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1
读了王维审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除了感动,更多的是反思。我们的教室里有教育故事,我们的校园里有教育故事,我们的生活中也有教育故事。然而,我们却没有像王老师一样,去发现那些故事,去思考那些故事,去总结那些故事。
书本是一样的,但教书育人的方法却有很多种。王老师就是这样把一个个散落在教育之路上的故事,用最干净、质朴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下来,并用他那双仿佛能透视教育的慧眼,从那些不被常人关注的现象里,敏锐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从那些寻常的细节里,发现动人的教育力量,让我们读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教育,带给了我们直抵心灵深处的触动和对教育的自我审视与思考。尤其是今天读到其中的一节"我们最终要教给学生什么"时,感触较大。作者提到在与第一届学生聚会之时,他问他的学生,你们都是靠什么小有成就的?结果学生七嘴八舌说了很多,比如从老师那里学会了担当、坚持、诚信、爱心等等,但是没有人提到自己优异的成绩是让自己成功的关键。从而让作者意识到:从某个角度来说,学生的成功只是我们教育目标的副产品,是我们无意之中撒下的一些种子在他们的内心生根发芽,最终葱茏了他们的生命,而我们一直苦苦追逐的成绩、名次,在他们的生命之中却只是一片过眼云烟。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我们除了将知识教给学生之外,还要教给学生什么?我们的教育最终要教给学生什么?我想,不止是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与人为善……学校一直强调,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有礼貌、有规矩、有责任、有智慧,充满正能量的好少年。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2
莎士比亚说:“世界是个舞台,每入都要在上面演出一个角色。其实,教育也是一个舞台,我们都在扮演一个相同的角色——教师,只不过这样的扮演有的顺风顺水,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平常平庸,有的精彩精美,庆幸的是我们都没有选择放弃。”
前不久读完了王维审老师的《找不一样的教育》里面的这段话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虽然以前也看过关于教育的书籍,但都是专业书,里面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枯躁难懂,而王老师的这本书却大不相同,里面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故事值单易 懂但又让人深思。我们的教室里有教育故事,我们的校园里有教育故事,我们的生活中也有教育故事,然而,我却没有像王老一样去发现那些故事,去思考那些故事去总结那些故事。
王老师的这本书,分为五个章节:《推开教育的另扇窗》《我们需要怎样的故事》《找到一种最好的表达》《从事例走向事理》《发现教育意义的密码》而每个章节又借助一个个故事向我们叙述了教育叙事写作的意义怎么写?如何表达?怎样写好?以及写作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王老师就是这样借助一个个故事循序渐进地为我们展开了教育叙事写作的密码,让读者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以故事为范例慢慢领悟了什么是教育叙事,教育叙事的特点,以及等教育叙事的意义,并掌握了教育叙事的一些基本写作方法,这样,故事不仅为初学教育写作的老师推开了一道通往叙事写作的窗户,而且成为了叙事写作的范本,让老师“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可谓相得益彰。
书本是一样的,但教书育人的方法却有很多种。王老师就是这样把一个散落在教育之路上的故事,用最干净质朴的语言真实地记录,并用他那双仿佛能的透视教育的慧眼,从那些不被常人关注的`现象里,敏锐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从那些寻常的细节里发现动人的教育力量,让我们读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教育,带给了我直抵心灵深处的触动和对教育的自我审视与思考。
我想到了我们的素质教育,除了将知识教给学生之外还要教给学生什么?我们的教育最终要教给学生什么?我想,不止是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与人为善....所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通各种形式,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有礼貌、有规矩、有责任、有智慧、充满正能量的好少年。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3
