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

时间:2024-05-18 10:02:5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1

  如果你正因教育孩子感到焦头烂额,如果你想改善渐行渐远的亲子关系,你可能需要这么一本好书来指导你和孩子交流—《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第一次一字不漏地读完了这本书。拿到这本书时,看到题目以为文中讲的是父母怎样陪孩子玩玩具。但翻开一看“情感引导”四个字吸引了我,决定好好地把这本书读完。

  我是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同时又是一名妈妈,对“情感”二字特别熟悉,但“情感引导”却很少实践过,不知道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有“情感引导”这样的方式。

  作为孩子的首位教育者和引导人,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至关重要。采用情感引导的家庭规矩分明,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更坚韧、听话且善于交际。

  “情感引导,其实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通过引导,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来帮助他们认知情感和表达自我。”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认知情感,表达自我。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在生气的时候,而要让孩子具备这样的能力,需要父母的示范、引导和帮助。

  书中提到的控制型父母和放任型父母都没办法给孩子示范正确的认识情绪的方法。其实,在自己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这两种方式的影子。如盛怒之下,会命令、威胁、放任、否定等。常常想着要做到温柔而坚定,但有时情绪还是会失控,当心情不好时,儿子的任何举动都能让自己一点就着。都说天使宝宝和魔鬼宝宝,估计在我儿子幼小的心灵中,一定也有一个天使妈妈和一个魔鬼妈妈。“温和且坚定”,首先是要温和的,无论遇到了什么事情,都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失控,要不都管不住自己,还怎么去帮助一个孩子呢。而且要让孩子知道,妈妈这样做,不是在惩罚你,而是给你设定一个界限,就是书中说的.,温柔教导,适当约束,同时,还是坚定的,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妥协。一定要与孩子保持亲密关系,能够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真正做到理解他、尊重他,而不是与他站在对立面,教育他、指责他。也许最标志性的动作,就是在与孩子交流时,你是蹲着平视他的眼睛,还是站着高高在上的。此外,这本书中还提到了原生家庭对婚姻、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影响。很多时候,我们与爱人吵架、与孩子发脾气,都不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们做的事情勾起了自己童年生活留下的潜意识,因为小时候的自己受到了伤害,我们却不愿意去面对,所以只用吵架、生气来对付过去。其实,父母已经做到了他们能做到的最好,没有哪个父母是有意要伤害子女的,他们可能也只是不知道仅仅给子女提供最基本的抚养还远远不够,所以也从来没有想过怎样才可以更好地教育子女。人无完人,自己既然认识到了问题,就只有正视内心、不断自省、解决问题才是最直接的出路。

  育儿之路漫漫,很幸运,读完这本书,我真正地明白孩子们并不重视智力玩具或电视节目,他们需要的是我们这些父母的陪伴,在育儿之路上又多了一个宝藏。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2

  什么是情感引导?文中告诉我们,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我认为孩子哭闹、吵嚷、冷暴力对待你,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从小没有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感。情感引导是在孩子表现出情绪的时候准确地教会他这种情绪叫做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

  书中指出情感引导可以帮助孩子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表达顺畅,减少发脾气的现象;促进和孩子的沟通,加深感情;让孩子学会结交新朋友;让孩子学会忍耐,学会面对逆境等等。因此我们在情感引导式教育中,我们老师首先要做到要多问、巧谈、善观,先问学生有什么打算,学生上存在哪些问题,兴趣与爱好是什么等等。再问家长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还要主动与其他科任教师了解,以便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的问题,为顺利地开展工作准备。巧谈,选择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使他们解除顾虑,打开心扉,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样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内心深处,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善观,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需要透过每个学生的细微表现,发现其思想本质,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理,把工作做在前头。

  在情感引导教育中,我们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而且适度放大学生的发光点,及时地给予鼓励表扬,使学生喜欢老师,喜欢学习,在学习中更自觉。教师对学生鼓励越多,学生就越自信,尤其要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惩罚与奖励其实都是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的,惩罚或者一句不恰当的话也许会伤害学生的'自尊,打击他的上进心,甚至影响他一生的成长。

  而奖励在开始时可能会为孩子定目标,光荣榜和激励榜会让孩子感受到外部的压力,而只有当孩子发自内心想要完成某项任务的时候,他们才会有成功的愿望。一旦孩子习惯了奖励,他们会试图取悦别人或者获得外在的肯定。奖励其实等同于惩罚,因为孩子们只有顺从才能获得奖励,否则就一无所获,这会让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从真诚交流变成了相互操纵,会为孩子以后的生活埋下谎言和操纵的祸根。因此,不要简单的说你真棒。要告诉他现在的这种感觉就叫做成就感,很开心吧,你刚才的就叫有毅力,有毅力很重要啊。你现在有什么感觉呢,要多问问孩子的感觉,引导孩子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孩子的表达能力对于之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要让他们习惯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无论是怎样的情绪,表达出来就是释放的过程,对孩子今后的路起着很大的作用。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3

  自从怀大宝时,我就有幸看到了《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感悟到育儿过程中情感引导的重要性,并且为我今后的育儿奠定了一个“关注孩子情感”的基调。但是后来搁置此书,并且没有在实践中施行书中的方法,所以收效甚微。

  现在生完二宝,我再次仔细捧读此书,同样感慨于情感引导的重要性,但是有了一个新的感慨:知行合一是极其不容易做到的。先育己再育儿,但是育己尚且有很长的路要走,何况是还要一边育己一边育儿。

  这五年,育己,自我内省,自我觉察,自我修正,自我修炼,我时刻都不能放松,始终走在成长的路上;育儿,儿助我思,思而认知,知而行之,我时刻都不能懈怠,努力让自己做到知行合一。

  五年的育儿路上,有困惑,有焦虑,有迷茫,有惧怕。之所以有这些感受,是因为我也是一个因着孩子的成长而逐渐成熟的妈妈。求学二十载,没有上过妈妈课堂、夫妻课堂。孩子降生后,一切都是新的世界、新的开始。家里来了一个小怪物,二人世界不见了,夫妻关系开始冷淡了,和老人相处遇到了挑战,情绪问题如冰山一角,慢慢浮出人生的水面……

