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读后感14篇(优)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呼啸山庄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1
《呼啸山庄》,唯一一部有着永久艺术魅力的光辉作品。它是一部完全不同于当时流行的作品,他没有经过城市的熏陶和浸染,是完全用山乡荒原的自然协调绘成的唯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湮没的杰出作品。
我用了我一个星期多的时间看完了《呼啸山庄》。合上书,不禁惊叹,这个久居深山,几乎从不和外界接触的未婚女子怎么能写出爱的如此深刻,恨的如此入骨的小说呢?这个一生都活在不幸的世界中,孤独凄凉,没有笑声,没有朋友的女子,怎么能写成这样一部富有独创性和超前性的伟大作品呢?其实不管怎么样,不管是因为什么这部极其富有内涵的`奇书,已经可以让我们领悟到很多很多人生的真谛了!
《呼啸山庄》到底凭借什么成为了一部不朽之作呢?首先它没有受到城市里大众化的影响和控制,完全描绘出了一个原汁原味的山村荒野的景象。使人们领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故事中的主人公都保留着原始的性格:爱起来不顾一切,恨起来不计后果。这一切的一切在我们这些长期受到传统礼仪的约束的人们看来就显得非常特别,非常有新鲜感。有人说《呼啸山庄》是“人间情爱最宏伟的史诗”要我说这都要归功于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极丰富想象力;极强烈的激情;极深刻的内心体验和她那把主题升华的才华和能力。我认为这些也就是为什么《呼啸山庄》能如此畅销的原因了。
当我回味着这本书的深刻内涵和本质时,我发现在《呼啸山庄》中我学到了许许多多,其中另我感触最深的是它教会了我保持人性的尊严和心灵的自由。无论我们面临着多么严峻的挑战或是多么残酷的考验,我们都应该向往自由。
这就是我读完《呼啸山庄》的感悟。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2
对于英美名著小说是我自己很喜欢的小说,首先因为我自己对名著很感兴趣,另外,我也很想了解更加多英美文化。基本上之前看过的每一部小说我都很认真去看,而且都有自己的感悟,无论是名著本身的内涵还是外延的知识,我都收获颇丰。其中《呼啸山庄》是我感受较深的一部著作,下面我在对这部小说稍作剖析。
记得高中的时候一直就想看《呼啸山庄》,但是很多人都说很晦涩难懂,最后一直到现在才看了。看了一遍之后的确有很多不明之处,但再一次细细阅读之后,作品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终于明白经典之所以经久不衰的原因。
作为一部英国古典文学作品,我一开始以为《呼啸山庄》和以往我看过的十九世纪女作家的作品一样,都是描写上流社会高雅的爱情,影片会出现那些熟悉的聚会,雍容高雅的女人。但是,和我预期相反,我却看到同时代英国社会的压迫和阴冷,人性的欲望以及不择手段报复的丑恶面。可能也正因为这些原因,同时代的英国人反而无法接受这样一部作品,因为这里面包含的东西很多都与当时的社会相悖,直到后来人们才逐渐发现《呼啸山庄》的'闪光点与研究价值。
《呼啸山庄》的作者是生活在19世纪30年代的小说家,当时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斗争成了社会的主要矛盾。工人的灾难促进了工会的形成,也导致了工人运动走向高潮。社会矛盾的呼声反映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而且影片中也表现了对平民百姓的极大同情。
