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犯焉识》读后感

时间:2023-05-01 10:08:4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陆犯焉识》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陆犯焉识》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陆犯焉识》读后感

《陆犯焉识》读后感1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我对上海这一城市的最初印象,来自一代歌后邓丽君。

  "夜上海,夜上海,迷失的不夜城……"

  伴着邓丽君如夜莺般娇柔婉转的嗓音,我脑中慢慢勾勒出一幅奢靡繁华的景象:十里洋场霓虹灯闪烁、终日不灭;百乐门前舞女巧笑的倩影;还有黄浦江,船只川流不息,不顾一切似的奔向远方……

  但长大后,我对上海的印象又发生了改变。石库门一幢幢、一栋栋排列成行,看起来沉默寡言,却又像是将这房子、这城市的秘密娓娓道来;还有那冬日里的老虎灶,在没有暖气的旧年,无数老上海人靠它烧出的`热水熬过漫长湿冷的冬天;弄堂里的粉笔画出的跳房子图案、清晨深夜里买早点宵夜的推车……老上海在我的脑中逐渐丰满,直至有血有肉。它衰老又年轻;繁华又贫瘠;曾遭遇过无数重创,却又一次次顽强地站起来……

  上海让人迷恋,吸引我逐渐深入地探寻她的秘密与魅力。我尤其喜欢上海的女子,这得益于各类电影,画面中的上海女子,身材苗条纤细,通身气派如神仙妃子却又不失南方女子的柔美温婉。惹人为其魂牵梦绕。

  后来读严歌苓的小说,发现她的小说里常有上海女子的影子:《芳华》中美丽的林丁丁和卑微的何小曼;《寄居者》中孤绝坚强的May等。还有,《陆犯焉识》中的女主角冯婉瑜。

  我能理解冯婉瑜。一见钟情,二见误终身,足矣形容冯婉瑜对陆焉识的爱情。你看,无知少女懵懂无知中嫁给一个会四国语言、曾赴美留学、20岁最年轻教授,而且,人家还是相貌堂堂一米八二的美男子。你说,你开不开心,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可是,你只是一厢情愿,人家根本不爱你,不仅是因为三观不和,还有中间夹着的一个别扭的恩娘……这样下去,简直要变成三流言情的开头。但是,严歌苓就是严歌苓,在她冷峻中夹杂着黑色幽默的笔触下,时代的大画卷缓缓铺开,两人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变迁,跌宕起伏。

  一开始,冯婉瑜是卑微的,陆焉识在美国如何,她不可能半点风声都听不到,却选择默默原谅。

  当陆焉识到了西宁,她似是觉得当年那个远在天边的少年终于和她的距离接近。冯婉瑜觉得好幸福啊,每日例行的秀娟小楷一封家书送往西宁,又每隔一段时间收到的陆焉识特有的苍劲笔触一封。感觉就在身边,这一生,就这样爱在内心,在话里家常,在每日所期盼的信件,和三个抚养成人的子女。所有的坚持都是一份对陆焉识的爱。

  最后,患了老年痴呆的冯婉瑜,只记得那个风度翩翩的少年陆焉识,却不认得衰颓的老年陆焉识。复婚现场,她大闹现场,因为她心里记挂的仍是那个少年……

  生命的最后,冯婉瑜已不记得陆焉识叫陆焉识,只记得她心里记挂的”他“,”他回来了吗?”“快了,回来了,在路上。” “一定是道路不好走,他才晚的。” 临死了还要为他开脱,我不由潸然泪下。她爱的如痴如醉,陆焉识是她生命中的白月光,害她苦苦追求了一生。我不又想起那句话:‘’哪怕是岁月,篡改我容颜,你还是心底,多情的少年。”

《陆犯焉识》读后感2

  大陆宽宽,焉能认识你;相逢迟迟,怎能不算是晚遇?这句话用来形容陆焉识与冯婉瑜的爱情再好之不过了。初看严歌苓的《陆犯焉识》之时,由当初的拒绝,再到吸引,之后震撼,最后竟无比感慨与感动。拒绝的原因无非是初看时感觉其语气平缓,无跌宕起伏之言,读来甚是乏味。然为解寂寥之苦,终未断阅读进程。也幸得未放弃,不然一本好书若从眼前白白浪费,那将会后悔不迭啊。

  真正被此书吸引,便是焉识之妻婉瑜出场。十几岁女子初见心爱男子,便芳心暗许,然表面依就秉承大家闺秀之举,沉静贤淑,从礼规矩。新婚之日,独守空房,这位女子依旧心无怨念,尽心守护陆家。恩娘霸道,横与她与焉识之间,她却尽力听话,事事顺心恩娘,尽之本分。她以她全部爱奉之焉识,即使焉识躲她,她亦用一生追随,即使晚年失忆,心底最深处却依然记着焉识的影子,爱其入髓。而犹令我震撼之处,便是这位如黛玉般质洁的女子,为了救人犯丈夫,竟愿忍受巨大耻辱,委身于龌龊之人。她爱焉识,胜过爱自己,即使失身是为救丈夫,然终日惶惶不安,为自己配不上焉识而心有郁结。这位女子的爱,着实令人感慨。

