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汇总1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楼梦》读后感1
《红楼梦》第三回:这回说了两件事:其一是林如海请贾雨村护送女儿林黛玉到外婆家——贾府;林如海又向他的内兄(夫人之兄,黛玉之舅)贾政(宝玉之父),推荐黛玉的`老师贾雨村,望贾政帮忙谋官。其二是林黛玉进荣国府(贾府分宁国府和荣国府两房)和贾母、凤姐、宝玉见面。重点是写凤、宝、黛三人。
“贾雨村至京得缺到任”几句撇开,即细叙黛玉正文,得随起随落之法。
黛玉开口说“脖,说“癞头和尚”,说“不要见哭声”,说“不要见外亲”等语,已逗明一生因缘结果。
王熙凤出来,另用一幅笔墨,细细描画。其风流、能干、权诈、阴薄气象,已活跳纸上,真是写生妙手。
王夫人对黛玉说宝玉娇养疯傻样子,已将日后同黛玉情况隐隐伏出。
黛玉初见宝玉,便吃一惊,想着像“那里见过”;宝玉亦如此说,宿缘已见。铺叙宝玉装束、面貌更觉动人,却先心中想道“不知是怎样惫赖人物”。反挑一句,文笔曲折生动。
《西江月》一词,骂煞纨绔公子。
描写黛玉形容,可怜可爱,的是痴情人。
宝玉一见黛玉便摔玉哭泣,黛玉亦因摔玉,夜间淌泪。此时之两泪,是一生眼泪根源,且伏后来砸玉、失玉情事。
第三回专写黛玉形貌、神情,是此回之主。中间带写王熙凤、迎春、探春、惜春,是因主及宾,故亦写及装束、仪容,又带出王夫人、邢夫人、李纨及宁荣二府房屋、家人、小使、丫鬟,即点出袭人、鹦哥、王嬷、李嬷等人。末后带起薛宝钗家。看他不慌不忙,出落次序,有极力描写者,有淡描本色者,有略言大段者,有宾有主,有宾中之主,宾中之宾:笔墨笼罩全部。
《红楼梦》读后感2
在四大名著中,我对《红楼梦》的印象最深。我觉得它是最神奇,也是最难懂的一本。刚开始,我只是觉得在讲几个男人和几个女人之间的故事,而再一次更深入地读时,才明白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含义。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它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惊艳了我很久很久,使我爱不择手。
在整本书中,我觉得最有特色的人物是林黛玉。林黛玉清净高洁又心思细密,才华横溢,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也赚取了很多人的眼泪,同时,也有许多读者为之同情和惋惜。黛玉和宝玉一样,同样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黛玉天性孤傲,直率,在贾府那个复杂的人情世界里,这样的人无疑是不受欢迎的。虽说她是贾府的外甥女,但寄人篱下的境遇不可改变,因此她处处小心谨慎。我最喜欢林黛玉的一点,外表柔弱,内心坚定,坚守自己的原则,敢于和复杂的人心抗衡。我清楚地记得在宝钗引咎自责时,黛玉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极好,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有心藏奸,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很多人都说林黛玉心眼小,但我觉得林黛玉是刻在骨子里的温柔和宽容,她不需要任何人来评价。
读完了《红楼梦》,我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所改变。一次在补习班,一位同学借我的钢笔,他不小心把钢笔弄丢了,原来的我只会斤斤计较,说不定还会跟他吵起来,但我又想起了黛玉的善良,我想成为像林黛玉那样的人,此时的我,并没有和那位同桌吵起来,而是和他一起耐心地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红楼梦》是一本奇书,值得我一读再读。
《红楼梦》读后感3
记得是在上高中之前的那个假期,我去新华书店买了《红楼梦》。在这之前,我只读过零星几个片段、看过一点电视剧,想要趁着这个假期读一下原著。可每每当我拿起这本书,总是会因为语言晦涩、人物关系复杂等原因停止阅读。一个假期过去,我仅仅阅读了十数章。
到了高中,课外阅读中有四大名著,借此机会,我查询了一些大家对红楼梦的梳理和见解,认真读完了《红楼梦》,虽说还有许多不明朗的地方,可也有了一些粗略的看法。
