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留守老人调研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留守老人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留守老人调研报告1
留守儿童、老人调查报告
摘要:第一部分,分析留守儿童、老人的成因;第二部分,报告调查到的留守儿童、老人所面临的问题及特点;第三部分,提出对缓解留守问题的一组建议。
第一部分留守儿童、老人的成因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然而,农村劳动力只能成为“人在城市、根在农村”的“农民工”。由于务工工资收入偏低、孩子进城就学困难、务工所在地城市居住生活费用及远程往返路费较高等因素,绝大多数农民外出务工时不得不将子女老人留在农村,并且一年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随之衍生出了庞大的留守群体。农村原有劳动力的过剩性是造成大量农民工一个前提性的因素。农民工的职业具有低层性的特点,决定了其社会地位处于城市社会下层,或谓“边缘化”状态。这种城市二元的户籍制度在一定时期内体现了它的合理性,一是缓解了农民工流入地城市的市政建设的压力;二是避免了曾经在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出现过的“贫民窟”这一社会问题;三是有效地降低了民政救助规模与社会保障压力。但是,这是以牺牲农民工的权益,牺牲社会公平而实现的。
(1)父母外出务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家庭生计和儿童的物质生活条件,然而,家庭生活的变动为留守儿童的生活照料、学习表现、内心情感等方面带来的是更深层的影响。父母监护的缺乏、现有监护的不力,让部分留守儿童在生活中面临安全无保、学业失助、品行失调等成长风险和隐患。
(2)子女外出务工,必然导致留守农村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子女角色的缺位,从而动摇家庭养老的功能。很多农村留守老人不但基本的养老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且需要承受繁重的劳动负担和教养孙辈所带来的各种压力,需要自己应对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由此引发了留守老人经济贫困、照料缺失、精神孤独、安全隐患大、劳动负担重等一系列问题。农村留守老人作为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伴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已经成为我们今天不能回避的沉重话题。
第二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老人所面临的问题
留守问题是农民工问题的一部分。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环节存在缺陷所导致的,农村老年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而农村留守老人则由于社会转型过程所造成的结构性断裂变得更加弱势。
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
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自身难保,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1、生活问题
留守儿童,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其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众所周知,目前中国的'农业被称为“老弱病残”农业。留守儿童在其稍有一点力气的时候,也不得不加入到劳动者的队伍中去,即使他们不去干那些高强度的体力活,也要承担各种家务劳动。过早的分担家庭负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的影响也极大。
留守女童承担着沉重的劳动负担和心理压力,更易成为留守儿童中的脆弱群体。同时,由于农村家庭中性别偏好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留守女童获得来自家庭内外和社会的各种帮助和支持呈现出一定的弱势,往往被家人和其他群体所忽视。
2、心理问题
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照料有所保证,但其内心情感极易被忽视,家庭关爱的缺失使其情感需求难以满足。由于外出父母与子女空间距离的拉大、现有监护人劳动负担的繁重等因素,留守儿童对家庭关爱和情感支持的深层需求往往被忽视和掩盖,使得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在情感上的距离逐渐拉大。家庭内部成员之间交流沟通的匮乏和情感支持的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儿童与外出父母间“亲情陌生化”的现象开始显现。留守儿童普遍感觉孤独无助,心理压力增加,部分甚至不想跟任何人说话,经常感到孤独。家庭关爱的不足对留守儿童性格的发展和人生观的养成带来了不利影响。
3、教育管理方式问题
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监护人在学习辅导与监管等方面的力不从心使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和成长中的作用得以凸显。然而,义务教育的体制壁垒限制了其能动性的发挥。在“地方教育地方办”的义务教育体制中,大部分农村学校面临财政经费投入不足的困境,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一直存在着教师年龄结构断层现象严重、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及部分教师师德意识淡薄等问题。
学校教育的一些问题:a、教育管理方式的简单化 b、农村社区和学校互相推诿教育责任 c、只重视升学率,忽视了对留守学生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关注 d、把留守儿童看成包袱,视为一块“心病”
留守儿童所处教育环境中的种种弊病影响了其健康发展,农村儿童教育需要新的理念和
方式。总体上,留守儿童积极好学、学习兴趣浓厚,留守儿童群体并未形成“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但留守儿童所处的家庭教育和学校环境存在种种弊端,影响和制约了儿童的发展。外出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以漠不关心和物质补偿两种方式为主,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也存在打骂等问题,留守儿童在家庭环境中缺少尊重、鼓励和认同。老师对待学生使用体罚、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方式,一些老师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以成绩优劣为标准区别对待学生,普遍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和鼓励,从而导致心理上受挫,容易出现行为偏差。此外,部分留守儿童处于动态监护中,生活环境的变动和监护人教育的不连续易使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断裂。
4、道德行为问题
留守儿童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有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受社会文化的引导,留守儿童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容易产生偏差。
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文化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和渠道,而家庭和学校的作用正在逐渐弱化,社会文化和大众传媒正在成为影响儿童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形成的主导因素。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闲暇活动存在闭锁性,83%的留守儿童放学之后会在家中看电视,45。9%的留守儿童在闲暇时间中最多的就是看电视。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媒,由于其对受众的读写要求较低,以及监护人监管的缺乏,使留守儿童更易受其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大众传媒中不适宜内容的传播不利于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伦理道德,甚至造成行为规范上的偏离。另外,当下的功利社会所风行的娱乐文化及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在影响着留守儿童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的形成。
另外,社区的人文环境直接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社区中落后的风俗习气,如赌博风、人情风等正在影响着留守儿童的闲暇生活和道德观念的形成。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 1、留守儿童问题的普遍性。农民工的大规模与普遍性,相应地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大规模与普遍性。 2、留守儿童问题的长期性。尽管城乡二元制的藩篱在逐步拆除,但不可能在可见的时间内全部撤销。因此,农民工群体将长期存在。留守儿童存在的长期性,决定了留守儿童问题的长期性。 3、留守儿童问题的特殊性。就他们的“家庭”而言,他们都有个特殊的小环境。当留守儿童出现严重的问题时,我们可分析出他小环境的缺失、缺陷。但当问题没有出现时,家庭外的社会如何有效预防,是个操作难度较高的问题。
二、农村留守老人所面临的问题
1、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目前除部分享受低保的老人,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养老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贴补。然而子女贴补缺乏
稳定性,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更是少得可怜,生活简朴艰难。大多数留守老人饮食很简单,尤其是留守老人,他们只求温饱,特别是在农忙季节饱一餐饿一顿是经常的事;因年纪大无法对房屋进行修缮,房前屋后杂草丛生、屋顶瓦片支离破碎。
2、生活缺少照料,安全隐患多,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小事,诸如理发、换电灯泡等都成为难题。特别是老人身体不好,需要看病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老人更是觉得孤苦无靠。此外,老年人发病往往具有突然性,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时,可能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后果。随着年事渐高,一些农村老人记忆力下降,有的行动不便或身有残疾,一些日常生活都可能留下安全隐患。留守老人还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除少数年龄特别大,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外,普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有的80岁以上仍然从事体力劳动。
3、对隔代教育造成心理负担重。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会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但对小孩教育方面,老人心理负担更重,主要因为农村老年人大多数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的学习。其次目前农村交通、通讯得到迅速改善,电视、网吧到处有,孩子在外的时间长,担心发生一些意外。从目前看,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农村父母身边,由老年人看护小孩。由于农村老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多老人只管供孩子吃、穿,至于学习、心理、性格和道德教育,就只能听之任之,大大地增加了留守老人的生活和精神负担。
4、精神缺少慰藉。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对物质生活往往无过高的奢求,来自子女的精神慰籍则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来源之一。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农村老人大多过着孤苦寂寞的生活。特别是独居老人感到有心里话没处述说,有时间没事打发,觉得生活没有意思,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老人大多是“蹲墙根、找树阴、聊聊天”,在家庭外边也难以找到精神寄托。两代人特别是婆媳关系不好的,更易遭到媳妇的排斥,即使当儿子的想孝顺也阻力重重。
