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的地理人生》有感

时间:2024-02-20 08:02:5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我的地理人生》有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我的地理人生》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我的地理人生》有感

  一场春雨一场暖,在春光无限的校园里,我潜心阅读了刘君德先生的《我的地理人生》,感悟良多。

  作者从他的故乡、地理特征明显的泰兴谈起,在泰兴度过了孩童→初中的求学阶段,有着值得怀念、浓浓的家乡情结;此后离开家乡,进入扬州师范学校,入了师范之门;考入名校名系-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从此走进地理教育大门。这段20多年的光阴,经历了中国政治变革的不同时段,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有许多值得回味、留念和难忘的故事。扬州师范学校的班主任让他入了大学之门;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的名师教育和巨大的感染力,让作者爱上地理,走上地理之路。

  涉足山区是作者地理人生的重点之一,在新时代,他被委派担任中国科学院“中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第三分队的队长,开启了大区域、大规模的山区考察的地理人生新阶段。山区实践与研究,一干就是五六年。作者的这段经历和我研究生期间的贵州考察契合,很有共鸣。山区考察使我在实践中认知什么是地理,地理该怎么做才能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作者在考察中发现大量“地理问题”,时刻体验到地理工作的社会价值,也品尝到地理工作者的乐趣;而我在考察中的见闻也可以带入初二课堂,增强地理实践力,让学生也品尝到地理学习的乐趣。

  一个人不论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或困难,时刻都不应该扰乱内心的平静。不要因为自己很弱小而自暴自弃,也不要因为自己变得强大而骄傲自满,而是要像台风眼一样使自己处于内心深处的平和安详。正因如此,让我们确定好自己内心的梦想,并坚守自己内心的“风眼”,给自己的心灵一方静土,这样或许我们还是不一定能成功,但至少能让我们做最好的自己!

  古人有“天人合一”的观念,其中就含有启蒙的人地关系的合理内涵,而儒家主张“礼乐合一”、“美善相乐”又把“仁”当作审美理想的核心,强调人类社会中人与人间的和谐,含有更多的人伦成分和浓厚的封建、政治色彩,因而缺乏对环境、对生命的广泛关注。道家主张“游于自然之道”、“返朴归真”、“清静无为”,试图在人与自然间建立起混沌的和谐。

  作者在书中提到“地理学要求我们在处理好社会关系的同时,还应处理好人与自然的一系列关系,对自然讲伦理道德,特别是要处理好人与以及与其他生命的关系”。因而,在一定的层面上也包含着丰富的环境伦理和生命理性。强调在人与人、人与其他生命之间建立起平等、公平的秩序,因而具有一定的伦理道德美。我们从地理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让学生感悟到,生态文化必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流文化,一场群众性的环保运动正在世界各地兴起,践行人地协调观。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改提出的新理念。对此,作为地理教师的我要转变传统的教“教材”的观念,从学生的身边环境出发,考虑到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社会发展的现实,不断选择适合培养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地理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