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24-07-01 11:21:50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实用15篇)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校发展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实用15篇)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1

  20xx年下半年,督导室印发《关于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状况调查摸底工作的通知》,对学校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9个相关指标进行了摸底,现就目前指标达标情况报告如下。

  一、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情况。

  现有小学学生数21803人,每百名学生应该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为915.73人,我县实际拥有专科以上教师数1519人,达到规定标准。现有初中学生数10719人,每百名学生应该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为568.09人,我县实际拥有本科以上教师数811人,达到规定标准。存在问题:目前实验小学缺少4名教师、雷官中心校缺少3名教师。工作措施:加大教师招聘和交流轮岗力度,统筹安排,保证各校达标。

  二、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情况。

  现有小学学生数21803人,每百名学生应该拥有县级骨干教师数为218.03人,我县实际拥有县级骨干教师数244人,达到规定标准。现有初中学生数10719人,每百名学生应该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为107.19人,我县实际拥有县级骨干教师数165人,达到规定标准。存在问题:5所学校缺少骨干教师31人,分别是实验小学8人、新安镇中心校8人、大英镇中心学校1人、相官小学2人、来安四中12人。工作措施:同时多开展评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活动,以评促教,鼓励年轻教师成长。

  三、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音乐、美术)专任教师数情况。

  现有小学学生数21803人,每百名学生应该拥有体育、艺术专任教师数为196.23人,我县实际拥有体育、艺术专任教师数190人,还差6.23人,未达到规定标准。现有初中学生数10719人,每百名学生应该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为96.47人,我县实际拥有体育、艺术专任教师数107人,达到规定标准。存在问题:10所中学共计缺少音体美专任教师32人,12所小学缺少音体美教师44人。工作措施:继续招聘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继续开展骨干教师评选。计划在近几年招聘新教师时向音体美专业倾斜。

  四、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存在问题:来安四中、实小、施官镇中心校等3所学校不达标。工作措施:来安四中:根据县政府安排,今年启动建辉西路建设,计划新建四中南大门,在南大门两侧建设20xx平方米的教学及辅助用房。实验小学:实验小学现有校区无法进行新的教学用房建设,建议学生分流,建设新生人数,将学生分流至永阳小学,20xx年公园路小学也将投入使用,也可以接受部分生源。施官镇中心学校:根据县政府安排,施官职中将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施官职中校园内建设小学部教学楼及其他辅助用房,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建设项目已挂网招标,今年5月即可开工建设。

  五、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存在问题:来安三小、张山镇中心学校、大英镇中心学校、水口镇中心学校、施官镇中心学校、来安四中、来安五中、汊河初中等8所学校不达标。工作措施:来安三小:根据县政府安排,公园路小学建成后来安三小将整体迁入办学,活动场地不足现象将彻底解决。张山镇中心学校:今年已经安排资金70万元,为张山镇中心学校铺设塑胶跑道。大英镇中心学校:大英镇中心学校已经迁入大英中学校园办学,原大英中学运动场面积是足够的,今年已经安排资金,对大英中学运动场进行改造。水口镇中心学校:根据县政府安排,今年9月份,水口镇中心学校将迁入水口中学校园内容办学,水口中学运动场为标准的400米运动场。施官镇中心学校:20xx年秋季开学施官镇中心学校将迁入施官职中校园内办学,施官职中现有运动场完全满足指标要求。来安四中:来安四中活动场地应该包括全民活动中心,城南小学原校区也纳入四中,活动场地应该重新测量。来安五中:现有运动场地是否包括河南侧场地,按照规划在校园主干道到东侧空地,建设约1000平方米的室内活动场地。汊河中学:学校上报活动场地面积有误,学校是标准的400米运动场地,运动场的.不会只有6000平方米。根据项目安排,汊河中学将进行扩建,建设中将学校原食堂改造为室内活动场地。

  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0xx元以上、2500元以上。存在问题:目前7所中小学未达标,其余达标,分别是来安三小、水口镇中小学校、杨郢中心校、武集小学、长山小学、来安四中、来安五中。工作措施:对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不足的学校,按照标准,加大投入,确保按时达标。

  七、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

  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3间以上、2.4间以上。

  存在问题:目前来安四中缺少9间。工作措施:根据县政府安排,今年启动建辉西路建设,计划新建四中南大门,在南大门两侧建设20xx平方米的教学及辅助用房。加快县城和重点乡镇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加大对乡镇小规模学校的现代化教育资源的整合,使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都达标。

  八、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

  其中,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存在问题:大英中学、施官职中、永阳小学、汊河中心校、武集小学等5所学校达标外,其他学校均不达标。其中,缺少音美专用教室31间,面积不足教室60间。工作措施:针对各校报来面积不足60间音、美教室,根据省专家介绍,国家对此项考核指标已作下调(20xx年前建设的音、美教室面积分别达到73、67平米即为达标)。此项指标待外出学习确认后重新统计。针对报来的各校共计缺少31间音美教室,目前我县已按照方案,分年度有序推进、分步实施,确保到20xx年底县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九、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xx人

  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存在问题:来安二小超1504人,汊河中心校超572人,阳光小学超600人,来安四中超69人、阳光初中超1100人。

  工作措施:汊河中心校目前实有学籍2572人,待汊河小学新校区建设完成,对汊河小学学区进行划分,可以解决汊河中心校大校额问题。来安二小学籍3504人,加快建设公园路小学,作为来安二小教育集团校,通过重新调整学区,严格二小招生计划控制,停止接受转学生等措施可以化解来安二小大校额问题。阳光初中在校生3100人,采取回购阳光小学办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其初中部可以提供880个学位,来安五中还可以提供780个学位;在来城新建一所至少提供约600左右初中学位学校,才能使县城优质均衡不出现大校额。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2

  按照年初工作要点安排,10月18日至20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两个调研组,分别由常委会领导带队,赴胜利、香隅、葛公、张溪、昭潭镇、花园、青山乡的小学本部和中学,对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召开了由县教体局负责人和所到乡镇的人大主席、政府分管领导、住镇县人大代表、各学校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学校106所,在校生41325人,在编在岗教职工4034人。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

  近年来,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xx年,我县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评估和国家认定。

  (一)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一是积极推进“全面改薄”项目。三年来,共投入10860万元,实施项目145个,其中建设类项目93个,建筑面积160527平方米;设备购置类项目52个,购置计算机2545台,实验设备1072座,教学仪器设备25座。目前,设备购置类项目已全部完成,建设类项目完成90个,完成率96.7%。投入资金20xx万元,改造青山、木塔乡中学学生宿舍2200㎡,新建运动场7000㎡。实施教师“安居工程”,改扩建教师周转房142套。二是推进农村教育园区建设。投入1.85亿元资金,建设胜利、张溪、泥溪三个教育园区,建筑总面积7.1988万平方米。目前,胜利、张溪两个教育园区已投入使用,泥溪教育园区还在建设之中。三是推进县城区城南小学建设。为缓解县城区小学办学压力,投入5900万元,在县城南部新建一所48个班级规模的完全小学。目前一期主体工程已全面完工,配套设施也在加快推进,20xx年春季可投入使用。四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全县建成多媒体教室1120个,20xx年又投入362万元资金,为58所中小学添置计算机设备919台套,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二)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师资力量。一是逐年加大教师招聘力度。按照“结构合理、缺编即补”的原则,优先向农村倾斜,三年来,招录教师495名(其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379名),以缓解教师队伍总量缺员的问题。二是加强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严格执行校长定期交流任职和骨干教师、专任教师每年按一定比例在城乡交流制度,实现城乡师资配置的相对均衡和合理流动。三是加强教师培养培训。近三年,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12948人次,参训率、合格率达96%以上,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三)深化制度改革,促进教育公平。一是实施特殊学生关爱工程。依托梅城寄宿制学校,开通“绿色通道”,基本保障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依托210个留守儿童之家,发动全县20xx名女教职工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积极开展各项关爱活动;坚持“特殊教育学校为主、随班就读为辅”的原则,重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工作,投入1000余万元,建成占地面积9055㎡的特教学校新校区。目前,全县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98%。二是实施招生考试阳光工程。严格落实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划片入学政策,坚持“电脑派位”的招生改革办法,阳光招生,均衡分班;委托第三方组织实施中考体育考试,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程监督,确保公平公正。

  二、存在问题

  (一)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教育经费投入总量虽在逐年增加,但增幅低、保障能力弱,目前的教育投入水平处于保运转状态。学校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信息化设施、“走班教学”教室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吃饭靠财政、建设靠举债”的现象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一些学校负债现象比较严重。二是教师待遇相对较低。目前,教师津补贴已全部停发,由于经费欠缺,教师教育成果奖无法兑现,超课时津贴无法补助,而现有教龄津贴是1985年制定的每月3元-10元的标准,30多年未做调整。教师工资收入与各行业相比处在中等水平以下,挫伤了一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一是教师队伍编制不足。我县中小学编制数总量自20xx年以来一直未变,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对教师的需求随之增加,旧的教师配套标准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义务教育教师缺编现象严重。二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尽合理,结构性缺编现象客观存在。农村学校音、体、美、英等学科专职教师较为紧缺,难以满足课程开设需求。三是教师年龄、性别结构不均衡。五年来,累计招聘女性教师543人,占招聘总人数的80%以上,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另教师队伍未形成合理梯队,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断层现象。四是优质教师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学校师资力量悬殊,乡村教师向城区单向流动的现象有增无减。

  (三)校际之间教育不均衡现象突出。一是城乡学校之间存在不均衡。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外来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大量进入县城,由于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在软硬件等方面存在差距,更多的学生选择在城区就读。而城区优质学校多集中在城区中心,占地面积过小、缺少拓展空间,发展受到限制。城区学校建设滞后于城镇化发展,“大班额”现象一直存在。随着育龄高峰的出现和“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放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有增无减,将来这种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二是农村学校之间存在不均衡。以洋湖镇珠虹村小学为例,学校共有4位教师,但本学期仅有15名学生。在农村,中心小学本部与教学点之间、初级中学之间在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大部分学生更愿意选择中心学校、质量好的中学就读,造成了一些教学点和中学的教育资源浪费。

  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面对新形式新要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制定和落实更多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的政策,要广泛宣传、形成共识,营造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加大投入,夯实义务教育发展基础。一是落实政府责任,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要严格按照“一个比例”“三个增长”的要求,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全面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和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责任,加大对办学条件薄弱学校的财政支持力度,让更多的农村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二是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对有教育成果贡献的、地处偏远地区教学点的或是特别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统筹规划,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一是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在政府统筹的基础上重新核定教师用编情况,对农村边远地区,在编制标准上适当倾斜,新增教师优先补充到农村学校任教。二是加强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配备音、体、美、英等学科专业教师,同时制定县内教师合理交流制度,鼓励骨干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促进校际之间教学水平均衡发展。三是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方面对农村学校的教师给予倾斜,使乡镇骨干教师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四)创新模式,优化城乡义务教育资源。一是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结构。加快昭潭镇小学本部的建设力度,推进木塔乡小学选址新建;充分考虑生源不断递增的客观事实,积极谋划县城小学扩容工程和扩大县城初中办学规模;加强对农村的一些教学点和中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其教学质量,方便学生入学。二是积极探索建立县内义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提高现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三是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农村,更多的资源倾入农村,加强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农村学校校舍和校车安全工作,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消除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3

  按照州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做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工作的指示和要求,我校认真开展了详细具体的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在学习活动中,我校的调查研究工作分四个重点,由校党委委员分头开展调研。校党委书记、校长xxx负责联合办学的调研;校党委副书记xxx负责教学改革的调研;副校长xxx负责科学管理(制度建设)的调研;副校长xxx负责招生就业的调研。调研工作于4月15日-4月27日期间开展,采取召开座谈会、中心组学习及主题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

  二、具体调研情况

  (一)联合办学

  1、联合办学的基本情况。

  我校创办于1958年8月,1997年被省教委评定为“省合格中专学校”,XX年4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部级重点中职学校”。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105人,专兼职教师72人。办学50年来,共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6.2万人,其中,学历教育2.1万余人,非学历教育4.1万余人。目前,我校已发展成为一所集计算机、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经济管理、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营销、文秘、法律、旅游等二十一个专业的财经类职业学校,学校现有资产10600余万元,在校生3600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500余人。

  XX年4月以来,经xx人民政府,经与云南财经大学多次协商,达成了依托我校开展的“州校合作办学”协议。按照协议,云南财经大学与xx人民政府合作办学项目,依托我校组建“云南财经大学文山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文山学院”);建设地点及建设规划用地为文山县城南三角塘,用地面积为1350亩,其中首期征地500亩;学校建设以财经类为主,兼有法律、工业、旅游、文化及生物工程等特色专业共同发展的全日制本专科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文山学院用两年时间建成并达到规模,中远期规模为在校生10000人。其中高职本科7000人,高职专科3000人;另有XX—3000人的中职中专学生;文山学院力争于XX年开始招生及教学,规模为高等职业教育本科2个班100人。按照云南省财经大学与xx人民政府合作办学协议书的规定,文山学院合作项目模式为股份制合作办学,采取招商投教的办法筹资。

  2、联合办学的基本经验。

  (1)高瞻远瞩,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好时机顺势而发。当前,正是中、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大好时机,党中央、国务院,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采取一系列政策支持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xx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尤其是把职业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来抓。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会议精神,xx委、州人民政府已对贯彻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意见和改革的具体目标:调整教育结构和配置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我州已于XX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每年的初中毕业生在5万人以上;按照州教育发展规划,到20xx年,全州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规模达9.88万人以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规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抓住这个时机发展职业教育是有广阔前景的。

  (2)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迎难而上,开拓进取,自强不息。我校对联合办学的市场前景及可行性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撰写了项目分析报告,积极主动向州委、州人民政府及主管局州财政局请示、汇报。多次与云南省财经大学沟通联系,进行项目自荐,以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精神最终促成了州校联合办学。

  3、联合办学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主动参与意识不强。部分教职工对联合办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虽然对联合办学持肯定态度,但担心合并后影响切身利益,害怕合并后失掉原有的办学传统和局部利益等,因而对联合办学持观望态度,在思想上与党委不一致,行动上不够积极主动。

  (2)受客观条件限制。如联合办学必要的项目启动资金、校园硬件建设、教学资源配置等问题,都是学校单方面力所不能及的。

  (3)经验积累不足。在我州开展州校联合办学并没有太多的成功先例可鉴,如学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合并后的管理及教学运行等,都有待于在实践中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

  4、解决问题、困难的思路和措施。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参与联合办学的意识。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应该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引导全体教职员工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和机遇意识,充分认识到联合办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思想上和党委保持一致,支持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2)多方面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联合办学的支持。争取政府在联合办学相关政策上的倾斜及扶持,在招商引资上除学校自己努力外,政府及联办学校帮助牵线搭桥也尤为重要。

  (3)多渠道吸取经验,积极推进内部改革,为联合办学做进一步完善。广泛学习借鉴其他学校联合办学成功的经验,积极推进内部改革,确定联合办学思想和管理模式,理顺关系,分清职责,实现职责权利相统一;并积极开展与合作方实质性的接洽工作,疏通关系,以便为联合办学顺利而卓有成效的开展作进一步的完善。

  (二)教学改革

  1、目前我校教学改革及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主要有:

  (1)常规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如:部分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感,上课准备不充分,授课不认真,组织教学不力,课堂教学秩序混乱,少数个别教师没有按要求布置作业或批改不认真;对学生齐抓共管的力度不够,平时对学生不良行为没有进行及时的批评指导,认为仅是管理人员的工作,从而没有形成学校管理统一的合力,给学校管理学生的难度加大。