第三部分 留守儿童、老人问题的对策
一、留守儿童现象是长期存在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关爱留守儿童需要多方的社会行动。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众多的社会问题之一。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中必将持续存在。从根本上来看,以“关爱”为中心针对留守儿童开展的各种活动便是可实现的应对策略。从政府到社会,社会各个层面开展了包括农村寄宿制学校、代理家长在内的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这些行动中涉及家庭、学校、社区、政府、媒体、企业等多个行动主体。政府的政策保障和组织协调留守儿童关爱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这些活动在生活照料、学习帮扶、情感关怀等方面为留守儿童提供了支持。家庭、学校和社区是与留守儿童联系最紧密的、最重要的行动层面。包括外出父母在内的整个家庭
应该为儿童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增进亲密的情感沟通,让留守儿童在家庭环境中重拾关爱。社区应该成为关爱留守儿童的有力主体和行动空间。村委会应积极发挥组织倡导职能,对留守家庭所面临的困难给予切实帮助,并应有效地组织社区成员开展帮助留守儿童的具体活动。学校是留守儿童最集中的地方,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弥补学生亲情的缺失,为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间的联系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帮助外出父母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学校的各方面情况。
(一)积极走进孩子的内心
留守儿童外出父母及监护人除了满足儿童的物质需要,更要注重他们的精神、心理和情感需求,经常与儿童谈心交流。学校可设立知心信箱、安排知心老师等来促进留守儿童良好心理的形成,鼓励学生同辈群体间的相互帮扶与关爱,使留守儿童在学校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留守女童所在的家庭、学校和社区应给予她们更多关爱,通过社区互助、自助等形式缓解留守家庭面临的生活负担,保障留守女童的权益。父母在外务工期间应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与留守儿童保持良好的联系和情感交流,让子女更多地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社会各界应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宣传普及家教知识,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引导外出家长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弥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给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共同建设良好社区文化环境
社区的人文环境直接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社区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社区支持,同时通过深化新农村文化建设,丰富社区文化活动,促进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大众传媒行业应担当起社会文化引导者的职责,倡导积极健康的社会主流文化,通过媒体的传播为儿童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做好学校教育的工作
学校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学校教育在留守儿童成长中的主导作用,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转移力度,完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和寄宿生活条件,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校应从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通过多种形式更多地去倾听留守儿童的心声,对留守儿童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和沟通。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学校应加强人格教育、性格教育等,并从教育教学、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养成管理方面给予具体指导。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并通过书信、亲情电话等形式,为增进孩子与父母的联系创造条件。
留守老人调研报告2
姓名: 专业: 学号:
摘要:通过对我家周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的调查,发现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着经济收入低、劳动强度大、生活质量差、
抚养子孙负担重、赡养问题突出;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缺乏精神慰藉;医疗卫生状况不容乐观等问题,经过走访谈心等方式对该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以下建议: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和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社会各界应该关注、关爱农村留守老人这一弱势群体,发动社会力量,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家庭应该重视留守老人的身心健康,常回家看看,让留守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呼吁政府、社会各界人士和家庭共同来关心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建设和谐美好的新农村。 关键词: 农村留守老人 生活状况 建议
引言:目前,我国民工总数已经超过了一亿,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民工潮”。随着大量劳动力外出,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对农民工留守家属们在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生存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留守老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上都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在一些报道中我们时常会听到有留守老人因过度劳累而瘫痪等问题,而且回家后我看到村里的老人们生活得真的很辛苦。因此趁着暑假这个比较空闲的时间,深入的了解家周边留守老人的安全与健康状况,以便更好的提出适宜的建议。
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
1.农村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旧不太理想。这主要是由两个方面造成的。一是思想观念上的落后。“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他们在生病时往往抱着小病忍一忍就过去的侥幸心理,怕麻烦家里人强忍着病痛或者偷偷地买止痛片吃,殊不知对小病的疏忽正是大病的开始。二是家里的经济情况不好。子女都各自成家立业了,各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每一个子女都在为满足自己家庭的温饱而奔波劳累,努力赚钱。老人在这个时候一旦病倒,就需要较多的钱和人去医治和照顾。虽然实行了农村合作医疗,但是对于医疗费用比较大的病来说,
农村的人依旧是医治不起啊!
2.留守老人们依旧需要为自己的生活而劳作。不像城市里的退休老人每个月可以领取较多的退休金以保证自己的晚年生活,农村留守老人依旧需要在炎炎夏日和呼呼寒风中下地劳作,辛苦的过日子。子女外出务工虽然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己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老人们成了家里的劳动力,下地干活,劳动强度加大子女在家时总是会帮忙干一些农活,但外出后,老人们就得自己干,在农村约83%的老人每天平均有5个小时都在忙着干农活,像是种菜,锄草,翻地,收割等等。一般每户都会养一些牲畜。此外,由于妇女外出参工率的增加,而能进城随父母在城市接受教育的农村儿童据估计在只有5%左右,老人们再度增加了照顾孙子孙女的家务责任。
3.农村留守老人的安全问题依旧是比较突出,一是被欺骗,二用火用电安全。由于老人们的文化水平和鉴别能力的限制,而且现在伪造假币技术的提升,老人们很难区分真假,有一位老人就表示他曾收到一张100元的假钞,当时他根本不知道,直到使用时别人跟他说才发现。老人们大部分都是使用柴火的,烧完后他们没有把碳火用灰覆盖掉,导致事故发生。此外,老人对一些新兴的家电不熟悉,误用甚至是乱用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老人的安全问题还是值得注意的。
4.老人的赡养问题。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老人更是子女义不容辞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老来之时,每一位老人也都希望自己的晚年能够开心地度过。大多数子女都是能尽自己的本分去赡养老人的,但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原因在于子女经济实力本来就不怎么样,支付不起对老人的赡养钱,有的虽然也在外打工,但却搞不到钱,几千元收入自身难保,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家庭本身开销也大。当老人有好几个子女时,由于各家经济实力不平
衡更容易产生纠纷,导致老人的赡养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还有一些两代人特别是婆媳关系不好的,两方便会产生争执。更糟糕的是有的老人甚至一年到头都得不到儿子一丁点的赡养费,媳妇更是认为他自己还有能力去干活,不需要给。这样的情况着实令人心寒。农村社会养老体制的不健全也给老人的养老问题增加了难度。
5. 老人的心理、情绪问题。由于子女常年在外,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来,除了过年的时候可以与子女在一起之外,其他时候与子女的交流也只能通过电话这唯一的途径了,但是有些人耳朵特别背,常常接不到电话或者听不清子女在电话里所说的内容,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在农村约64%的老人还是有老伴的,另外的却是一位孤单一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孤独。在走访调查的过程当中,经常可以看到老人坐在屋子的门前,呆呆的看着远方。
解决留守老人的建议:
1.政府要加大农村经济的建设。农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吸引外出的农民工回家乡发展大部分的农民工一年的收入也并不乐观,再加上物价的上涨,在城市里任何东西都必须是花钱才能得到,所以他们的生活也并不是很好,而在农村至少自己也还可以种些菜。他们外出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无法赚取收入。因此,只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给他们提供生财、致富之道,定能吸引大部分人回来发展,在这方面村干部要做好带头工作,积极带领村民探索,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政府也应给予大力支持,在技术、经济上给予支援。这样,不仅能提高村民收入,还能是老人们不再感到寂寞,也使老人能跟子女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减轻老人的劳动强度,使他们安安乐乐地度过晚年。
2.建立完善的农村保险制度。要解决老人养老问题,有效保证农村老人老有所养一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倡农村青年为自己和老人办理养老保险,使农村老人减轻对子女的物质依赖程度,村委或是乡政府还可以给以适当生活补助。二是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
