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精选)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红楼梦读后感1
有人向你借钱,借不借?借多少?
借钱可谓考验当代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第一杀手,想和谁绝交,就朝他借钱。因为说好的三天还,三天后不仅钱没了,可能连人都不见了。当然,也有帮人与危急之中、知恩图报。《红楼梦》中就有一个这样的案例。
刘姥姥因年成不好,没钱过冬,思索一会,能跟贾府王夫人祖上连过宗,便来到贾府“打秋风”。
负责接待的是代理大管家王熙凤,凤姐实际上根本没听过有这么一门亲戚,关系又远且很久没走动,突然上门来借钱,怎么办?在线等,急~
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大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这里烈烈轰轰,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这里凤姐先去请教长辈王夫人,搞清楚关系;然后说了很多台词,一用于寒暄,一解释为什么给钱。因为开口之前凤姐已经确定这钱是要给,但是又不是那么容易给。
第一层,亲戚间本来应该照应,但是关系比较远亲戚,不走动不大知道;第二层,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家里也有难处。第三层,既然开口来一趟,再难也不能让你空回去。
二十两银子,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红楼梦》中二十两一共出现21次,其中跟贾府有关的有:刘姥姥这次借得二十两;贾母给宝钗、王熙凤过生日拿出来二十两;螃蟹宴一顿花费二十两左右;贾瑞去世,贾赦、贾政、贾珍赠银二十两;赵姨娘兄弟去世赏银二十两。
可见二十两对贾府来说或许是定例,适用于一般性的随份祭祀。螃蟹宴借刘姥姥之口,说明二十两够庄家人过一年的.花费。
对于借钱,借不借、借多少都很有讲究。数目不多且对于被借者有足够余力,可以施与援手,毕竟帮人也是帮己;在借钱行为中,实际上最关键的是对于借者,刘姥姥并没有因为贾府豪门大户,就觉得理所应当,不久就用瓜果蔬菜作为回报,最后更是救凤姐女儿巧姐于危难之中,正是“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刘姥姥人穷志不短的品行,才是给那种总觉得“你弱你有理,你强你应该”的人狠狠一个耳光。
红楼梦读后感2
读《红楼梦》,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熙熙攘攘的人物世界,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也是这些感动我们的人物,我们耳熟能详的贾宝玉,林黛玉,薜宝钗,王熙凤乃至刘姥姥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再读《红楼梦》,一些其他的人物又让我产生不同的感觉,一种新的东西也在这些人物中散发出来!
《红楼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人"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乳名兼美",脂寓兼具宝钗,黛玉之类"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这个人就是《红楼梦》中最美丽的女人------秦可卿,秦可卿凭借自己的美丽荣登上了"蓉大奶奶"的宝座,她"蓉大奶奶"的地位与她的娘家的家世不相称,她的家里老父弱弟,无钱无势,而贾府却是京都八公之一."假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且"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的眼睛",因此她的地位并不像凤姐"莲二奶奶"的位置那么可靠,她的花容月貌虽然为她增色,让她荣登宝座,但却不能保证她不受歧视,然而秦可卿到了贾府后获得的不是虐待和歧视,反而成为贾母的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这是由于她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她不仅"秉花容",而且"会行事儿"这点就印证了在贾府这个大家庭也即一个社会的环境中会行事,会看眼色是一个多大能耐,此时我也不得想到了林黛玉和薜宝钗,为什么后来会有这样的爱情悲剧,在会芳园中赏梅,宝玉想睡中午觉,贾母就让小厮好生哄着去玩一回,秦氏忙主动接过这一差使,为的是博取贾母的欢心,在宁府宝玉会秦钟,二人到里间小炕上肠叙,秦氏忙进来叮嘱宝玉道:"宝叔,你侄儿年小,倘或言语不低头,你千万看着我,不要理他。"