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楼梦读后感1
打开中国文学瑰丽的宝库,寻求古典小说璀璨的明珠,我们找到的最夺目的一颗依然是《红楼梦》。轻轻地走进大观园,静静地聆听那旷远的“红楼”之声,在一个封建大家族崩溃的坍塌声中,我分明听到了一曲凄美的女性赞歌。
阅读《红楼梦》,置身于一大群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中,我体味着她们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悲哀,更叹服于她们的多才和美貌。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亮相之后,黛玉就成为整个红楼梦中最耀眼的角色,她虽然不像以往才子佳人中的“佳人”那样完美无缺,但在她纤弱的外表下,在她盈盈的泪光中,在她谨慎的举止间,我看到的是不甘于命运,不屈于家族权势,努力争取幸福的刚强灵魂。“世外仙姝寂寞林”的黛玉是那样的娇弱,更是那样的多才多艺。言谈顾盼之间流露着一个女子的聪慧,她仔细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彬彬有礼地周旋于外祖母、舅妈、哥嫂、姊妹们中间。“多愁善感”却反抗坚决,寄人篱下而又不卑不亢,她的敏感不正体现着她的聪颖吗?吟诗、作画、绣荷包,无一样滞于人后,如此多才的女子,怎能不引人赞叹?
“山中高土晶莹雪”的薛宝钗一走近我们的视线,我们就被她举手投足之间的气质所震撼,她骨子里闪烁着高出流俗的光辉和大家闺秀的气度与风范。虽封建正统思想严重,然而依然掩盖不住她超出男性的精明和睿智。她没有身为小姐的蛮横,对下人向来体贴,她虽不能说是八面玲珑,却是左右逢源,颇得亲人喜爱。贤淑美好的她又怎能不让人由衷赞美?
说到王熙凤,“唯权是逐”、“唯利是图”、“凶狠机诈”是我们对她的印象。她行凶作恶时,自然引起人们愤恨、憎恶。然而,在平常的生活中,这位贵族家庭中的内管家,她的才能、机智、诙谐和欢声笑语以及对宝玉及诸姊妹的关心却并不让人反感。我们很难想象,红楼梦缺少了“凤姐”,大观园里有多少笑声不再荡漾。
还有善良的平儿,温顺的袭人,豪爽的史湘云,刚烈的'尤三姐,严正的探春,冷谲的惜春,柔顺的迎春,孤高的妙玉,俊俏的晴雯……这众多的体现着“人”的闪光,辉煌着人的价值的青春女子,用她们的泪水酿成芳醇甘冽的艺术美酒,奉献于封建统治的祭坛。即使是悲剧,却也多了几分壮美。于是,在“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废墟上,崛起了一枝美艳的女性奇葩。
合上《红楼梦》书卷,我依然沉浸在这部巨著营造的艺术氛围中,聆听着一曲女性华美的赞歌,耳边依然回想着宝玉诚恳的话语:“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人是水做的骨肉。”
红楼梦读后感2
一个可悲的女子,韶华未尽,却化三分流水两分尘;一段可叹的爱情,花落人亡,才知侯门一入深如海;一代传奇的王朝,固步自封,终是山河破碎雨打萍......
其实,这段爱情本就不成立。
从阴阳相生的角度来说,林黛玉乃是太阴,经典的,黛玉葬花,正常人谁干的出来?贾宝玉也算不上是“男人”,也不是他的错,毕竟天天泡在女人堆里,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这样因缘巧合下,不正常的人凑到了一堆(这让我一个正经的大阳光男孩看得极其难受),柔柔弱弱的爱情,动辄破灭,这让我意识到,一股来自男人的阳刚对这个世界有多么重要!
