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读后感范例(15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俗世奇人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俗世奇人读后感1
漫长的暑假,总少不了几本好书陪伴。在这期间,我读了一本《俗世奇人》的好书。让我给你们慢慢道来。
《俗世奇人》里有许多的奇人,有力大无穷的张大力,记牙不记人的`华大夫,把人捏得栩栩如生的泥人张……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刷子李,专干粉刷一行。他每次刷墙,都要穿一身黑衣黑裤,还要穿一双黑布鞋,刷好墙一滴白油漆都不会掉到他的黑衣服上,他说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需要钱,倘若没这本事他不就饿成干儿子了?我被刷子李高超的技术佩服得五体投地,看来本领需要不断练习出来的,就像我们学习也是如此,一定要下功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这本书里还有许许多多令人发笑的奇人:明明是女的,却留男人才留的背头的杨家二小姐;想看看人死了会怎么样,所以装死的刘道元;还有让八哥说“漏嘴”而气得半死的死鸟等,让人看了就会捧腹大笑,真让人爱不释手。
《俗世奇人》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那么的生动。不愧是一本名著啊!
俗世奇人读后感2
《俗世奇人》这一本书,是冯骥才写的,由一二两册组成。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了幽默风趣的话语,体现出了一个个人物的性格。
在第一册中,有一篇名字叫“好嘴杨巴”让我有一些心得。这一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个叫杨巴的人,和杨七一起开了一家茶汤店,出了名。茶汤中最好的是上面碾碎的芝麻。杨七是制作的,杨巴是推销的。有一次,李鸿章来天津,天津的`官员想让李鸿章吃茶汤。李鸿章吃时,发现上面有浮着的黄黄的芝麻,但他以为是土,一下子生气,摔了茶汤。大家不知李鸿章为何生气,只有杨巴知道,他想出一个办法,说他们不知大人不喜欢芝麻,让李鸿章一下子明白,还赏了他们一百两银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做事时要和杨巴一样,不能一味指责别人,要从侧面去告诉,一个人他的错误,杨巴不说是李鸿章不懂,这是芝麻,而是说不知李鸿章不喜欢芝麻。这样既可以让别人明白自己的错误,还不伤别人的自尊心。对别人和自己都好。有一次,我摘了一朵蜡梅送同学,同学发现中间有黑东西,以为不干净,扔了,我说我不知道你不喜欢黑色心的蜡梅,下次给你一朵白心的。那同学恍然大悟。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一些交流的技巧,这样可以有利于各种事。
俗世奇人读后感3
《俗世奇人》是一本极为有趣的书,书中共有十八个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却各不相干,每一章节都很短。主要以事例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一人一章节,生动而不失风趣,百看不厌。
整篇文章都是由人物的外号开头,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我每翻到新的一篇,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后面的内容。正如“泥人张”,“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我读到这儿,一下来了劲儿,有这么厉害?果不其然,泥人张在饭馆里饮酒,看到“海张五”拿他找乐子,便拿一块泥用左手飞快地捏起来,一会儿工夫,捏出一个“海张五”的脑袋,像极了。
“海张五”老远瞧见是他自己,又觉得实在太丑,泥人张真是有力地反驳了他。冯骥才先生这种写作手法很好,通过对比来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还有一个“大回”,大回是个钓鱼能手,他无论钓什么都有方法。即使是被钓上来三次,背上有三根红绳的“吉祥鱼”,他也能钓上来。虽然他后来不幸身亡,但还是有人评价他:“人家死也死在能耐上。”说明大回真是个聪明人,人人都喜欢他,我也是。
这本书全是真人真事,我感到有些惊讶。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是俗人俗事,只是没有留意罢了,如果我们把这些都一一记录下来,相信能与这本书一样精彩。