为的是怕秦钟说错话使宝玉扫兴,秦氏病重,贾府还动了一大群大夫,"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秦氏甘冒着凉添病的危险,一日换四五遍衣裳,坐起来见大夫,为的是怕万一礼数不周,落人非议,……、
如此这么多,不难看出,秦可卿不细心和要强,但她的这种细心
红楼梦读后感3
“我们太年轻,年轻闹着要整天的,但不知道他一直很自由。”但由于我们有“麻烦”的自由,自由不是足以证明我们做到了,也许在某些方面,我们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问同桌“顽皮”:“为什么林黛玉葬花”同桌回答说:“因为她很无聊。”从这个时代认为它肯定是无聊会去葬花。
在初中就包括听说《红楼梦》是本百科知识全书,学生必读物。由于是中国古文,我第一次读《红楼梦》真不应该知道它哪里好,只知道有一个不务事的贾宝玉,还有就是一个知书达理的林黛玉。
第二次世界都是我们因为我在书店能够买到自己一本白话文的《红楼梦》,但无论是学习古文的还是现代白话文的,都没有进行介绍企业为何书名叫《红楼梦》而作者个人眼中的《红楼梦》又是一个怎样的?通过读书中的内容我只能把这个题目管理理解为:年少无知,胜似梦一场。这里我只是从主人的角度分析理解,要是从当时的时代发展背景则可以直接理解为:物是人非,千变万化。
有人说,“红楼梦”是药,处方和治疗方法都记录在这本书的工作;有人说,“红楼梦”是教科书,书中有很多教人生活技能;一些人写说“红楼梦”是本爱情小说,贾宝玉和林黛玉记录凄美的'爱情故事。
而我个人认为《红楼梦》是本反封建之书,在书中对于林黛玉广读诗书,可在贾府她只说自己一个略懂;而贾宝玉身为官仕子弟学习不好导致官场,只喜欢通过玩乐;地位可以高人一等的贾宝玉和出身于小官吏之家林黛玉之间相爱的人却不能生活在一起。
一是批评无才的妇女是美德;二是批评官场;二是批评封建等级制度。
我不觉得林黛玉的花儿无聊,我觉得她们是不高兴。这是对封建礼教强烈不满和无法抗拒的愤怒无奈的表现。《红楼梦》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他们都放弃了“坏”去追随制度。当我们放弃,最终做了我们不想做的事,我们仍然会很好,但我们已经失去了我们的本色。
今天的世界上还没有这样吗?想想支配我们的生活规定外箱,有点出界被认为是“乖”我们的想法所以乖乖地去思考人生。有多少人不得不放弃“淘气”?现在还有多少人坚持“淘气”?
当人生发展走到尽头,我们自己会不会感叹,这又是进行一场《红楼梦》?
红楼梦读后感4
《红楼梦》前六回中,林黛玉初入贾府这一段印象很深。
刚刚失去母亲的林黛玉,离开父亲,只身北上,投靠外祖母。虽说外祖母是因为心疼黛玉,才执意接她入贾府照顾,但对当时的黛玉而言,外祖母是陌生的亲人,从未谋面,只在母亲口中听到些只言片语,心中自然十分忐忑,谨小慎微。
“这林黛玉常听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小心谨慎地打量着一路所见,后与外祖母及舅母、众姐妹、嫂子相见,“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
“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也体现了黛玉的谨慎。
后与宝玉相见时,宝玉见黛玉也没有玉,只自己有,生气要摔玉,众人忙哄劝住,读到这里,我就在想,一路小心谨慎的黛玉该有多自责啊。
果然下文写道“林姑娘正在这里伤心,自己淌眼抹泪的说:‘今儿才来,就惹出你家哥的狂病,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
听蒋勋老师讲解才知道,林黛玉那时只有十二三岁,就又佩服起她来。
到贾家这样规矩森严的大家族,礼仪、言谈没出半点错,着实厉害。
十二三岁的我还是抗拒走亲戚,不知道要说什么,老是躲在妈妈身后的扭捏害羞的小孩子,对比之下实在佩服黛玉。
后文中讲林姑娘经常暗自落泪,自己看时觉得确实让人觉得厌烦,但想到她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又不免心疼。
