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读后感

时间:2023-07-18 12:49:3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背影读后感[优秀8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背影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背影读后感[优秀8篇]

背影读后感1

  朱自清的散文总是清新隽永的,情感永远质朴而深沉。在朱自清先生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荷塘月色的清丽脱俗,领略了盎然的春意,欣赏到了秦淮河的诗情画意……可在他多如繁星的诗一般优美的文章里,唯独那一篇《背影》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弦,他们父子俩之间真挚的爱宛若一片片花瓣飘落在我的心湖里,一圈一圈荡起了涟漪,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当我看到父子浦口送别的场面时,眼里心里皆无法平静,心中渐起苦涩质感,泪水也涌上了双眼。那位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父亲,穿过铁道,翻过月台,费尽功夫就只是为了帮孩子买几个橘子留着路上吃。这时的朱自清看到他父亲努力而却艰难的背影不由地落下泪来,我的心也狠狠的疼了一下。父亲买完橘子后,便一股脑的把橘子放在朱自清的皮大衣里,好似松了一口气,踏实而满足。我不禁想到:这就是父亲吧,是世间千千万万父亲的写照,他们的爱质朴而不善表达,只好融入进这几个黄澄澄的橘子里。可真正的父爱不就是这样?褪去了华丽的辞藻,融进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那些令人感动的'、喜悦的、温馨的难道不就是伟大的爱?可不就是一个普通平凡的父亲对自己的孩子那份真挚、沉甸甸的爱?最后父子道别淹没在了来来往往的人群,离别的伤感浸在了数次的回眸中,浸得朱自清落下惜别之泪,也使得我落下了感慨之泪。

  读到最后,我的眼前仿佛也浮现出了那个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身影,那个翻越月台努力的身影,那个渐渐消失在人海中的身影。这个身影不断与我所熟悉的那个身影重叠,那是一个同样深沉、伟岸而又温暖的背影——我的父亲。在我的印象中他总是那样意气风发的模样,在我这个做儿子的眼里他总是无所不能。依稀记得小时候我还不及他的腰高,仰望着他还年轻的脸庞,向他倾诉着自己的成长,在他有些宽大而无比温柔的臂膀中安然入睡。可是他在我一天天的长大中中渐渐出现了白发,眼角已有了岁月流经的痕迹,他不再像年轻时精力充沛,也没有力气再将我抱起,反而会看着电视就缓缓入睡。我渐渐长大了,他,却逐渐衰老了。可是他给予我的那份深沉伟大的爱却只增不减,他的背影在一天天的琐碎里显得愈发温暖、愈发高大。

  时光匆匆,永不停歇。我们将要离家远行,而父亲也终将会老去。我们不能挽回逝去的时光,但我们却能在这剩下的静好时光之中,好好感受家庭的温馨,感受每一次爱的馈赠,不错过每天的第一句早安,不错过归家的第一个拥抱,不错过那盏夜晚中永远为你而亮的灯,更不能错过那抹熟悉却孤独的背影。因为,这都是一位期盼着游子归家的父亲的无声的爱。

  结尾想了很久,却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就好像父亲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爱一样。但我想,有一句最能表达我对父亲最真挚的爱,而这句歌词也是父亲真实的写照——“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一生要讲许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读《背影》有感《背影》是出自朱自清的笔下,是他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集。

  这本书教会我要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教会我怎么在不同场面怎样称呼、沉默,教会我为人处世,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许多靓丽的风景,然而我最忘不了的,还是那篇有着离别愁绪,让人看了不禁心痛的《背影》。

  作者在这篇散文中讲述了自己对父亲的情感,从一开始对父亲的冷漠到最后不禁掉下眼泪,父亲终究是父亲,毕竟血浓于水,在《背影》里父亲对作者甚是关心,处处照料,送“我”去车站再三嘱咐茶房好好照应“我”,可最后他还是不放心自己送“我”,亲自管理“我”的一切,那一系列爬月台来回买橘子的动作,都让人不禁流泪,一切的一切都体现了父亲对“我”的关心,为了“我”艰辛地买橘子,最后在车里流泪,可又赶紧拭去眼泪,害怕父亲看见,我认为他这是有愧疚之心,因为之前作者错误的认为父亲对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迂”,甚至还看不起他,作者这样认为父亲是不对的。

  可我自己又何尝不是,我的爸爸也对我是照顾有加,他不喜欢唠叨却又时常默默为我做许多事,这就是父亲的高大形象,在我看来爸爸就是一片天,可以给我许多阳光与温暖,却也为了锻炼我能够独立也经常让我经历风雨,这就是我的爸爸。

  记得有一次,我在外地上学,刚好有一个叔叔要去我上学的城市,爸爸和他交情还行,就将我托付给他,在车下爸爸对叔叔再三嘱咐说我饿了一定要给我买东西吃,因为他知道我最受不了的就是饿肚子,我在车上别过头哭了,可我并不想让他看见我哭了,不想让他也伤心,而且我也不喜欢离别的场景,爸爸也会让我能够更加独立一些,会说一些让我赌气的话,比如说我没出息什么的,我就偏偏要做给他看我是一个有骨气的人。

