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成长读后感

时间:2023-06-20 07:22:0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命的成长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命的成长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命的成长读后感

生命的成长读后感1

  “教育就是用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学校是一个“生命场”,因此在这个生命场中,教师、学生、家长形成一种互通互联、共同促进、协同发展的美好场域。这也是我渴望的教育环境。

  这本书从理念、学生、教师、家长四个方面阐述了“共享生命成长”的具体含义,结合具体实例来进行解释说明。作为集团的一份子,我深受集团教育理念的影响,励志做学生喜欢的教育,给学生喜欢上学的理由。首先,作为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倘若你给别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由于科技的发展,学生们早已不是90年代的我们,还在玩着简单的游戏,他们早就见识了世界,他们的小脑袋里也装满了很多的为什么,如果我们不进步,不充实自己,我们成为的不是他们的垫脚石,而是绊脚石。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才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方法。

  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最重要,至于如何教书育人,我们欠缺的不是内容,可能是方法。我们都明白,一名睿智的教师不是教会学生知识,而是教会学生探寻知识的方法。在赵校长的鼓励和支持下,集团的老师们积极探索,探索出了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都在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体验中获得经验,获得知识,他们通过自己探索获得的知识会比老师教给他们的更生动、更牢固。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孩子们怎么会不喜欢上学?这样的教育怎么会不让家长们放心?赵校长总是说一句话,你想不想让你的孩子在这所学校上学,那就努力把这所学校打造成你想要的样子,从另一个方面鼓励老师们发挥创造性,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进步,学生们获得了乐趣,价值得到了体现,在这样的学校工作学习,怎么会不快乐?时常看到上了年纪的教师们仍在辛苦工作,但是依然很开心,为什么?他们有信仰,他们的信仰就是要让孩子每天高高兴兴来,高高兴兴回家,让孩子喜欢上学。

  赵校长的这本著作,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关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在“最低限度的限制,最大程度的自由”的学校管理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是开创者,我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创作、实验、总结、提升,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是学校的主人,在这样的认知下,我们的自尊、价值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和肯定,我们每天想的就是“我该怎么做会更好”,哪里还有时间去勾心斗角,就是这样的“最大程度的自由”让我们发现自己的潜力,也让我们成功避开了职业倦怠期。

  我很庆幸我是集团里的一员,我很庆幸能在这样先进的教育理念下工作,我很庆幸我有对工作的热情,我更庆幸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我会将这份信念坚持到底!

生命的成长读后感2

  漫步于森林,绿意弥漫于眼帘,清风夹杂着生命的气息,扑鼻而来。

  听,风在歌唱,生命的涌动逐渐旋成一个漩涡徐缓而来。有草的低吟和声,有 花儿的空灵主唱,生命无处不在。

  也许有那么一天,在浅层的褐色故土下,我寂寞的枯骨会低低吟回,曾经生命脱于这片故土,灿然活过,后归来宁静。再借故土上青葱的新绿,生命再次来过。

  生命无穷无尽,在于成长和蜕变。

  雏鹰被推出巢穴,万丈悬崖之间,凛冽的山间之风呼啸号叫于耳畔,要想生存,只有学习飞翔。雏鹰在熟悉天空后,再一次的蜕变来自重生。鹰飞上高岗,混着血泪啄去老化的器官,灼热的鲜血下是争雄蓝天的野心和浴血重生的器官。

  没有血泪便没有明日的天际。

  鹰阴鸷,人们畏于它过于执着专注的凶残目光;鹰残忍,它残暴地以尖利的爪牙撕碎弱小的敌人……鹰有着天空王者的风范,源于对自己蜕变的回赏。

  鲤鱼向往着龙门,不管浪涌多高,不管前路的好坏。终其一生的梦想,为此而忍耐,浪拥着被海浪拍伤、伤痕一次盖过一次的身躯,累累的痛刺激着脆弱鱼骨中的脉络,微咸的海水冲击眼眶。龙门,龙门!

  纵身一跃,浮光跃金的水面上,龙影微现。

  听,是山间之风的呼啸;听,是跃金碧水的浪涛……生命在山水间歌咏,歌唱着;生之奇妙与死之宁祥。

  而生命的真谛在于蜕变。

  听,虫穿过层层蛹缚,是丝挣裂的声响,是生命再次轰然悦动的欢唱。或许是辉煌一时的过去,也或许是青涩苦闷的过去,这都将化作复杂缠绕的蚕蛹,蜕去。新生的薄翼在久违的空中划出生命的礼赞。

  祖国穿越五千年的历史尘埃,有华夏民族的凯歌,有始皇大一统的恢弘,有焚书坑儒的哀鸣,有唐诗的整饬之美,有宋词的千般风姿,有元杂剧的多彩……众生万相的浮世,千千河山的壮美,祖国,无数生命朝起暮落的舞台,孕过繁盛,育过荒芜。

  古老的图腾是先人对自然的敬畏,敦煌莫高窟上的壁画是古人对天空的猜想。蟾宫、金乌,曾遥不可及的神秘天物在探索中渐显露出它们真容。是谁掀开了它们神秘的面纱?人们从敬畏走向理性,又是谁的成长推动了人们的觉醒?