《呼啸山庄》主要讲述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刻骨铭心的爱恋,也正是这种至高无上的爱却孕育了如影随形的狠,一切由爱出发,期间是希斯克利夫对剥夺自己爱与被爱的权利的林顿和恩萧两家的报复,以希斯克利夫死在当年关闭他和凯瑟琳的房间,继续寻找凯瑟琳的爱终止。而且影片中很多细节之处都反映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融为一体、跨越生死,真正的伟大爱恋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3
《呼啸山庄》是一部爱情悲剧,这是我在看完这本书以后的感想。这个故事围绕着一个主人公来写的,那就是希斯克利夫。这个年轻人的一生是悲惨的命运,家庭贫寒,到了一个人家以后与这户人家的女儿相爱了。
可是这户人家的`女儿凯瑟琳又是一个愚蠢、天真、无知的女人,他一边喜欢希斯克利夫,一边又希望过上富裕享乐的生活。于是希斯克利夫被无情得抛弃了,当希斯克利夫得知以后,最终选择黯然离开。不得不说,希斯克利夫对于凯瑟琳已经心怀怨恨了,于是开始了他的报复计划。许多年后,希斯克利夫再返回山庄,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最终,希斯克利夫完成了他的复仇计划,自己也抑郁而终了。
不得不说,《呼啸山庄》这个故事的精髓就在于对希斯克利夫的人性描写。希斯克利夫原本是纯真善良的青年,可是残酷的现实社会让他的内心遭受到了重创,导致他怀有怨恨,最终走上了复仇道路。可是他对于凯瑟琳的爱又是真实的,尽管他报复了凯瑟琳,但是也深深得伤害了自己,甚至最终差一点危害到下一代儿女。不过,最终希斯克利夫放弃了伤害了下一代的念想,这体现出了希斯克利夫人性当中善良的一面。
读完这部书以后,我也很受启发。我觉得在呼啸山庄当中的故事,在我们当代中国社会当中可能也时刻在上演。很多女人都很拜金很崇尚物质享受,也有可能就抛弃了原本纯真的爱情去傍了大款。也有一些青年遭受了感情的背叛就一蹶不振,甚至做出冲动的行为,这都是《呼啸山庄》当中勾勒出人性的种种细节。可是这些事情都能避免吗?答案我是不清楚的。
总之,读完这本书以后,我的启发就是:珍惜生命,远离爱情。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4
说道本书,更多的是现实主义的批判,对社会间不关心,不联系的自私的埋怨,结尾充斥着浪漫主义色彩,孤魂相伴,留恋人间的美好结局视角独特,这是欧美风格的全面彰显,因地广人稀与规整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亲情、爱情至上的亲情社会,与人口繁密的.中国人情社会大相径庭,是两个极端。
这与艾米利本人深沉忧郁性格相结合,诞生了这部震撼千古的巨作,与其姊夏洛蒂的《简·爱》相反,不以爱写爱,而是以恨写爱,更多的,更真实地展现人性,因此这部书在浪漫风过后即作者死后近百年,才引起万众的崇拜,其浪漫结尾绝不亚于中国的比翼双飞,但这也触动了教会与信仰的原则,超凡脱俗的风格使其不能在当时为愚昧的世人所接受。
不过我个人认为这部书并不是完美的,可能是我心智不够成熟吧。我觉得全书的情感过分拘泥与山庄田庄之间,没有开阔的意境,因而有抱怨的意味——世界太小了。这也许是女性作者先天的缺陷吧,不过她姐姐就做得很好。
全书的价值观、爱情观露出深切的凡人的欲望真爱,而不是传奇般伟大的爱情,它可以打动每一个人,却无法给人以境界的提升,《飘》在这一点上却登峰造极。不管怎么说,这是一本好书,什么叫好书?就是看完以后能学到很多的东西,并且常读常新。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人性,也进一步使我了解了当时英国社会情景,而更多的,它警示我三思而后行,要尊重恒存心底的神圣的自我,做个理智的人。
我仿佛看见,山口呼啸疾驰的风中,两只画眉鸟在枝头嬉戏向啄。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5