  可怜天下父母心,作者的父亲和我的父亲是一样的,全天下的父亲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是爱自己孩子的,尽管我们多么讨厌他们,嫌弃他们唠叨,可是他们还是为我们开脱说我们处于青春叛逆期,还一如既往的爱着我们,我们作为子女的,要好好孝敬爸妈,要像小时候爸妈爱我们一样,长大了我们也要好好爱父母。

背影读后感2

  人人都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意思是,父亲所表达的爱是深沉的,像大山一样;母亲所表达的爱是柔和的、细微的,像流水一样。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朱自清在表达对他父爱的顿悟的表现吧,也是开头最简单最精炼的话语。而朱自清对父亲的爱、歉意与思念在读了父亲的来信时,全都随泪水而涌出来了。

  而我呢?

  我的父亲不像别人家的父亲一样伟大,也不如朱自清的父亲那样体贴,他总是训我。记忆里,他在我失败时训我、成功时训我、需要帮助时却还是训我。

  我不如别人家的孩子那样优秀,也不如朱自清那么有本事,我总是犟,像头倔牛一样,和爸妈要么顶嘴要么相对无言,总之,也不怎么安生。

  可是,尽管这样,我们却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抹也抹不掉,断不了的情。

  朱自清的父亲很是让我羡慕,他对朱自清的爱,虽然是无言的融入细节之中,却也少不了训斥,但是,关心比训斥多,不是么?我的父亲很是让我无语,以前他对我也是挺好的,可是自从弟弟出生,他就将对我的爱一丝不漏全给了弟弟,弟弟说什么他便依,我说个啥便是什么“身在福中不知福”!!

  好吧,我承认,我确实是有那么一点点嫉妒弟弟,嫉妒他得到了我本应得却没得到的东西,得到的比我多。。

  可是等学了《背影》这一课,我才突然明白,我比我弟他大,他一个小屁孩算什么!呵呵呵,也只不过是得到了我曾经得到过的东西,哈哈哈!既然我得到那么多,分享他一点又算什么呢?转念一想,心情不禁就好多了。

  原来啊,父亲也只是想让我懂得“分享”罢了。

  朱自清从父亲的背影里懂得父亲的爱,我却从朱自清的《背影》里懂得我父亲独特的父爱,呵呵,这便是相同与不同吧。说到“背影”与“父亲”,我的故事与《背影》一文中的情节恰恰相反。

  背影,我很少看见爸爸的背影,反倒我给他看的背影更多。

  我很小便开始学舞蹈,每次去送我的别无其二,唯独只有爸爸。“拜拜”,“慢点儿走,没事儿,误不了”。我走出去,便听见拉下车窗的声音,爸爸一定还在看着我,我便不回头。走了好远好远,回头一望,爸爸依旧在那笑眯眯的看着我。“多喝点儿水”,“嗯,知道啦!”。我便继续往前走,拐了个弯儿,依旧听不见他走动的声音,拐了弯儿好远好远,才听见他离开。我怎么都猜不透,爸爸为什么即使看不见我也等我那么久。后来,我终于解开了这个疑问——原来,是我总是丢三落四,不是忘了这,就是忘了那,拐了弯还在等是因为怕我忘了拿东西,随时准备回去给我拿呀!

  一次,我死活让他先走,他不肯,在我千赖万赖下他才走。看着他走,我的泪很快的流了下来。

  听奶奶说,我小时候就很缠爸爸,他们说我上幼儿园时,总是哭。路上都说好了,一到教室就抱着爸爸恳求他:“爸爸你不要走吧!妙妙不让你走。”哭得他都没办法,只好在窗外看我一会儿再悄悄走。妈妈还说,你爸早上九点签到,一送你,准迟。让别人送吧,你又不肯,哭起来谁都哄不住,真没办法!听到这些,我心里还美滋滋的,可爸爸说,你不知道,你一哭,我的心都快碎了。

  亲爱的爸爸,我不会再给你留下背影!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他许多的散文、小说大家都耳熟能详。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他的一篇散文《背影》,我获感颇深。

  这篇散文是讲述父子之情的。他没有用过多的语句来修饰、装点这篇散文,每一句都极其简练;他也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来修饰、装饰这篇散文,每一句都极其朴实;他甚至没有一句明明白白的写出“我爱我的父亲”,每一句都极其普通。可这篇文章中的每一字、每一句、每一行、甚至于一个标点,我都能感受到父子情深。

  朱自清看着父亲日渐衰老,陈旧简朴的穿着、蹒跚费力的动作、困窘艰难的生活、肥胖迟缓的身体,这与当初的那个年少有为、少年独立的父亲多么地不同。那一个背影,那一个令人心酸的背影,每一处都透露出英雄迟暮的悲凉,这是被生活拖累的啊,为了自己的家,为了自己的儿女,为了今后的生活!