再者,林黛玉是寄人篱下,又显得与世俗格格不入,其实就叫不守妇道,据我所知,在封建社会,女人就该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孝敬父母,相夫教子,据说还要织布。林黛玉恰恰相反,恃才自傲,舞文弄墨,拈酸吃醋,经常生贾宝玉的气。在古代就是不守妇道,尤其是在大家族里,就很不。好,尤其是林黛玉人际关系不好,没人说媒,在古代婚姻,说媒妁之言是很重要的,不然就是私奔。(详情请见《诗经·氓》)然而贾宝玉,他。。。唉,猪队友,不说了。最重要的一点,曹雪芹大人专门说了宝玉命不该早取,薛宝钗颇有城府,给她足够的时间自然就能淘汰掉林黛玉。
但这段破破烂烂的爱情放在现在来讲,却是很甜美的。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爱情最重要的是一起成长。吵来吵去,分了又合,合了又分,分分合合中便是成长。就像只有林黛玉把泪流干了,宝玉才知道怎么安慰她,在现在再看,或许这才叫美好。
小说的`次线是封建王朝的衰败史,四大家族,就是封建王朝的缩影。拿贾宝玉他家来说,贾家经历了几代人的艰苦创业之后才有今天的成就,然而繁荣昌盛过后,逐渐败露富家子弟的骄奢淫逸,尔虞我诈,内部矛盾不可开销。《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全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是贾府内部种种矛盾激化的结果,也是贾府由盛而衰的一个征兆。这时贾家的辉煌已经不在,府内时以花天酒地、斗鸡聚众赌博为乐,本是最清净的大观园,到头来也是一片腐朽,这也正应了《易经》中的一个道理,亢龙有悔!
总的来说,《红楼梦》是一部全方面的经验之谈,一本书,便是成长的开始。
这就是一块石头带来的传奇。
红楼梦读后感3
“我们太年轻,年轻闹着要整天的,但不知道他一直很自由。”但由于我们有“麻烦”的自由,自由不是足以证明我们做到了,也许在某些方面,我们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问同桌“顽皮”:“为什么林黛玉葬花”同桌回答说:“因为她很无聊。”从这个时代认为它肯定是无聊会去葬花。
在初中就包括听说《红楼梦》是本百科知识全书,学生必读物。由于是中国古文,我第一次读《红楼梦》真不应该知道它哪里好,只知道有一个不务事的贾宝玉,还有就是一个知书达理的林黛玉。
第二次世界都是我们因为我在书店能够买到自己一本白话文的《红楼梦》,但无论是学习古文的还是现代白话文的,都没有进行介绍企业为何书名叫《红楼梦》而作者个人眼中的《红楼梦》又是一个怎样的?通过读书中的内容我只能把这个题目管理理解为:年少无知,胜似梦一场。这里我只是从主人的角度分析理解,要是从当时的时代发展背景则可以直接理解为:物是人非,千变万化。
有人说,“红楼梦”是药,处方和治疗方法都记录在这本书的工作;有人说,“红楼梦”是教科书,书中有很多教人生活技能;一些人写说“红楼梦”是本爱情小说,贾宝玉和林黛玉记录凄美的爱情故事。
而我个人认为《红楼梦》是本反封建之书,在书中对于林黛玉广读诗书,可在贾府她只说自己一个略懂;而贾宝玉身为官仕子弟学习不好导致官场,只喜欢通过玩乐;地位可以高人一等的贾宝玉和出身于小官吏之家林黛玉之间相爱的人却不能生活在一起。
一是批评无才的妇女是美德;二是批评官场;二是批评封建等级制度。
我不觉得林黛玉的花儿无聊,我觉得她们是不高兴。这是对封建礼教强烈不满和无法抗拒的'愤怒无奈的表现。《红楼梦》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他们都放弃了“坏”去追随制度。当我们放弃,最终做了我们不想做的事,我们仍然会很好,但我们已经失去了我们的本色。
今天的世界上还没有这样吗?想想支配我们的生活规定外箱,有点出界被认为是“乖”我们的想法所以乖乖地去思考人生。有多少人不得不放弃“淘气”?现在还有多少人坚持“淘气”?
当人生发展走到尽头,我们自己会不会感叹,这又是进行一场《红楼梦》?
