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白杨》有感1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白杨》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白杨》有感1
今日,我怀着敬畏之心又一次走进了文学家矛盾的一篇篇美文,它们朴素无华,但是直抒胸臆,让人沉浸于其中。然而,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莫过于《白杨礼赞》了,嗅闻着雪白的纸页飘出的点点墨香,我被白杨树坚韧不拔,力争上游的品质深深打动了。
《白杨礼赞》是矛盾根据一九四零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与感受写的一篇散文。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阶段。《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坚持抗战的人们以及他们的质朴,坚强不屈,顽强抗争的精神。
白杨树其貌不扬,朴实无华。它没有柳树的婀娜多姿,也没有樱树的窈窕美丽,更没有松的四季常青。但是它默默无闻地守护着祖国的大西北。它们就像社会中的一些人一样,在磨难中成长着,在挫折中坚强着,将数不尽的苦难融入自己坚韧不屈的灵魂之中,于浊浊尘世之中,谱写了一曲生命的乐章。这些人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又不缺乏温和,坚强不屈与挺拔。
白杨树屹立在大西北,那条条光线,颗颗水珠,给予了它美丽纯洁的'心灵,那熊熊火阳,皑皑白雪,铸就了它坚韧顽强的品格,这怎能不是让人心生敬意白一种树呢?
白杨树之所以在荒无人烟的大西北久经不衰,是因为它顽强不屈,不向命运低头。不禁让我想起了刚刚经历过的这次疫情。在和病毒做斗争的过程中,奋战在第一线的白衣天使们不正是那一棵棵坚强不屈的白杨树吗?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冒着生命危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防止病毒肆虐。年过八旬的钟南山院士与年过古稀的李兰娟院士本该退休,享受天伦之乐,却仍坚守在岗位上。他们是院士,更是战士,正是有了他们,病毒才不敢肆无忌惮地祸害中国。他们,是这场战疫中的最美逆行者,是当之无愧具有“白杨精神”的人,是人们心中永远的英雄!
《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讴歌了挺拔不屈的白杨树,同时,也表现了在抗日战争中,北方人民英勇奋战,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姿。它是历史的凝集,是抗日战争中人们精神的影射。从这篇文章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要像白杨树一样,具有坚强不屈的品格与质朴正直的心灵。
读《白杨》有感2
话刚说完,上课铃声响了,老师看到那个流汗的同学问:“你怎么出汗呢,你是围着学校走了20圈,还是围着学校跑了10圈;四十四桥凌波卧海,宛如一条巨龙卧在海面上休息。我爷爷去世的早,现在我已经记不清楚他的样子了,不过,每当我看到那张老照片,我就会联想到他现在的样子,是那么慈祥。
表面上看这篇课文在描写白杨,但是深入观察,深入思考,其实它是在赞扬、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在文章的十四自然段,爸爸对孩子们说的那句话:"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他,他就在哪儿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他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句话使我感受深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一是坚强不动摇,"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句话是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而触景生情,以白杨树勉励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像白杨一样坚强不动摇。说杨树,也是在赞美千千万万边疆建设,是借物喻人。
文章的最后的一段,只所以陷入沉思。是因为他担心生活在北京无忧无虑的孩子们,不仅不能接管新疆创建者这种重大的任务,就连新疆那艰苦的生活都挨不住。可是当他看见白杨树旁边的小白杨,应风沙成长起来的小白杨树。他就相信他的孩子一定可与完成这个艰难的任务。从这段可以看出,父亲对祖国的付出多大。虽然祖国把它发配到边疆工作,但他没抱怨半句,他不仅要把自己奉献给祖国,换要把自己的孩子也奉献给祖国。假如我是他父亲,我死都不会去边疆,更别说把孩子接过去。但学了这篇课文,我会学习"父亲"这种精神,还要发扬光大。
读《白杨》有感3
升到四年级时,一位叫郑军的老师当了他们的班主任,她比尚印大不了几岁,尚印心想:这个班主任的脾气一定很软,这一学期我就右以随心所欲了。看到这里,我觉得尚印是一个非常顽皮的孩子。接着,郑老师问同学们:“如果不给小白杨树苗浇水或施肥会怎么样?”“活不成—”尚印大声回答道。老师便表扬了他:“回答得非常对。
