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时间:2023-07-21 09:48:1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热门)红楼梦读后感1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楼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红楼梦读后感15篇

红楼梦读后感1

  读红楼梦最开始还是在高三上学期的时候。一次,我的同桌拿出一本《红楼梦》推荐让我看。因为我之前看过《三国演义》,对四大名著也颇有兴趣。所以就毫无犹豫地看起《红楼梦》来了。

  高三这一次看《红楼梦》我一直看到八十回才放弃,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高三学习紧张,不能因为看《红楼梦》而影响学习;二是看到七十多回,有晴雯受冤而死,迎春误嫁中山狼,已经够心酸,不忍再往下看。

  我们那个教语文的班主任也经常在课堂上讲起《红楼梦》,说《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巅峰之作,里面含有大量的古诗词,甚至连里面的药方都可以治病。于是也勾起了我们班很多同学兴趣,就有旁边的同学经常问我:“《红楼梦》主要是讲什么啊?”由于当时只看了八十回的我也只会肤浅的回答,说:“主要讲的就是贾宝玉和他的姐姐妹妹们在一起玩闹,一起吟诗作赋,还有贾府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也难说得清。”最后还是我那同学一脸失望而去:“哎,同学,解释得不给力啊!”

  看完《红楼梦》之后,而我现在的回答是:“《红楼梦》主要讲的.是女娲补天是遗留下来灵石下凡经历一段红尘之事,感受爱情、亲情、友情之甜苦的事。

  先说贾宝玉。谁说那块玉不假,却还是那甄宝玉真。在小说中贾宝玉是个尊重女性从不像那些须眉浊物一样热衷‘仕途经济’独特的人。正是因为林黛玉也从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的路,所以宝玉和黛玉很是知己。而薛宝钗是封建深灰典型的淑女,她认为作为男子,就应出仕当官。正因为这一点所以宝玉才更喜欢黛玉。可是悲剧的是,宝玉和宝钗最终结为了夫妻,黛玉却魂归离恨天,最后是中乡魁宝玉却红尘,是得宝钗年纪轻轻的是就得独守空房。我要说的是宝玉的对女性的尊重固然是好的,但他的不热衷于仕途的品质我却不怎么赞同。给《红楼梦》作序的舒芜说宝玉是封建社会的“新人类”。没错,宝玉确实是一个独特的人,他的独特的品质是得他再封建社会的须眉男子中闪闪发光。但我更喜欢甄宝玉,他也尊重女性,但他也热衷于仕途,绝对是宝钗眼中的好男人,可惜宝钗没有嫁给甄宝玉。如果同情他俩再一起,宝玉和黛玉在一起就一定是幸福的两对。

  《红楼梦》及时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这是舒芜说的。的确,颂歌是因为小说中充分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而女性的悲剧则是因小说中众多女主角均是悲剧的结果。从贾府里的小姐迎春、黛玉、宝钗、惜春等到丫鬟晴雯、金钏儿、鸳鸯、司棋等,那个有个好的结果。

  且说黛玉临死前说的那句话:“宝玉,宝玉,你好……”在这儿就给读者很大的遐想空间。可以是你好狠心、你好好保重……可怜的林黛玉真的是怜黛玉啊。

  总的来说,《红楼梦》真的一部伟大的作品。小说中有两首诗,说的非常好。

红楼梦读后感2

  谁是谁生命中的匆匆过客,谁是谁性命的轮换,上辈子的尘,现在的风,数不胜数,悲伤的精魄。

  ——题记

  你出世在封建社会一个逐渐慢慢没落的家中中,但是封建道德和世俗功利性却没法对你造成危害。你的爱像遮盖着晶莹透亮的莉花与飞雪流星,纤尘不染。因为爸爸妈妈的陆续远去,使你迫不得已寄住在你的外婆家中――声势显赫的荣国府。

  殊不知,无依无靠的日常生活,让你看看尽大家丑恶嘴脸,世俗凶险,使你寝食难安,眼里含着泪。因此你自矜自身重量,当心防备,用坦率和光芒维护着自身的天真,不掉入世俗,你用比较敏感、骄纵的独特方法来抵抗封建道德的拘束。

  你始终是《红楼梦》中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美得让人悲伤,美得超然物外。你不是公园里一朵牡丹花,只是潇湘馆里的一株竹林,刚毅、纯粹;你不是荣国府里的表小姐,只是荣国府里的潇湘妃子,博学多才、知识渊博。

  你的才气不许薛宝钗,诗词名句挥洒自如。你是否还记得你一直在海棠诗社创建之初“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尘”的妙句。亦无法忘记你“偷回来梨蕊三分白,借得红梅花一缕魂”的绝响。以后,你曾复建桃花社,又夺冠军菊花诗。万般容貌,千般才华,全是装点你淡泊绝俗性情的多多的花束,使你更为倾国倾城。

