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

时间:2023-07-27 15:55:2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西游记》读后感15篇(热)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游记》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西游记》读后感15篇(热)

《西游记》读后感1

  吴承恩《西游记》个人点评(上)西游记,我觉得大家都很喜欢。有活泼又有正义感的孙武空,有懒惰又勤劳的猪八戒,有努力的沙僧,的和尚,白等等,个个神通广大。在我眼里,《西游记》是一本能让人学到道理的书,让我受益匪浅。里面神奇的故事给了我很多启发。

  在“孙武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中,孙武空三次以批判的眼光指认白的性格,唐僧却误以为孙武空滥杀无辜,将孙武空赶走。武+走后,妖怪乘势而上,把唐僧师徒抓走了。这个故事教会了我,我们不能只看事物的表面。生活中有时候会遇到虚伪的伪君子。我们要擦亮眼睛,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仔细考虑伴侣的建议,虚心倾听,不要任性。如果两个好朋友不能团结起来,别人就会乘虚而入,破坏他们的友谊。

  《孙武空借芭蕉扇》中,孙武空为了穿越火焰山,一次次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铁扇公主一次次拒绝。最后孙武空去抱铁扇公主,猪八戒去南海找观音。后来铁扇公主和牛王默终于把芭蕉扇借给了孙武空。这一章教会了我凡事持之以恒,真正明白了“只要努力,铁杵磨成针。”这句话。自己的学习不需要这种精神吗?我觉得英语很难,考试成绩不好,单词记不好。但是,我相信,只要我每天努力记住几个单词或者两句话,我一定会提高成绩的。没有预料不到的,只有不可能的。

  《孙武空大闹天宫》中,孙武空偷了太上老君的仙丹,于是太上老君把孙武空扔进炼丹炉,孙武空意外被误打误撞训练成了锐利的眼睛。这一章让我明白了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面对困难,不要带着怀疑的眼光去看,而要把眼前的困难当成一次简单的练习;在简单面前,我们不应该因为简单而快乐,有时候即使你会,也会犯错。所以不管是难还是简单,都要认真完成。

  我们可以从西游记中学到很多东西,只要你仔细看,你就会发现。

  在暑假里,我读了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西游记》。这本书讲述了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辛的故事。他们四人团结互助,终于经历了八十一难得到真经。西游记里,我最喜欢孙武空。他有强大的力量,他有敏锐的眼光。他一路上杀魔驱魔,保护唐僧。他不怕所有的怪物。猪八戒懒,但是善良可爱。沙和尚做事踏实。我最了解的是,唐僧师徒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畏艰难,齐心协力,最后成功了。他们的团结精神和坚持到底的决心都值得我们学习。今年暑假我在学滑板的时候,总是摔跤,摔断了胳膊和手。我真的想退出。我妈很认真的对我说:“你为什么遇到这么小的困难就放弃了?你不是最喜欢看西游记吗?唐僧师徒经历了那么多困难,他们从不放弃。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了吗?”听了之后觉得学滑板好像是“取经路上,还没取经呢!”我又鼓起勇气滑了起来,滑了几圈后,我终于可以像小鸟一样轻松地滑了。通过阅读西游记,我知道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勇敢面对,坚持到底,最终我们会取得胜利。

  吴承恩《西游记》读后感自用(三)今天看了西游记第二十一遍。在这一章中,吴空在西行的路上遇到了他的第一个对手——黄风怪。黄风怪向吴空的眼睛里吹了一股风沙,打败了吴空。不得已,吴空只好去找菩萨投降。当然还有“外援”体会到空自然轻松征服怪物。我觉得很奇怪,既然每次有怪物出现都会有一个神来帮忙,然后毫不费力的制服连悟道空都得不到的`怪物。房子是如何在空年大闹天宫的?所以,比吴空还去神的人那么多,却让吴空杀第33天,这不是笑话吗?

  看了吴承恩的《西游记》,对西游记有很深的感触,对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印象深刻。本书作者吴承恩为读者讲述了唐嫣和他的三个徒弟历尽艰辛,降魔附身,经历八十一难获得真经的故事。正是这个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读者的心,使这本书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古典小说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虔诚信佛,倔强坚持;孙武空—正义胆大心细,是妖怪的克星;猪八戒——贪婪好色,但不缺乏善良;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各具特色,性格迥异,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不得不佩服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也许作者刻画人物的能力就是他的精妙之处。

  我最喜欢的是孙武空,他是西游记里的第一英雄,是一个大英雄。他拥有无限的技能,无所畏惧,有着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他有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但也有爱恭维的缺点。他机智、勇敢、爱玩。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打。敢与至高无上的玉皇大帝对抗,楞有“齐天大圣”之誉;敢打怪兽,就绝不会放过一个怪兽,也绝不会对金箍棒下的怪兽手下留情。敢于与一切困难作斗争,绝不退缩和低头。这就是孙武空,一个耀眼的神话英雄,一个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他身上有一种叛逆的心态,他与强大势力抗争的勇敢精神让我非常欣赏。

  书中唐僧师徒经历了八十一难,让我想起了他们的坚持、勇气和毅力。这真是一种值得学习的精神。想到自己半途而废、虎头蛇尾的行为,不禁为自己没能像他们一样坚持下去而感到惭愧。也许这就是我所缺乏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从头到尾做好,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我尽力去做,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成功!因为我做到了,而且我坚持到了最后。

《西游记》读后感2

  ★《西游记》之梦斩龙王读后感:

  《西游记》第九、第十回中说了件有趣的事,泾河龙王为使袁守诚预卜落空,私改降雨时辰,雨量,西游记第八回感悟。又以所占失准捣毁袁守诚卦铺。袁守诚断言龙王因违旨将被唐丞相魏征处斩。并让龙王向唐太宗求生路。唐太宗梦见龙王求情,许之,命魏征入朝随侍,使其没空斩龙。魏征与太宗对奕时,打了个瞌睡,梦斩老龙。老龙王最终还是一命呜呼,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我觉得龙王该斩,一是瞧不得别人能干,嫉贤妒能,无事生非;二是为了私利,忘忽职守。倒是唐太宗作为一国之君,却不辨好坏,一味地做老好人,令人大跌眼镜。

  ★《西游记》之五行山下读后感:

  如来祖佛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唐僧玄奘在观音姐姐指点下,立愿去西天求取大乘佛法。在五行山下,唐僧解救被压了五百年的孙悟空,并收为徒弟。悟空接受劝告,立誓保护唐僧,戴上了紧箍咒。读到这里我有些心酸,一代英雄终于被束缚在一个小小的铁圈里了!这或许是他为取经这个正义的事所做的牺牲吧。

  ★《西游记》之收复小白龙读后感

  唐僧与悟空途径蛇盘山,马匹被鹰愁涧中之龙吞食。观音召出小白龙,将其变为白马赐给唐僧当座骑。小白龙也曾经是叛逆者,现在加入了取经的'行列,从此将默默无闻地驮着唐僧,奔驰在前往西天的崎岖道路上,真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埃

  ★《西游记》之高老庄读后感:

  高老庄高太公因妖怪入赘其家请求降妖。悟空变为太公之女,欲收复妖怪。妖怪取出九齿钉耙与悟空大战,当听悟空说是取经路过此地时,便跟悟空去拜见唐僧,原来他是天上被贬的天蓬元帅,错投猪胎,后经观音点化,愿保唐僧取经。唐僧给他取名“猪八戒”,真是天上掉下个猪八戒,有了他西游变得搞笑多了。

  ★《西游记》之流沙河读后感

  流沙河中突现妖怪抢走唐僧,八戒悟空去战,妖怪钻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叉与悟空同去。木叉叫出妖怪悟净。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至此,西天取经组合总算凑齐了,各位做好准备,好戏就要开演啦。

  ★《西游记》之人参果读后感:

  万寿山五庄观中有仙树结人参果,据说味道鲜美,功效神奇。悟空偷果三个,与八戒、沙僧分食。八戒嫌少,絮絮叨叨,被二童子发现,大骂唐僧。悟空怒将树弄毁。观主镇元子神通广大拿下唐僧师徒索赔。悟空请来观音救活果树。作者真是富有想象力,创造出这么可爱的人生果,真想咬上一口,不过没经主人同意就偷吃总是不对的,而那二个童子不问青红皂白就骂人,好像也不符合“行为规范”哦。

  ★《西游记》之勇斗黄袍怪读后感:

  唐僧误入妖穴被擒。在洞内见一妇人,自称是宝象国公主,十三年前被黄袍怪摄来,公主劝老妖释放了唐僧。唐僧为公主传信给国王。国王恳求八戒、沙僧降妖救女,二人去战黄袍怪,沙僧被擒。黄袍怪变为一美男子,前往宝象国探望岳丈国王,将唐僧变为猛虎。白龙马化作宫娥,暗算黄袍怪,被打中后腿。八戒用激将法从花果山请回被师父赶走的悟空。众人努力打败了妖怪,使唐僧恢复原身。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要完成一件事需要大家的合作,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

