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崆峒山导游词

时间:2022-02-14 09:59:53 导游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甘肃崆峒山导游词

  作为一位杰出的导游,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借助导游词可以更好地宣传景点,引导游客观光游览。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甘肃崆峒山导游词,欢迎大家分享。

甘肃崆峒山导游词

甘肃崆峒山导游词1

各位游客:

  大家好!

  道教圣地。中国史志记载最早名山之一,号称“西来第一名山”。古籍名空桐,俗称崆峒。又因山体特征,有鸡头、笄头等别名。位于甘肃省平凉城西15公里,泾河上游主流与其北岸支流后峡河之间。长100公里,平均宽15公里,海拔1870~2100米。最高峰山势陡峻,树木葱茏,形成北西西走向的一道天然绿色屏障,故名翠屏山,海拔2123米。

  地质构造上属小关山逆断层,垂直断距约700米,上三叠统延长群的褐紫色与绿色砾岩及白垩纪底砾岩等垂直节理发育,经侵蚀形成许多岩崖峡谷及奇峰绝壁等特殊地貌。山顶有两级老夷平面:2100米的香山顶,上覆第三纪红层;1900米左右的一级经切割为东、西、南、北、中“五台”。中台突起,诸台环列,各有奇势胜景。合天台、插香台与灵龟台,号称“八台”,与“四岭”(凤凰岭、狮子岭、苍松岭与棋盘岭)、“二峰”(蜡烛峰与雷声峰),同为崆峒山地貌的自然奇观。

  诸平台与山麓带先后修建了佛、道二教基地的“九院”、 “十二宫”,共有寺观42处,大多集中分布在“五台”区,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现仅保存法轮寺的宋石经幢,十方院的元蟠龙石柱,东台宝庆寺的元代石壁及明建凌空塔,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崆峒山多特殊文化胜迹,山上有广成子洞,山麓有问道宫和广成泉。又有望驾山及撒宝岩,传为望秦始皇驾临及始皇巡幸撒宝处。东台悬崖的岩洞有玄鹤洞和青龙洞(一名归云洞),亦为崆峒名胜。1980年在山南的崆峒前峡修成崆峒峡水库,水电站装机容量1890千瓦,具有发电、养鱼、灌溉及游览等综合效益。有直达中台的登山公路。

甘肃崆峒山导游词2

  大家好,我是导游陈睿,我现在要带大家去美丽的崆峒上旅游了,我想我把大家带到崆峒山的时候,大家一定会刮目相看的,在我们要去的路上,希望大家多多关照呀!

  今天,我要把大家带到风光秀丽的崆峒山上来,希望等我带你们旅游完了以后,大家回到家了也会把这个乐趣和家人一起分享呀!

  植物有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

  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底蕴丰厚。

  大家肯定已经转累了,现在大家赶快回家休息吧!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崆峒山旅游,我会再次欢迎大家来做客呀!如果来年大家再来旅游的话,可别忘了找我当你们的导游呀!我会再次给大家当导游的。

甘肃崆峒山导游词3

游客朋友们:

  崆峒山素有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被誉为西北的道、佛宗教圣地。据史书记载,崆峒山在隋朝统一之后获得了一个安定时期,于是唐朝便有僧人、道士先后开创寺院和宫观,其后,经宋、元、明、清直到民国,历代皆有兴建或重建。据史书记载,鼎盛时期,琳宫梵刹达42处,房屋650余间。其显要者有“八台九宫十二院”。那么在鼎盛时期究竟有多少建筑群,现已难细考,但旧说中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却实有所指。八台指的是东、西、南、北、中五台以及八仙台、灵龟台、赵时春读书台。九宫指的是问道宫、王母宫、紫霄宫、飞升宫、南崖宫、净乐宫、太清宫、遇真宫、子孙宫。十二院指的是舒花寺、法轮寺、宝庆寺、真诚寺、茶庵寺、舍利寺、栖云寺、香山寺、莲花寺、海觉寺、文殊庵、弥陀庵。七十二石府洞天指的是玄鹤洞、广成洞、钻羊洞、朝阳洞、老君洞、金银洞、归云洞、玉女洞、灵官洞、三教洞等等。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中台,依次环绕着其他宫台院落,登高俯视,它们就像一朵盛开的莲花向四面八方舒展开来,非常的漂亮。这里海拔1800多米,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如果您有兴致,不妨在这里留影纪念。大家注意看,我身后这块“崆峒山”纪念碑,它是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同志1986年5月19日来平凉视察工作时亲笔题写的(碑立于1992年),碑后这座古庙错落、雄伟的山峰就是我们将要游览的道教圣地主峰——马鬃山。