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三是要办好敬老院,让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让他们不再担心生活无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让老年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
3.提高老人们的维权意识,防止老人受到伤害。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子女们的思想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真正明白关心老人,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牢抓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使人们自觉地做到尊老敬老爱老。提高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实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丑恶行经。政府以及村委也要对于这些行为进行调解,必要时还应求助于法律手段来解决。在调查中也发现少数老人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也没能做到尊重子女,对此,老人也应该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到以礼待人,和谐的家庭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的。
4.子女要常回家看看。作为子女,应该多抽些时间常回家看看养育你的父母,特别是逢年过节时,试着想想父母期盼的目光,不要让老人们独自过年,即使再忙也常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总结: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直都在倡导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留守老人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很多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繁荣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全社会都应一起努力,帮助、关心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的晚年生活着想,让他们衣食无忧,有病得到及时治疗,临终得到关怀,使他们能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留守老人调研报告3
约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农村的青壮年或为生计、或为供子女上学、或为谋求发展,纷纷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他们远走的身后却留下一对对年老体衰、艰难度日的孤独身影,他们就是农村的留守老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老年人养老问题,提出要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新形势下,我们要认真落实好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的重要精神,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为此,最近我们对杨家沟镇辖区内留守老人生存现状、老年幸福院建设运行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探究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从调查的管家咀、侯家沟、李家寺、何家岔、岳家岔、巩家沟、前马家园则等16个村子(包括自然村)综合分析,外出人口占到村子原有总人口的61%,留守老人中60-69岁者占39%,70-79岁者占34%,80岁及以上者占27%。从调查来看,留守老人普遍面临无人照顾、生活孤独等突出问题,农村养老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主要做法
为了让留守老人安度晚年,集就餐、住宿、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农村老年幸福院,近年来,杨家沟镇党委、政府按照“有固定场地、有设施设备、有服务内容、有人员队伍、有管理制度、有筹资渠道”的“六有”要求,通过积极争取,多方筹资,累计投资80余万元,建成投运岳家岔、侯家沟、艾家渠3个村的老年幸福院。目前,已有40多名孤寡老人幸福入住,每顿饭仅收伙食费2元。同时,该镇计划20xx年将幸福院建设工程全面推广,至20xx年实现农村老年幸福院全覆盖。
三、几点建议和经验
如何活用巧用政策,利用有限资金,盘活闲置资源,高标准建设幸福院,杨家沟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其中一些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一)幸福院建哪里
针对幸福院建哪里,才能实现资金省、建成快、有保障、能运转的`问题。该镇首先在那些留守老人多且居住集中,想建、有能力建,还有闲置的校舍、村委办公场所等可整合和改造利用资源的条件相对成熟的村全面推进农村老年幸福院建设。
(二)钱从哪里来
每个幸福院建设的资金来源大致分三块:一是向上级民政等部门争取一部分专项补助资金;二是村集体收入中自筹一部分;三是争取村里有实力且热心公益的人士和社会爱心人士、慈善机构捐助一部分。村里自筹、社会捐助、单位帮扶,通过多方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三)后续怎么管理
村里组建了老年人志愿者服务队,不定期在幸福院开展志愿活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资性开支。据初步估算,一家幸福院的水电和人工管理年支出约3000元。幸福院交由村委会管理,管理运行经费在村集体收入中拨付,这样一来,幸福院自身就有了“造血”功能,后续管理经费也有了着落。
幸福院建在家门口,既照顾了农村老人“故土难离”的思想,又提供了“生活有靠”的保障,因此,杨家沟镇农村老年幸福院成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这一养老模式,以老有所乐、空巢变暖巢的特点,托起了养老幸福梦。
留守老人调研报告4
(一)活动过程
我们三个返乡志愿者在观音阁乡妇联陆主席和团委王书记的带领下,于XX年7月29日来到观音阁乡桃花村进行调研工作,此次调研主要是慰问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我们先是来到留守儿童严宇熏的家里。她和爷爷早早的就在门口等着迎接我们,我们给她带来了小小的文具用品。这个小女孩很小就由爷爷奶奶带大的,但是她很乖很听话。由于爸妈长期不在家里,小小年纪便学会了自立。
接下来我们去到空巢老人家里。两个老人家刚好做事回来,看到我们来了热情地叫我们坐下并倒茶给我们。我们与老人亲切地交谈着,了解他们的生活与近况,并提醒他们要注意身体。
最后我们来到了小朋友严礼林家里。他只有2岁,是由爷爷奶奶照顾,对于我们突然的造访,小朋友显得很认生。我们给他带来了一个小玩具,他甚是喜欢。慰问完他的爷爷奶奶和了解了他们家的基本情况之后,我们也离开了。
(二)活动结果
通过这次走访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我们了解到多数家庭的年轻夫妇外出打工,只能留下老年人和小孩共同生活,所以留守老人和儿童较多,导致农村劳动力缺乏,整个村庄缺乏人气,感觉空寂。那些空巢老人的生活很拮据,没有太多的收入,大部分都是靠种庄稼过日子。他们还要照顾他们的孙辈,且由于他们的年龄都比较大了,文化水平也不是很高,不能为那些留守儿童辅导作业,而许多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教育,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大多都是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后就直接出去工作了。
留守儿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是缺少父母的督促和教育让他们的成长出现心理上的误区。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地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里逐渐形成了“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
4.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健康与否。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三)建议意见
1、作为政府,敬老院、养老院不仅要办多,还要办好,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归、老有所终。
2、对于家庭的责任不能放弃,物质需求解决之后,精神需求也要跟上。政府要鼓励,社会要提倡,同时还要有具体的措施。
3、对无生活来源、长期患病、久治不愈、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且符合定期救助或低保条件的“空巢老人”,政府部门要及时把他们纳为救助对象,给予定期救助或享受低保待遇。对低保边缘的困难老人,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水平给予及时的救助,及保障他们晚年的基本生活。
4、加强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等等。
5、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
6、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
7、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
8、下大力气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
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努力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我们必须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热火朝天,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很多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都是在基础较好的地方锦上添花的新型政绩工程,真正基础差经济落后的地方却无人问津,可以说是从未盼到过高级领导的“现场办公”,致使新型落后地区在产生,新的不和谐在形成,致使这种地方的农民不得不继续通过进城打工的途径来维系家庭的生存,从而导致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群体和留守儿童问题有增无减。因此,落实党中央的加快新农村建设任务,我们应该坚持全面发展观,不仅“锦上添花”,而且“雪中送炭”;不仅注重修道路建楼房,而且重视办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不仅发展经济提高收入,而且关注民本民生优化社会环境。总之,就是要建设全面和谐的新农村,最终实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目的。
留守老人调研报告5
我国农村正经历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和老年人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高龄老年人和老年空巢家庭比例的较快增长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及农村老龄问题的综合解决。为了解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发展情况及其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20xx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了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状况的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调查运用国家xxx批准,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xx年和20xx年实施的两次中国老年人口状况调查数据,结合北京、河北、江苏、浙江、黑龙江、江西、河南、安徽、重庆、甘肃等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典型调查,调查对象为农村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的老年人,即老年人无子女(包括儿媳、女婿),或有子女但不同吃同住者。
老年空巢家庭包括两类:
1、独居户;
2、夫妻户。
老年类空巢家庭包括三类:
1、隔代户(老年人与未成年孙子女或外孙子女同住,多称“留守家庭”);
2、两代老人户(老年人与父母同住);
3、与其他人同住户(老年人与其兄弟姐妹或照料者等同住)。
20xx年,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共3288万户,占农村老年人家庭总户数的,比20xx年的提高了4个百分点。空巢、类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共4742万人,占全国亿农村老年总人口的。其中,空巢家庭老年人占,类空巢家庭老年人占。除隔代户从20xx年的下降到20xx年的外,其余几类家庭户的比例均有所上升。独居户从提高到,夫妻户从提高到,与其他人同住户从提高到,两代老人户从提高到。
空巢、类空巢家庭分布呈现较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和中部省份空巢比例相对较高,如山东、河北、江苏的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的比例超过了60%,北京、河南、浙江、安徽、辽宁等也超过了50%。西部一些省份如陕西、广西、云南不足30%。各省份内部的分布差异也较明显。严重的地方,村外出青壮年比例达到90%,留在家里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
随老年人年龄提高空巢、类空巢家庭比例呈减少趋势。农村60至69岁的低龄老年人中有居住在空巢、类空巢家庭中,在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中减少到。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以有配偶同住为主占,丧偶的占。
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内部差异明显。约有2/5的老年人自愿与子女分开居住。这类家庭以夫妻户多见,低龄老年人为主,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相对较好。有的老年人被迫与子女分开居住。其中,有的老年人想与子女同住,但因子女不孝,婆媳关系紧张,或子女外出发展等原因而不得不独守空巢。有的老年人愿意入养老院,但因经济条件不允许加之不是收住对象,或当地没有养老机构而不能如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中的问题既有作为农村老年人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有因子女“缺位”带来的特殊问题。
(一)养老保障不稳定问题。
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从事生产劳动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近5个百分点,占,得到子女经济帮助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低个百分点,占。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年人均收入2373元,约为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4/5。受自我养老能力以及子女自身经济状况和养老意识淡薄等影响,的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感到经济困难,49%的人认为经济上缺乏保障,得到政府和集体救助的只占。
(二)基本医疗缺乏保障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中健康状况差的占,患慢性病的占,的人未享受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障,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多数反映合作医疗报销起付线高,报销比例低,报销程序过于复杂,门诊取药花费多但不能报销,住院治疗又需要先垫付大笔押金。因为上述原因,有70%的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患病后不去就医,“拖”病现象比较普遍。
(三)照料服务供求矛盾突出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占xx年人需要照料,其中的人得不到照料,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个百分点。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靠配偶,占,国家、集体、养老机构上门服务合计仅占。与此相对,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依靠子女,占。
(四)独居老年人面临高生活风险问题。
独居老年人(包括散居“五保”老人)约1004万人。其中,觉得经济困难的占,需要照料但无人照料的占,经常感到孤独的占,感到不幸福的占,有过自杀念头的占,这些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老年人。统计分析显示,有60%的农村独居老年人生活中面临着经济非常困难、健康状况极差、需要照料和孤独寂寞中的至少一种问题,近19%的独居老年人面临两种以上的上述生活风险。
(五)隔代户和两代户老年人生活压力大问题。
子女外出务工,留下祖孙在家的“留守”老年人占农村老年总人口的,接近400万人。他们既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又要照看孙子女,身心压力很大,健康状况也最差,的老年人认为健康状况较前一年变差,的人患有慢性病,的人在调查前两周处于带病状态,这些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空巢、类空巢家庭。两代户老年人既要自养还要赡养其高龄父母,他们参与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得到子女经济支持的只占,医疗费开支最大,年人均住院费支出达到1827元,远高于其他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的1068元。
三、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现象及问题成因分析
(一)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态势仍将持续。
造成农村老年人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的原因一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人口,同时也是70年代以来实施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相继进入老年,老龄化加快发展。二是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长,同时两代老人户也有所增加。三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向城镇迁移,留守老年人增加。四是随着居住条件改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变化,两代人愿意分开居住的家庭增多。上述因素的持续存在,必将推动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的继续发展,空巢、类空巢将成为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一种重要居住形态。
(二)子女“缺位”削弱了家庭养老的作用。
老年人劳动自养、夫妇互相扶养和子女赡养是传统家庭养老的三大支柱,由于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缺位”,丧失了支撑家庭养老的稳定结构,影响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突出地表现为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同时加重了老年人劳动自养的负担。独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养,与孙辈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抚育负担,两代老年人户则是“以老养老”,困难相对更多。
(三)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发展滞后导致部分老年人养老和照料服务的“真空”。
家庭养老功能不足,老年人对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需求增加。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窄,水平低,社会福利服务基础设施短缺,社会养老服务不发达,使老年人的养老特别是服务需求得不到保障。调查发现,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需要上门家务服务的占,而当地有此服务的`仅占,需要上门护理的占,能提供上门护理的仅占,需要入住养老机构而不能如愿的占,离老年人的需求差距很大。
(四)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现象及其问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主要表现为一是政策“缺位”。各地关于居家养老和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较少。二是观念落后。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养老”上,对农村老年人“空巢”问题重视不够。三是缺少有力措施。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社会组织很不发育,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难度很大。基于以上原因,老年空巢家庭增加带来的照料服务等问题在许多地方没有摆上议事日程。
(五)敬老意识和赡养观念淡化。
农村“重小轻老”现象比较普遍,少数子女视老年人为累赘,一些多子女家庭互相推诿赡养义务。婆媳关系紧张,“媳妇当家,养儿防不了老”。外出务工子女忽视家中老年人的生活安排,与老年人缺少联系。还有“外嫁女儿不养娘”的传统习俗,等等。这些因素导致部分老年人的赡养得不到落实。
四、对策与建议
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伴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在城镇化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因素影响下,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主,依靠老年人劳动自养、子女赡养和土地保障的传统养老模式受到进一步挑战,需要从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的建构上综合考虑和应对。在继续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保障和公共服务,建立健全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是新时期保障包括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在内的广大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服务需求,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老年人生活提供制度保障。
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并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措施给予优待和照顾。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对贫困老年人降低门槛,提高补助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考虑免除70岁以上老年人的参合费用,并对参加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在个人账户计入金额及报销比例等方面予以优惠,适当扩大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门诊报销的病种。医疗卫生机构应为急重病贫困老年人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老年人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对于不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农村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可采取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要。
(二)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在服务好“三无”老人等传统服务对象的基础上,把服务对象扩展到高龄、病残、独居、生活不能自理的社会老年人。