  ★《西游记》之观月悟禅读后感:

  第三十六回中,在一个月圆之夜,师徒四人来到一座破寺,在庭院赏月。唐僧思乡,悟空以月为喻,为其点明“见佛空易,返故田亦易”之理,唐僧解悟,满心欢喜。八戒、沙僧观月,于佛理亦各有所得。我觉得面对相同的事物,由于各人的心境不同,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对世间真理的追寻,最终会殊途同归的。

  ★《西游记》之降服金银二怪读后感:

  取经路上,唐僧师徒遇到了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率众妖的阻挡。这两妖怪法力高强,而且拥有厉害的法宝:葫芦、宝扇、幌金绳。悟空斗智斗勇、屡败屡战,终于降服妖魔。却原来是太上老君受观音之托,让二童子化为两位妖魔考验唐僧师徒。这种考验后面还有好多,最终,他们经受住种种考验,取得了胜利。“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用在他们身上是再恰当不过。就好像我们成长道路上布满荆棘,但只要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决心,也会取得最终的成功。

  ★《西游记》之真假悟空读后感:

  这是西游记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悟空打死谋财害命的强盗,却被唐僧赶走。于是假悟空出现了,打倒唐僧,抢去包袱,并声言自己将去西去天取经。真悟空闻讯与假悟空怒斗,两个悟空挥舞金箍棒上天入地一番恶战。一时间真假难辩。后来如来指认假悟空是六耳弥猴,使他现了原形,悟空一棒将其打死。假作真时真亦假,谁真谁假谁能辨?一善一恶,或许正是悟空心中的善恶相斗。其实,每个人都有善恶两面,只有克服了恶的心魔,才能显现出善的本源。

  ★《西游记》之三借芭蕉扇读后感:

  取经路的前方有火焰山挡路,悟空向牛魔王妻罗刹女借扇灭火,罗刹女因其子红孩儿被悟空降伏,不肯出借,还与牛魔王联手跟悟空大打出手。经过三次斗智斗勇,悟空终于取得芭蕉扇,扇息山火,师徒继续上路。其中,悟空变虫子巧妙地钻入罗刹女腹内翻腾,让她只得将扇借给悟空,这一节令人叫好。看来要打败敌人,战胜困难,除了勇气、力量之外,还需要一点智慧。

  ★《西游记》之通天河遇险读后感:

  第九十九回,唐僧师徒历经艰险终于取得真经,观音姐姐发现距九九八十一难之数尚缺其一,就让四众返程时重过通天河。老鼋驮四众渡河,但因唐僧忘记向如来问他所托之事而将师徒四人和马匹抛在水中。由此可见做人应该讲诚信,要千金一诺,承诺的事就该认真去做,不要言而无信。这也是我读《西游记》的一个领悟吧。

《西游记》读后感3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满了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每每读起《西游记》,老是会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节之中。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

  俗话说:“妖为鬼域必成灾。”西行途中的妖魔,决不仅仅是一般困难的化身,而大都是代表着一些危害人民、无恶不作的封建黑暗势力,具有一定的现实生活的真实内容。过去曾有人把妖魔指为“农民造反者”,而现在仍有人把妖魔美化为“敢于触动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的‘娇魔’”。这些说法,实在很牵强。实际上,《西游记》里的妖魔都是一些超越了常人的“特殊”阶层,他们与仙佛一样,是可以长生的,是拥有法力的,而这里的所谓法力实际上就相当于现实中的权力。所以与其将他们看做是“农民造反者”,更实际的划分应该是将他们看做“神”这个大范围的一员,他们其实就是“神”里面的蛀虫。不但不为民谋福利,而且时常劳民伤财,大肆搜刮剥削。孙悟空,就是这些蛀虫们的克星。他对付这些人从来都不手软,尽管许多时候并不被唐僧所理解,他仍是义无返顾地将他们扫除。哪怕事后又被满天仙佛将“妖魔”领了回去,甚至招致唐僧狠心驱逐,除害护航之心全不曾改。

  从东土到西天十万八千里,遇到的`妖怪头子就已经有几十个,但他一条金箍棒打遍西天世界,令妖魔鬼怪闻风丧胆。并且他同妖怪斗争,大多数都是主动进攻,只要一听说妖怪扰乱人间,就决不放过。收伏八戒之后,他就对引路的高才说:“以后但有妖精,多作成我几个,还有谢你处哩。”第六十七回驼罗庄主人请悟空捉妖,悟空当即向上唱个喏道:“承照顾了。”八戒在一旁就这样说:“你看他惹祸!听见说拿妖怪,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很能说明悟空斗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作者一再通过书中人物之口,赞扬孙悟空“专救人间灾害”,“与人间报不平之事”。在通天河畔,他不仅救下了两个“祭赛”妖精的幼儿,而且除灭了妖怪,免除了老百姓世代的灾害。比丘国、朱紫国等故事,都是孙悟空主动进攻,为民除害。他每次捉住妖怪头子之后,总要把小妖消灭干净,以免给百姓留下祸患。可见,孙悟空已经脱离了专为自己斗争的性质,而是为了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为了弱者而斗争。

  孙悟空的形象实质不仅在于敢斗,更在于斗则必胜,故为“斗战胜佛”。他取得斗争胜利有两个法宝:一是武艺高强——这在大闹天宫中表现得尤为精彩;一是善于斗争,亦即有勇有谋,斗智斗勇。他经常变成蚊子、苍蝇、蟭蟟、虫,钻到妖精洞里去弄清妖精的底细(如黄风怪);或者根据蛛丝马迹推断妖怪的来历,然后根据这些妖怪的特点,寻找相应的对策(如黄袍怪);有时他又化为妖精的丈夫或妻子去欺骗妖精(如三调芭蕉扇)。或者赚来妖怪的法宝,反置妖怪于死地(如计盗紫金铃)。他还善于运用钻到敌人肚子里去的战术来制服妖精(如黄眉怪)。他机智灵活,随处设计,常常令妖怪防不胜防。

  最后,当取经事业完成之后,取经集团所有成员都修成了正果。但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所谓的“正果”应该只是一种喻意,和佛教的教义并不完全一致。五人中,孙悟空成佛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呢?如来给他的“政治鉴定”认为孙悟空成佛是因为其“炼魔降怪有功”,可见他得成正果,完全是因为“有功”,即完成了造福人类的事业,为人类群体做出了贡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完成了伟大的事业,最终达到了造福于人群的目标。

  唐僧师徒4人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难关。这就好像我们成长道路上布满荆棘。最终,他们战胜了难关,取得了胜利。“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用在他们身上是再恰当不过。而我们,只要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决心,也会取得最终的成功。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学习。学习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经。在学校里,有着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像猪八戒,好吃懒做,做任何事情都马马虎虎,有的则像沙僧,诚恳老实,踏踏实实。有的像孙悟空,活灵活现,足智多谋。而唐僧则是心地善良,不愿气馁的人。若我们在学习上能个个都是唐僧,孙悟空,沙僧,有对学习的信念,那一定会取得成功。

  随着年龄的增长,《西游记》带给我们不再是对神话的幻想,它令我善良,宽容,嫉恶如仇,有面对困难的勇气。感谢吴承恩,是他用他那超凡的想象力为我们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一个充满离奇,曲折,梦幻的梦……

《西游记》读后感4

  寒假里,老师要求我们读《西游记》的原著。经过一个星期的刻苦攻读,我终于读完了这部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书。

  这部书是由明代作家吴承恩写的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主要内容是唐僧、孙悟空、沙和尚的猪八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中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虽然这部书主要描写了四个人,但是我认为孙悟空特点最鲜明。他先是从石头中出世,然后自称“齐天大圣”,去东海龙王那里得到一根金箍棒,之后又去大闹天宫,结果被压在了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唐僧帮他解除了封印,从此,他就跟随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斩妖除魔,终于完成了使命。

  他有一双火眼金睛,任何妖怪都无处循形,孙悟空虽然机智勇敢,但也有不少缺点,比如急躁、自以为是、爱捉弄人,尤其是猪八戒等。不过,有缺点、有优点这才是有血有肉的人。

  提到猪八戒,我认为他才是整部书中最生动、最贴近我们生活的人。因为他又懒、又贪吃、甚至有些好色!何以见得?原来他在巡山的时候睡大觉,却不管有没有妖怪,若不是孙悟空变成小鸟去啄他的鼻子,还不知道他会睡到什么时候呢!