  (2)课程设置需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使课程设置更加符合社会实际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建立更加灵活多样、满足学生需求的学习制度

  (3)需进一步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因教室及资金有限,微机室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4)需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2、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

  (1)落实精细化管理制度,以制度督促教师及教职工完成自身本职工作。教务处必须认真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有指导思想、任务目标、改进教学的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业务学习及有相关教学活动的安排以及课题研究计划等。坚持教学四查制度,即:日查,对全校教师的教学和下班辅导情况进行全方位检查,重点检查课堂教学情况。并认真填写《教学出勤情况登记表》。周查,每周对教师的授课教案进行一次检查。各教研组长每周五下午对本组任课教师一周的教案进行细致检查,并于5:00点前将检查情况报教务处。不交教案或检查不合格者不准上课,严禁无教案上课、课后补教案等现象发生,确保授课质量。月查,每月末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或问卷调查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评教评学。由教务处把学生的意见和建设及时整理并反馈给任课教师,对问题突出的教师责令其立即改进。阶段性检查,每学期期中、期末组织两次大检查。检查的形式包括教师自查、教研组检查、学生评教和教务处检查。

  (2)对课程设置进一步进行调研,加强专业课的技能培训和加大实训课力度。

  一是,公共基础课程应包括德育课(含哲学课)、文化课、体育和健康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

  二是,专业技能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专业技能课程教学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三是,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重视校内教学实习和实训,特别是生产性实训。在加强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完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同时,积极探索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教学。

  四是,进一步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举办一些专业技能课程提高的系统辅导,由学校每学期定期举办,学生自愿参加。

  (3)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努力多方筹措资金,开源节流,保证教学设施到位,教学工作正常运行。力争将每个教室都装成多媒体教室,以避免换教室带来的教学混乱。增设教学微机室,以解决许多班级要求增开微机课和增加上机时间的要求。加大电子阅览室和微机室的维护力度,提高电子设备的利用效率。

  (4)鼓励教师参加再继续教育及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坚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尽快制定颁布“双师型”教师奖励和认定办法,促进教师队伍建设。调整结构工资方案,使之成为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杠杆。

  (三)制度建设

  1、学校制度建设基本情况

  我校建校五十年来,根据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和健全了各项常规管理制度。XX年,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的需要,学校决定对已有的管理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经学校党委研究,成立了以xxx副校长为组长的制度修订小组,以下科室、师生座谈会等形式对学校现有管理制度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部分现行规章制度已不适应学校的管理和发展。为加强管理,使我校规章制度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需要进一步完善、修订学校管理制度。

  2、修订完善制度主要做法

  (1)依法治校。现阶段,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管理,就是依法治校。依法治校,反映一所学校服务理念和追求,依法治校是规范科学管理的标志,是学校文明进步的'象征。依法治校,反映学校党委的法纪意识、政策水平等管理品质。依法治校不是束缚和限制,而是解放和依靠。研究法治,即是研究管理共性,容易掌握主动,效益较大,尽管开始有些矛盾,随法制健全完善,将逐步平稳。研究人治,就是研究情感个性,容易因适应不同个性不能一视同仁,随时间推移,矛盾日积月累,最终很难维持正常管理。

  依法治校,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人有得到肯定的本能欲望。有了法制,有自我比较的标尺,有评判的依据,能充分调动积极性。同时,一视同仁,人人参与监督管理,充分民主,有利于制度健全完善,构建和谐校园。制度大于个人,好的制度可以提升人。在好的制度下,二流三流的人才会发展成一流人才;坏的制度下,一流人才也会沦落为二流、三流人才,甚至想做事也做不成。没有好的制度,人才再多,人才也被浪费了。

  (2)“依法”管理的同时,实行民主管理。在各项制度出台和重大决策之前,应充分酝酿,广泛征求意见,然后在由校务委员会充分讨论,民主决策,形成征求意见稿,最后由教代会讨论、修改、通过。这样,保证了各项制度及决策出台后趋于科学,便于操作。

  (3)加强“情感治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加强“情感治理”和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建立政治学习制度和广泛联系群众制度,缩短学校领导与教职工的心理距离,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态势,从而减少“法治”的阻力,使各项制度变成教职工的自觉行为,达到“不治”而“自律”的境界。致力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4)建设好的制度。好的学校制度可以明晰学校成员的责任与权利,人人有当家作主的权利,也有作为主人的义务;好的学校制度可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人格关系和利益关系;好的学校制度不仅为了规范人、约束人,更是为了解放人、发展人。同时,一致认为,制度建设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制度的建设要与学校文化相匹配的。制度中要折射出学校文化的内涵。我们现在修订制度,就是要让修订后的制度适应学校的发展,传承学校的思想和文化。

  (5)规章制度的内容。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包括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在内的一整套人事制度,通过层层聘任和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及聘约等措施,形成竞争上岗、优化组合、职责清楚、层层负责的用人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行全员聘任制,改变过去“有事无人干,有人不干事”的现象,出现“事事有人干,人人争事干”的良性效应。建设一套富有活力的人事制度,激发全体教职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危机感,促进学校较快地形成政治过硬、决策民主、作风正派的领导班子和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配合人事制度改革,学校还应建立和健全评价制度。实行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自评与他评、领导评议与专家评议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对教职工进行德、能、勤、绩的综合考核,形成较为客观、准确、公平、规范的评估体系。人事制度和评价制度的改革要有生命力,还需配以分配制度的改革。我校实行了结构工资方案,把教职工工资分解为档案工资、校内津贴、加班补贴、奖金四部分。校内津贴、加班补贴、奖金要在科学考评的基础上按工作量大小、责任大小和绩效情况发放,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分配原则。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职工勇挑重担,争创佳绩,追求效益的可喜局面。在德育和教学管理上建立学生日常管理制度、文明班级、文明寝室评定制度,实行班主任例会等制度和教学常规、教学研究规范化制度,教科研制度,使学生管理教学服务常态化规范化。

  修订后的制度,应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目标与总则,告诉人们我们准备建设怎样的理想学校、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第二部分岗位职责,是学校内部所有岗位的基本要求,是合格教职工的要求、底线要求;

  第三部分是组织保障,是保证一所学校能够正常运作的基本规范和工作的流程。少了这些制度,我校就会瘫痪。

  第四部分是师资培养;

  第五部分是学生培养。

  这两部分是我校制度建设的亮点,是学校的根本所在,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培养和谐发展现代人的需要。

  通过制订并组织实施好各项规章制度,实施科学管理争创一流学校,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显著提高。

  (四)招生就业

  1、招就工作基本情况

  为实现“xxx”期间我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扩大招生规模,力求使日制在校生人数达到3000人,我校积极探索招生思路,寻求更多的办法,不断扩充生源,力争实现目标。

  众所周知,学校招生工作与就业工作休戚相关,就业畅,招生旺,应“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以“出口”带动“入口”,实现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近几年,我校积极开展就业信息调研,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都有一个满意的就业岗位就业,就业信息调研主要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1)向我州各县大部分企业发信函,了解企业用工情况;

  (2)直接到企业、厂矿、工业园区走访,掌握第一手用工信息;

  (3)通过电话问寻方式,掌握情况;

  (4)通过网络发布学生毕业情况,寻求更好的就业平台;

  (5)与省上、省外知名度,信誉度较高的职介所联系,扩展学生对外的就业渠道等。通过努力,每年我办掌握的用工信息,州内可提供的就业岗位400—600个,省外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千个。而我校每年的毕业生300—400人左右,为此我校这几年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少数学生继续深造或不愿就业。

  为实现100%就业,还需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减轻就业压力:

  (1)加大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企业联系,高收入、高质量让学生向外就业;

  (2)各方收集捕捉信息,力争实现定单培养;

  (3)大力拓展省外就业市场,探索国外就业市场;

  (4)围绕市场用工信息,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满足市场对所需人才的需求。

  2、进一步加强招就工作思路

  (1)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扩展知识面,一专多能,以适应未来职业变化,扩大职业选择面,可缩减英语、数学等基础学科的课时,加强专业课程理论学习及动手能力的培养。

  (2)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训练,学一门技能就拿到一门技能的合格证。

  (3)考虑到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使学生在拿到毕业证书的同时,也拿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例如:电算化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规定目标,在毕业时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

  (4)创造条件,采取不同模式,在州内、省内、省外建立更为完备的实验基地、产业基地。使毕业班学生的实习落到实处,顺利实现就业。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4

  新余八中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共有学生2355人,其中初中生774人,小学生1581人;共有专任教师170人,其中中学教师114人,小学教师56人。作为渝水区唯一一所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为了全面把握我校发展现状,寻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学校班子成员分头进行了调研工作。我确立的调研内容和课题是围绕学校发展思路这一主题,认真开展调研活动,征集学校发展和改革的建议和意见。根据反馈建议和意见,经过认真梳理,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内容

  1.学校队伍建设应如何扎实有效进行?

  2. 应如何抓好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新课改背景下,我校的课程建设和开发如何有效进行?

  4. 校园文化建设如何抓出特色和亮点?

  二、调研开展情况

  1.调研范围:全校教职工、部分学生家长

  2.调研方式:采取座谈、电话采访、上门拜访、设立征求意见箱的方式展开调研工作。

  三、形成的共识及所反映的问题

  新余八中创建于1987年,XX年送桥中学并入,XX年桥背小学并入,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在22的办学历程中,全校师生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创造过辉煌成绩, 1998年至XX年连续5年中考成绩名列全区前5名。但是近几年,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些问题和困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这方面:

  1.一些班子成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发挥表率作用。

  2.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还不够大,师德师风建设成效不够明显,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没有转变,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教研效率不高。

  3.校本开发只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没有真正抓起来干起来。

  4. 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单薄,没有特色,没有亮点。

  四、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1.满足现状

  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成绩曾连续五年进入全区先进行列,一些干部和教师产生了满足心理,工作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精神。

  2.发展思路不够明确

  对学校而言,发展规划不够明确;对教师而言,成长的思路不够清晰。

  3.客观条件限制

  我校办学经费历来比较紧张,政府部门划拨的办学费用有限,影响了教学设施的改善,师资的培训和新课程建设,也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

  五、发展思路及基本对策

  (一)加强班子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清廉、严谨、科学、务实、民主、团结、奋进”的班子队伍

  抓好班子成员教育理论学习,健全校务工作责任制,不断提高学校领导干部的素质、管理能力、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建立领导干部带头制度,即带头遵守制度,带头履行好教学教研职责,带头响应号召,带头当班主任,带头讲文明、讲风格、讲奉献、讲和谐;严格要求班子成员大事讲原则、小事讲宽容,做到分工不分家,到位不缺位,排难不推难,补台不拆台,同唱一个调;严格要求班子成员身先士卒,吃苦在前。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教师素质

  1.开展好师德师风教育

  继续把师德建设作为搞好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不断提高教师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水平,有效规范教师的日常行为。

  2.抓好教师继续教育

  着力抓好二大培训:一是网上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二是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师业务培训。通过这些培训,要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抓好教师电脑操作训练

  加大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远程教学技术的培训,强化教师电脑基本操作的训练,提高教师计算机基本操作的能力和远程教学技术,让越来越多的.教师会上远程课,爱上远程课,完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4.实施名师工程

  加大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青年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倾力打造名师,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二)强化教学管理,加大教研力度

  1.强化常规教学管理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健全常规教学管理制度,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管理条例,让教师对常规教学各环节的要求了然于心;做好质量教育,让教师树立起质量意识;建立有效的常规教学管理网络和分层次检查制度,充分发挥行政、教研组、备课组的管理职能,认真做好教师常规教学各环节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具体改正措施,切实做好教学各环节的层层落实,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2.要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

  要把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年级组、班级和教师个人,形成学校有目标、班班有指标、人人有任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教学质量责任制。

  3.要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力发扬团队作战精神

  一是各学科要进一步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精神,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掌握命题动向,明确教学方向,切实加强教学和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大力发扬备课组的团队精神,做到统一备课、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统一考查、统一质量分析,积极发挥集体智慧,打好团体战。二是要抓实常规教学,立足课堂,向课堂要质量,做到一课一得,老师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试要严、辅导要细。

  4.加大教研力度

  完善教研制度,认真制订教研计划,扎实有效开展优质课和展示课上、听、评活动,组织各科教师观看特级教师上课视频,不断提高教研质量。

  5.要采取切实措施做好培优、扶中、补差工作

  一是在思想上要真正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在工作上面向全体学生,不放松尖子生,不忽视中等生,不放弃学困生。二是教师要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统筹教学工作,既加强对尖子生的“磨尖”指导、中等生的提升,又努力做好学困生的补差工作,开成尖子生更尖、中等生更好、学困生转好的良好态势。

  6.要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一是要利用上课、班会或谈话等有利时机,经常渗透学法指导。二是要组织学生进行学法交流,让榜样学生谈感受、说经验,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法。

  (三)努力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和校本开发

  校园文化表现一个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表现一个学校的校容校貌,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我校要理清思路,明确主题,构建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1.构建了独特的楼道文化。基于地处城区的实际和科技大楼现代的建筑风格,也基于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需要,我们将在科技大楼构建“爱我新余,爱我家乡”的主题文化,东楼道悬挂新余城区精美的风景图和仙女湖山水图,每一幅图都配上饱含深情的诗文,让学生每天都能从中感受到新余的美丽可爱和蓬勃发展。在西楼道悬挂新余古今名人像,让学生每天都能从新余名人身上吸取积极上进的精神力量。还将组织人员制作了内容更为丰富的《爱我新余,爱我家乡》课件,组织各班同学观看,进一步激发学生爱新余爱家乡的情感。行政教学大楼建筑风格古朴,主要是初中部的教学和办公用房。初中生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需要精神导师和优质营养的精神食粮。八中以“走进孔子,走进《论语》”为主题,从孔子追求知识真理、追求仁德、生活态度和《论语》对中国对世界影响等方面制作了21幅字画,悬挂在东西两个楼道,让学生每天抬眼就能从孔子身上和《论语》中吸取营养,滋养心灵,陶冶情操。为了扩大孔子和《论语》的影响力,我校还将组织人员制作了《走进孔子,走进〈论语〉》课件。

  2.在科技楼一楼大厅里构建了礼仪文化长廊,引导学生做一个懂礼仪、会礼仪的文明人

  3.在校门南侧树起主题为“一起成长,一起快乐”的校长寄语牌,以期建立一套 “以人为本”,尊重信任学生、家长和教师的现代管理制度,创造出健康、有益、团结、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

  4.成立《爱我新余,爱我家乡》和《走进孔子,走进〈论语〉》校本教材开发机构,制订开发计划,精选开发人员,提供开发经费。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5

  中职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建设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任,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急需大批量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要。但目前中职学校发展现状还存在诸多问题,经过对我所任职的鹤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报告如下:

  一、学校简况

  鹤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位于武陵山区贫困县—鹤峰县。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秉承“打造武陵山区中职教育特色名校”办学理念,全力打造电子电工、计算机应用、现代农艺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四大品牌专业。努力做到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办学质量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实训基地与教育教学改革相适应,项目建设与学校发展战略相适应。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办学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之路,目前在校生超过1500人,年短期职业技术培训超过5000人,是一所具有一定综合办学实力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鹤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生源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其他生源为辅,其中98%为应届初中毕业生。

  本校学生家庭社会地位普遍较低,家庭状况复杂,家庭教育普遍缺失、缺位。中职学生就业率较高,但就业质量不高;工资待遇较低,满意度相对较高。

  调查显示,本校中职学生就业率达96.2%。毕业生多在普通岗位工作,其中普通工人、专业技术岗位、一般管理岗位占92.5%;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率达42.5%。80.1%毕业生月薪在3500元以上。访谈中,多数中职毕业生满意度和幸福感高于本、专科毕业生。

