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时间:2024-06-18 12:27:1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精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5篇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

  这本书本来应该在中学阶段读的,那会读可能没有太多的理解,现在读也不晚。那我就谈谈我对这本书里讲的感悟。

  第一封信写了,谈读书。

  今天,在这里我想和你谈谈读书。

  首先,读书,它是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获得收获。

  说说我自己的故事吧,以前上学读书从来不是什么学霸级人物,也不算学渣吧,用现在一零后的学生的描述来说,我呀,算是个学逗吧,学习太逗了。

  出来实习到现在工作,我觉得实践永远也离不开理论,没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很难在这个社会里生存。

  我想以前读书吧,更多是被动式读书,老师让你读一点你就读一点,至于装没装进去就又是一回事了;而现在读书,不像以前了,已经学会了主动式读书。因为自律,性格也变得够独立坚强了。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则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因此,阅读能塑造人的性格,可形成“隐性资产”,绝对是合算的长效投资。

  第三封信写了,谈静。前信谈动,只说出一面真理。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我想“静”也许是内心感受,心与心的独处时光,或者是自己给自己的.另外一个世界。

  我喜欢静的时候,也许在图书馆,看书的时候很安静,进入到书中世界的时候很安静,很祥和。静像是给心灵净化了一切闹腾与不安的情绪一样。

  如信中所说,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皇扰乱中雍容应付事变,丝毫不觉张皇,就因为能镇静。

  现代生活忙碌,而我们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乱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2

  近日,我读了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本书书是作者以朋友的身份写给全国青年的十二封信,书中生活气息浓厚,亲切自然。虽是若干年前所写的信,但对于今天的年轻人仍然适用。读完此书,我感受到了朱光潜先生对青年一代的谆谆教诲以及殷切的期望,让我认识到了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应该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更是启发我在工作岗位上要用奉献和服务来磨炼自己,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

  奉献是一种境界,是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的过程。在看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在工作中勤恳付出、全心全意服务司乘的信念。“有一份热放一份光”这虽然是一句口号,但这也是我对于自身的要求,作为青银高速的一份子,虽然大家的岗位不尽相同,有与朝晖星辰为伴的收费员,有不怕酷暑不畏严寒的养护工,但是我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付出、不求回报,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更是我们应该完成的任务。海塞说过,“我们应该在不同的岗位上,随时奉献自己”,本书中,朱光潜先生也多次提出青年应该为社会奉献、为人民服务。对我们而言,为过往司乘提供最优质舒心的服务,提供快捷畅通的道路,就是我们的根本宗旨,所以,奉献精神是我们每一位青银人都应该具备的良好品格和职业操守。

  服务是青银的.名片,作为青银人,我们应该让这张名片熠熠生辉,让“满意在青银”通过我们的优质服务传递给每一位司乘。收费站作为一个服务窗口,收费人员的服务态度显得尤为重要,亲切自然的微笑,热情甜美的言语问候,娴熟规范的肢体语言,是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展现出来的美好行为。我们要用热情和耐心去服务和帮助司乘人员,用真诚的态度带给司乘人员温暖,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为实现“满意青银”的奋斗目标,做出自己的努力。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它让我认识到我们当代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理想和目标去奋斗,用奉献和服务来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3

  自从读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后,我懂得了什么叫多角度分析,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

  朱光潜先生在此书中回答了当代青年的各种问题,由多方面去逐一回答,去解疑。如第二封信与第三封信“谈动”与“谈静”。“郁由于静止,求泄的办法在动。”是的,许多人的烦恼都是由于太清闲了,才有很多时间去烦恼,只要让自己动起来就没有时间去烦恼了。

  而朱光潜先生在“谈静”中讲到了“静趣”以及“静的修养”。是的,一个人的内心越空灵,就不会觉得物界不沉寂,同时也不会觉得物界过于喧闹。这样自能体会到趣味,这便是“静趣”。而朱光潜先生在信中也说了“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有内在因素,也有外界影响,这便是“静的修养”。

  还在朱老先生所谈的“多元宇宙”,看似十分深远却又贴合实际。正如书中所讲,“恋爱的宇宙无法与道德的宇宙相容”。是的,道德与恋爱无法相容,社会当出现道德与恋爱冲突时,社会对恋爱者大肆诋毁,而这一点正合朱老先生的观点贴合。