  一次孙悟空外出找吃的,提来一串果子,猪八戒可不管师傅和师兄、师弟,只顾自己吃。在盘丝洞大战蜘蛛精时,那七个蜘蛛精变成美女引诱他时,他还口水直流。每当他看到美女,就会双脚发软,耳朵上下扑扇,总想留下来与她们厮守终身。

  虽然猪八戒身上有许多缺点,但并不是一无是处,比如,他十分重情义。当唐僧想要赶走孙悟空时,他极力挽救,虽然没留住,但是后来他又把孙悟空劝了回来,共同取得了真经。

  虽然孙悟空和猪八戒这两个人物描写的很成功,但是另外两个也毫不逊色,比如沙和尚,每次打妖怪时,他都在帮忙,每天赶路,都是他挑着行李;每当孙悟空去化缘时他都自觉守护着师傅,不像猪八戒那个家伙,整天好吃懒做,躺在地上呼呼大睡,经常连带师傅一起被捉走。他在书中是最不起眼的角色,尽管这样,他却毫无怨言,忍辱负重,义无反顾地保护师傅,去西天取得了真经。

  这说完沙僧,再说说唐僧。唐僧本是从东土大唐来的,他是一名高僧,原型是唐朝的.玄奘。在《西游记》中,他被描写得十分神奇,吃一口他的肉,就可以长生不他有一些不明事理,但是他始终“痴”心不改,终于取得了真经。因为吃他的一块肉就可以长生不老,所以许多妖怪都想抓他。还好有孙悟空等徒弟的保护,不然他就被妖怪吃掉了。真是人多力量大呀!

  接下来,还有一个容易被人遗忘的人物,那就是——白龙马 !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之子——小白龙,因为他冒犯了孙悟空,被告到了龙王那里。正好龙王也想让小白龙历练历练,于是将他变成了一匹白马——白龙马。他虽然一句话也不说,但是它载着唐僧,一路平稳的将他和徒弟们送往西天,取得真经。在路上,师傅被抓走时,它也会忠实地跟着。有了他的陪伴,取经之路才顺畅了许多。

  说完人物,我还要谈一谈书中的情节。我最喜欢“盗紫金铃”这个片段了,它讲的是唐僧师徒来到朱紫国,见城墙上挂着皇榜,为重病的国王悬赏求医,悟空八戒接了皇榜。悟空治病时,国王又说出了因为自己的妻子金圣娘娘被抓走,自己过度才得了病。找到了金圣娘娘,但是,他没有立刻救人,而是和金圣娘娘商量计策,拿到妖怪的三个紫金玲后再灭掉,后来,计划成功,妖怪被抓了起来。当孙悟空抡起棒子要打下去的时候,观音菩萨来了,说:“这是我的坐骑金毛犼,饶了它吧!”于是,孙悟空就让观音收走了它,并且把三个金铃还给了观音,挂在了金毛吼的脖子上。

  我之所以喜欢这个情节,是因为这段情节的剧情跌宕起伏,让人感到很刺激,可以引发我们的阅读兴趣,所以这个情节也受许多人的喜爱。

  《西游记》是吴承恩揭露明朝的丑恶事实,讽刺坏官污吏的一部作品。其中有吃小孩的故事,后来经过历史考证,当时明朝的确有类似的事,所以书中有许多故事都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西天取经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难,也旁敲侧击的写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路上的妖魔鬼怪既是自然力量的化身,又是害人的恶势力的化身。作品通过取经人和妖魔的斗争及神佛与妖魔的斗争关系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困难的乐观精神。

  正因为在书中抓住了这么多人物特点,而且反映出丰富的社会生活,这本书才会名列四大名著之一,并且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我们但也要像唐僧师徒那样不惧艰险,追求自己的梦想,只要执着的追求,就一定可以成功!

《西游记》读后感5

  小时候看电视剧《西游记》,最喜欢看女儿国那一集了,不仅是因为女儿国国王美若天仙,还因为本集插曲“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百听不厌。而更让我们津津乐道的是,据说,女儿国国王的扮演者朱琳,真的爱慕唐僧的扮演者徐少华,但徐少华无意于她,最后这段情缘无疾而终。所以看这一集时,总会格外用心地捕捉朱琳眼神里的情愫,是真情还是假戏。

  所有这些情感铺垫,使得春节期间去电影院,自然把《西游记女儿国》当成首选必看电影。昨天看完了这部电影,略有心得,为文一篇以记之。

  如果让我比较电影版与电视剧的区别,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吧。

  从故事情节上看,电影删去了蝎子精的内容,增添了梁咏琪扮演的国师和林志玲扮演的河神的爱情故事。电影版展示的是两对情侣:国师和河神、赵丽颖扮演的女儿国国王和冯绍锋扮演的唐僧对爱情的不同态度。

  河神爱国师,爱得偏执病态,国师以国家为重离开了她,她一动怒就爆发出全部的力量,要毁灭整个世界,但最后自己也被毁灭。河神的爱是自私狭隘的爱,爱对方被拒绝,就选择报复,害人害已。

  女儿国国王和唐僧彼此相爱,女王说:“我舍我的王权富贵,你守你的戒律清规”表达她要跟唐僧西行的决心。唐僧喝了子母河的水怀孕,并决心要生下来孩子,透露出他动摇了西行的意志。但是,女王脚一踏出苦海尽头的国门,整个女儿国就石化了。唐僧因动了凡心,始终系不上袈裟。他们都明白了不能为了自己的小爱,而辜负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所以,都选择了放手。

  这样的情节改编,使得电影版表达的主题的倾向上和电视剧也有所不同,电影更倾向于突出爱情主题,表现赵丽颖扮演的女儿国国王和冯绍锋扮演的唐僧对待爱情的矛盾、纠结、痛苦和选择。而电视剧版则淡化了爱情,虽然,我们从女儿国国王密诏唐僧入室那一个片断中,也似乎窥到唐僧有些许的动情,但是这种男女情爱的微妙,表现得还是不太明朗。电视剧更侧重表现唐僧抗拒诱惑,并经受了考验的坚定信念。比较而言,电影版在表现人性上更真实,更容易跟观众产生共鸣。

  从人物语言上看,电视剧更像一篇白话文,通俗直白。而电影版则更体现时代特色。有的恶俗搞笑的,比如,师徒四人被执行死罪,别人都是被一箭射杀,唯有猪八戒被百箭射杀,他问自己犯了什么罪被杀,刽子手说:“男人,死罪!长得丑,罪加一等!”有更多语言是耐人寻味,富有哲理的,比如:菩萨说:“但凡能放下的都是你未曾拾起的。”唐僧说:“爱一个人和爱众生,没有区别”……这样的语言,把观众引入了深层次的思考,不再拘泥于故事情节,而升华到了爱情观和人生观的高度。从这一点说,电影版的表达深度更胜一筹!

  从角色扮演者看,电视剧女儿国国王扮演者已经深入人心,心理上本不能接受赵丽颖扮演此角,感觉她无论如何也不足于展示国王的威仪。但在电影中,赵丽颖又重塑了女儿国国王的形象,她以纯真可爱的骑鹿少女形象出场,虽不惊艳,眼神中的好奇青涩也给人几许好感。她对唐僧一见钟情,爱得炽热真挚,一无返顾,不惜跳入唐僧乘坐的小船,飘向回头无岸的苦海。但当她梦到唐僧和她蓄起长发,和她慢慢变老,却不快乐时,她又亲手为唐僧系上袈裟,目送他离去。

  这是一个爱得纯粹的女孩,她可以舍弃一切爱人,但发现自己的爱不能给对方带来快乐时,她又勇于放手,并给爱人离开的勇气。这是一个爱得决绝而又不失理智的.女孩,这是一个会在爱中成长的女孩,这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有着博大胸怀的女王!所以,不选择像朱琳那样的熟女,而选择赵丽颖这种甜美又不失坚强的女孩形象,是非常符合本片的角色定位的。

  从细节上看,电影版因为有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长,所以细节有很多,增添了很多戏份和笑点。比如师徒四人被射杀,孙悟空去讨堕胎药等等。但有时,也给人一种冗长无聊的感觉。而电视剧版则内容直白单一,情节紧凑集中。

  从画面和观影感受上来看,电影版则以绝对优势碾压电视剧版!电影版是高清,3D效果,画面逼真立体。尤其是林志玲河神是水的化身,通体透明,身材曲线凹凸有致,发起怒来则水波汹涌,极富美感和震撼力。这当然都得益于现在高超的特技技术。看3D电影还是应该去电影院,不可言喻的观影感受。

  综上比较,电影《西游记女儿国》已摆脱了电视剧版的窠臼,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和亮点,而电影的插曲更是不得不赞的亮点。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也跟剧情酬和呼应,情意交融。

《西游记》读后感6

  余忆幼时,四大名著常见余学所。《西游记》乃最引余之一,其异于他之著,乃神魔纪实志怪之大篇也。吾常阅此书至陈,奉此书于隅读,不忍释手,又常与他人荐与此书。岁月易得,忆初执此书以来至今已有十余年,然书中之佳情仍使吾尤记。