红楼梦读后感4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说到这人人都略知一二的《枉凝眉》,自然会联想到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我在阅读了这部不朽之作后,不免有感而发。
《红楼梦》这一本书中的人物繁多,关系错综复杂,每个角色也都是个性鲜明。说起全书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人物,自然非林黛玉莫属了。她自小体弱多病,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令人止不住的产生怜悯。黛玉在元妃省亲时为潇湘馆所题的一匾一诗,让我觉得与其他姐妹所作的大有不同,字字句句都表现出她非凡的文学天赋。平日里,黛玉的几首诗词也同样使人啧啧称奇,令我佩服不已。但是,黛玉的性格有时太为娇弱,有时又太有心计,很是极端。比如遇到任何不好的事儿她都会躲到一旁止不住地哭泣,多愁善感,宝玉来劝,还把气撒在他身上。有时,看似弱不禁风的黛玉还会用冷言冷语讽刺她看不惯的人,使得别人满肚子的怒火,她却暗暗得意。可以说,林黛玉有着优秀的才干,但从她身上,我们同样应该明白,不能时不时就挖苦别人,别人表面上不说,心里对你的印象却会一天天变坏。
在《红楼梦》里,主要讲述了贾府由鼎盛时给低贱的戏子泼钱,到被治抄家而一步步走向衰败。造成这么大反差的原因实际上有很多,外因是他们家一些违背朝廷的事败露,一方面是元妃的逝去,而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则是贾家子孙一代不如一代了。这不免使我想到了现如今所说的“富二代”。这些“富二代”大多数只会依赖家庭,都是一些纨绔子弟,平庸者占很大比例。他们整日在父母打拼出的美好生活中过日子,对社会根本没什么贡献。而只有极少一部分“富二代”能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继承父业,或自己拼搏,大有作为。还有一部分人就很像书中的`贾宝玉,明明有一身的才干,却整日放纵自己,不思进取,只知道一味地玩乐,自己白白葬送了一份原本可以很美好的未来。
由此可见,不论父母给予我们的是好还是坏,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只有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努力,才可能真正有所收获。并不能沉溺在奢华富贵的生活中,也不能抱怨于清贫困苦的条件里,只有我们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者。
阅读《红楼梦》,你一定会沉醉于曹雪芹构造的红楼梦中人的故事里,感悟一份属于自己的红楼之梦。
红楼梦读后感5
一本红楼梦带你目睹古人的风采,在贾府盛衰间亏得世态炎凉,一本诗经领略米奇德生活的势力,陶醉在优美和谐的音律中,手捧书卷,身怀墨香。名著中窥之,处事之道,莫相在怀,从容入世。
一份墨香经验了多少时光,无论是曹雪芹的红书巨著红楼梦,还是先朝诗集绘本诗经都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在时光的冶炼下仍然熠熠生辉,仍然记得第1次捧起红楼梦,虽然早已闻其名,但是人为之惊异,其描写之细腻,刻画之生动,令人拍案叫绝,林黛玉那病若西子胜三分的姿态深入人心,王熙凤的泼辣算计也增加了10分的情感。当时的我觉得里面的人都活跃了起来,是那么的鲜明,那么的深刻,每个人都是各具特色,凄婉的爱情令人惆怅,没落的命运令人悲哀,令人哀叹,在回忆起读诗经的美妙的感受,也是如此难忘,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中南中的一句永生难忘的话,仿佛天地间止于那绚烂桃花和直人笑意,一段故事,一句诗,一本书,那些木香在怀的日子里惊艳了我多少的时光呀。
一份墨香悟得了人生真意是我成长的.不竭源泉,所谓人情,绿达是文章,人生真意蕴,其中有所悟,有所感才能有所成长,我在红楼梦中通晓世事盛衰的道理和为人处事的方法,我偏爱花中的一色王熙凤,虽然有人评他过于刁钻野蛮圆滑世故,但是不可否定他是一位有能力的人,他的处事之道,经营之理是我不断学习的地方,人生在世应该先学会安身之命,行为举止和忽常理,处事果断勇敢,而我也希望成为如此勇敢之人,至于诗经给我最大的影响是语言诗经语言凝练而优美,而我从未说话也好,写文也罢,力求简洁优美,很多时候我写完文章讲起诗经中的美言,便觉得内容太深刻了,还需要修改,不要求达到哦,话用自如的境界只求得其精髓一样,偶尔习作得到嘉奖,便是非常高兴的归功于诗经让我的文字品质得以提升,感恩有书如此让我知道自身不足,感恩一些导师让我成长,感恩一份墨香让我懂得了读书是很重要的,莫相在怀让我有了一份底气和自信,去探索这个精彩的世界,去探索更远的世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更有诗和远方。
一遇红楼梦三千,深读诗经意难平,来吧在红楼梦里遇上你最喜爱的才子之人,在诗经中体会你的人生,哲理墨香在怀从容入世,墨香会让你与我在书中结缘。
红楼梦读后感6
最近,我读了《红楼梦》。这本书主要讲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书中“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展不开的眉头。”说的都是林黛玉。林黛玉才貌双全,为金陵十二钗之首,却很多心,整日想不开。有一次周瑞家的给贾府的姐妹们送花,由于顺路,周瑞家的先把花送给了其他人,最后才把剩下的两朵给了林黛玉。而林黛玉却觉得是别人挑拣后不要的才给她。看到这里我不禁感慨: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竟如此自卑。林黛玉对于别人的话总是往不好的那一方面来想,结果就是天天吃不好睡不好,愁眉苦脸,以泪洗面。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史湘云,她为人直率,大大咧咧,做事基本不思考。虽然史湘云有很多缺点,但是她活着很快乐。何必像林黛玉那样自卑自怜呢?