  二、中职生学习生活状况

  通过对本校调查,大部分中职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选择职业教育主要目的是技能高考、专业技能和就业。

  中职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效果欠佳。中职学生已认识到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性,认为除了拥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敬业精神等。

  网络是中职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利用网络聊天和交友占36.4%,学习、查阅资料占16.0%,下载课件、提交作业的仅占1.3%。

  中职学生对教师队伍,特别是班主任队伍的整体评价较高,但对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评价较低;访谈中,学生普遍认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非常好,但不少学生对此体会不够或者评价不高,说明校企合作等开展不足,这在一些县级职教中心比较明显。

  三、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

  调查显示,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体现出如下特征:具备正确的道德认知能力,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知行脱节。中职学生普遍认识到思想道德的重要性,但赞成“金钱是人生幸福的决定因素”观点的达48%;不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观点的达45%;在“国家遇到危险或困难”,认为会“尽自己可能给予帮助”的占77.9%,“如果需要,可献出一切”的占18.4%。

  中职学生已经有主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也存在务实趋利的特点。认同“诚信是做人之本”达92%。但在回答“人生最大的幸福”时,选择“建立美好和谐的家庭”的.达48.9%,而“事业成功”、“为社会作贡献”分别占8.2%和9.5%。

  大部分中职学生关心国内外重大事件,但知之不多,理解不深,部分学生政治热情淡薄。

  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建议

  通过对中职学生发展状况的调查,我认为,中等职业教育观念、办学条件、人才培养数量、结构和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有差距,建立和完善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理念、政策、制度,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一是树立“发展型”职业教育理念,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总体上是一种“生存型”为主导的职业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工具主义、实用主义观念。“发展型”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秉持以生为本的发展观,把满足学生个人发展和学习需要放在重要位置,既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又培养其创业能力;既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质,又培养其综合素质;既注重学生今天的就业能力,又注重其今后的就业能力。

  二是坚持职业教育公益性,完善职业教育基本制度和政策。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经费投入标准要明显高于普通教育。全面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推进《职业教育法》修订,建立和完善职业学校办学标准、编制标准和生均经费标准;学校教师资格标准和准入制度,在职教师培训标准和制度;校企合作制度;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制度;职业学校管理基本制度;国家、省、市、县职业教育管理制度。

  三是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开展实实在在的德育工作。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要加强学生基本道德良知教育。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守则》,将中职学生的行为规范常态化和制度化。以活动为载体,在实践中强化职业素养的认识和理念。

  第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的质量观,切实提高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着眼于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改变普遍存在的学习时间要短、学习内容要简单、尽快将学生送出去的“短、平、快”现象。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督导和办学水平评估机制,正确处理学生技能培训和文化基础课学习、首次就业与职业生涯持续发展、阶段性学历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关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还有,发展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职业教育要更新理念,围绕提高质量,加快办学、培养、教学和评价模式的改革创新,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根据本校的发展规划,将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引进企业合作办学、大力度投资教学实训设施、各类技能性大赛、大力引进并培训师资等等各种措施。并力促本县提出的“三个先进县”和“五个鹤峰”建设,同时,本校办学宗旨是“打造武陵山区中职教育特色名校”,鹤峰文化底蕴厚重,中职教育对进一步深挖鹤峰特色,打造鹤峰的形象品牌,将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传统村落建设、特色集镇建设、生态建设等深度融合,加强对文化遗址的保护,传承民族特色,共同推进全县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县的宏伟目标。

  仅仅就一所学校的调研,可能会以偏概全,但也能反映部分中职学校的发展趋势,为职业教育改革、完善与发展提供一点依据。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6

  学校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已然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关注重点,关注内涵发展成为共有的趋势。青阳初中尽力为每一位师生的幸福人生和卓越成长提供可能的资源,努力建设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人才有特长的优质创新型初中。

  一、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1)提高素养,塑造好教师团队形象。切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继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组织“师德论坛”,开展校级“师德标兵”的评比,组织好每年的“百师访千家”、师德调查问卷等活动,切实提升师德,展示青阳初中教师良好团队形象。

  (2)改进方式,提升青年教师能力。一是搭建平台,每年邀请2-3名专家来校讲座,安排一定数量青年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举办青年教师理论素养测试,校内各学科比武等活动。二是改革培养举措,每年重点推出几位青年教师,教研组、备课组合力,力争使相关青年教师2-3年内成为市级教学新秀、能手。教务处、政教处、工会等认真规划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类活动,通过“青年教师读书会”、“青年教师论坛”、“教育教学沙龙”、“晒课”、“校内大比武”等活动,引导青年教师投身课改,钻研业务,争创业绩。

  (3)模范带头,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引导骨干教师起好示范作用,学校出台名教师奖励方案和激励机制,督促好骨干教师身先士卒,在教学质量上领先带动,在教育管理上示范引领。

  (4)加强科研,提高教育研究效率。引导全体教师加强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充分研究影响课堂高效的相关因素,努力追求高效课堂;

  加强校级课堂、个人课题的研究;

  进一步规范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切实提高研究实效。鼓励每一个教师拥有个人课题,加大绩效考核奖中对论文、课题、名师等的奖励,牢固树立“科研强校”意识,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基础。

  二、扎实推进制度管理、过程管理,全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倾力细化常规管理。完善学校课程设置,做到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合理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完善“教学六认真”校内调研制度,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师教学情况专题调研活动,并使之常态化,切实推行各项教学要求。教务处协同年级部,科学规划各个年级的教学工作安排,重点抓好初一年级的学习习惯养成的培养、初二年级预防两极分化实施细则、初三年级中考质量提升工程,对每个年级的工作目标和具体工作行事历做到科学、实效性强。以便形成我校三个年级的教学工作规范化。严格落实学生学习规范,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全力打造高效课堂。继续做好“三力课堂”研究工作,全力打造严谨、扎实、高效、活泼的生态课堂。倡导以“课前预习案”指导预习、以“课中研习案”指导研习、以“课后复习案”指导复习,重点研讨“三案”的不同侧重点及编制的基本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三力课堂”要求下的课堂教学范式。继续强化目标引领,使课的设计趋向严谨;

  继续强化学生活动,使课堂教学更趋扎实;

  继续强化精讲精练,使课堂更加高效;

  继续强化多边互动,使课堂更显活泼。积极探索部分年级部分学科的“分层走班”教学。

  (3)着力改革评价方式。修订“青阳初中课堂教学评价表”,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目标的达成度等作为评价课堂高效的主要指标,注重评价结果和过程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引导教师全力打造“活力课堂”。

  (4)促进组内高位均衡。继续强化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建设,实现备课组整体考核,最大限度达成组内高位均衡,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六认真的过程管理,以明确各科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为突破口,探索高效教学的新路子;

  以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为重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外注意备课组内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差异性研究,教师个体性格和能力有差异的,反应到课堂教学中,教学风格不同、对学生要求不一;

  反应到教学质量上,同一个学科组内,教学班之间成绩差距明显。教务处和教研组将通过深度调研、先听后授、勤查作业批改和个别辅导等方法,缩小教学班之间的教学质量差距,实现同步提高。

  (5)优化校本课程建设。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充分挖掘我校教师的特长,结合“书香校园”和“文明校园创建”,以我校育人目标为指导,开设学科拓展类、特长发展类、能力提升类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正常的学习之余,使自己的兴趣爱好得以发展,思想道德水准不断提升。

  三、采用传统教育和创新活动相结合,规范学生行为,健全学生人格,彰显学生特长。

  (1)常规管理精细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学校文明程度和学生文明素质。政教处结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青阳初中校规》和“五小行动”的相关要求,以“八好”为抓手,着重从文明礼仪、排队、出操、用餐、卫生、安全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管理结合起来,通过值勤教师日查、学生会检查及行政抽查等方式,增强年级部和班主任管理的实效性,狠抓常规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

  (2)传统教育实践化。分年级开设校本课程,结合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和学雷锋、植树节、五四青年节、“12.9”纪念日等重大纪念日,开展相关主题教育。通过系统的传统道德教育,将学生培育成受传统道德教育并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儒雅学子,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道德基础。

  (3)德育品牌特色化。树立品牌意识,规划序列活动,每学期、每月、每周活动有主题,力求做出一两个精品活动。政教处、团委认真规划,争取做到一学期有两三个鲜明的主题,每一主题有两三个富有创意的活动。结合德育课题《以微电影为载体,践行学校德育新途径》,班主任积累学生成长素材或班级活动素材,制作“学生成长纪录片”,让每一个学子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中学生。

  (4)品格提升系统化。我校提出了““梦.家.路”——涵育“进取”品格的家校“合融”创享行动”的品格提升工程,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品格锤炼与核心素养的全面养成为目标,以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基础教育生态为取向,着力于学生志存高远、勤学上进、健康生活的自主发展,着力于学生责任担当、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整体提升。

  四、精心构建和发展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凝铸“为每一个人的健康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

  (1)凝练精神文化。在传承和弘扬学校以往办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文明特点,不断充实、完善、创新学校文化,进一步挖掘“为每一个人的健康发展服务”的内涵,以此为核心,引领学校办学理念系统。深入开展学校理念、校风、教风、学风教育,使其深入人心,形成师生行为规范和精神气质。提升学校文化的品味和层次,促进沟通理解,建立简约、顺畅、亲密的人际关系。倡导教师要以刚性的制度、柔性的人文关怀和个人魅力创造崭新的师生关系。

  (2)健全制度文化。进一步规范、完善、细化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修订《青阳初中管理制度汇编》,建立健全《青阳初中中层干部考核制度》,建立和完善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相配套的《青阳初中绩效考核实施方案》,推进依法治校、依法从教进程,规范教师言行,保持教师形象,充分激发教师积极性,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3)彰显校园文化。规划设计校园景观,使每一座楼、每一个苑、每一面墙、,每一条道、每一个景都成为精品,体现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追求。

  (4)展示活动文化。学校坚持“让每一个人健康发展”,积极开展理论竞赛、教学比武、科研沙龙、优秀备课组展示评比、师德论坛等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工会积极开展教工趣味比赛、教师技能大赛、优秀办公室评比、传统节日联欢、特殊教师慰问、校际教工联谊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校园吸引,增强阳光心态,增强幸福指数。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7

  按照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和市教育局第一阶段学习教育活动的安排,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我校认真组织开展了宣传、学习、讨论、测试等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学习效果。第一阶段我们做的主要工作是:

  一、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自市教育局党委召开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动员会之后,我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于10月19日召开全体教师动员大会,布置学习教育活动。学校成立了以一把手为首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全校党员教师学习教育活动的组织。会议传达了市委和市教育局会议精神,认真研究学校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工作安排,制定了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和第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及日程安排,对学校开展活动进行具体部署。校长汪金月、党总支书记刘应会分别作了讲话,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开展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认真参加学习、教育、查摆、整改等各项活动,切实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为了形成良好的活动氛围,学校在校内外悬挂多条标语营造浓厚气氛,并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橱窗等进行大力宣传,使大家深刻认识到活动的重要意义。在学习调研阶段,学校共出了八期学习简报,二期学习专刊,更新了三次《学习园地》的内容,做到了党员老师人人积极学习,非党员老师也努力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采取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开展学习活动

  在组织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中,学校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学习培训工作,确保学习教育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学校在第一时间将学习资料,整理并上传到学校校园网上,供教师们自学时浏览。每周组织不同学习小组的教师进行学习心得交流。在这次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中,我校教师共完成学习笔记近百万字,人均达一万五千余字,学习心得体会52篇。在学习活动中,我校的具体做法有:

  一是坚持学校领导干部带头学,在处理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组织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集中学习和自学。此外,学校总支书记对党员和班子学习活动亲自进行辅导,亲自讲课,为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指导组第一次突击来校检查时,我校领导班子成员的学习笔记均被评为“优秀”等级,充分说明了我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干部带头学、老师也不落后的良好局面。

  二是落实各项制度,确保学习参与率达到100%。学校制定了活动的出勤、请假、补课等各项制度,并严格落实,对因病、因公外出等原因不能参加学习的责成专人进行补课,保证了学习时间。

  三是外请专家作科学发展观辅导报告。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活动中,我校专门请了市委党校龚炳南教授、市社科联主席卢克清到校讲解科学发展观与教育教学的关系,如何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来审视教育,来发展我们的学校,全体教师听了报告后都获益匪浅。

  四是学习教育活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中,组织党员干部一边学习,一边撰写心得体会文章,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进行对照分析,谋划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要加大落实和改进力度的具体环节,为第二阶段查找问题奠定了基础。第一阶段的学习调研活动中,我校四十四名在职党员教师共撰写了52篇心得体会文章,其中五篇优秀文章上送到市委学习活动领导小组。

  五是结合学习教育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召开了讨论交流会。以“我为教育献一策”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党员干部人人发言,非党员老师也积极献策,畅谈了学习后的收获和体会,收集了三十余条对学校发展有积极作用的计策。

  六是通过调研促学习。在新形势下,探讨家校沟通的新渠道、新机制;如何加强教师师德教育;怎样提高教师待遇,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如何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这些调研课题都是学校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认真讨论后拿出的,然后每个班子成员带领部分党员老师进行深入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为促进学习进一步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这种以调研促学习的活动,让每位党员更党深刻地理解了科学发展观就在身边,学习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深刻用意。

  七是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参加理论知识测试,进一步巩固了学习内容。

  三、学习教育活动立足发展,学用结合

  一是通过理论学习夯实科学发展的基础。在学习中,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分析党员干部队伍实际,对共性问题集中组织学习,对个性问题要求党员自学。总支部引导党员自觉检查是否做到真学真懂,是否把学习的理论运用到了实际工作之中。

  二是通过转变作风构建科学发展的保障。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自觉征求群众意见,倾听他们对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并及时进行改进。在全校大会上,学校就老师的会纪会风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全体教师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通过会纪会风来看教风校风,从而实现学习后工作作风的转变。

  三是通过服务发展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在学习教育中,大家普遍感觉到,自身的素质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除集中学习外,都积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学校多次在周末休息时间或利用晚上进行学习。学校网络资源十分丰富,鼓励党员干部利用网络资源开拓视野。

  四是学校把立足为师生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作为学习教育活动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教学活动月”组织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增强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本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强化安全管理、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加强教师课间安全督导,创造文明和谐校园;引导全体师生甘于奉献,切实解决教职工困难,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来。

  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明确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8

  学校积极探索和实践一种新的教师队伍建设模式,该模式包括“一套机制、两重支撑、四支队伍、四大板块、多方协同”五个方面。注重培养教师的个性化和研究能力,构建教师自主发展体系,完善相关评价激励保障机制,鼓励教师明确职业理想和追求目标,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内驱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发展方向。通过提高教师的探究意识、反思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实践智慧等专业素养,不断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的水平和品质。

  1、一套机制:制度规范保障教师发展

  学校把"培养优秀教师团队,促进专业发展"作为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并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进行了明确的规划和要求。同时,学校将教师队伍建设列为重点工作,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教师队伍工作机制及管理制度,旨在规范、评价和激励全校教师,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有序开展。为此,学校制定了《xx中学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明确了教师专业发展与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愿景;同时还制定了《xx中学教师基础性评价考核方案》和《xx中学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晋升聘用考核实施办法》,从制度层面推进教师的有序、合理流动,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此外,还制定了《xx中学师徒带教工作方案》、《中学青年教师沙龙工作方案》和《中学“校名师”培养对象申报方案》,以规范学校教师梯队建设流程,形成分层、分类教师培训机制;同时,还制定了《中学教职工挑战性评价方案》、《中学教师“卓越发展”奖励申报办法》和《中学学术专著出版资金资助办法》,以推动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打造教育教学风格,凝练教育教学思想。

