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读后感

时间:2024-05-11 17:01:2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过秦论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过秦论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秦论读后感

过秦论读后感1

  东周时期,周朝的统治逐渐衰败,各个诸侯国纷纷割据独立,周朝失去了对诸侯国的控制,形同虚设。华夏文明进入了漫长的春秋战国时期,持续了500多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标志着春秋时期的开始。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

  在春秋时期早期,秦国尚属于一个相对落后的小国。然而,秦国最终能够实现成功,这完全彰显了“天时、地利、人和”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

  天下大势,分合必久,合分必残。因此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经济角度来看,当时正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经济的互补以及各国间的贸易往来为统一创造了物质基础。战国末年,大多数诸侯国废弃了封建制度,采用郡县制,部分地区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为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社会基础。在民族关系方面,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通过战争或者经商,各民族进行了深入融合。同时,广大的贫苦人民长期受战乱之苦,渴望和平统一的生存环境。这是时势所需。秦国自秦穆公时期起,善于招贤纳士,重视法律规范,进行了相对彻底的社会变革。明确法律条文,重视军事工业,注重农业发展,使国内的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推行郡县制度非常彻底,赋税和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使国家逐渐强盛。

  除了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之外,秦国独特的地理位置所造就的战略优势,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为“地利”。秦国建立时的领土主要包括今天的'陕西省,即古代常说的“关中”地区。从地势上看,关中地区对东部平原地带形成居高临下的态势。太行山脉位于东面,秦岭则位于南面,它们像是一道天然屏障,而崇山峻岭之间有几处出入孔道,也都设有关卡把守,比如著名的函谷关和武关。秦国占据关中地区后,对东方诸侯国形成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战略态势。在形势有利的时候,秦国可以向东方进军,逐渐吞并其他诸侯国的土地。而形势不利时,秦国则可以退回国内进行自保。关中地区易守难攻的地形,成为秦国最好的保护伞。秦国以有利的地理条件为基础,不断扩张领土,形势有利时主动出击,形势不利时则采取守势。最终,东方列国在各种纷争中逐渐衰落,秦国得到了统一的历史机遇。

过秦论读后感2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这是一篇见解深刻的文章。上篇先讲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代人的苦心经营等等。接着笔锋陡转,写秦始皇自以为这个有“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可为子孙“万世之业”的帝国,竟然会在转眼之间,被陈涉这个“瓮牖绳枢之子”,“ 材能不及中人”者,以摧枯拉朽之势轻而易举地灭亡,从而总结出秦亡的.教训:此乃“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篇重点分析秦在统一中国之后政策上的失误:在天下百姓归顺于秦、向往和平安定生活之时, 始皇和二世非但不能安抚百姓守威定功,反而变本加厉,继续推行横征暴敛、严刑峻法的国策,终于把人民逼反。接着得出“牧民之道,务在安之”的结论,可为精辟之见。下篇进一步指陈秦人在危难当头不能挽狂澜于既倒的原因,第一是子婴的不才;第二,更重要的是秦王的暴政导致君臣离德与士民不附,使子婴处于“孤立无亲,危弱无辅”的境地,只有束手就擒。从而说明:秦人之亡,非在外力,而在于自身,“本末并失,故不能长”。三篇文章,就这样环环相扣地把秦朝亡国的原因层层剖析下去,思维严谨,说理透辟,见解不凡。文章取名“过秦”,实则是借此来警告汉朝皇帝不要重蹈亡秦覆辙,故全文取一句野谚结尾: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

  古人权衡时事,多以史为鉴,彰往察来,发人深省,所以唐太宗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何况今人乎。《过秦论》有一个绝对的中心思想,古今皆同,即“仁爱”。“仁爱”对于我们国家而言,是国家政权稳固的镇塔,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没有仁爱,我们的国家就会四分五裂;没有仁爱,我们的国家就难以发展,人民的生活需要就得不到满足;没有仁爱,我们的国家将不是国家。“仁爱”,不仅是国家本身应该奉行的准则,更是国与国之间交流的基石。国家之间没有仁爱便会硝烟四起,战事连连,人们难以安宁地生活。到头来世界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因此,为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更为了世界和平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我们要学会仁爱,对身边的一切事物要仁爱地对待。

【过秦论读后感】相关文章:

语文《过秦论》教案01-27

过秦论教学反思04-22

《罪与罚》经典读后感 - 读后感09-06

围城读后感 读后感03-05

故乡读后感|《故乡》读后感04-01

厚黑学读后感想最新 读后感03-05

简爱读后感_爱的教育读后感03-30

《老人与海》读后感 _读后感05-06

《追风筝的人》学生读后感 读后感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