  于是,不断地内省、觉察、关注感受、追溯成长。学习绘本讲读,为孩子一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习心理学,更多地了解自我,关注自我成长;学习非暴力沟通,学会表达感受,提出正确的请求,从而更好地和孩子、和爱人沟通交流。周国平说:“一个小生命的到来,是启示我们回到生命本身的良机。”是啊,小小的生命像一面镜子,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模样。因着小小的孩子,我的意念可以轻松地引领着成年的我回到童年。在童年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真切的模样,感受小时候那许许多多被遗忘或被忽视的感受。因此,我更加了解了自己内在情绪的起源、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形成路径等等。回顾成长历程,也是一种深刻的成长。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作者金伯莉.布雷恩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将自己在幼儿园多年的专业经验与育儿心得融合在一起,正式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概念,并在书中记录下自己多年的育儿心得与许多情感引导的真实案例。书中对很多妈妈们遇到的具体的问题给予细致的情感引导沟通范例。书中介绍的情感引导的概念并不复杂,简而言之,情感引导就是要让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懂得自身情感的重要意义,能够识别和利用不同的情绪,并能进一步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变化。

  这本书不但教会我如何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更给了我关注自己情感的深刻启发,给予我反思自我、成长自我的机会。在引导孩子如何辨认情感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时,我遇到的最大阻碍在于要先控制自身的情绪和反应。通过多年的成长,现在我知道我的情绪和反应的由来,并能在大多时候及时地终止不良情绪。然而曾经,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我手足无措,心烦意乱,甚至不允许孩子哭泣,对她说“哭是没用的”,甚至大发脾气,让本就不了解自己情绪的孩子更加困惑、害怕。

  这本书的开篇提到了两种类型的妈妈:控制型和放任型。控制型父母信奉的观点是:孩子就应该听爸爸妈妈的话,让做什么做什么,一切由父母说了算。他们只关注孩子的行为,从来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思想、观点、意见。而放任型父母面对孩子的挑战性行为只会唉声叹气,无奈地摇头,毫无作为。虽然我不是彻头彻尾的控制型和放任型,但是在某些事情上,我却做得有些控制或放任。比如很多时候,我也会用“如果……就不能……”的句式来威胁孩子,试图控制孩子某一不听话的行为。在五岁的女儿不戴矫正牙齿的小牙套时,用过了很多情感引导的办法和故事引导的办法都失灵时,我忍不住使用威胁式的话语,虽然当时有效,但是有效期甚短。再比如,在培养孩子在餐桌前吃饭这一习惯时,我没有坚持把小宝宝按在餐椅上,而是任由她四处游走。而我却在唉声叹气,无奈地摇头。

  去年8月份,我参加了德国《七个暗示小孩》父母工作坊和《七个暗示小孩》成人戏剧工作坊,麦克老师指导我们通过戏剧的形式来演绎育儿问题,他从现场随机邀请父母上台来表演自己遇到的育儿问题。几个案例中刚好涉及到控制型父母和放任型父母的`育儿问题。戏剧的舞台效果非常直观,育儿行为和观念在小小的舞台上暴露得淋漓尽致。这种方式所带来的震撼和感悟非常深刻,给予我的启发至今难以忘怀。那么,这两种类型的父母的处理方式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呢?那就是可能导致孩子无法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进行沟通,从而无法建立起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孩子也就无法得到家庭关系所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书中接下来的内容分别针对婴儿期、两三岁宝宝、四到七岁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情感引导的详细案例。在书的最后,作者建议我们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要照顾自己,当然别忘了和伴侣持续二人世界时的浪漫。总而言之,情感引导的本质是尊重和同情孩子,感受孩子的感受。同样,对于我们的伴侣,何尝不是需要尊重对方,感受伴侣的感受?对于我们自己,何尝不是需要爱护自己、照顾自己,感受自己的感受?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4

  过很多大咖和育儿专家推荐,我原以为这是一本关于如何与孩子玩耍的书。但是读完,真的把教育中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脉络抽丝剥茧理的清清楚楚。真心觉得当父母真的是一件难度很高却又门槛很低的工作,如果我们每个人在当父母之前都能好好学习,那么真的是Tomorrow will be damn better!

  很多父母有几大误区:控制型,贿赂型、放任型、忽视轻视低估孩子感受、消极后果惩罚等等。从词语的描述上就不是啥好词儿,并且从字面上很好理解他们都错哪儿了就不再一一赘述。

  通过读这本书,我很好的理解了情感引导的育儿方法。首先对孩子要有情感:一言以贯之那就是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就是无论你怎么样我都会全心全意的爱你,不会放弃你。我们很多父母对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特别警觉,如临大敌,反应过度,既没有帮助孩子认识到错在哪里,夸张的反应反而使得孩子只记住了你狰狞的表情和紧张的神经,或许孩子下次不会再犯了,但无形中的想象力也被破坏了。又或者你反而激起了孩子对坏事的好奇心,学会了不当着你的面的时候继续犯同样的错。正确的方式是,轻拿轻放(我总结的,嘻嘻),像拿易碎品一样,因为你越大吼,孩子就只听到的是不许后面的词。因为孩子是听不懂否定句的,你不要看电视啦!孩子会自动过滤掉你不要,而接收到看电视的信息。不光孩子,我们大人,也是听不懂否定句的。不信你听:千万不要去想一头粉红色的大象哦!哈哈,我再问:大象是什么颜色的?你肯定记住那是粉红色的了。所以不要对孩子做错的事情过度反应,那样只会强化它。轻描淡写,保护孩子的自尊水平,老话讲得好,响鼓不用重捶敲。就是这个意思。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可以让孩子明白你想要传达的意思了。

  当孩子做对的时候没有很好的做出肯定,要么觉得理所应当,要么来一句哇,你真棒!宝贝儿你太棒了。其实这些都不是很好的方式。因为孩子也能感到这样的夸奖方式太不走心了,不够真诚。你说我棒,那我到底棒在哪儿啊。夸奖要具体到事,然后及时强化定义,宝贝儿,你刚刚做的xx事情的表现这就叫做诚实/勤快/乐观/独立/自信。另外就是针对于孩子的感受,要帮孩子明确具体的`感受。宝贝儿,你现在是不是感觉高兴/开心/难过/生气/愤怒/恐惧能够与孩子进行共情。然后孩子明确了自己当下的情绪,就可以把情绪抓出来了。这与西方心理学所提倡的理念不谋而合,即我是我的观察者,逐渐的,孩子长大后就可以认识到情绪处理情绪并从中抽离。可现实是我们很多时候会不允许孩子有情绪,哭啥?不许哭!一声歇了!说起来真的捶胸顿足,因为我以前就会这么干,不许孩子有情绪,不承认孩子的感受!为啥我们会这么做呢?因为效果立竿见影啊!说不许哭孩子真的就硬生生咽回去了,我们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的父母权威厉害的不得了。但是最可怕的是这件事的负面影响要到孩子长大成人以后才会凸显,比如不会处理自己的情绪,抑郁,不够自信、没有安全感等等~很多人说,我们也是小时候父母也这样,不也好好长大了嘛?我只能说,如果你父母不这样,你应该不止现在这水平!

