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02 17:41:00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统计调研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统计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统计调研报告

统计调研报告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社会各方面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统计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难度也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进一步确立依法统计的理念,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更好地通过法律手段来引导、规范、保障和推动统计工作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各级统计部门要以依法办事作为统计行政机关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推进各项统计工作向依法规范、依法管理、依法运行转变。通过依法行政,不断深化统计改革,加强统计管理,规范统计活动,保障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促进统计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研究制定统计政务公开制度,向社会公开统计工作的法律依据、职责范围、制度方法、社会承诺、办事程序、标准和期限,增大统计工作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继续加大对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领导干部和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律意识,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这不仅是统计部门常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而且也是新时期开展统计法制工作的一项重要性工作,只有全社会对统计法律法规认识到位了,统计的各项工作才能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在宣传的方式上不仅要借助各种大型普查和专项调查,把统计法律法规贯穿进去,进行全面宣传,营造一个依法统计的社会氛围,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宣传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注重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既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执行统计法的典型,同时也要坚决曝光一些违反统计法而受到处罚的典型案例,以儆效尤。

  统计法制队伍是政府统计部门推进依法行政的主要实施者,在统计法制建设中起着示范和组织协调作用,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法制队伍,依法统计工作水平就永远不可能提高,依法统计就成为一句空话。抓好统计法制队伍建设,才能有效地组织统计法制建设工作,保证统计法规的贯彻实施。统计部门要把法制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并不断加强对现有统计法制人员的再培训、再教育,全面提高统计法制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法制工作队伍。

  严格执法是提高统计部门地位,树立统计法律权威,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加强统计法治,不仅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执法水平,才能够有效推进依法治统。一是要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法律意识强、精通统计业务、财务、税务和计算机知识的执法队伍;二是要从基础抓起,苦练内功,严格遵守办案程序和办案纪律,做到依法办案程序化、规范化、合法化;三是要敢于执法,善于执法,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稳妥处理每一个案件;四是要充分利用新《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加强处罚力度,大幅度提高统计违法成本,遏制统计违法行为。

统计调研报告2

  随着国际金融风暴逐渐影响到我国的实体经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外向型企业产品订单减少、生产下滑甚至停产,大量工人失业,一部分农民工纷纷踏上返乡归程。最近,我们对全市农民工回流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情况不容乐观。

  一、目前全市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1、返乡回流人数近一成

  20xx年全市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人数约110万人,其中在省外务工的约95万。据调查,截至11月底,全市返乡回流约9万人,约占全市外出务工农民工总人数的8%。

  2、返乡回流时间提前2个月

  农民工返乡时间一般在春节前后10天以内,今年返乡的启动时间至少提前了2个月。

  3、返乡回流农民工中年龄偏大者居多

  据调查,返乡回流农民工中,16-25岁占11%,,26岁-40岁占32%,40岁以上占57%。由此可以看出,外出务工人员回流的以40-50岁的大龄农民工为主,这部分农民工大部分因文化水平较低,从事的是高体力、低技能工作,失业后很难在当地再找到新的工作,如桃源县在福建打工的煤矿工人、加工厂工人等。

  4、返乡回流农民工主要来自沿海地区和劳动密集性行业

  返乡回流农民工集中在沿海及珠三角、长三角和我国北方,其中以沿海一带为主,约占70%以上;返乡回流农民工中,85%以上来自出口性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从行业来看,以从事制衣业、玩具业、机电业所占比例最高,总数达到66%,其次为建筑房地产业,占19%。

  5、大部分返乡农民工对打工期间的工资待遇较为满意

  调查表明,65%的农民工工资能够按时足额发放,25%的工资不按时但可以足额发放,由此可见,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在调查中,部分农民工对现有的按年度或项目结算工资的方式颇有怨言,希望按月发放工资。农民工收入状况有所改观。据调查,农民工平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占45.7%,收入在1000元至1500元的占44%,两者合计,近九成农民工月均收入超过1000元。65%的农民工对收入状况表示基本满意。究其原因,关键是其对进城务工的期望值较低,虽在城市务工,但他们仍以在农村务农收入为参照,所以比较容易满足。

  二、目前农民工回流的原因

  1、企业经营不景气

  据返乡农民工反映,农民工提前返乡主要是其所在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多出现破产、停工、歇业等情况所致。如临澧县安福镇望城村的农民工周尚松说“十几年过来,都是下半年这个时候最忙,唯独今年10月份就已经接不到活干了。”其所在工厂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订单明显减少,工厂开工不足或停工,对工人或是放假,或是采取自然裁员。特别是x月份以来,开工时间不足一半,所拿的工资已不能维持正常生活,

  2、返乡回流工的收入相对较低

  据调查,目前外出务工人员工资收入一般在1000元左右,据临澧县太浮镇王化村的农民工杨振国说,他在深圳三和兴玩具厂务工,月收入一般在1200元左右,但每天必须工作10个半小时,而且每月只能休息2天时间才能拿到这么多,如果按正常工作时间,月工作22日,每日8小时,那么他们就只能拿到月800元的底薪。而且工厂每月还要扣住宿费等。由于城市生活费用较高,又一时难以找到工作,被解雇的农民工只能选择返乡。

  3、政策

  国家最近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国家1000亿投资计划的出台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对农民返乡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让他们感觉在家乡也可能存在更好的发展机会。

  三、采取有效措施,从容应对农民工返乡潮

  当前农民工大量返乡,带回来的不仅是消费和收入的增长,更多的而是再就业的困难和基层工作稳定的压力。近年来,进城务工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民工集中返乡,意味着全市部分农民家庭收入锐减。为帮助返乡农民工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有效缓解他们的失业之痛,我市各区、县(市)制定了返乡农民工帮扶计划,拟定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实施方案,切实搞好为农民工“五送”活动,即:送岗位、送信息、送培训、送政策、送温暖,收到了一定效果。做好返乡农民工的安置和帮扶工作,关系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为了引导返乡农民工自主择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建议采取以下七项措施,帮助返乡农民解决实际困难:

  1、全力为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介绍服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方联系用工单位收集岗位,针对返乡农民工的实际,进行个别推荐和进场求职相结合,千方百计为他们找到适合的岗位。

  2、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使返乡农民工具备用工单位所需掌握的技能。一些农民工暂时回家,利用春节前的空隙时间,参加各种就业培训。如桃源县劳动局近一个月就对100多名返乡农民工免费进行计算机、电工电焊、车工等技能培训,唯美学校培训工业设计、电脑软件高级技能人员10多名,这些必将对他们以后的再次就业增强竞争力。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3、积极协调配合工商部门,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等。

  4、积极协调配合税务部门,为返乡农民工创业落实相关税费减免政策,切实帮助返乡农民工创业。

  5、举办创业人员经验交流座谈会,以点带面进一步促进返乡农民工实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6、积极帮助吸纳返乡农民工的企业落实优惠政策。可以象临澧县那样对吸纳、安置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企业,按安置返乡农民工人数,帮助提供小额贷款,通过“绿色通道”提供社会保险补贴,从而促使更多企业招用返乡农民工,降低用人成本。

  7、对生活确实存在困难的返乡农民工,积极协调民政部门,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的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对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给予一次性救助,妥善解决其生活困难问题,尽早帮助返乡农民工渡过难关,尽快重新就业。

统计调研报告3

  全面探索中国统计调查网络建设对于国家调查机构顺利开展抽样调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本文拟通过对陕西调查队系统调查网络建设的探索,共同探寻国家调查机构调查网络建设的出路和对策。

  一、国家调查机构在实施统计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组建以来,在原有调查业务基础上,增加了服务业抽样调查和正在酝酿中的限额以下批零住餐业及资质以外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物业管理及中介服务业等抽样调查工作。随着业务范围的逐渐扩大和业务量的增加,约束调查工作开展的内外在因素却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和改善,调查工作难度成倍增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原三支调查队网络建设参差不齐

  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成立之前,农村调查网络以县为轴心建队联网,城市调查网络以少数中心城市和少数市县区为轴心建队联网,企业调查网络以中心城市为轴心建队联网。合并后的调查队以市和县(市、区)为轴心建队联网,县级调查网络有所收缩,市级调查网络有所扩张,形成了“一扩一缩”的调查网络体系。连接调查网络末端的城乡住户和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等基本上沿用了原来的调查网络系统,在实施调查过程中由专职调查员和辅助调查员包户入村采集数据;规模以下工业等其他一些抽样调查,则需要地方统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调查。规模以下工业、服务业等抽样调查企业分布面广,统计基础差,企业法人配合程度差,调查难度大,尤其是以村为单位的整群调查企业,企业人员素质低,管理方式陈旧,信息渠道不畅,调查比较困难,在地方统计局的代管下,因费用、装备等因素影响,建网相当困难。国家调查队在抽中整群村的调查中,直接采集数据的能力处于弱势地位。

  (二)建立调查网络的环境亟待改善

  1、外部环境不理想。目前,各省(市、区)政府提出了对各地、市政府及部门工作进行考核后,地方统计部门抓住机遇纷纷组建地方调查机构,利用健全的县、乡、村级组织机构,利用行政手段组织采集数据,就城乡居民收入等问题纷纷开展了抽样调查工作,调查的频率、规模等与国家调查网点重叠。在我国目前特定的环境下,国家调查队开展抽样调查的路子怎么走,对统计资源调查归属管理渠道的问题存在不同看法。

  2、内部环境较差。一是现有调查队伍机制不灵活,知识老化;二是人员少,承担的任务偏重。组建后的县级调查队也只有7—8人,是县级统计局人员的一半。从其行政职能来看,要承担原三支调查队和国家统计局新布置的各项抽样调查任务,压力可想而知;三是统计市场环境复杂。受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调查对象配合程度差,调查对象不配合调查的现象经常出现。四是调查网点少,全面完成各项调查任务难度加大。以陕西为例,陕西共有35个县级调查队、10个市级调查队,调查网络仅覆盖全省11个市区和107个县市区的38%,也就是三分之一多一点,而调查样本却覆盖着全省11个市区和106个县市区。因此,在组织各种调查活动中,因调查网络不健全,遇到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

  二、建立国家调查网络面临的机遇

  目前,国家调查队在建立健全调查网络方面虽然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但也面临着难得的建网机遇。

  (一)各级党委、政府对统计调查信息的需求为建网带来新的机遇

  首先,按照国家统计局对统计局与调查队的业务分工原则来看,统计局以全面统计为主,调查队则以抽样调查为主。这一分工是明确的。我国在统计上实施的是全面统计与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并轨运行的统计管理体制。两种不同的统计调查方法将统计调查的领域大大拓展,极大地满足了各级党政领导宏观决策的需要,也为统计调查事业的共同发展创造了机遇;其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给统计调查业务的划分提供了基本定位。国家统计局把农产品生产领域、居民消费品领域、规模以下工业生产领域、资质以外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领域、物业、中介、限额以下批零住餐业经营领域、部分行业的服务业等抽样调查工作交给了调查队,而这些领域正是全面统计比较困难,涉及范围较广的新领域,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领域,对党政领导及有关决策部门研究市场经济问题,正确决策非常重要,但在不健全的市场统计中,这些领域的资料采集非常困难。因而,必须站在统计就是服务的理念上解决有关采集调查资料的网络问题,只有调查网络健全了,采集数据的渠道畅通了,才能全面、及时、准确的采集数据,这是一次难得的建网机遇;第三,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考核力度的加大,将全面改善统计工作的环境,抽样调查工作的环境也将进一步改善。这些都为建立健全统计调查网络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市级调查队为地方党委政府服务的呼声给调查队系统建网带来新的机遇