不可否认,在通读这本书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对贾宝玉持有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可在读完《红楼梦》之后,我对贾宝玉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在第二回中,贾宝玉讲:“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贾宝玉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可能就是他对女性的热爱与尊崇了。他对许多女孩子多情,甚至对画上的美人多情。以前我把这种多情当作滥情,可读完之后,又感觉宝玉是真心地爱护、尊重这些女孩儿,亦是真心地守护美。尤其鲜明的一个表现是在“平儿理妆”一节。宝玉伺候平儿理妆,感到“今生意中不想之乐”。作者在书中多处描绘宝玉的这一特征,宝玉期待“美”、维护“美”,甚至到了“痴”的地步。宝玉对女性的尊崇,反映了他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他爱的这些女性处于社会底层备受压迫,而他厌恶的是封建社会中的压迫者,这也与他的叛逆性格相符。而他的叛逆还存在于其他许多方面,他轻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读书应举、鄙视功名利禄等等。这些性格特征甚至让我对他产生一种尊重与羡慕。可是他的性格、处事又充满矛盾。他的一切,都离不开封建势力给予他的`特权。他所反对、厌恶的正是他所依赖、凭借的。他的思想最终寻不到出路,只能归于超现实世界中。
我也只是粗略地读完《红楼梦》,心中仍有困惑,可通读完这本书再查阅了一些大家的赏析,还是被当时的社会、书中的精神所震撼。如果以后有机会再仔细阅读,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
《红楼梦》读后感4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题记
春去春又来,花开花落。
我轻轻的合上《红楼梦》,倚在窗边,缄默不语,让自己回到那个风情万种的故事中去。
净土从你的指尖缓缓流过,掩盖着凋零了的花。曾几时,花儿们自以为有亘古不变的璀璨,可如今却是低落的埋葬。曾几时,你花容月貌,香气袭人,然而你最后却徘徊在香玉消损的边缘。
那时,我明白了花的`无奈,你的寂寞,我一时无语,自是低下头去。
“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连王熙凤都没有见过如此标致的人。而你对宝玉则是一见如故。当晚你为引起宝玉掷玉的事还伤心落泪。
“侬今葬花人笑痴,它年葬侬知是谁?”每当花落之时,你都会小心翼翼地将花瓣收集起来,埋进土里,还免不掉伤心地哭一场。如今,花锄犹在,可它的主人再也不能使用它了。
在水边,你吟出了“花落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诗句;在水边,你发出了“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疑问;在水边,你发出了“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
你是忧郁的,在三生石前你得以甘露滋润,为报灌溉之恩下世为人,“我把这一生的眼泪都给了他,这也偿还得过他了。”你从此注定为了“无故寻怒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的花花公子流尽了眼泪。
你尝遍了寄人篱下的滋味,贾府中的人勾心斗角,宝玉送你的手帕上该有多少在贾府流下的眼泪啊!
紫鹃等人哭的死去活来,而你却奄奄一息了。
你短暂的几十个春秋,留下了一段感人肺腑的千古奇缘,一段令人感叹、欣惋的凄美故事,一段闻名遐迩的爱恋,一个千秋万代的遗憾。
《红楼梦》读后感5
红楼梦是一部超越时空的巨著,作者曹雪芹更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他的笔下一个豪门大族由盛到衰,其中的故事各个耐人寻味,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宝玉、黛玉的真挚爱情更令人唏嘘不断,不敢妄作评论,只愿说说我读后的感受与各位分享。其中重要的部分我觉得除了写一个各位族的兴衰,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纯洁的爱情。
最主要的是写女人,一个个形象都已印入我的脑海,不禁浮想联翩。在这部小说里我最喜欢的是晴雯,她才貌出众,敢爱敢恨,性格率真,口角犀利,嫉恶如仇,真乃一女中豪杰,但却因此引起贾府主子的不满、恼恨,最后被逐出大观园,病死家中,不禁让人黯然泪下。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的命运都不相同。尤二姐、尤三姐的悲惨故事,尤三姐为了爱情,情愿献出宝贵的生命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尤二姐贪慕虚荣嫁与贾琏做二房,王熙凤的狡猾奸诈,心狠手辣的她逼死了尤二姐,甚至连死都没有个墓碑。迎春大丫环思棋与潘右安从下就相互爱恋,最后却都为了爱情献出宝贵的生命。让人不禁为他们的命运慨叹唏嘘。黛玉葬花的柔情几人知?