  此书有四主:僧人唐玄奘、妖猴孙悟空、天蓬元帅猪八戒、卷帘大将沙悟净。每角皆有其自然之性,在远途人人得而异之,协力破难取得经也。然自一言,此书不可纯概为一游记,其精在之于妖孽之奇、师徒之情、协作之力。此正乃西游一作神奇之至,与他书不同之处,亦使之为千古之古也。

  书中最盛者,悟空也。悟空之形甚可言之为全书之象,其在西行中为主伏魔者。其性急,易躁,活泼、忠、嫉恶,此常与其多困也。其师会之不听劝言,则大念咒制之。师之温和与其之急躁成书中一对相衡也。悟空尝为齐天大圣,以大闹天宫之罪贬于奇石裂缝中,迫压五百余年。玄奘途经此地救之,遂成师徒,不意日后此妖猴乃伏魔之圣。悟空学长生之道、变、筋斗云七十,一个筋斗翻十万八千余里。火眼晶睛亦可辨善恶,然其之断常为善师之误,发多师徒之隙,成书中引人处其一。然则悟空仍为性情中人,其亦有柔情也。吾记书中十回载曰,师徒二人自五行山下遁入小黑屋,互倚于陋梁之下,悟空夜潜与师覆衾。在后之西路,悟空以其能护师,其师徒之情贯文者每一合。

  舍此再言此书辅角猪八戒,自是宫中“天蓬帅”,掌河水府。因戏嫦娥怒帝,被罚下人。而误投猪胎修炼为精,在高老庄上三女高翠兰后被悟空筋斗云降伏,遂随从西行取经。八戒谨厚木,怯,且贪小利、色,然性善。吾私以为该角色乃调气又推情节者,以其最有人伦之真善美丑也。于西行途中,常以贪食贪色与师徒四人致多难矣,故称其为推情之角色。而师弟沙悟净似乎庸无奇者,忠厚然劳而无主,西行途中司马负重,师徒争中永持中立意。然遇要时辄献出己力,亦为团队中不可或缺者。

  书中另一盛者玄奘,性与悟空衡之,为人诚善,皈佛门,慈祥。然心怯,迂,识鉴差。西行途中多与悟空生隙,然终以和。携三徒历千辛,遂从西天雷音寺三十五部真经取回。德圆,加升大职果,赐封旃檀功德佛。其苦口之象时令人恶,而其机常定体,定团队气、平浮躁之心,乃一体定心之针也。不可不言之,玄奘乃整书示法象之角,凡人之既,控制其情,又有负高世之行圣人之心。

  此书读毕,余不禁叹之于情节之雄奇跌宕,道义之厚重博远。尤为叹,塑以悟空超凡入圣道化之雄象,于幻界中曲现出世态与俗情,见鲜活之人间智,有丰之事与郁之生息肉。如上文所陈矣,书中人象心性相映,妙语连珠,引观者拍手称奇处无数也。再深掘之,此篇诞于明,随物为萌、渐,本意识形态之解构与神皈依之溃灭。《西记》构之神话界,教即著于神、心之极权治,为演为皇极之象。乃制神与神话思于教化之术本里中举而盟,生出一种教治、政化之教法。故可云,西游乃应世者书,更是治世之照妖镜。

  吾幼而始读此书,心受之多者发。师徒四人在危也,未尝想终。西路,亦人生路之喻,途中所见之魑魅魍魉乃生活中难免之难阻。若遇之以畏懦者,常为道上行之不远者,不能成大事。而吾每遇不如意事,必念书中者所在遇难时常变异之,惟合时也。或自以智,或善求人之助,因天时地利择宜之法破难。吾常思此,身则舒畅多,觉世界上并无过不去之长,但欲观汝有无欲往之心。正乃寓言所示:“世上无高峰,惟有心人攀之。” 可谓此书赋吾强乐,凡事皆有常心并力克之劳心。

  非特如此,此书宣团队神乃亦可思处。虽书中之人物塑人病皆显然,而其之长又能于差下见互补处。亦即曰,于是团队里无一事则缺也。同之,当知见人长,且学合者,乃为此时最有利益之事也。今既入了远之世,一人之力不敌三人之力,三人之力不敌群之力,此汲汲须我学合。固,此合须至心之得与力之磨合,不然,则如书中“三打白骨精”章,以众意非而团队几欲散也。故合必有智,无智之合无用也。

  《西游》以世纪作之名,自明传世以来已得其百文层次之读者之好,谓世多者生于远。戏、曲、小说、宝卷皆现其影。同时其又接佛、道、儒三家之心与意,既以佛、道二教之仙人同舞,又于神佛之世界里注于世之人情,或插几句儒之言,使之为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使咸得其赏书。足为言者,西游者多佳章后为生为独立之著,至于广为数部小说,生出文学价值不赀也。其中之作为最出彩者,必提现今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以此一经化为影视界之宝,光前绝后无来者,且每一事在剧情里皆得善也。能于此广之地大动,盖西记之异矣。

  吴翁一生苦矣,少年科举不利,流寓南京,久以卖文贴用;晚以贫为长兴县丞,以薄宦之冥冥,寻忿而去,贫老以终。谁不思在其晚年失意时造《西游记》竟得如此大之响,可谓此书合其毕生之精力、心血也……

  合此书,循环书内佳绝状。《西游记》乃吾总角之为,亦乃终身不忘之一著,谓我之生生之深者,愿此书以时随之流下犹不朽,以其方于世千古流传!

《西游记》读后感7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玉皇大帝手下十万天兵天将,竟然抵不过孙猴子一条金箍棒,而让真正的贤才去当不入流的马夫,其统治之昏暗,虚弱,不言而喻。如来佛祖所创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钱财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许手下人收取贿赂,而《西游记》一路上妖魔鬼怪,多与神佛有瓜葛,如青牛精是太上老君坐骑,金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狮驼岭三魔王均与文殊,普贤菩萨甚至如来佛祖有关系,这反映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黑暗情景。

  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人性,神性和猴性三重特点。大英雄的不凡气度,对师父师弟有情有义,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是为人性,毛脸雷公嘴,山大王则是猴性,而七十二变,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则是神性。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大闹天宫的桀骜不驯,与西天取经相比似乎改变许多,其实悟空的个性仍然没有变,比如在骗取妖怪的二件宝物,让玉帝派人装天,威胁道:“若不从,即上灵霄宝殿动起刀兵。”在得知妖怪是观世音菩萨所派,咒她“活该一世无夫”,对如来佛祖更是以“妖精的外甥称呼”,孙悟空,这么一个不“听话”,不为强势屈服的硬汉子,跃然纸上。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毕竟他在西天一路上披荆斩棘,当开路先锋,不辞辛苦污臭,所以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特别是他的很多小聪明比孙行者强,这也是孙行者做梦也不想不到他认为的呆子居然是这么一个“阴险”“狡诈”的家伙,行者化缘的斋饭,八戒吃的最多,行者打败妖怪,八戒捡便宜,没事挑拨唐僧念紧箍咒“制裁”一下行者,可是在唐僧眼中,他还是一个老实人,是个好徒弟,这也是行者的聪明不如猪八戒的地方。但猪八戒还是一个好人,没有害人之心,并且终于坚持到最后的胜利。写一个弱点很多的人能讨人喜欢,让人记住,是很不容易的。

  沙僧的形象写得也不错,但比起孙悟空、猪八戒来,则要逊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鲜明的性格特点,这不能不说是《西游记》的缺憾。尽管如此,他仍是不可或缺的配角,当孙行者和猪八戒闹矛盾的时候,须由他出来劝说调解,两位师兄外出时,由他陪伴师傅。如果没有这一个徒弟,唐僧就危险了,经也取不成。

  《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西游记家喻户晓,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为人熟悉。几百年以来,西游记被改编成了各种地方戏曲,及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漫画,版本繁多。在日本等亚洲国家也出现了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文艺作品。关于西游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明朝的吴承恩。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文学巨著!