  你是一个敏感多疑的女子,因痛惜飘飘洒洒撒落的桃花运,你独倚花锄,悲吟《葬花词》,为花落建冢。

  你是一个痴心的女子,你本是圣界的`“绛珠仙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殊不知,为报上辈子“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你放弃了自身的高雅真实身份,毅然投入尘世。

  但是,花团锦簇,三世情一朝定;花落成冢,半世泪什么时候尽?你为情为之,也为情而亡。你执着地追求完美着自身的感情和随意,可你却并没发觉,你的爱情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悲剧。最后,谁的眼泪或是为晴雯流尽了。二行高冷的泪无音地滑下,在深夜里飞舞,飞舞,最终凝固。你怀里着对爱和自然环境的怨忿,始终地离开,完成了你的承诺:“质本洁来还洁去。”

  赏读《红楼梦》,读取的是一种世间百态的红楼遗梦;殊不知读你,读取的是一种傲气,一种贞节,一种淡泊绝俗的气场。

  历史悠久的童谣再一次传来,发黄的书册又现光泽度。我还在驾鹤西去追寻你的芳踪,却只追忆到无尽忧伤与无可奈何。

红楼梦读后感3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我早就想好好读一读了。今天妈妈给我带来了一本新书,我一看竟然是“它”,高兴的一蹦三丈高,马上就捧着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一部含笑的悲剧。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主题,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变迁。这 部不朽的名著出自著名文学家曹雪芹之手,它以独特的手法传神的勾勒出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多种人物形象。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就是林黛玉了。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弱不禁风,很有才华的人,她写了很多诗,其中我最喜欢《葬花词》了,内容是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从这里可以看出林黛玉是一个孤高自傲的人,她向往自由的生活,却因为生长在这样一个封建社会里,最后却吐血身亡,落了一个悲剧下场。看到这里,我都要哭了,我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更为他们悲惨的.命运而惋惜。特别憎恨那时候那种传统的封建社会,所以丑恶的封建社会最后必将会走向灭亡的命运。

  读完《红楼梦》,我感慨万分,它让我见识了人间的美与丑,善于恶,更让我明白要好好珍惜现在,命运要靠自己去掌握,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读红楼梦有感4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枉凝眉》

  经常从妈妈的嘴里听到这首好听的歌,后来才知道这是电视剧《红楼梦》里的经典歌曲。被歌曲打动的同时,总想看看《红楼梦》究竟是什么故事,前一阵子,哥哥给我拿来了这部名著,我才有幸拜读了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贾政之子与生俱来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带有黄金琐的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

  这部名著让我看的是眼花缭乱,摸不清头绪,光人物都让我难以记住,我决定要继续研究它,多读几遍,用心去领会古人的文采。

红楼梦读后感4

  一路有你,伴我走孤独,走过无知,走过稚嫩,多少次执子之手,便忘却尘寰,直到“滴残紫塞风前泪,惊破红楼梦里心”。

  初读《红楼梦》,如同管中窥月,只知道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欢离合,无论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初次相逢,还是到最后的黛玉焚稿、宝玉哭灵,都体现出他们的真挚的幸福却又照化弄人。待读到红楼儿女们的香消玉损,每每眼空蓄泪,才知晓人间不只是美好。还有那样一座姹紫嫣红的大观园,虽然终究也不是人间天堂,却至少隔断了许多园外的肮脏。可是当园外的势力一点点侵入园内,便是无可挽救的悲剧的开场。园内园外,竟是咫尺天涯。十二女伶的离乡怨,林黛玉的潇湘馆,薛宝钗的蘅芜苑,直至贾宝玉悬崖撒手遗红怨,唯与作者共掬一把热泪洒于闺阁之中。在很多时候,我总是觉得贾宝玉最终的出世是因为他的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是他终于明白他的斗争,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啊,斗争啊,统统没了,他不得不离家出走,也许是为了避祸,也许是无法承受。

  “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一部《红楼梦》,有多少作者的自伤。情痴抱恨长,是一个家族兴亡血泪,在这其中又有多多少少无可奈何啊。唐太宗的一句“以历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谁知千年后的一部《红楼梦》也道出了其兴替。在隐隐约约中,我也或多或少读出了多少堂堂须眉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如美画卷都被裹挟其中,飞鸟各投林,一番梦幻之后的“假语村言”又寄托着多多少少真挚的哀思呢?

