中华成语故事13

  最近一段时间,听说电视台都在放穿越剧,而我也迷上了文言文之类的书,寒假书单里的这类书我都很喜欢。我自己还在书店挑了一本《中华成语故事》,它教我学会了三百多个成语,了解了每个成语的意思、由来以及成语背后隐藏的精彩故事。

  读着这些历史悠久的成语,再想到我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仿佛有着“穿越”的`感觉哦。比如成语“一诺千金”就是教我们说每一句话都要守信用。想想我自己,答应爸爸妈妈做事情要雷厉风行,但是总是拖拖拉拉不及时去做,失去了起码的诚信。妈妈说:“你这做法要是穿越回古代,那重如千金万金的诚信就全没了。”真让我惭愧!

  成语从古到今一直都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天,我和爸爸路过景区的一家自行车出租点,看见门口贴着一张广告画,上面印着:“骑乐无穷”四个字。看到这几个字,爸爸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我忙说:“这个应该不算写错的。”爸爸说:“嗯,应该是故意的穿越吧。”我想了一想,觉得很在理。我跟爸爸说:“看看现在的商家,能把成语活学活用,真有才。”爸爸严肃地说:“这样的活用有利有弊,人的第一印象是最深刻的,一些低年级的小朋友还没有学过‘其乐无穷’这个成语,以后写的时候容易出错,这样岂不是误导了小朋友吗?”我想了想说:“那是不是应该在穿越的成语旁边注明正确的成语呢?”正当我跟爸爸热火朝天地讨论着这个话题的时候,听见一位游客在称赞杭州人真是会做广告,把成语用得活灵活现的。我跟爸爸听了都开心地笑了。

  读了《中华成语故事》,再想到成语在生活中的“穿越”故事,我觉得作为一名小学生,首先应该踏踏实实地学好成语,然后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合情合理地活学活用每个成语。

中华成语故事14

  今天我读了《中华成语故事》中的一个成语故事:不学无术。

  故事的意思是西汉时有个名叫霍光的人,他为人乖巧谨慎,是皇帝眼中最信任的人,但别人不知道的是:他什么书都没读过,没有学问,没有本事。当他辅佐第三位皇帝时,已经是大司马将军了。一天,皇帝问霍光:“你读过什么书啊?”霍光什么也没读过,只好老实交待,皇帝知道后立即罢免了他的官。

  我觉得霍光太无知了,用这样一个不学无术,缺乏深谋远虑的人为官,将给国家、人民带来多大的危害啊!他不好好学习、不明事理,善于察言观色,以自己的“好恶”观来治理国家,最终落得害人害己的'下场。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到:人在年少的时候要多读书、多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等到长大以后,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国家需要的人才。如果不学无术的话,必将被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所淘汰,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不学无术”这个成语很好,有非常现实的教育意义,小朋友可千万不要学霍光哦。

中华成语故事15

  成语是我国最经定典一种文化,我最喜欢成语故事了。

  老师布置我们暑假里好好读书,写好读书笔记,我就找了一本《成语故事》细细品读起来。

  在成语世界里,我认识了心口不一的叶公;明白了“刻舟求剑”的愚蠢;领略了“守株待兔”的迂腐;见证了“掩耳盗铃”的可笑......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位“闻鸡起舞”的祖逖。

  祖逖是我国晋朝时候的人,他年轻的时候想为国家效力,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听到鸡叫声,受到启发,决心练就过硬的.本领,报效国家。于是他和好友刘琨一起练习武艺。这样,无论是凌烈的寒冬,还是炎热的酷暑,他们都坚持练习。

  由于本领高强,祖逖当上了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他带领的队伍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打了不少胜仗,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这就是祖逖,一个“闻鸡起舞”的青年,一个勤学苦练的模范,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对于我们这些小学生来说,或许还不需要“闻鸡起舞”,但是我们需要“闻鸡起舞”的这种精神。

  这就是成语的魅力,简简单单一个小故事,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反映了我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中华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01-20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08-30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08-24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11-24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9篇09-25

经典成语故事10-20

成语故事07-20

经典成语故事11-16

涸辙之鲋的成语故事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