《呼啸山庄》讲述了呼啸山庄的恩萧家族和画眉山庄的林顿家族之间的故事。西斯克利夫是老恩萧收养的孤儿,虽遭到了老恩萧的儿子辛德雷的仇视,但他女儿凯茜喜欢他,只是由于地位的差异而无法表白,于是他愤然出走。当他回来时,凯茜已嫁给画眉山庄的主人埃德加·林顿,西斯克利夫骗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企图占领画眉山庄。经过很多事后,西斯克利夫终于达到了复仇的愿望,但并不感到高兴,于是在一个风雨之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译者十余年前在一篇文章中曾提及,《呼啸山庄》是一部纯诗人写的小说,而不是哈代那样诗人兼小说家、更不是狄更斯那样纯小说家写的小说。就传统写实小说的基本要素人物和情节来说,《呼啸山庄》中的人物只有男女主人公最为突出,而且实际上是他们二人的感情特征最为突出——而人的.感情又本应是诗的首要元素。
小说中其他人物,则缺乏像他们一样深刻强烈的感情内涵,因此大多淡而无味甚至不尽合乎常理。如伊莎贝拉之爱希思克利夫和小凯茜之爱小林顿,都是作家自己牵强作伐。唯有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真实、天然,充满魅力,兀立于其他人物之上,紧紧抓住读者,令人无暇挑剔、苛责。在结构方面,作为小说主体的爱情故事,发展到二人诀别,凯瑟琳长逝,似乎高潮已过,随后希思克利夫继续经受感情煎熬并向林顿、恩肖两家报复,应是从高潮至结尾的下坡路,到他五天四夜绝食梦游,则是一个回头浪,故事也就近于尾声,而这其间却穿插设计了大量第二代人的爱情纠葛,最后还布置了遥遥在望的大团圆,使本可精彩的结尾泛起了泡沫。爱米丽在这里似乎脱离了作诗而落入编写小说的迷阵。这恰从反面证明。爱米丽本为诗人,写诗,不论是以韵文还是散文,才是她的强项,《呼啸山庄》正是她以散文写的诗,它的巨大成功、突出魅力以及其中一些败笔,都源出于此。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6
他们俩在一起,就连撒旦和他的全部人马,也敢于面对。
小说结尾的这一句话深深戳中了我,一路艰难困苦也终于苦尽甘来,一切都归于平静,生活安定幸福,故事的结尾总算是圆满了。
说句实话,前期的压抑扭曲让我心里很难受,几乎看了一半都要放弃了,压抑错乱,绝望迷惘的路似乎看不到尽头,可是最后还是重新阅读,到重新阅读时文章已经开始趋于平和,绝望的日子里好像即将迎来曙光,看到最后心里再没有那种绝望和扭曲,心里也平和许多,要怎么说呢,一切苦恼都会过去的,不是吗?
希斯克利夫,林墩,凯瑟琳,还有小说中所有的人物全都鲜活纸上,虽说艺术化太重,写的有些让人不相信这么一些错乱扭曲的人生活在一起,可是这些人总是存在于各个地方的吧。只不过艾米莉勃朗特把他们聚集到了呼啸山庄,真是让人身心都彻底呼啸了一把,吵闹声恍惚透过几百年的时间从手机扬声器里钻出来一样,久而久之读者和文中人都平和下来,才知道自己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洗礼。
爱情,嫉妒心,偏见,执念,仇恨。这些情感纠缠在一起怎么能让人不呼啸?
故事起于嫉妒,偏见和执念把仇恨无限放大,整整一代人的`离去才得以用爱情重新温暖人心重塑新生,世事流转,唯有爱一如既往温暖人心抚慰伤痛。
牡丹亭里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能与死,死而不能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用这句话来总结他们生死纠缠至死不渝的爱恨情仇正好。
经典就是经典,名著就是名著,必须承认,这是一本好书,艾米莉一生心血的凝聚吧。不过这种书初中时代就让学生看真的合适吗?也会看不下去吧?
故事的结局只能是爱情解救众生,爱情是治愈一切伤痛的良药,万万不能因爱生恨成为下一个希斯克利夫,所以,某人你能对我好些吗?