  目前,全国多数省份已将城乡居民两个收入、价格等重要统计指标纳入了对各级党委、政府的考核范围,各市级调查队也有围绕这一机遇,想为政府服务,但没有统一指导市级调查队完成考核工作的调查方案,市级调查队难以实施。各市两个收入如何规范管理,这就是个问题,但也为建立健全调查网络,统一组织开展调查工作,为地方政府服务提供了新的机遇。国家调查机构抓住这个机遇,就会有所作为,失掉机遇就失去了机会。城乡居民收入是反映各级政府关注民生和民声的两个重要指标,如果不规范管理也会出现如同gdp核算的问题。规模以下工业、服务业、限额以下批零住餐业等都需要规范管理,这对统计调查系统来说是难得发展的机遇。

  三、建立健全国家调查网络建设的思考

  当前,全国经济正在实施又好又快发展和加紧实施经济结构调整,降低能耗的重大战略,为统计调查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挑战。国家调查机构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在经济加速发展的过程中主动出击,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把调查网络建起来。

  (一)原三队建网的经验与启示

  原农调队面向农业、农村、农户的调查,采取了队工作人员包村、农户记账和聘请调查员收账的办法,成功解决了联网问题;城调队面向城镇住户和价格调查,采取了队工作人员包户和聘请调查员包片采价的办法,成功解决了联网问题;企调队面向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工业企业,采取了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办法,在开展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中,在网络建设上曾做过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是认为在整群抽样调查村聘请调查员作为选聘调查员初期的过渡形式是可行的;二是建立畅通的运作机制来源于当地统计部门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及上级有关部门的配合,这种运作机制在调查中取得了成功;三是在构建调查网络建设服务体系上取得突破。

  (二)全面推进调查网络建设和完善制度建设

  全面推进统计调查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建设和制度建设,前者是行政行为,后者是部门专业行为,只有在两种建网行为同步并举时,调查网络建设才有可能走上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寻求国家统计局和各级政府支持及经费支持是陕西建网的立足点。

  1、推进调查网络建设应树立大调查网络意识

  目前,陕西调查系统全面聘请调查员制度的面较窄,需要在建网上加快步伐和提高质量,建网和聘请调查员切忌做表面文章,不要与统计机构重叠。建立调查网络必须要有大调查网络意识,既要考虑到以省为总体开展抽样调查工作建网的需要,也要考虑到以市为总体开展抽样调查工作和国家开展多项抽样调查工作建网的需要。在调查网络的管理上一定要体现出统计调查制度的要求,完善报酬兑现制度、人员管理制度、业务培训制度、信息传递制度、上下联系制度等。在外部管理上,要通过法制建设来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这样建立的大调查网络,基本可以满足以盛市为总体开展抽样调查工作的基本要求,满足对新经济增长点变化因素监测的需要,满足国家在新开展统计调查领域抽样调查工作的需要,满足快速调查的需要和对调查数据宏观和微观管理的需要。

  2、实现在村民委员会和街道办事处建立大调查网络系统

  陕西共有村民委员会28857个,街道办事处167个,乡级政府677个,镇政府903个。按人口计算每个村民委员会约为860人左右,若考虑到经济活动与人口的关系,应该在1500人以上的村民委员会和所有街道办事处中建立调查工作站,考虑到市级队为地方政府服务建网的需要,陕西需要建立14000个―15000个调查工作站,在调查工作站的领导之下聘请调查员,调查工作站对聘请调查员的业务和调查资料负责,在村委会和街道办事处建立调查工作站需要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应看作是一项政府行为,需要政府发文批准方可执行。建立调查网络需要的经费应该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

  3、对目录调查企业和规模以上调查企业坚持网上直报

  目录调查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管理规范,统计基础较强,统计力量比较雄厚,统计意识较强,统计手段比较先进,应该充分利用国家调查网络优势,扩大对目录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的网上直报范围,既减轻企业的负担,也减少调查队系统的报表负担。目前,调查总队已具备了企业网上直报的硬件条件,国家统计局应该在软件等条件方面,包括发文布置、制度修订、程序研制、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企业从复杂的纸介质报表中走出来,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报表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4、统计调查市场环境的治理势在必行

  国家统计局应该在理顺国家与地方关系方面制定相关措施,包括业务划分、调查领域的划分、对外提供资料的管理等,合理确定各自统计调查工作领域,扩大市级调查队为地方政府服务的范围,推动国家调查队和地方统计部门共同繁荣发展,有效治理统计市场环境势在必行。从调查队开展的各项抽样调查工作中也看到,调查资料难以同时满足盛地核算gdp增长和研究经济领域热点问题的需要,有些调查资料不能分行业和分组,因而难以赢得自身的发展。全面统计、地方建队开展抽样调查、国家建队开展抽样调查多轨运行的局面就必然形成。致使统计改革陷入困境。这一问题应该纳入统计改革的重要议事日程,通过修订《统计法》来解决。

  (三)发挥国家统计调查系统与地方统计系统两个优势,实现在区域调查统计中统计信息互补,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服务

  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是地方统计机构和国家调查机构共同面对的重要任务,这是我国经济运行体制决定的。比较而言,统计系统基础较好,网络比较健全,是政府决策资源的重要渠道,调查队系统提供的调查信息也是政府系统决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某些重要信息在市县级党委、政府系统决策中没有代表性,也没有发言权,面对一些全面统计的难点领域,比如,城乡居民收入、价格、规模以下工业、限额以下批零住餐业、部分服务业、农户住宅建设、物业管理、社会中介服务业等统计领域,涉及统计量大、统计品种多、产品规格多,开展全面统计困难重重,实施抽样调查却能发挥它独特的优势,并能提供准确的数据。因此,只有二者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共同面对党委和政府决策的需要,才能形成互相配合的服务支撑体系或完整的统计体系,这不仅是中国统计特色而且是中国统计对世界统计的贡献。

统计调研报告4

  统计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国家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的信息、咨询和决策服务作用日益凸现,越来越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乡镇统计工作是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乡镇统计基础薄弱、统计队伍不稳、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日趋凸现,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严重阻碍了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借助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之机,xx县统计局班子成员深入王子树乡进行专题调研,以此探求加强“双基”建设、提升源头数据质量的有效措施,为促进xx统计工作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XX年,xx县统计局根据省、州、县人民政府的总体部署,完成了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工作,全县9个乡镇统计站于XX年在各乡镇人民政府相继挂牌运行。9个乡镇统计站有编制19名,现实有统计人员11人,其中:新招录2人、调入1人、所属乡镇统计改革自然过渡8人。其中陇把镇统计站统计员用工方式为聘用。根据《统计法》规定,乡镇统计员主要负责农村基层统计工作,配合完成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

  二、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镇统计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基础,乡镇经济在全县总体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积极推进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健全统计保障体系,对于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至关重要。但是,经过实施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后形成的乡镇统计工作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一)改革不彻底,改革目标不到位

  纵观省、州、县出台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政策所明确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都很理想,但由于各地的条件以及对统计工作理解、重视、支持的程度不一样,因此乡镇统计体制改革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就xx乡镇统计体制改革的情况来看,仅仅是人的理论归属问题和统计工作的安排上有了结果,改革政策上明确的其他改革目标尚未完全实现。

  (二)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匹配,统计人员不安心工作

  统计工作无论是在统计干部的切身感受上还是在社会公众的理解认识上,都是一项非常清苦、枯燥的工作,特别是处于统计最基层的乡镇统计员,为完成繁重的统计调查任务,常年抛家离子奔走于乡村之间,却由于统计工作经费的严重不足,与其他行业岗位相比,乡镇统计员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导致乡镇统计人员身心疲惫,厌烦情绪趋重。因此,乡镇统计员不安心工作形成两种倾向:一是各使奇招要求调离统计岗位;二是在工作上忽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难以保证统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统计人员加强学习的自觉性不够,统计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乡镇统计站人员基本是从原乡镇统计人员过渡而来,没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统计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对统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基本上处于初始状态,因此不能满足现代统计工作的要求和需要。导致乡镇统计站统计员学习不够、业务素质不高的主要因素:一是乡镇统计员在乡镇统计体制改革进入统计站时缺乏竞争性,属自然过渡,少数既没有专业知识又没有工作责任心的同志也进入了统计岗位;二是虽然在乡镇统计改革的方案中明确了人、财、物归属于县统计局管理,但由于乡镇统计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作经费奇缺,加之乡镇人民政府人少事多的矛盾日趋突出的实际,乡镇统计站统计员在时间上、精力上、工作任务上更多的服从于乡镇党委政府的统筹安排,在办公及生活条件上更多的依赖于乡镇党委政府的帮助。因此乡镇统计站及统计人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其学习的自觉性在时间上没有得到保障,统计专业水平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

  (四)统计经费严重不足,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根据州、县出台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政策明确:“乡镇统计站的人员工资、办公等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除正常的公务经费外,每个乡镇统计站每年的工作经费不低于2万元。XX年每个乡镇统计站的工作经费按1万元的标准由财政支付,从XX年开始按每个乡镇2万元的标准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安排。”但由于县财政困难,无法将政策规定的经费标准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在经费难以保证的前提下,乡镇统计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日常办公条件、统计人员的培训、外出调查等因缺乏资金的支持而无法得以正常开展。

  三、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建议

  (一)继续完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

  要以法律形式具体明确乡镇统计机构的合法地位,建立健全具有行政管理效能的乡镇统计机构,并将村级统计正式纳入统计法律体系的框架之内,进行全方位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目前,从网上了解到,吉林、北京、新疆、辽宁等省、市正在进行统计改革试点,实行统计垂直管理。这是统计发展的一种趋势,对稳定统计队伍,强化统计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统计水平是十分有利的。

  实行统计垂直管理,其有益之处非常明显,其关键之处是可以实现依法统计,从源头上保证数据质量。

  (二)改善乡镇统计工作条件

  一是将乡、村两级统计经费分别列入县级财政部门的常年预算,或直接列入中央、省级预算,然后逐级拨付;二是千方百计解决好统计人员的经济待遇问题,建议发放农村基层统计人员岗位津贴,以调动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大乡村两级统计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基层统计队伍的素质。考虑到基层的经济承受能力,任何统计培训都必须实行免费培训,以提高基层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及统计培训的实效性;四是改进统计工作手段,要努力实现乡镇统计计算机联网直报,促使乡镇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改革农村统计方法制度

  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大胆破除那些陈旧落后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和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既符合实际,又符合国际一般规则的统计方法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在国家统计报表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农村统计的全面调查,取而代之的是以方案简单、指标较少,符合国际规则,能及时满足各级政府需要的抽样调查、专项调查和一次性调查。这既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又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四)强化统计法制工作机制。坚持依法治统,建立健全统计法制工作机制,全面推动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一要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和领导的统计法律意识,为统计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要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及惩处力度。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统计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为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此调研报告由于调研时间仓促,存在问题及建议难免缺乏深刻认识和可操作之处,但我们真诚希望借助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机,认真解读和破解乡镇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期促进xx统计的科学发展和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统计调研报告5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已经广泛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成为我县经济发展、城乡居民增收的重要力量。如何科学有效地搞好电子商务统计,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都在研究的问题。下面,结合基层实践,谈谈几点思考。

  一、我县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电子商务交易额快速增长。据团县委统计资料显示,20xx年,我县农村电子商务销售总额达0.62亿元,比20xx年增长近一倍;20xx年,我县农村电子商务销售总额达1.33亿元,比20xx年又增长了一倍多。电商大军异军突起,20xx年已有网店数215个,从业人员1451人,电子商务催生了一批又一批“农民掌柜”。

