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故事

时间:2022-03-19 17:07:54 成语 我要投稿

成语的故事

成语的故事1

  “怙恶不悛”怙:依恃,坚持。悛:改过,悔改。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坚持作恶,不思悔改。这则成语出自《左传·隐公六年》: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成语的故事

  公元前740年,卫国联合宋、陈等国攻打郑国。为了挑拨卫国与盟国陈国的关系,郑庄公派使者去陈国要求和好,并希望两国能结为同盟。

  没想到,陈桓公竟然看不起郑庄公,拒绝与郑国结盟。陈桓公的'弟弟五父劝道:“要立国,应该对邻国亲近、友善、仁爱。您应该答应郑国的要求才对。”

  但是,桓公不听五父的建议,说:“宋国和卫国都是大国,它们才是我们陈国的大敌。而区区一个郑国,能把我们怎么样!”

  郑庄公知道桓公拒绝与自己结盟后,非常愤怒。公元前717年,他率军攻打陈国,桓公仓促应战,结果大败。

  后来,史学家对这段历史作了评论,说:“友善不可以丢失,罪恶不能滋长,这是针对陈桓公而言的。一直做罪恶的事而不悔过,最终只会自食其果。”

成语的故事2

  【成语】多歧亡羊

  【发音】duō qi wang yang

  【释义】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也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 向,误入歧途。引申为泛而不专,终无所成。

  【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近义词】泛而不专

  【译文】杨子的邻人走失了一只羊。那人央请了许多亲戚朋友一道去寻找(丢失的羊),又请杨子的家童也一同去追捕。杨子说:"唉!走失了一只羊,何必要这么多人去寻找呢?"邻人说:"因为岔路太多了!"杨子的.家僮回来后,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居说:"丢掉了!"杨子问:"怎麼会让羊走失呢?"邻居说:"每条岔路的中间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要往哪条路走,所以只好回来了。"杨子听了,脸色变得很忧伤,过了些时还不说话,整天闷闷不乐。他的学生觉得很奇怪,便请问杨子说:"羊不过是只贱畜,而且又不是老师的,为什麼为了这事整天都不笑呢?"杨子没有回答他们……心都子就说:"大路因为岔路多了而走失了羊,学者则因为不能专心一致而葬送了一生。"

成语的故事3

  卧薪尝胆

  成语来源:《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成语寓意: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相关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献爱心标语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每一天睡在柴草上,临睡前,用舌头舔舔鹿胆的苦味,以此来提醒自己过往苦日子,要发奋图强,报仇复国。

  原来吴王夫差发兵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被捉来吴国当了马夫,日夜侍候马匹。诚实守信的名言

  对于一个君王来说,这实在是十分难堪的。但是勾践暗下决心,必须要恢复自己的.国家,因此他没有露出丝毫的抗拒神态,老老实实养马。

  勾践还装出对夫差忠心耿耿的样貌。用心替他驾驭马车,态度谦卑。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就放他回国。

  勾践回国后,决心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就“卧薪尝胆”,还常自问:“你忘了在吴国的耻辱吗?”

  勾践又给吴王送去美女西施。吴王夫差就更加只顾吃喝玩乐,无心国政,弄得国家日渐衰弱。经过二十年的充分准备,勾践看时机已经成熟,就在吴国没有防备的状况下,领兵把吴国打得大败。夫差感到很羞愧,举剑自刎而死。

成语的故事4

  【成语】鹿死谁手

  【拼音】lu sǐ shui shǒu

  【解释】鹿:猎取的对象,比喻争夺的政权。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鞭而争先耳;朕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近义词】龙争虎斗、明争暗斗

  【相反词】和衷共济、和平共处

  【成语典故】东晋时代,十六国中后赵的开国皇帝名叫石勒。有一天,他设宴招待高丽的使臣,喝酒喝得快醉的.时候,他大声地问臣子徐光道:我比得上自古以来的哪一上君王?徐光想了一会儿说:您非凡的才智超过汉高祖(刘邦),卓越的本领又赛过魏太祖(曹操),从三王五帝以来,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您恐怕是轩辕黄帝第二吧!石勒听后笑着说:人怎么能不了解自己呢?你说的也太过分了。我如果遇见汉高祖刘邦,一定做他的部下,听从他的命令,只是和韩信、彭越争个高低;假使碰到光武帝刘秀,我就和他在中原一决雌雄,较量高下,未知鹿死谁手?