  我想起了我的父亲。

  他只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没有挣很多的钱,没有买很大的房子,没有买很棒的衣服,但他是家里的支柱,也是我的支柱,更是我心里的天。

  小时候,我常常需要仰着脖子看父亲,看他似乎顶到天的头;而现在,我只需稍稍抬起,便可以看到,只觉得天变高了,爸爸变矮了。我的头发是遗传了爸爸的,都有一头浓密乌黑的卷发,这曾是我的骄傲,但不知何时,爸爸那一头短短的卷发中,一根根白发在那里生根发芽,繁衍生息,就如同细菌一般,一生二、二生四,在不知不觉之中,它们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当发现时,为时已晚,只能任由它们那般扎眼的呆在爸爸的乌发里。

  他那伟岸的身影在时间的侵蚀下一点一点的变得那样疲惫,在那疲惫中却交织着满满的爱,令人感动。在这篇《背影》中,我没有太多的感悟,读到的,惟有“情深”二字而已。

  父亲,我爱你!

背影读后感3

  读了《背影》一文后,我对父亲、母亲、父爱、母爱有了更深的体会,不管我长得多大,离家多远,都不能忘记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

  父母的爱是神圣的,伟大的!我们每个人都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但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妈妈——她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在她的怀抱中幸福的生活、快乐的学习!

  父亲啊,现在洋气一点叫爹地,矫情一点叫爸比,而我,是个连最普通的“爸”都说不出口的懦夫,而且是个彻底的懦夫。

  至少,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过。

  我和我的父亲,仅有的交集除了血缘,就只是那一句“我妈呢?”,说来实在嘲讽,实在好笑。那个男人,在我眼里就是不正经的,浪荡的,毫无责任感并且脾气还不好的,虽然这些在那些大人眼里是幽默、浪漫主义、洒脱和真性情,但是在我看来实在是好笑至极!

  我从不乐意主动跟他讲话,从来都是用白眼球看他,但他似乎什么都察觉不到,总是嬉皮笑脸的凑到我面前,扯些有的没的。每到这时候,我的讨厌之意毫不掩饰,默默离他远点:“呵呵”。这种情景多得我难以数计。直到有一次,我彻底惹怒了他。忘了是什么原因,只记得当时他愤然摔碎了一个玻璃杯,我却神情淡然。摔东西是我最讨厌他的行为之一。那个时候,厌恶之情泛滥如海,以至于他哑着嗓子问我的那句“刘晓帆,我对你来说算什么?”我都只是微笑着起身,淡淡道:“可有可无”。他甩门而去,我留在原地。看着地上狼藉,一脚踹翻垃圾箱,便也扬长而去。有时候我真痛恨自己,看吧,刘晓帆,摔东西这些坏毛病都是因为你身体里流着他的血,都是因为遗传于他的基因。

  可是,我发现他变了。他原本白皙水嫩的不像男人令我讨厌的皮肤,如今变成了黑黑的健康的很男人的古铜色;他原来千奇百怪染了色的头发现在已经修的短短的很普通了;他原本每天去钓钓鱼唱唱歌的生活小情调现在也已经淹没在每日的`奔波劳累中。他开始很晚回家,甚至我很久都不能见他一面。我不知道我们之间还剩下什么,那点可怜的,几乎没有的,所谓的亲情?呵,我不敢说。

  妈妈也不止一次想缓解我和他的关系,但那都是徒劳的。所有的所有,最后都只是留给我一句:“多年以后,你会后悔的。”我觉得有什么东西在我脸上蜿蜒,一头扎进枕头里,很轻很轻的说:“不会……”。

  然而今天,朱自清的《背影》,老师的日记,让泪流满面拼命掩饰却被大神一下子发现的我,对爱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准确点说,应该是对父爱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他的爱,在不厌其烦的嬉皮笑脸中,在一次次愤怒的摔东西中。想想也真是,明明是我故意激怒他,还厌恶他摔东西。难道他的满腔怒火,不去摔东西,要来打我吗?从小到大,他从来没动过我一根手指头。他会累,他会疼,但他从来没有在深夜买醉,或许是压抑着,或许是他们说的,责任与担当。

  我们之间,剩下的还有什么?我不清楚。但是,就让我用剩下的年华,去弥补这么多年来我的任性与不懂事,剩下的话,不必多说,我只是想叫你一声,爸爸。

  寒假里,我读了朱自清的散文集,其中的《背影》让我无比感动。文章通过深情款款的笔触,朴素醇厚的语言,描写了父亲送别远行求学儿子的经过。作者以特定的观察视角——“背影”,体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

  文章开头第一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引出了文章的背景:作者二十多岁时,他的祖母去世,而父亲失去了工作。他们变卖家当,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导致家中光景一日不如一日。读到这里,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当时作者家庭的困顿,真想帮助他们一把!

  但这时父亲并不气馁,过了不久,他便前往南京谋事,这时朱自清刚好要去北京念书,父子俩便同行。他们先到了南京待了几日,而后朱自清动身去北京,父亲决定亲自送他。朱自清到了车上,父亲叮嘱几句后便去月台的另一端买几个橘子,让儿子带在路上吃。父亲的背影又一次出现了:“他用两手攀着栏杆,两脚再向上缩;他那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读到这里,我眼前出现了一位时时刻刻都在为儿子着想的父亲,感受到了他那隐匿却不失深沉厚重的父爱。

  买完橘子后,父亲便转身离开,再一次出现了父亲的背影:“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来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在我的脑海中,朱自清父亲的背影像电影画面一样慢慢淡去,我的心也随着作者变得酸酸的。我深知,自己以后一定也会跟父亲分别,父亲会一样的再三嘱咐我,给我买吃的吗?我会不会像朱自清那样不耐烦,暗地里笑他迂腐吗?