记得我上高一时住校,一个月回家一次,开学前两周特别兴奋,新环境,新朋友,到第三周开始疯狂想家,白天上课,同学说说笑笑,不觉得。到晚上睡觉时,就从枕头底下拿出全家福,默默流泪。
想黛玉小小年纪就离开家,到全然陌生的环境,着实令人心疼。再看黛玉常常暗自落泪就多了些理解。
红楼梦读后感5
“又感红楼深深梦,叹是孰能为谁情。”一本《红楼梦》,竟能让人捧读再三,这本书究竟有何魅力?这个暑假,我细读了一遍《红楼梦》,深深地被它那无穷的魅力所吸引。
《红楼梦》的魅力在于它批判了封建上层社会的黑暗,以及揭露了贵族子弟的骄奢淫逸,给人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封建末世图。“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一道护官符,显示出了四大家族的滔天富贵。然而四大家族的子弟却大多只是斗鸡走狗,吃喝玩乐的浪荡公子,他们仗着自己有钱有势,就欺难霸女。还和官府串通一气,使得他们逍遥法外。这显示出了封建末世的黑暗、荒诞。
《红楼梦》的魅力在于它歌颂了人性的解放,唱出了一首爱情的赞歌。“一个是阆宛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贾宝玉和林黛玉,志趣相投,个性相似,初次见面,两人便心头一震,“倒像是在哪见过一般”。在风光旖旎的'大观园中,贾宝玉和林黛玉朝夕相处,有时虽然也吵吵闹闹,但没次争吵过后感情都会更加甜蜜,正如贾母所说:“不是冤家不聚头”。但天下终究没有不散的宴席,宝玉最后被迫娶了宝姐姐,而林妹妹在一声令人心碎的:“宝玉,你好”。声中魂归离恨天。“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尝”。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让人们唏嘘不已,无比惋惜。
《红楼梦》的魅力在于,它写出了古今的荣辱兴衰、悲欢离合。曾经霸占两条街,楼阁如云,僮仆如雨,拥有良田万亩,富可敌国的贾府是那样的不可一世,可就在转瞬之间,就被滚滚红尘给淹没了。元春死了,贾府失势了贾府被抄了,大观园空了,黛玉病逝,宝杈守寡,迎春被夫家虐待,探春远嫁外邦,惜春出家成了尼姑,王熙凤被休会了娘家,贾宝玉成了邋遢的乞丐。《红楼梦》不仅预言了封建社会的末日,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世间的荣辱兴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诞生至今已有数百年,可仍吸引着无数的读者去品味,去追寻……。
红楼梦读后感6
即将枯萎的绛珠草,无意得到了神瑛侍者的慈悲灌溉,修炼成仙。两位因灌愁海水,结下一段生死缘分。高山晶莹的绛珠仙子,不能受人之恩惠而不报,听说神瑛思凡下界,于是要用一生的泪水交换,换取他的回头是岸,以报答灌溉之恩。当年看到这里,深深被绛珠仙子的高尚宏愿和无私行为所感动。后来方知,绛珠黛玉,名别体殊,实乃香魂一缕所化,本为一人,从此深爱不已。
世间无情,千万物事穿手过,流水落花天地间。清灵黛玉,无人知心,四季逆旅,寂寞独行,春葬落花,秋卧菊榻,兰心慧语,化做墨香。可怜清流易被浊欺,白雪常遭泥污,生长在一个不容她的世界里,黛玉因此更无片刻欢颜。尽管外祖母宠爱,宝玉钟情,黛玉并未因此真正快乐过,她深知眼前一切都是过眼云烟,自己只是一匆匆过客,不会久留。
周遭他人冷眼,黛玉独自经受,从未怨言,世间的骄情假意,被她的无尘明镜,照得纤微必显,毫无遗漏。在这个戏台一般的世界里,她不会妥协,不会作假,只会一意孤行,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如殷商末年的伯夷叔齐,周伐纣王,两人便以微小之躯劝阻西周万人之兵,周灭纣王后,两人便作采薇之歌,绝食首阳山。黛玉高洁,一身孤臣孽子的风范,直逼古人,就算是自认为红尘得意的薛宝钗,也情不自禁愿和她结为金兰之谊,时常亲近。自认非凡的槛外人妙玉,也亲自以古器仙茗客敬黛玉,并时常在圆中,驻步倾听黛玉的雅乐诗词。
落入人间的绛珠仙韵,只有怡红公子能真正赏识,两人原本神仙眷属,心心相印。但尘蒙愚情的宝玉,看不透众人笑骗欺言中的金玉良缘,病中的`黛玉,终被风刀霜剑,逼到一息恹恹。孤身病榻中的黛玉已经无泪可还,知音的琴弦已断,焚稿的诗魂已冷葬明月西风中。就在自己情缘湮灭之时,在与自己的笔墨知己道别之后,一身傲骨的林黛玉,孤零零而来,干干净净而去。
在日夜啼哭外表之下的黛玉,其实是红楼梦真正的精神支柱。无论是晴雯的刚烈不阿、司棋的视死如归、鸳鸯的智勇忠贞、还是紫鹃的悲情怒目,都是黛玉的身外化身,是黛玉故事的延伸。黛玉的尊严,就是红楼梦的尊严。
红楼梦读后感7