有一次,贾母和大伙去看戏。贾母看完了戏,很可怜一个戏子,就多赏了她一些钱,转头对众人说这个戏子很像一个孩子。众人都点头,但谁都不敢说出口。唯有史湘云笑着直接说了出来,是像林姐姐。林黛玉认为别人是在嘲笑自己像戏子一样卑微,回去大哭了一场。当时众人并没有恶意,只是实话实说,没有别的深意。林黛玉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想不开。
我想起班上我的好朋友小林。话说我们班的`女同学都很手巧,编绳还会编花样。于是我就去学了一套,然后兴致勃勃地要去教小林了。可是小林天生手指笨拙,编出来的绳子,要么是打节,要么就是缠住了自己。我们都笑他。可他也无所谓,和大家一起嘻嘻哈哈。就这样大家都很喜欢和他玩。像这样豁达的人,活得就很轻松自在。
班上还有另一个同学小黄。因为他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太好,说出来的词句闹出了一些语病。大家觉得很有趣,就忍不住笑出声了。他会怒发冲冠,眼睛里布满血丝,呲牙咧嘴,拿起自己的铁铅笔盒装出要砸人的样子。看他这副模样,全班立刻收住了笑声,接着他就趴在桌子上痛哭起来。同学们都哭笑不得,忙去安慰他。只要有人笑,他便觉得是在嘲笑他,这样谁还敢和他谈笑?
从林黛玉身上我明白了在生活中要做一个豁达开朗的人。当别人说自己好话的时候,应该谨慎谦虚,不能骄傲狂妄。当别人和自己开玩笑,一笑而过就罢了。如果真有人恶意说自己,你狠狠还击过后就可以了。活得阳光快乐,不要沉浸在别人的评价里。整天猜想别人是不是在嘲笑自己,这种生活是根本没有意义的。
红楼梦读后感7
“丢弃了不离不弃黄金琐,忘记了莫失莫忘通灵玉”,好一个多情潇洒的贾宝玉,娇嫩多病的林黛玉,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爱情悲剧。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贾政之与生俱来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带有黄金琐的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
世人都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为他们悲惨的命运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并没有过错,让人憎恨却是那种封建的传统观念。什么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门当户对,这种思想真是害人不浅。这不,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阴阳相隔,想而见不着的痛楚。还要让贾宝玉受这样的欺骗。就是石头心肠的人也会被他俩的真情所感动的。一部《红楼梦》,让多少人为它垂泪,让多少人为它感动啊!主人公贾宝玉,应该说他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他们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
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盖头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冷清了,又何苦进宫呢?皇帝老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
红楼梦读后感8
一个人,有八十岁,这八十年的路,一年就只能走一年的,要是你一年走了八十年的路,后面七十九年,你还走什么?
贾宝玉十九岁在高中举人之后就出家了,这不得不令人叹惜!