  由以上可见,朱老先生目光深远且富有洞察力,着实让人敬佩。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4

  动与静,“动”指的是运动,“静”指的是静止。二者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似乎是绝对、无法并存的。但世间万物,只有动静结合,才能生生不息。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话出自王籍的《入若耶溪》,诗人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噪”“鸟鸣”笼罩着若耶,使山林的寂静更显得深沉。动与静,在生活中它们相互对立,但在艺术作品中有时却相辅相成。对于厌烦了尘世纷扰的人来说,在这远离世俗的地方,显然有着无比的幽静来澄净思想,求取心灵的一隅清净。但是,山林如果真的寂静无声,那会让人觉得死气沉沉。

  朱老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我最喜欢的话是: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所谓空灵,其实是一种以普适淡然之心悄然观物,只用心聆听自己的真切想法的境界。人能听到和感知到的事物数不胜数,但只要保持心的'空灵,不被外界纷杂干扰,人就不会因这许多的声音而心烦意乱。外在物界的动与心灵世界的静,在看似矛盾实则真实的世界中和谐地相处着。

  听,那心空灵时刻的动与静——

  坐在动车上,不经意间向外看的时候,田间的油菜花已全部盛开,活力的黄夹杂着野草油嫩的绿,哪怕在朦朦胧胧的天气中也是极美的。一闪而过的画面,也能看清是两位行人撑着把伞,平静地走在刚下过雨的街道上。这些城市边缘的小人小事,在动静之间,折射出一种活泼的生命的活力,令人欣喜,令人感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往往把动与静对立起来看,但其实两者互相依存,不能割裂。小时候玩惯了的陀螺,飞速旋转地站立着,这是它最寂静的时刻;弃在一旁,它只是毫无生气地躺着。那是真正的静。

  静则死,动则生,世间万物皆是如此。自行车驶过黑色的柏油路,放空脚踏,它一往无前地转动着。回头看,一切都是风景。物界在动,人却无比空灵。那是真正的静。

  树欲静而风不止,风不止,仍能静如山。生活满是动与静的结合,让心空灵,仔细倾听,生活的乐趣尽在眼前!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5

  读罢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感触颇多,话语虽平易近人,似多年挚友娓娓道来,却处处给人惊喜,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众多感触不便一一道来,便选取一些印象颇深之处发表一点陋见吧。

  “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朱光潜先生对于现代青年的毛病,曾这样慨乎言之。我深以为是。网上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我不思进取,却又不甘堕落”。正好处于低潮期的我感触良多。在浑浑噩噩度过了一个大一后,原本光鲜的梦想变得模糊,清晰规划好的前途开始渺茫,我渐渐坠入柔软却阴冷的泥淖,看得见光却又攀不上枝条。“愁”字漫上心头,挥之不去又不可视而不见。

  但朱先生这时又恰似知道我的烦恼之处一般,谈到动静相宜的解愁之道。

  “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朱先生如是说。其实这话说的略微有些晦涩了,颇有一点道家阴阳调和的味道在里面,但先生贴心至此,作了浅显的解释:

  “如果把‘尽性’两字懂得透彻,我以为生活目的在此,生活方法也就在此。”

  不过“尽性”二字,这一点我深以为然。但是,人生约束颇多,并不是时时可尽性而为的.,而愁思偏偏就生在这不得尽性之处。我如一卷洪流,却偏偏郁于一方浅潭,四周怪石林立,高山巍然,奈我如何有十八般本领,也只能在这窄室中横冲直撞以泄心中怨气,久而久之便也成一汪死水。

  对于这一点,朱先生又言:“假如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这看似简单,做起来又谈何容易,我有七情六欲在身,四面八方的纷扰扑面而来,想要提炼出“不屑”这一情绪,非长期修炼不可得呀。而若不顾自己本来心绪强行选择“不屑”,或又徒生其他心蛊。总而言之,这条解愁之道,我还需得边行边修炼。

  虽说先生的“动”我学习得颇为艰难,但对“静”却得心应手。“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先生是这么说的。或许与我本身的性格有关吧,我平生最好之事,便是精致地“消磨时光”。一壶清茶,一卷诗书,一架藤椅,一帘好景,加一年数百变幻的岁月与一日更替不绝的时光,所为神仙逍遥,我怡然自得。对我而言,“静”比“动”更能纾解愁情,原是那袅娜的青烟,是可以燃尽世间纷扰繁杂的吧。先生在第一封信里就提到了读书,可见读书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如今,无论我们想要看什么书几乎都能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就这一点,不知要羡煞多少前人。怪就怪在,选择多了,我们反倒不知道怎么选了。诚如先生所说,读了一本没价值的书就等于丧失了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正因为如此,对于选书,我们更是应该慎之又慎,就我看来,真正有价值的书应该是能够引起我们的思考而非只是看过就忘,消遣娱乐的工具。