  (二)电子商务县域特色鲜明。县已被列入“中国电商百佳县”之一。现在网上卖简易衣柜的商家,百分之八十来自的大东坝镇,其中最为集聚的西山村进入全国首批授牌的14个典型“淘宝村”之列;我县支柱产业--茶叶进军电子商务,同时带动了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政府提出了“打造‘网络绿茶第一市’,再造一个线上的‘浙南茶叶市场’的目标”;丰富的名特优农副产品也已成为电子商务的主打产品。

  (三)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一是出台《实施意见》,在财政资金、税收、用地、金融等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二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如加强通信及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网络支付和金融体系,构建信用和认证体系等;三是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在“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引导下,推进“物流配送进农村”子工程。四是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力度,开展职业化培训、技能化培训。

  二、电子商务统计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项迅猛发展的新兴行业,目前其综合数据由团委、经商局为主在统计,而统计部门的电子商务统计制度尚处于试点阶段,其统计范围与统计口径与其他部门是不一致的。但总的来说,由于电商企业运营方式的特殊性,统计部门要把电商企业的销售收入数据纳入统计,在制度设计上还需进一步的探讨,要结合电商企业的特点在统计指标设计上有所突破,避免多、全和繁的老路。

  (一)电子商务统计指标设置简单笼统,不能全面反映情况。今年上半年,仅在规上批零住餐业商品销售额统计中对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销售额作了分项反映,并没有形成规范统一的电子商务统计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造成了只有“规上批零住餐”单位可以粗略反映,而其他行业的规上单位、全部“规下”单位和个体单位无法反映的局面。

  (二)我县电子商务主要分布在个体工商户中,统计上难以客观反映其数据。比如我县的西山淘宝村有40多户卖简易衣柜的电子商家,20xx年销售额超1800万元,虽然其行为也是直接销售,但在统计上由于其属于个体工业登记,所以只进入工业统计抽样框反映在工业环节上,但无法在商贸环节反映。又如我县茶叶市场个体商户,网络销售只是作为其中一个销售渠道,其销售额已经包括在传统商贸统计中,而不单独记录电子商务交易额。还有我县目前许多以网络销售为主的个体经营户为无照无证经营,无固定经营场所,隐蔽性强,导致无法进行统计。

  (三)电子商务的规模企业“上规”难。“规上”企业在统计上是全面反映的,不像规下或个体是抽样推算反映,所以各级政府对企业“上规”工作都非常重视。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规定,从今年年报开始,批发、零售企业“上规”申报条件除了基本的“三证”(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还需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加盖税务部门公章的企业增值税申报表及附列资料。在目前,大部分电商企业都没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没有执行严格的会计制度,而且电子商务行业税收方面的政策还没完善及落实,因此电商企业在税务部门基本都是零申报,这就影响到纯电子商务企业的“上规”申报工作。

  三、建议及对策

  (一)加强统计制度方法的研究。统计制度的制定权在国家和省一级,实施是自上而下的,但意见反馈是自下而上的,这需要一个互相对接和交融的过程。建议上级有关部门抓紧完善电子商务的统计制度,基层有关职能部门结合本地电商行业管理的需要,加强研究,多提建设性意见。

  (二)完善县域电子商务统计体系。团委、经商、统计等部门都有各自不同的统计口径,彼此需要加强沟通和衔接,明确职责分工,综合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源,协同开展电子商务统计工作。建议:团县委重点负责全县个体户电子商务交易额的收集、汇总和提供;经商局重点负责全县限下单位电子商务经营情况和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情况收集、汇总和提供;统计局重点负责“四上”单位电子商务企业经营情况的收集、汇总和提供。统计部门作为综合核算部门,及时掌握情况,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的衔接。

  (三)促进电子商务集聚化、品牌化发展。我县电子商务虽然以个体工商户为主,规模也不大,但集聚度相对高,如西山村的发展已从原来的“原料加工-成品制作-销售”到现在的“外购半成品-拼装成品-销售”,基本脱离加工环节,同时还从原先的“自家制作自家销售”到现在的“一家拼装多家销售”,如茶叶市场内各商家也都在开辟网售渠道,但一大问题是大家各打各的品牌,甚至贴别的地方的品牌去销售。有关部门对这种电子商务创业园、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要在财政、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一方面引导电商向其集聚,另一方面要整合品牌,切实做大规模、做强特色。在统计上,对西山这种实际已脱离加工环节的网商,有关部门要研究如何在商贸环节反映数据;对无证照经营,有关部门要完善电子商务企业(或个体户)登记手续,以便其纳入统计抽样框。

  (四)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做大规模,积极“上规”。从县政府出台的《实施意见》看,网商最为关注的税费问题仍然缺乏可实施性,企业若“上规”,还首先面临财务成本的增加,为此网商心存顾虑,网商登记注册的主动性不强。据初步统计,截止20xx年9月末,工商登记注册的网商只有16家(企业13家,个体经营户3家),且没有一家企业“上规”。对此,我们要从“做大规模做强特色”出发研究政策的针对性。建议对我县批发业年销售额达到20xx万元及以上,或零售业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及以上的电子商务企业“上规”所增加的财务成本予以以奖代补;建议对西山村这种集聚度高的电商创业园、电子商务平台,培育其“上规”,纳入全面统计。

统计调研报告6

  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电子商务实际发展情况,推动电子商务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近期,市政府办和市商务局有关人员对我市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一)发展势头迅猛。从20xx年7月至今,我市共引进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卖货郎、世界工厂网等电商企业180家,全市从事电商活动的企业、网店达3800余家,从业人员20000余人,形成固定资产17、2亿元,电子商务的年交易量达26亿余元。

  (二)销售业绩突出。在商品销售上,仅云农场和卖货郎两家电商的销售额单月就超过了亿元大关。仅在今年8月份,云农场就销售1、7亿余元,卖货郎销售20xx余万元。初步统计,入驻电子商务产业园的24家电商销售额每月达到2、6亿元。大量的商品流通,带动了我市物流运输业、仓储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市共有物流、快递公司210家,不包括煤炭、面粉等大宗产品,每天运进货物量1000余吨,发出货物量500余吨。

  (三)载体建设加快。投资12亿元,建成了电子商务产业园(盈和物流园区),并于今年9月24日投入运营。该园是xx省县(市)级中第一家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电子商务产业园,位于我市产业集聚区内。此外,亿丰广场电子商务园正在加快建设。同时,配套建成了投资3000万元的盛华物流园仓储园区,目前已入驻企业24家。

  (四)市场规模扩大。着力三个“依托”,大力开展电子商务进社区、进农村和跨境贸易工作。一是依托先帅百货、聚客隆百货、淘永城等龙头企业广泛开展电子商务进社区工作,在东、西城区内共建设电商便利店96家,分布在各生活小区、散居片,实现了城区全覆盖。二是依托卖货郎、北京华商街、云农场、云农宝等电商企业,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目前已在全市29个乡镇、732个行政村中建成乡级服务站5个、村级服务店83家。预计到20xx年,可实现农村电商活动全覆盖。三是依托市金保保税物流中心,培育扩大电子商务企业跨境贸易。今年8月份,卖货郎从乌拉圭进口牛、羊肉共5吨,“买全球、卖全球”电商业务产业在我市已经起步,发展势头强劲。

  (五)服务能力提升。我市电商企业采取b2b、b2c、o2o等多种模式,充分挖掘线上、线下两种资源,降低采购成本、降低库存成本、节省周转时间的同时,更经济地将商品或服务供应给顾客,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水平和能力。如“云农场测土肥”服务,通过一地一测、一地一肥模式,智能生成专用配方,直接使投资成本降低20%、效益增加20%,既省钱又高产,深受群众欢迎。

  二、主要做法

  (一)加快平台建设。一是规划建设了电子商务产业园、创客园和专业楼宇,包括盈和物流园区、亿丰广场电子商务园、盛华物流园仓储园区等,为小微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了发展交流平台。二是针对商贸、建材、物流、食品、餐饮、通讯、金融等行业的不同特点,开发个性化电商平台30个。三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和企业信息化,健全企业信用服务、电子支付体系,不断增强电子商务支撑能力。四是开工建设了占地242亩的金保保税物流园,预计20xx年6月建成运营。届时,将吸引永城市百市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入驻,开展b2b、b2c、o2o等系列跨境电商活动,年交易量可达60余亿元。

  (二)夯实基础设施。以创建“中国宽带示范市”为契机,加快“智慧永城”“光网永城”建设,对全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内的企业,大力开展“宽带大提速”行动,为企业提供基于光纤和无线宽带的无缝接入服务。同时,推进人流密集区域的wifi全覆盖等,为电子商务的应用发展提供信息基础设施硬件保障。

  (三)加强教育培训。成立永城市电子商务协会、永城市物流业协会,依托协会大力开展“首届精品年货购物节”“精品玫瑰花,全城免费送”“永城十大菜市场义卖”等系列营销服务活动和公益演出活动,不断提升电商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规范经营和服务社会的意识。通过邀请知名专家讲座、组织企业参加电子商务创新管理培训班和xx省互联网大会、实地考察电商人才培训孵化基地、召开电子商务企业座谈会等方式,提升各级领导、电商企业负责人的电子商务知识水平和电商从业人员的实际应用操作技能。目前,我市共组织开展电商企业培训20余期,培训人员16000余人次,开展活动12场次,组织交流学习16场次;

  12家电商企业被评为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8家电商企业被命名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还有待提升。大多数企业把竞争重点定位于实体市场,没有充分认识到虚拟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些企业还存在一些误区,把电子商务看成是高新技术,对其或望而却步,或全盘交给技术部门解决,或盲目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壮大。

  (二)竞争优势不明显。一是产品不优。我市电商企业普遍存在“三少三多一空白”问题,即线上产品少、线下产品多;

  高尖端产品少,中低端产品多;

  品牌产品少,杂牌产品多;

  农副产品网上销售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二是人才匮乏。我市每家电商企业固定人员在6人以下,几乎都存在现有人才紧张、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创客园区,几乎处于“装备空闲”状态。三是龙头带动不明显。我市电商企业多是“杂、散、小”,基本上还处在“小打小闹”阶段,真正具有品牌优势的大型龙头企业不多,带动作用不够突出。四是主体性不强。我市电商企业虽然已经掌握了互联网的营销手段、营销思维,但80%以上的电商企业都是以活跃在平台上的“卖家”为主,没有实际生产基地,产品仍需要到市场上采购,没有做到生产链和消费链的高效配置和无缝对接。

  (三)发展后劲还不足。我市电商企业多是中小型企业,没有固定资产,很难获得贷款。虽然出台了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但融资量少、速度慢,先天不足,后续力不强,企业成长发展缓慢。

  (四)配套设施还不完善。我市电子商务园区主要坐落于产业集聚区和商务中心区“两区”内,距离市中心较远,且没有直达“两区”的公交车、直通车等,给电商企业的宣传活动和园区工作人员的出行等带来不便。

  四、工作建议

  (一)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尽快出台《关于加快永城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电子商务引导专项资金,扶持电子商务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发展。二是建立服务“直通车”机制,进一步放宽企业名称、经营场所和经营范围的登记条件,提供更多便捷服务。三是进一步完善物流配送体系,特别是要完善面向农村的综合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与电子交易、网上购物、在线支付协同发展的物流配送服务,做强物流支撑。四是做好大扶小。做好扶小扶弱工程,孵化更多的电子商务小企业;

  择优重点支持云农场、卖货郎等一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五是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示范工程、品牌创建工程等,培育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产品和行业电子商务知名品牌。六是通过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商务楼宇建设的带动作用,在全市普及电子商务知识,让更多的企业和消费者知晓电子商务,参与电子商务,共同营造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浓厚氛围。

  (二)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尽快开通直达公交车、直通车等,实现路通、电通、网通基础设施“三通”和电商基地、物流基地、生产基地配套设施“三位一体”。同时,积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应用,加速电子商务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进一步夯实电子商务发展基础。