  展现在大家眼前的这座两层阁楼式建筑叫做三皇楼,它始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上层东面彩塑有三位古代帝王,俗话说:伏羲创八卦,地皇神农尝百草,人黄轩辕创文明,说的就是他们三位。

  眼前这块石碑叫做“秦始皇、汉武帝西巡崆峒纪念碑”,在《史记》、《汉书》中记载,秦始皇一次登临崆峒山,而汉武帝六来平凉两次登临崆峒山。为什么皇帝对崆峒山如此的情有独钟呢?一是因为他们都好神仙,仰慕黄帝问道之事,另外,由于在秦汉时期,崆峒山是连接关中和陇右的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高岭崆峒,山川险阻,雄视三关,控扼五原”之说,成为各种军事力量争夺的主要目标。碑后这两棵高大的油松,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有诗称赞说:“亭亭将军松,宜雨更宜风。磊落连云表,峥嵘出地中。”

  那崆峒山的山名由何而来呢?古往今来说法很多,但是有考证的有三`种:其一:崆峒山的洞穴很多,最出名的有玄鹤洞和崆峒洞,这些洞穴或伏于地表或在悬崖峭壁之上,因为洞穴多取其空空洞洞之说;其二:崆峒山是道教的发源地,它强调了道教空洞、无为的哲学思想;其三:崆峒一词在古代本无山字偏旁。它本是一个氏族部落荒而逃族语言的音释。它所表达的是一个方位或这一区域所有部落的总概念。中国第一部辞书《尔雅》中记载:“北戴斗极为空桐。”意思是北斗星正下方为空同。另一部典籍《汲冢周书》中更是一步解释:“正北的大夏、莎车、月氏、空同、姑藏等下部族统归空同。”部族融合发展并消亡后,中心区域的名山加以山字偏旁专用指山。其实古人对这一地域概念相当清楚,从唐代李白、杜甫,明代吕大器,至清代林则徐诗中所提到的崆峒大体指一个大的区域,这一区域的大致范围是东起河南汝阳,西至甘肃河西。中心区平凉可能就是商周时期十大部族中空同族的居息地,所以统称为崆峒。

  大家请跟上队伍,前面就是检票处——朝天门。我们看到朝天门两侧有四只石山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最初山上要修建宫、观、道路,依靠人力把建筑材料运送上去是非常困难的,于是人们发现山羊是偶形蹄,擅长走羊肠小道,从此山羊就承担了驮送材料的工作,后人们为了纪念山羊对崆峒山的贡献,就把它塑在了这里。

  朝天门始建于明代,门楣上“朝天门”三个大字是由平凉著名书法家张秀民先生所书,“崆峒山”三个大字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的,两边的楹联“云山拾级通天阕,雾海浮槎诣道门”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欧阳中石先生题写的。这里供奉的是道家的护法王灵官,王灵官是道教的护法镇山神将,王灵官原名王恶,为西河的第三十代天师虚靖真人的弟子萨守坚,飞符火焚,将王恶烧成火眼金睛。王恶不服,奏告于天庭。玉皇大帝即赐慧眼与金鞭。

  俗话说:“王灵官,保平安”,那大家赶快穿过朝天门寻求平安吧!