  在谈“静”中,朱先生指出人生乐趣的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静”是指心灵的空灵。唯有做到心灵的空灵,才能在这嘈杂的世界中去领略,去感悟。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所以在忙里偶然偷闲,闲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

  在前头曾提到,最近由于学习之事,我有些许烦恼,而我与朱先生也在文章会友中渐渐熟识,他便在《升学》一信中告诫:“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可能我之前错误地定义了学习在人生中的位置,它是一件需要我去认真完成的事情,却不是一件务必完成的事情,我的选择取决于我的兴趣,取决于我想过怎么样的生活,而不是应该过怎样的生活。我需要对我的选择负责,而我的选择服务于我的生活,我将学习看作一种义务而将其与我的生活分割开来,那它必然成为我的负担,那我便不可能将其杰出地完成了。

  论述至此,大都为鄙陋之言,观点浅薄,不曾有条理。我才疏学浅,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阅罢此书,我在前行路上便会多一位挚友了吧。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6

  十二封信,一封封,一沓沓,一笔一划汇成潺潺教诲,在书中聚集成了一本颇有分量的书——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留学期间,用自己的方式,专门写给青年人的,表达了他对青年人的赤诚关怀和殷切希望。读罢此书,如同和长者交心,恳切的言辞,语重心长的教诲,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悟与思考,更是温暖和感动。

  —封封书信,流露出的是朱光潜先生的情恳意切。

  信中首称“朋友”末署“你的'朋友”,通篇下来,好像一位熟悉你的老朋友与你交心,而不是一位刻板严肃的学者再长篇大论。

  十二封书信,十二个不同的话题。他会在每封信结束说“再会!”会给与青少年最真诚的祝福:“就在此祝你,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会为你加油打气:“朋友,让我们一起努力罢!”合上书,脑海中朱光潜的形象仍挥之不去:目光温和,纵然满头银发,身形消瘦,却饱含了笃热的情感,温文的态度。

  一封封书信,引着我们去思考生活学习。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谈读书。读书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是,该读怎样的书?“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朱光潜先生给了青年读者一个满意的答案:”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读完后细细深思,信里所写的,不正是“碎片化阅读时代”下许多年轻人的真实写照吗?读一本书,大多时候囫囵吞枣,只讲求读一遍的快乐与刺激,疏于思考,到头来读过的书不少,学到的东西委实不多。

  除此之外,朱光潜先生还点出:“读书是一种乐趣,就像是探险,从书海中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书,必须经过万千跋涉所得到的,其中滋味更与何人说。”谈读书,不仅仅是鼓励我们读书,我想更深层次的让我们在书中提升自己的境界。

  书信虽然已经历大半个世纪,青年人的成长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过去的年轻人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烦恼同样困扰着当代青年,朱先生的文字朴实无华,谆谆劝导,为迷茫的年轻人带来了继续前行的力量。感谢在迷茫的岁月,遇到了朱光潜先生的十二封信。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7

  在序中,朱光潜明确地指出,青年为国家社会的生力军,如果不从根本上培养能力,凡是近视,贪肤浅的近利,一位袭蹈时下陋习,结果纵不至于“一蟹不如一蟹”,亦只是一蟹仍如一蟹而已,国家社会还有什么希望可说?

  朱光潜的言辞犀利,但却说明了青年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青年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但为什么朱光潜会提出“一蟹不如一蟹”和“一蟹仍如一蟹”的说法呢?难道不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吗?

  在如此快节奏的社会中,青年人需牢记自己的使命,勤学苦练,用长远的目光看未来,不能够只顾眼前的小利益,不能像愚公移山里的智叟一样没有长远眼光。如果连青年人也没有这样的思想觉悟,那不正印证了朱光潜的话了吗?