施院托老年群众在农村社区建设综合性养老服务活动设施,以此为依托为老年人就地就近提供生活照料、文体娱乐、法律服务和宣传教育服务,逐步形成住养、定点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和村集体要积极出资设立养老服务公益岗位,同时积极倡导邻里互助、志愿者帮扶和老年人互助,以独居户、隔代户、两代老人户特别是高龄、贫困、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为重点,建立联系和帮扶制度,制定紧急事件的有效应对办法,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三)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
进一步推进农村家庭赡养协议书签订工作,巩固家庭赡养,督促外出务工子女妥善安排好留守老年人的生活和生产。加强涉老法制教育和敬老道德宣传,把敬老孝亲纳入文明家庭和文明村镇的评选表彰内容,转变不良习俗,和谐家庭关系。加强对老年人的宣传教育,帮助老年人加强生活安全的自我保护,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提高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对农村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农村老龄问题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研究和解决。要制定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发展规划和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政策措施,将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将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发展农村为老服务纳入部门工作安排,切实承担起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福利服务、医疗卫生、安全保护、权益维护、活跃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责任。要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老龄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发挥好综合协调和检查督促作用。在农村基层,要普遍建立起农村老年人协会,在村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积极调解涉老纠纷,维护老年人权益,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老年人自助互助。
留守老人调研报告6
崇明是中国第三大岛,由于交通不便等客观原因,崇明的开发相对较晚,经济基础不够发达,越来越多的中青年进入上海市区寻求更好的发展机遇,老年人则由于生活习惯、传统的乡土观念等主、客观原因选择留在崇明,使崇明老龄化速度加剧。这样,便形成了留守老人这一特殊的群体。崇明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面临着诸多困境,已成为一个值得社会给予更多关注的社会现象。关注崇明老年人口,特别是老年贫困人口中的留守老人,了解他们的现状,积极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了解崇明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我们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暑期实践小组深入崇明当地开展了为期四天的调查研究工作。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崇明县留守老人。主要是针对年满60周岁以上的,成年子女均已外出务工且连续一年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本次调查分别选取崇明县中心镇老人活动中心的老人、汲浜镇当地老人、陈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人(共12位)作为我们个案调查访谈的对象。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在崇明县老龄办,工作人员以座谈会的形式讲解政府对留守老人的相关政策;在民本中学,我们发放了关于关注留守老人的调查问卷;在入户典型调查中,考虑到农村留守老人的文化水平和结构性访谈的弹性大,有足够的自我发挥空间的优点,因此在这次实地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福利、心理状况、社会治安等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四村12户群众。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地基本状况
20xx年末,崇明县总人口69.34万,60岁以上老人16.82万,占本地区总人口比例24.3%,这个比重在上海各区县中排第三,65岁以上老人11.87万,占本地区总人口比例17.1%,80岁及以上老人2.81万,占本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16.7%。崇明县“纯老家庭”人数,20xx年10.10万人,20xx年12.54万人,20xx年11.28万人;独居老人,20xx年2.78万人,20xx年3.51万人,20xx年3.05万人;80岁以上的“纯老人家庭”20xx年0.75万人,20xx年0.9万人,20xx年2.50万人。子女都不在上海的单身独居老人79人,需特殊照顾的非老年残疾人和与未成年人同住的老人12008户,1499人。
(二)调查结果
浜镇当地老人代表了崇明大多数农村老人的生活情况,他们一般子女较多,大多都在上海工作,有一两个子女留在崇明,较近照顾,有什么紧急情况能够快速联系到子女,老人多有一些老年人常见的疾病,由于家中没有人照顾,老人得亲自做一些家务活,有些身体较为硬朗的老人还要做农活,一般平时吃的菜都自家种的,自家吃不了也会拿到市场上去卖,老人没有退休工资,靠政府给的老年保障金过活,逢年过节子女也会定期给一些钱,比如我们去的一位99岁老人家中,老人只有一儿,已经去世,平时跟着儿媳妇生活在一起,媳妇也已经66岁了,好在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日常起居生活都能自己照顾。两个老人的日常生活开支就靠孙桂芳老人的90岁以上老人生活补贴和孙桂芳老人的媳妇的60岁以上老人生活补贴。两个的生活补贴加在一起,生活开销是够用了,但是老人媳妇说,生活在农村,要送的“人情”钱花费太多了,有时甚至比老人的日常生活开支还多,这些钱通常都是由孙子给的`。农村的留守老人一般没有什么娱乐的活动,娱乐场所也较少,平时就看电视,打打牌,串门聊天,一般天一黑就关门睡觉了。
中心镇老人活动中心的老人代表了大多数的60-65岁的老人的生活状况,他们子女较少,且多在上海工作,子女都很年轻,正是打拼事业的时候,平时很少能回家看望,就造成了这群60岁左右的老人提早的过上了留守生活。老人退休工资和子女给的钱能够满足日常所需,且这些老人较为积极的参加一些老人活动中心的活动,娱乐活动也较为丰富,比如我们到达的中心镇老人活动中心,老奶奶在排练跳舞,老爷爷在下象棋,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多位老人为我们带来自编自演的两套舞蹈,一位老爷爷不仅会多种乐器,还自己谱曲填词写了好些歌。然而老人活动室的功用到底发挥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也依靠居委会领导的组织能力。因而也导致了有些老人活动室活动丰富多彩,而有些则相对单调。
陈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人代表大多数有较高的退休工资的年纪较大的老人的生活状况,由于年纪较大了,不能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也容易生病,且也不便参加老人活动中心的各种活动了,何不到疗养院去,那里条件好,环境好,又卫生。服务中心的老人们认为在这里比在家里好,这里老人多,一个人在家很寂寞的。而且在护理院有医生、护士和阿姨照顾,在家的话,子女都出门上班的,平时白天就一个人在家,有事很不方便。老人们平时空闲时间会聚在一起看看电视,打打牌。如果还能运动的话,还有一些健身器材供老人使用。很多上海的老人也会到这里来养老,比如我们在采访时就遇到了一位杨浦区的老爷爷,觉得这里的环境比较好。当然也有些老人对这里的饮食不是很满意,认为娱乐活动的种类少了些。
留守老人调研报告7
爱暖夕阳,青春在志愿中飞扬。为培养大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实践能力,践行暑期三下乡的志愿精神,7月7日,信阳师院物电学院成立多支调查小组,开展了以关爱空巢老人,践行青年志愿精神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首先,调查组在指导老师洪亮的带领下奔赴浉河区清塘乡董家河村进行实地调察,搜集空巢老人相关资料并拜访空巢老人。该村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向队员们介绍了政府对老年人的扶助政策以及该村特有的空巢老人扶持政策,并将村里空巢老人的具体现状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对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访谈以及他们提供的相关资料,志愿者们获取了关于该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福利状况以及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一些解决对策等方面的相关信息。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对志愿者的实践活动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赞扬该院大学生的实践服务精神之余,他还就此次调查活动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
随后,调查组成员分两组实地走拜访了该村空巢老人,对老人的家庭情况、收入情况、健康状况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志愿者们还和老人们话起了家常,75岁的王大爷听力有些障碍,志愿者们十分耐心地与王大爷进行了交谈。志愿者左炎春告诉记者: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分析,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同时,也希望我们可以为老人们的生活带来些许快乐。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志愿者们严格遵守学校三下乡纪律,坚持社会工作的博爱、尊重、助人自助的精神价值理念,把所学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运用到调查实践中,展示了师院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受到了地方群众的热情接待和高度赞扬。据悉,在未来几天里,他们还将开展关爱老人的回访工作,再次返回董家河村,将大众的心意转达给空巢老人. 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调研报告2
尊老爱幼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加强我们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今年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选择去了敬老院看望并照顾那里的孤寡老人,目前,我们身边老人的生活质量比较差,他们缺少关爱,缺少文化娱乐,我们利用团队的优势,组织大家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并带一些生活必需品和水果以及一些小礼物,给他们表演节目,带去温暖。再精神和物资上尽我们的一份力。
七月二十八号上午九点左右,我们一行人在常熟市敬老院门口集合,并我们集体合影了一张,让照片把此刻的岁月留下,飘扬的旗帜定格在温暖得太阳下,,激情的召唤。我们迎着东方走向了常熟敬老院内,当我们经过一片大树时,顿时感到天朗气清,心胸开达,充满了豪迈之气,我们每个人都忍不住用全身的力气大喊,仿佛自己的人生将在此刻开始走向成功。有一种雄心想与天工比天高的冲动,毕竟我们闯过独木桥的艰辛在此得到回报,他们疯狂的喊出心中的压抑气息。毕竟谁都努力过,谁都不太容易,此一刻我们彼此心意互通,都想为自己的人生拼搏一番。
平时娇生惯养的我,走出校园来到社会,走进老人,把老人当作朋友一样聊天,听老人们过去的事迹是如此的着迷,我还又跑到外面的小卖部给老人买东西,虽然来的时候给老人们带来了些水果、点心,可那些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又用我的零花钱为老人买东西来表达我的心意,然后我们为老人们送上水果,有的老人行动不太方便,我们就亲自喂他们吃,虽然笨手,但见到老人们开心的笑脸就心满意足了。我感觉到了一家人似的其乐无穷。大多数老人在这里过的很开心,他们有时在房间过楼下的广场看电视或者锻炼身体,因此,老人们在这里可以算是晚年安康了!最后我们还给了一位老奶奶过生日,我们带去了蛋糕,并送上了我亲手做的999个千纸鹤,希望老人开心的生活可以长长久久。
在我们即将离开敬老院的时候,我们和所有的老人合影留念,我们祝福他们的生活可以永远的'开心,快乐!