  崖壁上有两块石碑,左边是清朝康熙年间平凉县尉李瑛题咏玄鹤所雕刻的诗文,“元鹤高飞唳碧天,一身清澈到人间,千秋遗有仙禽在,何事而今道不传”,相传玄鹤乃广成子的仙童所化,是崆峒山的仙禽。右边是1994年吴冷西先生敬献的观音画像碑,佛教称其为观世音菩萨,道教奉为慈航道人,是佛、道两教共同供奉的一位尊者。这块石碑也是崆峒山唯一一块青石碑从现在开始,我们需要攀登669级台阶才能到达隍城,由于台阶比较多也比较陡,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到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

  这座两层三楹式的石窟建筑就是药王洞,它始建于明代,里面供奉的是药王孙思邈(中),扁鹊(左)、华佗(右)。孙思邈,是京兆东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出生于隋开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活了102岁(也有说他活了141岁),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孙思邈是古今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名家,尤其对医德的强调,为后世的习医、业医者传为佳话。他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专门立题,重点讨论。孙氏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将他自己的两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字,名《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千金要方》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一类是典籍资料,一类是民间单方验方。《千金要方》在食疗、养生、养老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有关他的故事很多,据说他曾到崆峒山行医采药三年之久,所到之处为人治病,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医德非常高尚。而且他还治好过泾河龙王背上的肿瘤,为老虎取出卡在喉咙里的碎骨,龙虎为了感谢孙思邈的恩情,就充当了他的坐骑。我们这里的供奉像就是依据“坐虎针龙”这个传说故事塑造的`。华佗(约公元2世纪~3世纪初),字元化,沛国谯(即今安徽省毫县)人。年轻时,曾到徐州一带访师求学,“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曹操常犯头风眩晕病,经华佗针刺治疗而痊愈。但华佗为人耿直,不愿侍奉在曹操身边,遂将华佗逮入狱中,后来竟残酷地杀害了华佗。华佗也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发明和使用麻沸散施行全身麻醉进行手术的医学家。编成了“五禽戏”后在狱中整理了《青囊经》。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莫(今河北任丘)人。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在这四诊法中,扁鹊尤擅长望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的切脉技术高超,名扬天下。顺着我的右手边,大家看到的这个小山峰叫做蜡烛峰,每当冬雪春融之时,山峰的积雪就像蜡烛消融一样缓缓而下,非常漂亮,此景被誉为崆峒山十二大景观之一——春融蜡烛。明代诗人罗潮有诗赞曰:“山游若不早,况值青春好;只恐月光移,蜡烛夜皎皎。”

  朋友们,请继续随我往前走,有句话这样说;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大家加油,一定能够登上皇城。

  我身边的这个建筑叫做遇真宫,它是明代仿武当山的格局修建的,里面正中供奉的是无量祖师,两侧分别供奉的是太乙真人、妙乐救苦天尊,无量祖师即真武大帝也。也称玄武。玄武也是神名。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后汉。王梁传》:“玄武水神之名。”李贤注:“玄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玄武之道家所奉之。为避宋太祖赵匡胤玄郎之讳,改玄为真,后世道家祭真武,并以龟蛇二物之像置于身旁。道经曰:天尊为天界专门拯救不幸坠入地狱的大神,每年11月11日,受苦难者只要乞求,呼叫天尊之圣名,就能得到救助,解厄消难。太乙真人誓愿度人鬼,旨在罚恶扶善,罚恶只是纠转世人祛性,返人性。侧面墙上雕刻的是无量祖师遇真图和拜师图的壁画。相传无量祖师是净乐国的王子自幼非常信道教,17岁便放弃了王位,首先他地去了武当山修行了42季,后来到崆峒山修炼,刚好在这里遇上了点化他成仙的太乙真人和秒乐救苦天尊,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个故事,所以修建了遇真宫。

  这边,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台阶就是上天梯了,它始凿于唐贞观元年,历代都维修过,现在看到的是1994年彻底维修后的。台阶总数为669级,现在还有369级,3表示三星高照,代表吉祥如意。6代表六六大顺,9代表九九归一。这里的坡度是45度、60度和75度,民间用这样一首诗来形容上天梯的:“一寸仅一步,天门攀铁柱,自向此间行,才得上天路。”这足以证明上天梯是多么的艰险。不过不要紧,民间还流传一句话:“不上崆峒枉为人,下了崆峒不识人。”说明要想得道成仙可是要付出努力的。石碑上“上天梯”三个字是由建设部原副部长叶如棠先生所题写的,崖壁上“上天梯”三个字是由甘肃省原政协副主席卿先生题写的,“崆峒仙山”四个字则是由山西省著名书法家吴三大先生题写的,现在我们就开始攀登天梯吧。