  2、两重支撑:硬件保障服务教师发展

  为了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能够持续稳定发展,学校采取了经费和平台两个方面的措施,以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经费支持。这些经费可以用于购买教师所需的专业书籍、组织相关培训活动、开展教育项目研究以及出版学术专著等。此外,学校还设立了激励性经费,作为教师的绩效考核方案的一部分。例如,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竞赛中获奖、论文发表和获奖以及课题立项和获奖等方面的成就,学校设立了专项奖励,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发展和取得突出成果。

  为了满足信息时代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并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我们学校正在构建一个整体教师自主发展网络平台。该平台包括以下模块:基础性评价网络平台模块,旨在实现教师绩效评价的网络化和电子化;挑战性项目网络平台模块,旨在提升教师参与“挑战性项目”过程管理的动态性和即时性;师训课程网络平台模块,通过整合现有的专家课程以及校本师训课程开发,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系统化和模块化的课程支持;校本研修网络平台模块,旨在组建学科内研究共同体和跨学科研究共同体等教师互助团队,通过网络项目驱动形式促进有效合作和共同成长。目前,我们正向华东师范大学开放学院申报“校本研修平台”创新实践基地的称号。

  3、四支队伍:梯队建设带动教师发展

  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教学经历、个性化发展需求,打造4支教师发展队伍,设置差异化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形成学校教师梯队。

  (1)针对新进教师队伍,推进“三新工程”建设。对学校新进教师、新班主任教师、新高三教师,通过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师徒带教等途径,帮助教师进一步磨练教育教学基本功,初步发掘教育教学潜能,提升在教育教学岗位中的胜任力。

  (2)针对青年教师队伍,推进“青蓝工程”建设。对学校青年教师,通过学习共同体、青年教师沙龙、项目研究等途径,帮助教师进一步锤炼教育教学策略,深入探索教育教学优势,找到适合教师兴趣特长、符合教师发展需求的特色发展方向。

  (3)针对骨干教师队伍,推进“名师工程”建设。对学校骨干教师,通过高级教师教育教学专题研讨、初步尝试撰写著作等方式,帮助教师进一步提炼教育教学风格,高度凝练教育教学特色,成为在市、区层面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话语权的教师。

  (4)针对名优教师队伍,推进“示范工程”建设。对学校特级校长、特级教师,通过进一步搭建示范、展示、交流平台,帮助教师进一步展示教育教学艺术,示范辐射教育教学成果,提升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及学校整体发展的品质。

  4、四大板块:专业引领促进教师发展

  构建师德素养、教学技能、育德能力、研究能力等四大板块的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内容板块,着力打造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和研究能力,培养的“厚生乐教,固本求真”教师群体。

  (1)以师德为先,提升教师职业道德

  学校文化浸润。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构建了“乐群笃志,协同致远”为核心价值观的学校选择教育文化氛围,形成了“厚生乐教,固本求真”师风,促使学校教师在文化浸润中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承担育人使命,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师德素养校本研修课程。形成学校“十三五”校本研究课程培训工作方案,开展师德素养类及实践体验类课程,并以此为契机在全校广泛开展师德素养、育人能力大讨论活动。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持续多年开展“我心里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树立“教书育人楷模——xxx老师”等师德榜样,形成教师爱校、爱岗、爱生的精神风貌。

  读书活动。教师通过阅读教师专业发展、师德素养等相关书籍,提升专业使命感和教育责任感,为逐步树立新的课程观、教育教学观、学生观等奠定良好基础。

  在历年的学生问卷调查中,学生对学校教师的满意度高,认可学校教师的敬业心及转专业素养。

  (2)以能力为重,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校本研修课程。在完成市、区要求的相关师训课程要求后,学校在进行教师专业发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设置符合教师发展需求的校本研修方案,聘请专家开设校本研修课程、讲座,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及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如,以校本研修专项主题活动“教学目标设计中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抓手,引导一线教师能关注学生的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的提升,充分挖掘教学目标设计中学科素养的要点内涵。

  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以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为抓手,引领、帮助见习教师熟悉教育法规政策,提升师德修养,了解教学常规,掌握教学基本功,关注自身专业发展。学校现为普陀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师徒带教制度。 《xx中学师徒带教工作方案》,组织校内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对新进教师、新班主任、新高三教师等进行带教培养工作,形成校内带教序列。“ xx杯”教育教学竞赛。每学年设置主题、开展校内“xx杯”教育教学竞赛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激发青年教师创新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的热情,加强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和能力的训练。青年教师沙龙。定期组织青年教师沙龙,通过同伴互助、专家指导等方式,指导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邀请普陀区教育学院教研室副主任、物理特级教师xx老师针对青年教师开展“如何说课”专题讲座,帮助青年教师提升专业技能。

  主题教研活动。学科组、教研组聚焦学科发展特色,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促进学科教师的专业特色发展。如,历史教研组“见微知著以人见史”的特色主题教研活动,指导教师从“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的在教学中的涵育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实践;理综学科组“渗透核心素养、优化教学设计”和“研究学科融合路径,完善课程开放性”主题教研活动,关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协同性,指导教师从跨学科的角度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及课程开发能力。

  学习共同体。根据教师能力特点和发展需求,组建学习、教学共同体。如,语文学科组组建了“关注课程标准的落实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注命题与作业的`研究”、“重视学生的心理及思维特征”等四个学习共同体;理综学科组形成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主题的学科命题团队等。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能够在知识共享和同伴支持的基础上,通过参与交流、协作、反思等活动,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竞争,最终促进个体的成长。

  教学成果校内展示。通过校内“一师一优课”评审及相关课堂展示、研讨论坛,校内论坛“协心戮力,行稳致远——单元教学设计成果交流论坛”、 “微课初探,星火燎原——微型课程成果交流论坛”、 “合理运用导学案,提高教学有效性——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论坛”等活动,展示教师在教学转型、课程建设等领域的经验与成果。

  20xx年至今,学校教师共获得国家级教学竞赛奖项8项,市级教学竞赛奖项122项,区级教学竞赛奖项30余项。

  (3)以学生为本,提升教师育德能力

  育德能力专题培训。邀请市、区级专家,开设教师育德能力专题培训讲座,促进教师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位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如,邀请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及市、区优秀班主任,开设《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评估与干预》、《以情优教,提升教学的艺术性》等专题讲座,学科德育渗透。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引导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学科德育渗透点,并开展校级“德育示范课堂”大奖赛。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通过挑选骨干教师参与“上海市学校中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开发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等方式,帮助班主任教师学会与班级学生沟通与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将心理咨询技术融入班级、学生管理的全过程。

  德育论坛。通过“创设多元育人环境,促进学科融合德育——德育示范课堂展示交流论坛”、“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卓越发展育人环境班级建设班主任工作论坛”等活动,展示教师在班主任工作、学科德育等领域的经验与成果。

  (4)以研究为翼,提升教师科研品质

  “挑战性项目”研究。学校突出教师的个性化与研究力,设计和开发了《xx中学教职工挑战性评价项目》,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和能力优势,聚焦学校重点项目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从课程教学、德育创新、信息技术、专业发展、管理服务、自主创新等角度选择项目,开展项目研究。目前学校组织的首轮教职工挑战性项目的申报,共有74个项目申报和立项,100多位教职工参与项目研究。学校组建了校内专家立项审核工作小组,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审核工作,从不同角度为教职工的挑战性项目研究提出了很有启发意义的建议。

  “教师卓越发展”奖励申报制度。制定了《xx中学教师“卓越发展”奖励申报办法》,就教师的课题评比获奖、文章论文发表、论文评比获奖等进行奖励,鼓励教师将项目研究经验进行总结和理论提升,逐步凝练自身的个性化风格,打造教师教育教学特色。

  高级教师教育教学专题研讨会。学校聘请校外专家、搭建展示教师的学术和教学水平的平台,积极鼓励骨干教师提炼教育教学思想,形成教育教学风格,开展“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专题研讨活动”。

  《 xx中学学术专著出版资金资助办法》。学校鼓励、支持学校教师将教育教学经验转化为学术成果,从而提升学科发展品质及学校学术影响力。学校制定《中学学术专著出版资金资助办法》,为在职教师提供出版学术专著、基础理论著作、课题研究著作等提供全额支助。

  5、多方协同:组织协作推动教师发展

  学校建构多方协同的教师队伍建设组织保障,形成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合力。

  建立教育专业发展与支持中心,全面负责学校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成长工作,策划并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整体规划,同时确定学校每年的教师培训计划和梯队建设计划;同时,成立教育教学指导与支持中心,以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等项目为依托,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平台和指导服务。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9

  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要前提。浙江省已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全覆盖,在此基础上,20xx年10月,教育部在我省召开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的评估启动会,我省海盐县与宁波江北区作为全国试点县率先通过了评估,全国第一批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在浙江产生。义乌于20xx年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20xx年被评为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计划到20xx年创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构建“资源充裕、结构合理、选择多元、质量一流”的优质义务教育体系,20xx年创建成为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市。

  为整体评析义乌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的情况,对标梳理存在的差距和原因,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情况

  一个时期以来,我市“高起点,大投入”发展义务教育,“抓改革,提内涵”推进义务教育,“重均衡,育品质”提升义务教育。全市义务教育结构与资源不断优化、均衡化,教育改革与创新不断深入,教育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得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今年6月,市政府下发《义乌市创建全国义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实施方案》,9月全市教育大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力争20xx年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市,拿到创建教育现代化的“入场券”。主要做法有:

  (一)优化学校规划布局和标准化建设。围绕城乡发展不懈开展学校布局、建设和改造,每年上马学校工程数十项,积极参与“多规合一”,下发《义乌市“十三五”教育设施布局规划调整及后期实施计划》。加快新义乌人子女学校改造提升,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倒逼现有新义乌人子女学校于20xx年底前达到标准化要求。目前11所学校完成“退二进三”,1所学校完成集体土地入市改造,以建代租新建校舍、扩建操场2所,新布局投用3所普惠制民办学校。

  (二)充实教育资源配置。组建了七个紧密型教育集团、七个宽松型教育联盟。通过雇员指标和购买服务指标,缓解正式编制的不足,雇员指标达300名,购买服务指标973名,同时积极引导民办学校施行报备员额制度。各学校的义务教育均衡创建“七项指标”达标率为87%,公办学校已配足配齐体艺专任教师。智慧教育效果初显,“好学义乌”名师云课有16门学科703位名师进驻,免费点播;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学校24所,开展同步课堂、同步作业、同步备课、同步教研。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出台《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十五条措施》。实施名优校长培养工程、名优教师培育“百千”工程和优秀班主任培育工程。今年新招聘首批银龄教师,引进68名名优教师,培养认定民办学校骨干教师300余位,骨干教师比例提高到10%。打造高素质农村教师队伍,提高了农村特岗教师津贴范围和标准。完善教师表彰制度,架构有义乌特色的教师表彰荣誉体系,设立教育改革发展奖,开展“最美教师”“育人楷模”“双名双特”及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等奖项评选。

  (四)推进教育质量和内涵提升。出台《中小学、幼儿园“立德树人”德育工作标准化管理体系(试行)》,推出100余门校本特色课程。提升教育品质,推行高效益智课堂建设“四品工程”,即品质课程工程,强化“学为中心”课堂样态培育;品牌学科工程,促进基层优秀教师群体培育;品德学生工程,打造班主任名师工作室;品格校长工程,打造校长论坛平台。建成社区家长学校44所,构建47个课程主题,提供36份讲课菜单。

  (五)加强义务教育发展保障。不断完善教育治理体系,着力构建“管、办、评”相分离的办学机制,形成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教育督导评教育的格局。市委市政府、每个镇街每月分别举行一次教育专题会议,重点研究教育发展的短板问题、改革事项,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指标差距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创建,对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及履行教育职责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其评估范围不仅是公办学校,而是县域内所有初中小学,包括每一所新义乌人子女学校。目前初步自查表明,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创建任务艰巨。两年来,我市对不达标指标的攻坚破解取得明显成效,但仍有指标正在努力整改中。

  (一)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的7项指标中不达标情况

  1、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不达标,小学4所;

  2、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专任教师数不达标,小学与初中分别有3所;

  3、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不达标,小学与初中分别有11所、2所;

  4、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不达标,小学与初中分别有10所、1所;

  5、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不达标,小学与初中分别有3所;

  (二)政府保障程度的15项指标中不达标指标情况

  1、艺术教室配置不达标学校较多。音乐、美术教室要求分别达到96平方米、90平方米。其中小学18所达标,52所学校不达标;初中6所达标,16所不达标。今年通过暑期在全面整改,尚未验收。

  2、学校办学规模超标。要求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xx人,九年一贯制或十二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部分不超过2500人。我市有3所学校(校区)校额超标。

  3、班额超标。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目前,虽通过各种方式整改,实际仍有110余个班级超过规定班额。

  4、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未达标。近几年我市大幅提高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水平,但仍未完全达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三)教育质量评估的9项指标中可能不达标的指标

  1、关于课业负担。部分初中、小学可能存在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

  2、关于义务教育质量国测。这几年我市未参加国测,预估我市校际差异率有可能高于0.15(指标要求低于0.15)。

  (四)社会认可度未达标

  20xx年度在省对各县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中,我市教育满意度78.2%,未达到85%的标准。

  三、原因分析

  (一)人口流入稀释我市生均教育资源。我市的户籍学生数位居全省县市区前列,户籍新政后的人口输入集聚加快。近三年,每年新增生源20xx人,中心城区每年户籍生源增加近1000人。今年全市学生总人数已达25余万,其中义务教育段14.92万,预计20xx年(二胎后高峰年)达到18.22万。老城区、佛堂、苏溪、廿三里等区块的教育资源格外紧缺,造成学校超设计规模招生,班额扩大、师资紧缺、教室使用紧张。

  (二)非标准化的新义乌人子女学校影响均衡。民办教育占我市义务教育总量的56%左右,其中新义乌人子女办学条件距标准化要求差距较大,学校大多租用厂房、民房办学,场地、设施、仪器、师资等诸多要素资源配置较低。现有2.69万新义乌人子女学校的在校生,其父母常住三年以上占90%,属于入学刚需群体。如果按照省标准(生均建筑、用地),改造前的这类学校只能容纳9900名学生。虽然近两年民办学校有大幅度改善,但工业用地“退二进三”改建办学存在决策链较长、受房东制约大、办学成本较高、厂房结构不尽合理等困难,难以彻底解决学校标准化问题。并且,相比硬件改善,新义乌人子女学校的职称教师的缺口弥补难度更大。

  (三)师资不足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从总量上看,20xx年以来,小学段学生增加了14089人(其中公办5230人),但教师数仅增了526名(公办135名),而公办小学就至少要增加275名教师。雇员制、学员制教师虽有缓解作用,但流动性大,家长不太满意。根据年报标准,工资水平较低的雇员不能纳入统计,而若统计进去,又会大幅拉低职称水平及工资水平。从结构上看,一是农村学校骨干教师比例偏低;二是体育、艺术专任教师配置不足;三是小学阶段本科及以上、中学阶段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偏少。

  (四)教育内涵发展仍有薄弱环节。教育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社会教育观念仍相对滞后,素质教育推进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家校社共育体系未完善;二是教育体制机制尚不能完全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一些深层次的机制问题解决难度大;三是学校发展水平还不均衡,校际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新义乌人子女学校的办学水平尚处在较低层次;四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手段比较简单,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依然存在;五是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挑战,师德师风和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对策建议