  朱光潜对朋友写下的十二封信中,都能看出作者是一个终身愿与青年为友的人。在第五封信"谈十字街头"中,作者提出“习俗是守旧的,而社会则需实施翻新,才能增长滋大,所以习俗有时时打破的必要。"青年人需要创新来推进时代的发展,若墨守成规,那便止步不前。社会的发展需要驱动力,就如门锁在生锈时也需加一些润滑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我认为我们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一切静态的事物,那么一切都将是可变的,可以富有创造的。如果永远不愿意跨出那第一步,那么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在第七封“谈升学与选课”的信中,“至少在大学头一二年中,你须得尽力多选功课,所谓多选功课,自然也有一个限制,贪多而不务得,也是一种毛病。我是说,在您的精力时间可能范围以内,你须极力求多方面的发展。” 选课这一个话题与我们息息相关。我认为大学生在选课时应该选自己感兴趣的功课,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所长。每次在选课前,我都会十分谨慎和纠结。我考虑的是机会成本如何最大化。课程种类繁多,深思慎取才是上策。但具体的方法还得根据不同的人,我不敢胡乱指点。

  在第十二封“谈人生与我”的信中引用了《无言之美》: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话表面看来,不通已极。但是实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类所过的生活--比好一点,是神仙的生活,比坏一点,就是猪的生活--便呆板单调已极,因为倘若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我认为拼搏努力的人生才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欢乐,呆板无趣的生活与机器人的麻木的工作又有什么区别呢?反反复复的,同样的工作只会让我们觉得枯燥乏味,也会拉低工作效率。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每个人在岔路口的选择也是不同的,虽没有作者想的那么深远,却只知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去走,它只是属于你自己的。为了不留遗憾,我愿用自己的努力奋斗换取那快慰。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8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作为青年的我们,也许正容光焕发地迎接挑战,也许正尝试适应学习和生活节奏的各种不确定,也许正跌跌撞撞走到又一个人生岔路口……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跨越时空,成为可以让我们背靠的那股温柔而又坚定的力量。

  第一次了解朱光潜先生,是高中教科书上那篇让我觉得抽象而又晦涩难懂的《谈美》。而在我迷茫之际,遇到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本书,也让我遇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朱先生:他像一位温文尔雅、饱含智慧的长辈,用自己的经历和见解,向我们传递珍贵的人生经验和学习方法。

  天下至诚,能尽其性。生活和学习一样,是一种不断自我发现的过程。朱先生在信中提醒我们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顾及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荒废光阴。在新生事物不断奔涌而来的浪潮里,我们要定心、定性,不随波逐流,不焦虑浮躁,去感受自己内心的追求,去“忙里偷闲,闹中觅静”,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保持对未来的`向往和热情。而在被裹挟着前进的时候,我们与其抱怨生活的困苦、命运的不公,不如跳出高台,大胆尝试自己想做的事情,失败不可怕,要相信厚积而薄发。

  对于青年人而言,这本书是一份珍贵的指南,它从生活、学习、爱情和情理等不同的角度,向青年人提供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掌握自我成长的方法。

  在这样一封封充满温情、智慧和启示的书信中,从先生细腻平和的文字里,我感受到了温情的谆谆教诲。我明白了在这个年纪,我们还有很多试错的机会,是被允许追寻自己的本心,为充满不确定性的目标付出心血的;是要在奔波奋进中坚持学习,敢于选择坚持本心。这样的青年生机,是这个年纪独一无二的,也是最棒的财富。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希望可以与君共勉,一起同先生“对话”。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9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是由朱光潜先生旅欧期间写给国内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潜先生所写的这些内容并不是对青年们进行道德说教,而是对他们进行有益的劝导。他就像是读者的一位老友,分享自己独到的见解,就如谈写作时所说的:“文章像其他艺术一样,“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影响我最深的一封信,是首封—《谈读书》;我是一个十分懒惰的人,特别不爱看课外书,每次看书都是被迫无奈。但是阅读完这封信后,我不禁想到之前的自己有多愚蠢。

  书籍好比钥匙,它能帮助我们打开知识的大门;书籍好比帆船,它能帮助我们驶向成功的彼岸;书籍好比阳光,它能帮助我们扫除内心的黑暗。我们可以在书中找到自我。“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是啊!真得没有时间吗?真就那么忙吗?每次同学围成一团,分享自己的阅读之路时,我却是满头雾水,同坐在一个教室,同样的环境,那为什么别人有时间,而自己却没有呢?