  衰落的贾府是不可逆的现实,同样也曾是作者头顶的一方天地,然而大观园中无数灵动的红颜,大多只是作者的思想,我在多少回读《红楼梦》之后,才知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战争,晴雯与袭人的战争,都是现实与理想的不可调和。而黛玉的.风流婉转,晴雯的心比天高,正是作者最深的理想化身。而宝钗的经济学问,袭人的温柔和顺,却又是现实的闺阁尘缘。于是就知道了,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是现实的许多的弊漏却又根深蒂固,欲罢不能;而林黛玉和晴雯的逝去,也是理想的难行却至死不渝。理想与现实在此冲突,现实多弊却根深蒂固;理想难行却矢志不渝。可柔弱的理想如何改变黑暗的现实?“质本洁来又洁去”“一抔净土掩风流”这才是最深的悲剧,才是作者最大的苦闷。

  当我合上书页,人去,楼空,青山依旧,夕阳残红。细细咀嚼书中那岁月的故事,年龄不同,心得不同。在一曲红楼的陪伴下,凝望,成长……

  亲爱的红楼梦,是你,一点一滴地教会了我关于悲剧,关于美,关于理想,关于梦……

红楼梦读后感5

  中国有许多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但在这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红楼梦》了。《 红楼梦》又称《石头记》,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书中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转衰全过程,使人读了之后回味无穷,感叹不已。

  《红楼梦》十分感人,书中描写了许多经典的情节如元春省亲啊、宝钗扑蝶啊、黛玉葬花等,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其中还有许多性格不同、才华不同人物,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聪明灵秀的贾宝玉、稳重端庄的薛宝钗等,他们形象丰满,风采各异,也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形象。

  在《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刘姥姥进荣国府》这一篇了。王熙凤家的远亲刘姥姥因为家境贫困,所以带着自己的`外孙板儿去拜访荣国府。在荣国府时发生了许多尴尬又好笑的事情。因为刘姥姥啊,家里穷,没见过世面,闹出了许许多多的笑话:有一次,有一次贾母在宴会上请刘姥姥“行酒令”,她便站起里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这一段说明了刘姥姥虽然没有文化,但却很能逗人开心。

  在《红楼梦》里,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史湘云就是其中一个。《湘云醉眠芍药焑》有一次,贾宝玉、薛宝琴、邢岫烟、平儿四人同一天过生日。姐妹们在芍药栏预备下酒席,喝酒玩闹。散席时突然发现湘云不见了。原来,湘云多喝了几杯酒,醉卧在园中偏僻的一个青石板凳上,四面芍药飞了一身,一群蜂蝶围绕着她飞舞。大家看见,不由的哈哈大笑起来。这一段说明了,史湘云的纯真、朴实。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翻开这本《红楼梦》,一个人物大观园就好像出现在我的面前,这里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是那么深入人心,那么让人回味。相信谁看了都会爱不释手的

红楼梦读后感6

  想必《红楼梦》大家都看过吧!这本书的作者是清代富贵人家曹雪芹的著作,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陵十二钗》等。在四大名著中,它就是“大哥”有人说,曹雪芹写出这本书,就是要来诉说自己的身世,确实,书中的贾府也就是当时社会中曹雪芹的家,因为曹雪芹跟林黛玉的身世几乎一模一样。

  如果五千年的文化成就是各有千秋的伟业,则《红楼梦》必是不赞一词,千秋万代的惊世巨著;如果色彩斑澜的文化阵地是一代伟人梦想的天堂,则《红楼梦》必是其中最耀眼的一方;如果历史遗留的文化巨著是大海里的浪涛,一浪高过一浪,则《红楼梦》必是浪涛的顶峰,俯视万物。

  走进《红楼梦》,顷刻间大观园的大门为我们打开,使我们认识了温顺世故的袭人,出世孤高的妙玉、怯儒的迎春、忍气吞声的尤二姐,敢于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以及泼辣能干的探春......

  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来历和曾经繁盛的'景象,也写尽了大观园里豆蔻年华的热烈,但在那个年代,“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造成了大观园里的重重悲剧,跳井而死的金钏,孤守青灯泥佛的惜春,含冤而死的可卿,青春守寡的李执,被执磨至死的迎春,还有远嫁的探春……在封建社会的残害下,那一颗颗被泯灭的纯洁如雪善良的心灵,那一张张被抹杀如天使般的笑脸,无不让人为之叹息。

  在我看来,第七十回为最妙,主要为我们叙述了“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尔填柳絮词”。其中最精彩的一段必属丫头们与众人放风筝的事,没过多长时间,众人们的风筝都纷纷飞上了蓝天,可宝玉的美人儿风筝总是放不起来,宝玉急得直出汗,遭到众人的取笑,可他更气更急了,气得将风筝恨地掷在地上,对众人说:“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从这段趣味十足的语句中,我感受到了宝玉的天真,率直,纯洁的性格特点,后来宝玉经过那泼辣能干的探春的指点儿,换了顶线儿,美人越飞越高,直至不见踪影。次要的内容便是宝玉与众人结社赋诗。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飞燕舞,在这美好的季节,少不了组织一项活动,宝玉将散了一年多的诗社重新组织起来,请众人写诗......