成语的故事5

  李林甫,唐玄宗时官居“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是宰相的职位。

  此人若论才艺倒也不错,能书善画。但若论品德,那是坏透了。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排斥打击。对唐玄宗,他有一套馅媚奉承的本领。他竭力迁就玄宗,并且采用种种手法,讨好玄宗宠信的嫔妃以及心腹太监,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

  李林甫和人接触时,外貌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善意”话,但实际上,他的'性格非常明险狡猾,常常暗中害人。例如有一次,他装做诚恳的样子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可惜皇上还不知道。李适之以为这是真话,连忙跑去建议玄宗快点开采,玄宗一听很高兴,立刻把李林甫找来商议,李林甫却说:“这件事我早知道了,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我几次想把这件事告诉您,只是不敢开口。”

  玄宗被他这番话所打动,认为他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对适之大不满意,逐渐将他疏远了。就这样,李林甫凭借这套特殊“本领”,他一直做了十九年宰相。

  后来,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时评价李林甫,指出他是个口蜜腹剑的人,这是很符合实际的 。

成语的故事6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成语的故事7

  成语释义:

  守着树桩等待兔子跑来撞。比喻死守片面的经验,或妄想不经过主观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株:树桩。

  来源追溯:

  《韩非子·王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故事链接:

  宋国有个种庄稼的人,一天在田里干活,忽然看到有只野兔从远处奔过来。只见它狂奔乱闯,最后撞在一个树桩上。他走近一看,那野兔已经折断头颈死去了。

  农夫高兴极了,把那只死兔拣起来,带回家去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次,农夫放下农具,再也不下田干活了。他就坐在那个树桩边,等待着再发生野兔撞树桩而死的'事,以便白白地拣到死兔。

  一天、两天过去了,十天、半个月过去了,农夫再也没有等到第二只撞树桩的野兔,而田里的庄稼却荒芜了。人们都取笑他这种行为,并且很快传遍了宋国。

  学以致用:

  野兔撞在树桩上死去,这是非常偶然的事,它并不意味着,别的野兔也一定会撞在这个树桩上。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主动和努力地去争取成功和胜利,而绝不能等待胜利的果实从天上掉下来,做守株待兔一样的蠢事啊!

成语的故事8

  【注音】jiāng láng cái jìn

  【出处】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南史·江淹传》

  【解释】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相近词】黔驴技穷、江淹才尽、江郎才掩

  【相反词】出类拔萃、初露锋芒

  【押韵词】不为已甚、迷魂阵、兵未血刃、贪而无信、清谈高论、云程发轫、珠玉之论、矢口否认、心烦意闷、自有公论、......

  【成语故事】南朝梁时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刻苦读书,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官至光禄大夫。后来他的文章大不如以前了,诗也平淡无奇了,偶尔灵感一来,写出的东西也一无可取。据说他在梦中丢失了五色笔,从此就文思枯竭,才能丧尽

  【成语示列】不,他不能和菊子散伙。散了伙,他必感到空虚,寂寞,无聊,或者还落个江郎才尽,连诗也写不出了。

  老舍《四世同堂》五十五

  【其它使用】

  ◎ 而第五代导演的中坚张艺谋、陈凯歌1999年推出的`影片也没有表现出太多创造性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想象,如果说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和《我的父亲母亲》还表现出他善于用极端的形式表现强烈情感的艺术能力的话,那么陈凯歌巨资制作的《荆柯刺秦王》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既媚俗也媚雅、既媚中也媚日、既造作又滑稽的"不伦不类"则似乎是一种江郎才尽的预兆。

成语的故事9

  在一个美丽的山村里,有两只势不两立的山羊。一天,天气很好,大家都出来晒太阳,两只山羊也溜达到小河的独木桥上。独木桥非常窄,每次只能容一只山羊过去。恰好两只山羊在独木桥上相遇,真是冤家路窄。

  一只山羊说:“别挡道,我要过桥。”

  另一只山羊不甘示弱地回答:“你没说错吧!凭什么让我给你让道!你以为你是谁啊?总爱摆臭架子的家伙。”

  一只山羊又说:“赶快走开,是我先上桥的.。真没有礼貌!”

