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

时间:2023-07-25 07:58:5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论语读后感【大全13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读后感【大全13篇】

  论语读后感 篇1

  读了论语的《韶》与《武》,这是孔子对不同时代两首曲子的评价。他认为《韶》曲调美内容也很好,《武》曲调很美但内容差了些。

  《韶》是舜时代的乐曲,孔子非常向往那个时代,因为舜是一个宽宏大量,勤恳奋发的人,在他的带领下,有事和老百姓共同商量,有问题一起解决,自己以身作则,把各种事情办理的'井井有条,做到了公平公正,百姓全都十分佩服。在他的治理下,天下和谐平稳,比尧时代更好。

  《武》是周武王时代的乐曲,孔子不太喜欢那个年代。虽然周武王很伟大,但他一直在组织军队讨伐纣王,社会上兵荒马乱,屋子房子烧了,粮食没得吃了,亲人们也都失散了,天底下乱成一片。百姓们生活在不安全中。

  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在打仗,街道、桥梁、房屋被炸毁了,死了很多无辜的百姓,有的只能躲在桥洞下面,有的逃到其他国家成了难民,还有的只能拿起枪去参加战争……我们的祖国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战争才有现在的和平生活,我们能够住在高楼大厦里,有充足的食物,有漂亮的衣服,有宽阔的教室,每天能够开开心心上学,与家人在一起不用分开。

  我多么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多点韶,少一些武,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让生活过得更美好。

  论语读后感 篇2

  寒假中,我在爸爸的要求下,背完了《论语》,使我对孔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体会。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语录体著作,涵盖了哲学、政治、伦理、文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内容十分广泛,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通过对《论语》的背诵,使我了解到孔子对各个方面的深入理解。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实行“有教无类”,只要“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他教育学生从不分贫富贵贱,只要拿十条干肉作学费,他没有不教育的,使教育不再是贵族的权利,他开创了私人教育的先河。从这一点来看,他不愧为是个伟大的教育家。他对学习和思考的论述非常精辟,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糊涂。只思考不学习,便会疑惑不解。说明“学”与“思”结合才是学习的'正确途径。

  通过对《论语》的背诵,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我决心在以后的生活中努力的去践行它。

  论语读后感 篇3

  古人的智慧,就像漫漫长夜中的一盏明灯,像汹涌大海上矗立的一座灯塔,像茫茫雪野上钻出的一株小草,带给我们希望。在我心目中,就有这样一部凝结了古人智慧的书——《论语》。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书中记载了圣人孔子和他学生的对话,涉及学习、为人、处世、治国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其中,有两段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来告诉你吧!

  第一段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段话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我们学习了新知识后,一定要时常温习,使它真正成为我们的.本领。

  第二段是“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作为孔子的学生,曾子告诉我们,每天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想想:自己是否尽心竭力帮助过别人?是否诚信可靠地同朋友交往?是否及时复习了老师传授的知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如果坚持每天做到这“三省”,我们就一定会越来越棒!

  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经典读物,在不断的阅读中细细品味先人的智慧吧!

  论语读后感 篇4

  论语是国学经典,也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的言行语录,是我们学习国学必读的书目。作为一个喜爱文学的人,自然不能少了国学这部分,而且我们还要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虽然论语中的很多句子大家都阅读过,例如学而时习之的学而篇,就是课文的`一部分,被我们所熟知甚至背诵,但这只是《论语》这部著作中的冰山一角,通读整部著作,你一定会收益更多。

  在论语中,孔子的一些经典语录让我感悟颇深,例如,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含这关于学习和思考的哲理。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就犯了这两个错误,有的学生善于思考,但对于学习却不勤奋,因此虽然很有天赋但学习的广度和厚度不够,因此也无法成为一个博学的人,这就是思而不学则殆的含义;而也有一些同学非常勤奋,但不善于思考,学习和阅读的东西很多,但都是粗读,浅尝辄止罢了,并没有深入思考到底读了写什么,让我们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给我们的成长带来什么帮助,这些就是典型的学而不思了。

  上面仅仅从孔子语录学而篇中的句子为例讲述论语的思想,虽然涉及内容很少,但足以说明论语的内涵之深刻、思想之博大,而我们要想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就必须继承和发扬先贤的优秀思想和精神,论语就是代表优秀文化的经典国学著作之一。

  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坚持思考的过程,这是我从论语中学到的,以后的我会更加勤奋努力,也会多实践思考,让自己更加优秀。

  论语读后感 篇5

  今天,我读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有危险。”