  当然了,人生是单行线,没有平行轨道。生命是最宝贵的一次性用品,而有了孩子绝对算得上是我们的二次生命。但不是让你把所有寄托压在孩子身上,而是让我们再一次有机会体验你小时候朦朦胧胧的的婴儿期、童年期、青春期各个阶段。相信造物主给我们的智慧不是只让我们来吃每日三餐活一天重复一万多次的!无论你有无孩子,无论孩子多大,何不从现在就开始学习育儿?伊斯兰圣训中说学习知识从摇篮到坟墓!正所谓,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Let'sdoit!与大家共勉!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5

  初见此书时,只觉得这书名起的甚是奇怪,“你”是谁?为什么会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带着对书名的好奇感,翻开了这本书。原来这是一本心理学的书,教给我们“情感引导”的方法。这本书的作者金伯莉。布雷恩刚开始也是一名幼儿园教师,还做过心理咨询师,后来致力于研究儿童成长教育。她是世界上首次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儿童教育专家。

  本书从情感引导的误区入手,引出什么是情感引导,以及如何通过情感引导的方式,和孩子建立起一生的亲密关系,让孩子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培养出快乐、友善、坚强、自立、合作、有责任感的孩子。

  所谓情感引导,就是让孩子懂得自身情感的重要意义,能够识别不同的情绪,并且能进一步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情感引导的本质是允许和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和孩子共同分担责任来建立一种“分享权力”的平等关系,以此来调动孩子的内在能动性,让孩子学会在成人的帮助下自己解决问题,并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起良好、亲密的关系。比如孩子玩拼接玩具拼不好的时候,有时候会哭,这时候不能轻易否定他说,“这有什么好哭的,重拼就是了!”而是要蹲下来直视他的眼睛,温和地陈述他的感受;“我知道你拼不好玩具,有些无助,有些生气,你需要妈妈的帮助吗?”这么做,帮他扩充了情感词汇量。让他知道了自己的内心的感觉叫作“无助”“生气”,也让他明白,人在“生气”“无助”的时候会是如此表现,这是两种非常正常的情绪。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内心感受,能够让孩子学会应对自己的情绪,还能慢慢辨别别人的情绪。

  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是:

  第一:预先给孩子一个提醒,让孩子知道,在某些场合下,有些行为是不可以做的.。

  第二:关注孩子的需求,了解孩子的个性,让家长可以提前对孩子的情感反应有所准备。

  第三:全神贯注地倾听,不敷衍孩子的话。

  第四:理解孩子的情绪,回应孩子的感受,同时教会孩子认识自己的情感。

  第五:引导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自己思考可以怎么解决问题。家长也可以给孩子提供选择,但是绝不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万琪)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6

  读完这本书,学会了一个词,情感引导。

  “情感引导,其实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通过引导,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来帮助他们认知情感和表达自我。”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认知情感,表达自我。

  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在生气的时候,知道这就是生气,在难过的时候,知道这就是难过,在愤怒的时候,知道这就是愤怒,在感到委屈的时候,知道这就是委屈。同时,能够把自己的情绪说出来,能够找父母帮忙。而要让孩子具备这样的能力,需要父母的示范、引导和帮助。

  控制型父母和放任型父母都没办法给孩子示范正确的认识情绪的方法。

  这两种我都占了。

  盛怒之下,我做出过很多让自己后悔的言行和举动。命令、威胁、贿赂、放任、轻视、否定……这些书里提到的错误的方法,我都用过了。

  总而言之,我就是一个喜怒无常的妈妈。心情好时,我会是全世界最好的妈妈,温柔的声音,甜甜的语调,再给儿子一个大大的拥抱~~~~但是,心情不好时,儿子任何举动都能把我一点就着,大吼大叫,动作粗鲁,甚至任他哭闹打滚,我都不去理他。

  在我儿子幼小的心灵中,一定有一个天使妈妈和一个魔鬼妈妈。

  当然,我不是后妈。我是爱我儿子的。他生病的时候,看到他难受的样子,我真恨不得是我生病。但在被怒气点燃之后,我就很难控制住自己了,像是飘来了一片乌云,遮住了爱,只剩下了愤怒、粗暴。

  最近在看这本书和《亲密关系》,其中都提到了原生家庭对婚姻、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影响。很多时候,我们与爱人吵架、与孩子发脾气,都不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们做的事情勾起了自己童年生活留下的潜意识,因为小时候的自己受到了伤害,我们却不愿意去面对,所以只用吵架、生气来对付过去。在书中,作者也说,

  “多年以来,我一直难以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我的父母显然是在并不想要子女的时候剩下了我和我的兄弟姐妹,这让我们觉得自己给父母添了很多麻烦。我努力想要从父母对我的不适当的教育方法中恢复过来。没有哪个父母是有意要伤害子女的。老实说,我相信我的父母已经尽了全力,他们只是不知道仅仅给子女提供最基本的抚养还远远不够,所以也从来没有想过怎样才可以更好地教育子女。他们当然不是完美的,我也不可能是完美的。”

  经历了两年半的'育儿生活,我也越来越发现,孩子的来临,其实是在帮助我,让我更加直接的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问题,让我有机会重新成长一次,让我在拥抱他的同时,能够抱一抱我内心那个需要呵护的小女孩。

  父母已经做到了他们能做到的最好,而我也已经成年,既然认识到了问题,就不能只是一味地埋怨,只有正视内心、提供方案、解决问题才是最直接的出路。

  对于我这个咆哮妈妈而言,在这本书中,我记住了两个词,温和而坚定。

  首先是要温和的,无论遇到了什么事情,都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失控,要不都管不住自己,还怎么去帮助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呢。而且要让孩子知道,妈妈这样做,不是在惩罚你,是给你设定一个界限,就是书中说的,温柔教导,适当约束。同时,还是坚定的。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妥协。

  而教导的前提是,一定要与孩子保持亲密关系,能够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真正做到理解他、尊重他,而不是与他站在对立面,教育他、指责他。也许最标志性的动作,就是在与孩子交流时,你是蹲着平视他的眼睛,还是站着高高在上的。