  另一只又答到:“什么,说我没礼貌?那你呢,一个还没长满牙的毛孩子竟然让我给你让道,想什么呢,简直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你一句,我一句,两只山羊互不相让,谁也不肯让一步,最后争得脸红脖子粗。

  此时两只山羊都急了,也不管独木桥有多窄,也不在乎桥下的河水有多急,冲过去把脑门结结实实地顶在了一起,羊角对着羊角,腿用力支撑在独木桥上,开始了一场空前的激战??

  但是,没过多久,桥上安静下来,山羊不见了。原来,独木桥很湿,两只冲昏头脑的小山羊,只顾打架,不小心一滑,一齐掉进河里了。

  小朋友,只要一只山羊谦让一下,问题就解决了。他们谁也不肯让步,本来很简单的事情,最终弄得两败俱伤。人与人之间,只要相互谦让一下,宽容一分,大家就可以和睦相处,快乐幸福。

成语的故事10

  【拼音】天经地义

  【释义】“经”指常规,原则“义”指正理,准则。天经地义比喻正确的,不可改变的因而也不容置疑的道理。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主人公】游吉

  【近义词】理所当然

  【反义词】天理难容、岂有此理

  【成语故事】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贵死后,按习俗由他正夫人所生的世子姬敬继位。但是,景王生前曾与大夫宾孟商讨过,打算立非正夫人所生的长子姬朝为世子。这样,姬朝也有资格继位。于是,周王室发生了激烈的王位之争。

  在这种情况下,晋顷公召集各诸侯国的代表在黑壤盟,商讨如何使用王室安宁。参加商讨的有晋国的赵鞅,郑国的淤吉、宋国的'乐大心等。

  会上.晋国的赵鞅向郑国的游吉请教什么叫“礼”。

  游吉回答说:“我国的子产大夫在世时曾经说过,礼就是天之经,地之义,也就是老天规定的原则,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动的依据,不能改变,也不容怀疑。”

  赵鞅对游吉的回答很满意,表示—定要牢记这个道理。其他诸侯国的代表听了,也大都表示有理。接着,赵鞅提出各诸候国应全力支持敬王,为他提供兵卒、粮草,并且帮助他把王室迁回王城。后来,晋国的大夫率领各诸侯国的军队,帮助敬王恢复王位,结束了周王室的王位之争。

成语的故事11

  【成语】指鹿作马

  【读音】zhǐ lu zuo mǎ

  【释义】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

  【出自】《三国志;魏志;鲍勋传》: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昭曰:‘勋指鹿作马,收付廷尉。’

  【近义词】颠倒黑白

  【历史典故】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成语的故事12

  【成语】反求诸己

  【拼音】fǎn qiu zhū jǐ

  【解释】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先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

  【近义词】引咎自责、反躬自问、严于律己、闭门思过、反躬自省

  【反义词】怨天尤人、怨天怨地、苛求于人

  【出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离娄章句上》: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典故】相传四千多年前,正是历史上的夏朝,当时的君王就是赫赫有名的`大禹。有一次,诸侯有扈氏起兵入侵,夏禹派伯启前去迎击,结果伯启战败。部下们很不甘心,一致要求再打一次仗。伯启说﹕不必再战了。我的兵马、地盘都不小,结果反倒还吃了败战,可见这是我的德行比他差,教育部下的方法不如他的缘故。所以我得先检讨我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毛病才行。从此,伯启发愤图强,每天天刚亮就起来工作,生活简朴,爱民如子,尊重有品德的人。这样经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后,不但不敢来侵犯,反而心甘情愿的降服归顺了。