  这本经典文学著作深刻地体现出了当时社会,朝庭,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考试,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制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以一个婉转动听的故事讲述了当时老百姓惨不忍睹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体现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作者的远大抱负。令人感同身受。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感动了每一个人,内容真实,《红楼梦》才得以一代代流传至今。

红楼梦读后感7

  《红楼梦》这本书我一共读了三遍,第一遍我并没有读懂,第二遍我似乎淡淡的体会到这本身一层的意蕴,第三遍我花了几倍的时间去细细品味。当我郑重的翻过了《红楼梦》的最后一页,泪水在不经意间潮湿地划过我的脸颊。

  曹雪芹刻画了很多鲜明的人物:凤姐儿、晴雯、袭人、平儿、尤二姐、尤三姐。而今天我只谈三个人: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贾宝玉: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众望的继承人,但是他的思想性格却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不通世务伯读文章,有可贵而不可多得的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林黛玉:两弯似颦非颦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姣袭一身之病;闲静如姣花照水;形动如弱柳扶风一幅古代病态美人图跃然纸上。她性情孤高,胸怀狭窄,才情之高,是十二金钗之冠。

  薛宝钗:生的脸若银盆,眼若水杏,唇不点而丹,眉下画而横翠,肌肤也丰泽而白皙,性情温和而贞静,行为豁达大度,处事随分安时,才情之高,也只有她能与黛玉匹敌,有一把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只有拣有玉的方可配。

  正因一块玉,一块金锁,一句“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可惜了三个绝世佳子。落得:黛玉和宝玉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被贾母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了宝钗为妻,但因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志趣,加上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真爱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了和尚,留宝钗独守空闺,抱恨终生。四个大家府也已落魄的妻离子散。

  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让我联想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归罪官僚大地主阶级的腐败、虚伪、残酷、暴虐和深刻的社会矛盾,反应了当时新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萌芽和新兴的市民社会力量追求民主和个性解放的生活而又找不到出路的痛苦。

  只是可怜了黛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真是“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自卑、自尊、自怜的林黛玉啊。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红楼梦读后感8

  手捧一本《红楼梦》,不自觉地嘴里就念出了这些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间味!”可偏偏是这些荒唐言,道出了多少人的辛酸苦辣。

  初读红楼梦,我处在云雾中,很多的人物,绕口的古文,丰厚的对话都是我眼花缭乱。只记得了些大约的故事情节,几个重要的人物。其时,你若要问我这些人物联系,我是不清楚的。我形象最深的是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林黛玉动不动就掉眼泪,这样的人我是有些轻视的。一起,她又爱在言语上计较,动不动就不睬他人,我对她是没有什么好感的`。再才调宝玉,说他对黛玉有情,他偏偏又周游在那些个姐姐妹妹中,说他对黛玉无意吧,他偏偏就招惹了。所以,关于宝玉,我也是有几分瞧不起的。关于开端时的王熙凤,我是有几分赏识的,她精明能干,心直口快,能说会道;但后来她对尤二姐的步步紧逼,以及为了一点产业而做伤天害理的事,我对她又产生了一点讨厌。总归,开端我对《红楼梦》的形象不是很好。

  后来,跟着对《红楼梦》布景,作者等方面的了解,我开端了解那些人的行为了。黛玉尽管多愁善感,但这也是她所在的环境所定的。想想一个小女子离乡背井,来到外祖母家,尽管有血缘联系,但总觉得自己是个客人,每个行为动作都万分慎重,生怕叫人耻笑了去。后来遇到所爱之人,惋惜天不遂人愿,到最后仍是含恨而终。一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道出了黛玉终身的悲与苦。如此看来,她倒也的确不幸。就如她自己所说“一朝春尽先下手为强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至于熙凤,人们说她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没错,她机关算尽,以权谋私,但她也是个率直凶横之人,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性情的女子。她不完美,不是个好人,或许《红楼梦》中没有一个实在的好人,他们是实在写在书中的人,而不是一个完美的影子榜样。

  实在而又有性情的他们与她们在一本名为《红楼梦》的书中活着,那一群人的日子反映了一个年代的日子。他们为现在的咱们打开了一条通往那个年代的时光隧道。

  此时,我回想着书中的情节,人物,对话,我觉得那才调一场梦,模糊而又实在,心里觉得它是凄美的,但又不知它凄在何处,美在何方。就如书中所说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才是本书的真理吧!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在一个孤寂的午后,咱们也来读《红楼梦》,为书中的人物痴狂,领会其间的味道吧!