  祖国啊,我能听到您生命的'呐喊与搏击!

  从一次次战争中重生,战士们的每一次呐喊震撼着陈旧的历史,祖国一步步艰辛地迈向蜕变的最后。成功,触手可及。

  此时,“神十”在地面上蓄势待发,等待着搏击苍穹的机会,誓让国光在天际闪耀;蛟龙出潜,在平静的海洋深处,祖国把国光照进深深的海底。

  扬我国威,振我中华!

  从一粒粒种子开始,它们要穿过厚重的土层,才开始成长的历程,要经历一次次风雨霜冻的侵袭才可以长大。

  祖国需要我们给予她成长的动力,也需要我们为她注入最炽热鲜红的热血。

  听,祖国的生命在阵阵拔节;听,是成长的声音;听,成功的脚步声已渐近。

  祖国,扬我国威,振我中华!

生命的成长读后感3

  上周六,听了陶继新老师的讲座《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感触颇多。他的文章的题目是读书与教师的生命成长,可能是因为面对的听众是广大教师群体的缘故,其实,我认为只要听过他的讲座的人都可以从中汲取营养,而不单单是教师,我从中得到的教益是:

  一、无论从教还是从事别的职业,专注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陶老师讲过,他二十年前,与他的同事比较,无论教书、育人还是学术专著,都不如人,但是,二十年后,当年的同事看到了今日的陶老师,不由得叹道:“我不如你了呀!”为什么呢?陶老师说:我专心地读了二十年书。二十年啊,还是专心地读,有多少本书禁得起二十年的专心的读呀!难怪陶老师能多次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这样大型而拥有大量读者的报纸上发表长篇评论,发表十几万字的报道,而每一篇文字的形成几乎不用费力,两三天即可完成五六万字的文章,十几万字的文章也几乎是信手拈来,不费多少精力。真是读书破万卷,写文如神助呀!

  二、学贵专注,更贵其精,用陶老师的话就是“取法乎上”。

  当陶老师告诉他的同事他专心读了二十年书时,他的同事说:这二十年我也在读书呀,一刻未停。当陶老师大体得知同事所读书的系列之后,告诉他,差别不在时间上,而在所读书的质量上。他的同事所读一般为社会平普,而陶老师所读的书则为《论语》,《孟子》、《庄子》等大家手笔,即便国外的书籍也是非莎翁泰戈尔等名家原著不读,凡其所读,无不精心钻研,甚至背诵如流,如此精专,岂有不上乎?

  三、对于想要成功的人来说,耐得住寂寞是必须的。

  看陶老师无论是专心地读了二十年书,还是取法乎上,无疑都是在耐得住寂寞的前提下进行,试想一个穷乐极欲,追逐浮华的'人,又怎么会有心情去读书,而且还是读需要费大气力才能搞懂弄明白的古文、外文原著?书到用时方恨少时,也不过会从时下流行的白话文里随便寻几个词来装饰一下自己空洞无物的言语,从网络上剪拼几篇来凑够自己的学术所需罢了。每篇文章都让人觉得似曾相识,每个观点都让人觉得苍白无力。只有耐下心性,修身养性,思想境界才能提高。

  四、要淡泊名利,但不是不能追逐名利。

  我觉得陶老师通篇讲座中,最能打动我的地方就在于他的观点源于生活而又贴切生活。比如,他说做学问要淡泊名利,这样利于成功,但又不是不可以追求名利,他说名利是个附属品,当你专注了,取法乎上了,又耐得住寂寞了,那不就成功了,名利不也就水到渠成地到来了?实在是高呀,自古就有人劝我们要淡泊名利,从没听过有人说可以追逐名利呀,看来陶老师不仅是位会读书也是位精入世的智者。这样的人是真实的人,也是值得尊重的人。

  以上就是我听了陶继新老师的讲座《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个人之感,总结一下就是:要热爱读书,要精于读好书,要耐住寂寞,更要认真地过有质量的生活!

【生命的成长读后感】相关文章:

生命生命读后感04-15

《生命 生命》读后感04-30

《生命生命》读后感02-05

生命生命的读后感09-19

《生命生命》读后感08-03

《生命 生命》读后感11-21

《生命生命》的读后感03-09

生命生命读后感11-09

生命,生命读后感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