  后来,朱自清家中越来越惨淡,他父亲触目伤怀,情郁之中,自然发之于外,家里琐屑往往触他之怒。但父亲对儿子的爱数十年如一日。后来,父亲给朱自清写了一封信,不禁勾起了朱自清对父亲的回忆:“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读完这些,我不禁也想起自己父亲,他那慈爱的笑容、温暖的怀抱、微挺的肚子……他对我点点滴滴的爱都将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中。

背影读后感4

  这些年来,《背影》的影响力似乎越来越小,以致没有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取而代之的是金庸的武侠小说。搜索百度百科,关于《背影》,有这样一个评价:

  仅以几只橘子和几滴眼泪来表现父爱子孝的文章在商业社会的今天已显苍白无力,缺乏刺激,读来味同嚼蜡。而文风又朴实无华,好似一杯白开水。总之,不像朱自清的其他几篇美文有教头。

  对这说法,我不以为然。我认为《背影》现在仍然是有价值的,因为只要是一个有良知的人,读了《背影》后必会被感动。读了《背影》后,我想起往事。

  去年六月,我在云大学习,那时父母在青岛,他们的汉语不太好,用汉语与人沟通常常成问题,所以父亲叫我去帮忙。一开始我拒绝了,虽然我当时读的是语言班,但学期也还没有结束,另外女朋友也在身边,有点舍不得。而且我不知道去青岛后还能不能回来,昆明有很多好朋友,大家相处得很好,到青岛后能有这么多朋友么?于是,我对父亲说:“这样的事情,找个人帮忙就行了嘛,不用我跑到那儿去吧。”但父亲态度坚决,要我过去。父亲每天给我打电话:“你几时到啊?”哎,最后我也只好去了。

  我还记得去的那天,雨下得很大。到了机场,心里还在嘀咕:“雨下得这么大,飞机会不会飞不了呀?那样的话,今天我就不用去了。”但飞机还是准时出发,我在客舱坐着,心里暗暗地想:“可能到青岛,也没什么要我干的,何必让我跑来跑去呢,用买机票的钱找人办事不也是可以的吗?父亲也真是的。”现在想想,那时我和朱自清一样,“真是太聪明了”。

  到了青岛后,出了机场,便看到在外边等着的父母,他们朝我笑笑便帮我拿行李。我只是简单地与他们寒暄几句,一脸的不满。我确实不善于隐藏自己的情绪,心里有点什么,一下子就能看出来。这时,我明明知道自己脸上写着“我不满意”四个大字,但也不想隐藏,就让他们看看吧。

  在出租车里,也没说什么话,只是简单地回答他们所问的问题。我知道这样会伤他们的心,但还是偏要这样做。到了家,家在五楼,而那个公寓却没有电梯。拿行李上去时,我说了好几次自己拿,但父亲偏要帮我。前边父亲上去,后边我跟着,看他拿着行李,一步一步地上台阶,到了三楼,我竟听到他的气喘声,他的额头上也冒出了汗滴,看他的背影,不知为什么,他的背影看起来很小。我小时候去超市买东西,东西稍微有点重就说拿不动,每次都是父亲拿着东西回家。在我记忆里,那时他的背影像是一座非常巍峨的山。而今天,看到这个蜷缩的背影,我才发现,我一岁一岁地长大了,父亲却一岁一岁地老了,头发也少了,黑发中赫然夹杂着丝丝白发。拿着不是很重的行李也这么困难,看着他的背影,一时百感交集。

  夜晚,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想过去有意思的事情,数过几百只羊,都不行。我在床上,瞪着眼睛、发着呆,自然而然地想起往事来了。记得五岁的'时候,我想要一种机器人玩具,和父亲谈了很长时间的条件他才答应。去买的那天,雨下得非常大,简直是狂风暴雨,街上一个人也没有。父亲说改天再去我就不高兴了,哭着说一定要今天去买,哭了十多分钟,父亲也没办法,只好带我出去了。去了几个玩具店,门都关着,我才不管这些呢,那架势仿佛就是天上下刀子也要去。现在想想,太固执了,不只是固执,还称得上是神经病吧。在脑海里交叉着很多关于父亲的记忆,心里产生了对不起他的念头,就这样睡着了。

  现在想想,也许父亲叫我来青岛,不完全是需要我的帮忙,而是想见我,想叫一家人团圆吧。然而这个孩子,偏偏不想去,勉强去了还总是做出一副不高兴的样子!