  游客朋友们,我们已经走完了45度的天梯,您现在所站的地方就是“黄帝问道处”。轩辕黄帝生活在距今约5000年前是有熊国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长于姬水,改姓姬。其母名附宝,以戌已日生黄帝于天水。清水县三门乡有三皇沟,又称轩辕谷。《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于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凌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这里虽用汉代的观念追述远古之事,但却向后人提示了黄帝、炎帝同处神农氏世衰之时。在那部落间战争纷起之时,黄帝以其非凡的才华,率领其部族,兴起于姬水。与此同时,炎帝部族兴起于姜水。在氏族部落的不断繁衍过程中,炎帝部落与九黎族部落发生冲突,炎帝战败,向黄帝求援。黄帝和炎帝联兵,与蚩尤率领的九黎部落发生了“涿鹿之战”,蚩尤败北。战后,炎帝恃强,欲侵凌“诸侯”,黄帝规劝无效,便发生了“阪泉之战”,炎帝战败。在那乱世中,凡有不顺者,黄帝就从而征之,以战争手段制止了各部落间的混战,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大片土地,从而促进了各部族之间的进一步融合《史记五帝本纪》还记载了黄帝曾: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于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迂徙往来无常处。可见早在5000年就有轩辕黄帝问道的史实大家抬头看,崖壁上红色的木阁子就是广成子的悬棺,里面供奉的是广成子、赤松子还有跪着的轩辕黄帝,相传广成子在崆峒山修炼了1200多年,他成仙以后将自己的法体留在了这里。广成子传为黄帝时人,居崆峒山石室中,一千二百岁不尝衰老。其传说首见于《庄子·在宥》,其后之《神仙传》、《广黄帝本行记》、《仙苑编珠》、《三洞群仙录》、《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和《消摇墟经》等均有所载。《庄子·在宥》云:黄帝“闻广成子在空同山上,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哉?”于是黄帝闲居三月,不问政事,然后再见广成子,问以修身之道。广成子告以“至道”,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轩辕黄帝为什么要跪着呢?因为他曾今三次来崆峒山向广成子问道,但前两次都没有得到广成子的召见,后来他遇到广成子的仙友赤松子,《列仙传》记载:赤松子者,神农氏雨师也。是服食水玉而成仙的。赤松子点化他:“仙凡本无界,只在心上分,不惜膝行苦,意诚百道通。”轩辕黄帝受到了启发,他便回到山下以膝代步跪到了山上,这次他的诚心终于打动了广成子,广成子便把治国之道、养身之道、为人之道所蕴含的精华都传给了他。悬棺下面有四个回文字:“鹤飞龙翔”,它是清朝末年任平凉知府的王学伊(文水县人)先生题写的,这几个字很有特点,您不论从左读或从右读,都可以读的通。旁边这个石碑上雕刻的就是轩辕黄帝教老百姓耕种、筑屋、狩猎、冶炼、骑射的场景,这幅图充分展示了轩辕黄帝对