红楼梦读后感9

  在古代,说到豪杰,一定会想到刘备。他虽然没有出众的武艺与才华,但是他靠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创造了一番事业(甚至还当上了大哥),我认为史湘云可以算是女中的豪杰。她用自己豪放的性格改变了一般人对封建社会女人的看法。史湘云女扮男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和她最后比较幸福的结局(据说和宝玉成为白发知己),可以体现出这个女中豪杰用自己爽快的性格改变了自己在这个悲剧世界的命运。

  史湘云最有名的就是她女扮男装。全文她有三次女扮男装,其中有一次极为经典。薛宝钗回顾着史湘云以前,宝钗说:“记得旧年三四月里,他在这里住着,把宝兄弟的袍子穿上,靴子也穿上,带子也系上,猛一瞧,活脱儿就像是宝兄弟———就是多两个坠子。他站在椅子后头,哄的老太太只是叫:‘宝玉,你过来,仔细那上头挂的灯穗子招下灰来,迷了眼’。他只是笑,也不过去。后来大家忍不住笑了,老太太才笑了,还说:‘扮作小子样儿,更好看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史湘云独特的性格特点。她和林黛玉不同,史湘云总是能让身边的人笑起来。这一种感染力会使她非常受欢迎。虽然她没有父母,但是可以想象愿意照顾她的人也应该不少。看来她能够平安长大不是靠运气的。

  还有一个经典片段就是史湘云在第四十九回中割腥啖膻。那个时代的女生都要非常注重自己的吃相。而且她们的主食是面食和水果,一般很少会吃肉。但是史湘云在第四十九回吃肉的时候,活像一个男孩子。林黛玉笑话史湘云吃烤鹿肉,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的膻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我认为“是真名士自风流”这句话最好的刻画了史湘云的形象,她是红楼女儿中最具有名士风度的一位。她“襁褓之间父母违”,境遇比黛玉更为凄惨,但我们很少见到她哭哭啼啼,而更多的看到了她对生活爽朗乐观的一面。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一个悲剧;但很多人相信,史湘云最后利用了自己爽朗的性格战胜了红楼梦所有金钗悲惨的命运。史湘云生下来时候的环境比林黛玉惨,但是她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有一句名言“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我认为即使贾宝玉最后和林黛玉成功结婚,以林黛玉悲观的性格,他们也不一定会是一对快乐的夫妻。

  史湘云这个角色为红楼梦这个灰色的悲情故事,添加了许多的色彩。

红楼梦读后感10

  走进红楼深处,感触到的是那一段段凄美的女儿梦;走进大观园里,看到的是一群风姿绰约的女儿花。她们抱屈.纯洁.美丽却也隐藏悲婉.孤寂.凄清。大观园中,我读到的是千红一哭;红楼梦里,我品到的是万艳同悲。

  她是林黛玉,一个似水一般的女子,她的一颦一笑,她的一举一动,美得好像天仙。“两弯似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轻轻。闲静时如姣花照水,举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窃,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便是林黛玉,是那个为情而泪,为情而死的痴情女子。“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是她的情。“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她的痴。她为情而生,为情而死,但她葬花的那一刻,她的情也跟着那花瓣一同埋入深土了……他的女儿梦留下的仅仅一段凄美……

  她是薛宝钗,一个不见豪华,惟觉浓艳的女子。她也是垂青爱情的,但她垂青的早已不是一份单纯的爱情了。她宛如一朵牡丹花“任是无情亦动听”她和许多红楼女子相同梦求着一段金玉姻缘,她尽力压抑自己,在外人面前,她宽恕隐忍善解人意,却不料到头来终是一场空,她的.终身终究是悲痛的,“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她的终身,终究是不幸的。她的女儿梦留下的仅仅一段哀情……

  她是史湘云,一个刚强而又阳光的女孩。可是她看似阳光的背面,却是哀痛的,她自小无父无母,由叔婶养大,在这样的家庭布景下,她却仍然阳光旷达,达观开畅。“秋光荏苒休孤负,相对原宜借寸晷。”但就在这样的性情下,仍然无法阻挠她命运里的悲痛,她虽嫁了个如意郎君,却不料命运仍是一部凄惨剧。她的女儿梦,留下的仅仅一段悲情……

  她是王熙凤,一个强势而美丽的减少,对位她是一朵带刺的玫瑰,对老公贾璉却也是柔情的。她本该在柔情中美好,哪曾想又是一段荒谬的婚姻。老公的花心让她的强势再次迸发,终究却也落个凄惨人生。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她在刚烈中生计,却也在刚烈中死去。他的女儿梦,留下的仅仅一段悲催……

  梦回红楼万声叹气。读《红楼梦》让我看到了那光鲜亮丽的是一段悲情,那一个个女儿梦里,让我看到了一声声叹气。

  红楼女儿梦、女儿情、女儿心,谁人能解?