俗世奇人读后感4
《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活灵活现,就像在你我的生活中。看着一个个故事,也学会了一个个的道理。 《认牙》中通过华大夫认牙不认人,巧妙的表现出他的'“医术顶天”;《死鸟》中的贺道台的欺软怕硬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到头来却让八哥结实地“耍弄”了一番,得了“死鸟”这个外号;《泥人张》里的张明山不卑不亢,好好地“回报”了羞辱他的海张五,“贱卖”了他,使他不得不花了大价钱买下了所有的海张五泥塑……
阅读《俗世奇人》不仅让我沉浸在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情节中,也让我体会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一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最近的新闻里,也报道了有个小伙子去南极发豆芽,结果赚了大钱。保姆一般也被看成低下的职业,没有什么前途,赚不了钱。可是一个农村来的小姑娘,手脚勤快,每干一家都会获得主顾的称赞,慢慢积累了经验,开始雇人,生意越做越红火,成立了自己的家政服务公司。
为什么这两个毫不起眼的工作却能赚大钱呢?因为他们“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当然很好,但是世间不如意之事往往很多,有时事件好像有意和你拗着干,所以不要刻意追求喜欢的职业,干好现有的职业,“做自己的英雄”。虽然不能“爱一行干一行”,但是仍可以刻苦钻研,干一行,精通一行。像《俗世奇人》中的华大夫,泥人张一样,成为行业中的状元。
俗世奇人读后感5
这本书的作者冯骥才将“天津卫”这个水陆码头里,被忽略的奇人生动地写了出来,让我们也能知道这几位奇人异事,有刷墙技术高超的刷子李,有凭一颗虎牙就认出通缉犯的华大夫,还有“贱卖海张五”的泥人张……
书里第一位奇人是大夫——苏七块,为什么叫苏七块呢?因为只要到他那里去看病,就得先交七块银元。这是他定的规矩,要是不交,就不治。乍一听,觉得这大夫怎么当的`呀?治病救人才是最重要,怎么把钱摆在第一位呢?真是掉钱眼儿里去了!
可是,我眼中的苏七块是个医术高明的人,他手下动作干净利落,逢到有人伤筋动骨,他把手指一触,隔皮戳肉,立刻知道怎么回事,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包扎完毕。如果苏七块出现在现代,那方圆百里的人都驱车赶来,那真的每天顾客盈门,排长队了。
我眼中的苏七块,其实是个善良的人,他在遇到一个穷车夫时,暗中没有收他钱,还将药送给他,医者仁心,他不会见死不救。
我眼中的苏七块,还是个立规不改的人,遇到那位穷车夫时也没有改规,华大夫给车夫七块银元,这才看了病,因为人人都平等才公平。如果有人可以不用付钱看病,那大家都不给钱,到最后苏七块没钱买药,就治不了人们的病了。
因此,我认为苏七块是值得敬佩的奇人!
俗世奇人读后感6
“哐!”随着一声关门声,我回到了家。家里没有人,只有一个包裹静静地躺在沙发上,我打开包裹:里面是一本书,封面是深蓝色的,旁边用繁体行书写着“俗世奇人”,书上有许多小插画,突出了它的年代感。我十分好奇,既然大家都说开卷有益,我便打开书读了起来。
开卷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苏七块的故事,他的绝活就是治骨折。可人有了能耐就是任性,苏七块虽有妙手回春之术,却没有悬壶济世之心。他给别人看病非得要七块银元,真是利欲熏心。当然这里面也不只有反面形象,还有正面形象,比如泥人张,海张五戏弄他,他就用自己高超的技艺进行回击,真是聪明机智。在书里面,作者冯骥才既赞美了泥人张、刷子李等人的技艺高超,还讽刺了像苏七块这样爱财如命和当时人的愚昧无知。现在的`人们都是用知识证明真理,高科技使生活各处更加便捷。可我也不得不承认,一支笔有时比高科技更厉害,你能用这把“刀”讽刺人,还可以让它变成一束花去致敬一个人,唉,笔才是最厉害的武器。
在生活中,像这样身怀绝技的奇人也不少,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尽力,去热爱你的这份工作,你也能成为一个“奇人”。
俗世奇人读后感7
我读完了《俗世奇人》这本书,我有很大的感触。我可以给大家举两个人说说吧。
第一个人,苏七块。苏七块是一名大夫,看钱不看人,只要你一进门,就得先往台上交七块银元。否则别看你是啥人,伤得有多重,他就会无视你!这就是他名字的由来。
但,你千万别看错他!他这人不是一个财迷,其实这只是他曾经立下的`一个规矩。他只不过是想信守诺言而已。
另外,还有一个人给我的感触特别深。他就是狗不理。大家都听说过狗不理包子吧,这狗不理包子可是天津卫的特色小吃,人见人爱,啥人都爱吃!可它为什么叫狗不理包子呢?