成语的故事13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兵卒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以后人们就用四面楚歌这个词,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而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被那些坏人逼迫得无以为生,而求助于别人时,别人又因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

成语的故事14

  【释义】木制的牛马形体、可行走的运输器具。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三国时,诸葛亮六出祁山与司马懿对阵,由于交通不便,诸葛亮便命人在葫芦谷中秘密制造木牛流马。但这项工作只有马岱一人知道。一天,长史杨仪来报告:“米粮皆在剑阁,人夫牛马搬运不便,怎么办呢?”

  诸葛亮说:“我已经虑谋多时,此时正令人制造木牛流马。牛马皆不饮水食料,可以昼夜搬运。”

  众人皆惊道:“自古及今,未闻有木牛流马的事,不知丞相有何妙法,造此奇物?”

  诸葛亮这才把木牛流马的`做法告诉大家,众人皆惊,说:“丞相真神人也。”

  木牛流马造成之后,由右将军高翔,带着1000名运输兵。驱使这群木牛流马到剑阁搬运粮食,往来不绝。

  司马懿大为惊恐,便派张虎、乐琳二将,率领500名精兵,伪装成蜀汉军,埋伏在小路上,等这些木牛流马运输队走尽之后,在它尾队上抢了三五匹牛马回来,照样儿也做一批。不过半月的工夫,造出了2000多匹,同样的能行走。司马懿大喜,便命镇远将军岑威,领兵l000多人,驾着这木牛流马到陇西搬运粮草。

  诸葛亮知道后大笑说:“我正要他抢去,我不过损失几匹牛马,不久我可得到更多的资助。”

  原来诸葛亮已料定司马懿会照样儿制造。又听到魏军果然利用木牛流马到陇西运粮,当即派出大将王平,领兵1000名,也扮作魏军,伪装成巡粮兵,混入他们的运输队,把护粮的兵将,杀得四处逃跑,赶着木牛流马回来,并且告之王平,牛马舌头安置着机关,扭转过来,就不能动了,扭转过去,又能行走。魏军是不知道这个机关的,他们追兵追到时,王平便将牛马舌头一扭转,撤军而退。魏军想赶牛马回去,谁知牛马却不能转动,拉又拉不走,扛又扛不动,干瞪眼看着。等到蜀汉援军一到达,魏军便落荒而逃。蜀军把木牛马舌头一扭转,又活动起来,把魏粮全部运回蜀汉大本营。

成语的故事15

  成语释义:

  门前可以张网捕雀。形容门庭冷落,宾客稀少。

  来源追溯:

  《史记·汲郑列传》:始翟公为迁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故事链接:

  西汉时期,有一位叫汲黯的大官。在他得势的时候,到他家里拜访、送礼的人,从来没有间断过,门口热闹得像过节一样。

  后来,汲黯因为身体不好,就辞去了官职,回到家里休养。那些讨好他的人,看他不做官了,也就不再上门了。

  有一天清晨,汲黯起来推开大门,只见冷冷清清没有一个人影,却有一群麻雀在大门口的地上玩耍、觅食。他感叹地说:“以前当官的时候,到家来探望的客人多得大门都能堵住,现在不当官,就没有一个人来,门口冷落得可以用网来捕麻雀了。”

  过了几年,汲黯身体好转,皇帝又召他去朝廷做官。这时,以前那些宾客又都纷纷登门拜访,汲黯经过一场贫贱富贵的交替,看清了世态的`炎凉,从此闭门谢客。

  学以致用:

  小邹的家新迁到城市的郊区,四周环境幽静,亲朋好友都不知道地方,极少有人来串门,真是门可罗雀。

【成语的故事】相关文章:

成语的成语故事12-13

成语的故事11-20

成语指鹿为马的故事12-21

故事类的成语05-17

经典成语故事10-20

关于成语的故事12-14

有关成语的故事11-19

经典成语故事11-16

成语故事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