  回昆明的那天,雨下得很大,路上堵车,车没办法走,只好坐摩托车去机场。这样的情况是出乎意料的,所以我没有跟父母好好告别,就急急忙忙地向机场去了。到机场时,淋得像个落汤鸡,看着窗外,我心里满是后悔:“我跟他们在一起的这一个月也不算长,而现在离开他们,可能一年或两年都不容易在一起了,既然如此,为什么在一起的时候不给他们一个高兴的样子,不让他们高高兴兴呢?”我的周围全是陌生人,心里突然感到寂寞。父母年纪已经大了,他们也必有离开我的一天,到那时,在这广阔的世界上,只剩下我一个人,“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寂寞?朋友、爱人、孩子,谁能代替父母?我知道他们一去不复返,我知道他们不能永远跟我在一起,我为什么不珍惜现在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呢?我觉得我实在太坏了。窗外,雨不停地下着,我脸上的泪也跟着流了下来。

  以后只要读到《背影》,总会想起这件事情,而很多关于父亲的事情也接踵而至。我真不知为什么有人说:“《背影》好似一杯白开水,没有教头。”现代社会越来越冷漠,孩子成了小皇帝,孩子不知父母之爱、父母之恩,有的孩子只是把父母当作摇钱树而已,甚至在媒体上还有孩子杀父母的报道。这样的社会,不是更需要《背影》这样的文章吗?虽然是以几只橘子和几滴眼泪来表现的父爱子孝,但都能使人感同身受,因为不管是对父亲的,还是对母亲的,我想只要读过《背影》这样的文章,就能激起情感的共鸣,就会产生感恩之情。

背影读后感5

  没想到若干年后的今天再次碰到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儿子上初二了,老师布置家庭作业时,需与学生一道读《背影》,并共同完成一篇读后感。打开课本,细细读来。虽短短千余字,却被朱自清文字的真诚和淡泊所感动,使我过去肤浅认识有了新提升。

  对我而言,《背影》这篇散文第一次接触是在初中时代。那个时候懵懂状态的少年,不经世事的孩子,对文章的真情未必感受的那么透彻和深入。仅仅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懂得了父子之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深沉的。如今已经是做了父亲的我,处在另一个角度来读这篇文章,才真正懂得了作者的用意和那种内疚的心情。读来,不仅使人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的父亲,那种愧疚的心情油然而生。我不禁回忆自己的父亲的背影,那种曾经面临分离的无奈和无可奈何的表情,那种永远也读不懂不可言状的矛盾心情。一个父亲的爱,就是这样,只是默默付出,不需要回报,甚至不一定需要懂得。

  朱自清在《背影》中写他父亲是一个胖子,过铁路线十分的不便,但是仍然坚持要为他买橘子。那个时候,朱自清已经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了,虽然处在兵荒马乱,条件艰苦,有不安全的隐患,但是在父亲的眼里,他仍然是个孩子,需要关照的孩子。这种“不能”又“不得不能”的鲜明对比,使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到父亲的爱总是那么无微不至,总是那么牵肠挂肚。正是如此,朱自清情不自禁地抓住买橘子这个细节特意进行了描写,那一招一式的动作清晰明了,使人久久难忘,也使作者三次泪盈满眶。也正是这样一个感动的情节,触动了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使他萌生了以“背影”这样一个动情点,从细节处反映人生的大道理,而写出了表达父爱的传世之作。

  朱自清是一代散文大师,语言大师,他的散文可以说支撑了一个时代。其语言质朴、其情感真挚、其叙述自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认真学习。但看了了儿子写的《读后感》,却没有理解这篇散文所表达的父亲的真挚的爱。也许长期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总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不会产生《背影》式触动。

  再读朱自清的散文,使我得到了一个道理,难道写文章不就是要教育他人怎么做人吗?难道学习语文不就是让人更加懂得如何表达做人的道理吗?难道我们一辈子不就是一直在探求做人的真谛吗?文学其实就是人学。也许,这些是说给自己听的,但我更想让自己的孩子懂得这些道理。

  背影读后感300字7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段话出自朱自清的《背影》。读到这里时,我不禁冒出疑问:他努力是为了谁?

  当我读完全文,我才明白:原来他把儿子放在心里的第一位,而他自己,都是其次。其实,普天之下,哪位父亲不是如此呢?把孩子捧在手心上,生怕化了。

  文中的朱自清当时都已经20岁了,已来往北京两三次,可他就是怕朱自清口渴,就是怕朱自清一路不顺利,就是非要送朱自清去车站。他总是为儿子着想,无非就是为了和儿子在一起多待一会儿;无非就是为了多照顾照顾儿子;无非就是为了多看他几眼。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亲。有一次他送我,我走下台阶,三步一回头,他还在那里;三步一回头,他还在那里;等我走到了台阶最下层,直到我走远……父亲的身影才消失在茫茫人海中。父爱,是细腻的,缓缓流入儿女的心灵。

  记忆的长河中,有些事儿我永远忘不了。我的父亲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500多公里,但他不辞辛劳,每周都要坚持回家看望我,路途上的时间单程都要5个多小时。路途上,窗外的风景应该烂熟于心了吧!哪里会有一座桥、哪里会有一条隧道,父亲定然都看倦了吧!他的旅途定然是无聊的吧!路途上,父亲一定会很劳累吧!他是为了谁?可以每周都要花十多个小时在单位和家之间往返?是什么在支撑着他?是爱啊!