原来自从包子的创始人“狗子”做出了这么香的包子后,就忙得马不停蹄。连别人说的话都没空答理了。所以他就得了一个骂名叫“狗不理”因此他的包子就叫狗不理包子
最后,你没发现这一类的人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这些人做事都讲究一个字“精”,不管做什么事都必须把它做完美。还有就是这些人都一样绝活!而且都做得非常完美。
啊,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啊!我也要做一名有一枝之长的人。
俗世奇人读后感8
这个暑假在我们班主任的推荐下,我阅读了冯骥才老师的《俗世奇人》这本书,在这里我和大家谈谈我的感受吧!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狗不理》这个故事:我一看到这三个字,脑子里就不由地浮现出我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看见的“天津狗不理包”。当时我还不要吃,可现在读完了这个故事。我的馋虫却来到嘴边。听我慢慢道来:狗不理包本来是没有名字的。“狗不理”这三个字本来是个骂名,是别人想把他的包骂“砸”了而取的名字。可是说来也奇怪,这本来不好听的三个字,可是越说越让人听着有故事,也越使这个包闻名天下。这包不但名字有趣,味道更是香飘十里,这“狗不理”包是用肚汤排骨汤拌馅,而且在包时还都会在上面放一块猪油,更滑,更香,更入口更解馋!
除此之外,还刻意在包的模样上来点花活儿,皮捏的紧,褶捏的.多,一圈十八个褶,看上去像朵莲花一样美不胜收。想当年这狗不理包也是皇帝们的喜爱。像我们这些大吃货听了我这么一说,是不是很想尝尝呀!我是刚从北京回来,我这肠子都悔青啦,不过再让我遇见,我肯定每个口味吃个遍!
从冯老先生的笔下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天津,了解了天津人们的平淡生活中的闲闻趣事。这本书里的每个小故事都告诉我一个小道理,不服输的精神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更加了解了天津的人文文化。
俗世奇人读后感9
上学期我读了一本好书——《俗世奇人》。《俗世奇人》这本书写了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奇人们、发生的奇事。这些是我们生活中所见不到的,作者冯骥才就将他们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眼前。在众多奇人中,我最喜欢的还要数刷子李了。因为我觉得刷子李的刷墙技术真是太高超了。
你看这一句,“别不信,他还跟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刷子李对自己也太苛刻了,你说,这刷墙的人无论是蘸浆还是粉刷,总是会掉一两滴在身上,而且又没人规定刷子李必须保持衣服干净,他还给自己立下这样的规矩,实在难以理解。
曹小三,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上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曹小三惊得目瞪口呆,连我都觉得不可思议,这哪是一个粉刷匠在粉刷呀!
可是事情好像并不如此,“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了一个白点,如黄豆大小,”难道刷子李的那手绝活是假的?他并不是那么神?枉我那么佩服他!可我总觉得事情还没完。
我继续往下,看着看着,我不禁笑出声来,真是让我松了口气,原来那个白点是一个破了的小洞,刷子李刚才点烟烧的一个小洞,里面的白衬裤映衬,看起来就像一个小白点。曹小三傻了,我也敬佩得哑口无言了!
《俗世奇人》里面没有一个人不奇,也没有一个故事不精彩,我推荐大家看这本书,实在是太精彩了!