  (三)发挥好区位优势。我市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仓储成本优势巨大,随着一批重点交通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交通优势将进一步凸显。目前,已经吸引了顺丰、韵达等快递物流企业入驻,应及时抓住机遇,将我市打造成为四省结合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物流仓储中心。

  (四)强化开放招商。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xx省“三大战略”交相叠加给永城带来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好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重点围绕电商平台企业、电商经营企业、永城特色产品等进行招商,争取一批像阿里巴巴、腾讯等知名电商企业及合作商落地永城。同时,做好对接服务,为引进新的电商企业提供全程跟踪“贴身”服务,协调解决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确保项目引进一个、落地一个;

  扩大电子商务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和承接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企业来永设立总部、搭建平台、拓展业务;

  结合我市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特点,充分发挥仓储、交通优势,积极跟进上海、xx、广州等先进城市的电子商务构建进程,丰富产品资源、拓展销售覆盖,不断培育和壮大我市电子商务产业。

  (五)加强人才培育。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在永城兴办科技型企业,创办产学研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和培训基地,支持重点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依托市劳动部门,加强电商人员培训,着力培育本地电子商务人才,建立一支多层次的人才队伍,助推电子商务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统计调研报告7

  乡镇统计是了解掌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各级政府制定和完善农村政策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反映"三农"工作的"晴雨表".近年来,"三农"问题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惠农政策持续强化,农村的村容村貌已经发生了深刻性的变化。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农业统计工作带来了复杂多变的困难和挑战。 乡镇统计基础建设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源头和基石,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建设是从源头上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和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因此,加强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非常重要。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区统计局进一步加强了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为全区15个镇,3个办事处,1个农场统计所配备了1名公益性岗位统计协管员,同时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硬盘、U盘等硬件,并且安装了OA办公及SV独立客户端软件。并统一制定了《乡镇统计所组织机构》、《乡镇统计所工作制度》、《乡镇统计所工作职责》、《乡镇统计所统计报表报送制度》、《乡镇基本情况统计》等相关规章制度,上墙悬挂,进一步规范了乡镇统计基础建设。

  通过对我区乡镇的统计基础工作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区的乡镇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统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统计事业不断健康有序发展,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力度,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观,统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部分镇(办)领导对农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统计工作无足轻重,只不过是加加减减、计算汇总,极不起眼的重复劳动,不断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对农业统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认识不够,没将农业统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交接不到位 ,稳定性不强

  统计工作默默无闻,干部流动难度大,统计岗位吸引不了人,年轻有为、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往往在统计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后,都调整到新的岗位。导致一些镇(办)统计人员变动十分频繁,仅20xx年以来,有十多个镇的统计人员进行了调整,变动率达到60%以上。由于新老人员在交接工作时没有衔接到位,导致新统计人员业务不熟练,严重影响报表上报和数据质量,对全区汇总上报造成很大影响。

  三、岗位不专,随意性较大

  虽然配备了专职的统计协管员,由于不能做到专人专岗,导致部分基层统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同时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也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统计工作。由于乡镇工作的繁杂琐碎,导致了一人身兼数职,不能够专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专业业务工作当中去,很少有时间从事真正的统计工作,更不要说深入了解乡情村情,加之时有兼顾其他工作,所以往往是"一人多岗"的情况。乡镇统计员只是将常规性的报表报送按部就班的向村级下发报表传达其报表内容,村级统计员对于统计工作的报表任务仅凭自己对报表的认识理解填写上报,随意性较大,长此以往,村级统计工作很难保证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并不同程度地出现迟报、漏报、等现象。

  四、资料不完整,服务不到位

  部分镇(办)由于人员更换过于频繁,统计员之间交接手续不完整,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年度统计资料和村级报表断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统计台账和统计资料归档不够规范,这样不利于农业统计资料的积累。统计人员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步数据汇总整理上报,不能对历年的统计数据做出应有的分析、研究,忽略了统计服务职能;不能准确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变化过程,大大影响了农业统计工作的严谨性、严肃性和科学性;不能为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对领导决策的参考价值不足。

  五、数据来源基础不牢

  村级统计工作是镇(办)统计数据的源头。从目前情况看,村级没有专职的统计人员,多数村的统计工作都是由村会计兼任,他们文化程度不高,认识不足,同时兼顾家庭重担,也没有充分的时间搞调查分析研究,对统计数据上报只能估算得出。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一些统计指标也不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严重影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一、强化统计法制工作机制

  加大对统计法制的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提高公众统计法律意识,让统计成为全民关心的事业,要让群众认识到统计数据与我息息相关。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及惩处力度,严明统计执法纪律为提高统计公信力而努力。开展经常性统计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让各镇(办)领导干部明白农村统计是统计调查工作的源头和基础,是整个统计调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源头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关键。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是为领导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手段,是贯彻落实统计法、充分发挥统计职能的必然要求,为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农业统计方法制改革

  目前大多数专业开展网络直报,但农业专业,仅有镇卡为网报直报模式,其他报表种类较多且仍为传统模式发纸质报表,逐级汇总上报,造成基层工作量加大。因此,农业统计应根据各级政府需要,减少全面调查,采取抽样调查、专项调查为主,一方面减轻基层工作量,另一方面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可靠性。

  三、提高统计优质服务水平

  上层建筑的数据来源于基层,基层的数据决定着上层建筑对地区发展规划和政策研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乡镇统计工作要狠抓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和统计产品的开发,为各级领导指导工作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此,广大基层统计人员应深入到一线,挖掘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认识其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效益;应站在群众的田间地头,同群众谈谈农作物种植及复种的时间、条件和施肥及产量效益等情况;应该去企业看看效益情况,了解本地区的区位资源优势,多出统计产品,为党委、政府招商引资工作建言献策。同时广泛地宣传政府产业扶持政策,为农民朋友创收增加渠道。努力打造优质的服务性农村统计,将工作重点放在统计调查研究上,让每一个群众和门店经营人员都成为我们统计工作的重点调查对象,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着力开发统计新品、精品,为社会各界提供大量丰富的统计咨询服务,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撑,树立统计公信力。

  四、抓培训、稳队伍

  基层统计人员不论是从业务方面,还是综合素质的提高,都需要及时加强培训。因此:1.要多举办基层统计人员统计业务培训班,集中学习理论知识、计算机程序和统计方法流程。2.要继续坚持以会代训,利用各种统计工作会议培训理论知识和工作流程。3.带出去交流学习,创新工作思路。当前乡镇统计所统计工作由文书和统计协管员共同担任,文书工作繁杂,统计协管员即担任统计工作任务,同时兼顾乡镇其他工作,大多协管员还要住村,但工资待遇较低,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建议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增加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同时积极鼓励统计员考取统计专业技术职称,对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统计人员进一步提高工资待遇,这样既提高了业务水平,又稳定了统计队伍,促进统计工作健康发展,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

  由于调研时间仓促,对存在的问题对策和措施难免有不足之处和可操作之处,望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多加交流和指导,共同促进统计工作科学发展和全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统计调研报告8

  随着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文化统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文化统计数据越发成为我们认识文化现状、研究文化问题、制定文化政策的重要依据。近些年来,全国各级文化统计工作者按照部党组的要求,紧紧围绕文化发展这个主题,依托“文化系统统计能力建设工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数据支撑。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统计基础非常薄弱、统计力量明显不足、统计管理比较滞后等因素制约,文化统计工作从数据质量到文化产品,从统计基础到统计制度都存在着一些困难与问题,需要重点加以改进和解决。

  一、近年来文化统计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近年来,文化统计通过完善统计制度、优化统计软件、规范统计流程等工作,在统计制度改革、统计信息服务、统计基础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发挥了文化统计工作反映文化发展、服务文化决策、引导文化实践的作用。

  (一)指标体系更加完整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飞速发展,以及网络化、信息化等新兴技术在文化建设中的普遍应用,对现行的文化统计制度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们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在XX年、XX年和今年分别开展了三次文化统计制度的修订工作,在统计制度中增添了美术馆、动漫企业、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和产业示范基地等统计报表以及电子图书、实际拥有产权面积等统计指标,使统计制度基本涵盖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指标体系更趋于科学化、系统化,能够更加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当前文化发展的现状和全貌。

  (二)调查模式更加多样

  为进一步增强统计数据时效性,有效提升统计数据服务文化管理决策水平,XX年在现行文化文物统计制度中,增加了7张文化文物主要统计数据快速调查表,数据实行半年度报送,包括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动漫企业以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内容。同时,结合业务工作需要,相继组织开展了全国美术馆、剧场等专项调查,形成了以年度调查为基础、快速调查和专项调查为补充的文化统计调查模式。

  (三)技术手段更加先进

  统计信息化是实现统计工作规范化、便捷化的根本,也是提高统计数据时效性的保障。为进一步加强文化统计工作,完善文化统计软件功能,XX年,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研制开发了“全国文化文物统计系统软件”。该软件操作界面简洁,极大减轻了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统计数据质量和工作管理水平。今年,我们还将在单机版的基础上研发网络版,将会实现数据的在线传输与储存,有效提升数据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四)制度建设更加完善

  为进一步规范文化统计工作,加强文化统计管理,保障文化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XX年我们以部长令的形式正式颁布《文化统计管理办法》。该《办法》对管理体制、统计机构、数据质量等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重点对统计项目的制定和审批、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统计人员的设置与培训等一系列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文化统计工作,为我国文化统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五)数据质量更加准确

  数据质量是文化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是衡量文化统计工作水平的根本标准。为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我们在工作中采取设置审核公式、加强审核力度等措施,将数据控制重点前移到基层填报单位,并在年报数据会审过程中,采取按文化发展情况分组交叉审核的方式,将一些经济情况类似、发展水平相当的地区分为一组,相互交叉比对审查,有效地确保了各省数据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文化统计数据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统计服务更加优质

  通过创新性地开展统计分析研究和统计产品改版,形成了以《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中国文化统计提要》、《中国文化统计手册》、《中国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为主打的系列产品。这一系列统计产品内容翔实,观点明确,形式美观,可读性强,在各部门统计工作中处于地位,对文化决策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特别是《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是文化系统第一本正式公开发行的统计分析报告,引起了业内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相关宏观管理部门的高度肯定,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今年,我们又在年报数据中选取部分核心指标,试编了《文化发展统计公报》,用数据向全社会直观解读文化改革发展成就,进一步提升了文化统计数据权威性和影响力。

  (七)统计影响更加深远

  近些年来,文化统计数据在体制改革、规划编制、经费测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文化统计工作也受到了部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近期,我们依托历年统计数据,联合国家统计局、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演艺设备协会等科研机构共同开展了“中国文化发展指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我国新建剧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在文化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其中,《我国新建剧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还得到了刘延东同志的重要批示,极大拓展了文化统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二、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文化统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体制机制、历史沿革、思想认识等多方面原因影响,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障碍。突出表现为三个不适应:一是统计任务与统计力量不适应。随着统计工作任务的不断加大,各级文化统计部门人员不足、素质不高、统计经费欠缺的问题越发突出;二是统计需求和统计水平不适应。随着文化内涵不断扩展,文化统计调查范围不断扩大,当前部分领域的文化统计数据还存在着范围不全、口径不一、质量不高的问题,难以适应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三是统计责任和统计服务不适应。当前统计服务还仅仅停留在数据年度比对分析的层面,没有对数据背后所反映出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难以充分实现统计数据研判发展阶段、预测发展趋势的作用。

  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程度不够

  文化统计工作是各级政府部门进行科学决策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指导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由于统计观念和统计意识淡薄,一些单位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认为统计工作只是简单的数加加减减,实质意义不大,甚至把统计工作定位为“闲职”,可有可无。