  短短的一句话,成为了点金之笔。我不能在继续荒废下去了,我要做出行动,改正缺点,阅读是一件十分平凡的事情,但我认为我能做到坚持阅读,这件事就不再平凡。坚持阅读需要足够的耐心,正如人生的历练,在一次次的历练中成长。

  我是一位很敏感的中学生,同时这也成为了我的一大烦恼,一个眼神会让我幻想出很多事情,无论是对同学,家长还是老师。因此我妈妈天天说我感情太丰富。

  谈到感情同时就会想起理性,我有一位很好的朋友,她是一位理性强的人,如果我说错了一些事情,她就会与我讲起道理,但有时我并非那个意思,所以在理性和感情之间真的有间隔吗?过度的理性可能会使感情产生裂缝,感情同时也会让我们做出不同的选择。感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理性控制了我们的行为,就如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这也让我产生了许多疑惑。

  阅读过朱光潜先生的《谈情与理》中,他认为:“仁”胜于“义”,情感的生活胜于理智的生活。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渐渐长大,同时情感也更加丰富,肩负的责任也增多,人生就像在做选择题,在一次次的`选择中成长。

  人的一生中所要面对的事情千千万万,谁也预测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人生聚散无常,起落不定,但走过去了,一切便以从容。

  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他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品格和智慧。只有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享受到由痛苦转换而成的财富。我认为这就如同我们现在的学习,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9年义务教育,再加上高中大学,起码要16年,那换位思考一下,用16年的努力换今后几十年的幸福,是否值得?社会是残酷的,只有站的高才不会被人看不起,所以希望我们能好好读书。

  在尾篇《谈人生与我》中,作者将自己当作一条草木虫鱼,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活着,生活就是为着生活。如果人生一帆风顺将变得无趣单调,别再抱怨生活的苦,顺其自然,在一次次的改变中成长!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0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一生有多部美学创作和译作,对我国的美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开明书店1929年出版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他的第一部著作,作品是以中学生为读者对象针对当时国内青年、学生在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迷茫、彷徨、苦闷以书信方式撰写的。它由序、十二封信、两篇附录、一篇代跋组成,文体舒缓,对文学、人生、升学、审美以及情理等多个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作品篇幅较小,但是影响力巨大,成了当时的畅销书。这本书不仅对当时青年有重要意义,对我们当代青年也有巨大意义。

  这本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亲切,朱先生都是以朋友的口吻与读者平等对话,读时像一位朋友与我在轻松对话,每封信让人备感亲切,并且作者在阐明问题时走近读者举出自己的切身经历和读者谈文艺谈人生,这种方式是读者最喜欢也最容易被读者接受。“谈读书”他告诉我们读书重要性和如何读书,他举出自己爱看的书和读书经验指导读者选择书籍。

  在第七封信“谈升学与选课”时作者又结合自己选课经验,说明选课要符合自己的兴趣。“谈人生与我”信中作者剖析了自己的人生观,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可以感觉到作者的温度。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1

  “人在这个世界上,无论选择哪一条道路,它都是荆棘和鲜花同在。有晴空,也有冷雨。不过就像鲁迅先生说的:‘前途很远,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会有路。’”——董卿

  一提及朱光潜老先生,人们对他的评价便是: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他是20世纪杰出的美学家代表,在文坛享有极高的声誉。对于我而言,这是一位活在文献里,高山仰止的大人物。当我看完《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突然觉得我和他的距离近了,又近了。我没料到谈谈笑笑,跑跑跳跳这类如此欢快的文字,竟也出自他的笔下。每每读起,让我不禁点头,不禁莞尔,不禁心悦诚服。

  每每翻看《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我总会被朱光潜先生平淡而又精炼的文笔所折服,他笑容可掬,目光平和,一位慈祥的老者斜靠在藤椅上,娓娓道来。我认真聆听,仔细揣摩,朱光潜先生所谈的动和静深得我心。

  “动”,充满活力的一个字。作为青年,应该有的是积极向上,活泼开朗,激情四射。每个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而细胞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如果你不运动,你就和组成你的基因相冲突。一有冲突,你的身体就会出现问题。运动起来可以让你摆脱不好的情绪,会让你内心感到充实,会使你感到心情愉悦。正如作者所说:“谈谈笑笑,跑跑跳跳。”让生命动起来,不仅让你体格更健壮,你的生活便会少很多烦恼。