《西游记》读后感8

  网络、电视等平台的出现,让许多人感受到潮流的魅力。然而,在午后恬静温暖的日光下,细细品味一部经典著作,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很多人都看过《西游记》的电视剧,那精彩的画面一幕幕展现,扣人心弦。到了剧场高潮,时常令人赞叹连连,拍案称绝。不得不说,经典的亦或是新拍的《西游记》电视剧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是三代人的记忆。当我接触到吴承恩笔下细腻的文字,发现其虽然不像荧屏一般予人视觉激烈的冲撞,但却如行云流水,每一处皆藏着精彩,透着绝妙。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下,朝游峰洞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形象生动的描写把石猴的初始状态刻画得活灵活现,行走跳跃,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仿佛眼前就有这么一只灵动的石猴,予人无限遐想的空间。现在的青年,多半与手机为友,电脑为亲,少有一份闲情任自我思考,体会名作中奇妙的意境。

  无论是粗看还是细读,《西游记》的文字都经得住推敲。于细微处变化无穷,情节精彩处跌宕起伏。当我翻到《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这一章时,很难想到作者竟用如此丹青妙笔将哪吒和悟空的斗法描绘得使人真假难辨。“六臂哪吒太子,天生美石猴王,相逢真对手,正遇本源流,那一个蒙差来下界,这一个欺心闹斗牛,斩妖宝剑锋芒绝,砍妖刀狠鬼神愁;缚妖索子如飞蟒,降妖大杵似狼头;火轮掣电烘烘艳,往往来来滚绣球。”似乎真有二人决斗眼前,电光火石,刀剑相拼。

  越往后读,越能得到一种用言语无法说出的喜悦。悟空拜师学艺,大闹天宫,直到终于走上正途,随唐僧一道前往西天求取真经。这其中回环曲折,历经艰险,不需我多说,几乎人人耳熟能详。

  品读一部经典名著,自己的心会慢慢沉淀,随着情节发展在不觉中感受文字的妙谛,融入自己思考的空间。《西游记》中的人物折射出的正能量,恰恰是现实所需。

  唐僧在取经途中,诚心向佛,从未改变。而现在有几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能做到像唐僧一样的`始终如一呢?又有多少人中途易辙,轻易就动摇了?说唐僧是偏执也好,顽固也罢,逐梦路上我们需要像他一样的坚持,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纵然再多‘妖魔鬼怪’前来阻挡,也抵不住你坚韧的决心,向前的脚步。

  八戒好吃懒做,但却心地善良。浮躁的社会,人们的心里悄悄多了些许恐慌和急迫,少了一份温暖和平静。看着老人摔倒在地,外国人晕倒在座,我们首先不是伸出友好的双手进行帮助,而是在游移不定,我能不能帮?我该不该帮?社会慢慢缺失了信任,抹煞了善良。也许多方面的原因让我们受到了影响,但无论何时,保持一颗像八戒一样的赤子之心,装载善良,心才能确定正确的方向,扬帆起航。

  沙僧略显愚钝,却安于天命。反观当下的求职者有着希望自己如鹰一样高空腾飞的理想,但只有蛇一般爬行的能耐。理想与现实构成了强烈的反差,他们却不甘于认命,眼高手低,永远做着不切实际的梦。安于天命,是一种睿智,一种豁达,勇敢地看待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这才是真正的不平凡。真正的智者安于天命,不被浮华所累。

  孙悟空聪明绝顶,神通广大。我们应该学习的是他身上的勇敢正直和乐观自信,但许多人只学到了他的毛毛躁躁,不具耐心。其实悟空知晓天下,睿智过人的能耐才是我们应当践行的,绝不是怀着一颗妄自尊大,好高骛远的骄傲之心。

  读过这些文字,对人物性格才能有更深入的了解,愈能发现情节的妙趣横生。平凡的文字在作者笔下串成篇篇精华,细腻的笔调下流淌着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总是说自己很忙,没有空闲时间放下手头的工作通读一部名家著作。然而,只要是真的有心,手执书卷绝非一件难事,任书页清香在鼻尖萦绕,心无杂念,精神集中在文字所传达的思想上,实在是人生最愉悦身心的事。

  人们总在各种屏幕和霓虹灯下不断奔忙,手指在键盘上翩跹起舞,很少有人醉心于青灯白卷的享受。不知不觉,我们失去了太多,心被大量的琐事占据,却又显得空空落落。这时候,我们仅仅需要在全面放松的状态下,给予自己一个放飞的空间,在流溢的墨香中找寻内心的安稳平静。

  读一本好书,给我的不仅是在阅读中获得的乐趣,更能接触到一种思想,一种名家的思想,启发我去思考,去探索,发掘古籍名著中的妙义,这便是读书的最佳感悟。

《西游记》读后感9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长篇章回体小说,这部小说记载了师徒四人要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种的困难,他们为了取到真经,挑战了八十一种的困难,还受了许多伤呢……

  师徒四人最忠厚的是沙僧,他忠厚老实,一心想取到真经,令我感叹不已。

  猪八戒,大家都知道,他好色好吃好玩,一心贪婪,做不成事。他遇到困难时,只想着退缩。他取到真经时,还求佛祖让自己下凡来玩呢!别忘了,他就是这样被玉帝贬下凡来的。

  孙悟空最大的特点是勇敢,他不怕困难,打走妖魔鬼怪。如果师父被抓了,他一定会想办法救出师父。他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唐僧就是啰嗦可是是个善良闵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有昏庸顽固,是非不分。意志坚强,慈悲善良。是一个虔诚执着的佛教徒,在取经的过程中坚定,从不懈怠动摇,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屈服,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终成正果。另一方面,又性情和善,连凶残的敌人也可原谅,偏听偏信。

  《西游记》让我领悟到办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绝非易事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经历了众多的险难,并非全是玄虚离奇的就拿我们的学习来说吧,我们经历的每一天又何尝没有困难呢?我们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到高中毕业考大学……又何尝仅仅是九九八十一难呢?战胜困难的过程,就孕育了成功唐僧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是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才得以成功这又让我懂得了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的道理

  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廿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每个人都明白,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玉皇大帝手下十万天兵天将,竟然抵不过孙猴子一条金箍棒,而让真正的贤才去当不入流的马夫,其统治之昏暗,虚弱,不言而喻。如来佛祖所创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钱财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许手下人收取贿赂,而《西游记》一路上妖魔鬼怪,多与神佛有瓜葛,如青牛精是太上老君坐骑,金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狮驼岭三魔王均与文殊,普贤菩萨甚至如来佛祖有关系,这反映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黑暗情景。

  《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西游记家喻户晓,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为人熟悉。几百年以来,西游记被改编成了各种地方戏曲,及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漫画,版本繁多。在日本等亚洲国家也出现了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文艺作品。关于西游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明朝的吴承恩。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文学巨著!

《西游记》读后感10

  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演讲第22回。

  唐僧师徒三人,脱险后继续西行。一日被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只见大河波涛汹涌。唐僧烦恼道:“徒弟们,我看那河水势宽阔,但不见船只来往,我们怎么过去?”悟空跳到空中,远眺后心惊道:“师父啊,这条河若我老孙去,只需把腰儿一扭,就过去了;若师父的话,则十分困难。”

  唐僧叹息烦恼着,忽见岸上有一石碑,上面刻着三个字,乃流沙河。师徒们正看碑文,只听得那河中波翻若岭,从河当中钻出一个妖精,十分凶丑,奔上岸来直抢唐僧,悟空忙把师父带到高处脱险。八戒使出铁钯,与妖怪厮打起来。他们两个大战二十回合,不分胜负。

  悟空见八戒与那怪交战,忍不住要去打他,拿出棒来道:“师父,你坐着,莫怕。等老孙和他耍耍儿来。”师父苦留不住,那怪与八戒正战到好处,难解难分。突然,那妖怪使了个诈,钻到水里去了。

  他两个搀着手,转回去见了唐僧。唐僧道:“捉到那妖怪吗?”悟空道:“那妖怪突然不战,钻到水里去了。”唐僧道:“像这般无边无际的水,没了船只,我们必须要有个知水性的人来引导引导我们。”悟空道:“那妖怪在这里,肯定知水性。我们现在去捉住他,不要打杀,先让他送师父过河,再做理会。”

  八戒与悟空商量后决定由八戒前去河中诱敌。八戒双手舞钯,分开水路,径至水底,往前直走。

  话说那妖怪刚败了阵回,方才喘定,又听得有人推得水响,原来是八戒执了钯推水。那妖怪高呼道:“那和尚那里走!仔细看打!”八戒道:“你是个什么妖精,敢在这里挡路?”那怪道:“我本是天庭卷帘大将,只因在王母娘娘的蟠桃宴中失手打破玉玻璃,才被玉皇大帝贬至这里。你敢到我门前行凶,正好拿你当晚餐。”八戒闻言大怒,两个人从水中打出水面,各人踏浪登波。

  悟空看见八戒将妖怪引至岸边,忍耐不住,看见妖精劈头就打。那妖怪不敢相迎,飕的又钻入河内。八戒与悟空没有办法,只得回到岸上。唐僧道:“徒弟们辛苦了,刚才与妖怪交战的情况如何?”八戒道:“正在交战时,他赶到岸上。见师兄举着棍子,他就逃跑了。”唐僧道:“这可怎么办啊?”悟空道:“师父放心,如今天色已晚,待老孙去化些斋饭来,你吃了睡去,待明日再说。”悟空化了些斋饭,大家吃了些素食,师徒们便歇在流沙河东岸。

  第二天早上,唐僧道:“悟空,今日怎么办?”悟空道:“没办法,还须八戒下水。”八戒双手拿钯到河沿,分开水路,依然下至窝巢。那怪方才睡醒,忽听水响,看见八戒拿着钯下来,他当头阻住。这一场,斗经三十回合,不见强弱。八戒又使了个计示弱,拿着钯走了。那怪随后赶至崖边。八戒骂道:“你个妖怪!你上来!这里脚踏实地好打!”那妖骂道:“你想让我上去,又叫那帮手来了。你下来,还在水里相斗。”原来那妖乖了,再也不肯上岸,只在河沿与八戒闹吵。