你们就象这颗小白杨,知识就象肥料一样,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知识,就像是小树得不到水和肥料的.灌溉,变成一个对社会无用的人。尚印听后,一学期下来,每节课听得都很认真,三科成绩都提高了很多,因为白杨树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和教育。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象小白杨一样每天从课本中,生活中吸取大量的知识,长大后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不浇水,不施肥,它就会枯死。
巴金爷爷不是说: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的世界添上一点光彩,那你还是有用的人吗?当然不是。我家隔壁的顾爷爷都60出头了,还在读书学习,听顾爷爷说,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只上到五年级就辍学在家了,而且那时候老师教得知识也很有限。所以现在顾爷爷在读老年大学,准备把儿时落下得课给补回来。我们现在是小学生,就更应该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相信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象小白杨一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白杨》有感4
自从读了《风吹白杨的安妮》这本书后,它的内容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让我难以忘怀。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位 名叫安妮的女孩去了一个小镇上当中学校长,她寄宿在风吹白杨山庄,在那里,她认识了许多有趣的人,但是,一个拥有庞大势力的家族??普林格尔家族,因为不满她当上了校长而把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于是,这个家族的人就用尽了种种办法想要打倒安妮,挫败她。可是都没有使顽强乐观的安妮退缩……在这段当校长的生涯中,安妮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障碍,却都凭借着她的智慧和毅力一一解决了!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安妮的执着,感受到了她的`积极,乐观向上,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他自尊自爱,并且懂得关爱身边的人和事物,取得了别人的信任和喜爱。
看看安妮,再看看我自己,无论我在生活上碰到了困难还是遇到了学习上的险阻,我只要一次失败,只要有一点点的不成功,我就会想到放弃,没有毅力和恒心去面对一切,永远都不会想到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多试个几次,就一定会成功的!而现在,聪明而又善良的女孩安妮让我知道了,勇敢地面对生活,就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们的前程;勇敢地面对生活,就可以穿透任何黑暗的铜墙铁壁;勇敢地面对生活,就可以逆风而行,穿透一切困难,勇敢地面对生活,像一剂良药,像一道彩虹……感染着我们,让我们学会坚持不懈,有恒心,有毅力!她让我明白了成长绝非一帆风顺,但人生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安妮,这个单纯的女孩,却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真谛!!!
啊,安妮那种可贵的精神和品质,深深值得我们学习!!!
……
读《白杨》有感5
我已该踏入六年级的学堂了,但五年级的课文还在我的脑海中回荡。最令我记忆深刻的就数白杨了。
同学们,你们见过白杨吗?你们知道白杨的作用吗?作者写白杨为了什么?就让我们带着疑问来阅读课文吧!
本文写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在回内地接孩子返回新疆的火车上,像孩子们介绍戈壁上的白杨树高大挺秀,坚强,不软弱的特点,以此赞喻边疆建设者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安家,为边疆建设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
听爷爷说,20世纪50年代,从部队抽调出大批指战员奔赴新疆,开始了第一次对祖国西部地区的大开发。当年条件艰苦,困难重重。火车只能开到兰州,从兰州到新疆要坐半个月的汽车才能到达。那里天气恶劣,他们住地窝子,喝雪水,一干就是几十年,有很多人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是生命。
我想:边疆建设者过着艰苦的.日子,我们却在这里过着幸福的日子。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好好学习,为将来能做出更大的贡献而努力奋斗!