红楼梦读后感11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和指责……红楼梦

  中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部部皆是精彩绝伦,而作为一个女孩子,前三部对我而言没有多大兴趣,它们涉及了军事、政治、神话,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红楼梦》莫属了。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

  叮铛文中明确指出,宝玉是荣国府的当然继承者,这个观点是错的。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继承制度一向是嫡长子继承制。父亲的爵位等不可分的东西是由正妻的长子继承,父亲的财产的主要部分也都由他一人继承,其余兄弟只能分得一小部分而已。(您说不公平?我也觉得不公平,不过总算有明确的规定,比一笔糊涂帐要好些。)如果嫡长子不幸先死了怎么办?由嫡长子的嫡长子所得,若他没有儿子,才轮到其他的兄弟,按先嫡庶,后长幼(女的不算)的原则顺次排序,冠军通吃,亚军没份。您可别小看了这规定,它可是封建社会能够存在两千多年的基石之一,历朝历代对这一点都是大力维护的`。就连皇帝也不例外。

  再看看红楼梦中的荣国府。顾名思义,荣国府是荣国公的府第,贾赦(宝玉的伯父)继承了先辈的爵位和财产,成为第三任荣国公,并拥有荣国府的所有权。若贾赦去世,荣国公和荣国府的继承顺序是:贾链(贾赦独子),贾政(贾赦之弟,宝玉之父),贾兰(贾政嫡长子贾珠之独子),宝玉(贾政嫡次子),贾环(贾政第三子)。也就是说,宝玉在继承顺序中只排位第四,这还不算贾链随时可能生儿子(生一个他往后挪一位),忘了,贾赦也可能生(一样在他前)呵呵。在正常的情况下,贾链会有儿子,贾兰也比宝玉年轻,所以宝玉永远没有机会取得荣国府。祖母疼他,只不过多给他一点私房钱罢了。至于他姐姐是贵妃所以对他有利就更可笑了,元春是宝玉的姐姐不假,可她不也是贾兰的亲姑姑吗?贾兰从小没父亲,元春对他难道不会多一份同情吗?退一万步说,元春要帮宝玉,她能怎么帮呢?封建社会的铁律她一个妃子是改不了的,除非要她怂恿皇帝治贾链,贾兰的罪,这,可能吗?所以,再次强调,当时任何一个正常人都看得出来,贾宝玉要取得荣国府,是接近不可能。

  至于为什么有几个人看上了宝玉,非嫁给他不可,呵呵,我小人家对红楼不熟,不好瞎猜,能肯定的是,绝不是因为他是荣国府的继承者。

红楼梦读后感12

  一本红楼梦,一部旷世奇书,使多少痴情儿女因情而醉,因多少断肠人因感而伤。一个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一对痴情儿女的悲欢离合。在这“假来真去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轻轻切切,皆使我步入红楼。

  红楼的夜,皆融在了阑珊的灯火里,一轮醉月在冷凝出悬吟,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溶溶的明月在淡淡的晚风中亦真亦幻,我却一眼望到了潇湘馆,望到了那细细的龙吟,森森的凤尾;望到了它那“一带粉坦,里面数楹修舍。”通过窗棂,我望见了黛玉,她这时散着发,卧在榻上,静静地看着那些诗与纸在盈盈的火光中化为点点灰烬。

  最终,纤弱的手将一对儿旧帕也送入了火里,她的手颤抖着,深切的眸子里平静地倒映着火光,随后便将眼里蒸得水汽朦胧。她终是闭上了眼,嘴里念着:“宝玉,你好……你好……”终是静声,那位女子,如烟花,芳华刹那。

  黛玉,你在那人生的最后几瞬时,在想些什么?

  尘世里的初相见,他是贾府的嫡孙,你是父母双亡的孤儿;他无忧无虑像一尾活泼的鱼,你心灰意冷像一头受惊的鹿。你们的相遇,像紫藤花与风的相见。紫藤花开,轻轻地放着香,随后一阵风来,吹过了花的心,也沾了一身花的香气。

  你们也曾书生意气去,挥斥方遒;也曾嬉戏欢笑,温言软语。是他让你从葬花的伤中走出,将贾府真正当成自己的家;他也曾在挨打之后送你一双旧手帕,你机敏聪慧,又怎会不知他的情意。你们男欢女爱,他不读,不考,大骂科举八股文是文人“饵名钓禄之阶”,批判考取功名制度,宝钗和袭人劝他,他却说:“好端端的一个女孩子,竟被世俗功名所污染了!”但吟诗作对,却比那些所谓的文人雅士高出一筹。他与你骨子里都有一种叛逆。