我喜欢《红楼梦》,喜欢它营造的那个“女儿国”,喜欢它那朦朦胧胧的情感世界,喜欢它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第一次翻开,揭起“红楼”一角,就见香烟缭绕,朦朦胧胧中,一位秉绝代娇容,赋稀世俊美的佳人正拨弦而唱红楼一曲,凄凉婉转、哀怨愁叠,刹时落红成阵,人似离魂。
金陵一钗的林黛玉不单有古代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容貌,更有着令人惊叹的才华。潇湘馆清幽的环境,书房的格调凸显出她的高雅脱俗,加上有咳血的毛病,使她呈现出腮红压倒桃花的美态,就是这样一位病西施在母亲逝世后迈着三寸金莲一步步走入了爱情的牢笼——大观园,虽然我还是个中学生,不应对此作太多的感想但我还是对她的结局深表惋惜。贾府中的男子数不胜数,但她爱上的偏偏是个多情的种子——贾宝玉,这是她人生悲剧的开始。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绛珠仙草,一个是五彩石,为了还泪,一个化为女体,到人间为他倾注毕生的泪水,泪干了,也就香消玉陨了,这注定了林黛玉的悲剧。但上苍既然让她还泪,何必让两人一见便“似曾相识”,又何必再介入什么“木石前盟”,“金玉良姻”。
林黛玉的情是专一的,她的心中只有宝哥哥一个,不再会正眼看其他任何一个男子,而贾宝玉不同,身边佳人如云,虽然心中也只有林妹妹一个,但却还流连着其他的女子,一个才貌可比黛玉有着金锁的薛宝钗,一个咬舌可爱有着金麒麟的史湘云……“都道都是金玉良缘”难道注定两人此生无缘?宝哥哥在黛玉心中的重要地位,使她有时也会“争风吃醋”耍耍一番嘴皮使她在众人心目中显得孤高自傲、尖酸刻薄,没有薛宝钗那样平易近人,但又有谁真正了解她内心那番寂寞,痛楚。
林黛玉不会像薛宝钗那样提醒贾宝玉多涉及仕途,她没有那种封建的旧思想理念,她是一个敢爱、敢恨、敢做、敢说的人,她追求的是另一种浪漫的境界。她的`爱溢于言表,淋漓尽致。跟宝玉一起读《西厢记》,日夜守候在生病的宝玉床前……所以在宝玉心中黛玉更被认定是此生的知己,但她的行为在当时看来是一种“不向上”的表现,再加上身子带病,贾府的“家长们”就更加认为薛宝钗是贾宝玉的配偶,这便引出了一出“掉包计”,林黛玉也在这出戏中“香魂一缕随风去”。
“女子无才便是德”。要说错,那么一开始的“似曾相识是”一个“错”,黛玉的才华是一个错,当时封建社会的背景更是一个错。
掩卷沉思,为黛玉悲剧感慨之余,心中突然豁然开朗,其实这只是一个红楼“梦”。
红楼梦读后感8
移开视线,合起书,轻叹。望向窗外,回想着书中的点点滴滴,这个让人读罢后略感心酸却又无可奈何的故事……
《红楼梦》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在文学史坛上占据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它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知识面涉及极广。饱度诗书的曹雪芹,在家族没落后,用他的心灵所著的一本书,亦是他的真实照影。
哪怕早就知道这个贵族家庭最后会走向没落,可是心中还是为他惋惜,书中的一草一木,一言一语,仿佛真实存在,任谁也不舍它就此结束。 曹雪芹塑造的这个诗意的红楼梦,的确如梦一般,富丽堂皇,梦最后要清醒,而这个大观园最后也走向了没落。
人们常说,在不同的年龄,用不同的心境读红楼,每次都是不一样的感觉,但是每次必定都是一种享受。
为黛玉感伤而感伤。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其实,只有她才是在用心感受这个世界的。会为花瓣凋零而落泪,若非用心,怎会如此惟妙惟肖。我仿佛看到她孤独的身影,在河头看着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无奈。这个世界还会有人像她一样,用心灵的触觉去感受每一丝情绪?在我看来,黛玉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孤独者,在这个华而不实的园子里,没有人懂她的`心。谁都以为她柔弱,可是骨子里她是倔强的,比谁都倔强,不为浮夸而丢失本性。哪怕最后在她死去的时候她也是孤独的,她最爱的宝玉哥哥却和别的女人在洞房花烛。替黛玉不值,替黛玉惋惜。黛玉是诗意的,是可以描绘却没有谁可以模仿的。