读《白杨》有感6
寒假中,我认真阅读了著名儿童文学家章红阿姨的短篇小说集《白杨树成片地飞过》。这本书讲了许多个关于成长的故事,有甜有酸,有苦有辣,令人回味。
我最喜欢其中的《五彩帕》这个故事。故事里的小姐姐只比“我”大三岁,却给了年幼的'妹妹许多的关爱。午后,她会给妹妹做一个温暖舒适的“窝”,当妹妹舒舒服服地睡午觉,小姐姐就在一边摇呀摇,多么温馨呀。小姐姐上学了,就把妹妹安置在教室外“旁听”,连课间10分钟也不忘陪伴。这种甜甜的滋味,直到妹妹长大后也没有断绝。每逢过生日,姐姐总会送上一份礼物——小发夹、小手帕之类。礼物虽然不起眼,却包含了多少爱啊。
有兄弟姐妹一起长大多好呀。每逢节假日,我家就特别热闹。小姨家的弟弟妹妹来到我家,我们一起享用好吃的,一起做好玩的游戏,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今年寒假,我到叔叔家过年,堂姐带着我学会了玩摔炮,临走的时候,还送给我精致的自动笔。每当用上这支笔,我就会想起她胖乎乎的脸上甜甜的笑容。
我多希望有个姐姐陪着我长大啊。
读《白杨》有感7
书,就像一位知心的朋友,为我们细心地缓解;书,就像一位老师,为我们细心地辅导;书,更像一叶小舟,带我们在小溪上漂游。
最近,我们学习了《白杨》一文。文章主要写了:在一列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从窗外看见了一行白杨树。哥妹发生了争论。这个小小的'争论,让在沉思中的爸爸醒悟过来。而且向孩子们借介绍了白杨树来表白自己的心。希望自己地孩子长大后,为建设祖国边疆贡献自己的青春。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深深地感悟到:文中的父亲真伟大,为建设边疆,呕心沥血。同时,又教育孩子。让他们长大后也到祖国西部,生根、开花、结果。我也要像文中的父亲一样。从小认真学习,奋发向上,用现代知识武装大脑,长大后去建设祖国的西部,贡献出自己的青春。
读《白杨》有感8
今天晚上,我回家阅读了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白杨》,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袁鹰。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记得有一段是写“爸爸”跟孩子们介绍白杨。难道“爸爸”真的'就只是在介绍白杨吗?我觉得不是,“爸爸”这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希望和想法。我们都知道,白杨树很直,而且生命力很强,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干旱,还是洪水,它都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不动摇;白杨树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爸爸”之所以会有那样的想法,是因为他要去建设新疆,并代代扎根与此,所以希望自己能像白杨一样。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有一股强烈的冲动,我很想写篇文章也去赞颂一下那些在经济、文化落后,生活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的西部地区支援国家建设的建设者们。因为他们具有高尚的情操,有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地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他们服从祖国的需要,放弃各方面条件相对优越地家乡,代代扎跟于此,奉献青春,是坚强不屈的“新疆战士”!
读《白杨》有感9
我读了著名作家袁鹰的《白杨》知道了白杨生长在茫茫的,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大戈壁上。那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白杨那坚强不屈的精神令我敬佩不已,同时也不经让我们想起了哪些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将自己的青春丰献的建设者们。
在生活条件艰苦,经济,文化落后的西部地区,谁会愿意到哪里去呢?你错了,然而就是有那么一群不择环境,不讲条件的“边疆战士”们正在为我们的祖国西部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建设我们的祖国,使我们祖国的西部能更快的发展。
在文中父亲的眼中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在父亲的心中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我读了这篇文章不禁眼眶湿润,因为我被白杨的精神——建设者的精神所感动。所以,我长大以后也希望能去到边疆,做一个具有白杨精神的建设者,为祖国的西部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会为我的这一远大理想一直努力下去,直到有一天我成为一棵能经得起风吹雨打的“白杨树”。
读《白杨》有感10
我爱读《白杨》,我崇敬白杨!在天气恶劣的戈壁滩上,时而太阳炙烤,大地冒烟,令人饥渴难忍;时而昏天黑地、狂风呼啸、飞沙走石,令人睁不开眼;
时而寒风刺骨,大雪纷飞,让人无处藏身;时而大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过来,让人措手不及……尽管天气变化无常,高大挺秀的士兵——白杨却始终坚强不屈!骄阳似火,它撑开一把绿色大伞,遮挡烈日;沙尘漫天,它把根扎得更深、更牢固、毫不动摇;风雪交加,其它生灵都低下头,萎缩了,可它仍纹丝不动,站得笔直;洪水滚滚,它并没有被淹没,傲然挺立,时刻守护着这片土地。
这就是非同寻常的白杨!自从读了《白杨》这篇课文,它那高大挺秀的身影和坚强不屈的品格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坎里,我的心灵不禁被它那种坚韧不拔的品格征服了。其实,我们在学习或者生活中也要有这种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品格。就拿我弹钢琴这件事儿来说吧,我每一天都必须弹琴一个小时,那种腰酸背痛的感觉是相当难受!可是妈妈对我要求很严格,左一声“不能歇,接着练”,右一句“不准停,继续弹”,弹得我可怜的瘦弱的小手指“鼻青脸肿”了,弹得我“狭窄的.”胸腔里憋足了火气,于是,我常常摔椅子敲桌子,以示抗议。有的时候,妈妈出门去了,我便肆无忌惮起来:一会儿尝尝美味的零食饮料,一会儿看看精彩的电视节目,一会儿玩玩刺激的电脑游戏,把弹琴这件事儿抛到九霄云外去,所以弹了三年的琴,我仍然“一事无成”。现在,我明白了:虽然弹琴有点苦有点累,但是“宝剑锋从磨砺出,‘白杨直自苦寒来’”,我遇到这么点苦和累怎么能退缩?怎么能不勇往直前?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练琴,把钢琴弹得更好!“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杆儿壮,守望着北疆……”