黛玉与宝玉真心相爱却因为封建礼教和家族的不容,而最后导致了这场悲壮的爱情悲剧,有情人终不成眷属。曲折的'故事情节,性格分明的人物,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所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爱情是不分贫富贵贱的。不能让世俗影响纯洁的爱情,虽然现在社会的拜金主义流行,甚至某些女孩子抛出“没房、没车,就不结婚的言论。”在婚姻上更讲究门当湖对,我不禁慨叹古人的爱情,他们为了敢于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爱敢于抛弃自己的一切,为什么我们反而不成了呢?难道真的是没有钱就没有爱情吗?相信读过红楼梦的您一定也会有您自己的答案,愿世俗少一些烦扰,愿爱情少一些悲剧,愿天下有情人都终成眷属。
《红楼梦》读后感6
红色的瓦墙内,一个粉的世界呈现在世人面前,那便就是红楼中的世界……《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人物—黛玉,她一生尽致,到最后也只为得情。她寂静一生,最后,也含泪死去。记得黛玉曾写过这样一句“粉坠百花洲,香残燕子楼”。或许她一开始就知道人生之短暂,情之难。她虽知如此,但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去面对。在我看来,她是一个勇敢的女孩。她也很理智.她的一生或许真的是只为得前世的恩情,来今世还泪……贾宝玉,一个玉树临风,面如桃花的富家公子。从小在女孩堆中长大,他性子温和,而且忠于女儿,从丫头晴雯,到麝月,到袭人,几乎每一个人都与他合得来。少年时期,不好学习,最大的乐趣就是与女孩子们在一起嬉戏、玩耍。他与黛玉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但最后,也只是“焚书断稿”,天各一方。两个人的故事就这样的结束了,一场无言的结局,一个悲剧……作者引用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折射出了对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也恰恰是“宝黛之恋”成为悲剧的关键原因。
整本书,呈现了一个粉的世界。一,是意境美,大观园中的梅花在周围的假山,河流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显眼,简直就是仙境之美。山水之间,仍可见得大观园,向世人宣告着她的美丽。二,是人物们的'性格及命运。作者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那黛玉的忧郁,宝玉的贪玩,晴雯的耿直,袭人的情切……这些都是那么的真切,是一个个粉的华丽。同时,他们一个个悲惨的命运,又是一个个粉的凄惨。三,是作者辞藻的美,“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是粉的生动。四,是对封建社会大胆批判的粉之勇。繁花落尽,风声依旧,“满纸荒唐言”,尽显红楼之美。在我心中,那一席红色仍坠在我的心头......
《红楼梦》读后感7
“正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场红楼梦中事,写尽人间悲欢。有道是,说到心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天下大有痴人在,还有那痴人说梦者。”这是曹雪芹先生笔下的文学巨著——《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个悲剧,它主要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从繁荣和败落的整个过程。
读完《红楼梦》我感到无比心酸,看不明白悲惨的结局。在书的前半部分,描写的繁华的景象:“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是何等之繁华啊!这样的四大家族是多么地强悍和富有啊!但最终仍然逃不过命运的捉弄,走向了衰败,这始终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红楼梦》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其中我最喜欢饿就是林黛玉。虽然很多人都不喜欢她那爱哭、多愁善感的性格。但我却为她可怜的身世流泪,叹息。林黛玉自小父母双亡,又寄人篱下,她是那么地孤独。在所有的姐妹中,她其实是最想笑的一个,但又笑不出来。因为当她看到别人躺在父母怀里撒娇时,想到自己只有伤心的份,怎能不流泪呢?最后。那边不懂人情世故的贾宝玉在举行婚礼,人们齐聚一堂,热闹非凡,而这边寂寞的林黛玉却在寂静地等待死亡,而身边也只有紫鹃一人为她哭泣。就这样,一段门不当户不对的情缘也就此结束了。
《红楼梦》中的人物命运都是悲惨的`,从王熙凤的“一从、二令、三休”到薛宝钗的“可叹停机德,金钗雪里埋”,再到林黛玉的“堪怜咏絮才,玉带从中挂”,无不一一体现。
《红楼梦》一书让我感慨万千,但又有多少人能读懂曹雪芹先生的梦中泪呢?