  (二)队伍建设薄弱

  据了解,在全国文化统计人员中,基本上均是兼职从事统计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在做好其他工作的前提下,兼顾统计工作,且不少文化统计人员工作变动频繁,专业素质欠缺,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专业性很难保证,统计报表存在迟报、缺报、误报等现象,严重影响统计数据质量。

  (三)业务经费欠缺

  近年来,随着文化统计工作量不断增多,文化统计工作任务逐渐加大,文化统计工作专项经费不足的问题越发突出。据了解,目前统计培训、统计调研、统计监察等统计业务活动基本上均无专项预算,相应统计经费的落实也极其困难,严重制约了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数据分析不足

  由于各级文化统计人员大多为非专业人员,在统计分析能力方面较为欠缺,目前的统计分析多停留在统计数据的文描述层面,深度分析、能够提出观点和建议的分析较少。而且,受编制少、软件对比分析功能欠缺等因素的限制,统计人员往往耗费大量时间在数据审核汇总上,难以抽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对数据进行挖掘,致使大量的数据失去了生命力。

  (五)考核机制缺失

  目前,文化统计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尚未建立,地方各级统计人员报送数据、撰写分析仅仅凭借自身的工作责任心,容易形成“报不报送一个样,早报迟报一个样,数据好坏一个样”的“大锅饭”想法。加之目前各基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等行政主管部门基本上均已合并,文化统计人员还要负责广电、出版和体育统计工作,据了解其他部门均已对数据报送情况、数据质量和统计分析撰写等内容开展考核评比工作,致使统计人员工作重心很难放在文化统计工作上,严重影响文化统计工作水平。

  三、下阶段的工作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文化统计工作的主要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文化统计管理办法》,继续努力实施“文化系统统计能力建设工程”,通过建设文化单位名录库系统、文化统计信息化系统、文化统计分析监测系统和文化统计人才保障系统等四大文化统计系统建设,高质量完成各项统计工作任务,为新时期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统计保障。计划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文化统计工作力量

  按照《文化统计管理办法》有关要求,一是督促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加强对文化统计工作的领导,健全统计机构,并把统计数据作为规划编制、资金下拨的依据,提高统计数据的权威性;二是进一步充实统计工作人员。要求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必须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各级地方文化行政部门承担统计职能的有关业务机构应当配备相应的统计人员;三是加大统计工作经费投入。要求各级文化行政部门保障统计工作所需经费,将统计培训、统计调研、统计监察等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部门预算;四是加强对文化统计人员培训工作。着重提高统计人员的数据加工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统计报告撰写能力,全面提升各级文化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五是建立文化统计工作考核机制。制定具体考核标准和量化指标,定期开展检查督导工作,提升文化统计整体工作水平。

  (二)进一步改进文化统计工作手段和方法

  一是加强调研,对文化统计的功能、组织方式、指标体系、调查方法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形成一套既满足国家和地方管理需要,又符合文化发展实际的统计调查制度和方法;二是针对文化领域不同门类的特点,探索运用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科学测算等多种方式收集数据;三是拓展文化统计数据来源,加强与国家统计局、工商、税务、民政、商务等其他政府部门以及各文化行业协会、文化咨询机构的沟通、协调和合作,实现统计数据的共用共享。

  (三)进一步加快文化统计信息化建设

  一是根据文化统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目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尽快建设文化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缩短文化统计数据的采集、审核、汇总、查询、管理和发布的时间,有效提高统计数据采集效率,确保数据的时效性;二是利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积极推进文化单位名录库系统建设,全面准确掌握文化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有效避免调查对象的遗漏和重复,确保填报单位的真实性;三是加大对基层的扶持力度,适当配备信息化设备以改善基层统计人员工作环境。

  (四)进一步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一是丰富完善产品。在进一步完善现有统计产品资料的基础上,尽快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文化发展统计公报》,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统计产品;二是提高服务质量。继续开展全国文化文物领域统计分析研究工作,提高《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质量,同时依托科研机构和各地统计人员,积极开展统计课题研究工作,提升统计分析的深度与广度;三是建立指标体系。研究建立反映文化发展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科学的测算,及时反映全国和各地区文化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升统计工作的在文化决策中的地位;四是加大宣传报道。充分利用纸质传媒、网络传媒等各种载体,加大对社会各界的服务力度,充分发挥文化统计信息的功能和作用。

统计调研报告9

  为扎实做好统计工作,全面摸清有关情况,正确研判我市经济走势,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8月中下旬,我局由局领导带队、业务骨干参加组成的8个调研组,深入各县市区、重点企业、重点乡镇开展了以经济运行情况、统计单位“大清查”以及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统计大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面对今年以来更加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各县市区均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全市经济基本实现了“止缓、回稳、促增”的目标。

  (一)主导行业止缓回稳。从全市主导行业情况看,电力行业稳步增长且增速不断加快;煤炭行业保持增长但增幅持续回落;炼焦行业继续下降但降幅有所收窄。1-8月全市电力行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0.8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上个月加快2.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加快7.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煤炭采选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51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比上个月回落3.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4.7个百分点;炼焦业完成20.8亿元,同比下降3.3%,降幅比上个月收窄1.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收窄2.7个百分点;钢铁业完成59.4亿元,同比下降5.2%,降幅比上个月扩大0.8个百分点,但与上半年相比仍收窄0.7个百分点。

  (二)主要产品产量稳增。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14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1%;原煤产量3125.1万吨,同比增长 6.6%;洗精煤3035.7万吨,增长4.2%;水泥229.1万吨,增长8.6%;钢材829.7万吨,增长1.5%。焦炭1233.5万吨,下降 7.5%;生铁800.6万吨,下降8.9%;粗钢663.4万吨,下降16.2%。

  (三)第三产业投资加快。1-8月,全市第一产业投资完成40.2亿元,同比增长17.7%,增速比上个月回落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完成 286.2亿元,增长7.9%,比上个月回落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完成368.2亿元,同比增长34%,比上个月加快0.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一产、二产增速16.3个和26.1个百分点。分行业情况看,以房地产业投资拉动最为明显。1-8月,全市以城中村改造为主的房地产业投资完成153.7亿元,增长55.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4.5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22.1%。

  (四)重大项目带动力强。从项目建设情况看,施工项目数量稳步增加,亿元以上项目投资持续加大。1-8月,全市施工项目1323个,比上年同期增加 177个,增长15.4%,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983个,占施工项目的比重74.3%。全市亿元以上施工项目327个,比上年同期增加54个,增长 19.8%;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422.6亿元,增长23.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总额的60.8%。

  (五)民间投资增势良好。1-8月,全市民间完成投资335.2亿元,增长22%,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1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48.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5个百分点。

  从调研的各县市情况看,四季度全市将有部分企业入库,可以继续有力地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如:山西中升钢铁有限公司120万吨高线项目,山西太平洋电缆有限公司的矿用电缆、风能电缆、特高压电缆,XX县的宏源富家凹煤矿、官庄河煤矿、昊鑫源煤矿、黑龙关山煤集团300万吨洗煤厂,XX县科森混凝土有限公司,浮山煤焦电化材一体化园区,XX县山西天润煤化集团德通煤业、山西保利裕丰煤业等。

  二、经济发展趋势及难点

  从调研情况看,近八成的县市区预计三季度经济增长持平或稍有回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难度较大。

  (一)工业下行压力加大

  1.工业品价格持续下跌。主要工业品产品价格下滑,市场低迷。1-8月全市工业品价格指数89.4%,比上年同期下降10.6%。从主导行业看,煤炭采选业下降18.6%、炼焦业下降14.6%、钢铁业下降5.9%。从产品市场价格看,煤焦铁钢价格仍然持续在低位徘徊,8月份原煤含税平均单价460 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4元,比7月份减少10元左右;洗精煤含税平均单价765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58元,比7月份减少21元;焦炭含税平均单价983 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74元,比7月份减少5元;粗钢含税平均单价2984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00元,比7月份减少30元;成品钢材含税平均单价 3180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75元,比7月份减少20元;生铁含税平均单价2568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68元,比7月份略回升7元。

  2.企业持续亏损运营艰难。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6.1亿元,虽比上年同期减亏4.7亿元,但仍未摆脱整体亏损的局面。分行业情况看,煤炭采选业由上年同期盈利4.76亿元,下降为盈利1.96亿元,同比下降58.8%;钢铁业净亏损5.5亿元,同比减亏5.1亿元;化工业净亏损 0.8亿元,同比减亏1.9亿元;炼焦业净亏损10.35亿元,同比增亏2.88亿元。电力行业实现利润4.3亿元,同比增长3.8倍。企业持续亏损,导致运营更加艰难。如:沙坪煤业原煤价格仅售195元/吨,生产完全成本为310元/吨,上半年企业亏损1800万元,目前依靠集团公司借款资金发放职工工资,经营维艰。

  3.部分县主导产业产能趋于饱和。如:XX县全年的原煤产能为510万吨,20xx年完成545万吨,已超产能10%,达到行业标准上限;XX县两家煤矿年生产能力为180万吨,20xx年已完成201万吨,超过核定生产能力。XX县部分煤矿由于长期开采,有些矿井已经面临煤层枯竭,有些矿井仅有 5-8年的开采时间,并且煤质差、回采率低,造成资源浪费。

  4.焦化行业持续低迷,产能发挥不足。目前全市焦化企业普遍大幅度限产,如XX县主要焦化企业限产幅度均在30%以上,其中:万鑫达限产幅度35%左右,光大、晋能限产幅度40%左右,腾达、宏源、顺泰、巨龙限产幅度在30%左右。

  5.企业融资难度加大。由于国家不断提高高能耗企业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必须不断加大对生产设备的更新扩大,从而产生较大资金需求,而由于市场持续低迷,银行对钢铁、煤焦行业贷款又十分谨慎,企业普遍反映资金紧张。

  6.接替产业支撑不足。目前我市主导产业仍是钢铁、焦化、电力,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没有形成有效的拉动力。如:XX县主导行业钢铁产能没有增加,也没有新增的规模以上工业;XX县的主导产业已起不到拉动作用。山西新临钢钢铁有限公司拆除3个转钢炉,一个炼铁炉,导致太钢集团临汾钢铁有限公司生产钢材的原材料钢锭紧缺。1-7月份,太钢集团临汾钢铁有限公司累计产值比同期减少18.1亿元,增加值减少3.6亿元。

  (二)投资增速趋于减缓。

  1.连年高增基数加大。自20xx年以来,我市投资连年高速增长。至20xx年底,全市投资额已达1036.3亿元,是20xx年(265.3亿元)的4倍。20xx年若增长23%,全年需新增加投资238亿元,是20xx年总量的90%。

  2.重点项目储备不足。各县市区普遍反映固定资产投资缺乏大项目的支撑,完成全年投资任务压力巨大。如:霍州带动投资增长的两个电厂的投资业已完工,煤电集团资源整合用于矿井的投资减少;XX区省、市属项目投资明显下降,其中市属项目仅完成0.8亿元,下降幅度高达89.5%;XX县计划投资 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不能及时开工;XX县固定资产投资后续大项目有限等,完成年度目标压力较大。霍州、XX县、安泽、XX县等都存在此类情况。

  (三)消费市场增长乏力

  1.住宿餐饮业下降幅度较大。受大环境影响,全市限额以上餐饮业持续低迷,收入下降明显。如:XX区限额以上餐饮收入下降高达33%,江湾御景酒店、五洲休闲广场、唐尧花园酒店、金大都酒店、临汾宏龙实业等5家星级酒店停业转产。1-8月,全市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下降23.1%。