  儿子两岁半了,而我昨天晚上还失控过一次。不过幸运的是,看过这本书,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这也是改变的开始。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7

  本周阅读书目,来着最早在世界上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儿童教育专家金伯莉·布雷恩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是我无意中碰到的,我原以为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和孩子玩耍的书,读来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本心理学的书,教给我们一种叫作“情感引导”的方法来教育子女。

  仔细想来,我们当教师要教师资格证、行车需要各类等级的驾驶证、医生要有行医许可证……世间各行各业似乎都有门槛,需要持证上岗,很多人为了做一份工作会去学习、读书、考研。但其实人生中哪一份工作会比做父母更重要呢?不经过学习就当父母,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

  如果稀里糊涂地当了爸爸妈妈,面对孩子带来的种种问题一定会束手无策。凭借本能,我们可能会发脾气,可能会纵容,可能会不理他。但从专业的角度讲,这都是错误的做法,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

  读书就是为了解决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两个有趣的观点:

  一、教育时机

  原来培养一个人最重要的时机不是在他做错事的时候,而是在他做对的时候。当孩子做对的时候,我们要珍惜这个机会。告诉他这样做是对的。并且告诉他为什么,这个孩子才能变得越来越自信,并且积攒大量正确的行为,他跟这个世界是和谐的。

  比如,孩子今天自己突然跑去读书了,没有人逼他。那么这时候我们要赶紧去固定他的这个行为,用反应情感的方式告诉,今天表现的这个行为就叫作坚持。你真棒,你善于坚持,你肯定能够学的好。当孩子感受到了坚持本身也带来了成就感、也有乐趣的时候,他才能够学会坚持,他做别的事也会表现出坚持的行为。所以孩子的种种情商、种种行为模式都是通过我们一点一滴不断地发掘,不断地确认,才能让他学会的。而我似乎更多的是关注孩子存在的问题,认为就像发现小树歪了扶一扶,树杈过多剪一剪。我们整天对孩子的错误和缺点特别的敏感。而对他们做对的事,对他们做的很好的地方、表达出天性的地方,我们没有感觉,这是我们作为家长的问题。换位思考,我们是否也是在夸奖鼓励肯定中得到更多想要走下去的`动力的呢?

  二、夫妻关系优于亲子关系

  现实生活中,很多夫妻都会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产生分歧,争吵甚至冷战、拳脚相向。这种为孩子好的方式,不仅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反而可能加剧孩子的心里创伤。让孩子觉得最安全的方法是父母的关系好,父母的关系好对孩子的影响更大。所以告诫自己千万不要为了管教孩子的事在孩子面前跟家人吵架,而应该在孩子不在的时候,跟对方好好探讨一下这件事。

  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整天纠结在痛苦当中,改变随时都有机会让家庭变得不同。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8

  可乐的童年,到目前为止,都很幸福,爸爸妈妈一直都在身边,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还有太太(小雨的奶奶)都十分宠爱。如众星拱月般的被照顾着。

  但随着可乐展现出越来越多的个性行为,如何管教可乐成为了我和小雨的问题。可乐有时不愿意穿衣服,有时用手和脚站起来要前滚翻,有时摸插座,经常要光脚在地上玩(东北天冷地上瓷砖凉,被我们禁止)。因为还不会说话,我们沟通不畅,常常哪里有危险,哪些事我们不让做,可乐就偏偏去做。不让做就撒泼,不高兴,用手掌拍地面,让我联想到在我们去澳门逛商场时,偶遇一个在地上打滚的熊孩子,当时我俩就想我们的孩子以后可不能这样。我俩知道不能强硬的管孩子,也不应该硬管,但也没有太多办法,所以就去买了一些书,希望能找到答案。

  第一本书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书内容不难理解,就是用情感引导孩子,与孩子共情,理解孩子的想法,也让孩子理解你为什么这样要求。书中很多实际案例,非常有借鉴意义。最简单一个话术是当孩子出现状况,而你觉得不妥。首先与孩子沟通孩子为什么这么做,然后给孩子提供选择,而不是直接让孩子怎样怎样做。

  可乐在成长过程中展现出的性格,有很多我的影子,比如谨慎,我们分析这也是可乐现在还不会走路的原因,可乐不愿意走,知道可能摔倒,不会走也不耽误玩和做想做的事情。这样想,可乐真没啥动力学习走路。还有倔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手里拿危险物品时,我们只能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拿走,硬抢你有时候都抢不过可乐,硬抢成功的话,不说他生气,过一会儿他还能想起来,再把东西拿起来,小朋友的记忆力特别好。

  全文最喜欢的`一句话“父母同样会犯错,但孩子生来具有同情心和宽容心,他们会竭尽全力的帮你”,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父母。共同成长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作者也会有工作繁忙,很累,脾气不好的时候,作者夫妻会相互提醒对方,也会制作“同情”手环,时刻提醒自己同情孩子的感受,我也将这“同情”放到了我手机的息屏显示。

  书中重点内容都被我标红了,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做父母是一辈子的事,至少可乐上学前,还要总翻这本书。

  但是书也有没讲到的内容,小可乐现在心智成熟了许多,但是语言能力没跟上,如何有效沟通和管教,希望在下一本书找到答案。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9

  一、只有爱的父母,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有人说只要心中有爱,就无所不能,但自从生养了孩子之后,觉得这句话站不住脚了。

  因为做父母,只有爱,根本不能应对孩子平常的各种胡闹和乱跑。

  养育孩子,不能只有爱

  听过一句非常打脸的话:即使是充满了爱和善意的父母,也免不了对孩子进行责备、羞辱、职责、嘲笑、威胁、贿赂、否定、惩罚、说教和宣讲。这句话来自于《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恰恰说明了一句话,养育孩子,只有爱根本不够,还要有科学爱孩子的方法,其实爱孩子的方法,父母最应该掌握的就是情感引导式的育儿方法。

  我们之前有个同事,就是俗称的杠精,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能不同意,根本不带思考的。如果放在20岁我遇见他,一定会很不屑。但现在我一直在思考,他童年的时候,一定是不断被父母否定的角色,因此他从父母那学到了这个技能,并且此生都在复用,觉得效果还挺不错的,至少有一种打败别人的成就感。