  当然,在我们的生命中,除了“动”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波澜壮阔的大境界之外,还有一种同样至善至美的.大境界,那就是“静”。古人就有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界,这种境界,蕴藏着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把最明净、最澄澈的精神阳光送达我们的灵魂深处。“静”,是心灵发出的深呼吸,是喧嚣的风暴退却后的一片宁静的蓝天,是人类最后一处精神家园。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社会多少有些浮躁。各种跟风,追星,崇尚欧美的自由。出现社会热点事件时,既不知前因也不顾后果。没有自己的思考,一味跟风,舆论一边倒的现象屡见不鲜。无论在哪个时代,独立思考都很重要,而这就是需要内心深处的静。不仅如此,静下心来能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好事物。“静”,是安抚心灵的良药,让身心享受愉悦,让人生呈现坦然。

  世间万物,亦动亦静,宜动宜静,动静结合,动静相融,生生不息。生命如此,社会亦然。我读到此,思到此,谈到此,我似乎看到了坐在我对面的朱光潜先生笑意盈盈,连连点头。是啊,读书本来就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灵魂共振,这才是真正相宜的乐事呢!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2

  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第一封就是关于读书。正处于青年的人们,有大好的青春时光,可以去尽情的读书。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当然,书是读不尽的,知识也是永远学不完的,但是要想成为终身学习的人,那就要不断的去读书。读书也应该读经典,从兴趣出发。

  这十二封信,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朱光潜心中的青年应该有什么样的品质,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这十二封信,也是朱光潜的思想的一部分。

  除了这十二封信,后半部分就是关于朱光潜的美学。这大概是我第一次接触美学,我曾经以为是深奥的,但是读完朱光潜讲的美学,觉得美学就存在于我们生活中,可以从最简单的`身边入手。由浅及深,不断向美学深处迈进。

  朱光潜也算是递进来讲的,从美学到创造到游戏到复制,带你去一点一点了解这个深奥的学说,最后再回归生活。

  我很喜欢最后谈美学的一章。我们生存于极速的时代,但是从未想过慢下来。希望我们也能慢一点,停下来,看看周围的时间,处处都是美。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3

  十二封信,每封信里人生导师朱光潜先生就年轻人所面对的某一问题,给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就读书,先生认为“读书不在于有没有时间,而在于有没有决心”,在书的选择和读书的方法上也要有所注意。就恋爱,先生认为“恋爱是人格的交感共鸣,所以恋爱真纯的程度以人格高下为准。一般人误解恋爱,动于一时飘忽的性欲冲动而发生婚姻关系,境过则情迁,色衰则爱弛,这虽是冒名恋爱,实则只是纵欲。我为真正恋爱辩护,我却不愿为纵欲辩护;我愿青年应该懂得恋爱神圣,我却不愿青年在血气未定的时候,去盲目地假恋爱之名寻求泄欲。”

  虽然这些信是将近一百年前所写,但其中的哲理和技巧放在今天来看也毫不过时。“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先生关于百年前的年轻人存在的.毛病的概括,放在今天也依旧一针见血。或许年轻人所面临的困惑和迷茫,年轻人有的毛病,从古至今都相差无几。

  读完这十二封信后收获和感触颇多,虽然这些道理并不新奇,甚至有些像心灵鸡汤,但由先生之口说出来却极具信服力和感染力。有句话叫“懂所有的道理,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但我相信这些道理一定会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影响自己,鞭策自己朝着更好的方向走去。也遗憾没有在更年轻的时候读到这些信。

  “我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世间少我一个,多我一个,或者我时而幸运,时而受灾祸侵逼,我以为这都无伤天地之和。你如果问我,人们应该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说,就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你如果问我,人们生活在这幻变无常的世相中究竟为着什么?我说,生活就是为着生活,别无其他目的。你如果向我埋怨天公说,人生是多么苦恼呵!我说,人们并非生在这个世界来享幸福的,所以那并不算奇怪。”为朱光潜先生的豁达洒脱人生态度所感服。

  也为自己在某些生活态度上与先生达成一致的看法而感到喜悦。如我也认可在人生中生活始终排在第一位,而生活又在于体验和感受。如先生所说“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涵义极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当然,对于生活中美的感受、乐趣的发现我远不及先生。

