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北上》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上》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上》是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之一,作者是徐则臣。
最初看到书名的时候,我以为这不是一本历史文学著作就是一本纪实文学著作,或许会讲讲一个人由南至北的见闻和经历,以此来凸显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
但出人意料的是,这本书的主干是京杭大运河——在我看来,它的主人公其实也是大运河。书中存在的所有人和事都是围绕着大运河展开的。
这就像师陀的《果园城记》一样,一切的事情都发生在“果园城”,而《北上》一切的事情都发生在京杭大运河。
说起京杭大运河,谁都不由感慨,这真的是一个古老沉静又力量十足的名字,在华夏儿女的文化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神州大地,河水汤汤,人们最初都逐水而生,而劳动者依靠智慧,造就了中国新的动脉——京杭大运河,实现了水顺人便,养育了无数的劳动者。
在20xx年,历经重重波折,大运河终于成功申遗,这也是徐则臣写下这本小说的契机。从意大利到中国,从陆地到水上。整本书由个人深入到时代与社会,随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从杭州走上北京,描绘出了运河沿岸烟火气十足的乡土中国生活。围绕大运河展开的一系列故事,是几个家族近百年的历史,故事之间相互的牵扯和一种近乎命运的偶然将铺展于读者眼前。
读完这本小说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所有人都在“寻根”,但他们寻的根不只是“家乡”这个根,他们寻的更是大运河这条根。
首先从这本书的结构安排进行分析。《北上》的整体结构属于历史与现实的穿插:《北上(一)》《北上(二)》讲的是意大利人小波罗1901年来到中国沿运河寻找他的弟弟;《沉默者说》则是站在小波罗的弟弟马福德的角度去讲述他被征兵加入了联军来到中国,并在中国一直生活下去的事;《鸬鹚与罗盘》、《大河潭》、《小博物馆之歌》、《在门外等你》分别讲述陪小波罗北上邵常来、谢平遥、孙过程、周义彦,以及小波罗的弟弟马福德等人的后代的故事。
从他们的祖先,也就是最早陪着小波罗北上的那一批人开始,所有人的命运都已经和大运河牢牢地捆在了一起——似乎大运河已经不仅仅只是一条横亘在中华大地的河流,更是在他们的内心时刻奔腾的信念。
就像邵秉义对自己的儿子说的那样:“跑船不跑船,咱们家都是船民。”
在小说中,小波罗死后,他的东西也因着他的离世分散到不同的地方并落地生根,最终在时间的滋养之下逐渐发芽成长。小说涉及了几个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长,空间跨度大,视角与时空在不断跳转变化,但结构却是依旧整齐清晰的。随着故事情节的逐步推进,小波罗当时赠出去的所有物品都再次出现并被逐一解释——甚至于他那根在受到河盗袭击那晚丢失的手杖。
再说一说这本书的历史感,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它所使用的“反历史描写”。这种写法即是与人们对某段历史的传统认知存在一定程度的对立,使用这种写法的比较有名的著作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北上》也是一样的:它告诉了我们八国联军里的士兵并不一定都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坏人,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喜爱中国,渴望和平交流发展。“八国联军”只是一个代名词,构成它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自己的思想与理想的人。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这本书会带给读者以最深刻的感受,也就是那冥冥之中的缘分,甚至可以称之为近乎命运的偶然。他们的先祖陪伴着来到中国寻亲的意大利人小波罗一起北上,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事情后,逐渐消除隔阂,在小波罗死后每个人带着小波罗给的礼物安家立业。
而几十年后,他们的后代又神奇地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聚在一起重新认识,但他们的后代并不知道自己的祖辈经历了怎样的故事,也不知道自己的祖辈怎样互相陪伴着在那样的乱世从南走到了北。
仔细想想还是会觉得挺遗憾的,过往的人那样传奇动人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已不再有人记得,就连他们的后代也不曾窥见那冰山一角的真容。他们的故事逐渐地湮灭在时间长河之中,如同大运河,慢慢沉寂下来。
就像周海阔说的:“想想人类也真是可悲,不过百年,我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在这样的缘分背后却有着中国传统的宿命论的观点。例如,最初是谢平遥搭救了孙过程,但百年后,却是孙宴临救赎了谢望和的灵魂与生活。或许作者本身就希望能通过这样浓重的宿命论在一定程度上来反映大运河深厚的历史文化吧。也可能是想表达:即使祖辈的故事无人知晓、即使大运河已经沉寂,但它早已融入我们的骨血,我们仍旧会坦荡奔扬,随它善良成长吧。
这本小说或许并没有完完全全地表现出大运河千百年来流动的灵魂和气势,故事线总体有些平淡,爱情线也略显俗套和突兀。但也正是因为这些略显不足的故事,才造就了《北上》独特的烟火气息,如果只单纯写大运河的历史感反而会少了一些真实而触动人心的东西。
人和运河是相辅相成的存在,以前是这样,现在仍是如此。中国文明以农耕文明为主,早期农耕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的定理注定我们对大江大河的深厚感情,对于我们而言,河流早已不仅仅是一些地理要素,更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一部分。
就像葛亮在《北鸢》里写的:“再卑贱的骨头里,也流着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