  却说悟空见他不肯上岸,急得他心焦气燥。悟空站在岸上,对八戒说:“兄弟呀,这妖怪如今不肯上岸,我们要怎么办?”八戒道:“没办法。我只能与他打个平手。”

  二人又回到岸上。唐僧道:这么艰难,怎么渡河啊!”悟空道:“师父莫要烦恼。等老孙往南海走一趟。”

  悟空架着筋斗云,直上南海。他来到紫竹林外,经十四路诸天通报后,见到了菩萨。菩萨问:“你怎么不保唐僧?又为何事来见我?”悟空启上道:“菩萨,我师父今行至流沙河,河中有个妖怪,武艺高强,悟能与他大战三次,但还是不能取胜,被他拦阻,不能渡河。因此告诉菩萨,希望你能帮助师傅过河。”菩萨道:“那流沙河的妖怪,是卷帘大将临凡,我让他保护取经之辈。你若肯说出是东土取经人,他绝对会服从你们。”悟空道:“那妖怪如今被打怕了,只在水里潜着,如何才能让他服从?”菩萨让惠岸陪同悟空前往流沙河引导悟净。惠岸便与大圣离开了紫竹林。

  他们两个到流沙河岸。唐僧和八戒立刻上前迎接。悟空将妖怪的`来历告诉唐僧,唐僧闻言,立刻对木叉行者拜谢。”木叉厉声高叫道:“悟净!取经人就在这里,你怎么还不归顺!”那妖怪正在窝中休息,只听得叫他法名,他急忙上前作礼道:“取经人在哪里?”木叉用手指道:“那东岸上坐的不是?”悟净对唐僧双膝下跪道:“师父,弟子有眼无珠,不认得师父的尊容,多有冲撞,希望您能恕罪。”唐僧道:“你真的愿意皈依佛教么?”悟净道:“弟子受到了菩萨教化,给我起了法名,唤做沙悟净,岂有不从师父之理!”既然如此唐僧便让悟空取来戒刀给他剃了头,为他取名沙和尚。

  悟净立刻请师父下岸。唐僧终于登上了法船。不多时,到了对岸,唐僧念“阿弥陀佛”,拜谢了菩萨便上马继续西行。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西游记》读后感11

  中国有四本书非常有名,它们是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还有《西游记》。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西游记》。

  《西游记》的作者是罗贯中,是一部充满了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讲述的是唐僧和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的故事。

  在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大师兄孙悟空。他原来是一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他是一个天真烂漫、调皮任性的无拘无束的“野猴”。他夺走老龙王的镇海之宝——定海神针;游乐地府撕碎“生死簿”;大闹天宫,偷吃仙桃仙丹,不把玉皇大帝放在眼里,还自封“齐天大圣”。用他的七十二变大闹天宫,惹怒了如来佛祖,便被佛祖压在五指山下,唐僧救了他,他便跟着唐僧西天取经。为了师傅的安危奋不顾身的他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他对付这些人从来都不手软,尽管许多时候并不被唐僧所理解,他仍是义无返顾地将他们扫除。哪怕事后又被各路神仙将妖魔领了回去,甚至招致唐僧狠心驱逐,除害护航之心全不曾改。

  其次是二师兄猪八戒。他贪财好色,有着一身毛病,好吃懒惰,爱占小便宜,怕困难,总是退缩,还特别爱吃,每次孙悟空叫他去找食物,他总是打着找食物牌子,却总是在半路睡觉,或者是找到了食物在回来的路上也吃得一干二净了。它相对来说小脑筋比较多,我很清晰记得有一集,某条河流结了冰,但这样马就不容易前行了,当大家都在困扰之时,猪八戒立即就说可以给马蹄裹上布,增加摩擦力。虽然他很贪吃,但是也非常护主,丝毫不比孙悟空差,一旦唐僧有危险也会那把九齿钉钯奋不顾身的去救他。

  然后是三师弟沙悟净。他心地善良、安于天命,他的本领更比悟空,八戒是弱一些。他淳朴憨厚,忠心耿耿,总是挑着行李默默跟在身后,任劳任怨,憨厚和淳朴的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

  最后是师傅唐僧。他胸怀天下,惠及黎民百姓,善良闵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为了求取真经而不惜远行,而且他心思缜密,能注意到事物的细节,自我要求严格,坚持原则,规范严谨,善于发现问题,低调不张扬,遵守时间。

  就是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

  西游记名著最新读后感作文4

  吴承恩先生写的小说《西游记》,我们耳熟能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生动有趣的文字,个性鲜明的人物,使我记忆犹新,从小就对它百看不厌,爱不释手。

  今天,我又一次翻开《西游记》,武功高强、正义大胆的孙悟空;贪吃贪睡、好色好财的猪八戒;任劳任怨、心地善良的沙和尚;意志坚强、诚心向佛的唐玄奘;勤劳勇敢、忠心耿耿的白龙马……精彩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也又一次深深地打动了我。合上书本,我不禁感叹:唐僧师徒四人,真是艰难啊!一步一步地走完了十万八千里。路上是多么辛苦,九九八十一难,大家都受尽了煎熬!

  其实,我们学习也像取经,有些人像《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懒惰,对任何事情都是草草了事,没有一点儿耐心。有的人像唐僧,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唐僧遇到过那么多困难,但从来没有气馁过,从未打消过取得真经的念头。我们有的同学也是,遇到难解的题目毫不畏惧,一定要不断地演算,哪怕到最后算不出来,也要找老师弄懂为止。有的人像沙和尚,诚恳老实,对任何事都不敷衍了事,总是一点一滴踏踏实实地把事情做好!有的人像孙悟空,活泼好动,足智多谋,特别聪明,对学习有很强的兴趣,回到家,总是把当天所学的复习一遍,把没有学的预习一遍。如果大家都像唐僧、沙和尚和孙悟空一样,有对学习有坚定的决心,就会像他们一样,“取得真经”。

  看着师徒四人的坚定不拔,想想我自己的所作所为,真是自形惭愧。

  6岁那年,瞅着别人如小鸟般在溜冰场上“飞翔”,我也禁不住动了心,非缠着妈妈要买一双溜冰鞋。妈妈拗不过我,便说:只要你学会了滑冰,我就给你买。”“好!一言为定!”不过,当我摔了几脚后,就气呼呼地把溜冰鞋给扔到垃圾桶里去了。瞧着别人溜冰时轻盈矫健的身影,我也只有望“鞋”兴叹啦!可唐僧师徒呢?一十四年后才取得真经,一路上遇到了多少妖魔鬼怪、艰难险阻也没有放弃。这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唐僧四人都有缺点,孙悟空的毛躁,猪悟能的懒惰,沙悟净的沉默,唐玄奘的懦弱。可是他们却带着各自的缺点取到了真经,并修成了正果。这说明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是完美的,取长补短、团结他人,就能在学习上,在生活中取完真经,修成正果!

《西游记》读后感12

  《西游记后传》是我最喜欢的一版西游记,推荐给你们。

  从故事内容来说是和西游记完全不一样的内容,虽然还是师徒五人,但是人物设定完全不同了,讲的故事也是他们取得真经以后的事情。是啊,取得真经以后的事,这或许就是我喜欢这部剧的原因吧,满足了我一个小小心愿。从小到大,我听到的所有故事故事都是点到为止,圆满结局。

  原版《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确实取得真经了,但是取经以后的生活呢,我想了解?我还想知道,成佛了就真的无欲无求吗?真的有诸多疑问,这部剧给了我一个答案,或许不是那么完美,但是对我来说,很满足了。接下来和大家分享我的一点感想。

  首先它是以孙悟空为绝对主角的,不论是从内容的篇幅还是故事情节都可以看出来。它讲的是孙悟空在成佛几百年后寻找如来佛祖的转世同时与大魔头无天斗智斗勇的故事。概括一句就是孙悟空救世的故事。

  所以在塑造孙悟空时,这部剧重点突出孙悟空的“智勇”而不是“功力”。他总能在关键时刻识破无天和他部下所有的阴谋,而且主角光环强大,一有危险燃灯古佛就现身(终于不是有事找观音菩萨了)。有种在仙侠片看破案片的感觉,每次看到孙悟空运筹帷幄的样子真是太帅了!