  2.批零企业增长乏力。一是煤炭市场持续低迷,价格下滑、销售下降。1-8月限额以上煤炭销售99.7亿元,下降18.1%;二是成品油销售下降。主要原因是油价上涨后出租车、私家车油改气增多;主导产业不景气导致大型车辆的销售和柴油的消费下降。1-8月成品油销售46.6亿元,下降8.4%;三是受网络购物快速增长的影响,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模式和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本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从我们调研中了解的各县市情况看,预计全市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比上半年有回落的趋势,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压力较大,形势不容乐观。

  三、几点建议

  (一)加快产业转型步伐。目前,我市产业结构仍以煤炭、钢铁、焦化为主导,这三大行业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仍高达80%,而这也正是当前产能过剩、受市场冲击最大的产业,下一步还要受到国家化解产能过剩政策的影响,已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引进新的、有成长性的产业,并逐步形成优势。

  (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特点是投入少,见效快。近几年来在各级地方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第三产业的体制和政策障碍逐步得到克服,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全市劳动就业中已经发挥了主渠道的作用,但是其创造的增加值增长还不够快。20xx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 33%,比全国平均水平46.1%低13.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40%低7个百分点。全市第三产业发展的不足和滞后,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整个经济的发展。

  (三)加快项目建设步伐。项目建设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尤为明显,因此要加快项目建设尤其是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确保投资任务的完成,带动全市经济平稳发展。同时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保障项目建设资金。

统计调研报告10

  乡镇基础统计工作是政府统计系统最基础的工作之一,是反映农村经济发展及各种数据搜集的源头,是宣传贯彻执行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基础,更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保证源头数据准确可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新时期,乡镇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全面小康建设过程中担负的责任更为重大。然而,**市乡镇统计工作能否适应新时期统计工作的发展要求?源头数据质量又怎样呢?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乡镇统计机构建设与当前肩负的工作任务不尽适应,人员素质与质量要求有差距,统计体制改革亟待加强。

  一、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意义

  乡镇统计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提高农村统计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乡镇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统计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关系到统计调查资料的准确、全面,从而关系到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正确与否。因此,切实加强新时期乡镇基层基础统计工作,将是我国统计事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既可以促进农村统计事业健康发展,又能牢牢把好统计源头数据质量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信息服务,对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对整个统计事业的蓬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乡镇统计人员已配备到位。20xx年,xx市17个乡镇区中均成了统计信息中心,以取代过去的统计办公室,共配备统计人员68人,每个乡镇3-4人。从文化程度看,大专及以上59人,高中及中专9人;按配备资格分,有统计从业资格证的65人,无统计从业资格证的3人。

  2、乡镇统计办公全部达标。据统计调查,**市所有乡镇区都有专门办公室一到两间,办公设施齐全,共拥有微机21台,数据整理基本实现自动化。

  3、乡镇统计办公经费没有保障。目前,**市所属的17个乡镇区统计机构全年办公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自身的工作性质,统计部门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长远的、隐性的,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在多数领导的心目中,统计部门作用是有限的,地位是不高的。再加之地方财政状况困难,县级统计部门都只能解决有限的工作经费,乡镇统计机构的工作经费根本就无从谈起,进不了乡镇财政预算;少数乡镇统计人员报送报表的差旅费和必要的电话费都无法保证,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就可想而知了。

  4、文化程度虽较高,但业务素质较差。目前,学校、xx市17个乡镇统计人员中,虽然都是大中专毕业生,但具有统计职称者寥寥无几,统计专业水平偏低,很难适应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统计事业发展历程来看,在上级统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目前统计工作现状与八、九十年代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再上一个台阶仍有很大难度。当前乡镇统计工作难以更好开展,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少,任务重,统计队伍不稳定,工作难尽力。乡镇统计员执行乡镇综合统计功能,履行各种统计调查职责,其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然而,该市乡镇统计机构仅配备3-4名人员,与其担负的工作相比,差距很大,极不对等。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乡镇企业、个体和私营经济迅速发展,统计对象数量急速增加,统计人员的工作任务量愈来愈大;二是由于乡镇特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统计员一人兼数职的现象比较普遍,专心做本职工作的精力与时间受到严重影响。三是乡镇统计工作责任大、要求高、待遇低,其他工作岗位要么省心省力,要么有利可图,而统计一无所有,没有摊上的绕道走,摊上的设法逃,大部分乡镇统计员一年一换,有的甚至一年几换,乡镇统计人员变动频繁。而县级统计部门对乡镇统计人员不管人员编制,不管经费,所以乡镇在调换统计人员时根本不与统计局协商,几乎每年都是一张张新面孔或业务生疏的新手,这就势必影响到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连贯性,影响到统计工作的统一性和一致性,迟报、漏报现象难以避免,进而影响到县级统计部门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全面性,造成统计数据质量的下降。

  2、业务素质较低,统计数据质量难以保障。由于统计人员事务性工作较多,很少系统学习统计业务和微机知识,专业素质相对于任务则捉襟见肘,统计台帐、报表汇总仍是手工操作。统计手段落后,致使工作效率低,报表差错率随之增加。加之少数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实,根本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有时官出数字,有时闭门造车,基层统计源头数据的质量是否真实可信,就得打上一个问号了。

  3、统计调查对象多,配合差,数据难收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二、三产业急速增长,结构日趋复杂,农村统计调查对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给统计工作带来了更大难度。加之受利益方面因素的影响,集体企业按需上报,对付税务部门和统计部门用两本帐,个体和私营企业瞒报、迟报、不报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乡镇统计资料的收集非常困难。

  4、统计力量、统计经费与统计工作任务之间不协调,工作难开展。乡镇统计人员少、地位低、待遇差。由于统计部门自身没有收入,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完全要靠财政拨款,普查、抽样调查、临时调查以及各种正常的业务活动,都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乡镇统计人员业务经费不能及时保障,而统计工作时效性又强,他们只好疲于应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求业绩,领导干预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数据实报难。统计数据是考核评比的主要量化指标,直接影响到地区和个人的利益。统计部门在业务上受上级指导,在人员经费上归地方领导,造成其工作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地方领导,导致统计数据抗干扰的能力差。因此,有些领导为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取得优良的“政绩”,不择手段,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有的凭空编造统计数据,有的授意、指使下级虚报统计数据,有的甚至对“不听招呼”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由于统计执法工作因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执行到位,“官出数字”也就不难理解了。因而《统计法》对于那些想着政治前途、捞点政治资本的基层领导来说,已没有什么威慑力,长官意识始终贯穿着乡镇统计工作。基于这些方方面面的原因,统计数据人为因素干扰较大。

  四、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的思考及对策

  乡镇统计工作中存在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村统计数据质量,不利于农村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做好农村统计工作,为各级领导决策农村社会经济问题作好参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从而提高农村统计数据质量。

  1、提高认识,加强乡镇统计工作领导。各级政府和统计部门,要提高对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乡镇基层统计基础建设,是提高农村统计工作水平的客观要求,是保证农村统计改革顺利进行的客观要求,是确保农村统计工作能够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客观要求。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基层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领导,摸清情况,抓住重点,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在工作中,县级政府统计部门要真正负起领导和指导责任,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各方面工作。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乡镇统计人员身处统计工作最前沿,既是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者,又是统计业务的具体操作者;既要履行统计执法职责,又要完成统计普法任务,要求具备全面的素质。要把统计知识培训列入统计工作的重要体系,首先,县(市)统计局要通过办班、讲座、函授等多种形式,组织乡镇统计人员进行学习,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执法普法能力;学习统计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调查能力与综合评估核算能力。其次上级业务部门要加强指导,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水平,以此保证基层统计工作的全面、圆满完成。

  3、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保证统计工作的健康开展。普法是基础。一是统计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守法,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排除对统计数据的行政干预,要敢于依法保护统计机构的完整性和统计队伍的稳定性。二是行政统计部门要把统计法律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不论在报表上报时,还是在统计数据的发布与开发中,都要坚持以统计法律法规为标准,以统计方法制度为准绳,捍卫统计工作的严肃性。三是坚持执法。把统计工作长期得不到重视、统计基础长期得不到改善、统计数据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的乡镇作为统计执法的重点,严查深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实现统计工作的根本改善。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充分利用“12、4”全国普法宣传日、“五五”普法、各种会议及活动进行广泛宣传《统计法》。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实现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4、加大统计体制和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力度,切实规范基层统计调查行为,减轻基层统计工作负担。改革现行的基层统计工作人员配备制度,建立稳固的基层统计机构和人员,大力提高乡镇统计整体工作水平,统计方法制度能否更贴切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有实质的意义和灵活性,只有这样才能稳定队伍,完善机构,巩固职能地位。

  5、要把统计基础工作建设作为统计执法和统计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以确保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数出有门,报出有据,真实地反映经济发展实情,真正使统计工作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温度计。要督促乡镇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制度,建立健全统计数字质量检查制度和审核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实行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与业绩挂钩。同时建立和完善严格的数据评估制度,实行数据质量责任制,全方位加大审核和评估力度。

  6、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应从法律上对乡镇统计工作予以保证。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河南省统计管理条例》在统计机构的设置中,对乡镇人民政府的要求是应当设置专职或兼职的统计员。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市乡镇一级均设立了统计信息统计中心,并明确了人员,但均附属于经济发展办公室,人、财、物不独立,工作中掣肘现象严重,专人不专、处境尴尬,难以理直气壮的对辖区内的统计调查对象开展管理,建议相关机构进行调研,从立法角度切实加强和提高乡镇统计工作。

统计调研报告11

  经理国库是人民银行法赋予人民银行的一项基本职责,而国库统计分析工作是国库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国库职能由会计核算型向综合管理型转变的重要手段,它在财政金融活动中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基层国库统计分析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迫切需要加以解决,对此笔者拟简要进行探析。

  一、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存在的难点与问题

  1、国库与财政部门的统计数据不一致。目前全国国库系统使用的《国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和《国库收支统计系统》,将所有拨款都列为支出,以拨款凭证列示的科目作为支出项目。这样,财政资金运动,反映到国库部门,全部属于支出,而财政资金运作,除收入与支出外,还有其他诸如周转、借款等方式,例如,财政资金从商业银行转回,不应纳入调拨收入;借款支出不应纳入支出,由于会计核算系统未设置往来记账方式,统计指标只能将其纳入收支,等等,所以,只要有上述类型业务,国库统计与财政不符就成为必然结果。按照常理来看,国库收支统计应当与财政预算会计出具的会计报表数据一致,但实际却存在着诸多不一致,这主要是由于财政与国库双方在收支报表、报表种类、报表格式、统计重点等方面统计口径不一致,致使统计数据与真实数据不符,从而严重影响了国库统计分析工作的健康发展。

  2、分析资料不足,统计指标缺乏科学性。从当前看,国库分析涉及经济、金融、财税等多个层次,必须了解财政、税收的计划安排,大额纳税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及财政、税务、统计局等单位的资料信息等,才能搞好分析,但是目前基层国库能够直接掌握的仅是预算收入、预算支出、财政库存等方面的数据,缺乏财政、税务、统计行业的全面连续的相关经济资料,远远不能满足分析的要求。

  3、预算科目更改时间不统一,国库收支统计被动应付。随着预算科目的不断更新,经常会出现国库、财政、税务在科目的更改时间上不统一,往往是国库部门的预算科目更改一段时间后,财政、税务才相继更新,造成国库收支统计在具体操作中处于被动地位。