每当听到这段熟悉、优美的旋律时,白杨那高大挺秀的身影和坚韧不拔的品格又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读《白杨》有感11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白杨》这篇课文。它是当代作家袁鹰的作品,选于《白凡》散文集其中的一篇。
从文章题目看,此文是在写白杨,但读过文章的全部章节以后,才知道作者用借物喻人的方法,拿白杨来比喻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尤其是文章的12自然段,爸爸对孩子的话:“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句话让我感受深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写出白杨的不动摇。“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句话,是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挺秀的白杨,而触生情,以白杨勉励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像白杨一样坚强不动摇。他赞美白杨树,也是在赞美千千万万边疆的建设者。
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爸爸之所以陷入沉思,是因为他担心生活在大城市的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们,不仅不能担负重大的责任,恐怕就连大西北那艰苦的生活都挨不住。可当他看到几棵小白杨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他就相信孩子们建设祖国的任务一定可以完成。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爸爸为祖国付出的甚多,对自己追求的甚少。他从不报怨祖国把他分配到新疆。并且,还无私地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大西北。准备把自己的'孩子也奉献给大西北。
等我以后当了父亲,因为自幼受这篇课文的影响,我也会学习“父亲”的精神,并发扬光大。我们世代也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应该有小白杨那吃苦耐劳、不怕风吹雨打、顽强与困难抗争的精神。在学校,我们要为班级多做一些事情,不怕苦怕累。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我们都要有白杨那,朴实无华,与困难抗争,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
只有通过今天的努力,明天,我们才能成为祖国大西北合格的建设者,我们才能把大西北建设得更美好!
读《白杨》有感12
茫茫的戈壁滩上一列火车正在向前疾驰。每隔几秒,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 —— 白杨。
列车里的小姑娘正在和哥哥发生着激烈的争执。哥哥说:"车窗外的是大树。"妹妹着急地反驳着:"不对,不对,哪有那么直的大树,那是大伞。"
坐在旁边的爸爸耐心地对孩子们说:"车窗外闪过的是白杨。白杨树从来就是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白杨无论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生长,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这么直,这么坚强。从不软弱,毫不动摇。"
爸爸的话让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是啊,白杨无论在多么恶劣的条件下都能够茁壮成长,它从不选择环境,总是默默无闻地把根深深地扎在地下,为人们送上阴凉,为人们阻挡风沙。
爸爸是在赞扬白杨外在的高大挺拔吗?不,爸爸是在赞扬白杨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不怕困难、坚强执著的`精神。
列车上孩子们和爸爸的对话,让我想起了祖国西部的建设者们。他们服从祖国的号召,带着自己的儿女去开发大西北。他们默默无闻,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经过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无私奉献,才有了今天祖国西部的美好。
一件往事在我的脑海盘旋。放学了,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因为一道题不会做还没有回家。我走过去,一遍又一遍地为他讲解,但他还是不明白。最后,我不厌其烦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给他讲明白。
第二天,他给我带来了一只漂亮的钢笔。望着精美的钢笔,我很想收下。而且钢笔上的美丽公主还在不断地向我招着手。这时,一棵棵高大的白杨,一个个西部建设者的身影进入了我的脑海,只一秒钟的功夫,他们就战胜了美丽的公主。我对同学说:"谢谢你,你的心意我领了,给你讲题是应该的。"
在我以后的成长道路上,我要时时以白杨,以西部建设者为楷模,做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读《白杨》有感13
我爱魁梧、挺拔的白杨树,倒不是看了茅盾的《白杨礼赞》才对它们滋生爱慕之情的,也不只是因为它们是北方的象征才格外喜欢它们。我爱白杨树,是从它的眼睛开始的……
一次,我信步走到一片白杨树林中。站在一棵高大粗壮的白杨树下……呀!我不禁为之深深惊叹。那高高的树干上竞有几只很大的眼睛,多像我们的眼睛呀:深深的眼圈,滚圆的眼珠,还带着不同的'表情哪!严厉的、冷峻的、真诚的、意味深长的……啊,那么多的白杨树,那么多的大眼睛!