我念君时如初见,君可思我若当年?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7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让我们明白,把书读透,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书,让人受益匪浅。但天下有书无数,人短暂的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所以我们要会选择书籍来看。
我也算读过一些文学书籍,在众多的书籍中,最喜欢的非它莫属。我要介绍的这本好书,被称为“荒野上的爱情,野兽的诗”——艾米莉·勃朗特以及19世纪英国的代表作《呼啸山庄》。莎士比亚剧的激情文字,成就了这部独特的传世名作。《呼啸山庄》是一部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之一,描写了吉普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谋生,后回来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
世界文学史上,这无疑是一本奇特的书。它不是使用传统的叙述方法,而是借用一个陌生人的走访作为切入点,再让“丁恩太太”叙述全文的方法留下了一个悬念,使读者迫切地想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也不例外。这种写法非常新颖。《呼啸山庄》读起来荡气回肠,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超乎现实的气氛,有着一种不可抵挡的'魅力。
《呼啸山庄》最令我触动的是,最后希斯克里夫在他心中最痛恨的敌人林顿死后,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感袭来。没有爱他的人和他爱的人,所以,他选择了死亡。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因为有梦想才使得我们去努力,去追求。但,重要的是追梦之路中我们还能体会到各种各样的快乐,也许当你的梦想实现的时候,也会有如希斯克利夫的那种孤独空虚。所以,人活着要有梦想和爱,记住那句话:“你们的仇敌,要爱他!恨你们的,要待他好!”
仔细品味这本传世佳作,我心中不禁纳闷:怎么会有人想到在这一片宁静的土地下面,那些长眠者得不到安息呢?大家有空时,可以阅读一下这本“荒野上的爱情,野兽的诗”,去找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体会那惊悚恐怖之中而又感人至深的地方。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8
《呼啸山庄》是爱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一直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希斯克利夫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他的疯狂报仇泄恨,貌似悖于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
环境先于性格而存在,性格也就在改变环境的努力过程中形成,可以说环境塑造性格。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过分残忍的性格,完全是他生活的环境所造成的。
希斯克利夫是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贫穷的弃儿,被呼啸山庄的老庄主恩萧收养,改变了生活。老恩萧和他女儿凯瑟琳的善意接纳和关怀使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他用最好的`方式回报恩人——打开心,接受别人,并渐渐与凯瑟琳相爱了。凯瑟琳的哥哥辛德雷异常讨厌他,即使被她的哥哥辛德雷使唤,遭受无穷的嘲讽,他也毫不介意。
可没过多久,老恩萧死了,辛德雷成为了呼啸山庄的主人,这一变化使希斯克利夫他再次贫穷。他此时拥有了凯瑟琳的爱,他把自己的爱全给了凯瑟琳。对于一个生活在这种环境的人,凯瑟琳几乎就是他的生命,是他生活的全部希望。
然而,这份爱并没有持续多久,凯瑟琳受制于金钱的诱惑,最后决定嫁给画眉山庄的主人——埃德加。虽然她说“我对埃德加的爱像是树林中的叶子,在冬天变化树木的时候,时光便会变化成叶子;我对希斯克利夫的爱则像树下面永恒不变的岩石,虽然看起来它给你的愉快并不多,可是这点愉快却是必需的,永久的。”但是她却离开了希斯克利夫。
凯瑟琳的变心使希斯克利夫生命中最后一点爱消失了,强烈的爱化为了强烈的恨,强烈的恨化成了他强烈的个性——坚硬、不屈、残忍。表面看,这一切都是因为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而造成的,实际上却显露了那个时代强烈的的价值取向——贫穷是可耻的!