  孙悟空的形象在成佛后多了一些稳重,少了很多戾气。但是这部剧可能太人物化了,就是把神完全人格化了,少了一些仙气。给我的感觉就像:当你完成了一个很牛逼的工作后(取经成功),总裁给你升职加薪,肯定你的能力(封为斗战胜佛),那你自己是不是也会觉得自己应该有种范嘛,以前那种打打杀杀的,太小儿科、太低级、太掉价了,所以这样是不是就能理解了。在我看来,前期的孙悟空虽然沉稳了许多,但是也世故了不少。所以在小白龙要求如来彻查姑父被杀真相时,他一开始是阻止的,甚至不如八戒嫉恶如仇。但是大圣就是大圣,即使成了佛,他也是那个黑白分明、刚正不阿的大圣,最终没让喜欢他的人失望。

  就因为天界和佛家属于不同的`管辖区,所以如来在明知道小白龙的姑父(泾河龙王)是被冤杀的,也不好去向天帝问罪要求彻查此案。这就和我们现实生活很相似了,映射现实的艺术的真实。

  “如来”在这部剧里,着实不是个讨喜的人物,我觉得还不如无天这个反派有血有肉、立体丰满、有观众缘。在小白龙这个案子中,“如来”一开始不仅不想管,还打算惩罚要管的孙悟空,认为他目无法度、顽劣不改(说啥呢,小心糊你一脸哦),简直和现实中的某些人一模一样。

  在成为转世灵童后又与白莲花和碧游仙子陷入三角恋中,小时候真的不喜欢碧游仙子,现在想想,还不是因为乔灵儿有渣男潜质嘛。

  在他重新成为佛祖后(孙悟空牺牲自己换取如来归来,三界太平),面对悟空的牺牲也可以面无表情铁石心肠说些冠冕堂皇的客套话【这段我太主观了,但是我真的不喜欢如来的设定】。

  倘若不是唐僧等人的愿力,悟空可能就回不来了。其实个人觉得以孙悟空消失悲剧结尾更有震撼力,但是观众应该更喜欢皆大欢喜的结局,即使愿力复活一说很狗血。

  细细分析孙悟空,会觉得他是个挺悲剧的人物,很让人心疼。他就像企业中的人才,对公司有巨大作用,但是等任务完成了,他的使命完成了,他的存在可能就不在那些领导者考虑之内了,反正还会有其他的人才,大公司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当然剧情最后还是以悟空回归而且成为了新的万佛之祖(排名竟然在唐僧之前)这或许也体现了对英雄的一种尊重和敬意吧。

  再来谈谈无天其人吧。“无法无天”名字中就透着霸气,被名字深深吸引的小迷妹在此。如来佛祖和众位神仙都称他为“魔头,魔罗”,而悟空一直称他为“无天”,甚至还说“有可能成为朋友。”而无天也一直以“悟空”称呼他,不排除是安抚的一种手段,但是两人心心相惜的感觉在剧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无天是最接近我们真实人物的角色了。佛祖众人太神,悟空太奇,都不如无天真实。他不是一恶到底的人,他原本也是佛教徒,他自封“无天佛祖”说明他只是看不惯“如来”太势力的那一套,并不是要与佛教势不两立。感觉就是两个领袖在争领导权问题,没有所谓的对错,胜者为王!况且如来也说无天统治世界三十三年是定数,不可改变。

  最重要的一点是无天心存善念,这才是孙悟空能反抗无天成功的关键,无天这个人呐,嘴上说着自己是个极致的恶人,但是潜意识中却存有善念,这种矛盾的性格不是像极了人吗?

  很多人说无天是悟空的另一面,若是悟空没有成佛大概就是另一个无天了。对于这种说法不予评价,但是他们确实很多相似性:都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都有探索、创造的精神。只不过悟空比无天多一点的是对世人的慈悲与怜悯,对正义的坚守。

  最后总结的话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无天;最敬佩的人是悟空;最想成为的人却是黑袍使。是不是很意外?虽然黑袍使惨死,结局凄惨,但是在无天的阵营中他一心一意,忠心不二,虽然能力有限,但是能身居高位的人,肯定有过人之处。还有一点就是在面对身份比他低的白象时没有摆架子,还虚心听取意见,这对于一个身居高位的人来说极其难得,可能知道自己成不了这种人吧,才潜意识里想成为这种人。

  借神魔之事抒现实之世,从中收获颇多,值得一看。

《西游记》读后感13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

  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踏平坎坷,成大道。

  斗罢艰辛,又出发,又出发。

  啦啦……

  一番番春秋,冬夏。

  一场场酸甜,苦辣。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没错,在小学的暑假,就是这一首歌经常萦绕于我们的耳边。

  听着这高亢的曲子,观看《西游记》电视剧,我便被师徒五人前往西天取经路上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人心考验所折服。

  后来,为了更深入了解师徒西游的故事,我便去书店买了吴承恩的《西游记》原著,但那半文半白的文字,晦涩难懂,于是又束之高阁。这次要进入初中学习了,老师要求暑假必须阅读《西游记》,迫于压力,又重新翻开了尘封已久的书籍。

  啃着啃着,不觉啃出了一点味道,想与《西游记》里的师徒五人进行一场面对面的交流——

  一、默默无语,小白龙!

  小白龙,你,最容易被大家遗忘,但在我的脑海里却是第一个浮现出来。从小白龙到白龙马,你的出场似乎并不多,但从变成白龙马的那一刻起,你便任劳任怨,默默载着唐僧前往西天,一般情况并不参与路途的打斗,唯有在最危急的关头,你才会该出手时才出手。

  犹记得在宝象国,悟空因八戒谗言,遭唐僧逐走,而唐僧自己却又遇到妖魔栽赃,变为虎形,被铁链锁在笼里,生死未卜。而此时八戒、沙僧二人皆不在身旁,唐僧因无人可救,陷入绝境。

  此时,你心想若再不出手,恐将万劫不复,于是抖去缰绳鞍辔,纵身化回龙形,潜入王宫,并变为宫女与妖魔相周旋,不幸负伤而败。最后你以师兄身份半责备半训令八戒立即前往花果山找悟空道歉,以求悟空回来拯救师父脱离危难。

  危难之际,你的挺身而出和机智勇敢,使师父逃过一劫。

  西天取经路上,你一直默默无语,从不争名夺利,却是取经团队里不可或缺的好队员。

  二、率性真实,二师兄!

  二师兄,实话实说,多数人对你八戒的感觉并不太好。无论是因你的好吃懒做,在西天路上耽误了不少事,还是由于你常煽风点火,令大师兄多次脱离团队而导致师父多次陷入困境,大家对你都有微词。

  但在我看来,你却是最为贴近我们普通人的那一位,我从你身上也反省到许多东西:你虽贪吃爱睡,好进谗言,但知错能改;你虽胆小好色,爱占小便宜,但也憨厚率真……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就喜欢你的率性真实。但知错就改,亦善莫大焉!

  三、任劳任怨,沙悟净!

  沙师弟,在西天取经队伍里,你是最为憨厚老实的那一位。既不像大师兄那般任性叛逆,也不像二师兄那样好吃懒作,你非常正直无私,也最是踏踏实实。

  在取经路上,你亦是那最后的一道防线,在大师兄和二师兄冲锋在前时,你就誓死保护师父和行李。虽你法力不及大师兄那般威猛,常常斗不过厉害的妖魔鬼怪,但在需要你的时候,你便会毅然决然挺身而出,作为他们的得力助手,凭借一把降妖宝杖,铲奸除恶,保得师父取得真经。

  从你身上,我学到了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美好品质。

  四、忠心不二,孙大圣!

  大圣啊,你作为取经路上的灵魂人物,你是绝大多数人心中对抗妖魔的英雄,你的事迹说不尽。你那变幻莫测的七十二变,你那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你那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都留给了大家深刻的印象。

  但于我而言,印象最深的一点,也是我想说的一点,却是你与师父之间那深厚的师徒之情。

  取经路上,你还记得被师父三次驱逐的事吗?但无论是师父如何冤枉了你,无论中途发生了什么事,最终你都还是回到了师父的身边。特别是那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道出了你对师父的一往深情!还有那句“父子无隔宿之仇”,更是你对师傅“忠心不二”的写照!

  每每被劝回之时,你还会说“你哪里知道,我自从回来,这几日弄得身上有些妖气。师父是个爱干净的人,恐怕嫌我”——这让我更是体会到了你对师父的在意。

  这些细节,与你的七十二变一样精彩,与你的精斗云一样法力无边,时时感动着我,感染着我,感化着我。

  五、普渡众生,永远的唐僧

  唐僧,你作为西天取经的核心人物,你虽为肉体凡身,却跋山涉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是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是你,真正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虽然你与你的几个徒弟相比,没有能与妖魔对抗的法力,但你的慈悲为怀,不仅能让善人从善,还能感化不少妖魔,这远比世上任何的武器都更为强大。再说你与徒弟们之间的感情,你不仅尽到了一个好师父的职责,同样也做好了一个指路人的角色。虽然你也时常过于讲究善良,贤愚不辨,是非不分,多次冤枉悟空,赶走悟空,但紧紧联系在师徒之间的情感,让你也无不深深懊悔,无时无刻不念着他能重新回到自己身边。

  你虽为凡人之体,却无惧艰辛,纵使前路茫茫,困难重重,你依然心坚如石,意志如磐——只因为你慈悲为怀,心怀众生。

  你不仅以佛法普渡众生,还以自己的人格普渡凡人;你不仅普渡千年之前的众生,还普渡千年之后的我们!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千年“西游”,千年“真经”!——谢谢你们,唐僧师徒,让我明白人生“真经”!