  你在贾府极端奢侈的`生活中感到了一种不安,但你与他得这一生,只有那半生的缘分,你们彼此心心相印,是一对诗人,也是一对知己,你们追寻自由恋爱,你对他的爱冰洁透明,爱得一尘不染,但你们的爱在那个封建的时代终究是一场悲剧。

  黛玉,你悔否?我想你不悔。你在最美的时光与他相遇,周身越是污秽不堪,他便越发得晶莹剔透,只不过明媚姣好的日子逐渐被封建的矛戳得千疮百孔。

  丁立梅曾说:“最好的爱情,原不是长厢厮守,而是爱而不得,怅然相望,无法牵手。是把彼此嵌进灵魂里,用一辈子去想、去念、去追忆。”这样的爱情很遗憾、很凄美,却也因此变得恒久,永生永世占据心头,开出一簇不败的相思花。

  所以宝玉在知黛玉死后,一身僧袍离开了家,削发为僧,了却尘缘,重振家业,最后和一僧一道出走。

  爱像水墨青花,尘缘相误,流年偷换,谁是谁的劫,这也不重要了。重要的只是君生我亦生,君去我心亦归去。

红楼梦读后感13

  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有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国内至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巨作,我仔细阅读一番后,果然名不虚传。

  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贵族青年男女的爱情为主线,展现了当时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和封建制度下人物的悲惨命运。全书以贾府为中心,描写了上至朝廷下至市井的人情世故和社会风俗,并运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描写贵族青少年的日常生活、游戏、读书与社交,可谓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一部《红楼梦》,也是当时社会的真实缩影。看似繁花着锦烈火烹油的贾府,实则矛盾重重:家族统治者和叛逆青年之间的矛盾,主仆之间的矛盾,上层奴仆和下层奴仆之间的矛盾,统治者间不同派系的矛盾,嫡庶之间的矛盾……在全书中,贾宝玉挨打和抄检大观园是全书中所有矛盾的集中爆发点。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薛宝钗藏愚守拙,王熙凤机关算尽,李纨如“死灰槁木”一般,迎春是“有气的死人”,心直口快的史湘云……每个人物都深入人心,令人回味。而这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贾宝玉和林黛玉。

  贾宝玉衔玉而生,聪明灵秀,是贾家寄予厚望的人物。他的思想叛逆而前卫。在他心中,人与人都是平等的,人只有善恶美丑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蔑视假道学的夫子,不相信男尊女卑。他爱惜女孩子,认为女儿家都是水做的骨肉,清新可人,是钟灵毓秀所在。后来,贾府遭遇了一系列变故,历经革职抄家,祖母和元春逝世,迎春受虐致死,探春远嫁,妙玉遭劫……特别是被偷梁换柱与宝钗结婚致使黛玉魂归离恨天,使贾宝玉遭到了极大的精神重创。生离死别,物是人非,世态炎凉,人间冷暖,使他恍如身处水中月镜中花,时而癫狂,时而痴呆,时而清醒异常。在顿悟了一切后,贾宝玉最终“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悬崖撒手”而去。

  林黛玉同样是一个优美的女性。她楚楚可怜,多才多艺,多愁善感,充满诗情画意。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她敏感小性,不懂人情世故。她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做最真实的自我。她执着于爱情,却又压抑着自己。在封建社会传统道德的打压下,贾宝玉娶了端庄大方的薛宝钗,成就了“金玉良缘”。而她却苦恋无果,最终泪尽而逝。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随着一纸抄家皇令的下达,赫赫扬扬的百年荣宁二府顷刻间大厦将倾。那些如水般清纯的女性也惨遭厄运。黛玉泪尽而逝,宝钗独守空房,惜春落发为尼……真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合上书页,书香犹在手中。走进红楼,感知一曲悲歌一段梦。

红楼梦读后感14

  在假期,我同爷爷奶奶共读了一本好书。我想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它就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以前,我看了不少被压缩改编过的“少儿版”,不觉得它有多好看,但这次,我真真正正“品读”了原著,真真正正感受到了老人们口中常说的不可逾越的巅峰之作。书中人物个性鲜明,极具代表性,如:贾宝玉的鄙视功名、珍重感情;薛宝钗的善解人意、处事沉稳、善于笼络人心;王熙凤的爽快泼辣、口齿伶俐、虚伪狡诈、见风使舵、善于阿谀奉承;史湘云的心直口快、开朗豪爽……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品读《红楼梦》,内心总会缭绕着感动和遗憾的情愫。小时候我看不懂,到如今我终于理解了《红楼梦》,还没看完,我已哭得泣不成声。在曹雪芹的.笔下出现了一个富豪家族,各种各样的人、事、物,就仿佛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现象。