  (一)以化解人口集聚就学压力为焦点,促进区域布局的均衡。

  1、加紧学校项目布局与建设。在我市城乡有机更新、产业转型、户籍新政、二孩政策影响下,出现了人口流动新趋势。跟进人口集聚变化,结合多规合一,及时测算调整“十三五”教育规划布局、制订“十四五”教育规划。锁定中心城区、商贸集聚区、丝路新区、高新区、开发区、高教园区等重大集聚区块,学校项目与整个区块同步规划建设和投用。另外,应大力探索学校地下空间利用方式,积极补充周边停车空间,缓解学生接送拥堵。

  2、努力疏解优质教育资源供求矛盾。严控学校班额和超规模办学,抓紧解决宾王中学、实验小学江南校区、绣湖中学城阳校区等学校超规模办学问题,以及一大批超标班级,以治本为导向攻坚破难,真正疏解入学矛盾。规划要遵循规模适度和就近入学原则,避免学校服务半径过大,避免名校学区住宅过于密集。做实做强中高端民办学校,选准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公办民营学校,淘汰低端民办教育。修订义务教育段招生制度方案,制定实施非学区生积分制入学政策。

  (二)以新义乌人子女学校标准化改造为抓点,促进办学条件的均衡。

  1、全面完成新义乌人子女学校标准化建设。督促举办者加大投入,对照标准化要求拓展办学空间、适度压缩招生规模、加大教学仪器设备采购和功能教室配置。镇街与相关部门跟进做好施策解困,积极通过优化布局、区块有机更新、盘活土地存量、工业厂房“退二进三”、土地入市、以建代租、新供用地等,多形式提供用地用房要素保障,“一校一策”“一镇街一专班”支持学校标准化改造。根据办学条件升级后新的发展需求,教育部门牵头及时出台我市新的民办学校扶持政策,对新义乌人子女学校标准化创建给予政策倾斜、奖励补助,国土规划、建设、消防、金融机构等单位也要优化办事服务。

  2、加大公民办一体化管理力度。督促其规范办学、提高质量,强化民办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民办学校教师登记注册制度,开展针对性的人才引进、教师培训、技能比武、骨干评选,同时督促提高民办教师待遇。进一步促进公民办学校“结对共进”,公办学校示范引领、蹲点指导、送教下乡,开展带教(徒)、带教研(备课)组、带课题的“三带活动”。

  (三)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亮点,促进师资水平的均衡。

  1、落实人才引育政策。完善“专才特聘”机制,大力招引教育人才,完善名师工作室管理和奖励办法,扎实推进“教坛新苗-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名师”四级人才梯队建设。提高教师培训品质,与上海杨浦等先发地区建立培训合作机制,教育骨干挂职跟岗学习;细分培训经费标准,高端项目突破原有培训经费定额限制;各学段、学科海外研修全覆盖,初中小学教师海外研修率从0.3%提高到3%。健全教师全员培训机制,全面提升一线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骨干教师比例及高学历教师比例,搭建义乌教育人才多维成长平台。

  2、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实行校长职级制,定期开展校长办学绩效评估,做实每周一次的校长论坛,实施名校长培养计划,完善“中层干部-后备校长-校长-名校长”的校长梯队培养体系,造就一批“教育家”型校长。

  3、实施农村教育保障行动。加大选派城区学校优秀教师校长到农村任职力度,在职称、评优等方面优先倾斜农村教师,给在地理位置偏远、条件艰苦学校任教并具备一定条件的教师单列评聘高级职称,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师住房条件,开展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活动,建立镇街教育基金会。

  (四)以教育集团化改革为支点,促进校际质量的均衡。

  1、组建“名校+”区域化紧密型教育集团。以名校领衔,选择一批办学硬件好、质量相对薄弱的学校,重组教育集团。核心学校加强管理引领,选派优秀管理干部到成员学校任职;加强学科引领,选派骨干教师团队到成员学校任教;共建品牌内核、共享品牌效应,从而推动薄弱学校理念提升、资源注入、管理转型、质量提高,实现文化再造,形成一批“教育星群”。

  2、深化城乡互动型教育联盟建设。以名校为核心,以若干所办学条件、资源禀赋、发展水平不同特点的城区学校为中坚,以部分农村学校为成员,组建教育联盟。建立联盟校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等学科教师孵化平台,实施“四同三共享教师专业培训机制”(共同教研、共同科研、共同培训、共同发展,共享前沿信息、共享教育资源、共享发展成果)。

  3、加强政策保障力度。把教育集团化纳入乡镇振兴计划、区域规划中统筹落实。结合中心校管理机制改革,培育镇街“领雁”学校,组建镇街教育共同体,强化头雁带动、区域一体。教育部门加大教育集团教师柔性流动,完善名师资源培养和输出的长效机制,健全特级教师下乡支教制度、名师乡村工作室培养乡村教师制度,鼓励骨干教师采取长短期结合、专兼职结合的方式跨校执教,鼓励退休名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人社、编制、财政等部门给予集团化改革相配套的`保障。建议建立核心学校的考核制度和奖补政策,健全教师流动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政策。比如,建议给核心学校适当增加编制、职称聘任比例、管理职数、提高总校长待遇等激励措施,对支教的名师、骨干给予工作经费,支持其下乡开展课题研究、教师培养、开设工作室等帮扶工作。

  (五)以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为要点,促进群体成长的均衡。

  1、深化立德树人体系。整合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德育基地。挖掘以“孝义”为核心价值的地方文化,以“信义”为核心价值的商贸文化,构建彰显义乌精神的地方德育课程体系。文明办、文旅体局、团市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各社区协同,健全家校社共育联动机制。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关键能力培养为重点,深入践行“高效课堂”理念。初中聚焦规范办学,开足开齐课程,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负担;小学聚焦课程育人,关注课程整合,推进STEAM教育。全面落实“减负”三十条,加大社会培训机构综合治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培育学校特色品牌。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加快配备百名校医,近视率每年至少降低1%以上。

  3、深化智慧教育建设。以“智慧教与学、智能管与治”为目标,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水平。完善《义乌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实施“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工程、教育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升级优化工程、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工程四大工程,统一实施校园网络升级改造,统一管理教育数据,培育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深化教育资源共享,做好“名师云课”“网上优课”“微课学习资源包”等线上自主学习平台、远程教学平台,鼓励名师“走网”,在线授课、答疑,推进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的智能化和精准化、学习的个性化,打造义乌智慧教育品牌。全面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支持教育集团核心学校建设网上学校,构建集团成员网络学习共同体,实现我市同步课堂全覆盖。拓展教师培训网络空间,提升校本培训效益,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化发展。

  (六)以20xx年优质均衡市创建申报为节点,加大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各项保障。

  1、加大教育投入。做到两个“只增不减”,健全教师工资待遇稳步增长和长效联动制度,确保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本地公务员水平。提高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仅数量有增长,还能提高标准促发展,为学校开展教学改革、育人创新、家校共育、内涵提升提供支持。

  2、破解师资不足瓶颈。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方法,推进教师编制多元化供给改革,建立“合同制教师+银龄讲学教师”为主体的教师补充机制,落实体育、艺术师资,解决百名学生教师配置指标问题,并制定我市劳动合同制教师管理办法,提高编外教师的待遇,稳定队伍。

  3、强化创建任务进展的督导。全面落实镇街教育管理职责,实施镇街履行教育职责评估。切实加强部门、镇街对义务教育编制、经费、规划、用地、建设、机制等各方面的协同服务和全力保障,创建不达标事项“一事一责”交办到位,定期督促工作进度,形成各负其责、协同作战的良好创建局面。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10

  调研时间:

  xx-12-12

  调研地点:

  多媒体教室

  调研人员:

  支部书记,支部全体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年级组长,教研组长。

  调研主题: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学校和谐发展

  调研目的:

  明确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结合实际,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分析解决问题,推进学校和谐发展

  调研过程:

  1、分组讨论

  2、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3、支部书记做最后总结

  调研总结:

  通过此次对科学发展观的调研,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确了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及时性与必要性,学会要有意识的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不断将其与学校发展相结合,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分析。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深化。科学发展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新的领导集体对中国建设客观规律认识的升华。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改革以何种观念统领将关系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决策。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纲领,也是推动科学、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指导纲领。教育科学发展观是在教育领域,破除传统的、被长期束缚的思想观念,树立起现代化的、科学的发展观。教育科学的发展观是有时代特色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发展理念。只有具有一流的发展观,才能办出一流的教育。这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知灼见。

  此次对科学发展观的调研,明确了影响学校和谐发展的问题:

  第一,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中部分领导自身素质有待提高,个别领导工作方法有待改进,工作作风也存在些问题,如工作不落实、不到位,与老师沟通交流较少等。

  第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质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影响我校教学质量提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从总体情况看,学校人才总量不足,尤其是专任教师数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高学历人才、学科带头人紧缺,中级职称人员比例偏低,名师较少。

  2、学校各项制度有待应进一步完善,学校执行制度体现公平公正前后连贯不够。

  第三,后勤管理有待加强。

  一是学校后勤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有待提高,不能很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保障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进行,

  二是教工和学生住宿住宿及用水条件亟待改善。

  第四、后进生管理和转化工作缺乏创新性和时效性。

  为了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学校和谐发展,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改进工作方法,深入群众。

  二、努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人才是兴校之本、强校之本,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我们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工作。首先,突出重点,筑造凝聚人才的高台。目前,学校的发展是全校教职工最为关注的事情,也是我校吸引和稳定人才的根本出路。对于学校的发展,主要领导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但教职工对工作进展情况不了解,对结局不明朗,看不到希望,这是部分教师工作不主动,不热情的主要原因。学校可在适当时机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通报情况,统一思想和认识,同时抽调得力人员,成立工作班子,明确工作任务,制订工作进程表。各部门召开教职工会,展开讨论,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其次,更新人才观念,全面推进人才兴校强校战略。要确立“以人为本”思想,强调教师在学校建设中的核心作用;要坚持人才的科学发展观,尊重人才规律,克服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急功近利行为;要注重人才整体效应的充分发挥;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要加强培养创业型人才。第三,创新机制,优化环境,采取切实措施抓好人才兴校强校战略的实施。要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工作的生机与活力;要优化人才环境,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实现价值提供广阔舞台;要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益;要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切实保证人才强校战略的组织实施。

  三、加强校风建设,创新德育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校风班风学风的管理水平。增强责任意识,树立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制度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切实把构建文明校园工程,夯实基础,稳固框架,净化表象。赢得社会认可,家长满意。使得学生能在安全和谐的校园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四、学校要努力加强后勤管理,要积极争取资金,力争得到县政府镇政府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尽快解决制约学校发展问题。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学校将进一步自查自纠,边学习边整改,以推动学校和谐发展。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11

  “通过努力,我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让我高兴的是,学校将我推荐到企业,当上了出纳。”在《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状况》课题组对中职学生进行访谈时,不少学生对学校培育自己成才、帮助自己就业充满了感激之情。

  本次调查在湖北省10所中职学校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座谈、访谈为辅。

  中职校生源及就业情况

  湖北省的中职学校生源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其他生源为辅,其中58.4%为应届初中毕业生,近两成为高中生源,两成多为往届初中毕业生,其中,往届生多为打工后又回到中职学习的。

  多数中职学生家庭社会地位较低,家庭状况复杂,家庭教育普遍缺失、缺位。中职学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不高;工资待遇较低,满意度相对较高。

  调查显示,中职学生就业率达96.2%。中职毕业生多在普通岗位工作,其中普通工人、专业技术岗位、一般管理岗位占92.5%;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率达42.5%。80.1%毕业生月薪在1500元以上。访谈中,多数中职毕业生满意度和幸福感高于本、专科毕业生。

  中职生学习生活状况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职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选择职业教育主要目的是专业技能和就业。

  中职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效果欠佳。中职学生已认识到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性,认为除了拥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敬业精神等。

  网络是中职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利用网络聊天和交友占36.4%,学习、查阅资料占16.0%,下载课件、提交作业的仅占1.3%。

  中职学生对教师队伍,特别是班主任队伍的整体评价较高,但对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评价较低;访谈中,学生普遍认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非常好,但不少学生对此体会不够或者评价不高,说明校企合作等开展不足,这在一些县级职教中心比较明显。

  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

  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体现出如下特征:具备正确的道德认知能力,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知行脱节。中职学生普遍认识到思想道德的重要性,但赞成“金钱是人生幸福的决定因素”观点的达48%;不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观点的达45%;在“国家遇到危险或困难”,认为会“尽自己可能给予帮助”的占77.9%,“如果需要,可献出一切”的占18.4%。

  中职学生具有主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也存在务实趋利的特点。认同“诚信是做人之本”达92%。但在回答“人生最大的幸福”时,选择“建立美好和谐的家庭”的达48.9%,而“事业成功”、“为社会作贡献”分别占8.2%和9.5%。

  大部分中职学生关心国内外重大事件,但知之不多,理解不深,部分学生政治热情淡薄。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建议

  通过对中职学生发展状况的调查,课题组认为,中等职业教育观念、办学条件、人才培养数量、结构和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有差距,建立和完善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理念、政策、制度,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树立“发展型”职业教育理念,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总体上是一种“生存型”为主导的职业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工具主义、实用主义观念。“发展型”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秉持以生为本的.发展观,把满足学生个人发展和学习需要放在重要位置,既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又培养其创业能力;既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质,又培养其综合素质;既注重学生今天的就业能力,又注重其今后的就业能力。

  坚持职业教育公益性,完善职业教育基本制度和政策。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经费投入标准要明显高于普通教育。全面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推进《职业教育法》修订,建立和完善职业学校办学标准、编制标准和生均经费标准;学校教师资格标准和准入制度,在职教师培训标准和制度;校企合作制度;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制度;职业学校管理基本制度;国家、省、市、县职业教育管理制度。

  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开展实实在在的德育工作。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要加强学生基本道德良知教育。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守则》,将中职学生的行为规范常态化和制度化。以活动为载体,在实践中强化职业素养的认识和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质量观,切实提高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着眼于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改变普遍存在的学习时间要短、学习内容要简单、尽快将学生送出去的“短、平、快”现象。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督导和办学水平评估机制,正确处理学生技能培训和文化基础课学习、首次就业与职业生涯持续发展、阶段性学历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关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12

  【摘要】:学校发展性评价的目的是以指导学校制订发展规划为起点,监督规划实施过程为基础,评价学校规划达成度为重点,努力构建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学校自评和外部评价相结合、学校自主发展与行政监督指导相统一的学校评价机制,促进学校自主、持续发展。20xx年起,我市开始实施发展性评价工作。从今年起,发展性评价由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推向高中类学校。市教育局在下发相关文件的基础上,调研高中类学校施行发展性评价工作。了解学校执行原发展规划的情况,指导学校制定新一轮发展规划。就学校发展规划预设的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开展自评自查(年度形成性评价)。

  【关键词】高中类学校 发展性评价 调研 报告

  为完善学校发展性评价机制,运用发展性评价手段检测学校发展规划的执行能力,进一步推进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根据《xx省教育厅关于试行学校发展性评价的指导意见》(浙教督〔20xx〕47号)、《xx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开展学校发展性评价工作的通知》(建教督〔20xx〕45号)等有关文件精神,5月上中旬,叶强副局长带领专职督学对高中类学校开展发展性评价工作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目的

  (一)了解高中类学校原先制定的三年(或五年)发展规划的执行及规划目标的'完成情况。

  (二)指导学校制定新一轮发展规划,开展好发展性评价(年度形成性评价)工作。

  二、调研背景及准备

  (一)背景。从20xx年起,我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发展性评价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从今年起,发展性评价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推向高中类学校。在征求学校意见的基础上,4月中旬,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学校发展性评价工作的通知》。为了解与掌握高中类学校开展发展性评价工作的基本情况,经分管领导同意,由分管领导带队开展了本次对高中类学校实施发展性评价的调研活动。