所以,环境对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9
“爱”属于人性的最美好部分;“恨”是人性的扭曲、是人性的堕落。这部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希斯克厉夫由于受挫折的“爱”,变得冷酷无情、心狠手辣,他的报复给呼啸山庄和田庄两户人家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他企图冻结人性,在他的周围用“仇恨”建立绝对的`统治。
我认为,希斯克厉夫的行为并不完全是来自于他自身,这和他小时候在呼啸山庄度过的那段不公平的时光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希斯克厉夫被丁恩夫人的老东家欧肖先生捡回来的那天起,就注定了他这一生终不得安稳,在希斯克厉夫刚到达呼啸山庄时,欧肖夫人就气得跳脚,她认为这孩子又丑又脏,不愿让自己的孩子与他生活在一起,亨德莱.欧肖更是因为父亲对他的偏爱而恨透了他,但对于淘气的凯瑟琳来说,这倒是个合适的玩伴。于是,希斯克厉夫和凯瑟琳两人慢慢产生了感情,但是,由于人们的思想封建,以及对他种族的歧视,两人的爱情不得不中断。就在那段时间,凯瑟琳认识了门当户对的林敦,并且将自己的情感一点点地进行转移,但在他们婚后,由于希斯克厉夫的多次打扰,两人的生活也没能风平浪静的过下去。最终,凯瑟琳在精神完全崩溃后去世了,在小凯瑟琳长大后,林敦也是郁郁而终。虽然希斯克厉夫的报复计划看似成功了,但也将自己的心在痛苦中麻木了。
但在年轻一代的哈里顿.欧肖与凯瑟琳.林敦之间,终于重新建立起了真挚的爱情,冻僵的、麻木的人性复苏了,被压抑的人性在“爱”的回归中得到了解放,人们又拥有了希望。
通过这部小说,作者想告诉世界上的人们,“恨”消灭不了爱,即使爱得刻薄尖锐,也不能不承认“爱”比恨更有力量!在现实世界中,天长地久的是“人间的爱”。
辜负谁,拥抱谁,牺牲谁,幸福的路七拐八绕,眼泪微笑混成一团。时间过去,一笔笔财目已算不清楚,这世界是你的遗嘱,而我是你唯一的遗物。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10
《呼啸山庄》描写的爱情让我感到空前的震撼。凯瑟琳和希思克利夫也是两小无猜。他们相象得难解难分。凯瑟琳曾说:“我爱他并不是因为他长得漂亮而是因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他们之间没有缠缠绵绵的纠缠不清,也没有温情脉脉的甜言蜜语,更没有感天动地的海誓山盟。他们的相爱是灵魂的合二为一。这种感情深刻得令人叹为观止甚至难以理解。他们的爱倍受阻挠,爱恨交织,苦乐交集,障碍重重,甚至凯瑟琳还嫁给了林顿,但爱之火焰从不曾熄灭。这是一种离经叛道的爱;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爱,这是一种舍生忘死的爱!
于是世俗难以接受这份强烈灼热的爱情。凯瑟琳退步,她嫁给风度翩翩家财万贯的绅士林顿。这结合确实得到了世俗的赞赏和祝福。但林顿给凯瑟琳和风细雨的爱与希思克利夫电闪雷鸣的爱却总是相形见拙。不是维特对绿蒂的一见倾心难以自拔令人唏嘘,不是简爱和罗切斯特的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但不容置疑,凯瑟琳和希思克利夫浑然天成粗犷炽热的爱让我们震惊和折服。
肤浅的人会为希思克利夫的疯狂报复怏怏不快耿耿于怀。可是如果跳出世俗的围墙,我们会蓦然发现所谓的“残忍”的希思克利夫沉溺于报复却正是他那份的爱的延续的表现。爱让其无法忘怀而丧失理智。而现实中凯瑟琳的死简直让他生不如死。他一面沉溺过去如痴如醉,一面面对现在痛不欲生。最后他终究没有大彻大悟——这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也是我喜欢的.结局。正如有人评价说,走过万丈红尘仍执迷不悟,想来与生俱来的天性渴望它至爱至恨的情境。它真的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我读了便感觉刻骨铭心!