在《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这本书中,王维审老师通过记录身边发生的一个个典型的故事,进而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且解决自己在教育中的一些困惑,对于我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每当阅读这本书时,我总能联想到自己平时和学生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并且有时会思考这其中蕴含的道理。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种教育很清澈”。王老师在书中谈到:“现在回想起来,有一些事情真的很琐碎,但却有可能是在人生最灰暗的时刻一再温暖、安慰、拯救人的力量;有一种教育很清澈,但却能在不知不觉中濡养人的灵魂,给人以前行的勇气。比如,那些焦黄焦黄的烤馒头。”对于复读班的孩子们,王老师并没有选择冷漠,相反,他用热情接纳了那群中考失利后回校复读的学生们;他用关怀走进了那群内心大多带着大大小小的伤痕的孩子们的心;他用温暖帮助他们重新找回曾经的自信和勇敢。王老师在学生们最灰暗的时刻给予他们继续前行的力量,这份温暖帮助他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再平凡的人,也有属于自己的美丽风景。学会欣赏自己,才能够领略到自信的魅力;学会欣赏自己,才会拥有奋起直追的勇气。”我经常跟学生们讲,不要总是去跟别人比,每个人的起跑线是不一样的,与其把时间浪费在羡慕别人上,不如把时间用在充实自己上。你总是看到别人的光鲜与亮丽,殊不知别人在背后默默付出了多少努力。所以,不要总是抱怨自己做的`有多差,而应该学会反思自己,并且给自己一次驻足,学会静下心来欣赏自己,或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其实,作为教师,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应该给他们开始的机会和坚持的勇气,并告诉他们行走的方向和前行的方法。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无权彻底否定一个生命,或者简单地折断一个孩子成长的念想。”是啊,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即便有的学生的成绩不好,我们也不能轻易地看低他们,因为未来充满无限的可能,我们要给他们机会,并且鼓励他们,不要轻言放弃,或许未来的某个时刻你就会发现他们有了不一样的生活。
有些事情很普通,也很平凡,可是有时蕴含在其中的道理却让人值得回味。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工作的时间也不是很长,但有时和学生们交流的时候,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中学时代,倾听他们的故事,同时我也会思考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对我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成长呢?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其实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尤其是在和学生们相处的过程中,这些事情或许会让我们感动,或许会让我们难过,又或许会让我们生气。但记住一点,学会与学生们共同成长,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你就会发现不一样的教育!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4
王老师说,“教育是一个舞台,我们都在扮演一个相同的角色——教师。只不过这样的扮演,有的顺风顺水,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平常平庸,有的精彩精美。庆幸的是,我们都没有选择放弃。”是啊,大家都在一个学校,每天都是一样的时间,有充实,也有埋怨,但是无论怎样,我们都在这个岗位上坚持了下来,并且,还将坚持下去。
王老师把一个个散落在教育中的故事,用最真实、质朴的语言记录下来,并用他那双仿佛能透视教育的慧眼,从那些不被常人关注的现象里,敏锐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从那些寻常的细节里,发现动人的教育力量,让我们读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教育,带给了我们直抵心灵深处的触动和对教育的自我审视与思考。
从《为生命擦亮一些日子》中,我们读到了一个真正的执着于教育事业,用生命诠释教育的真谛的王老师。从《早读哭泣的孩子》、《懂得欣赏,比什么都重要》等故事中,我们读出了教育不是简单的命令或判断,教育需要智慧。从《行走也是一种教育》、《种瓜,也是为了看花》等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心系学生生命,充满希望和欣赏,慢慢地行走在教育之路上的师者情怀: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栽种,千万不要过分关注最终收获什么,而是要学会欣赏过程。
静下心来,回想自己的教育生活,我也曾无数次活跃在各种比赛的舞台上,获得了一些荣誉,但教育究竟是什么,我有些迷茫了。在书中,王老师说:“简单地说,教育就是成长,或者帮助成长”。但我相信,更多的老师对于教育是什么仍然没有答案。因为,若要有自己的教育定义,不但要通过长久的教育实践,更要通过不断地记录、反思、总结来找到答案。
不一样的教育是一种境界,是一种领悟,需要我们每个教师用心去感悟,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教育中的有爱人,在教育叙事中寻找不一样的.教育。
读王老师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一个最大的感触就是——写教育叙事,贵在坚持。我也有通过博客的形式“幼儿成长简记——某某某”在记录着一些孩子的问题与成长,以及我当时的一些感触与思考,但是,缺乏的就是坚持,尤其是如今有孕在身,精力更加不够用了吧!我想说的只是尽量多的去关注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去发现他们的问题、成长并加以记录、思考,在这一过程中,要摒弃对孩子的偏见,用欣赏的眼光帮助孩子打破生命的盲点!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5