为宝钗的守旧而感伤。她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她为人和善,从上至下广受爱戴。她也爱宝玉,只是她从来都没有明显的表露出来而已。但是她确实个十足的古典女子,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她从不表露自己的不满,把自己当成了傀儡娃娃,隐藏着所有的情绪。她是有智有才,却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最后就算身怀六甲,还是没能留住宝玉的心。
其实红楼中的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悲剧,然而在那样的社会时代,无法反抗,只能选择顺其自然,荣宁二府的衰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如梦如幻的故事,给人遐想,诗意的红楼,让人叹惋,却给人巨大的精神的力量。
红楼梦读后感9
中华文化博大精神,源远流长而中华经典更是哺育了一代又代人的成长。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经典便是被人们合称为四大名著的《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及《三国演义》。这几本经典名著不论是书还是电视剧都深受人们喜爱。而我最喜欢从《西游记》和《红楼梦》了。喜欢它们不仅仅是因为书中内容,更是因为他们所给我带来的影响。上起初我并不爱看《红楼梦》,妈妈买给我看都不看,却未曾想过看完这本书的自己会为妈妈把我这本书卖了而伤心,直到自己存够了钱又买了一本才将此事翻篇。我喜欢看这本书是因为一句“满纸荒堂言,一把辛酸泪。"这本书看从内容不多,却完整的记录了一个家族由盛至衰的过程。
正因如此。我将这本书看了一遍又一遍,而每看一遍便哭一次,只是不知是因为如此强大的家族也衰落了,应了那句盛宠必衰,还是因为贾宝玉和林妹妹之间多情幻灭哭泣。我只知道,次有《红楼梦》都会有新的体会因为《红楼梦》能让读者明白人生百态,能让人们知道环境会造就人们的性格,性格影响你对一些事情的心态,林黛玉便是如此她因为体弱住入母亲娘家,认为自己寄人篱下,便成为了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正因为这多愁善感的性格使其因贾宝天娶她人而死,死前焚诗也所早含恨而终,伤心欲绝了。这本书中最让人可惜的'是贾。林二人之间的爱情而贾氏一族也随着一人没落了。书中也描绘了许多奢侈生活,这便是封建时代的生活。所谓由给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可想而之贾氏一族人往后生活的艰难。
《西游记》我最先看的不是书而是动画片,可以说《西游记》陪伴了我整个童年。我先是看完了《西游记》的动画片,然后又让妈妈买了有插画的《西游记》的书,再后来又开始看《西游记》的电视剧等自己会拼音了字也认得差不多时,又买了全是字的《西游记》由此何见我对《西游记》这本书的喜爱程度了。小时候爱看它是因为喜欢孙悟空的能干及内容十分生动有趣,而现在我看到有志者,竞成的师徒四人。因为我看到了他们的不容易,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不畏艰险,只为求取真经。不论多难都朝着这个方向,在他们身上我学会了善良,知错能改。忠厚老实等等优良品格。
红楼梦读后感10
她,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也醉了世人——走进《红楼梦》一书,我被她深深吸引,她就是林黛玉。
她,“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有着天仙般的美貌;她,行动如风拂柳,娴静如花照水,娇娇柔柔,惹人怜爱。从对她寄人篱下的怜悯,到对她出口成章的钦佩;从对她哭哭啼啼的厌烦,到对她病若西子的怜爱;从对她故作清高的憎恶,到对她焚稿断情的痛惜……林黛玉一生凄惨的命运令我扼腕叹息。
她身上的气质是常人所不可比拟的,她的文采和才华令人赞叹。对于她来说,诗就是她情感和精神的寄托。读着她写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种莫名的伤感便不禁涌上心头,花落了花不知,人死了人不知,这是怎样的悲伤啊!一首《葬花吟》道出的也正是她一生凄凉的感情和冲破封建礼教的渴望。
她的一生是坎坷悲惨的。她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身世沉浮,与宝哥哥错过,为了报恩,流尽了眼泪,那个时代的她,也许怨过,也许恨过,命运的作弄,他和她彼此错过,只是过客……我曾埋怨黛玉命运的不公,让她临死前都没能看懂宝玉对她的爱有多深。但是,我又为她庆幸。若是她活得长久一点,看到贾府被抄的人间惨剧,岂不是要把眼泪流干?以黛玉脆弱敏感的心,如何能承受家破人亡的.巨大不幸?以黛玉的高傲、纯洁,她如何面对那样一个污浊的世界?倒不如“质本洁来还洁去”,做她高傲清高的绛珠仙子,畅游于“太虚仙境”。