《红楼梦》读后感8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每当我捧起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时,就像沐浴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阳光里。《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背景,把封建社会的各阶级和阶层都写得淋漓尽致。但让我最为陶醉的是《红楼梦》里的传统文化,比如:“琴棋书画”,《红楼梦》贾府四位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分别代表了“琴棋书画”里的过人才艺,元春擅长的是琴,迎春的棋艺出众,探春的书法了得,惜春的`画作非凡,就连她们的贴身丫鬟的名字都颇有寓意,元春的丫鬟叫抱琴,迎春的丫鬟叫司棋,探春的丫鬟叫侍书,惜春的丫鬟叫入画。
“琴棋书画”是指古琴、围棋、书法、绘画,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门艺术。这些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也出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其中就有我最喜欢的围棋。
小小的棋盘包罗万象,凝聚着东方的智慧,启发着无数的畅想,黑白棋子在往来之间,开启黑白二字间蕴含的奥妙,教会我们勇于挑战、敢于突破的精神。我学习围棋也有几年了,下围棋每一盘几乎都会有胜负,有胜利的喜悦,也会有失败的苦恼,经过无数的输赢后,使我在逆境和压力面前能做到永不放弃,能快速调整好心态,下围棋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记忆力、计算力、抗挫折能力等。传统文化依然影响我们当下的生活,让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阅读《红楼梦》,让我对中华文化传统和艺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要对文化精髓不离不弃,对“琴棋书画”等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发扬光大。
《红楼梦》读后感9
我为什么要选择读《红楼梦》呢?因为,我曾经看过一篇读后感,里面写的文章连我都感动了。这让我想起袁老师在离校之前跟我们说的一句话:“一本好书读上千遍万遍都不算什么,它值得你们一辈子读!!”
于是,我缠着妈妈买《红楼梦》,一翻开书,就被吓着了。为什么呢?因为那关系太多了,宁国府、荣国府、贾、王、薛、史四大家族,还有贾雨村、赖头和尚、跛腿道士等等等等。我在纸上列了几行关系网,真是错综复杂,不知道曹雪芹怎么想的,名字应该想了很久吧!
说起名字也是有趣,比如贾府内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就是暗含着“原、应、叹、息”的意思,表明四位千金小姐的.命运是很不幸的。
作者还为十二正钗、十二副钗分别配上了暗藏命运的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卿卿一命。”从这句话就能体会到王熙凤的命运。
还有更赞叹的是,书里各种各样得草方、南北大菜、点心、小吃等,看了曹雪芹的制作方法,你的口水一定“直流三千尺”。难怪不仅仅是红学家研究《红楼梦》,
厨师、中医也来研究这本vr good的书呢。
好了,现在我们来说说主角吧——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着整个故事里是围绕他们三个发展的。在这整个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林黛玉。他有才华也有个性。有人说她富贵之家还哭哭啼啼,真不羞耻。可你转个方向想想,他的父母双双去世,自己寄人篱下,那是多么悲惨的命运啊!!
你现在喜欢《红楼梦》这本书吗?是不是像我那样天天都看而且是枕边书?如果没这本书的朋友呀,赶快买一本看看咯!
《红楼梦》读后感10
提到林黛玉,脑海中便浮现出了一种弱不经风、多愁善感,终日郁郁寡欢又极易落泪、孤芳自赏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曹雪芹用绝妙的语言,将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融在林黛玉的骨子里。使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这样脱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极其富诗意美和理想色彩。
黛玉身在这个假仁假义的贾府,常借自己满腹经纶的才华,表达着自己渴望美好爱情的幻想与对高洁的情致、坚贞的精神的向往。《葬花吟》当中“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是黛玉对自己命运的'惋惜,对此,她只能独抱高洁、自恃清高。而在秋霖脉脉、阴晴不定的黄昏,黛玉,一个十五岁的花季姑娘,竟然作《代别离》,词曰《秋窗风雨夕》。这通常是老人起码是年过半百的人在黄昏中作的诗,黛玉却做,是与谁别离?是与自己心爱的宝玉别离,与自己美好的人生别离,果然,第二年,黛玉就因过度思念而去。“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黛玉对宝玉,“爱到深处不言爱,情到浓时不言情”,宝黛的爱情,在那个崇尚“金玉良缘”,而不是“木石前缘”的时代,注定了阴阳两隔,充满悲剧色彩。但可以肯定的是,黛玉,是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爱神,两百年来,有着无数人为她的命运洒下悲悯、同情的眼泪。