  ——后记

《西游记》读后感14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题记

  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中,的确也是这样。我认为,在人物描写这方面,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与《西游记》有一拼。

  

  刘备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他描写成了“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仁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是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的一面,给人以一种“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他的“仁”,但又给人留下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这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西晋史学家陈寿对历史上刘备的评价是“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是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就是他为人做事不折不挠,不肯屈居他人之下,最终才成就了他的帝位。

  《西游记》中的唐僧是小说虚构的人物,他的原型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法师。小说里的'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法号玄奘。他是遗腹子,自幼在寺庙中长大。由于种种原因,他最终迁移到京城著名的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去求取真经。

  与刘备一样,唐僧,这个《西游记》中的主人公也体现了“仁”的这种品质。例如,在“三打白骨精”这个片段中,虽然那一家三口都是白骨精变化而成,但我认为唐僧并不知情,应不算错,因为他没有孙悟空的“火眼金星”,而且他是出家人,向来讲究以慈悲为怀。

  

  《三国演义》中,要说到“智”,当仁不让的便是诸葛亮了。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

  可以这样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经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是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为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由此可见,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并非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孙悟空,又名美猴王,齐天大圣。系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迸裂见风而成之石猴。他性格活泼聪明,机智勇敢,嫉恶如仇。如今,孙悟空在中国俨然已成为了机智与勇敢的化身。

  孙悟空是唐僧西天取经路上收的第一个徒弟。他原来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被如来佛祖压制于五行山下,无法行动。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就下了孙悟空。他感慨不已,经观音菩萨点拨,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最终修得正果,加封斗战胜佛。

  

  我个人认为,小说《三国演义》中,对主公最忠心的是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莫敌”一虎将,傲上而不侮下,恩怨分明,以信义忠诚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

  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不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可谋的武将性格。但在小说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了“义”的化身。

  当然,提到“义”,在小说《西游记》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沙悟净了。沙悟净,也叫沙和尚。他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却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王母娘娘,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做了妖怪,后被唐僧师徒收服。尽管在取经的路上,常有挫折,每在这时,猪八戒总是嚷嚷着要“散伙”,但是沙和尚却没有这样想。还是在“三打白骨精”这个片段中,作者用了为数不多的笔墨,但是却将沙和尚的忠义表现地淋漓尽致。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西游记》,都有着中华民族浓厚的民族气息,同样也是我们民族的美德:以仁待人,以智待事,以义待人!

  所有具有民族气息的中国小说都是我们中国历史长河中一颗颗闪耀的星星,正是这些闪耀的光芒,让我们的历史更加地辉煌、夺目!

《西游记》读后感15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愿望,但一个人的愿望却由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了解、认识和把握的程度不同而会不同和变化。在一个没有觉悟的人心中,他的愿望是种臆想,既空洞又乏力,总是伴随着自身心态的变化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变化不定,幻想着的是一蹴而就的成功;在心中也不知道自己该去为自己做些什么,因而一直得过且过,拖拖沓沓地过日子。平凡而美好的愿望是一个人为了家庭和个人的安宁幸福而自觉地努力和把握住可能的条件和机会为自己的愿望的实现而行动。任何一个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因为内心里有一个心怀的不懈的人生愿望引导着自己,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获得转机和成功。

  不论一个人的愿望是什么,愿望的本质是“空”的;它是一个人在现在对自己未来的一个设想和渴望。因而有必要在现在里自觉地作出朝着自己所设想和渴望的方向努力于自我实践的和完善。——这种朝着自己的愿望自觉努力的行为和过程就是奋斗,必然会发生内在成长。当一个人始终如一地继续这种努力,那么他的设想和渴望就会从其长久的自觉努力中蒂结而出。但是,一个人的设想和愿望往往被生活中显而易见的美好存在所支配和诱惑,——把它当作自己人生要去实现的目标,从而错过了出自自己内心深处的真正的人生愿望。只有当一个人的`人生愿望是来自自己内心中的自我肯定和信任,所形成的自我期许,而不是依据自身的客观状况产生的目标才有非凡的价值和意义。一个人也会因为知道自己人生为的是什么而不会被生活中存在的其它美好事物所诱惑和支配,会自觉地予以回避和抛弃、甘愿被他人称之为“傻子”和“懵懂”。

  人生追求的真正的自我实现是达成自身生命旅程中存在的真理,一切发现和创造、即一个人在社会中所确立的事业都只是这一过程结出的果实。它是根基于一个人确信自身具备无限的潜能、未来将要肩负和完成一番属于自己的大业的动机上的人生自我期望所做出的长久的不懈努力的一个归结。因而他注视的是自己的品性才华、思想意识和人生体验(努力)能否帮助自己坚定不移地去完成自身所感知到的人生使命。每个年轻人都在社会中寻求自己的人生定位、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寻求人生的奋斗目标,这事实上是在寻找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出路、寻找自身生命所具有的无限心力渴望去达成的伟大事业。但这只有其在已往的生活中一直在始终如一地自觉努力中提高和完善自己,并准备好了自己在未来遭遇到来自生活环境中的极大诱惑、压力、是非曲直和看似不可逾越的人生障碍时不会分散、转移和放弃自己所确立的人生选择。那么,目前所寻求的生定位、目标才有真实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形成自己真正的人生信念,否则,即使是找到或发现了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最终也会不堪寞社会观念的混乱、人生的颠簸、环境的压力而成为自身人生事业和人生选择的叛徒。——这根本上是他们的内在素质、品格和意志不协调的原因,他们在自身心的矛盾斗争中自己击败了自己,从而放弃了去成就自己独一无二的伟大人生和事业。

  毛泽东曾说:“如果一个人十年来未找到真理,十年都未立志”。找到了自身生命中存在真理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信念和目标,就找到了独一无二的伟大的人生和事业,一个人如何才能人生定位,找到和确立自己始终不渝的人生信念和目标!这只能其从的人生努力奋斗中去探寻追问,只有其人生体验才真正包涵了他人生的独一无二、包涵着他生命旅程中的真理。他必须在其深心里问他自己:“到底我该生该干什么?!”你必然能干成什么!在你的人生努力中要真诚地执于自问。那么,在你的苦苦的自我追问之下,在所有的世俗社会所引发的人生愿望和目标全部消失之后,一个出自你内心深处的、综合你生命所具有的全部、将会激励和唤起你去始终不移地去实现它的人生信念和目标就会自你心中升起!它就是你人生中、心灵深处升起的太阳。即使是在你未来的人生征途中处身黑暗,你都能看到人生和事业的依稀希望和光辉,它将唤起你生命所具有的全部才智和力量去成就你这独一无二的伟大而辉煌的人生和事业。

  你与生俱来的、在你心中激扬流淌着的那股心力、内在力量,名之为悟空,行者就是你必须要以自己的行动在生活的实践中肩负和履行你的责任和道义,一个人对现实的关注和生命自身所具有的生活能力名之为猪悟能,八戒就是自己为生活之所得必须要严格遵循的一定准则;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内心发生的矛盾冲突,因左右为难而容易导致人生的倾斜——能否行之于中庸、泰然和镇静——这种能力名之为沙悟净,和尚就是服从于高尚的目的和动机;对自己所觉知和把握的是和真理能坚定不移地贯彻和遵循,这种坚定的意志力称之为龙马;而在内心里始终如一地抱持一个自我期望的、要去达到的一心之所系的心愿和目标就谓之为唐僧。——这就是古往今来所有成就伟大的伟人和天才都具有的成就伟大事业的五种伟大的内在素质。正是这五种协调的内在素质,使人们一旦发现和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就会始志不移地去达成它。——这就是牛顿何以在获得苹果落地的启示之后会不懈地去探索,从而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马克思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获得了启示之后会不懈地去探索,从而发现了经济规律的内在原因,事实上,有广泛的人在苹果落地、衣食住行……中产生过困惑和启示,但人们不会把这个问题当真地去探索出个究竟,他们在真理召唤他的时候会放弃它,对它弃耳不闻。但如果一个人具备了这五种良好的内在素质,他就会在自己的人生中不遗余力地去为真理而斗争。

【《西游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西游记读后感05-15

《西游记》读后感05-19

《西游记》的读后感11-23

西游记的读后感04-01

《西游记》读后感01-18

西游记读后感01-15

西游记的读后感10-20

《西游记》 读后感04-08

“西游记”读后感03-21

《西游记》经典读后感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