俗世奇人读后感10
活是平凡的,但不是平淡的。平凡的生活中同样也是波澜起伏,妙趣横生。冯骥才老师的《俗世奇人》说得好,“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将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
在平凡的生活中,这些有“绝技”的奇人,生活会平淡吗?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得有真本事,才不会平淡啊!没有真本事,岂只平凡、平淡,还会更加糟糕,将生活过得一塌糊涂。
我们要将平凡的生活过得不平淡。就得靠那份才艺,不只是在那时候这套是种活法,就今时今日才华也是人不可缺少的啊。在这时代有才华的人不怕遇不上伯乐,只怕才华比不上别人。随着社会的进步,物尽天择,强者生存,弱者淘汰,这不算残酷,这只是一个事实而已。
《俗世奇人》中的奇人并不是样样精通,但他们却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受人尊敬,当今社会也是一样,我们不可能成为面面俱到的全才,但必须得有一门精通!不是有东北农民会说俄语当上翻译,下岗工人了搞出了先进的发明吗?只要有一技之长,我们就会是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读后感11
在今年的语文课堂上,我结识了许多人。
在冯骥才所书的《俗世奇人》中,个个都是出神入化的人物。这也使我对《俗世奇人》这本书充满了好奇。看完了书,合上书本,留在我脑海中的都是那一个个极富特点的人物名字:刷子李、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苏七块等。记得这些都不是他们的真实姓名,而是天津人给他们取的绰号。因为这些人都有独一无二的行当,所以人们把他们擅长的绝活儿和姓氏连在一起称呼,久而久之,真实姓名渐渐被人们淡忘,而颇具特色的称呼却在民间传开。
书中介绍的这些人物都有天赋吗?不。原来他们都不是先天的奇才,而是通过后天不断努力锻炼,才练就了现有的'本领。正所谓“天才=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百分之一的汗水”。比如泥人张那高超的手艺,只要见过别人的模样,就能把他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捏出来。这看似简单的手艺,其实是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揣摩出来,以及自己勤学苦练、日积月累得来的。他们有着一手好本事,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练成的。在外界看来,他们像是横空出世的天才,可真正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
自从看了《俗世奇人》后,终于明白:想要学好一项本领,乃至胜人一筹,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将坚持不懈的精神化作动力,只有这样,才能走向成功。
《俗世奇人》里个个都是凡人,但个个都不凡。你我都是大千世界里普通的一员,可经过我们的努力,说不定我们也会成为俗世的不俗之人呢!
俗世奇人读后感12
《俗世奇人》里面的一个个人物,一个个故事讲得都是发生在码头上的。
有动作干净麻利的苏七块;力大无边的`张大力;手巧灵活的泥人张……读了《俗世奇人》这本书后,书中觉得让我最佩服的人是张大力。一听到这个就觉得他很有力气,他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员赴赴武功,身强力蛮,力大无边,所以那里的人都故称他大力。天津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他之所以力气大这么多人知道他的名字的原因就是:侯家后有一家石材店,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做的,锁上刻着一行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两百。旁观的人不停地嘀咕着,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
一天,张大力到侯家后,看到这把锁,也看到了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竹篮子,人们看到了,都赶紧围上来看。只见张大力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遍布笑容老板上来笑嘻嘻的说:“张老师,您没看锁下还有一行字吗?”张大力怔了一下,石锁下写着:唯张大力不算!张大力扔了石锁,扬长而去!
我最后的感受是: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出生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但都是俗世奇人;小说里的人,不奇传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却全是真人真事!
俗世奇人读后感13
五年级下册的课文里,有一篇叫《刷子李》的课文让我惊叹不已。其中“刷子李”那高超的本事让我很是佩服。还有没有这样的“奇人”存在呢?我带着问题,翻开了由冯骥才先生绘著的《俗世奇人》。读完这本书,我才真切感受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
还有一个故事发生在天津卫这个地方,也就是现在的天津。天津卫原是一个码头,来来往往人都要生活,要工作打拼,慢慢地有了一群俗世奇人。他们有的先天身体好,比如过目不忘的“白四务爷”;有的在行业上比过所有人,比如看假画的“蓝眼”;有的靠有钱、有权的'父母,说白了就是“官二代”“富二代”,比如做买卖成精的“蔡二少爷”。他们身份不同,工作也不同,但都本领不凡。其中最有趣的故事,就是“刘道元活出殡”了。这个刘道元,是一个专替别人打官司的人,自己就是个判官(相当于法官)。只要他写几个字,就可以管一个人的死话。但他不好好打官司,想活着躲在棺材里,看看人死了阴间是什么样。他这么一“死”,还真要把他气死。灵堂吐痰的、叫还钱的、偷家当的一个连着一个。到了下葬的时候,继兄“一枝花”也来抢东西。这下,刘道元一揭棺盖儿索兴站了起来,把人都吓跑了。
我看完这本书后,被书里幽默的语言逗得哈哈直笑。但转念一想,现在的社会大多都没什么新奇事。如果有这些俗世奇人,还能大放光彩吗?