  配的启蒙故事是“砍柴的学问”。讲的是古代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孙膑的老师鬼谷子教学生的故事。有一天,鬼谷子给孙膑和庞涓每人一把斧头,让他俩上山砍柴,要求“木柴无烟,百担有余”,并限期10天内完成。庞涓想都没想,就埋头开始砍柴。孙膑经过认真考虑后,专门砍了一些榆木放到一个窑洞里,把榆木烧成了木炭,然后找了一根柏树枝当扁担,将榆木烧成的木炭挑回鬼谷洞。意为百(柏)担有余(榆)。10天后,鬼谷子先在洞中点燃庞涓的木柴,火虽然烧的大,但是浓烟很多。接着鬼谷子又点燃孙膑的木炭,火旺且无烟。

  读了这些,我觉得孔子说的真好,读书学习而不思考,表面上好象把学的东西记住了,但是同由于理解意思,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记住,只有在学习认真思考,才能知道哪些还没有弄明白,及时向别人请教,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所以,我要象故事里的孙膑学习,不管做什么中都要多思考,特别是在学习上努力地做一个会学习会思考的好学生。

  论语读后感 篇6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选自《论语》里面的《为政》,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一句。是说:“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这就是智慧。”这句话虽然出自春秋末期的孔子之口,但仍对现代人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谦虚诚实,切不可不懂装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报以谦虚诚实的态度去对待,有不懂的问题,应当及时向别人求教,甚至是“不耻下问”,如果不懂装懂,敷衍塞责,最后只会害了自己。

  比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这时候应当找出不明白的地方,迅速向老师同学请教,而有些同学总是偷懒,想凑凑合合混过去,给自己找各种各样做错了的理由,总认为自己的错误仅仅是个失误,这样时间一长,就必然会漏洞百出。

  让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做一个于人于己都诚实的人吧!

  论语读后感 篇7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长,比不上庄子的逍遥洒脱,却是一剂朴素的灵丹妙药,短短几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辈子。

  论语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则,莫过于“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第一则说孔子想住九夷那蛮荒之地去,大家觉得奇怪,就去问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却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会闭塞落后呢?”此话又说到了两个方面。

  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环境的好坏,毕竟自身内心的清净重要于外界环境的清净。

  二是人改变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人,有一则小故事说把胡萝卜放到开水里,胡萝卜变软了,把鸡蛋放水里,蛋清蛋黄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开水里,水就成咖啡了,这足以说明三种对于外界环境的'态度,是“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直到被环境慢慢改变还是与环境对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孔子正是说,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那里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论语读后感 篇8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思想、哲学思想、论语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记载了他的生活习惯和细节《论语》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汉代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后来成为历代文人必读的教科书,全书大体是孔子弟子及其后所记,是研究孔子的基本资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想起来之前学习后就是不会用,再一次次去学习还是不会,“时习之”原来需要大量的实操、练习。知道要练习但就是不行动,这里的“说乎”是学习后需要嘴巴说出来,说出的都是记住学习到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需要朋友的共同陪伴,学习后得说出来找到可以共学习得,互相分享输出,就会学到的更快吸收的更多。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他人不理解自己,自己被冤枉的`时候,惊怒地想要去辩解,到头来却发现徒劳无功,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兜兜转转,还是这句点出要点—我们做的不是忍耐退让,而是恪守节操,不予计较。

  至今我们都学习孔子老师的智慧,好像哪里都可以用,顺便还会蹦出几句文言文出来,孔子老师的才华更是一流。他的一生都在教育这方面有很大的潜能,能和弟子们打成一片,原来他是有幽默的一面,只能站在那个时代去进入孔子老师的生活,值得我们几千年的研究。

  论语读后感 篇9

  《论语》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而成,是记载着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

  书中既有对社会、人生的美好描绘,又有做人的知识和道德,这些对我们有极大的启发。书中还有释文和故事,就像在读现代的故事书,内容丰富多彩,绘画美丽动人。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适合它内容的主题,只要你看完了这篇内容你就一定能懂得这个主题的意思。故事中还有一些好用的好词好句,还有许多古代著名的人物,比如:孟子、老子、庄子、周处等许多人物。

  在这本书中,我仿佛看见了孔子拜师学习,最后成为一位古代远近闻名的'老师的情景。顿时,之前我怀疑孔子不是一位老师的念头在心里打消了。

  读完《论语》这本书,我知道人要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去探索它其中的奥秘,不要因为小时候的贪玩而耽误了学习。就像书里面说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书其实并不难,只要你用心去读,认真去看,仔细写好,就能把书读好。