《红楼梦》读后感11
“一朝看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题记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今夕何夕,君已陌路。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世人皆道,《红楼梦》吟尽爱情,可我眼前却是昨日繁华,今朝落尽。人生况味,了便是好,心酸无奈,却只能遵从是是非非。
贾宝玉初看林黛玉,就笑称“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世间芸芸众生,他们因缘遇见,却来不及唱一出才子佳人。薛宝钗的圆润与妥协,林黛玉的言随心至,也许是生不逢时,也许是命运作怪,黛玉终是含泪而死,宝玉也穿上了袈裟。纷繁的世界,不适合黛玉。她的惊艳,她的智慧,她的才气逼人,她的`灵秀慧黠,都应活在诗坛。那是个碧玉般盈澈的女子,而不是一个寥落忧伤的深闺小姐。
贾府的挥霍,便注定要走向衰亡,这个结局,并不难猜。王熙凤的机关算尽,却换来悲凉结局。而真正聪明的,是探春。她是有才干的,又是清醒的:“我们这样的人家,人都看我们不知千金万金,何等快乐,殊不知这里说不出的烦难。”她开源节流,却阻碍不了贾府期数将近的必然。
旧人难留此凉城,凉城何苦留旧人。名列金陵十二钗,黛玉却依旧只是一名异乡人。若不能放下心结,那便骄傲的、不改初心的活着!那个世道,有太多不可说,不能做,也终是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纵千般情愫,万般相思,但封建礼教终是难以挣脱的枷锁。昨日花前月下,宝玉送旧帕;今朝贾府败落,黛玉含泪烧帕。这一世的泪,终是还尽了……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满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若不能自由,那便随性点;若总是伤情,那便优雅点;若不能结缘,那便,那便……无论怎样,我都相信,黛玉最后不会说出那句“宝玉,你好……”那样玲珑的女子,怎会不看透这城府的畸形?宝玉虽多情,但黛玉绝不会怨恨他!这一切,黛玉最清楚,是命,认命。
故人姑苏林黛玉,深深贾府难回头。曹雪芹的一声啊,又怎会不坎坷?字字血泪,了,便是好……
《红楼梦》读后感12
这几天,妈妈让我重新看了一遍中国名著《红楼梦》。
其实在7、8岁时,我看过这本书,里面贾宝玉整天跟女孩子在一起玩,女声女气的,而林黛玉整天哭哭啼啼的,为一朵花都能伤心半天,当时,我很不理解,觉得这里的男女都是没事找事的'人,而我现在重新读一遍才理解“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含意。
在《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有:薜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李纨、秦可卿。她们各有各的悲惨命运。如:贾元春暴病而亡;贾探春远嫁他乡;贾迎春被嫁给了一个恶少;史湘云的丈夫早死,后来史湘云被买到青楼;秦可卿上吊而死……从金陵十二钗的悲惨命运反印了当时社会的封建思想使许多人得不到幸福。
许多人看《红楼梦》印象最深的,一般都是林黛玉和贾定玉。林黛玉从小就聪明清秀,绝丽无双,气质脱俗,淡雅若仙。与诗书为伴,但父母让她读书认字。母新去世后黛玉到京,与宝玉一同深得贾母关爱。不久父亲痛故,她便长住贾府,与宝玉相爱,她虽然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性,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官之道。她蔑视功名权贵,当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名贵念珠送给她时,她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而很喜欢丫环莺儿编的花篮。尽管整个贾府都说:“宝玉和黛玉是一对神仙眷侣。”可是这一段被贾母、王夫人与薜姨妈等人给残忍地扼杀了。最后林黛玉焚稿断痴情,在宝玉与宝钗二人成婚时的一刻泪尽而逝。到后来,贾宝玉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出家为僧。
《红楼梦》是一个悲情故事,由一个封建家庭由盛转衰的历程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兴衰史。读着它,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感慨时而愤怒,让我想到很多很多。
《红楼梦》读后感13
“红楼梦,半夜做。只从此迷上石头记,恋上红楼梦。”——题记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你一个女子,深受曹雪芹的怜爱,“两弯罥眼眉,一双含情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拂风。”任谁见你都会夸你标志,只可惜身世异常凄凉,但好在你来到外祖母身边。我想在别人眼里你是幸福的,你深受贾母喜爱,宝玉和宝钗对你又十分关心。可什么都不缺的背后,你的痛苦,又有谁理解你呢?