  “每读到一种好作品,看见自己所久想说出而说不出的话,被他人轻轻易易地说出来了,一方面固然以作者‘先获我心’为快,而另一方面也不免心怀惭怍。”读这十二封信,常有先生所说的这种感觉。为弥补这种惭怍,就要向先生学习,更加用心去感受生活。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4

  这本书是以朋友的口吻和人设与我进行交流。十二封信可分为四类,谈学习、谈生活、谈修养和谈发展。每一封信都可以帮忙解决一个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有的正是我现在关心的。

  比如第一封信——谈读书。在这封信中,作者提出了有关读书的三个问题:你每天真的抽不出一点儿时间读课外书吗?你平时在学校终日读讲义,看课本就是读书吗?中学生应该读些什么书?对于这三个问题,作者做了详细解答,并且提出了两种读书的方法。我本人有时只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书来看,不管它到底有没有值得读的价值。但书中说:如果我们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会表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读书在于精不在多,读有价值的书可以激发你的思考。因此,我们需谨慎选择阅读的书籍,对新书要持客观态度,不必赶时髦,那么选择什么书呢?可以选老师推荐的和一些国内外的名著。

  还有谈静和谈人生与我。我本人是一个爱动的人,很难静下来,就算静下来。也很难保持住,作者认为“静”也有利于我们感官去感受周围的事物和领略其中的趣味。这里的“静”是心界上的空灵,不是物界的沉寂。而我难以做到心静,无法体验到生活中细微的趣味。于是我认为可以偶尔丢开一切,在忙中领略静取。在谈人生与我中,作者提出了两种自己看待人生的方法。其实就是“平常心”。我们只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从己悲”,平淡地生活,接受人生的一些不完美,并从生活中品出趣味,才能更好理解生活,享受人生。

  作者在谈论青年关心的各种问题时,引用了很多例子,把深刻的问题说明白,讲透彻,让读者更好理解。

  这本书讲了青年会关心的事,并且给了答复,让我理解它们,并给我指引了方向!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5

  早晨醒得早,花了近一个小时,读完了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一、谈读书

  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

  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宜注重发达理解,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注重发达想象。所以实践的学生们宜多读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学生才应该读含有学理的文字。

  读书好比探险,也不能全靠别人指导,你自己也须得费些功夫去搜求。

  关于读书方法: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二、谈动

  朋友,我们都不过是自然的奴隶,要征服自然,只得服从自然。违反自然,烦恼才乘虚而入,要排解烦闷,也须得使你的.自然冲动有机会发泄。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微型机,便不免感觉烦恼。

  三、谈静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世界是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

  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不安所有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

  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

  有感而发吧,我看了这本书后,总想写点什么。

  好像正如作者所说的,我也同大部分青年一样浑浑噩噩的生活着,粗陋肤浅高谈阔论,有时不知道自己在说些干些什么;或许我有目标,但又因为某些因素而未能实现。我们都觉得自己努力了,奋斗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子的,我们还差了很多,还有很多能做的更好。

  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太贪容易,太肤浅粗俗,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他说的没错,这简直是我们青少年的通病!

  我是该好好反省自己,该如何去做,才能真正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我学东西,是贪容易;在有问题时,从众心理太大;做事情时,虎头蛇尾;大多数时间,慌慌张张,急急忙忙,可是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这就是太浮躁吧。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我觉得,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都应该读一读这12封信。

  现在科技是进步了,但是以往那些“十年一赋,三年不窥园”的人都不见了,现在的青少年呀,都少了些耐力与激情,少了之前人们不计失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努力的勇气和决心,少了遇事冷静从容不迫,少了生活的动力……

  而现代人更多的只是不重基础,说些不切实际的话,做些毫无意义的事。也许我们是该想想,不脚踏实地,怎能仰望天空?我懒散了这么些天,这么多年,早就应该觉悟,可是依旧这样过下去,呵呵,好多人不就像我一样迷迷糊糊过了一辈子吗?!好在现在还不算晚,不算晚……

  我应该打好基础,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而不要成天空想,玩乐。

  我“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世俗图近利。要能惊赞热烈的失败,能欣赏一般人索嗤笑的呆气和想象,能景仰不计成败的坚苦卓绝的努力。”

  希望有些有志青年能够好好看看这本书,看看我的这篇文章,看看自己的人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相关文章: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03-16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05-16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03-17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04-08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热门]12-26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3篇04-24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1篇04-10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9篇04-26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2篇04-16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0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