  这本书丰富了我的知识和提升了我的写作能力,使我终生受益。

  论语读后感 篇10

  《论语》这本书中蕴含着许多哲理,关于孝道、治国、时间、学习……而在这众多的道理之中,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为政》篇中关于君子做事的道理。

  “子曰:‘君子不器。’”这句话的意思为,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只有一方面的用途。”君子,应该博学多才,无所不施,而不应像器皿那样狭隘地只能做一件事。

  “为政”要通才,通才就要样样精通。“不器”就是并不成为某一个定型的人,一个好的`***家,不但要是一个演员,还得是一个十分敬业的演员,演什么像什么,真实生动,惟妙唯肖,能文能武。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同样不应只会一件事,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偏科。像我,文化课与体育极不对称,文化课勉强还能说得过去,而体育完完全全就是来拉分的呀。别人的体育分能将名次提高好几个,而再看看我的,说多了都是泪呀。还记得初一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我的文化分是年级第三,而一加上体育成绩,瞬间就掉到了年级第二十二,现在一想起来,心还在隐隐作痛。

  所以,我也一定要提升体育能力,把体育成绩提上去,先不说能不能成为君子,锻炼自己的身体也是好的呀。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我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论语读后感 篇11

  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虽然他距离我们比较遥远,但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中,他的启发式教学对中国教育的发展贡献巨大。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就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一样,启发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以前学习过的长方形,让学生经历这个推导过程,那么往后知识的学习就会水到渠成,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直接告诉孩子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不会让学生学习,反而会带给他们很多困惑。

  教育要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与当今新课改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脉相承,可以更好践行“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启发式教学,就是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应时刻做到把握适当时机、因势利导,且循序渐进。因此,要上好一堂课,教师不仅要备课充分,更应结合新课标,把科学的教法运用到教学中,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论语读后感 篇12

  在我初中学习生涯里,我常常急于求成,却忽略了学习的过程,这些致使我学得不扎实,另外再加上各种教辅书籍上的学习方法更是让我眼花缭乱,满头都是星星在转。后来,我反复回味那《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话都令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以前,我有做事冲动,有不经过大脑的过滤就忙着做事的坏习惯,自从读了《论语》后,我总结出了——三思为妙,怒上心头,忍让最妙。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快乐任逍遥。哈哈!怎么样,我这么长时间的努力没白费吧!

  《论语》中倡导的是老实、严谨的学习态度,一定要反复学习旧的知识,从中就会学到新的知识!如同在炎热下品尝那苦中略带一丝清凉的槟榔!虽苦,但却可以从中回味出没有苦就没有甜的道理!所有人都是从苦中走出来的,苦代表着成长!

  还记得,小学刚毕业,心里还有着对过往生活的一丝留恋,也曾因此流过泪。是《论语》把我从阴霾中拉出来,带到一个光明的世界。我回味着《论语》给予我的所有。悟出了毕业就像一窗玻璃,我们迟早要撞碎它,擦着锋利的碎片走过去,血肉模糊后,开始一个不同的生活!从此走向另外一个光明的世界!

  相信我,走过悲伤吧!

  回味那些曾经因为悲伤而打破的'梦,从中品出本应散发着浓郁清香的欢乐语录!你会走向一个不同于寻常的人生,慢慢成长起来!

  走过通往成功的途中,手中捧着一本千万中国人心中的圣经——《论语》。

  论语读后感 篇13

  以前经常读《论语》,也会陪孩子背《论语》,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没看过《论语》是不现实的。《论语》中常见的经典句段不仅会背,还知其意,有的还能指点生活、学习。可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使其指导我的教学生活!今天读了一篇文章《从孔子教学场景中汲取教育智慧》,他使我茅塞顿开:作为儒家四大经典之一的《论语》是本常读常新的书。读书还要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它、去挖掘它,只有这样才会受益匪浅。

  同样的问题,孔子给与不同的答案(因材施教);褒贬并举激励弟子积极向上(先扬后抑、先抑后扬)……这样的'教育情境在《论语》里举不胜举,要知道这部书是孔子的弟子对孔子的教育言行的回忆录,可见其中的教育场景一定是弟子们记忆犹新的,这说明老师的教育深刻地影响着学生,这不得不令人叹服老师的教学艺术的高妙;可见孔子的教学场景中孕育的教育智慧非常之博大,作为师者应该重拾《论语》,研读它,去寻找那精彩的教学场景,以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使自己的教育充满智慧。

【论语读后感】相关文章:

经典论语格言11-03

论语经典句子10-24

论语的名言02-20

《论语》名言02-22

论语经典名言02-22

论语的经典句子03-17

《论语》读后感07-04

《论语》 读后感04-16

论语经典读后感03-12

《论语》的读后感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