俗世奇人读后感14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俗世奇人》这本书,它给我带来了清凉。
每天睡觉之前,我都要读3个故事。有一天,我读了“刷子李”这个故事,真是令我感到意味深长。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业场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给你刷好的屋子,什么也不用放,就像是天堂一样美。
最厉害的是,他刷浆的时候会穿一身黑衣干完活,身上没有一个白点,否则不要钱。刷子李就是靠这本事挣钱的。
有一年,刷子李身后有多了一个徒弟,叫曹小三。曹小三只不过是个端茶,点烟的。曹小三早就听说过师傅的`绝活,一直都半信半疑,非要亲眼瞧一瞧。
有一次师傅出去干活,到了那,才知道师傅每天只刷一间房子。干活前,他都要把随身携带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刷子李有一个习惯,刷完一面墙就要做下来休息,曹小三就趁着给师傅点烟的时候偷偷看看有没有白点。在师傅刷完最后一间房的时候,曹小三不小心看到了一个白点。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曹小三总是偷偷地看,不小心让师傅发现了。
“小三,你是不是认为师傅名气有诈。傻小子,你再仔细看看吧!”师傅把“白点”向上一揪,“白点”神奇的消失了。原来那时才小三给师傅点烟的时候不小心烫的,黑裤子露出了白秋裤。
刷子李的技术高超,常常出乎我们的意料!
俗世奇人读后感15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俗世奇人》这本书就是写这些“奇”人的。这本书里的奇人大到文武百官、小到普通百姓;文人、武人、小偷、神医,这本书里应有尽有。这本书也是天津地区民国初期的写照,这本书的作者是冯骥才,他是浙江宁波人,出生于天津,是中国当代大作家,作品有《神鞭》、《三寸金莲》等。 《俗世奇人》中有许多许奇人,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人是燕子李三。燕子李三虽然是一个小偷,但他偷富济贫,这是我喜欢他的原因之一。我喜欢他,不仅因为他的人品,还因为他的故事好听,他经常偷富贵,济穷苦人民。当他偷东西的时候,就会在被偷者的家里画一只小燕子,给穷苦人钱的时候,都是从窗子扔进去一个赚钱的小袋子,袋子上有一个小燕子。据说他原先叫李三,因为他偷窃东西画燕子,所以人们都叫她燕子李三。这本书还有许多“奇人”,像大名鼎鼎的.“泥人张”捏泥人的技术一流‘’工人界的精英“刷子李”刷墙的技术几乎无人能敌,“苏七块”神医眼疾手快,不给病人痛苦…
这本书里的人大多数都可以做到现代人认为神奇的事情。以前我以为世界上没有人能像超人一样厉害,但我读了这本书后,我改变了想法,原来奇人到处都有呀!在古代就有许奇人,更何况在现代?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做未来的“新世奇人”啊!
【俗世奇人读后感】相关文章:
《俗世奇人》语文教案12-15
《俗世奇人》读书笔记03-29
《俗世奇人》读书笔记(15篇)02-11
《俗世奇人》语文教案13篇12-15
《俗世奇人》阅读心得体会04-13
《俗世奇人》语文教案(精选11篇)09-26
《俗世奇人》读书笔记15篇12-29
俗世奇人阅读心得体会03-06
俗世奇人读后感01-31
《俗世奇人》读后感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