宝玉失玉变痴呆而你在重病中。当你听到珍珠妹妹说宝玉娶宝钗时,你内心绞痛,变得神情呆滞,直接去找宝玉,你们俩的对话多么让人心疼啊!“黛玉说道:宝玉,你为什么病了。宝玉笑着说到:我为林姑娘病的。”你回到屋后,贾母来看你,你气喘吁吁的说道“老太太,你白疼我了。“这一句字字戳中我泪点,你可知,如果我在当时,一定会把你拉住,不让你去,不让你走,只恨这时空之差。在宝玉误娶宝钗拜堂成亲时,你两眼一翻,一缕香魂就此归天了。这是你不知道的.,紫鹃想说话却未成,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直流,李纨探春为你痛哭时有一阵奇妙的音乐之声,这是上天痛苦的表现啊!“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溅泪,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你在金陵之地,绚丽的绽放,可又无声的凋谢,为何上帝偏就要你离开,你不过只是一株绛珠仙草罢了。但我不知你是否愿意离开,其实走了也好,腐朽的贾府已不再是属于你的地方,倒不如回到太虚幻境。继续做你的绛珠仙子。
总是会想若没有那仙石的传说,你离去时,是否还会那么痛苦,爱是一种缘分,若你可以再来一声,请不要再陷入那无法挽回的缘分之中。
一本厚厚的红楼梦,浸在醉人的花香最早在红楼梦里,不愿起来,只想永远沉睡下去。
《红楼梦》读后感14
小时候看红楼梦总是走马观花,因而许多章节几乎是跳过不读,有点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之意,不过小说里的诗词却还是深深吸引了我。那清新可人,清雅婉丽的诗词,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每每读的时候得觉得赏心悦目,给我一种渐入佳境的感觉,读了之后又觉得韵味无穷,久久不忍释手,所以书里诗词直到今天我都是记忆犹新,并且对大部分诗词都能能够够一字不漏背下来,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长,在读了无数遍之后才算对红楼梦诗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红楼梦》不仅是融哲学,文学、史学、社会学、医学、建筑学、美学等为一体的博大精深的古典小说,也是一部蕴含着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娱乐文化等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还是一部表现封建社会的兴衰史,反映封建社会文化的浓缩史,同时更是一部堪称一绝的诗意化的艺术奇珍。一部红楼梦可谓是做到了诗中有画(话),画中有诗(事),诗情画意给后人留下多少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
纵观红楼梦一书,诗词是琳琅满目、枚不胜举,佳作连篇、美不胜收,散发出艺术的芬芳与思想的光辉。琴棋书画、诗词曲赋不仅增添了这部小说的思想内容,也丰富了这部小说的艺术美感。因而博得世人的喜爱和青睐,也因此引来历代众多的红学家、探佚者和红楼梦爱好者纷纷去研究和探讨。
对于红楼梦这部古典小说来说,诗词就宛若呈现在夜空上的繁星,璀璨而灿烂;诗词就象点缀在这部奇书之中的一朵朵绚丽的小花,异彩纷呈。诗词就又好比散落在这部奇书中的一粒粒的珍珠,晶莹剔透,诗词就犹如在镶嵌这部奇书中一颗颗的明珠,华光璀璨。每一首诗和每一首词都闪耀着艺术的魅力和思想的光辉。
《红楼梦》读后感15
开辟鸿蒙,为谁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旧,寂廖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倾听一段古老的对话,翻开一页文明的书页,走进一片飘渺的梦境,触摸红楼深处的文化。
一部《红楼梦》,凝聚了曹雪芹十年辛苦的血泪,汇聚了无数艺术与哲学,组成这部文坛留香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一部《红楼梦》,蕴含着亘古不变的哲理美,“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深刻的揭露了万物的本质,也道出了曹雪芹对封建社会斗争者们的一句劝诫。一部《红楼梦》,承载着璀璨的文学美,从唯美的意境中,读到了诗文的高雅,领略了文化的艺术,也看到了曹雪芹笔墨的结晶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红楼美,美在语言。在曹雪芹的笔墨下,多少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女子形象,淋漓尽致地活在书中,有孤僻但文采超群的林黛玉,有大方且贤惠美貌的薛宝钗,有思想平等、真诚善良的贾宝玉……语言的魅力,让他们有血有肉。红楼美,美在诗赋,阅读名著,为她的诗词深意而折服,为她的低吟感叹而心酸,在秋雨寒霜中,去倾听“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低吟,去感受寄人篱下的无奈与凄凉。红楼美得像一面镜子。一面折射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的镜子,她映照出腐朽的封建制度、灿烂的诗词歌赋、温柔富贵的大观园、博才多学的思想青年……
《红楼梦》以她独特的魅力居于古代小说的顶峰,不光是她阐述的深刻的道德伦理,更有曹雪芹十年的呕心沥血,才使她作为文学的瑰宝,熠熠生辉!
【《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后感05-14
《红楼梦》读后感02-03
红楼梦读后感01-15
红楼梦的读后感10-21
《红楼梦 》读后感11-19
《红楼梦》读后感12-19
《红楼梦》的读后感02-04
红楼梦读后感06-12
《红楼梦》读后感12-16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