当我拿到王维审所写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这本书时,心里不禁嘀咕,怎么不一样,难道不需要把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不需要让孩子上课要有上课的样子?不需要让孩子们学习更多知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势必会慢慢演变成我现在的这个阶段。心里虽然这么想,但是眼神还是不由自主地被“不一样”三个字所吸引。
读完这本书之后才明白,那些但凡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的人,必然是有和常人所不同的地方。这个不同的地方并不是在于你有想法,这只是前提,如果有想法却表达不出来,是不会出彩的。这也是书中王维审老师的想法。我们都是躬身于教育第一线,每天都有很多繁重的工作要做,其实教师工作不累身,最关键的是累心。我们每天都是在用心和孩子交流,每天都用心上课背课,每天都用心去处理孩子家长眼中的“大事”。正因为如此,我们每天身心俱疲,下班之后再有自己的生活已无暇去整理了,其实教育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每天都有不同的素材,只是我们之所以成不了名师,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每天喊着累的幌子不去记录,二是因为我们不经常写东西,以至于不会写,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去写。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不能走得更远的原因。
我现在教的是低年级,孩子的自控能力差、认知水平低,常规是件令人头疼的事,常常有学生在上课时坐立不定,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学生。上课时他一会儿身体前后摇晃,自娱自乐;一会儿又和小朋友窃窃私语,当我提醒他两遍未果后我让他和另一个犯同样错的小朋友站在一边反省。刚开始他完全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等过五分钟后,我先找另一个孩子谈话,她认识到错误我便让她回到了位置上。也许是没有了别人的陪伴,他开始紧张起来,表情也不像先前那样愉悦了。于是我板着脸说:“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让你站在一边吗?”但是他的答案却是出乎意料的,他哭泣着说:“因为你不喜欢我”。我微愣了一下,但马上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我马上说:“老师不是不喜欢你,我喜欢每一个小朋友,但是我不喜欢你的行为。”听了这话,他似乎平静了下来,经过我耐心的讲解,他终于知道了“真正”的原因。
通过这件事,我想我需要重新开始,多与孩子们交流,多点耐心,多点宽容,多点忍让,多点笑容。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6
这段时间,一直在看王维审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这 本书。通过他的文字了解了这个人,他不是大家所熟知的名师大家,就像他的网名“百分百草根”一样。但这个“草根教师”却一路走得虎虎生风,多姿多彩。他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读书,观察,实践,思考,记录……用质朴干净的文字,透过独特的视角,让人读后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王老师草根出身,成长道路坎坷。但他坚持写作十几年,选择用文字来安顿生命里的痛点,让写作与自己的精神和磨难一起扎根。写作之于教师的成长毋庸置疑。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琐碎的故事一旦有了串缀,就可以变的生动起来。其实,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故事,或平凡,或悲壮。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天天生活在一个故事的海洋,天天有故事,时时有故事,只要关注,足以打动心灵。当你把这种生动而真实的教育生活展现在别人面前的时候,那就是心灵的对话和交流,感动的不只有自己,还有他人。
这本书当中的每一个故事,都非常的真实与朴素,没有太过华丽的辞藻,但却深深地吸引着我。在《为生命擦亮一些日子》故事当中,诠释教育的本义:教育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把灵魂里的东西,在不经意间传递给学生,比如善良、宽容,人格与品性;《丢掉的专业尊严》里面,用典型的例子抨击了当今的教育生活常态:老师们习惯用简单的方法处理复杂的问题,从而丢失了为师者的专业尊严;在《别让过去成为生命的负担》中,通过大树被移植,就要去掉华丽的.树冠的故事,告诉我们当一个生命需要去面对一个新的开始,或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生命状态时,那些曾经的辉煌与成就,就要懂得适时舍弃。
读了王老师的教育故事,再次和学生相遇、和教育相遇,你的教育观应该会发生很大的转变。在教育之路上,不再追求鲜花和荣誉,而是守候一份宁静;教育不再是职业手段,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有掌声,会行走;没有掌声,亦会行走。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7