  倘若他的父母在小时候,可以对他进行情感引导,不那么否定他,他一定不会是现在的样子。

  情感引导很重要

  得到过情感引导式教育的孩子: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能够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他们会向外界表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让别人理解或是感受到,这点在人际交往中至关重要;他们会拥有一身盔甲,在身处逆境时,能够以更快的速度从坏情绪中走出来;他们能够忍耐,也能够享受快乐,还可以控制自己的冲动,懂得三思而后行;他们在学习中也会更加轻松和快乐。

  很多父母在养孩子的过程中,要不就是自己赢,要不就是孩子赢,但真正高效的赢,应该是双赢。

  父母和孩子只有良好的连接,才能更好的互动,零和博弈中总是会有人受伤,所以双赢才是真正的赢,想要真正实现双赢,父母就必须学会情感引导的教育方法。

  二、情感引导的五个关键步骤

  1、提前预告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而很多因循守旧的父母觉得孩子不用知道那么多,于是每次当孩子出现和自己期待不一样的行为时,很有可能找来一顿骂或是一顿揍。

  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前告诉孩子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以及在某个特定场合,你对他的要求,这样孩子才有可能合作。

  提前告知

  要注意一点,要求要多次声明,确认孩子已经听懂。

  举个特别特别实用的例子,就是孩子看电视没够的问题。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看电视之前,就约定要要看一集还是两集,并且告诉他结束之后,可以自己去关电视,也可以和我比赛关电视,还可以选择让我强制关电视。

  说实话,一般情况下,他都选择第二种,偶尔会有失灵的时候,但95%情况下,都是非常有用的。我就是提前告诉他要求了,偶尔中间也会提醒他一次,时间快到了。

  2、观察和判断

  观察和判断的重点是关注,你要了解孩子的个性和行为特点,我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非常注意他的睡眠信号,每当他哭闹,容易发脾气时,多半就是困了,我就会立刻哄他睡觉。

  一旦明白了孩子的个性,我们就很容易明白他的需要,孩子不乖,往往是因为他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很多时候我们要有比孩子更了解孩子的能力,才能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观察和判断孩子

  3、学会倾听

  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巴,目的就是让我们多听。可我最近一年多深刻的反省过自己,到底有没有做到多听少说,答案是否定的.。

  说一件非常小的事,有一次我和孩子一起洗脚,他低下头把手放在我脚踝附近,我下意识地开始躲闪,问他到底在干嘛,他说:“妈妈,你怎么不把裤腿编上来呢。”之后便帮我拉起了裤腿。

  那一刻,我有些羞愧,孩子的善良远远超出我的想象,而我竟然用自己的下意识在判断他的行为。我应该静下来听,他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妄加判断。不得不说倾听别人,需要有耐心和爱心。

  我小时候,每次和同学打完架回家,我妈都会说:“在家那么厉害,在外边怎么不行了。”她通常不会听我的感受,也不会问我原因,因此后来的后来,我什么都不跟她说了。

  4、体察并了解孩子的感受

  一般情况下孩子哭了,你会怎么做?看见过很多父母都会说,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可是这样做,无疑是不认同孩子的感受,孩子被欺负了,你不心疼,只是责骂,真的有时候看不到父母对孩子的爱体现在哪里,孩子要的绝对不只是吃饱穿暖,最重要的就是有人认同自己。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应该认同孩子的感受,并且告诉孩子,如果有需要,父母能够帮你渡过难关。孩子知道自己的背后永远有父母的支持和认可的时候,才会明白我不孤单,即使我难过,有人会懂,爸爸妈妈会永远爱我,支持我。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在未来不优秀呢。

  了解孩子的感受

  5、对孩子有同理心

  同理心是什么,就是我能够站在你的角度去思考和感受。很多人都没有这种素质,记得在江歌案发到现在,不知道有多少人奉劝她的妈妈,放下一切,去过新的生活吧。可这样的人真的养过孩子吗?懂得失去孩子的那种剧痛吗?我想多半都不懂得,不理解。

  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需要有人理解,当被人理解时,我们才会收起敌对的情绪,愿意敞开心扉。

  愿你我都能成为有同理心的父母。

  三、进行情感引导时必须要注意的两个事项

  首先,让你的言行一致。

  你嘴上说着无所谓,但是表情的狰狞,孩子是看得到的。他们会有一种不适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到底有没有得到谅解。内心还是会非常的恐惧,心口不一难受的不止是孩子,还有父母自己。

  其次,让孩子知道你是他们永远的依靠。

  为什么对有些来讲,家是依靠,而对另一群人讲,家就是自己的灾难。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在家能不能被支持和理解。

  倘若孩子不能在家得到依靠,他们必然会去外界找依靠,于是会发生各种可怕的事情,请自行想象。

  而做父母要给孩子一个信念,无论你遇到什么,都可以来家求助,即使父母不能直接帮助你,也会给你一些指导性意见。

  有了依靠的孩子,才敢独立,这两者绝对不矛盾。

  父母也是人,会生气,会犯错,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我们要给孩子做出榜样,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不完美,会犯错,但知错能改就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孩子最有同情心和宽容心,他们会原谅你,还可以帮助父母成为更好的人。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10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作者金伯莉。布雷恩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将自己在幼儿园多年的专业经验与育儿心得融合在一起,正式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概念,并在书中记录下自己多年的育儿心得与许多情感引导的真实案例。书中对很多妈妈们遇到的具体的问题给予细致的情感引导沟通范例。这本书不但教会我如何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更给了我关注自己情感的深刻启发,给予我反思自我、成长自我的机会。同时,也对我的班主任工作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

  作者在这本书中向我们道出了培养孩子的关键密码是“情感引导”。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尊重孩子的想法。所谓尊重孩子的想法,就是:孩子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当孩子伤心时,给予最亲切的陪伴和关爱;当孩子苦恼时,给予最贴心的安慰,并及时地疏导。其本质就是允许和鼓励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和孩子共同分担责任来建立一种“分享权力”以此来调动孩子的内在能动性,让孩子学会在成人的.帮助下自己解决问题,并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亲密的关系。

  不知道是否有家长和我一样,带孩子出去总是兴致而去、扫兴而归。为此,我们夫妻没少吵架。

  开学前两天要去拍证件照,去之前我先就播下种子了。出发前我问:“一会拍照的时候,怎样才能拍得美美的?”“要打扮漂亮。”“要摆好姿势,不能乱动。”……我很开心,至少之前和她的交流还是有效的。下车前我又进行补充:相信今天我们一定能拍出美美的照片。不知道是她长大了,还是别的原因,在拍照的时候特别配合,没让我们家长多提醒一句。