  再谈焉识。这位十几岁就被冠以“神童”称号的才子,一生遭遇令人唏嘘。

  青春年少正是得意之时,奈何被强行娶一个自己不爱的女子,虽然焉识表面顺从,然叛逆的因子依旧蛰伏在内心底处,他以一种逃离的方式来无声反抗这段不自由的婚姻。在异国他乡,他以为可以活的自由无忧,却总是在不经意间惦念着家庭。经过几年蹉跎,他还是回到家庭。可是,对于婉瑜,他依旧从于冷淡,总是捎带一种意识的拒绝与妻保持着距离。由于时局动乱,焉识从教之地不得已搬迁,然由于恩娘的从中阻挠,焉识终究只是一人随校搬迁,未得带走妻儿。焉识随校搬至重庆,在这后方寸地,焉识结得念痕。或是心中的反抗因子被激起,焉识对这个女人爱得热烈,爱她身,亦爱她心。

  然而,终究陆焉识是顾及家庭的,每月的家信从未落下,他的行动永远比他的心更明白他的家在他心中的位置。念痕爱他,然却也知晓,她永不可能与其度过一生,索性坦然放手,两人亦散矣。这一次的散场,焉识亦慢慢地回归家庭。然时局动荡,不谙世事与心性高傲的他被革命之势所害,刑期一天天延长,直至被判为无期。这位智商超群的留美博士由此揣着极高的学识在西北大荒草漠上改造了二十年。精神的匮乏、政治的严苛、犯人间的相互围猎与倾轧,终使他身上满布的旧时代文人华贵的自尊凋谢成一地碎片。枯寂中对繁华半生的反刍,使他确认了内心对婉喻的深爱。婉喻曾是他寡味的开端,却在回忆里成为他完美的.归宿。

  焉识与婉瑜的爱情,历经半世纪的生离死别,然时代的洪流却注定两人悲苦的宿命,才子佳人的佳话并未在两人迟暮之年出现。焉识归来,婉瑜却最终失忆。记忆的散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婉瑜已经不需要焉识的忏悔,不需要他交代他曾经的三心二意,她一心一意的等待着她心中那个英气逼人的焉识,而眼前这个干瘪的老头儿,只是一个愿意一直静候她,默默陪她等待的人。于我之见,最伟大的爱情,在最荒唐的年代,也许才最弥足珍贵吧。

《陆犯焉识》读后感3

  《陆犯焉识》,是随着《金陵十三钗》一起买的。寒假里完完整整的,就算是看了这一本书。

  其实买书回来时,两本书都先让同事看了。看《十三钗》的大叔不断地感慨电影不如原著好;而看《陆》的大姐没有评论过太多,只是因为我与某领导在公开场合强硬对白时,说“你也学学人家陆焉识,为了保护自己装结巴都能装二十年,你倒好,压了两天火了,最后还是爆了。”她顺便叹息了一下陆焉识和冯婉喻最后的可惋结局。

  也就是这个冯婉喻,成了我读后最大的感慨。她是最幸运的人,无论陆焉识是否爱他,她的一生都是平顺的,平安的。这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于她与生俱来的那种平静,静的让人佩服。她又是我所喜欢的上海女人,委婉雅致却不失力量--陆焉识由死刑变成无期,是她毅然出卖了自己换回来的结果。

  当然,这是陆焉识一辈子都不知道的现实。

  跟着作者一点一点进入那个时代,画面在服刑农场与旧上海之间缓缓切换,我一直就假想着这是严歌苓本人家庭发生的事情。那个时代该有多少的荒谬呀,谁都有可能瞬间失去一切,没有预兆没有来头,无缘无故成为历史的牺牲品,且没有谁能够保护你,比荒谬更多的是无奈。

  而留洋的博士陆焉识的脑筋一直没有转过来,下场可想而知。对于他这样“不识时务”的人,进监狱判无期好像真的是迟早的事情,能够活下来才是奇迹。20年的囚徒生涯,让一个留洋的'知识分子变成了善于察言观色,在夹缝中生存的“狱油子”。监狱是能改变人的,文人风骨,自尊,在监狱里都一文不值,生存才是第一要务。老几装结巴,贿赂邓指,不救梁葫芦,都是为了生存。此时的陆焉识和玩世不恭的陆博士天壤之别,判若两人。他在农场又满怀了厚重的希望,看电影上的女儿,逃跑探望妻子最后一面,他谋划着并付出着,一路是常人无法面对也走不过的艰辛。这一段一段的时间过去了,正当自己觉得要被执行时,他被释放了。