他人生第一错就是生在女人堆中,睡觉有丫环陪,穿衣有丫环穿,吃饭有丫环端着,喜笑怒骂也有丫环在旁边受着。等到后来,结婚和宝钗睡觉,完成人生开始进入成年的路程和旧式封建婚礼的落幕,他人生也就如此完结了。他口里见人就痴呆的总笑着“是了。”一切都尝试得不厌其烦了,女人包括婚后的生活,对他来说再没有新鲜感了。哎,谁叫他生来,就把胭粉抓在手中,从小就把女孩搂在怀中。
为他牺牲的女人们还不少嘛,不看破红尘还能怎样:
第一个,让他破了男孩身的袭人,是典型的封建伪道士,虽不令他讨厌,但是王夫人调教的标准封建旧女人的典型,他鼓劲吗?可惜宝玉出了家,袭人的千秋美梦破灭了。
第二个,还了他一生眼泪的林妹妹才是知他、懂他、爱他、有同病可相怜,有同心等相结,志趣相投,情投意合的意中人,不想因贾母、王夫人和琏二嫂子误了。把他一生的梦都破了。他怎不能心恢意冷,万念俱灭。
还有为他死的心比天高的晴雯和其他一些受害的丫环们,也是相似的命运。
他第二错便是生在红楼之中,是整个社会都仰慕的有地位、有金钱、有美女的家庭里,他是未来家权和享受,荣华和富贵的中心。有贾母宠爱、母亲鼓劲、女孩们都羡慕的大观园绝种好男人。为了他,人人都生出那繁华世界中的美梦,左右了他的'人生。他有自由吗?他有真正的幸福吗?在封建礼教和权势的安排下,后面的生活有什么意思?
繁华过后是孤独,烟花散尽是落寞。他第三错就是从小没吃过苦,对幸福不会有追求或者说盼望。因此,在暮鼓晨钟下了却一身,不免是一种好的结局。
不然象林妹妹的死,和薛宝钗的苟且,惜春的出家不离家的不彻底,他会选择嘛!
抛开警幻仙姑的太虚幻境我如是说。真是,曹雪芹的太虚幻境,本是就是幻境。找原因还得到红尘中寻找答案。
追求一种永远都在追寻的理想,才不致于在人生中失去目标,生活才有想头盼头。
人生一步有一步的走法,一站有一站的追求。不要一生来就看破红尘,看到死。
红楼梦读后感9
一纸红楼,千芳竟妍。满纸荒唐言,却临摹出神态各异、顾盼生姿的金陵女子。曹公的笔下,有以泪报恩的林妹妹,有恪守封建妇德的薛宝钗,有性格豪爽的史湘云,充满着脂粉气味的贾宝玉,有精明能干的风辣子,还有知恩图报做事圆滑的刘姥姥。
《红楼梦》始于言情,它道出了大观园里公子小姐间的凄美爱情故事,也见证着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没落。一个时代走到尽头,封建社会的黑暗腐败,百感化作一叹——美哉。
大观园里,如人间仙境,金碧辉煌“大户人家住着大房子,用着大箱子。”这是刘姥姥来这儿时的感慨。可在这美的'背后有多少勾心斗角?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一两银子一颗蛋,佳肴数不胜数,可在当时,百姓闹饥荒,能够填饱肚子已是不错了。由此可见,贾府的美,是建立在民众的痛苦上的。
“心胸狭窄,尖酸刻薄,多愁善感”是许多读者对林黛玉的看法,认为她太过小家子气,可我却喜欢她那份在封建社会独有的气质。在我看来,她是这本书中一缕清新脱俗的风。颇有个性的黛玉,时而悦人,时而伤人,时而甜美,时而冷漠,善解人意中也夹杂着蛮不讲理,集聪明活泼孤芳自赏于一身。她似一位仙子来到人间,超凡脱俗。她才华横溢,并不是一个美艳的花瓶,作的诗词虽过于悲情,但也灵气逼人。写菊是“孤标傲世谁偕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咏柳是“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任尔留”;“偷来梨蕊三分白,借的梅花一缕魂”这是她笔下的白玉兰。她有这咏絮之才,她对待感情、对待诗词有自己独特的一份见解,不是那么世故,也没有对他人漠不关心。只可惜她在那个秋风瑟瑟、锣鼓喧天的日子里独自走向天边路。在我看来,这个看似是悲剧的结尾却是好的,黛玉是干净的仙子,腐朽的贾府并非她的容身之处,倒不如去那天境,继续自己的生活。
一曲红楼,万曲叹息。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繁华,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在这繁华之下男尊女卑的重重悲剧。这样的红楼,是对这个毫无人情冷暖社会的无情鞭打,可是无情却也动人,红楼已深深扎根在我心。(柳予烯)
红楼梦读后感10