  (二)准备。就本次调研的目的、时间安排、人员组成、调研项目及方式的安排以《关于开展高中类学校发展性评价调研的通知》的形式提前告知学校,要求学校认真做好准备。期待达到调研预期目的。

  三、调研内容与程序

  (一)三项内容。一是学校原发展规划的执行及完成情况;二是学校学习相关文件后对制定20xx学年──20xx学年(或五年)发展规划的安排情况;三是听取学校对开展发展性评价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二)三个程序。一是实地深入每所高中类学校,分别听取每所校长的专题汇报;二是检查核实学校原规划的完成情况;三是与学校领导班子交流,共同研究开展发展性评价工作的相关事宜。

  四、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学校共9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含民办1所),中等职业学校4所(含民办2所)。原发展规划年限为三年的学校有3所,分别是:新安江中学(20xx学年─20xx学年)、育才高中(20xx学年─20xx学年)、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20xx年─20xx年);原发展规划年限为五年(即 “十一五”规划)的学校有6所,分别是:寿昌中学、雾江职业学校、先锋职业学校、新安江职业学校、乾潭职业高中、严州中学梅城校区。

  调研发现,各学校执行原发展规划时,对预设的规划目标与细化成的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良好。新安江中学教科研工作实现了重大突破,成果获省二等奖。严州中学梅城校区再次被评为xx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改建了田径场,新建了学生公寓与教师办公楼,装修了教学楼,正在新建科技综合大楼,大大改善了师生的工作学习环境与办学条件。寿昌中学改建了田径场,新建了综合大楼,心理健康教育、和美教育成果颇丰。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生本德育”特色明显,其教研科成果获xx市一等奖、省二等奖,20xx年高考实现了历史性新突破。育才高中努力扩大办学规模,规范化管理程度逐步提高,连续两年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为二类学校。新安江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乾潭职业高中幼教专业进口旺,出口畅。先锋职业学校20xx年高职类高考成绩整体上扬,进步幅度大。雾江职业学校立足本校实际,努力克服自身发展不足,同样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五、对下一步各学校开展发展性评价工作的建议

  鉴于各学校发展规划执行期限的实际情况,育才高中由于原发展规划实施将进行了一学年,下一步是仔细对照发展规划预设的年度工作目标,加强学年度自评工作。市教育局根据学校自评情况进行督查与指导。

  其他8所高中原发展规划均已执行到期,在回顾总结原发展规划执行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的基础上,发展性评价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制定新一轮发展规划上。学校发展规划主要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学校基本情况及分析;学校发展整体目标及目标体系;学校发展的实践措施;学校发展的保障机制。各学校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和自身实际,要依据基础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等要素,发动教职工参与科学制定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体现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学校发展规划和分年度计划目标。召开教职员工座谈会,充分听取其意见与建议。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并在学校公布后上报市教育局备案,接受市教育局指导与检查。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13

  按照市委统一开展大调研活动部署,本人就加快推进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题,通过查资料、看现场、座谈会等形式,多次深入区县市和基层学校开展调研,最后在借鉴外地先进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经验基础上,形成了此份调研报告,力求现状和问题更贴近常德教育实际,所提建议更具操作性。

  一、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共有义务教育685所,另有教学点227个,共有学生426965人,专任教师29955人。其中小学有449所,在校生297693人,专任教师17312人,全市小学占地面积为69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201.6万平方米。普通初中236所,在校生129272人,专任教师12643人,全市普通初中学校占地面积为78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269万平方米。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有寄宿生176452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41.3%。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生26676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6.2%。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在校生114425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26.8%。

  近年来,我市强力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以加快建成教育强市为总揽,坚持把义务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不断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实施教育三年攻坚、全面改薄、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产业立市教育三年计划等系列行动,有力促进了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教育各项投入不断加大,发展基本均衡全面实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工程,为教育发出了许多超历史的“政策红利”:近5年全市教育累计投入约370亿元。20xx年全市教育投入近90亿元,比上年增长近10亿元,其中争取上级投入7亿多元,改造薄弱学校236所,建成82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武陵区紫菱小学、鼎城区江南小学、石门桥镇中心小学、临澧县丁玲学校等一批新建学校竣工投入使用,湖师大附属德山学校、武陵区第一小学、安乡县深柳中学搬迁等重大项目正在抓紧建设。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在20xx年强力启动教育三年攻坚,累计投入资金18.33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学校965所,其中,新建、改扩建城区中小学校45所,新增城区优质学位1.6万个;建成公办幼儿园及民办普惠园60所,新增园位3000多个;改造农村薄弱学校371所,维修改造校舍近40万平方米,有力改善了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面貌。设立“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对每位获奖教师给予10万元重奖,开全省之先河;为市本级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双师型”骨干教师发放地方性津贴;严格落实教师乡镇工作补贴,设立了武陵山片区教师人才津贴和农村教师岗位津贴,最高每人每年可获8千元补贴,有效提升了乡村教师待遇。随着这些重教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教育强市建设。目前,全市9个区县市全部被认定为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成为我省继长株潭之后第二批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市域均衡的市。今年,我市将启动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申报创建工作。

  2、大力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大力均衡师资配置。据统计,近三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补充教师4830人,基本达到“退一补一”,新进教师大多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同时,全面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每年交流校长教师1500多名。大力培育名优教师。通过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工程,加强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广大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普遍提升,全市现有市级骨干教师548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47人、在职特级教师75人、名师工作室19个,专业教师四级人才梯队初步形成,名优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显现。大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召开全市师德师风建设现场推进会,培育了一批优秀教师典型。石门县10位教师义务送教的事迹,经《光明日报》等媒体专题报道后,引起了陈宝生部长的高度关注,并先后两次做出亲笔批示,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出台教师从教“十条禁令”,并针对教师违规有偿补课、收受家长红包礼金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组织开展了多次专项整治行动,处理了一批违纪违规人员,教育行风不断好转。

  3、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城乡教育质量差距缩小。大力推进办学体制改革。近年来,我市全力推动教育资源集团化联盟化改革,充分发挥“名校+”效应,以此为突破口,有效扩充了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目前,全市共成立了10个教育集团,构建了40个名校联盟,组建了120对结对帮扶学校。总投入近2.5亿元的市一中柳叶湖学校、武陵区北正街小学恒大华府分校和育英小学德景园分校于20xx年秋季正式招生,增加优质学位近4500个。此项改革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创新项目。大力推进考试机制改革。去年,市城区开展了初中毕业生英语口语人机对话考试改革试点工作,从题型、分值、时量、考点考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将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习能力考核内容,作为评价学校英语口语教学水平的依据,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今年计划在全市全面铺开。大力推进德育教育改革。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德育教育为重点,结合学校特色,打造了市十一中“礼诚”教育、芷兰实验学校“生命课堂”、武陵区北正街小学“乐学”课堂、西湖小学“文明礼仪”等一大批德育品牌,市四中核心主义价值观教育受到中宣部领导好评。

  二、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市已经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离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短板。

  1.“农村学校弱”现状未得到根本改变。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农村学校弱”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基础建设水平仍然大幅落后于城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周转房缺口较大。据我们统计,农村学校需要建设周转房6922套。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学校,教师还住在砖木结构的老房子里,或是多人挤在一间旧教室里,面积狭小,没有厕所、厨房,生活不便,严重地影响了农村教师的从教积极性。二是寄宿制学校条件普遍落后。目前,全市农村寄宿制学校有一半以上学生住在10人以上的宿舍里面,住20人以上的宿舍还有64间,如石门县太平镇完全小学,住32人的宿舍还有5间。石门县磨市镇九伙坪完小,住60人的宿舍还有2间。这些宿舍大多是利用闲置教室改造而成,室内无卫生间和洗漱间,而且楼层卫生间设施简陋,供水供电设施老化,存在安全隐患。据我们统计,按照每间宿舍住10人、人均不少于3平方米的标准测算,全市还缺少宿舍1771间、床位1.7万个。三是运动场地条件简陋。目前,90%左右的城区初中学校已经铺设了塑胶跑道,体育设施配套基本达标,但农村学校基本上还是泥土操场和煤渣跑道,有些山区学校和教学点甚至连基本的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械也没有,学生无法开展正常的体育课外活动。四是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目前,市城区已实现所有学校班班通,但据调研发现,农村学校班班通率较低,如安乡县有42所学校、汉寿县有39所学校、澧县有85所学校均未实现班班通。

  2.“城区学校挤”现象仍然严重。随着城区扩容提质、入城务工人员子女增加、择校热等原因,导致近年来城区接受学生入学压力大幅增加,“城区学校挤”仍然是教育提质的肠梗阻。去年,我们严格执行招生计划,起始年级小学按每班45人、初中每班50人计划招生,从源头上遏制了大班额现象。市直、武陵区、石门县、津市市、安乡县、经开区、西湖、西洞庭、柳叶湖、桃花源已消除义务教育阶段66人以上超大班额;经开区、桃花源已消除义务教育阶段55人以上大班额。但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市消除大班额任务和形势仍然相当严峻,目前全市还有66人以上超大班额243个,主要集中在澧县、汉寿县等城区小学。56人以上大班额1349个,主要集中在临澧县、澧县、汉寿县、鼎城区等城区小学和初中。预测未来3年,仅市城区需新建中小学校15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5万个,才能满足入学需求。

  3.教师队伍均衡发展水平不高。当前,教师队伍结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编制紧张。全省开展新一轮教师核编工作后,我市核减了近7500个教师编制,其中鼎城、汉寿、安乡等地核减都在1000个以上。3年内,大多数县市区都处于满编或超编运行状态。为应对农村小学班额小、学生少而造成的“超编缺人”,小学适龄儿童数量探底回升,女教师生育二孩请假等客观现实,各地不得不聘请大量临时代课教师来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如桃源、石门、澧县等地,聘请代课教师数量都在500名以上。二是结构矛盾极为突出。从年龄来看,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中40岁以上教师占到了62%左右。特别是农村村级小学,大部分教师都在50岁以上。从性别来看,在专任教师中,女教师比例较高。在乡村教师招聘中,出现了“总量招不满、男教师招不到”的现象。如汉寿县30岁以下教师中女教师约占82.8%、男教师仅占17.2%。从学科结构看,全市中小学长线学科教师相对较多,而部分短线学科专业教师缺乏。特别是理化生教师严重不足,大多数乡镇中学专业对口的理化生教师数量达不到要求。三是年轻教师流失严重。由于个人发展、经济收入、娱乐生活、个人婚姻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年轻教师“招不到、留不住”的现状越发严重。如石门县西北山区学校每年主动辞职或者申请调回户籍所在地的年轻教师在70—80人以上,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青黄不接现象非常普遍。

  三、推动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

  为确保我市率先在全省实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提出如下建议。

  1、落实主体责任,加大教育投入。一是依法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现行教育投入政策,持续增加义务教育投入,逐年提高教育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确保教育费附加真正用于教育。要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物价上涨、办学实际需求等多种因素,建立生均公用经费稳定增长机制,特别是加大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投入,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二要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积极争取中央、省里教育项目和资金投入,确保中小学改造建设需要。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倾斜,改善办学条件。同时,要更加注重教育软实力建设,加大对教师培训、教育科研、课程改革、智慧教育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三要扩大义务教育融资渠道。探索建立社会捐赠、出资办教育的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办学助学,支持民办教育发展,使其成为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

  2、科学规划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一要加快全市学校规划布局建设。一方面,要按照规划引领、分级落实、逐年实施的原则,尽快修订完善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充分考虑就近入学与道路畅通的问题,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将新建学校向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区域重点倾斜。另一方面,要强力贯彻落实《湖南省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按照新建居民区所需学校应与居民区建设同步进行的法定要求,积极推进相关学校建设项目落地实施,缓解中心城区学位接纳压力。二要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全力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加大对城区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强化校舍场地、仪器设备等方面的建设,确保首先在硬件水平上实现优质均衡。加快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确保到20xx年,我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100%。三要全力消除大班额。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国家、省市要求,尽快制定出台消除大班额计划方案,采取盘活存量与增加供量的方式相结合,整合现有闲置、闲散教育资源,全力加快推进计划内教育项目建设,不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建议市委、市政府给予区县市新建改扩建教育项目更大的资金、政策支持。

  3、健全体制机制,建强教师队伍。一是创新师资补充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采取多种人才引进形式,通过多种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高素质高水平教育人才到本市工作。当前首要的是结合产业立市教育三年行动,尽快研究制定出台教育优秀人才引进办法,以最优惠的政策打赢人才抢夺战,引进更多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大学、综合性重点大学及师范类优秀毕业生来常从教。同时,要有的放矢探索聘用制、合同制教师,缓解教师结构性矛盾。二是完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建议建立“县管局聘校用”管理体制,打破教师“学校人”身份束缚,使教师成为“系统人”,由教育局统一调配,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流动,实现教师优质资源的共享和均衡配置。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轮岗交流机制,建立健全任期性交流、服务性交流、竞聘性交流、互补性交流等四大机制,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充分发挥名校长、名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激活农村教师队伍活力。三是创新教师素质提升机制。要构建和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和培训制度,以提升校长管理能力、教师教学能力为重点,多层次、多渠道加强对中小学校长、教师的培训,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大对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名校长的培养、引进、奖励力度,花大力气提升名优特教师占比。

  4、加强教育管理,提升治理水平。一要严格执行阳光招生。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入学、就近入学、划片入学政策,防止“择校热”现象产生,不再增加大班额。同时,要不断简化进城务工子女就读政策,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取得公平受教育的权利。二要加强均衡发展督导与监测。建立教育均衡发展动态监测与复查机制,健全过程督导、跟踪监测、整改复查等制度,完善均衡督导规程,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督导,强化动态监控,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议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纳入区县市目标管理考核,并建立奖惩机制,鼓励先进,督促后进,形成有利于我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浓厚氛围。三要强化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安全知识,不断提高未成年人安全意识。要按照“预防为主、整治为重、教育经常、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对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交通、校车、网吧等重点领域的联合执法检查,确保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14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目前,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意义,这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我省经济结构调整,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和管理人才,也需要熟练的操作人才,为了推动我省技工学校的发展,我们结合技术学院的实际,对技工学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我省技工院校的现状

  教育结构是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动而变动的。改革开放以来,包括职业提育在内的整个教育事业出现了一个带有恢复性的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一方面原有的分配制度和用人制度的影响,出现了千军万马过高考这个独木桥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同传统产业相关联的职业技术教育逐渐萎缩,而同新兴产业相适应的职业技育的兴起必然有一个滞后期,由此导致整个职业职业教育一度陷入困境。一个时期,就业困难,生源短缺。职业教育难以为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力快,产业结构和劳动力需求结构正在发生着新的深刻变化,各行各业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相当突出,发达地区出现的民工荒实际上是技工荒。这就意味着,职业教育面临着强烈的社会需求。现在,一些地方和行业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势头,预示着一个新的朝阳产业正在蓬勃兴起。