《红楼梦》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为线索,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种种人情世态,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和腐朽。透过林黛玉,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红楼梦》,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林黛玉当时所处封建社会的黑暗。我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为她悲惨的命运而惋惜。然而,正如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覆灭,在那个时代,黛玉注定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终究是黛玉醉了红楼,乱了浮华。走进《红楼梦》,邂逅那一抹温情,那一世凄凉……
红楼梦读后感11
暑假里,我读了几本书,有《红楼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童年》…在这几本书里,让我感触最多的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
《红楼梦》主要是写“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庭由盛至衰再至盛的过程和宝黛凄美的爱情故事。本书不仅有着对人物形象的生动描写,还有着很多其它不同的艺术成就。作者在写此书时,表现了他对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等都进行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红楼梦》不仅让我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还让我看到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上卓越的'成就。首先让我看到的是塑造万众的的人物形象,有“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林黛玉;“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具有反抗精神的贾宝玉,“凤辣子”似的王熙凤,忠心耿耿的袭人、平儿姐妹二人,识得大局的薛宝钗…这些不同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接着领略地是情节结构,在以往传统小说的基础上,也有着新的重大突破,它改变了以往如《水浒传》、《西游记》等一类长篇小说情节和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艺术结构,使众多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和时间,并且使情节的推移也具有整体性,表现出作者卓越的艺术本思;随后的是其语言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作者往往不需用三言两语,就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小说里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述融成一体,而且这些诗词的创作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切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口气。还有生动的环境描写,精彩的叙事手法……
这些艺术成就,让我了解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成就和艺术技巧,同时,也让我知道了人不论在什么样的社会中,都应具有斗争精神、反抗精神。