往往在光鲜亮丽的背后隐藏着衰败与悲凉,在不经意间,潜移默化地侵蚀着思想,摧毁着生活。正如《红楼梦》中讲述的荣宁两府由极致的繁华到衰败的过程,在不经意间,许多事物正以坚决而又沉默的态度持续改变。品完全书,不得不为作者感到钦佩。个人觉得《红楼梦》最成功的在于场景的描写,细腻而又灵活的笔调,使之跃然纸上,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层出不断的糗事逗得众人都乐了,每个人表达的方式都不相同,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哎哟……直观的描写引导了直观的效果,却往往最真实,最能打动人心。当然,这本书的成功离不开他们——红楼人物,每一个人都有非常鲜明的特色,令人过目不忘。尤其是黛玉——红楼梦第一女主角。如果说宝钗是敦厚温婉的牡丹,无疑黛玉便是那风流灵巧的芙蓉,同时又具有一种悲剧美。
真正的悲剧总是动人心魄的,因为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林黛玉将这个悲剧演绎的很唯美,这也就是为何林黛玉在妩媚丰美的薛宝钗,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文采精华的贾探春等众多大观园女子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红楼梦》虽是虚构的,但是反应出的当代社会风貌却非常真实,是时代的缩影,值得我们去深思,去总结为何这个会社会衰败,会如此悲哀。
我想作者当时一定也是因为对那个社会极度不满,但无奈自己又无力改变,所以用笔墨倾诉,用文字宣泄,以此来告诉后人,勿再重蹈覆辙。即使我们当今的社会不像那个时期那样的黑暗,专制,我们依旧要居安思危,切勿乐极生悲,这样,才对得起这本书,肯定它存在的价值。历史或许正在产生,或许曾经产生,虽然我们都没无完齐的瞅到尘凡中情感悲剧的颗粒的漂移,但是我们需要去了解他,体会他。一起走过的历史,才有生命,有情感,红楼正是如此,唯有真正走进去将那个时代与红楼的人物结合起来,才能明白个中滋味。红楼梦悠悠,牵我情长,荡我思绪,一把辛酸泪,淌我心房。
红楼梦读后感11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听说了我国古代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因为小时候经常看《西游记》动画片的原因,在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是《西游记》。至于《红楼梦》呢,两本厚厚的大书,现在也望而生畏,更别说小时候了,所以在我小时候都没摸过《红楼梦》,更别说看了。
直到几个月前,对《红楼梦》毫无兴趣的我,居然爱上了它。这是因为妈妈给我“听”《红楼梦》,听听别人怎么讲《红楼梦》。开始怎么也不习惯,可是听着听着,也就爱上了它。
原来《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也就是一块石头的故事。《红楼梦》的第一回就讲到了女娲补天时,那些补天的石头共有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其中三万六千五百块石头都被女娲拿去补天了,而偏偏那一块石头被扔在大荒山中。那块石头每天吸收日月精华,修炼成了一个小男孩,这就是贾宝玉的上一世。他每天在天上玩耍。有一天,他发现了一株快要枯死的草——绛珠草,于是就每天用灵河的水浇灌,绛珠草也吸收了灵河水的精华,修炼成一个小姑娘,也就是林黛玉的前生。
贾宝玉的前生觉得天上太寂寞了,便投胎下凡,享受人生的荣华富贵,而绛珠草也耐不住寂寞,也准备投胎下凡,决定用一生的眼泪来还贾宝玉给她浇灌的灵河的水,这也就是林黛玉为何总是哭,而贾宝玉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时一口咬定地说:“这个妹妹我见过”的原因。而《红楼梦》最奇怪的地方还在于前几回的时候,贾宝玉在秦可卿的房间睡觉时梦见自己到了一个叫做“太虚幻境”的地方,那里有很多柜子,一个和秦可卿长得一模一样的警幻仙子告诉他,柜子里装着《红楼梦》中每一个女子的命运,打开一看,原来每个里面都有一幅画和一个判词。贾宝玉醒来之后觉得很好笑,可是想不到这些人的命运真的按照判词中所写的`一样,给人一种命中注定的感觉。