  从学校布局来看,山东省各地市均有技校,南北基本均衡。从办学规模来看,全省技校大、中、小参差不齐,发展不一,有政府拨款办校的,也有自收自支的。招生数量从1996年开始滑坡,生源质量也有所下降,实际招生数不及计划招生数的50%,1999年为最低谷,实际招生数仅为各校所报的计划招生数的48.1%。近几年,实际招生数又有所回升。这主要体现在各地市的一些重点技校上,个别省(部)级重点技校招生数已远远超出所报计划数。但也有个别技校处于几年未招生的尴尬境地,学校步入举步维艰或开始萎缩的困境。在学生就业安置上,由于受整体经济形势及企业用工制度自主等方面的影响,也面临较大困难,其中有40%充实到我省各企业的生产第一线,成为企业生产一线的中坚力量;有30%改变所学工种从事一产或三产的工作;有10%的毕业生每年由学校集体组织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其它省市企业进行就业;20%的毕业生自谋职业。而人才市场一方面普遍存在着一种片面追求“高学历”的现象,企业和用人单位有些只需大、中专学历的工作岗位,纷纷加大砝码,提出要由本科生或研究生上岗。因此导致了许多大、中专毕业生的“待岗”,造成人才的闲置和浪费。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监督不力,大部分企业使用未经培训人员直接上岗。这也是技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之一。高等教育要积极地发展,而中等技工学校教育亟待发展的紧迫性也尤为不可忽视。当前技工教育更应加强重视,合理调整,为我省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优秀劳动力人才的教育基地。

  二、技工院校调整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为促进技工学校更好地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使一度陷入困境的技工教育事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xx年提出了技工学校“调整布局,提高层次,突出特色,服务就业”的16字方针,指导和部署技工学校实施调整改革工作,整体工作计划从20xx年11月开始,我们欣喜地看到,技工学校的调整改革,年年有变化,一年一个新台阶。经过几年的努力,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果。基本完成了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化,学校树立了服务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服务就业、面向市场的办学指导思想,形成了依据市场需求调整设置专业、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的机制。优质资源进一步扩大,布局结构调整、骨干学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增加了105所,达到430所,高级技工学校增加117所,达到274所,广东、江苏、浙江等地还创办了技师学院,初步形成了以高级技工学校为龙头,重点技工学校为骨干,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为劳动者终身职业能力提高服务的综合职业培训体系。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特色进一步突出,促进就业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适应市场的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教学实习条件有了明显改善,许多先进设备用于学生实习操作训练,以前对经济发达国家羡慕的先进设备用于职业培训,在我们今天为数不少的技工学校中成为了现实。许多骨干学校的教学实习设备实现了与先进技术接轨,价值几百万的设备在技校中已经不再是稀罕之物。技工学校招生、就业呈现两旺的景象,招生从20xx年开始止跌回升,20xx、20xx两年招生总数持续增长,广东、山东、江苏、湖南等省和众多骨干示范性技校招生数量创历史新高。技工院校毕业生由于特色突出、岗位适应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相当多数的骨干技工学校应届毕技工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成为普遍现象,许多学校的学生提前一年被企业预订一空。这都说明学校整体实力在大大的增强。

  与此同时,全国技工学校开展的企业职工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以及社会其他类人员培训,数量也是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学校发展成为面向社会、多元化发展的综合培训基地,许多学校成为再就业定点培训机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在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等重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技工院校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目前,技工学校发展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党中央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技工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从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对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培训体系,特别是重点培养高技能人才,提出了要求。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对加强包括技能人才在内的人才队伍建设将做出了部署安排,并重点围绕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二是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和再就业工作会的召开,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全国职教会和再就业工作会议,对加快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提出明确要求,都强调了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中,要注重发挥职业培训的作用。

  三是国家经济发展处于经济发展快速上升时期,对技能人才巨大的需求,成为促进技工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制造业正在以强劲的势头发展,东北三省等老工业基地在复苏,同时,随着国外制造业向中国投资建厂,形成了如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等许多新的制造业基地,由此对高素质技工产生了强劲的'需求。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也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劳动者。再有,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城镇化推进,需要通过加大对进入城镇和进城经商务工的转移劳动力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促进了以培养技能人才为主要特色的技工教育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是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问题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形成了有利于技工教育发展的环境。国务院办公厅就技能人才培养问题专门组织了职业教育专题调研。用于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央国债资金,按照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比例,首次对技工学校给以支持。地方政府在鼓励技能人才成长,建立技能人才激励机制方面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具有重大突破性的政策。如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与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同样享受政府津贴。一些地方政府对技工教育的投入也在加大。

  五是新闻媒体及社会各方面开始普遍开始关注技能人才,技能人才社会地位逐步提高。近几年,通过地方劳动部门坚持不懈的宣传,进行舆论引导,技术工人的素质对于提高国家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影响,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技术工人、技能人才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也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识。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在逐渐改善。进入技工学校学习,将来发展成为具有精湛技艺的技能人才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青年人的选择。

  六是在解决技能人才与其他人才政策上不平等问题方面有所突破。“高级技校毕业生与大专生一视同仁”、“技师享受工程师待遇”、“首席技师享受政府津贴”等等,是近几年以来,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的一系列落实高等级技工人员待遇的政策措施,让高技能人才的腰板逐渐硬了起来。长期以来,社会对于人才的定位存在一定偏差,重学历而轻技能,对技校毕业生的认可和重视程度不够,技工待遇不高。这就造成了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技术工人,但另一方面人们不愿意接受技工教育和从事技工职业,导致我国技能人才短缺,制约了经济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山东省近年来不遗余力地构建利于技能人才成长并发挥其作用的政策平台。一方面强调技术工人是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人才,同时从前年起,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决定: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在政策上与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同等对待,在使用上一视同仁;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和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在企业工作的,分别享受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有关待遇。另外,山东还在全国首创了高技能人才政府津贴制度,从20xx年起,对首批选出的104位“有突出贡献的技师”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的政府津贴,对122位“山东省技术能手”一次性奖励20xx元,对100名首席技师连续4年每人每月享受政府津贴1000元等。

  七是“技工荒”引发“技校热”。主要还是市场需求催热了技工教育。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这几年企业的用人观念理性多了,不再只看重学历,而更加注重实用。当那些手持高等学历的大学生为了工作四处奔忙时,身份“低微”但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校毕业生却越来越“吃香”。技校生就业率首次在各类毕业生中领先。就业渠道的畅通直接拉动了招生升温。技校升温主要得益于经济拉动,企业规模的扩大导致对一线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迅速提高。特别是随着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高级技工的紧缺尤为突出。物以稀为贵,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技工成了稀缺资源。一个简单的例子,目前从中专、高职、大专、本科到研究生几乎每一类学校都开设了财会专业,而明确培养技术工人的只有技校,但在一个企业里到底需要几个会计,又需要多少个工人?可见,技校生的“抢手”就不难理解。有关专家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新型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蓝领”“灰领”缺口相当巨大。目前,我国高级技工、技师占技术工人总量的比例只有3.5%左右,远远底于发达国家20%至40%的水平。因此,作为我国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技工学校,今后将大有作为。

  四、当前技工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当前全省各技工学校普遍都存在不同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技工学校发展面临新的竞争环境。目前,技工教育处于历史发展战略机遇期,但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技校发展要把握时机,乘势而上,也要有危机感,未雨绸缪,要居安思危。一是技工学校的发展是以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取胜,比其他类职业学校更早的开始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办学机制,确立了与市场需求、与企业需求紧密联系,为就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而占得先机。但是,随着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逐渐得到普遍认同,中专、职高和高职院校都在调整办学方向,其发展趋势正在于技工学校趋同,中等职业学校之间竞争更加激烈。二是职业教育面对更开放的市场,会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民办教育已经存在一支异军突起的力量,中外合作办学随着服务教育领域的对外开放也会得到较快的发展。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实施,民办教育将以其更加灵活的市场化运作方式,中外合作办学将以其优势资源和国外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将在市场中与技工学校形成竞争对手。三是要认识到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张,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目前正处于适龄学生高峰期,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未来几年后,适龄学生总量会有大幅度缩小,培训市场中的生源大战会加剧,这时候学校的品牌、学校的实力将成为市场竞争中的砝码。优胜劣汰,市场选择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因此,技工学校必须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2、技工学校就业热、招生冷。“硕士易找,技工难求”。在全国各地的人才市场上,不少前来招聘人才的企业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升温,一些制造业大省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缺口逐渐显现。部分技工学校三、四月份时毕业生就被“抢购”一空了,迟来的企业只能预订明年才毕业的“青苗”。然而伴随着就业“热”的暖风,很多技工学校却不得不面对招生“冷”的尴尬困境。

  “就业火爆招生遇堵”。一边是许多企业追着我们抢毕业生,一边是我们四处奔波求着各个中学找生源,这种奇怪现象就是技工学校的真实处境。最让技工学校头疼的,是招生过程中遇到不少人为障碍。不是学生不愿意上技校,问题是我们下去招生就像打游击的,需要躲避一些区县中学的封杀。为完成当地教育部门下达的给所属职业中专供应生源的任务,中学一般都不让我们进校宣传。只能通过各种关系给中学校长、老师做工作,才能把招生简章发到学生手里,请客吃饭是经常的事。由于教育部门管理的职业中专、职业高中、高职等学校都面临争抢生源的问题,因此技工学校在招生时就遇到“封堵”。由于一些中学“不让技校进,不让学生出”,技校没有机会向学生直接宣传,直接影响了技校生源数量和质量。一个根本问题是,教育部门在统计升学率时只认学历教育,比如,初中生上普通高中、职业中专才计入升学率,上技校则不算。因此,为提高升学率,学校和老师不但不引导学生报考技工学校,反而可能阻止。这实际上侵犯了学生和家长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是对学生未来的不负责任,也造成我国职业教育中一些不健康因素,技工学校和职业中专没法公平竞争。

  “技校发展要过三道坎”。当前,随着经济升温、技工短缺,以培养“蓝领”为己任的技工学校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然而,社会观念陈旧、办学规模狭小、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制约着技工教育的发展步伐。到学下咨询报名的很多家长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学校发的学历是大专还是本科?可以看出,“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多数人那里是根深蒂固的。不少技工学校的负责人表示,以能力为本的人才观在全社会还没有真正形成,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仍然偏低。反映在招生上,家长和学生的普遍心理都是想当“白领”,很少有人愿意下车间,当个技术工人。“初中-高中-大学”的道路仍是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考不上高中、大学的学生才上技校”的局面仍没有根本改变,这直接影响了技校生源的数量和质量。

  3、生源紧张,招生困难。一是国家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高校招生逐年扩增,普通高校继续扩大招生,使以往那种“千军万马共挤独木桥”的局面有所缓解,从而全面出现了上高中、升大学的热潮。再加上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还出现了重高学历和人才“高消费”的现象,更为普高热推波助澜,使技工教育招生与高中教育招生相比呈下降趋势,“上技校、学技能”受到冷落。这一热一冷,加大了教育体系结构的不平衡。二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兴起了一大批县办技校、技工班和社会力量办技校,一轰而起办技校在当时属形势所需,也为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批技术工人。但随着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低层次,粗放型的教育方式和质量,已不适合企业的用人要求,也远远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4、企业不活,就业不畅。近几年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各种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大多数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足未稳,在一片减员增效的呼声中,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在数量上大大下降,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重心上移,这是造成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客观原因;主观上以往劳动部门管理技校期间,技工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但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劳动部门管理技校在招生、就业、分配方面的优势已基本丧失,而管理技校方面的劣势及与教育主管部门的不协调正在显现,此外企业用工自主制度不够完善,往往被理解为企业想用谁就用谁,想招谁就招谁,政府监管不力,再加上劳动监察部门没有严格执行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90个工种就业准入证的命令,从而造成了技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5、经费短缺,发展滞后。政府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更新缓慢也是技工学校的普遍苦衷。技工教育经费短缺,在我省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现教委对中专、职高每年都下拨为数不少的教学经费,而同是搞职业教育的技校却分享不到,使其竞争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由于经费的十分短缺,导致了技工教育在加快硬件建设、强化软件建设上的后劲严重不足。从全省的实际情况来看,我省是工业大省,大中型企业数量多。发展经济,人才是基础,要在近几年充分做好人才的储备与积累,为山东的经济腾飞,做好一线技术工人的准备工作,越是困难时期,越要进行扶持,尤其要集中精力,集中有限的资金,加大对我省全国重点技校和省(部)级重点技校、高级技校、技术学院的扶持力度,使其充分发挥骨干示范学校的作用,以避免个别学校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在生源素质、教学时数、专业设置等方面流于形式,进而取消了很多技校特有的优势专业,导致恶性循环。

  6、专业僵化、人才断层。我省各技工学校所设的专业,主要是根据地域的不同,企业的不同,所设的专业亦不同。各学校,尤其是重点技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和龙头专业,其教学设备、教学设施、教学管理、师资队伍是其他学校无法比拟的,这些学校为我省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分配到各企业的学生都充实到生产第一线,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赞赏和一致好评。但近年来,一些学校只顾眼前利益,不管是硬件设施、软件建设是否具备,都抢开热门专业,丢失了原有的优势专业;还有部分技校,守着原有的专业一成不变,在市场经济下竞争力大大下降;个别技校教学条件不具备,却盲目地开办学校。由于教学设备、教学设施滞后,使新技术传授遇到困难;另外,由于我省目前经济状况不景气,企业技工人才流失相当严重,如若经济一旦好转,生产线有技术的工人严重缺乏,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如车、钳、铆、电、焊、水暖等工种)现己断层,一些效益较好的企业已充分显现。

  7、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困难。毕业生的职业资格证书,在社会上得不到认可,兑现困难。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是以实际操作能力强见长,这也正是技校毕业生在社会上立足的优势所在。工人的技术水平是以等级划分的,目前,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将工人的技术水平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我省技校毕业的学生经过省职业技能鉴定所的考核,82%的毕业生取得了中级工及以上技术等级证书,但这一体现技术工人特长和操作水平的证书,在学生就业后,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形同虚设。一般单位只认可人事部门的工人等级证,而不认可劳动部门的等级证,所以大多数毕业生不能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得到应得的报酬,技术工人的优势在现实工作中得不到肯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工学生勤学苦练的积极性,也直接影响到广大社会青年对技工学校的选择,影响到了技校的生存与发展。

  8、技工学校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省的各技工学校从数量上讲,虽然各地市基本均衡,但随着各地经济结构的变化,也逐步呈现出布局的不合理性。学制的灵活性不足,从八十年代技校学生三年制教学一直沿袭至今。由于社会力量办学的介入,技校招生秩序较为混乱,出现了个别学校为抢生源,做虚假广告,学校的教学管理不规范,疏于学生的日常管理,一无场地,二无设备,三无师资,四无设施,五只求赚钱,影响了技校的招生声誉。还有的学校教学方式陈旧;教学设施及设备的不完善;办学规模小、层次低;专业设置重复、专业新型化差;不严格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师资队伍薄弱,专业教师缺乏;不致力于新知识、新技术的研究,科研滞后;专业设置没有直接面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以上因素也是直接制约技校发展的一个因素。

  随着技工短缺日趋严重,现有技工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情况逐渐显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眼下技校愁的不是吃饭问题,而是如何发展壮大。目前山东省技工教育总体上处于全国前列,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培养能力不足,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严重。由于山东半岛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崛起和技术工人的更新换代,山东每年第二产业约需补充技术工人40万人左右,但全省技工学校年培养能力不到10万人。这两年学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但由于学校容量有限,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五、技工院校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1、强化政府的统筹职能。从宏观上对省、地、市技校进行协调,打破各自封闭体系的局面。对生源的调查,用工的市场分析,进行政策性指导,实行全省技校的网络化管理,以便各类技校在领导、规划、管理上相统一,克服条块分割、多头管、自成体系的弊端,形成技工教育的强大合力;从我省经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大技工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把技工教育同其他教育结合在一起,进行统一规划,通盘考虑,大力发展技工教育,为我省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做好人才的储备和积累;对企业的用工进行政策性规范。一方面严格实行准入控制,使就业前普遍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真正做到持证上岗。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和部分发达城市的做法,制定企业职工定期培训制度,对员工定期进行新技能、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由政府或企业增加培训专项资金的设立和支出,使企业的发展同技校的发展实现双赢;继续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指标数量。“农村劳动力转移”指标的设立,在近年来的技校招生工作中增强了一定程度的吸引力,为技校处于低谷阶段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支持作用,形成城乡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同时也补充了城市一些行业用工方面的不足;对招生工作进行改革。适度降低收费标准,使学生上得起学。对新生年龄和届别限制放宽,招生手续简化,实行自主招生,加大招生工作的灵活性,可以一年两次或几次招生。实行跨地区招生和跨地区就业。允许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存,长期班和短训班并存。