  回来的路上,我们对她进行了肯定,她很开心,尤其是当她看照片时发出的笑容让我觉得她真的长大了。“教育孩子不是在她做错事的时候,而是她做对事的时候。”想起这句话,我又再次对她进行了肯定,并告诉她在幼儿园里也能表现得非常棒。

  就像这本书后记所写的那样:育儿之路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学习和改进,任何时候改善亲子关系都不晚。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心想事成,因此,请伸出你关爱的双手,给予他们温柔的指引,并认真地看待孩子的情感。等你的孩子步入青春期之后,你就会看到这些努力的成果。

  不知不觉已经做了很多年的班主任,也遇到过很多类型的孩子,说形形色色也不为过。他们的思想天马行空,每天也会产生很多问题,自然而然产生很多负面情绪。我不断尝试对他们进行“情感引导”,注意说话方式和谈话内容,与他们产生“共情”,引导他们自己表达情感和想法,自然而然解决问题、消除负面情绪。

  四年的育儿路上,有困惑,有焦虑,有迷茫,有惧怕。班主任工作繁杂、忙碌,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把书中所学运用到实际中,相信道路会越走越坦荡。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11

  班主任项老师的带领下,我积极地加入了第二期班级家长共读群。我们共读的第一本书是金伯莉·布雷恩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当终于拿到了这本书,我心里特别高兴。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

  迫不及待地打开目录,想把书中的内容一口气读完。

  在项老师的认真指导下,我们顺利开始了我们的共读之旅。认真地朗读,仔细地去感悟,去领会。有时候虽然忙,但是大家都没有掉队,没有应付。

  作者在这本书中向我们道出了培养孩子的关键密码是“情感引导”。情感引导的'本质就是允许孩子自由轻松地表达情感,而不受任何压抑或否定。了解并尊重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脾气,所以情感引导也要因人而异。

  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当孩子伤心时,给予最亲切的陪伴和关爱;当孩子苦恼时,给予最贴心的安慰,并及时地疏导。

  正面的积极的引导,永远比大声呵斥更有效,对孩子的发展更有益。

  快乐成长中的孩子,犹如小树苗,需要阳光的照射,雨露的滋润,需要家长不懈地关注他们的成长。不是横加干涉或一味纵容,而是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以他最需要的方式去帮助他。其实,教育孩子是个静待花开的过程。成年人应该安静等待孩子的内心变得平和,见证每个内心发展的奇迹。父母们不要强制给儿童不需要的东西,在给儿童足够的营养、适合的环境之后,会发现儿童的成长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是大自然给予儿童最好的礼物。

  一边积极地学习,在生活中,根据孩子的情况,加以运用。效果立竿见影。虽然还有不尽如意的地方,再转念一想,毕竟她还是孩子!耐心!引导!

  以前我总是很纠结对孩子的溺爱和真正的关爱的区分。溺爱是一味纵容坏习惯,比如孩子玩手机,为了哄孩子开心,不加限制地让他玩。而真正的关爱是对孩子有益的。比如孩子因没考好,很不高兴。就需要及时地沟通交流,分析、安慰。这次女儿期中考试数学没考好。我心里是怒火中烧,表面却是风平浪静。我脑海里始终盘旋着两个字“控制”。因为我知道大发雷霆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女儿回到家,我假装不知道地问她:“宝,这次数学考的怎么样?”她嘟囔着嘴说:“妈妈,这次我粗心了,没考好。”我上前搂着她说,吃过饭,我们好好分析一下试卷,订正,并且要整理到错题本上。我话音刚落,她惊喜地望着我,使劲抱着我,使劲点点头。最近回家积极地写作业而且很认真。我想假如我没能控制住,家里是不是因为这一次没考好而硝烟弥漫。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觉得教育孩子也是一个学会成长的过程,一个历练和修行的过程。也正像项老师说的,教育好孩子应该先塑造好自己。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12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是20xx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国)金伯莉布雷恩。金伯莉布雷恩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儿童教育专家,在处理与孩子沟通的问题时,控制、放任、贿赂、威胁都是家长们常用的方法,而本书提倡的则是情感的引导,然后增进亲子关系,进而提高孩子的情商和沟通能力。

  在没读到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有“情感引导”这样的方式,书中阐述的“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情感引导的核心就是由父母来帮助孩子认识情感、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和他们生活的世界,通过父母正确的情感引导,孩子会变得更加坚韧、自立且善于交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身兼母亲与老师的双重身份,在这本书中获益匪浅。

  细心观察、耐心沟通——做个设身处地的老师

  班上有个叫瑶瑶的小女孩,根据家长反馈的信息,我们知道了家长在家的教育是以成人的方式来进行教育的,导致孩子十分的早熟。这让这个女孩子觉得在学校跟一群小屁孩玩,太幼稚了。因此,在自主游戏时,她做“小客人”时就是拿着个手机满教室走,也不和小朋友玩。我把这一情况用手机记录了下来,还和孩子进行了沟通,知道了她放假了更喜欢做的是在家画画、看书等,不喜欢做“小客人”,更喜欢做“小主人”。在第二次的自主游戏时,我就让她得偿所愿,发现她在做“小主人”时,可以完全的投入到游戏中去,也会和小朋友进行交流了。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也鼓励她有事情要主动的和老师、阿姨说。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家长也意识到了孩子毕竟只是孩子,完全用成人的方式来教育是行不通的。终于,通过这一年半的沟通交流,在这次的家长会上,瑶瑶的爸爸和我们说到:“老师,我们瑶瑶能在你们班上是我们孩子的幸运。”虽说一年半时间长了点,但最终通过工作中细心、耐心和爱心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观察、陪伴,不仅收获的是认可,更是让我对书中的“情感引导”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为今后的工作,尤其是在于小班刚入园孩子沟通时,很快就获得了他们的认可。

  理性观察、共建规则——做个放手的老师

  针对班级幼儿的挑食情况,在大家共同的讨论下,我们制定了小红花的兑换制度,和孩子们一起商量了小红花的个数所能对应的相应的奖励。在角色游戏中有的孩子喜欢做老师,那么我们就商量了2个小红花可以换坐老师的'椅子;针对孩子挑食的情况,我们也商量了5个小红花可以把不爱吃的食物挑出来不吃,但一个星期只能换一次;孩子喜欢去触摸钢琴的,我们就商量了8个小红花可以换在区域活动时去弹钢琴……在这样的小红花兑换方法实施后,孩子们的表现更为积极了,学本领时孩子们坐的更神奇了,听的也更认真了,而自从自主午餐后,我们班级的孩子们吃饭更为干净了,而小红花的兑换更是减少了孩子挑食的情况。