《红楼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青梅竹马的爱情演绎出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从而折射出整个王朝、整个大时代的变迁,凸显出处世的经验和人生的哲学。其中贾家的祖先曾经是开国元勋,和皇帝一起打下了江山,被皇帝授予公爵位,令贾家子弟尽享了荣华富贵,没想到贾家的子弟只图享受放逸,不懂得珍惜,所以最后落到抄家的结局。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简难。读完《红楼梦》我感触很深,我们应该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增强自身的抵御能力。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像贾家子弟那样不学无术。一定要争当新时代的好队员。
红楼梦读后感12
走进红楼深处,感受到的是那一段段凄美的女儿梦;走进大观园里,看到的是一群风姿绰约的女儿花。她们天真.清纯.美丽却也暗藏悲婉.寂寞.凄清。大观园中,我读到的是千红一哭;红楼梦里,我品到的是万艳同悲。
她是林黛玉,一个似水一般的女子,她的一颦一笑,她的一举一动,美得如同天仙。“两弯似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窃,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便是林黛玉,是那个为情而泪,为情而死的痴情女子。“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是她的情。“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她的痴。她为情而生,为情而死,但她葬花的那一刻,她的情也随着那花瓣一起埋入深土了……他的女儿梦留下的只是一段凄美……
她是薛宝钗,一个不见奢华,惟觉淡雅的女子。她也是看重爱情的,但她看重的早已不是一份单纯的爱情了。她宛如一朵牡丹花“任是无情亦动人”她和许多红楼女子一样梦求着一段金玉姻缘,她努力压抑自己,在外人面前,她宽容隐忍善解人意,却不料到头来终是一场空,她的一生终究是悲哀的,“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她的一生,终究是不幸的。她的女儿梦留下的只是一段哀情……
她是史湘云,一个坚强而又阳光的女孩。但是她看似阳光的背后,却是悲伤的,她自小无父无母,由叔婶养大,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她却依然阳光豁达,乐观开朗。“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借寸阴。”但就在这样的性格下,依然无法阻止她命运里的'悲哀,她虽嫁了个如意郎君,却不料命运还是一部悲剧。她的女儿梦,留下的只是一段悲情……
她是王熙凤,一个强势而美丽的女人,对位她是一朵带刺的玫瑰,对丈夫贾璉却也是柔情的。她本该在柔情中幸福,哪曾想又是一段荒诞的婚姻。丈夫的花心让她的强势再次爆发,最终却也落个悲惨人生。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她在刚烈中生存,却也在刚烈中死去。他的女儿梦,留下的只是一段悲催……
梦回红楼万声叹息。读《红楼梦》让我看到了那光鲜亮丽的是一段悲情,那一个个女儿梦里,让我看到了一声声叹息。
红楼女儿梦、女儿情、女儿心,谁人能解?
红楼梦读后感13
紫鹃:杜鹃在各种典籍中均是忠心赤胆的象征,最常见的便是杜宇化鹃啼血哀鸣的坚守之说。我们的紫鹃姑娘也是如此。紫色有宁静、聪慧、平和之意,正如紫鹃的善解人意,真诚待人。她对黛玉好得紧,始终与她一条心。先是“贾生”与“林莺莺”的媒人与和事老,后头黛玉屈死又铁了心地认为宝玉负心,不再与他有来往。这等真情,难怪黛玉说紫鹃妹妹比她从家里带来的人都还要亲上许多。
黛玉:提起“黛玉”这名字,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红楼梦》里黛玉初现,一字一顿地回答宝玉她的'名字“林、黛、玉”,简直太灵了。黛是一种颜色,比青更深些,在国画的写意表现中常用到,国画的山水缥缈与黛玉这世外仙灵相得益彰。现在有个很滥用的词“温润如玉”,许多人动不动就拿来作形容,实在欠妥。而黛玉却与这词契合无比,她是柔和的,敏感的,似一片雨云让人感到温柔、静美。玉比不得闪钻或水晶,它没有棱角,只是默默守着自己的一片天地。这似乎与黛玉有时表现出的孤高尖锐的抗争与嘲讽有些出入,可我不以为然。黛玉依然是幽静如玉的,只是,还魂幽草谁怜?