  他学术上没有建树又做了时代的牺牲品,只有妻子婉喻的爱是他生命中的一抹亮色。当他日益感觉到他对阿妮头的这种厚重的爱情时,绝望和无处逃生却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他。也是这份厚重,伴随着他陪伴了失去记忆的冯婉喻四年,直至妻子终老。

  那么,有多少婚姻都是没有爱的悲剧。陆焉识起初那样的风流倜傥,从国外到国内的拈花惹草,而又有几花几草能够像阿妮头一样平静,一样自我安顿,一样不患得失,一样无怨无悔?如果没有那场大灾难,陆焉识是否一辈子都无法触及心底深处对于阿妮头的爱,无法感受无法回报?人呀,总是在失去之后总是在失意之时,才能领略那份纯朴和厚重,这是生命的戏耍。

  作者让我们我们目睹了那个农场的黑暗和不堪,却又让我们在最后邓指的三儿子放弃外面的世界回到农场时,恍然。在那个时代的农场的外面的世界,是否有更多的不堪入目,有更多的蛇龙混杂,有更多的无法面对?陆犯焉识也回去了,带着婉喻的骨灰。

  也许,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那二十年的囚徒生涯也是一种幸运。

《陆犯焉识》读后感4

  陆犯焉识》与《归来》在我这儿有一段小小的纠结:先出现的是《陆犯焉识》,因为当时在读《巨流河》,我就将这本先放着;然后看到电影《归来》,发现前者竟是原著,虽则电影有陈道明和巩俐的演绎很动人,但是却消磨了我读《陆犯焉识》的欲望--实在的,电影里没有一个人能够勾起我与他或她相处一段时间的渴望。

  直到秋天的某个下午,我坐在飘窗上喝着茶,看着窗外齐楼的树顶变换斑斓的色彩,我从床头翻出这本书,开始慢慢地看,严歌苓的语言是我喜欢的,干净、温厚又带着苍凉。历史风云可以在她的笔下凝聚成生活琐碎的场面,磅礴自然可以转变成纤细的盆景,内心的波涛可以化为某个电光般的眼神--能写出这样文字的她应该是消瘦、沉思,还该有一头细碎的白发。偶然看到她在《锵锵三人行》里做嘉宾,却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一头乌黑的卷发,白皙的皮肤,柔美的.声音--我没想到她原来是那么美丽、温婉。

  故事徐徐展开,被唤作“老几”的政治犯陆焉识被流放到大荒草漠上,装结巴,沉默,警惕……一切为了“活着”。死亡成了家常便饭,活着成为最艰难的事,但还有比活着更艰难却又不可放弃的事--那就是内心对爱的体验。

  那么多的寂寞,在寂寞包裹中陆焉识开始回望冯婉喻这个他一直忽视和拒绝的女人。她的惊艳的眼波,她的隐忍,她的感激,她的等待——他一直在拒绝着这个“硬塞给他的”女人,而现在这个女人的一切给了他死寂的生活里最好的精神营养,成为了让他活下去的动力所在。

  为了去看一眼冯婉喻,告诉她他想对她说的话,“老几”成了逃犯,冒死前行,看起来诡计多端,实则是被心中的渴望所逼生出的计策。等到他费劲千辛万苦站在离她不远的地方,看她买菜挤车跟丹珏、学锋她们一起吃饭,他觉得也该为她们做点什么了,于是选择了自首。

  又是更漫长的等待,等待中冯婉喻的爱足够陆焉识慢慢品味了,他像一头牛,不自觉地吞咽下金黄的温暖的稻草,然后在寂寞的冬夜慢慢反刍,将每一根稻草里泥土的味道流水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都咀嚼一遍,甚至不放过每一个褶皱每一粒虫斑。

  际遇总是给人意想不到的获得。陆焉识在这样的对爱的反刍中慢慢惊觉到了冯婉喻的美丽——容颜、书法、性情和她的带着崇拜的爱。

  际遇也总是给人缺憾。陆焉识平反归来,可是冯婉喻却失忆了--这不是命运的玩笑吗?可是,这应该是命运最善意的玩笑吧?失忆的老年的冯婉喻只为了一件事活着,那就是等待她的陆焉识。纯粹的等待,纯粹的爱和一个纯粹的人。

  我一直是喜欢大团圆结局的人,但是对待书中结尾的遗憾,我却深深喜欢,真的,没有比这样的缺憾更美丽的结局了。

  合上书,再回想一下《归来》,发现两者完全是两码事,不过是名字上的“巧合”而已,害我差点错过了这本好书呢。

【《陆犯焉识》读后感】相关文章:

趣识面粉说课稿06-17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07-05

《看云识天气》教案05-15

看云识天气的说课稿07-24

看云识天气谚语12-23

看云识天气的谚语12-16

看云识天气的谚语02-22

《老马识途》读后感04-27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