这本书具有的艺术震撼力在当时的英国文坛无出其右,她的《呼啸山庄》是英国小说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她的问世不仅冲击着那个颓废时代的忧郁伤感小说,其强烈的冲击力甚至影响了那个情绪低迷的社会,被认为达到了“人类感情的极致”。世界文坛的殿堂将有她永恒的位置。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11
夜幕降临,周围的一切显得都这样安静,是悲伤,是沉寂,都淫灭在呼啸山庄中。
外国读物目前对于我来说是极为不熟悉的,因为读书的范围太过狭隘。一开始读到呼啸山庄,就感觉其中无论是语言还是环境的描写和渲染,和《傲慢与偏见》是很相似的(当然情节很不相同)后来才知道它们都是英国女作家写的,虽不出自同一人之手。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和我一样,读着这本书就像是有一堵墙挡住了自己的道路似的,又好像心里有一块沉重的`石头,一直压在心里。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希思克利夫死掉的时候,在小说里,希思克利夫无疑是个可怜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畸形的爱情与思想(纯属个人想法),地位低下的身份一直禁锢着他,让他久久不能走出自己的阴霾,与此同时,一个更大的错误在他的心里萌芽,就是他爱上了凯瑟琳,并不是说希思克利夫没有追求爱情的权利,只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他因自己的遭遇全都归结到别人身上,而从未想过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
可以看出,希思克利夫想报复所有人,想把不属于他的东西全部占为己有,正因为这一邪念,让他一错再错。我认为故事的高潮正是凯瑟琳和希思克利夫最后一次见面的时候,他们相拥在一起,说出最后那一番话,随后伴随着的是凯瑟琳的死亡。
可以看出来,凯瑟琳死后,希思克利夫想把这一切报复到他们的后代身上,但到故事的最后,在灵魂与良知的压制下,希思克利夫也在矛盾中死去。最为讽刺的是,在他死后,最伤心的是哈里顿——他一手摧毁的孩子。可能哈里顿也正是希思克利夫的缩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文章读到最后,我知道小凯瑟琳和哈里顿在一起,并且继承了呼啸山庄和田庄之后,禁不住的哭了起来,这时我才明白,能感动人的往往是那些细节,那些美好的,那些令人向往的一切。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12
《呼啸山庄》是一部充满想象力,充满强烈抒情色彩的小说,在英国文学历史上浓墨重彩的记上了一笔。这是一部悲情小说,也是一部不同寻常的悲情小说。作者通过描写当时社会的畸形,把一个正常人变成一个残酷无情的人,表达出作者对现实社会现状的不满。这部小说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让我感受到作者对于善良人性的呼唤。
这部小说被评为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我觉得一点也不为过,它确实与众不同。作者描写人物感情不像普通伤感小说那样低沉,平淡无奇,而是猛烈的爱恨情仇。这种强烈的抒情描写读起来非常震撼,让人心情跌宕起伏,畅快淋漓,也让人有无限的想象。
这部小说让我联想到另一部经典小说《基督山伯爵》,《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因为挚爱凯瑟琳的背叛,掀起来疯狂的复仇,最终复仇成功,也以男主人公的死亡而给系列的故事画上了句号。他们本来有一段青梅竹马的'纯真爱情,却因为女主人公的背叛,讲故事带入了另一个曲调。青梅竹马的爱情与之后强烈的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故事的最后是以悲剧结束,但最后男主人公的醒悟,让人感到欣慰。从爱到恨,最后再到释怀,让读者的心情跟着情节跌宕起伏。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主人公遭受毒打后的改变,他变得更加坚强,知道了抗争和叛逆,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
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作者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非常震撼人心。反抗压迫是让我感受最深刻的,作者对夸张畸形社会的控诉,作品饱含了作者深深的情感。数次被拍成电影也能看出这部著作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爱情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东西,他可以让你情迷,让你仇恨,也可以让你丧失理智。怎么正确对待爱情,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13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写的一本世界名著,自然会有各种不同的评论。而我个人认为它想表达的是爱大于恨。
《呼啸山庄》所叙述的是一个爱情和复仇的故事: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肖先生带回来了一个身份不明的孩子,叫希斯克利夫。他爱上了恩肖先生的女儿——凯瑟琳。他们两个亲密无间、青梅竹马。但后来,凯瑟琳因受外界影响,嫁给了埃德加。希斯克利夫为此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复仇计划得逞了,但他无法从对死去的凯瑟琳的恋情中解脱出来,最终不吃不喝,苦恋而死。
可是为什么这样一个故事会引起人们的震撼呢?
