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书籍读后感

时间:2024-01-05 17:16:4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幼儿教育书籍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书籍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教育书籍读后感

幼儿教育书籍读后感1

  当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在懵懵懂懂中已经学会了好多东西,例如,走路,说话等,这些都是孩子无意识的在学习,他是一种自然发生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换成专业词汇就是习得,而这种习得的方式效果比学得要好,孩子也不会觉得痛苦,没有哪一个孩子觉得学走路是一件特点痛苦的事情。

  对于幼儿学英语这件事情也是一样的,孩子通过习得学英语其痛苦远远要小于学得本身。那么什么是学得呢?在《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这本书里是这样定义的:就是有意识地学习和研究一种语言,其核心是语言形式,学教材,背单词,学语法等。我们都有被单词折磨得痛苦不堪的经历。

  习得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参照我们学语言的过程,幼儿学英语需要有自然的交际环境,这个环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真实语境;

  2、交际需要;

  3、大量接触;

  4、交流互动。

  这些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具备的,当现实生活不具备这些条件时,就需要家长学习如何创造一个自然交际的环境让孩子习得英语。正如,一盆盆栽,在自然的情况下会杂乱无章的生长,这时就需要园艺师们进行修剪工作把一盆盆栽变得更有艺术价值。所以当孩子在习得英语的时候,家长则需要学习如何创造一个自然交际的环境。

  根据自然交际环境的四个特点家长需要做以下几个工作:

  1、掌握孩子的水平;

  2、掌握书本的分级知识;

  3、推送最适合孩子的材料。

  接下来我们逐条分析:

  一、掌握孩子的水平;

  掌握孩子的水平包括孩子的认知水平、英语水平等,例如:3岁孩子还没有推演,推理、逻辑判断能力,给孩子看《哈利·波特》是不合适的,因为孩子的认知水平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而给一个没有任何阅读基础的10岁孩子看《哈利·波特》也是不合适的,因为孩子的阅读理解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所以家长要知道孩子处于哪一水平,这需要家长平时细心学习,多看一些关于孩子发展的理论,以及阅读的分级知识。

  二、掌握书本的分级知识;

  学习并不是直线上升,而是螺旋上升的过程,提升一定是基于孩子当前的.认知水平,比当前认知水平稍稍难一点,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不至于太简单,对孩子来说没有挑战性而因此失去兴趣,第二、不至于太难,而让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陷于恐慌中,从而失去对英语的兴趣。为了防止这一点就需要家长学习童书的分级知识,从而不至于陷于一种被动状态,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这本书。

  三、推送最适合孩子的材料;

  在同一级别下会有很多的童书,但并不是每一本都适合孩子,每个孩子的兴趣点都不同,这是互相选择的过程,孩子需要挑选合适的书本,书本也需要符合孩子的特点,这也是需要家长学习的。

  学习一定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付出艰辛的努力和耐心的等待。其实不仅仅是学英语这件事,其它很多事情都是,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他们习得很多的技能,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更好的成长,就需要学习如何帮助孩子更好的习得这种技能。

幼儿教育书籍读后感2

  自从在两年前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之后,我对他的教育理念充满兴趣,一种追探的愿望十分强烈,陆陆续续读了他的几本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对我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启迪。尤其是一个个小案例给我提供了教育的对比,如同一面面镜子能映照出教育的差距,折射出有效的教育途径,也透视出我的教育反思点和教育的方向,下面就对比事例谈谈我的感想。

  事例描述: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一个4岁的女孩摘下了校园的花房里新开的最大的一朵玫瑰花,从容地向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她为什么要摘花,就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就把花送回来。”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带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情景对比一:一天早晨,我在上班路上,看见一位老奶奶搀着一位小孙子正从我家楼下经过,老奶奶看见花坛中有一棵月季花树上盛开真粉色的月季花,一边走一边对小孙子说:“奶奶去摘一朵,你拿到幼儿园。”小孙子说:“老师说:‘公园的花不能摘,大家要爱护。’”老奶奶说:“老师又没看见,你对老师说自己家的,不就行了。”说完,老奶奶就摘下了其中开得最大、最艳的一朵。我亲眼见证摘花经过,却没有上前阻拦和教育,只是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教师的教育价值究竟是什么?只是纯粹的课堂或是口头文化还是应该体现在教育波及的整个生活?”在这个事例面前我是一位教育无为者。

  情景对比二:在艺术主题活动《秋》的活动背景下,小婕带来了香扑扑的桂花,整个班级弥漫在甜滋滋的桂花香中,大家感受到很温馨和甜蜜。小忆低声说:“这个花我看见在滨河花园摘的。”小婕的脸一下子暗沉,斜眼看着小忆。眼神中仿佛说:“谁让你说的!”我相信小忆的话,因为他是小婕的邻居,他们又是好朋友。听后,我了小婕花真正来源,小婕不置可否。这时,老师采用说教的口吻说:“小婕把花带到幼儿园,说明她有关心班级,爱同伴的心意,但这种行为对不对?为什么?”接着说:“如果有了这份心意,最好怎么做合适呢?”又接着说:“公园里的`花是公共绿地,大家要爱护,才能美化我们居住的环境。”

  三个相似的事例,却折射出不同教育理念下三种不同教育行为,也反映出不同儿童观影响下的教育行为,虽然只是很普通的事例,却发人深省。我的教育起点在行为规范的本身,是幼儿耳熟能详的、条条框框的规则,缺乏人性和情感性,显得比较生硬和枯燥,以说为主,老师常常有这样的感叹:“孩子说说都会、听听都懂、就是做做脱轨。”第二个教育无力的案例就是这种教育方式下的产物。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却意味深长,让教育者记忆终身。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什么比人更重要的了。教育学当成一门“目中无人”的学科,他谈论的中心始终是人,人的思想、人的智力、人的情感。教育是帮助人成长的学问,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情感性。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更需要有唯美的灵魂、高尚的道德、资深的专业文化,富有生命力和情感化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在生活教育情境下锻造他们完美纯洁的心灵。

【幼儿教育书籍读后感】相关文章:

幼儿教育书籍读后感03-03

幼儿教育书籍的读后感04-09

书籍的名言02-16

书籍读后感07-06

书籍的读后感05-26

关于书籍的句子07-01

创业名言书籍06-13

书籍的名言名句03-14

幼儿教育格言11-06

幼儿教育格言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