  4、重统计、轻分析,利用率不高。统计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有效的分析,把死的数字变活,从中分析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这是统计分析的关键所在。然而,从基层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实际看,国库收支统计仅是对预算收支数据进行简单的同期对比、对期初期末增减等情况进行简单的数据罗列,把统计报表的数字用文字的方式复述一遍,披上一层“语言”的外衣,造成统计分析内部失衡,无法充当决策层的“参谋”和“助手”,存在着重统计、轻分析、重收入、轻支出的现象,统计的目的、作用难以有效实现,参考价值不大,利用率不高。

  5、国库收支统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不够完善,不能及时反映国库收支的真实情况和动态。比如福利企业的收入和退库,企业完税后,(由于科目混用)不能从统计表中看出福利企业的收入情况,退付后也不能看出企业应退税款是否及时、足额等,一定程度造成了税收进度和财政计息的失真,致使国库收支统计不能及时反映收支的真实情况和动态,各级经济主管部门也不能从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另外在支出统计中,其它支出这一项列支太笼统,支出不明不白,不能为统计分析提供真实的资金动向,也不便于国库部门的监管。

  6、高科技技术还没有参与统计分析的全过程。目前尽管配备了“国库统计分析系统”,但还还缺乏对“国库统计分析系统”,有效的掌握和利用,没有用高科技的技术设备参与统计分析的全过程,从而达到多层次、高视角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揭示有关经济现象的运行发展规律。另外在国库收支统计与分析系统中,存在生成的上报统计数据通迅文件和系统数据备份存放于系统默认的目录c:cfcc trs jsend下和c:cfcc trsackup下,基层国库要上报通迅文件还需要从默认的目录下拷贝到软盘,方能通过OA线上传到上级国库,也不便于日常操作。

  7、国库收支统计人员的现状还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基层行国库人员少素质差,分析写作能力薄弱,阻碍了国库统计分析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目前在基层行国库与会计部门一起办公,人员少,工作兼职多,专门从事国库人员在3人左右,与《国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要求的6人以上,相差甚远。现有的人员只能满足日常国库会计核算的需要,没有时间去进行统计分析。再加上真正长期从事国库调研分析,具有一定写作和分析能力的人就更少。

  二、加强国库收支统计分析的对策建议

  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业务素质。人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因素。做好收支统计工作,最关键是要不断提高国库业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因此,一是要加大培训力度。要通过专题知识讲座、岗位培训、业余自学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国库人员素质。培训内容应重点放在财政、税务、信贷、计划、企业财务管理等与国库相关的知识上来,使国库人员的知识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为国库统计分析工作服务。二是要加强写作技能的培训和辅导,提高国库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造就一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较高的分析能力和政策水平的国库收支统计分析队伍。三是要加强思想教育,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人事业心和责任心,真正发挥国库收支统计的作用。

  2、建立完整的信息资料库,实现部门间资料、信息的共享。建立和积累完整的国库统计分析资料库是搞好统计分析工作的基本依据。因此,国库部门应牵头建立财、税、库、行横向信息资料库,要使资料的收集积累工作制度化、经常化,除了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积累外,还要收集积累财、税、行、企等部门的资料,经常与本地经济综合部门建立协作关系,掌握本地区国民经济总产值、国民收入、纳税大户的缴税情况,将国库分析与当地的经济、金融形势结合起来,扩大国库分析的涵盖面,为上级提供真实、实用的统计分析资料。

  3、统一国库、财政部门的统计口径。财政、国库要加强沟通,彻底解决支出款项归属不统一的问题。发生的支出款项归属哪个科目,就进入哪个科目核算,该纳入预算内的款项,财政、国库一律纳入预算内核算,使国库、财政均能够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财政预算支出计划的实施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真正为地方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提供有决策价值的参考资料,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4、按时核对财政库款。在日常工作中,要按日、按月与财政部门的库款支拨发生额、余额进行核对,发现差异,及时查明原因纠正,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确保国库资金支拨笔数和金额与财政支出笔数和金额相符,确保国库同财政、征收机关之间的预算收入数字一致,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也反映各级预算收入执行情况,确保国库资金安全。

  5、进一步修改系统中操作不便的部分。为了便于操作,应将上报通讯文件和数据备份,在系统中修改为可以自行选择存放的盘符中。

  6、进一步细化支出款项。应加强对财政“其它支出”的管理,细化支出统计中款项,实行总额控制,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提供真实统计数据。

  7、应科学设置收支统计科目。建议地方预算科目增加与福利企业增值税退税相对应的款项,一目了然地列出福利企业的收入,还福利企业退付的本来面目;同时建议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应变人为入库为客观的'依法纳税。

  8、加强电子化横向网络建设。国库、财政、税务、银行应共同积极努力,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实现财政、税务、国库和商业银行之间的横向联网,逐步形成以中心支库或分库为中心的网络系统,使分析工作的大量数据通过计算机收集、采编、传输、存储、分析与反馈,从而提高数据提用、转换速度和资源共享程度,强化统计分析工作的基础。同时财政、税务、银行、国库应加强协作,建立收入拨款信息反馈制度,联合调查制度,对账制度等,进一步规范各自的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协同管理,确保国库收支的完整。

统计调研报告12

  相对于统计业务特别是各项考核工作来讲,统计宣传工作似乎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可轻可重,可急可缓。但是,相对于社会对统计的认识、了解及社会上对统计的种种质疑,统计宣传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了。同时,从近年来资兴市统计工作在郴州乃至全省能够处于领军地位,资兴出色的统计宣传工作也发挥了其独特的推进作用。

  一、我市统计宣传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资兴统计宣传工作总体状况是好的,一是领导带头好,二是奖励制度好,三是统计队伍整体素质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高质量的对领导决策参考价值较高的统计分析少。

  二是高水平的能够上省级以上的分析、信息不多。

  三是各专业、各股室发展不平衡。四是基层统计宣传力量溥弱。

  究其原因:

  一是“三分之一”工作法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部分同志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沉下心来有针对性的开展调查研究不够。

  二是对信息、分析写作的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往往是快到月底了,才手忙脚乱的凑个数,甚至有的同志连基本任务都不完成。

  三是基层单位重数字、轻写作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加强我市统计宣传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统计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今年,资兴市统计局成功制作了一个高质量的统计宣传专题片,这是我局全体干部职工集体智慧的结晶。资兴电视台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评价说:这是我市部门宣传专题片最棒的片子。省局领导称赞为“达到甚至超过了省级专题片的制作水平”。在电视台及网站播出以后,社会反响良好,很多熟人和朋友看到片子后对身为主创人员的我说:看了你们的专题片后,才知道原来统计局要做这么多的事,做这么重要的工作。社会各界对统计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理解。可见,统计宣传是何等的重要。从统计专业本身的需要来讲,做同样的工作,你比别人宣传得好,你就是胜出的那一个人。

  二要把统计宣传作为统计创新的重要抓手。

  单从统计业务工作来讲,各地大同小异,都是按统一的统计制度来做,相对来讲,统计宣传没有统一的模式,因此就有更多的空间和广阔的舞台。比如,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中,我市在局长彭卫东的创意和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经济普查、拉动内需、20万元大酬宾活动”,“政企联手,应对危机,共度难关”的气魄和声势,完全出乎统计系统甚至社会各界的意料,其影响和效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有名的。这既是统计宣传的一个创举,也是统计创新、服务企业、回报社会的一大突破。

  三要进一步完善统计宣传相关制度。

  特别是信息、分析奖励制度,不单单是经济上的奖罚,还要与评先评优提拔重用挂勾,如统计标兵的评选等。信息、分析的写作,是统计业务工作的基本技能,是与统计业务工作密不可分的。按我的理解,信息可以体现我们的统计工作,而统计分析则体现统计数据的价值。如果仅仅是做个报表,统个数据,巩怕就不需要引进高学历的专业人才了,如果连基本的信息、分析写作任务都不能完成,还谈何先进呢?

  四要充分发挥人才带动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统计宣传队伍。

  要以研究生加盟资兴统计为契机,带动一批复合型宣传骨干,多出精品,多上优稿,多写出有份量有价值的统计分析,多出统计成果。其次,要加强对基层统计宣传队伍的培养,加大统计宣传考核力度,加强统计宣传、信息员的培训力度,让乡镇、部门、企业的统计员都成为优秀的统计宣传员。

  五要切实推行好“三分之一”工作法,加强统计调研。

  根据不同阶段统计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调研课题,特别是实事求是的、供领导决策参考的调研课题,包括内参课题和信息。广开信息渠道,广集信息素材,广纳业内精英,我们的统计宣传工作定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统计调研报告13

  加强乡镇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直接决定统计源头数据质量,是全面推进统计“四大工程”建设和全面提高统计工作整体水平的需要。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政府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要求,立足镇域工作实际,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全面规范统计制度和责任,努力从源头确保统计工作的基层建设和工作质量,全面提升镇统计工作整体水平。

  一、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建立统计机构

  20xx年以来,镇按照县委政府统计工作统一部署,对照《关于成立县级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通知》,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镇级各部门为成员的统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规范化建设及日常统计工作,并对统计站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

  (二)健全统计制度

  1、村级报表制度。为使统计工作更加规范化、严格化,镇建立了一系列统计工作制度。首先,明确大小春农作物面积产量村级的报表时间和方法,由村统计员向镇统计站报送手工报表,镇统计站经过汇总、审核向上级单位报表;其次,实行统计培训制度,在上报大小春表及综合年报表前,组织全镇统计员培训,严格统计报表质量与报表时间。随着制度的完善调动了统计员的工作积极性,规范了统计工作的运行程序,使统计数据准确及时的完成报送,提高了工作效率。

  2、日常统计工作指导制度。为确保统计制度的执行力度,镇开展了自查活动,一是统计站人员定期进村入社进行业务检查指导,及时总结推广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查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协调解决;二是对不重视统计工作,不能按时上报报表,延误全镇统计数据汇总的基层单位,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上报报表,否则依规追究责任;三是要求镇村统计人员对近期统计工作进行认真分析,指导其互相学习工作经验,互相查找工作中的不足,通过认真对照总结,提高各自的业务水平,不断增强统计工作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加强统计工作保障

  1、人员和经费的保障。在统计工作日趋完善和深入过程中,统计工作量大面宽,容易造成人员的经费不足的现象,会一定程度的制约和影响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此,镇在干部编制有限的情况下,明确了一名专职统计干部和一名协作统计干部,专门负责全镇统计工作。建立了农业统计、专项调查统计等队伍,涉及人员共计35人。对于镇统计站的经费实报实销;预算经费不足部分,由镇财政调节支付,专项统计工作专项列支。特别针对每季度的统计业务培训、专项统计等工作,涉及的经费支出,镇财政在有限的财力下,做到足额保障。如20xx年统计工作超预算支出约2万元。

  2、统计阵地建设的保障。镇统计工作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而较为滞后,解决统计阵地问题,是做好统计基层基础的关键。虽然政府办公楼功能老化且场地不足,但经过镇党委政府充分优化组合,专门为统计站规划出一间办公室,安装互联网及统计内网,并进行了简单装饰,购置了的文件柜。为防止统计数据“失秘”,对门窗加固并安装了监控设备,让统计工作适应现代化、信息化和保密化的工作要求。

  3、部门之间通力协作。镇政府以统计工作的要求为基准,深入研究探讨了部门之间因合作不力对统计工作产生的影响,分析总结出解决办法,把各相关机构的职责与统计工作职责对接,找出了部门不配合或协作性不强的根本原因,从内部解除了部门的质疑和顾虑。并通过《统计法》的宣传,使之主动接受统计调查、配合统计工作,维护统计数据质量。最终从制度和职责上明确了部门间的责任。