对于爱,读到了很多,也听到了很多,但是它依旧美而朦胧,就像梦中的恋人。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也经历了十几年的人生,我似乎已经对爱有了些许的了解,可我渴望更加接近它,拥抱它!爆竹声中,我们身后起了尾尘,每一个心中都有了一份沉重,在我走的时候,瞥见了墙壁上还有其他学校的团体的赠品。再回首,老人们都手拿我们赠送的礼品目送我们,眼中有一种光亮。
走了,他们的一生将要走完了,他们有太多的辛酸和泪水,我们的欢声笑语只能带来片刻的忘记忧伤。我们该做些什么?每个人都在深思。那些曾几何时拥有我们同样梦想的老人们,他们也年轻过,我回家的时候和过来的时候拥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同样,在敬老院里还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回忆! 社会需要关注孩子一般关注他们。
珍惜岁月,关爱老人
我觉得我们还需要做得更多!老人,是需要我们关心的一个弱群体,我们应该不懈努力的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以报答他们曾经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也将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继续更好的传承下来!今后我们会更多的投入到关爱敬老院老人的活动中。
留守老人调研报告8
为深入了解红旗村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况,我校“三下乡”活动的三十几位成员在村里全面展开问卷调查,走进村民生活、深层次地了解村民各方面的状况。帮年老的村民量血压,送上最真切的关爱。
调查对象
衡阳市红旗村
主要过程及基本情况
走访的村户中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占全村人们的90%。多数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养大,但甚至也有十岁左右小朋友独自一人居住在家中,自己照料自己的生活起居。家有老人的一般是奶奶在家照顾孩子,爷爷到山上的家里做农活、忙家务。由于常年干较重的农活,农村许多的老人身体不好,治病也需要花很多钱,对于原本就贫穷的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而少部分独自一人在家的孩子便是自己放学就赶回家做饭、洗衣服。与留守儿童交流之后,我们发现,他们和其他同龄的小朋友一样,十分需要父母的关爱,长期和父母分开都十分想念父母,特别是一些生活在离异家庭的孩子,见到父母的机会就更少。但是,他们并没有一味的抱怨,到了一定年龄,加上亲人的引导,各个都变得很懂事,主动承担家里的负担,很理解父母的难处,他们都会试着去面对现状,去承受这一切。
而在空巢老人之中发现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都缺乏安全感,一般陌生人都没法和他们沟通,这些老人很少与人交流。他们有些生活完全能够自理,也有生活保障,但是内心却充斥着孤独寂寞。心情郁闷、沮丧、孤寂,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但是很大部分还是比较理解子女的处境。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主要在学习、性格、心理健康方面相较非留守儿童而言存在一定的问题。
1、学习。在留守儿童中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有的留守儿童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并且比较早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好,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良。而有的留守儿童对学习表现出散漫、厌学、逃学的症状,遇到难题不会主动请教老师或同学,上进心缺乏。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上的辅导较城市少了很多。
2、性格。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对他们成长过程中问题的解答。在成长环境中,父母是第一任老师,所起到的作用非同一般,可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留守儿童的问题与父母存在着空间和时间的代沟,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也由于各方面的差异,使留守儿童缺乏亲情和家庭教育,让留守儿童容易出现自控能力差、孤僻、叛逆、自卑、内向等性格趋向。
3、心理健康方面。父母与孩子之间较少的交流与沟通,让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表现出的焦虑,对家庭状况、父母安全等的担忧,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的发展,易导致自暴自弃、孤僻、悲观的不良心理的形成。
(二)在空巢老人问题方面则面临一下几个挑战:
1、生活保障。在农村的空巢老人经济问题、生活质量、生活空间都受到严格的限制,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他们。
2、日常照料服务。农村的空巢老人并不能保证日常生活有很好的照料,通常还必须帮着子女照顾一群孩子,因此在日常照料方面同样面临考验。
3、精神慰藉。毫无疑问,子女是照顾空巢老人的第一责任人。而子女长期在外不能尽到自己的职责,在某些方面就会让空巢老人感到孤独寂寞、在心理方面尤为空虚,精神慰藉得不到保障。
五、原因分析及建议对策
1、留守儿童
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上述诸多问题的原因是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父母与子女缺乏起码的交流和沟通,监护人管理能力的限制等方面。虽然,在这样的`情况下,浮出很多问题和不良现象,但是仍有许多留守儿童懂得如何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关系,不但在学习中有着优良的成绩,在家庭中也能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事,适当减轻家庭的负担,他们也是非常优秀的。
2、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的出现是生活困难与当前社会竞争的加剧造成子女离开家庭,虽然大部分年轻人有赡养老人的意愿,但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与教育和就业机会,不得不外出务工和学习,这是空巢家庭出现的最重要的原因。其次老年人与子女存在代沟造成空巢。三是子女不孝,对老人不闻不问。
在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上,虽然原因出现了多样性,但主要原因是相同的,那就是由于生活等各种原因让子女不得不外出打工或学习,而打工又占了绝大多数,从而使他们无法与留守儿童进行交流,无法给予他们亲情和家庭的关爱,无法照顾孩子和老人,无法给予精神的慰藉。
根据以上原因的分析,作出几点建议:
1、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在法律、法规方面予以保障。特别是乡、村(社区)基层组织要将老年人、留守儿童教育和生活问题列入重要的工作事项。大力完善相关政策规定。
2、社会各界人士应给予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以更多的关爱。我国历来就有敬老、爱老和养老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当大力号召、动员社会各界多关心,多理解老年人,积极营造有利于空巢老人身心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在留守儿童方面,积极争取希望工程、各类基金会及企业捐赠资金,发动地方政府、企业家、民间组织协助募集资金,要让更多的人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关心和支持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3、发展县域经济,将农民工留在家乡就业。如果农民工能留在家乡就业,那么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就会减轻很多,子女就会有时间来照顾孩子和老人,无论是在经济、家庭生活方面还是在心理健康、学习教育方面都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4、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层次,激发其创新精神,改善农村教育环境。实现结对帮扶的良好机制。
六、总结:
这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此次的社会实践不仅丰富了我的暑假生活而且增加了我的社会实践经验,总的来说是受益匪浅。和这么多优秀的队员们一起努力,苦也变成了甜!“青春三下乡”,我们用青春承担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展示了大学生积极向上的风貌以及展现了我们是有责任感的一代!
近来,“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已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但仅仅的关注是不够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困难帮扶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社会的广泛参与,子女的爱心与孝道,邻里的亲情,需要社会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网而努力!帮助弱势群体,我们在行动!
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都是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过程。
留守老人调研报告9
一、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青年劳动力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与发展机会。这一社会现象导致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留守老人。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面临的问题以及他们的需求,我们进行了本次调研。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以及实地考察等多种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问卷调查覆盖了不同地区的农村留守老人,深度访谈则侧重于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想法,实地考察则帮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实际状况。
三、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
经济状况:大部分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子女的汇款和自己的农业收入。然而,由于年龄和体力的限制,他们的农业生产能力逐渐下降,导致经济收入有限。同时,部分老人还面临着医疗费用的压力,这使得他们的经济状况更加困难。
健康状况: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普遍较差,他们往往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很多老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病情恶化。此外,由于缺乏子女的照顾和陪伴,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社交状况:留守老人的社交圈子相对较小,主要局限于邻居和亲戚。由于子女长期不在身边,他们缺乏与家人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孤独感和寂寞感加重。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的文化活动相对较少,他们的精神生活也相对匮乏。
四、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
养老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他们面临着无人照顾、生活无法自理等困境。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他们的养老保障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医疗问题:由于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有限,留守老人的医疗问题尤为突出。他们往往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这使得他们的健康状况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精神问题:长期的孤独和寂寞使得留守老人的精神问题日益严重。他们缺乏与家人的沟通和交流,缺乏精神寄托和安慰,这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五、建议与对策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留守老人提供更好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