奇怪,以前我怎么从没发现这一点呢?我带着迷惑望着高大的白杨树。那些眼睛,也都带着不同的表情,静静地注视着我……我不敢正视这些眼睛了。它们使我胆怯,使我想起许多许多。
这些眼睛,有的像老师的,带着希望、严肃地望着我,它使我想起那次上课偷看小说的情景,那眼睛,也是这样望着我;有的像妈妈的,慈爱中带着几分责备,默默地看着我,这眼神,就像上次我拿着不及格的考卷,满脸羞愧站在妈妈而前,接受她眼光的责备;有的像爷爷的,炯炯有神的眼睛,一言不发地注视着我。
慢慢地,我不再害怕了,我似乎明白了许多,沉默之中,它们给了我鼓舞、希望、力量。我充满敬意地和它们意味深长的眼睛对视了一会儿,然后,毫不犹豫地转身疾步朝前走去……
无论我走到哪里,身后那片白杨树林,永远严肃地挺直身板,用一双双眼睛望着我走过的路,直到永远永远……
哦,美丽的白杨树。哦,那深情的眼睛。
读《白杨》有感14
《白杨》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爸爸和女儿还有儿子一起坐在火车上赞叹白杨树。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地方有很深的体会。
比如: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从爸爸对小女儿的话中体会到了:白杨树不管遇到什么自然灾害,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
比如: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比如:"哪有这么大的伞!""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我从妹妹和哥哥的对话中能体会到:幼小的妹妹认为那是伞,哥哥说是树。
比如: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从这句话中我能够体会到:爸爸被那个小小的争论打断了他的的思路,耐心地说那是白杨树。
我读了这篇课文后,爸爸是一个不怕困难,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的人。
读《白杨》有感15
今天的语文阅读课上,我读了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写的《白杨礼赞》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是茅盾先生赞扬白杨树时而写下的文章。茅盾先生出生于1896年7月,在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出生,他们一家人的思想观念都很新颖,所以茅盾从小就接受了新式的教育。
茅盾先生的这篇文章,让我读完之后不禁想起了小时候,我们一家人去濮上园游玩时,经过了一片树林,其中有一列种植的全部都是白杨树。那些树个个都很挺拔,如果你单看一棵,你会觉得并不怎么好看呀!既没有柳树那么婀娜多姿,又没有松树那么高大挺拔。但是我却觉得白杨树并不是一棵普通的树,就像茅盾先生也认为白杨树并不仅仅是一棵普通的树,它代表着一种精神。这精神是正直、朴实、严肃、坚强与挺拔。
我看着白杨树虽外表不太漂亮,但是白杨树内在的`骨气远远高于外表,白杨树有时就像那些为了祖国无私奉献自己的人们。他们默默无闻,为祖国奉献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而今天的我们也要踏着他们的足迹,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像白杨树,无论面对多么恶劣的天气或环境,都毅然的挺起脊梁。
读了这篇文章我突然觉得,我们也应该成为一个身上带有白杨树精神的人,这样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才能不屈服,就如白杨那面对多恶劣的环境都能挺起脊梁的精神。
【读《白杨》有感】相关文章:
读《白杨》有感06-19
《白杨》读后感09-23
《白杨》读后感15篇02-19
白杨教学反思10-12
《白杨》教学反思09-21
白杨树日记11-07
《白杨》语文教学反思11-21
白杨树日记10篇11-07
《白杨礼赞》读书笔记(通用20篇)08-09
读《童年》有感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