  人们最记得的人,莫过于林黛玉了。因为在众多人眼里她是性格最单一的人,人们只认为她很爱哭,心事很重,很刁蛮,很爱吃醋。但人们错了,都不知她是最爱笑,也是最想笑的人。她经常和姐妹们开玩笑,逗得大家笑得肚疼。可无奈,在荣国府中没有一个真正爱她的人,都是些外姓亲戚,只将她放在眼里嘴上,从不放在心里。好点的嘴上好妹妹的叫着,坏点的从不接近她。她只能将自己的委屈憋在心里,表现的刁蛮一些以防别人不欺负她。如果你在别人家呆着是否得处处小心翼翼,就连在姑姑家不照样也得小心翼翼吗?如果你一个人在没有亲人的外姓亲戚家,看到别人在亲人怀里撒娇,不也得哭泣半天吗?而宝玉和黛玉的情缘也真应了“一个阆苑仙芭,一个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嘘,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即使最后贾母为了宝玉的未来,宁可牺牲黛玉,显出了黛玉临死都无依无靠。

  那边不懂人情世故的宝玉在举新婚礼,人们齐聚一堂,热闹非凡。那边多愁善感的黛玉在一个人寂寞的等待死亡。这梦,断送了宝玉和黛玉的一生。要说黛玉不在乎,又怎会因宝玉而死?要说宝玉不在乎,又怎会出家当了和尚?其实,在好多人眼里,宝玉天真,不懂什么是爱。黛玉顽固,不承认她的爱。但既是如此,宝玉为何会在被骗婚后宁死不屈,希望人们能把他和黛玉两个快死的人放在一起,可他并不知道黛玉已因他而死。

  这大观园就像社会一样,有各种人,而巧姐是最后一个活下来的人,凤姐也遭到了报应。大观园也走向败落,最后家破人亡,这场梦就如同过眼烟云在悲痛与家破人亡中结束了。

  有评论家这样说:几千年中国文学史,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辉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

红楼梦读后感15

  曹雪芹在《石头记》里只用了简略而又另人隐晦的文字描述了可卿的家世和出世布景: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弃婴,小名唤可儿,台甫兼美,要素与贾家有些纠葛,便配与贾蓉为妻。这是极不契合贾家这样一个重血缘讲权位的宗族娶媳妇的标准的,何况宁国府贾蓉已是三代单传,婚姻岂能儿戏?

  仅凭美貌绝伦,“描述似黛玉若宝钗,但无黛玉之病体,可比宝钗婀娜”也是万万不行能再宁国府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重要人物的。而她却是“上能敬重老一辈,下能接近下人,四处周全的圆圆满满,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

  在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作者大写特写了秦可卿的葬礼,透过巨大的局面和慎微的细节的浓妆淡抹,以及她所用的“原系义忠亲王翻戏岁要的”棺木,体现其身份的不一般。诸如此类之富贵,并非贾蓉媳妇一角所能承当。

  再看其闺房,“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伤过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得联珠帐”,曹翁用竭力夸大的描绘展示可卿的显贵、豪华,种种诸如此类的描写,能够必定她绝非仅仅是养生堂弃婴。

  《红楼梦》中史湘云有句诗云“双悬日月照天地”,刘心武教师以为,这句话暗合其时的政治局势,秦可卿的人物原型极可能是康熙朝废太子“义忠亲王翻戏岁”的女儿。

  这样一位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的奇女子,哪里去寻?许多人厌弃秦可卿,最不齿的就是她与公公那见不得人的爬灰。旁人歪解红楼,给秦可卿出墙的红杏供给了许多官样文章的理由窃以为,底子无需理由,像秦可卿这样一位奇女子,亭亭玉立的.形状下必定隐藏着一颗忧伤徘徊的心,是那么的迷人和令人爱抚。她多情的表面下隐藏这无助的徘徊,更令人心碎,被艳丽包裹的情伤,比昏暗之伤,更令人感动。

  她得聪明智慧,她的温顺平缓,她得怜贫惜贱,十二金钗中独她一人,大观园里也独她一个!女性命苦在于天妒美女,一个苦楚的人的反面,必定经历过阳光的反面所折射下得暗影,能够幻想到命运在这个多情的可人儿

  身上留下的一道道印记。今日人群里又有几个人能与秦可卿对抗?红脂银粉的反面是一颗空荡荡的心,宝马别墅的反面仍然是一颗孤寂傲慢冷酷的心里。

  乱用渐欲迷人眼,缤纷的世间里越来越多的女性迷失着自己。

【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后感07-16

【精选】红楼梦读后感07-12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7-13

红楼梦读后感07-16

红楼梦读后感07-16

红楼梦读后感07-16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7-14

红楼梦读后感07-15

红楼梦读后感07-15

红楼梦读后感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