  人类文明所做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旁边这个天然洞穴叫做南崖宫,据说是广成子以前居住、修道、炼丹的地方。好了,请大家继续往上走吧。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到达财神洞(又叫做黑虎灵官洞),这是崆峒山保存比较完整的明代建筑。众所周知中国民间财神,有文武财神之分,我们这里供奉的是武财神赵公明,赵公明,姓赵名朗、玄朗,字公明,终南山人。原是日精之一。古时天有九日,九日被后羿射下以后,变化为九鸟,墬落於青城山,变成九鬼王。八鬼行病害人,但是赵玄朗却独化为人,避隐蜀中,精修至道。张道陵在青城山炼丹时,收赵玄朗护卫丹室。天师丹成,分丹饵之,遂能变化无方。赵玄朗食丹以后,其形酷似天师。天师遂命其永镇玄坛,故号玄坛元帅。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有姜子牙封神一节,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乙龙虎玄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在他旁边塑有一只老虎,据说这只老虎非常灵验,若您哪里不舒服,就去摸摸老虎相应的部位,您的不适感就会逐渐的消失。有句话这样说:“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我想用在这里比较贴切,大家不妨试试,或许会带给您意想不到的收获。不过我看过这样一幅对联,上联是:颇有几文钱,你也要,他也要,给谁是好?下联是:不做一点事,早来拜,晚来拜,叫我为难。看来财神告诉大家,要致富光靠上香是不够的,还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除了赵公明以外,民间亦有以关帝和明代无锡御城战死的何五路为武财神的。文财神有商朝纣王时期的比干,比干,子姓,沫邑人(今卫辉市北)。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2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29年。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为殷商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传说比干心有七窍,因此非常贤明,为了劝纣王离开妲己,就剖腹摘心给纣王,出宫后他遇见一个妇人叫卖空心菜,就问人若无心会怎样?妇人回答:人若无心会死,比干听后大叫一声就死了。后来姜子牙封神时,把比干封为文曲星君,掌管科举考试,所以人们把比干奉为文财神。在民间,也有农民把土地爷奉为财神,因为他们认为土地是五谷粮食的根本。还有商人把关羽奉为财神,也许是觉得生意要以信义为本,才能和气生财。现在要攀登75度的天梯了,这里比较陡,大家一定注意安全。穿过二天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个红色的鞭子,相传很久以前,我们身旁这棵辽东栎树年久成精,危害上山的游客,赵公明知道此事以后,便降服了树妖,并且把自己的铁鞭挂在树上,起镇压树妖的作用,后人们就把它称为崆峒山的镇山鞭。

  大家注意看,洞天下面的南墙上有块石碑,这是贺敬之手书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湖南浏阳人。少时博览群书,并致力于自然科学的探讨,鄙视科举,喜好今文经学。后为新疆巡抚刘锦堂幕僚,曾往来于直隶、甘肃、新疆、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数省,察视风土,结交名士,有“风景不殊,山河顿异;城郭犹是,人民复非”的感慨。)题咏崆峒的一首诗:“斗星高坡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松拿宵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谭嗣同是1889年4月份来崆峒山的,当时山上桃花盛开的非常漂亮,他认为这里的美景可以和湖南张家界武陵源相媲美。

  磨针观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为六角重檐砖石结构,是山上保存较完整的明代建筑物。这里是为了纪念黎山老母用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点化无量祖师修成正果的地方。里面供奉的是黎山老母、无量祖师以及崆峒山上所有神仙的牌位,在观顶上还有佛教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弥、哞。”所谓“六字真言”即观音六字大明神咒,佛教传说是公元5世纪,天上降落到西藏乃东县永布拉康的玄秘神物之一。此神咒以六个音节组成,音译成汉语是:“唵(一作嗡)嘛呢叭咪(一作弥)吽”。藏传佛教认为六字分别代表五部心义(“嗡”代表佛部心。“嘛呢”代表宝部心,“叭咪”代表莲花部心,“吽”代有金刚部心,合四部心而成清静不染如莲花之事业,即羯磨部心),六字真言即总括了五部心意,是一切万法的原理。因此只要念此六字真言,循环往复,持育思维,念念不绝,就能除烦恼,绝尘念,悟真理,生欢喜,证净果,成就一切功德,死免入地狱而上升“极乐世界”。据说这六字真言很灵验,当你感到害怕和恐惧时,你就默念这六个字,你的恐惧和害怕就会消失,站在磨针观,您可以尽情饱览崆峒山其它各台的美景。十二元帅殿是道教唯一一座穿廊式建筑,门楣上“东瞰五岳”四个大字是沈鹏先生题写的,两侧楹联:“崆峒雄姿笑迎南来北往客,西镇奇观奉送五湖四海宾”是原平凉地委书记丁国民先生所题。大家都认识这些元帅吗?他们就是姜子牙所封的八位雷门元帅和四位护法灵官,依次是刘甫、辛环、马岗、赵公明、温琼、岳胜、苟张、邓忠、陶荣、张节、庞洪、毕环,他们都是保平安的护法神。