麝月:《红楼梦》中最中意她的名字,是镜亦是月,每每看到就会联想起一幅图画:清冷的夜空中缀着一轮明月,静静地如水一般,散发着麝香的香气,令人着迷。文中的麝月有着袭人一般的才能,却毫无袭人的野心、计较与嫉妒。她的稳重不输于袭人,而她的机灵也可与晴雯比肩。麝月也有镜子之意,她并非主角,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NPC,目睹着发生的一切,走至终途。
晴雯:“晴雯”给人一种霁月初开,暖阳已至的感觉,这与晴雯本人非常相符,她是那么明丽的一个少女,可惜造化弄人。“雯”是美丽的彩云,与秋纹之“纹”截然不同。云朵象征明快、高洁与自由,而“纹”却与她的主人一般呆板,老气横秋。中皇山上有种草名“晴雪”,与晴雯之名有异曲同工之妙,皆为阴霾中的明丽点缀。
鸳鸯:“鸳鸯”这名儿有反语的意味。这丫头太识大局太理智了,一心忠于老太太,曾言“宁一辈子不嫁人,太太死了跟着去”。“鸳鸯拒偶”与“巧遇真鸳鸯”的对比更让人感到惋惜。这独立坚强,削发以明志的刚烈女子,却始终以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眷侣生活无缘。此外,鸳鸯姓金,还真是姓对了。真金不怕火炼,再煎熬的环境也不会有一丝屈服与妥协。好一个金鸳鸯!
红楼梦读后感14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有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初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小说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
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
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作者善于通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艺术描写,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寻常的审美意义,甚至连一些不成文的,史无记载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里都有具体生动的描绘,这就是我对这本名著的感受。
红楼梦读后感15
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题记
《红楼梦》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为线,以“木石前盟”为因,“绛珠还泪”为由,展开叙述。以四大家族由盛转衰的历程体现当时社会的腐败等等。具玄幻色彩,集饮食文化、建筑美学等等于一书,极具鉴赏价值,可谓是历史巨作。
其中很多角色都是耳熟能详了罢。且说林黛玉乃居“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之一,本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棵绛珠仙草,为报神瑛侍者的滴水之恩,故决定倾泪以还之。也就有了“神瑛灌溉”、“绛珠还泪”之说以及后来的红尘之事。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极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一位比西施还美的“病里佳人”模样。林黛玉自小体弱多病,喜哭,其中也寓意着故事的结局终是个悲剧。
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一位多愁善感的美人,与李清照有几分神似,却又略胜几分。在写菊花诗中,她所作的《咏菊》以“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新”而一举夺魁,她的诗极具有她自身的个性。“满纸素怨”“难解愁心”便是她自身性情和命运的寄托。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俯身葬花,泣吟一曲《葬花吟》,此诗以血泪凝成,字字发于林黛玉的内心,是怜花,也是她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叹;是写花,也是在写自己,情抒发得尽致淋漓,全诗如泣如诉。
她是一位情感清晰的女子,毫不遮掩,爱就是爱,恨就是恨,喜怒全表现在脸上。皆觉得她尖酸刻薄,清高孤傲,全府上下唯贾宝玉一人知她。
贾府上下除贾宝玉外都觉得她不若薛宝钗端庄大方,善解人意,讨得人欢喜。可谁又知薛宝钗喜怒皆藏于心,不表于色,更令人难猜真实呢?
贾宝玉是林黛玉的知己,亦是她的'心慕之人。他看上去似乎是一个叛逆的形象,但实则是一个敢于反抗当时社会,反对科举,不喜约束的一个形象。他可以说是曹雪芹理想的化身。
曹雪芹出身豪门,少时的他不喜仕途经济,后因一些原因家道中落而一蹶不振。因深感世态炎凉,对当时社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故有了这集文学艺术、儿女情长于一书的《红楼梦》。
故事的开始,就蕴意着结果的悲剧。皆言金玉良缘好,谁知木石前盟情长?“木石前盟”终是不敌“金玉良缘”?实则不敌世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