  尽管很多时候父亲没有陪在我身边,但是,父爱一直都萦绕在我的周围,或许不曾言说,但它,真真切切的存在。当按靠在父亲宽阔肩膀上、软软的大肚皮上,就会感到一股暖意涌上心头;当我沮丧时,父亲总是想着办法来开导我,让我低落的心情乐观起来;当我高兴时,父亲总是用心倾听,耐心的与我分享喜悦……

  父爱是什么?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其实,父爱更是一份对家、对亲人的眷恋,父亲的爱就在他往返的旅途上,陪伴着我,陪伴在我的成长路上!

背影读后感6

  在中国几千年的浩瀚文海中,歌颂父母的文章不计其数,而朱自清的《背影》却具有经久不衰、触动心灵的艺术魅力,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散文的杰作。读完此文,我脑海中总不时浮现出父亲在月台上攀爬着的那副笨拙的背影……

  故事描写的是作者回徐州为祖母办丧事。办完丧事,父亲去南京谋事,作者返京念书,父亲去车站送行的情景。

  文章构思巧妙、布局精炼、详略得当。作者把描写的焦点凝聚在一个极其普通而又典型的细节——父亲的“背影”上,表达的感情却极为真挚深沉。一开始,作品开门见山地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而后由远及近地描述了祖母的丧事、父亲的亏空及对我的慈爱,为下文重点描写父子离别作了铺垫;第二次是为给儿子买橘子,父亲艰难过铁道。作为重点,作者饱含深情,具体细腻地勾画了父亲的背影,体现出浓浓的父爱;第三次是父亲离开车站时一刹那的背影。虽只是轻轻带过,这淡淡的一笔却极妙地刻画了父亲不忍分离的悲酸惆怅;结尾是引用父亲来信说明其晚年心境的凄凉,仿佛又一次见到父亲的背影,首尾呼应,并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文章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以简洁质朴的语言,透过背影描写,由表及里地展示了父亲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作者的心理变化。作者先是层次分明地描摹父亲的形态:身体肥胖、穿着臃肿、步履蹒跚…写出了父亲的老态、憨厚;接着详尽地描写了父亲的一系列动作:“探身下去”、“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两手攀着”、“两脚向上缩”、“身子向左倾”…字里行间充溢着父亲对儿子的慈爱,也自然而然地使作者从不理解到自责,到情不自禁地多次热泪盈眶。

  文章语言精简朴素,表现的情感却极为真实、淋漓尽致。从不放心茶房而要自己去送;从捡定座位、千万叮嘱;从亲自去买橘子…一切看似极其平常、琐碎,却弥足珍贵,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受到父爱总是那么无微不至,总是那么牵肠挂肚!作者惜墨如金,文中父亲虽寥寥数语,却意味深长,有力地表达了主题。

  读完全文,我被那真挚的父子情深深打动了,同时对亲情有了更深的领悟。是啊,一个父亲的爱,就是这样,只是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甚至不一定需要懂得。在现实生活中,我的父母何尝不是如此?从咿呀学语,蹒跚迈步,到走进校门……我成长的点点滴滴和每一点进步中,不都蕴涵着父母的哺育之恩吗?我们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长大,而父母却日渐衰老。是他们,用无私的爱托起了我们光明的前程!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吧!

  在记忆深处,总抹不去朱自清的《背影》,他细腻的文笔看似平淡却令人刻骨铭心,像云絮轻轻划过天际,留下永远拭不去的云天爱语。

  浓浓的父爱,让人深深地怀念。在《背影》中,一位父亲对儿女至深的爱,在朱自清笔下却溢着独特的伤感。父亲家境贫寒,又遭突变,却依然像每个父母一样默默地关爱着儿女。在火车站上,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爬上月台的背影,深深地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父亲面对贫苦的家境,在一个人挑起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的同时,对儿子更是爱护有加。当作者去北京求学之时,年迈的'父亲还执意把作者送到北去的月台,临走时,留下了那一道耐人寻味的背影。

  那是一道爱的背影,温暖着每位读者的心房,也触动着每个儿女最柔软的情感芳草地。

  那也是一道爱的背影,在推开现实大门的那一刻,我们被深深地震撼!那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山崩地裂,摧倒生命无数!汶川,一个让人听到它便无限悲痛的地方。有多少父母,为了儿女的安危,留下了这一幕幕壮丽的背影。在楼房塌陷的那一刻,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仅有15个月大的孩子。她用精神肉体筑成了一座永摧不毁的堡垒。沉重的水泥板、石块砸下来,她纹丝不动。而更让人惊异的是,孩子竟在母亲的庇护下安静地睡着了!母亲最后留下的背影,那样艰难却又那样坚强地匍匐着,守护着她身下挚爱的幼小生命。这是生命中最亮丽的背影,留给世人最伟大的母爱芬芳!