  在共建规则中,我理性运用书中的“情感引导”,让孩子在共情中共同设置规则、强化规则,充分利用孩子们的情感来完善班级管理。

  整本书都在讲述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之道,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坚信好妈妈才能成为好老师,幼儿园孩子的年龄小,幼儿园的教育更是从小家到大家的教育。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孩子成长,更美好的是修炼更好的自己,与孩子一起成长。让爱成为教育的调和剂,让情感承载教育的温度,让我们能够走进孩子的七彩童年,做孩子们的老师妈妈!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13

  疫情在家的日子断断续续读完了《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刚开始以为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和孩子玩耍的书,读完后原来这是一本心理学的书,教给我们“情感引导”的方法,本书从情感引导的误区入手,引出什么是情感引导,以及如何通过情感引导的方式,和孩子建立起一生的亲密关系,让孩子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培养出快乐、友善、坚强、自立、合作、有责任感的孩子。作者在这本书中向我们道出了培养孩子的关键密码是“情感引导”。情感引导的本质就是允许孩子自由轻松地表达情感,而不受任何压抑或否定。

  首先在书的开篇,作者指出了情感引导的四个误区:第一类误区:控制和放任。比如对孩子说:“我数到三,收住你的眼泪!”或者感叹:“唉,那个孩子就那样了”。第二类误区: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跑的不小心摔倒了,就说:“就轻轻摔了一下,能摔多疼?”第三类误区:对孩子运用贿赂的手段。比如“哪个小朋友做的好,就给他奖励贴贴”。第四类误区: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比如游戏中孩子捣乱,把他拉到旁边,不让他参与后面的游戏。控制、放任、贿赂、威胁等,是我们常用的'手段,如果长期这样极可能导致孩子无法恰当地表达情感和进行沟通,从而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书中指出情感引导可以帮助孩子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表达顺畅,减少发脾气的现象,促进和孩子的沟通,加深感情,让孩子学会结交新朋友,让孩子学会忍耐,学会面对逆境等等。当我们学会对孩子进行情感引导,会为孩子打造一件“保护盔甲”,在逆境时让他能够更快地从消极的情绪和经历中恢复过来;会让孩子学会忍耐,同时还能提高他们控制冲动的行为,他们会更合作、自立且有责任感,在学校里学习也会更专心、也学得更轻松。

  所以我们不管是作为父母还是老师,在对孩子的情感引导教育中,首先要学会聆听,当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能够有倾听的想法,学会去了解孩子的感受。比如说:蹲下来,跟孩子的目光平视,再问他,到底有什么样的感觉?“老师能够理解你现在很生气,老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对吗?”“老师知道你疼,对吗?”当我们能够准确地反应出他此刻的感受,孩子的情绪也会逐渐地下降。班里的新生王子怡小朋友,开学的前几天里每天来园后都会哭,要回家,要奶奶,甚至有时连饭都不吃,我把她抱在怀里先倾听并了解她的想法:“你现在最想做什么事情?你是想奶奶了是吗?老师知道你现在就想见到奶奶,其它的事情都不想做。”然后再去慢慢的引导她,结果她的情绪果然好了很多。作为幼师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每次表扬孩子时不要只是简单的说你真棒,要告诉他现在的这种感觉就叫做成就感,很开心吧,你刚才的就叫有耐心,有耐心很重要啊,你现在有什么感觉呢,要多问问孩子的感觉,引导孩子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孩子的表达能力对于之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要让他们习惯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无论是怎样的情绪,表达出来就是释放的过程,对孩子今后的路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时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当孩子伤心时,给予最亲切的陪伴和关爱;当孩子苦恼时,给予最贴心的安慰,并及时地疏导。

  自上班以来五年的工作中,也遇到过很多类型的孩子,他们的思想天马行空,每天也会产生很多问题,自然而然产生很多负面情绪,我不断尝试对他们进行“情感引导”,注意说话方式和谈话内容,与他们产生“共情”,引导他们自己表达情感和想法,自然而然解决问题、消除负面情绪。就像这本书后记所写的那样:育儿之路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学习和改进,任何时候改善亲子关系都不晚。因此,请伸出你关爱的双手,给予他们温柔的指引,并认真地看待孩子的情感。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南风效应”: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吹出了刺骨的冷风,行人因为害怕寒冷,所以裹紧了大衣;而南风吹出了柔和的微风,行人觉得很温暖,便解开了大衣。教育孩子其实也是一样:让我们用春风化雨般的温柔,润物于无声!给他爱,给他力量,给他信心,你会发现南风虽然柔和无力,却能化为绕指柔,让孩子在风中起舞!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14

  一、什么是情感引导

  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通过引导,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来帮助他们认知情感和表达自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理应成为孩子的情感引导师。为了提供更好的引导,父母首先应该对孩子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情感引导的基本要素:了解并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发育阶段,对孩子的各种情感都要表现出同情和支持,避免否定、怀疑、轻视孩子的情感,为孩子做好良好的典范,通过聆听孩子的心声并加以复述来丰富孩子的情感词汇,提前让孩子知道应该怎样做,可以让他们更合作。

  情感引导的常见误区:

  1、控制型父母:善于用命令和威胁来处理孩子的一些行为,不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动不动就板起面孔,数1、2、3,甚至对孩子动粗。看似解决了当下的问题,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压制,就想弹簧一样,压得越狠,反弹的越厉害。在少年时期他们可能会抓住一切机会放纵自我。

  2、放任型父母:纵容孩子的行为,也体现了父母的无力感。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会个性散漫,因为没有规则意识而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3、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例如,孩子奔跑时摔倒了,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坚强立即说,不疼,自己站起来;或者吃饭时孩子说自己吃饱了,家长非要继续喂等等。

  4、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我的孩子喜欢在客厅里玩球,有一天他打碎了一个花瓶,怎么处理?以往的我会说:告诉过你多少次了,不能在客厅里玩球,看看现在怎么办?取消今天六点的动画片时间。这样会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你犯了错,你要为你的错承担责任,作为家长的我和这件事没有任何关系,我要惩罚你,让你过的不好!很显然,这样不利于亲子关系更没有通过这件事教会孩子什么。

  二、为什么要进行情感引导

  情感引导可以帮助孩子学会认知、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加深亲子感情;可以为孩子打造一件保护盔甲,让孩子学会很快地从消极的情绪和经历中恢复出来;可以让孩子成年之后更能理解和安慰他人的情感。