加强农村医疗服务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留守老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丰富留守老人的精神生活,缓解他们的孤独感和寂寞感。
加强社会关爱与支持: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关爱与支持,通过志愿服务、捐赠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六、结论
农村留守老人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
留守老人调研报告10
一、引言
1、调查背景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帮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办法,加强城镇空巢家庭艰巨老年人的帮扶工作,给上级党委研究老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2、调查目的
透析空巢老人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3、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
二、正文
(一)空巢老人生活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对空巢老人问题进行了数据统计,下面分析。
据市xxx城调队统计,城市居民家庭中空巢老人家庭已占到。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正成为一个需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今年,天津市老龄办组织开展了对空巢老人家庭的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的抽样调查,昨天,调查报告正式发布。老人们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健康医疗情况、住房情况、生活照料情况、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养老意愿和需求等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的空巢老人独自居住;的空巢老人有退休金;的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
以上的数据来自天津市老龄办最新发布的《天津市空巢老人家庭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调查报告》。此次调查涉及了有关空巢老人生活的诸多方面,从具体的数字可以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
1、居住方式
独自一人居住的有389人,占;老夫妇俩共同居住的有811人,占。女性空巢老人中独居的比例远高于男性。
2、婚姻状况
已婚有配偶的有817位,占;未婚的有12位,占;丧偶的有356位,占;离婚的有15位,占。1190位空巢老人(有10个空填)中,无子女的老人有35位,而子女最多的有9个,平均有子女个。
3、收入情况
有1045位老人有退休金,占,每月平均退休金为元;有30位老人在继续从事有收入的工作,有11位老人享受过社会救助,有192位老人接受过子女(包括孙子女和亲属)的经济帮助,有23位老人有其他一些收入。有595位老人没有任何理财项目,占。受访老人对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评价还是比较满意的。
4、日常生活
“能自理,完全可以自己做”的有1065人,占;“半自理,需要别人帮助”的有112人,占;“不能自理,完全依靠别人”的`有21人,占。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呈下降趋势。
5、日常生活
问卷中列举了9种老年慢性病,有173位老人未患有任何一种慢性病,占;的老人患有一种或几种老年慢性病。9种老年慢性病,按患病人数多少排列,依次是高血压、心脏病、骨关节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骨质疏松、糖尿病、白内障青光眼、老年痴呆和其他病。老年人对于健康状况的自评,认为很好的仅占。
6、健康情况
(数据为访问前4个月内)有的老人在访问前看过病,住过院的比例为,平均看病次数为次,人均医药费元。以此推算,年平均看病次数约为次,年人均医药费支出为元。大多数老人感觉看病还是方便的,觉得非常方便的仅有,方便的有。的老人享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其余老人享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7、住房情况
的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积在50㎡以下,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积在50-80㎡,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积在80-100㎡,只有的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积在100㎡以上。绝大多数老年人对目前自己住的房子还是比较满意的。
8、生活照料
留守老人调研报告11
一、前期预备
七月刚刚到来,我一边完善立项,联系相关人员。在我们协商将实践时间定在七月十日,于是我们便在十号当天一起预备实践所需物品。十号十一号两天,我与先到的两人一起到预先方案的实践地点分析实践进行的可行性和效果,并联系了一些居委会,以便为实践的实施供应便利。经过两天的实地考察,我们对团队的方案进行了相关的调整,其中变动最大的为志愿服务方面。估计的实践地点是在整个安乡县城,但是由于范围过大,孩子又比往年的多很多,所以我们将志愿服务地点改在了深柳区委会。十二号,全部队员返回,团队召开会议集中争辩了大事中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及就方案的调整重新明确了每个人的工作。我们都布满斗志,布满信念,预备迎接实践的正式开头。
二、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在行动
志愿服务是此次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此次志愿服务围绕留守儿童的主题开放,留守儿童多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伴侣一起生活。然而一些孩子虽然不在农村但是父母长期在外工作或者父母由于工作缘由很少和孩子在一起,这也属于留守儿童的一种。在常德市安乡县深柳居委会这边,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工作,而这些孩子都聚在一个叫"深柳小饭桌'的地方,在这里有老师辅导孩子学习、照看孩子们的起居。作为长沙民政的学子,了解这一状况后,我想我们有义务为他们做点事,于是我们队伍便在"深柳小饭桌'开放了为期十天的志愿服务活动。
去小饭桌的第一天,我们先与居委会的相关人员罗主任了解了状况,粗略的了解了这里每个孩子的特点。刚与这十几个孩子见面,我却不知道怎么着手融入到这群孩子中,没来之前的想法是陪小孩玩应当很简洁,不用刻意的去预备。然而,真正开头做的时候却不知道从哪下手了。去的第一天,孩子们恰好在上手工课,我便与孩子们一起学起了手工艺品的制作,很快的我融入到他们当中,在随后的几天中渐渐的我们打成一片。每天的上午我们辅导孩子的学习,下午罗主任会给他们上绘画课、手工课等,到了傍晚我们会陪孩子们到楼下做玩耍,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带孩子巡游了很多地方。
经过了解,他们的父母大多外出工作,除了周六周日很少与孩子接触。刘晓峰小伴侣告知我说,没来这之前,他通过玩玩耍来消磨时间,通过玩玩耍来打发无聊,对身体是格外有害的。在这些孩子中我就发觉有个别的孩子有暴力倾向,有的孩子性格孤僻不爱与人沟通。同时,通过与他们交谈了解到,虽然在这有人玩,但是他们期望父母能多陪陪自己,期望自己能像别的小伴侣一样上学父母接送,周末与父母一起出去玩。
近年来,城市留守儿童的犯罪率也有所增高,凸现了外出打工和子女训练的冲突。有关人士称,解决冲突的根本是政府要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工作、收入稳定,并改革城市的训练体制,要让在城市里打工者的子女能够轻松地接受训练,大力进展经济,使外出务工人员可以不为生计困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留守儿童不仅仅是训练问题和社会问题,更是经济体制问题。而这对城市留守儿童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小嘘。首先,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会造成孩子们的.恐惊感,以致养成孩子胆小怕事的习惯;其次,城市中的诱惑多,从这个层面讲,城市留守儿童比农村留守儿童危急的多,稍不留心会产生各种不良后果。我们可以实行什么对策呢?
第一,越来越多的农夫工带孩子进城打工,但由于户籍问题在政策上却受很多限制,所以政府应当解除他们在就业、医疗、受训练等方面的限制。其次,社会应当多成立一些"留守儿童活动基地'之类的组织,乐观的去关怀留守儿童。再者,应大力鼓舞高校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务,高校生可以在志愿服务的同时,带给孩子先进的思想,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三、社会调查-给空巢老人多一些关注
以"空巢老人'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是此次社会实践的有一大模块。"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济南市作为省会,医疗条件较好,老龄化程度相对严峻,空巢老人的数量也很多,针对此状况我们开放了关于社会各阶层对空巢老人现象认知状况的社会调查。
此次社会调查主要以一对一问卷谈天的形式开放,重要通过谈天辅以问卷,具体了解被调查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此次社会调查一共持续了3天,我们主要前往人流量大的景点及空巢老人集中的地点开放调查。我们先后赶往于深柳区、香港步行街(2次)、澳门步行街、西站、黄山头、大鲸港。虽然调查时间选在了下午,但是天气照旧很热,在步行街和大鲸港调研时还遇到了大雨,但我们照旧将调查进行下去。调查过程中遭到拒绝也是常有的事,始终遭到拒绝心里不免打起退堂鼓,但是我们彼此鼓舞,一起解决困难。在步行街做问卷时,我们还遇到了传销人员,我们准时离开并将此状况报告给保安处。
调查显示,不同地点的及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空巢老人这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老人方面,黄山头的老人们生活条件较好,精神生活丰富,他们表示子女虽然不在身边但是生活比较丰富,他们倾向于让子女追求自己的生活;深柳区及步行街的大多老人认为人老了,对子女来说是一种负担,自己能生活就不去麻烦子女。青年人方面,他们普遍认为,这主要是经济的进展使子女们不得不离开父母去追寻更好的生活,作为子女应当多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而作为政府社会应当建立相关体制,给空巢老人多一些关怀。个人认为,城市中空巢老人增多的缘由有三点。首先,我国实施的方案生育政策,要求每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其次,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丁克家庭(double income no kids),即不要孩子的家庭观念越来越流行。第三,现在竞争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员的流淌越来越频繁,人们经常要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甚至出国深造、工作等。怎么去应对这一问题呢?我认为社区服务方面,社会各界人士,小区居委会应当依据老年人的特点为空巢老人设置相关的设施,建立相关的老年人服务机构,同时小区内多开展丰富多彩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精神生活;家庭赡养方面,我们应当加大对于老人空巢的危害的宣扬力度,让更多的子女意识到应当尽量多花一些时间陪伴父母,让空巢老人尽量多的享受到家庭赡养;心里调整方面,小区居委会要准时把握了解老人状况,多于心里消灭问题的老人谈心,开展文艺活动,老人自身也要调整自己的心里状态。
四、单车宣扬很给力
7月18日,我们通过骑单车的同时扛旗、扯横幅的形式开放"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的宣扬活动。由于单车数量有限,参与此次单车宣扬的共5人,四两单车。我们从深柳区动身,沿潺陵路、五总街行进,一路上新颖的宣扬形式引来了很多人的目光,呈现了民政学子的风貌。随后深柳大道我们转入深柳区,到达小饭桌与孩子们见面,并与他们合影留念。短暂的停顿后我们驶入黄山头路,由于处在下班高峰期,我们取消骑车宣扬,转而实行了行进一段路程下车宣扬的形式。
此次宣扬活动形式形式新颖,信任产生了良好的宣扬效果,对外呈现了民政学子的精神风貌。骑车的同时扯横幅比较困难,一路下来手都麻了,还有几次险些摔倒,但是有了收获付出也是值得的。
五、感悟