故事的背景是一片狂风呼啸的荒原,故事中的人物保留着大自然的本性:爱起来不顾一切,恨起来不计后果。至于书中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行为,就显得更阴森恐怖了。可是,是谁剥夺了他的爱?是谁扭曲了他的人性?在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富豪踌躇满志,世俗等级观念到处横行,身份第一,金钱至上,人们的精神受到强烈的压制,人性被残酷地扭曲。正因如此,具有强烈反叛和自由思想的艾米莉,通过作品中的主人公,对罪恶现象给予揭露,起而抗争,把自己的正义、自己的激情、自己的愤怒都融入了这部作品之中。
更何况,希斯克利夫的爱毕竟战胜了自己的恨,当他的复仇计划一一实现时,他并没有胜利的喜悦,而是在茫茫荒原上不吃不喝,最终死去。这样一个饱受屈辱的人物,对爱情至死不渝的渴求,对命运不屈不挠的抗争,真是一生追求,死而无悔。尽管复仇手段显得残忍,但读来还是让人感到苍凉和悲壮。
艾米莉这样呕心沥血地写出这部环环相连,丝丝入扣的小说,为的只是让读者们懂得爱大于恨。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14
一个字形容《呼啸山庄》是奇。奇在何处?
《呼啸山庄》首先奇在作者。艾米莉·勃朗特——被公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天才,仅在世三十个春秋却完成了“唯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杰出作品。”她和姐姐夏洛蒂和妹妹安妮共同构成了勃朗特三姐妹。
《呼啸山庄》还奇在内容。艾米莉在三十年中从未体会完人世的酸甜苦辣却得以完成如此之巨著,着实让人惊奇。其中的内容复杂但有条理,整体呈双三角关系。老三角由凯瑟琳、大林敦与希斯克利夫构成,年轻三角则由小凯瑟琳、哈里顿与小林敦组成。
本书结构也很奇。本书最“正统”的主人公洛克伍德本应进行大量的描写,而作者几笔匆匆带过。洛克伍德其实和读者位于同一视角,但加入一个他也使得文章在大跨度时间转变时自然得多,而且作者在开头还用他埋下了伏笔。
全书基本上一直在由丁恩太太来讲述剧情。当她讲的故事告了一个段落时,本书也就差不多只剩六分之一了。洛克伍德好容易带我们用第一视角好好看了看现在的两个庄园,遇到丁恩太太,她又说开了。
《呼啸山庄》还有一奇,奇在观点。在艾米莉29岁时便出版的《呼啸山庄》还是会有一点稚嫩的'语言,但在这之下还是能隐隐约约看出她所想表达的思想。
比如说贯穿全文的希斯克利夫,在不停地报复之后,究竟还是放过了下一代;最终绝食而死,一切驶回正轨。虽然此处改变的有些莫名其妙,但我不见得能写出来……
《呼啸山庄》集四奇于一身,也真可谓是一本奇书了。从出版至今已170年,但经久不衰,也毫无疑问了。
【呼啸山庄读后感】相关文章:
(精选)呼啸山庄读后感07-20
《呼啸山庄》读后感04-02
[经典]呼啸山庄读后感08-26
呼啸山庄读后感(经典)10-29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08-16
《呼啸山庄》读后感01-24
呼啸山庄读后感12-20
《呼啸山庄》读后感06-12
呼啸山庄读后感01-05
《呼啸山庄》读后感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