  三、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

  1、播下合作的种子:即提前打预防针,提前明确要求。譬如带一个孩子做火车或外出聚餐,首先告诉孩子活动流程,其次是什么不能做,我们全家一起遵守,例如在公共场所不可以大吼大叫、到处乱跑,吃饭时必须坐在桌前安静的吃饭,直到吃饱为止,当然不要期望孩子可以在整个吃饭的过程中安静配合,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提前给孩子准备好玩具以备他饭后玩耍。

  2、判断和观察:时刻观察、关注孩子,体察孩子的需要。他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烦躁、吵闹或者沮丧。仔细观察并了解孩子的个性,有助于家长预测何时可能会面临挑战,并提前做好准备。

  3、学会聆听:聆听的能力对于情感引导至关重要。用耳朵和眼睛,甚至是蹲下来和孩子视线齐平,以便直接和他进行眼神交流,让他知道你确实在专心致志的关注着他。不仅要注意孩子说的话,也要观察他的肢体语言。

  4、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有一天晚上睡觉前孩子有点闷闷不乐,我问他,要不要和妈妈晚谈呢?今天有什么事可以和我分享吗?(孩子在幼儿园里每天早晨都会和老师早谈,所以他把睡前的我们之间的谈话称之为晚谈。)他告诉我不想去幼儿园了,因为今天有一个比他大的女生用脚踢他了。这个时候我该如何处理呢?理解孩子的感受,并且让孩子觉得家长能体会到他的痛苦,并且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处理事情的意见和方法。让他在下次碰到此类问题时不再只是生闷气而影响一天的好心情。

  四、情感引导的一些注意事项

  1、让你的言行保持一致

  孩子是很敏感的,有时候我儿子会突然问我,妈妈你怎么不开心了,其实我可能真的.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或其他事情没有处理好而表情比较严肃。这个时候没有必要隐瞒孩子而非得说我很开心啊,可以实事求是的告诉孩子我正在思考问题。这样也避免了孩子的担忧和猜测。

  2、让孩子知道大人会帮他

  就像前面讲的孩子打碎花瓶的事情,正确的处理方式是1、愿意和孩子一起承担后果,并帮助孩子一起收拾残局。

  3、通过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经过和后果来学到经验和教训,并引导孩子提出避免此类事情发生的方法。

  每一次坚持都有意义,每一本书都给我不同的人生感悟。这本书告诉我对孩子的正确教育应建立在同情、关爱和亲密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育儿的道路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学习和改进。努力吧,趁着他未长大,趁着我还没有变老。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15

  在上篇我的生活:去珠海旅游,日常被两娃气个半死里我就说过,要多读一些育儿书,掌握孩子的成长规律,少发脾气。

  回来之后,利用零碎时间,重新读完了这本《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这本书我很早就买了纸质书,但因为当时孩子还小,感觉即使看完也暂时用不上,于是翻了一半就束之高阁了。

  但里面的主要观点,我还是有印象的,那就是要对孩子进行情感引导。

  这次重新读了这本书,加上养娃已有两三年,因养娃而经历的各种酸甜苦辣,也是数不胜数,于是对这本书的育儿观念越发认同。

  这里基于本书的育儿观念,结合自己亲身经历,总结了做情感引导型妈妈的一个最主要的条件,那就是:换位思考,永远共情。

  说的更简单一点,那就是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待你的孩子。

  试问谁不想被温柔平和对待,谁不想有人能够理解自己帮助自己?

  当然绝大部分的家长都是爱孩子的',尤其当孩子乖巧听话的时候,基本上每个家长都可以成为温柔慈爱的爸爸或妈妈。

  可是但孩子撒泼打滚发脾气,上蹿下跳搞破坏的时候,家长们估计就有很多种反应了。

  大部分家长都会基于本能反应,开始对孩子大喊大叫发脾气,试图用高分贝的音量,让孩子感到恐惧害怕,从而停止自己的行为。

  他们可能会说,我也不想对孩子大声吼叫,可是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呀,他们实在太让人生气了。

  可是成年人之所以为成年人,不就是因为具备了孩子没有的控制情绪的能力,具备了孩子没有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呀。

  如果你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经常情绪失控,是不是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呢?

  如果会反思,那就好办多了。

  这个时候,如果你能够换位思考一下,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当前的情况,就应该会知道孩子有多无助,有多希望被理解同情。

  他们哭闹不止,可能只是因为他觉得饼干就应该是圆的,而你却把它掰成了两半,然后自己还表达不出来;

  他们到处乱跑,可能只是因为他们天性就是活泼好动,又好奇心爆棚,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

  他们吃饭不专心,可能只是因为年龄上的限制,导致他们的注意力只能集中二十分钟左右;

  他们自私不愿分享,可能只是因为每个小孩发育过程中都会有的占有意识。

  当你能够理解孩子的种种行为背后的原因,然后对孩子表达理解和同情,其实很多时候就能让孩子从暴躁的小狮子变成乖巧的小白兔。

  因为对孩子表达理解和同情,会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感受没有被轻视,因而会觉得倍受尊重,这种被尊重的感觉,会消弭孩子绝大部分的消极情绪,从而使孩子更容易听从大人的忠告。

  当然每位家长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要求每位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每个问题时,都情绪稳定和理解共情,未免也太强人所难,但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去减少家长情绪崩溃发脾气的次数。

  至于要如何表达理解和共情,每个家长可能方式都不一样,但注意语气一定要是平和的,带着关爱的。

  如果你虽然对孩子说:“我知道他们拿了你的玩具,你很愤怒难过是吗?你需要妈妈帮你吗?要不要抱抱呢?”,但是语气却是不耐烦的,恶声恶气的,那孩子也不会被安抚下来,反而会觉得妈妈其实并没有理解自己,也并不想帮助自己。

  毕竟孩子有消极情绪的时候,也最是需要被爱的时候。

  希望每一个父母或者即将成为父母的人,都能够通过学习,对自己的孩子有多一点的了解,才能帮助孩子在打怪升级的成长过程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相关文章: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精选15篇)01-04

你是最好的自己读后感04-14

《最爱的狗狗就是你》读后感04-25

企业就是你的船读后感03-17

中考命题作文: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03-10

《赏识你的孩子》读后感04-25

企业就是你的船读后感3篇04-26

读《最爱的狗狗就是你》有感04-30

面色温柔,活得简单,不去占有,这就是最好的生活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