红楼梦读后感12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样的社会是不被容许的。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红楼梦读后感13
轻合书页,拂去眼角滑落的泪珠;回忆情节,有事一篇难忍的伤心泪流。
在泣什么呢?是为贾宝玉、林黛玉的有缘无分、生死相隔,还是为俏丫头晴雯含冤而终太多太多的离别伤感,为谁流泪已不再重要,心中明白便好。
从小就知道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仅仅,因为她属于高中必读书籍之类,变不情愿地捧起这厚厚的一本,翻开,阅读,但只一眼,我便被她吸引,对她情迷,突然有了种不枉高中行的念头。下课不再与人聊天,甚至厕所都懒得去了,只为多看个一两页,回到家不再立刻上床睡觉,却是做了书虫,只为她熬至深夜,也在这深夜中让心情跌宕起伏。其中的儿女情长虽显小气,却正对了心思细腻、情感丰富的我的胃口。其中水做的女子也叫会了我很多女生本应有的品质。
孤傲却不乖戾的林黛玉教会我做人不卑不亢,要懂得矜持。但她泪尽而逝的结局也同样告诉我,要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藏着于人于己都不利没到头来也是害人也害己,只会落得个香消玉殒。娴雅有的人心的薛宝钗告诉我要对人好,人家才会对你好,真心的替人着想才会深受大家的喜爱,同样,她也让我明白,与一个没有共同理想与兴趣并且不爱自己的人在一起,结局的凄凉可想而知:独守空闺,抱恨终身,最终沦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八面玲珑、精明强干又甜嘴的凤姐让我了解做事情要面面俱到的重要,但她的残忍狠毒也告诉我人在做,天在看,到头来只会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品说了几位有身份的人物,咱再来谈谈这主角们身边的丫鬟们。
红楼中人物多,丫鬟数量更是不少,光伺候宝玉的就有六七个,其中我最爱的.是袭人和晴雯。她们俩个性迥异,自然结局也迥异,袭人生性温顺,深得主子们的赞赏与喜爱更是宝玉离不开的人之一她谦逊有道,忍让友爱,与小姐们丫鬟们都处理的极好。这样的好人缘真是我做梦都想得到的啊!虽不生得十分标致,却也耐看,十分难得好女子。晴雯释迦佛有一个生于封建礼数的叛逆者,天性直率,个性且无所顾忌,她并没有因宝玉是主子而谦虚,忍让他的无理,而是以理反驳。却因长得太好看而被宝玉的母亲认为是“狐媚子”,怕她带坏了宝玉,变赶了出去,病死在自家炕头上。
这一结局也引得我好久的伤心。《红楼梦》中的任务,真是让人说个三天三夜都说不完的,我也不敢再班门弄斧了,还是回去,再将《红楼梦》禀着呼吸用心感受吧。
红楼梦读后感14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缈,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也最复杂的作家,他的作品《红楼梦》也是文学史上最伟大最复杂的作品,《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是古典小说的高峰,作者只需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而作者笔下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小说中出现的诗词曲赋都完美的和人物融为一体,当真是做到了“诗如其人”,而这些诗词也能为塑造典型的性格服务。
《红楼梦》的情节结构,也与传统小说大相径庭,他改变了如《水浒》《西游》的人物剧情单线发展,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个宏大的艺术世界,是众多人物角色活动在同一时间与空间,而且剧情的推移也有整体性,表现出了作者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思想。
《红楼梦》当时的社会思想非常腐败,作者对其中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都进行了批判,作者自己应是提倡民主主义思想,这些在当时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中曲折反应。