  背影,无数的背影。抗洪抢险时,一个又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泛滥的生死关头,日夜兼程赶赴灾区。他们赤着脚走在嶙峋的石片上,被石子划破了,咬咬牙,继续在茫茫洪水中寻找受灾人群;铁钉深深地扎进了他们赤裸的双脚,咬咬牙把铁钉一拔,跟上队伍接着扛沙袋……轻轻地来,默默地走,不留下一个姓名,只留下一个个在洪水中浴血奋战着的背影,那样疲倦却又那样巍然的背影,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屹立在灾难面前,抵挡!奋进!无畏!不屈!那一道生命中最壮美的背影啊,留给祖国的是晴空万里、风和日丽!

  背影,静静地来,悄悄地去。无论是大是小,是崇高是卑微,都凝聚了融合般的真挚情感,那是自然赋予人类最美的情感——爱!

  背影,在我们的心头荡起那爱的柔波,一圈又一圈……

背影读后感7

  今天下午我去了一趟南楼阅览室,去会会我的那些“书友”,毕竟有两周没去会会它们了,怪想念的。

  进了阅览了,拿了读书牌,从书架上抄起一本读者文摘后随便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刚翻开目录,朱老的《背影》让我眼睛一亮,看来今天得先“温故”了,《背影》这篇文章不知道被我读了多少次了,今天算是n次中的n+1次吧。初读《背影》大概是在初中那会儿吧,那时阅历不够,对文章的理解也是

  囫囵吞枣,有时候就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谁会理解作者的深意呢??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有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我开始重读朱老的《背影》,文章开头还是让我觉得那么真切,文章开头就交代了整个背景,父亲失业,祖母过世等等,总的来说:此时的朱老家境是每况愈下啊,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完全可以从文中找到依据:祖母过世,父亲变卖家当,借钱办丧事等等。

  当然,以上所提的很平常,极为平凡!很多人都说背影很感人,不过我个人认为作为读者应该有新发现新感触。“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这一段虽然感人,也让我感慨万千,不过今天有一句让我陷入深思。“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真是这句让我深有同感,这一句话似乎已经拨动了我的心弦,不,应该说把我的记忆从深深地脑海里激活了,正是这一句话,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还有我的舅舅,想起了一些往事。我依稀记得当年我去州民中报到时,父亲帮我提行李,坐车到廖家桥时,父亲拦下了一辆由铜仁开往吉首方向的客车,可能是由于车上人少的原因,司机很不耐烦的停车了,之后父亲和司机讨价还价了几分钟后,最终以15元一个人的票价上车,真不知道当时父亲是怎么和司机说讨价还价,我当时就说去县城转车,父亲还是坚持拦下那辆直达车,现再想想,父亲只是为了让我少些奔波,少些劳累,去州民中的路上我都像是个公子哥,父亲倒像我的随从了,他把什么都包了,大包小包都是他扛着,我嘛就背个空书包,现在想想自己真的是无知!!和朱老一样,我也差不多有好几年没见到父亲了,联系也只是偶尔打打电话,每次打电话给他,他只是问:“钱够不够,身体还好不?”。父亲好像一个小孩,他的话越来越少。记得小时候,我父亲是一个很搞笑的人,也是我们最不怕的老爸,为什么,因为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动手打过我们三兄妹,偶尔只是说说。如今我与父亲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我就是一个浮萍,随着时光流逝,我注定越走越远,离家乡,离家人,离父亲。同样是渐行渐远!!

  还有一个人就是我的舅舅,舅舅不是很高,他的背影给人一种“健壮”的感觉,朱老的父亲执意要送朱老去上学,“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一段让我想起了我的'舅舅,当年我从民中考上民大,家里的亲戚朋友都很高兴,我先说一点,我的亲戚都是农村人,他们都是最淳朴的劳动人民,我是农民的儿子,对于一个从农村走出来去上大学的人是一种资本,是一种骄傲,我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我没有资格堕落。我考上民大的消息让我舅舅很是喜悦,他陪我填志愿,选专业,选学校,为了报好志愿,他接连两三天在吉首和凤凰之间奔波,但是又是大热天的,这辛苦不用提了。填志愿时,班主任看了我的预填志愿,他说:“宣传委员,你的书法进步了不少啊”我那个汗啊,我说:“那是我舅舅帮我写的”。“不错,你舅舅字写得真好”班主任如是说。后来到了去民大报到的那一天,舅舅又忙着帮我预订车票,写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我父亲去哪儿了,其实我父亲在外无法回来送我,我其实一开始打算自己去的,不过舅舅还是坚持送我去武汉,我也只能作罢。出发前舅舅的腿起了一个脓包,我劝他还是别去了,可他还是坚持,我觉得自己还是不够关心他。我记得我们一行人当时是凌晨三点到达武汉的,等了三个小时后,我们在公交车上站了一个多小时才到武昌火车站,真不知舅舅是怎么挺过来的,腿上起了脓包,我看着心疼,可他依旧故作镇定。到校后他替我安置好一切后,便打算回去,我想让他陪我在武汉玩几天,不过他开始说腿上的脓包让他没心情,他说把我送到学校也算是完成任务了,下午5点半左右,看着舅舅坐上538离去,心里很不是滋味,如今舅舅要好好看一下武汉的愿望永远也无法实现了,在我大学的第一个暑假,舅舅走了,留下了两个不满六岁的孩子,我心里顿时觉得世事无常啊,想到舅舅,真的有一种类似严父的感觉!