  2、加大对技工院校的投资力度。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政府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要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扶持力度。中央和地方财政都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师资培养和培训,建立贫困学生助学制度。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通知》(鲁政发[20xx]66号)中指出,“各级财政要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重点扶持政府办的技工学校新上专业”。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鲁政发[20xx]66号)中指出,“城市教育附加费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主要用于职业学校实验、实习设备的更新和办学条件的改善”。我们认为,要想办好技工院校,并做大做强,单靠学校自身积累、滚动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在建设好临沂大学的同时,市政府可以在政策及资金上对技工院校、尤其是骨干示范学校进行适当的资金扶持,在保证教学经费逐年增长的同时,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学校实验、实习教学设备的更新、基本建设投资、办学条件的改善及新上专业的投资等。

  3、合理调整技工院校的结构布局。虽然我省的技校布局同其他省市相比还较为均衡,但还存在着创办初期形成的“广种薄收”、小而全、粗放式办学的状况。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需要,我省应加强对技工学校的统筹规划,合理进行布局结构调整,对一些规模小、布局不合理、重复建校、教学质量差的学校采取联合、分离、转制、撤消,不仅做到硬资源的组合,更应强调软资源的改善。以扩大学校平均规模,盘活教育资源存量,扩大教育资源量,降低教育成本,切实提高教育资源质量。

  4、加强骨干示范学校的建设。在调整校点布局的同时,结合我省经济发展情况,集中人、财、物,“去枝叶、强骨干”,走规模质量、效益型发展的路子,重点扶持一些上规模、上档次、有水平、有特色、起骨干示范作用的重点学校,这些学校已形成规模,各具特色,社会声誉较高。政府应集中力量,着力抓好这些学校的巩固与发展,集中资源优势给予扶持措施和政策优惠,如在投资、基建费用等方面有计划性的集中划拨。加快学校的硬件建设,强化软件建设,使全省技工学校在这些龙头学校的带领下,形成一支能抵御风险的技工教育集合群,为经济的复苏和我省二次创业奠定良好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5、不断加强宣传工作力度,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各级政府、社会、各种媒体、各类学校、家庭都需要形成共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大力发展技工教育鼓掌叫好。不要“千人争过独木桥”,只求上大学。政府有关部门要正确疏导,形成合理的人才分流。教师、家长在加强对学生、子女教育的同时,要积极引导,鼓励他们掌握实用性技能,各年龄段的学生要正确估价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为技工教育的大力发展,营造一种宽松的社会环境。

  6、政府搭桥拓宽技校生就业渠道。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加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继续发展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这为技工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技工学校要抓住契机,充分发挥自己职业技能培训的优势,由政府部门牵线搭桥,与厂矿挂钩,与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合作,以长期办学和短期培训、定向与代培相结合,努力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毕业生的就业,要简化手续,提高效率。要加大劳动监察力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各工种就业准入证的命令,为毕业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氛围。学校要立足社会,面向市场,广泛收集信息,变静态办学为动态办学,要与劳动市场、技能鉴定中心、厂矿企业广泛联系,努力实现学生入学、毕业、就业推荐安排服务一条龙。实行“宽基础、活模块”和“一体化”教学模式与培养“一专多能”实用人才相结合;把重视文化课教学与加强专业技能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就业准入教育与对口升学教育相结合;常规教学和探索教学改革相结合,实现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移。

  7、加大技工院校自身的改革力度。技工教育的根本出路还在于自身的教学质量,也就是办学质量的优劣。要想迎接新的挑战,走出困境,深化技校改革是必由之路。要在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上下功夫,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层次,教育学生增强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和适应未来职业变化的能力。各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特点,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拓宽知识面,加补强化创新能力和具备较宽理论基础和多种技能,努力培养出具有特色的复合型技能人才;狠抓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的素养,完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技术专长,使用人单位确实感到“用得着、留得住、信得过”,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推行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坚持实行职、责、权、利结构,大胆进行效益分配改革试验,使学校的兴衰同个人的荣辱紧密联系起来。同时推行依法治校、制度治校,争创一流管理水平;坚持多种形式办学,根据市场对不同层次人才的不同需求,在学制、人才规格、教学内容、形式、手段、方法上因地制宜,灵活多样。探索实行弹性办学、双证制、模块化教改实验,引进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扭转技工教育终极制局面,拓宽技校与高等职教的衔接渠道,让“立交桥”真正四通八达,不要让新的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再度产生。

  8、利用订单培训应对“技工荒”和“就业难”。校企联合实行订单式培训,是目前我省很多职业学校正在尝试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培养方式既解决了企业技能人才的短缺问题,又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实际上是在市场与职业院校之间开通了一条“人才直通车”。经常光顾劳动力就业市场的人都熟悉这样一种状况:一方面是市场“技工荒”,另一方面是职教生“就业难”。而订单式培训是我省职业教育面对这一难题开出的药方之一。但我省的职业教育和全国其它地方一样,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众多职业教育学校由普通教育学校脱胎而来,职业学校不“职业”,致使毕业后的学生难以与市场接轨;一些职业学校的专业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设置的,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学生实践能力不强,走出校门不能快速适应职业要求。

  “学校能赢得市场,关键在于办出了自己的特色”,“职业教育只有和市场接轨,才能真正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实现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真正建立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与劳动就业紧密联系的新机制。同时,提出大力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及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等四大工程,进一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践证明,职业教育要加快发展,转变办学思路是关键。”有关专家指出,“市场化办学、就业性教育、产教结合、订单培养”的新的办学思路,必将使我省职业教育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9、进一步推进技工学校市场化、社会化办学进程。技工学校经过三年的调整改革,在市场化、社会化办学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整体情况看各地区、各类型的学校发展还不平衡,还有一些技工学校自身缺乏主动面向市场拓宽办学渠道,创新办学机制的动力和魄力,培训专业和内容比较落后,培训设备陈旧,培训质量不高,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进而影响了学校的招生。同时与市场接轨的紧密程度,适应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也还有得进一步加强。技工学校要继续坚持依据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需求调整办学规模、确定培训专业设置、调整教学内容。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与社会方方面面的联系,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目前已有的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委员会的基础上在连接机制方面进行研究,使其有效发挥学校与社会联系的纽带作用。劳动保障部门要指导学校加快市场化进程的步伐,技工学校也要提高对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充分认识重要性,适应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提高培训质量,降低培训成本,促进培训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10、推进技工学校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并明确提出“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趋势,不仅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技工学校开辟了一条扩张发展之路。通过股份制改造、国有民办、国有国投民办等多种办学机制,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参与举办技工教育,多渠道吸纳资金,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多种机制、多种形式和多种模式发展技工教育,为加快学校发展创造条件。

  11、实行开放式办学,按需培训。技工学校要在与培训就业重点工作的结合中发展提升办学特色。紧紧围绕市场需要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接受“实弹演习”,培养既会动脑又会动手的一线职工,使教学过程适应产品的更新换代及技术改造的需求,适应新扩建项目的需求,适应特殊工种的需求,做到按需培训。技工学校的发展,要从指导思想和大思路上予以明确。技工学校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是树立了品牌的。技工学校的发展方向,被实践证明是适应经济发展、适应企业发展、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要坚定地走技能人才培养之路。但是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一直引以为自豪的技工学校的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必须提升和发展。技工学校必须要与培训就业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在这些工作中使技工学校获得大的发展空间,要发挥培训就业工作生力军的作用。

  12、加强规范管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技工学校要将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方在重要位置,要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上狠下功夫。使技工学校的规模扩大牢固地建立在质量提高的前提下,以特色和品牌赢得企业和社会的认可。技工学校在大规模扩张招生后,目前亟待加强规范化管理,以保证学校的培养质量。目前存在影响技工学校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有:一是一些学校超规模招生,设备设施和师资力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影响毕业生的质量,影响技工学校的品牌。二是教学管理缺乏规范,严重违反了学制要求和高级技工、技师的培养规律。必须把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作为推进技工学校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要通过强化质量意识、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学校的管理要讲究科学性,要通过管理科学促进学校的发展。要从管理环节寻求学校发展点。

  13、坚持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我省“三农”问题,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我省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制约。要富裕农民,就要提高农民,减少农民。在当前我省工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吸纳劳动力水平有限的情况下,抓住全国范国内技工短缺的难得机遇,办好技术教育,举全省之力对城乡剩余劳动力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大规模地开展劳务输出,促进劳务经济的超常规发展,是一项极其重要极其紧迫的战略任务。这项工作做好了,就可以把庞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因此,职业技术教育是事关“三农”问题的根本,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转移率低、整体素质低、组织化程度低”的“三低”矛盾,坚持内转外输双轮齐转,立足农村,突出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绿色通道”培训计划,建立了以城市边缘地区及规划区、开发区的农民和到城市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为重点,以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培训为依托,培训、就业安置和追踪服务为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机制,围绕用工量大的餐饮、酒店、保健、建筑、制造、家政服务等行业,积极开展全日制及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农村青年中学毕业后的农业实用新技术培训和农民的就业前职业技术培训。既做跨地区流动的定向培训,也为当地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村小城镇建设开展培训。

  总之,解决技工教育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除增加财政经费投入外,技工教育还需要更多政策上的支持。

  职业教育要有一个大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和创新。我省已初步过立起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近两年,我们通过开展劳动力培训,职业教育薄弱的状况在一些地方和行业有所改善,部分职业学校发展的方向日益清晰,特色日趋明显。就拿临沂市来讲,由于是人口大市,经济发展的势头强劲,各类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我们要现有的基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为此,必须调整教育结构,突出培训重点,创新办学机制,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化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15

  在县教育局“131”工作方针指引下,为了更好的促进学校发展,分析学校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促进我校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地向前推进。根据县教育局师训股的安排,我对学校进行了教学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 平方米,建筑面积 平方米,绿化面积600平方米,体育场地1200平方米。学校现有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71人,住宿生245人,在职教师 人,其中专任教师 14人,后勤辅助3人,大专以上学历14人,中专学历3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5人 。

  二、学校管理措施

  (一)、加强校园管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校园管理的制度和措施,认真施实,提高校园文化品味,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1、加强校园设施维护,改善办学条件。20xx年对教学楼进行了加固维修,教学楼顶进行了SBS防水处理,更换了校园花池,粉刷教学楼墙面,仿瓷教室、办公室墙面;维修门窗、课桌;校园容貌焕然一新。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学校精神。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把握好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三个原则,确立“规范加创新,素质加个性”的办学理念,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发展目标,形成符合自己的校训、校风、教风、作风、学风。同时开展教室文化、寝室文化、餐厅文化、墙壁文化的创建活动,让校园内处处体现高雅和文明,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助于师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二)、加强安全管理,服务全体师生。

  学校安全工作重于泰山,要给全体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1、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制定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具体方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加强校园安全能力建设,安装校园监控系统,校园内重点区域监控全覆盖,增加了一名校园专职校警,配备了警棍、强光手电等防爆器材,24小时负责校园内外的安全保卫工作。按要求购置、更换灭火器等安保设备,坚持每月的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3、强化对学生的安全卫生教育,每周开设一节安全卫生课,教会学生基本的安全卫生常识,同时每学期开展防火、防震安全演练,每学年开展灭火演练,在演练过程中渗透自救、自护的知识教育,真正让学生掌握自救、自护的本领,做到服务育人。

  4、食堂是学校安全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今年给新食堂配齐了新设备,对从业人员进行体检和培训,明确要求和操作规范,从原料采购到饭菜入口每个环节都严格遵守县食药局制定的要求和标准,统一配备学生餐具,专人清洗,每餐消毒,保证学生饮食安全。

  5、学生住宿方面,学校制定了《生活教师管理细则》、《女生管护细则》、《住宿生请假要求》,对生活教师进行培训,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确保学生住宿安全。

  (三)、狠抓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不得利用课余、节假日、双休日给学生有偿补课,不得私自订教辅资料,不得歧视学困生。

  2、抓好教学研究工作,让教研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学校成立语文、数学、综合三个教研组,各教研组长学期初制定教研计划和讲评课活动方案,严格要求,认真落实。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具体做法:

  ①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指导(新老教师一帮一等);

  ②组织外出学习,取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

  3、明确常规教学的规定,并认真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对教师教案、学生作业进行周查月评,详实记录检查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要求教师改正,帮助青年教师更快的成长。每学期分两次对教师的教案和作业进行量化评分,评分结果纳入年底的绩效考核。

  4、加强质量分析,每次考试都要对成绩进行认真的.分析,每位老师都要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明确目标,逐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5、少先队组织健全,开展特色活动,发挥应有的管理作用。每年10月13日进行新队员入队仪式,宣布本学年少先队机构,明确活动要求。坚持升降国旗制度,每周一进行升旗仪式和国旗下演讲,宣布上周“文明班级”的评比结果。

  6、教室开展创设“温馨班级”活动,引导学生构建班级文化,班主任是学生的心理导师,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在班主任工作手册上详细记录。宿舍开展争创“五星宿舍”活动,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

  7、落实阳光体育活动,丰富活动内容、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每月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小型竞赛,促进学生参与的体育锻炼良好风气,达到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8、培养学生特长,成立美术、竖笛、抖空竹、花样跳绳等兴趣小组,有组织地开展培训活动。

  9、加强家校联系,召开家长座谈会,开展家校活动。

  10、学校档案资料完整规范、分类存放,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使用效益。

  三、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严重缺编,年龄结构不合理,50岁以上老师占50%,中青年教师少,没有专业英语教师,不利于学校发展。

  2、房屋设施需进一步改善,学校学生寝室是租用的民房,没有美术、音乐、科学、电脑等专用教室。

  3、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还比较薄弱,课堂驾驭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针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还需制定更有力的措施和方法。

  4、校园特色文化还需挖掘,“书香校园”氛围还需加强。

  5、安全管理和常规教学管理需进一步完善、加强。

  四、今后工作措施

  1、科学管理,发挥团队作用。在学校管理中,要依靠一支团结协作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巨大内驱力,学校一贯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强调教师的学习提高,努力提升本身的业务素质和理论素养,能胜任学校各线工作。今后我校要通过开展学习型、服务型、管理型教师队伍建设活动,打造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较强,具有责任意识的教师队伍。

  2、规范管理,严抓常规教学。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加强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永恒的目标。 我校在坚持周查、月查教案、作业的基础上,再次加大教师的“备、教、辅、改、研”即:任课教师每学期在校内讲两节公开课;每位教师除本教研组外再听其他教研组1—3节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同时精细要求,高标准规范各项工作。

  3、塑造品牌,深化学校发展。学校要发展,就必须有独树一帜的特色。此次参观之后让我感到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应该更细致、更清晰、更系统、更明确,使校园有更深刻的文化内涵,在现有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标地制定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再逐一改善校园文化环境,使我校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得到改善,以陶冶师生情操,提高师生素质,提升学校品味。进—步改善办学条件,利用一年时间配齐多媒体,优化育人环境,最大限度搞好学校的硬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打造一个多元化、个性化和人文化突出的校园。

  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一定努力办成让群众满意的学校!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05-29

(集合)学校发展调研报告05-30

[集合]学校发展调研报告05-31

(推荐)学校发展调研报告05-31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15篇04-30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常用(15篇)05-29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范例【15篇】05-30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实用【15篇】07-01

均衡发展调研报告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