不过《红楼梦》虽是四大名著之首,但其出世经历种种苦难,作者根据自己的身世,和自己经历的苦难写下这本大名鼎鼎的《石头记》,但在作者完成这本书之前就离世而去,只写下了前八十回。此书共一百二十回,有一百二十回程本,八十回脂本。后四十回署名了“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虽不知为何,但却只听闻老师提起过高鹗。
在此书中看到的`看到的并不只是故事,还有人性、心理、成功、医学、政治、服装、文艺,学到的不只是爱恨,还有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物解读能力的提高、对是非善恶的辩证评价、以及自身洞察力的培养。必定,这是一个文学巨匠千古奇才用一生的血泪和才智写出的泣血之作,包含着他的见地和灵魂。
也许一个人一生要读很多书,可未必会受多大的影响和震撼。我很希望接触到红楼梦的人可以顺着机缘去感受它带来的另一个世界和另一种思考,细细的品味此书,可能会结下你与此书的情缘。
而《红楼梦》中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他们会成为不朽的经典,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
红楼梦读后感15
第一次接触到《红楼梦》,不知道红楼之中每首诗的含义,更看不出红楼的广博,那些探秘寻踪更是远远相隔,但是还是不可自拔地喜欢上红楼梦,喜欢里面多彩的女子,那些才气横溢却注定不会幸福的女子。
红楼的诗词当属绝妙,真正能记得的,也只有《葬花辞》和《芙蓉诔》。喜欢这两首,也是因为黛玉和晴雯,那两个牙尖嘴利、顾态流连却终究不讨喜的女孩子。黛玉的才气,耍小孩子的脾气,毫不遮掩地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特别把一个女孩子的小心眼和敏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晴雯勇敢,利落,任性,尽管撕扇子、半夜吓人还是挑灯补孔雀衣,临死前,把自己的指甲和内衣给了宝玉,说:“早知要担这样的'名,还不如当初?”我想她们都很不甘心吧,她们空有了美貌和才气,却从来没有真正做过什么。
想到那些我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女子,最终都逃不了的凄苦命运,真觉得造化弄人。有貌怎样?有才怎样?有家世又怎样?那些曾经拥有的一切竟然无法换取一个简单幸福的生活,这才是她们最大的悲哀。无论是有没有学识,无论有没有遵循礼教,无论性格怎样,无论出身如何,到最后还是逃不了。尽管外祖母宠爱,宝玉钟情,黛玉并未因此真正快乐过,她深知眼前一切都是过眼云烟,自己只是一匆匆过客,不会久留。
尘蒙愚情的宝玉,看不透众人笑骗欺言中的金玉良缘,病中的黛玉,终被风刀霜剑,逼到一息恹恹。孤身病榻中的黛玉已经无泪可还,知音的琴弦已断,焚稿的诗魂已冷葬明月西风中。就在自己情缘湮灭之时,在与自己的笔墨知己道别之后,一身傲骨的林黛玉,孤零零而来,干干净净而去。
春梦随云散,花飞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曲尽人散,曲中所唱之人,又有谁逃出这宿命的安排?看完《红楼梦》心中有一丝悲哀,忽觉秦氏说的一番言语,实是有理:“月圆则亏,水满则溢。”世上无事可“永保无虞”。就像这朝朝代代,总是从初期到全盛再到衰败,身边的小事亦是如此,一生中总有顺心与阴暗的时期,所以人生给予的感觉就饶有滋味?有人时常觉得人生凄苦,可没有这苦,那怎会感受到成功到来时的快乐?若只知玩乐,终老一生,死前才去遗憾,“人生何其短,吾还碌碌无为终老此生。”家道中落,未尝不是好事,死前至少可以说,“因曾度此落魄生活,故吾此生没有白活。”
我甚是欣赏他们对于神说以及命运的无所畏惧,即使是现今社会,又有何人能真正做到不满命运的安排,能挑战命运。想想社会之中,大多数人们还希望圣人、神仙的出现,从苦恼将他们解救。
【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后感01-15
《红楼梦》读后感02-03
《红楼梦》读后感12-16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7-04
(精选)红楼梦读后感07-05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7-05
[精选]《红楼梦》读后感07-07
(精选)红楼梦读后感07-06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7-06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