  三教洞始建于明代,清朝乾隆三十四年(1769)平凉知府顾光旭,初来平凉,便对崆峒名胜十分仰慕,于是任职不到半年,拔去冗务,到崆峒山游览。当顾光旭游至通往隍城山路时,看到岩壁下有一石洞,洞前几株枣树,盘曲如龙蛇状,因此取名“枣龙洞”。1915年,又在洞前绝壁上修延长了飞仙阁,南侧修建厢房四间。三教洞是一个呈半圆形的石洞,深约6米,宽约4米,顶部为弧形,洞内供奉儒、释、道三教始祖,其中释迦牟尼居中,老子、孔子分居两侧。显然,三教洞原是道教场所,后来演化为儒、释、道三教共存,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土生文化和外来佛教文化从冲突到融合,最终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事实,由此看来,中华民族文化是一种开放的、博大的、多样化的文化体系。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老子被奉为始祖,他所著的《道德经》是道教的主要经典,但他却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的创始人是东汉顺帝时期的张陵,当时,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了天师正一教,“正一”二字的意思是正以驱邪、以一统万。因张陵创道有功,所以被后人尊称为张道陵,又因其弟子尊称他为天师,所以他创的道教叫做天师正一教。天师正一教还有一个名字叫“五斗米道”,凡是入道之人都必须交五斗米。天师正一教的道士属于居家道士,可以娶亲;虽然也讲斋戒但可以喝酒、吃荤;讲究随缘和积累功德。道教除了由张道陵所创的天师正一教外,还有一个大流派,就是金代王重阳所创立的全真教,主张佛、道、儒三教合一,主要讲人生修炼方法,道士必须出家、投师、住庵、吃斋,不能结婚,崆峒山就属于全真派。儒家只是思想,并无有形的教派,因为汉武帝的大臣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孔子作为无形教派的教主我们也供奉于此。大家请跟我继续往前走吧!没有结婚的朋友可要注意了,这个地方叫做千里姻缘一线牵,我们看到两边的树上挂了很多红线,它们都是南来北往的游客为了寻觅人生的另一半挂上去的。据说挂红线是有讲究的,如果你把红线挂的很高,说明你有攀高枝的想法,如果你把红线挂的比较低,则说明你有求小家碧玉的想法。

  在参观皇城之前我为大家介绍一些道教中的礼仪,进殿前,一般不走中间门,因为“中”为大为上,是神道。人走左、右两边。左进时先迈左脚,右进时先迈右脚,注意脚不能踩门槛,因为门槛外为人,门槛内为神,门槛上则不人不神。参礼时,双手环抱如太极状,“三拜九叩”为道教中的大礼。

  皇城是崆峒山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唐代时这里为崇佛阁,明代嘉靖年间由驻藩平凉的韩王和他的妻子郭氏捐资修建,面积约200平方米。道教认为人间的一切都是天上的反映,神仙住所应与人间帝王宫殿相似,所以,皇城所建殿宇在建筑风格上仿照中国宫殿建筑,金碧辉煌,庄严肃穆。我们可以看到,从东台至皇城这一中轴线上,每座庙宇都充分体现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群方正严整、中轴突出、纵深成串、左右对称、主次分明、高下错落的传统风格,又体现了道教宫观建筑以神殿为主,以道众居室为辅的特色。1990年10月中国建筑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教授朱畅中、谢凝高对崆峒山建筑的评价为“奇险灵秀、古朴精巧。”

  这里海拔在20xx多米,古人题咏崆峒:“遥看华岳峰三,俯视秦川弹一丘”,“山高平对月,寺回府看云”。如果不登临皇城,你便很难体会这些诗句的妙处。

【甘肃崆峒山导游词】相关文章:

甘肃名胜古迹导游词-甘肃导游词12-31

甘肃旅游导游词02-24

甘肃风光导游词08-22

甘肃景点导游词09-19

甘肃麦积山导游词02-13

甘肃的麦积山导游词08-11

甘肃嘉峪关导游词03-25

甘肃麦积山的导游词10-01

甘肃导游词15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