这是步入高校的其次次社会实践,寒假只是简洁的生活体验。而今年的,我们有了自己的队伍,而且自己还担当队长,队中的成员虽然都是学校同学,但是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聚集起来,也是格外不易得,这带给我的考验是很大的。
虽然有雨阅历不足,在立项上有些纰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队伍准时对实践有了相应的调整。实践的十天并不是那么简洁的,尤其对于阅历缺乏的我们,每天早晨,我都要六点起床,预备社会调查与志愿服务的相关事宜。出去便是一天,午饭也会在路边小摊草草解决。七月中旬的天气是格外酷热的,有事还会遇到不期而至的大雨,但是我们仍旧将调查持续下去。印象深刻的是在步行街做问卷时,我们的衣服已经完全湿透,但却没有就此返回,仍旧按方案将调查工作连续了下去。志愿服务方面,虽然和孩子们在一起布满欢快,但是与十几个孩子待在一起一成天也不是简洁的事。到了傍晚6点多,全部人员才能返回,虽然浑身都是汗,但是我们都乐此不疲。晚上大家还要不顾疲乏的去写活动日志,发新闻,预备其次天的实践活动。
实践的收获也是不少的。首先熬炼了自己的随机应变力量,活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也会依据当天的状况对人员、地点进行相关调整,这些极大的熬炼了自己的应变力量。其次,是组织力量,自己要对全部成员依据个人意愿进行协调、支配,这些熬炼了自己的组织力量。再者,是交际力量,调研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让被调查者协作自己的问卷调查,也不是那么简洁的。还有就是自己的急躁,实践的十天虽然不长,但是依据方案有条不紊的做下来也不是那么简洁的,要每天早起,晚归,支配行程、协调人员、写活动日志总的来说这次实践是受益匪浅的,和这么多优秀的队员们一起努力,苦也变成了甜,"青春责任'团队,我们用青春,担当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向外呈现了民政学子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留守老人调研报告12
一、引言
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均衡,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选择前往城市寻找发展机会,导致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日益突出。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面临的问题及其需求,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范围覆盖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地区,共发放问卷XXX份,回收有效问卷XXX份,同时对XXX位留守老人进行了深度访谈。
三、调研结果
留守老人基本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农村留守老人大多年龄偏大,健康状况普遍较差,且文化程度偏低。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务农、养老金及子女赡养,但普遍面临收入不足的问题。
生活照料问题
由于子女外出务工,留守老人普遍缺乏生活照料。调研中发现,许多老人独自居住,缺乏必要的照顾和陪伴。同时,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有限,老人的医疗保障水平较低,看病就医成为一大难题。
心理问题
留守老人普遍存在孤独感、焦虑感和无助感等心理问题。他们渴望与子女团聚,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实现。长期的精神压力对老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社会支持不足
调研发现,农村留守老人普遍缺乏社会支持。尽管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养老服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养老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四、问题与建议
问题
(1)农村留守老人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
(2)生活照料不足,医疗保障水平低,看病就医困难;
(3)心理问题严重,缺乏关爱和陪伴;
(4)社会支持不足,养老服务设施不完善。
建议
(1)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留守老人提供更好的经济基础;
(2)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留守老人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3)加强社会关爱,建立志愿者服务体系,为留守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心理支持;
(4)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养老服务设施,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五、结论
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解决。通过加强经济支持、医疗保障、社会关爱和养老服务等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关注和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农村留守老人的良好氛围。
留守老人调研报告13
一、活动目的
为了更多的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道德素养等方面,加强与留守儿童的就留,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全面进展以及增加我们的责任心,熬炼我们的力量。
二、活动前期预备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背井离乡,他们或是被交付给爷爷奶奶抚养,或是跟从父母处处流浪。从今,他们的生活比其他一般孩子少了很多,也多了很多。 现在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进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导致了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这些儿童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或忙于工作,他们大都由祖辈或亲戚照看,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沟通较少。
面临着平安失保、学业失教、生活失助、亲情缺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存、爱护与进展。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简洁导致他们的心理缺陷,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又使他们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他们以后的进展真的很令人担忧。于是,我便开头了自己的头脑风暴,想该怎么办,在哪里进行,如何进行,当然也从网上面借鉴了一些阅历。于是在预备差不多时,属于我的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之旅也要开头了!我从弟弟那得知杨兴宇是留守儿童。他和他奶奶在家,父母在外务工。
三、活动过程
其次天早上,我就去了杨兴宇的家里。他奶奶已经上山干活了,临走时千吩咐万嘱咐才放心地出去了。于是,我就和他在家一边看电视一边谈天。我主动和他说话,他好像没听到似的,脸上一片茫然,眼睛盯着电视。万事难开头,我下定决心,只要我能做到的,我肯定要让他活泼开朗起来,要让他的小脸上洋溢着小孩子应当拥有的可爱笑脸。渐渐的我就和他聊起来了,我问他的年龄,他在哪里上学,以及关于他父母的一些问题,他的回答很是被动,让我不禁想到他平常确定很少与别人沟通吧。
后来我问他想不想他爸爸妈妈时,他的声音哽咽了,只看他呆呆地望着电视。他肯定很惦念他的父母吧!唉!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的孩子,他心里肯定很难过吧!我又问了好多关于他学习上的一些琐碎小事,并且和他说了一些我的成长的故事,告知他要坚强,没有父母陪在身边的.我们要更坚强。看着他那带着迷茫的眼神,我很欣慰,由于我在他的眼神里看到了真诚和 对幸福的渴望。我还告知他,父母在外打工,是为了让你更好的生活、学习、要学会理解父母,对父母感恩,假如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是这个世界上对我们最好的人,虽然他们现在不在你身边,但是他们的心始终陪着你,所以你要坚强英勇点,让你的父母以你为荣!我期望他可以记得我说的话,然后我给他讲了几道题。
过了一会儿,他奶奶回来了,奶奶或许60多岁了,头上白丝赛过青丝,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看着他我有种很心酸的感觉。又说了一会儿的话,我就预备回家了。临走时,他很不舍。他奶奶说我的到来让他欢快了不少,期望我能经常去他家,和他聊谈天。我向他保证以后有时间就会来看他。
四、调查结果
1、留守儿童的总体现状
(1)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进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数量大量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
(3)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
2、留守儿童面临的社会问题
(1)监护不力,九年义务训练难以保证
①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养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力量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
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气、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供应特殊有效的训练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
③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等现象。
(2)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
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生疏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挂念,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生疏价值上的偏离和共性、心理进展的特别。有些人甚至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具体表现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脆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沟通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急躁。冲动易怒,经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3、疏于照看,人生平安不容忽视
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力量弱,农村留守儿童简洁受到意外损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五、建议与思考
农村孩子是将来社会主义心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农村的将来,解决好留守儿童的问题,为他们制造良好训练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有利于促进学习训练和农村社会的良性进展。为了保证疏于留守儿童同学的健康成长,我们可以实行以下措施: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体系。
2、加大对社会主义心农村建设的力度,尽量从各种渠道对农村贫困家庭的经济上赐予支持挂念,使一些家长多有些实践来照看自己的子女。
【留守老人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留守孩子的调研报告11-12
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05-08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02-01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06-29
[精品]空巢老人调研报告11-06
(精)空巢老人调研报告15篇07-01
调研报告11-02
调研报告05-19
用工调研报告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