  今天看了《背影》,所感所想,皆为往事,好好活着,珍惜现在!

背影读后感8

  我的眼角依然闪着泪光,流转的时光,将褪色的过往映在我的心上。就如一部倒叙的电影,曾在幽幽暗暗中反反复复寻找一双温暖的大手。那双手扶起我的柔弱,待我急不可耐的拥入他的怀抱,面前却又是遥不可及的渺茫。他的背影说:“ 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站起来,哪怕自己一个人。”稚嫩的心灵,似懂非懂;坚定的话语,耳熟能详。

  合上语文课本,朱自清父亲的背影还在心中荡漾。细细回味,父亲对朱自清的爱,是那么深沉,那么浓厚。文中,朱自清多处描写父亲的背影。那臃肿的,蹒跚的,艰难的,熟悉的背影,包含的是如此强烈的爱。 作者到徐州奔丧,看着狼籍的家,想起去世的祖母,不禁簌簌流泪。而这时,他的父亲却劝道:“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其实父亲何尝不比儿子悲伤呢,他祸不单行,丧亲,失业等惨淡的事情并没有让他怨天尤人,他一如既往爱护儿子。其实他可以让别人送儿子去火车站,可是因为放心不下,便亲自去送。即便是儿子已二十来岁,北京也来往过好几次。

  其实他可以不去冒着生命危险攀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但是因为爱,他还是去做了。尽管步伐是多么的蹒跚,铁道是多么的危险,月台是多么的难爬。那肥胖或许令人发笑的背影,在爱的衬托下是多么辛酸。那明明是多么难以完成的动作,在爱的掩藏下是多么的`轻松。犹如一把把锋刃刺穿他人的情感,连鼻尖都透露出淡淡的忧伤。离开时,父亲又是走的那么轻松,一句“我走了,到那边来信。”其实父亲的心中对儿子是何尝的眷恋,何尝的不舍呢,只是为了不让儿子感伤。“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这令儿子悲酸而惆怅的背影,影愈远但心愈近,儿子体会到了父亲无微不至的爱 。

  从小到大,生活在父母身边,他们没少给我买过洋娃娃、文具盒、甚至是手机、抑或是电脑,而朱自清竟然以父亲为他买橘子时的背影写出了他对父亲的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细细的外貌、动作描写表达出他对父亲的一种爱,他将这种爱“宣泄”的淋漓尽致。读着这篇《背影》,让我眼角有些湿润,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而在背影中,朱自清先生撇开一切模式,用自然朴素的文字展现了一个在生活中常见但却轻易被人忽视的一个小细节,从背影处着手将父与子的情感描写的感人肺腑。从小的出口喷薄出滚烫情感总是能让人心神激荡。朱自清先生将情感通过买橘子这一小事而展现出来,有父亲对儿子的关心怜爱,却不知道如何表达,只是执意要为儿子买些橘子在路上解渴。有儿子对父亲的爱惜与心疼,看着父亲臃肿的身体穿越月台时的艰难而掩面抹泪。有时爱真的会让语言变得苍白无力,变得无力承载爱的重量。

  该文写作技巧是如何的出神入化,是如何的脍炙人口,早已有公论,在此不再赘述。让我读后心中久久难以平静的是那种血浓于水的父子亲情。

  很多事情,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才有更深的体验及感触。作者与父亲这种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情,于我犹如感同身受!

  小时家贫,母亲体弱多病,父亲作为一家之主,象一头老牛拉破车一样,吃力的拉扯着我们一家六口人艰难度日。多少个漫长的黑夜,在忽明忽灭昏暗的煤油灯下,父亲独坐床沿,手里握着那管一尺多长早已摸得溜光的水烟筒,若有所思的吧嗒吧嗒的抽着水烟,我有时被烟熏醒,也不敢吱声,生怕惊扰了沉思的父亲,而父亲沉重的背影,却象铅块一样压在我幼小的心里让人喘不过气来。

  逝者如斯,屈指算来,父亲离世已有十六个年头,经过时光沙漏日久经年的无情打磨,父亲生前亲切的音容笑貌渐渐在记忆中淡去,而那沉重的背影,却变得越来越清晰,从父亲身上发出淡淡的汗香和着那水烟的特有味道,常常在我脑中萦绕不去。

  《背影》一文中作者通过对父亲背影的多次刻画,跃然纸上的是父子情深的自然流露,在现代人尤其是00后年轻一代的眼里,这种父子舐犊之情或许已经变得越来越抽象而又陌生了。

  尤其在时下鼓吹沟通无处不在的时代,我们拥有电脑、手机,更有让人可以零距离沟通的QQ、微信等社交工具。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否就真的如此顺畅了呢?父子之间是否就真的更加亲密无间了呢?

【背影读后感】相关文章:

背影的句子03-07

《背影》教案01-16

《背影》说课稿11-08

给背影的句子04-20

背影的经典句子03-27

《背影》说课稿03-25

《背影》读后感06-13

背影读后感07-17

背影读后感01-22

《背影》读后感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