  (四)务实有效的开展统计工作

  1、注重开展统计工作的方式。统计工作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调查对象的“机密”。对于一般群众而言,不懂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而担心“上当受骗”或“商业失秘”,造成诸多瞒报现象。为更好地联沟通调查对象,我们首先搞好了统计宣传工作,让调查对象了解统计工作重要性和流程;二是从内部着手,强化统计工作人员素质,明确统计纪律,确保受调查对象的合法信息得到保障;三是公开公示统计调查人员,实行亮证调查,依法依规统计。四是通过与个体户及企业的交流,以情感人、以行助人,镇统计人员与他们和谐相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难题,消除各方面的顾虑,大胆真实的上报统计数据,从而保证了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分析引导、服务群众。通过分析统计数据以及座谈走访等方式,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各种农作物的面积、产量等变化,结合市场走向,积极把握当前的市场发展动态,为广大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引导他们分析行情,看清市场形势,方便他们合理种植,避免因为市场信息的闭塞而影响群众的经济收入和种植积极性。

  3、加强统计法制宣传

  每年结合12月4日的法制宣传日,在场镇开展《统计法》、《省统计管理条例》的宣传。以发放香皂、毛巾等小礼品的形式吸引广大群众的注意力,对群众进行政策法规的宣传和教育,使其深入了解开展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并通过广泛发放传单,把统计知识带到了千家万户。

  4、加强统计人员业务培训。全镇统计人员除参加县统计局的各类培训之外,镇综合统计站还定期不定期组织全镇统计人员基层基础统计业务知识培训,提升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养和能力,以便更好地投入到全镇的统计工作中去。

  二、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1、统计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在锁定的基层干部编制中,要做到统计专职化,实非易事,更不用说统计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素质,难于保证。同时,“三定”方案中对乡镇统计站没有专门设立,各项工作的开展多有不便。特别是村级统计员为村会计人员兼职,人员结构老化,难以确保统计业务能力,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统计数据“失真”。建议上级统计部门针对乡镇统计站设立的问题能否让机构编制部门认可。

  2、基层统计经费不足,福利待遇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统计人员工作环境艰苦,福利待遇不高,按县财政预算的统计工作经费,仅保证统计干部的出差、报表都不足,更不用说统计宣传、业务培训和会议;就说正常的办公支出,还得政府统筹支付。建议上级能多关心基层统计人员,对基层统计从员像其他基层岗位一样,给予统计人员专项补贴。

  3、村级统计人员培训量不足。虽然县统计局对乡镇经常开展各种培训,特别是今年将继续加强对村级统计人员从业资格业务培训,但由于部份村级统计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知识水平不高,而全国统计从业资格培训教材对于村级统计人员来说就太深,不便于他们更好的学习。建议一是国家编制专门培训村级统计人员的培训教材,从而确保对村级统计人员业务能力提升,二是基层统计人员取得统计师中级职称后,没有对应中级职称岗位,不能与待遇挂勾,有待给予解决。

统计调研报告14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发展战略上长期实行重工抑农、以农补工的发展战略是日前城乡差距扩大的历史原因。

  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迅速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建立工业化体系,在当时财力匮乏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我们只能采取剥夺农业的方式,长期运用工农产品"剪刀差",低价收购农产品,高价出售工业品来积累资金,扶持工业的发展。同时还采取了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农民迁入城市,形成了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迅速拉开了城乡差距。

  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原因还存在于:当我国工业化体系建立之后,并没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重工抑农、以农补工的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而是对农村和农民的掠夺采取了新形式。如在城镇发展中,低价征用农村工地,改革开放20多年来,通过廉价占用上地资源途径,剥夺农民收入每年达几千亿元,20xx年,各级城镇政府从上地一级市场获得收入1318亿元,企业从上地二级市场获得的收入高达7178亿元,从征用上地剥夺农民的收入远远超过了过去的"剪刀差’。直到20xx年,国家相继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降低和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后,加之粮食价格的恢复性上涨,才出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略有缩小的情况。

  2、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还是客观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首先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在生产领域,生产同种商品的众多生产经营者中,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其生产的商品符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可以获得正常利润;其生产的商品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发财致富;其生产的商品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得不到正常利润,甚至亏损和破产,沦为贫困者。在流通领域,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供不应求,其产品价格就上涨,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供求平衡,则可获得正常利润;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供过于求,其产品价格就会下降,甚至卖不出去,生产者就得不到正常利润,甚至亏损或破产,沦为贫困者。价值规律的优胜劣汰作用,必然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起着分化的作用,从而导致两极分化。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按劳分配规律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按劳分配规律作用下也会产生两极分化问题。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资本积累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以无偿的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来更多地占有劳动者的劳动,其结果是贫富两极分化日趋严重。

  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资本积累规律相互交织,共同发生作用,推动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3、不恰当的强调效率优先,忽略社会公平也是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我们在强调效率优先的同时,连公平也没有兼顾。"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甚至变成了"效率优先,不顾公平"。

  4、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两种体制并存以及市场体制的不完善和法规的不健全也是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转轨时期贫富收入差距扩大的体制和政策因素主要有:

  (1)强调效率优先,忽视社会公平,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2)不同地区和领域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由于政策差异导致的收入差距,如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和建立经济特区,使这此地区最早受惠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偏好,率先富裕起来了。(3)改革开放后,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一部分在非公有制企业从事经营的私营企业主和经营管理者,特别是在外资企业从事经营管理的高管人员,他们的收入大大高于公有制企业的职工,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职工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尤其是私营企业主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4)市场机制发生的作用尚未覆盖全社会,一些领域和行业还存在着垄断,尤其行政垄断行业,由于垄断而产生的垄断收入没有得到调节

  ,从而导致了部门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5)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在改革和转制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被改制、兼并,还有部分国有企业破产,造成了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和失业,沦为贫困者。与此同时,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有部分人借国有企业改革化公为私而暴富。国有企业改革中一般职工同经营管理者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

  5、不合理的分配体制以及分配体制改革的滞后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从分配的角度来说,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环节。初次分配在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资本积累规律和讲求效率规律的作用下必然会扩大收入差距,促使两极分化。

  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利益关系的演变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结构调整中长线产业和短线产业中利益分配的非均衡性。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长线和短线并存的局面。

  第二,结构调整导致不同地区之间利益分配的非均衡性。

  第三,在通常情况下,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总是分布在拥有较高科学技术水平和文化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而低附加值产业和传统产业总是分布在科学技术水平较低和文化水平落后的农村地区。这就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扩大。

统计调研报告15

  随着国际金融风暴逐渐影响到我国的实体经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外向型企业产品订单减少、生产下滑甚至停产,大量工人失业,一部分农民工纷纷踏上返乡归程。最近,我们对全市农民工回流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情况不容乐观。

  一、目前全市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1、返乡回流人数近一成。20xx年全市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人数约110万人

  ,其中在省外务工的约95万。据调查,截至11月底,全市返乡回流约9万人,约占全市外出务工农民工总人数的8%。

  2、返乡回流时间提前2个月。农民工返乡时间过去一般在春节前后10天以内,今年返乡的启动时间至少提前了2个月。

  3、返乡回流农民工中年龄偏大者居多。据调查,返乡回流农民工中,16-25岁占11%,,26岁-40岁占32%,40岁以上占57%。由此可以看出,外出务工人员回流的以40-50岁的大龄农民工为主,这部分农民工大部分因文化水平较低,从事的是高体力、低技能工作,失业后很难在当地再找到新的工作,如桃源县在福建打工的煤矿工人、加工厂工人等。

  4、返乡回流农民工主要来自沿海地区和劳动密集性行业。返乡回流农民工集中在沿海及珠三角、长三角和我国北方,其中以沿海一带为主,约占70%以上;返乡回流农民工中,85%以上来自出口性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从行业来看,以从事制衣业、玩具业、机电业所占比例最高,总数达到66%,其次为建筑房地产业,占19%。

  5、大部分返乡农民工对打工期间的工资待遇较为满意。调查表明,65%的农民工工资能够按时足额发放,25%的工资不按时但可以足额发放,由此可见,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在调查中,部分农民工对现有的按年度或项目结算工资的方式颇有怨言,希望按月发放工资。农民工收入状况有所改观。据调查,农民工平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占45.7%,收入在1000元至1500元的占44%,两者合计,近九成农民工月均收入超过1000元。65%的农民工对收入状况表示基本满意。究其原因,关键是其对进城务工的期望值较低,虽在城市务工,但他们仍以在农村务农收入为参照,所以比较容易满足。

  二、目前农民工回流的原因

  企业经营不景气是农民工提前返乡的主要原因。据返乡农民工反映,农民工提前返乡主要是其所在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多出现破产、停工、歇业等情况所致.如临澧县安福镇望城村的农民工周尚松说“十几年过来,都是下半年这个时候最忙,唯独今年10月份就已经接不到活干了。”其所在工厂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订单明显减少,工厂开工不足或停工,对工人或是放假,或是采取自然裁员。特别是十月份以来,开工时间不足一半,所拿的工资已不能维持正常生活,二是返乡回流工的收入相对较低。据调查,目前外出务工人员工资收入一般在1000元左右,据临澧县太浮镇王化村的农民工杨振国说,他在深圳三和兴玩具厂务工,月收入一般在1200元左右,但每天必须工作10个半小时,而且每月只能休息2天时间才能拿到这么多,如果按正常工作时间,月工作22日,每日8小时,那么他们就只能拿到月800元的底薪。而且工厂每月还要扣住宿费等。由于城市生活费用较高,又一时难以找到工作,被解雇的农民工只能选择返乡。三是国家最近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国家1000亿投资计划的出台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对农民返乡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让他们感觉在家乡也可能存在更好的发展机会。

  三、采取有效措施,从容应对农民工返乡潮

  当前农民工大量返乡,带回来的不仅是消费和收入的增长,更多的而是再就业的困难和基层工作稳定的压力。近年来,进城务工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民工集中返乡,意味着全市部分农民家庭收入锐减。为帮助返乡农民工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有效缓解他们的失业之痛,我市各区、县(市)制定了返乡农民工帮扶计划,拟定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实施方案,切实搞好为农民工“五送”活动,即:送岗位、送信息、送培训、送政策、送温暖,收到了一定效果。做好返乡农民工的安置和帮扶工作,关系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为了引导返乡农民工自主择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建议采取以下七项措施,帮助返乡农民解决实际困难。

  一是全力为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介绍服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方联系用工单位收集岗位,针对返乡农民工的实际,进行个别推荐和进场求职相结合,千方百计为他们找到适合的岗位。

  二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使返乡农民工具备用工单位所需掌握的技能。一些农民工暂时回家,利用春节前的空隙时间,参加各种就业培训。如桃源县劳动局近一个月就对100多名返乡农民工免费进行计算机、电工电焊、车工等技能培训,唯美学校培训工业设计、电脑软件高级技能人员10多名,这些必将对他们以后的再次就业增强竞争力。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三是积极协调配合工商部门,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等。

  四是积极协调配合税务部门,为返乡农民工创业落实相关税费减免政策,切实帮助返乡农民工创业。

  五是举办创业人员经验交流座谈会,以点带面进一步促进返乡农民工实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六是积极帮助吸纳返乡农民工的企业落实优惠政策。可以象临澧县那样对吸纳、安置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企业,按安置返乡农民工人数,帮助提供小额贷款,通过“绿色通道”提供社会保险补贴,从而促使更多企业招用返乡农民工,降低用人成本。

  七是对生活确实存在困难的返乡农民工,积极协调民政部门,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的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对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给予一次性救助,妥善解决其生活困难问题,尽早帮助返乡农民工渡过难关,尽快重新就业。

【统计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调研报告01-15

瓷砖调研报告02-22

房产调研报告02-14

稽核调研报告02-14

基地调研报告02-08

苏州调研报告02-07

地热调研报告01-24

水果调研报告01-21

需求调研报告01-21

矿山调研报告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