暑假读了王维审老师写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我本身很没耐心看书,可是当我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开始王维审老师曲折的经历吸引了我。他以这段不一样的经历开始了他不一样的教育。书中没有很多理论性的知识,只有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故事,很多故事也发生在了我们的身上,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和思考。
在阅读这一个个清浅而深刻的教育故事时,也让我想起了自己上初中时候的情景。也学到了老师的一些教育方式。想想自己现在面对的是小学,或许很多教育方式用不到,可是也有很多是大相径庭的。面对这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教育的好坏影响着他们的一生。作为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更应该深刻思考,用怎么样的教育去应对他们。
我很赞同王老师最后的“发现教育意义的密码”。王老师认为写作才是发现教育意义的密码,一次不动笔的思考往往是肤浅零碎的,所以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写作。写作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可以让我们更加理清教育思路,一些自己的处理方式,一些自己的言语,都能在写作中得到反思。我们也能在写作中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寻找出不一样的教育。
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我明白了很多。无论我们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下去,相信坚持就会胜利。多关注身边的孩子,多思考、多反思,让孩子们健康的成长!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8
初次拿到这本书时,是四五年前了。当时捧着他,只是囫囵吞枣地看了一下,接着就束之高阁。自己慢慢地也变得懒惰起来,甚至有点不思进取。现在学校成立了读书团队,我积极参与其中,我希望有团队的监督,每天的打卡,来督促自己多读点书,给自己一直以来一成不变的的教学注入 一些更新的思想。于是我又拿起《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这本书,细细品味。除了感动,更多的是对教育的自我审视与思考。我们教室里有教育故事,校园里,生活中都有教育故事。然而,我们却只是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班级里每天学生安然无恙,就算万事大吉了。从没有像王老师一样,去发现那些故事,思考那些故事。
文中有一小节深深触动了我这已不再年轻的心灵。写道当老师的,习惯了守护三尺讲台,总以为它足以演绎教育生涯全部的风风雨雨。其实我们错了,一个迈不出讲台的老师,注定走不远,也站不高。王老师一直不断地寻找成长的方向,并找到了他独特的教育方法——用故事记录教育。很多老师教育水平很高,评到各种职称,但却无法走得更远,因为缺乏写作的能力,他的.教育特色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不能进行反思也缺少成长的底蕴和情怀,他的发展就会欠缺支撑远行的力量。有建树的名师都离不开写作的支撑,王老师就用文字将自己的成长、学生的成长记录下来,在文字中对自己的教育生活重新回味、咀嚼、反思,让别人在读这些小故事的过程中,来一次心灵的对话和交流,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多关注身边的孩子,多思考,多反思,多写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帮助自己的人生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9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说到“不一样”,那么就会有“一样”,什么样的教育又是一样的教育呢?我给大家带来一个视频——《钟美美模仿老师片段》。
可能很多老师都对钟美美比较熟悉,他因模仿老师的言行拍成短视频而爆红,这条视频是从他的合集中随意挑选的一条。相信大家对视频中模仿的老师形象都或多或少的有些共鸣,其实有共鸣的不止我们在座的老师,看看下面的回复,我们发现原来全国的老师都一样,而且还不分年代。这就很有意思啦,也许老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了学生好。
那既然都是为了学生好,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呢?这本书给了我答案——《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这本书的作者是王维审,他现就职于兰山区教体局,他是叙事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看到作者的简介大家是不是感觉很亲切啊,甚至有种自豪感,这是我们临沂的老师!翻开书,里面的内容更吸引人,因为这本书没有很多理论性的知识,只有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故事,很多故事也发生在我们身上,很容易引起共鸣和思考。就像为这本书写序的作者所说:语言质朴干净,写的是寻常教育生活中的琐事,但又独具特色,读后让人有拨云见日、恍然大悟之感。也正如这本书封面上所写,这是一本清浅而深刻的教育故事,一部关于教育叙事的写作宝典。
这本书共分为五章,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几个地方:第一章,作者用叙事写作来记录教育,从“改变自己”、“影响他人”、“成就教育”三个方面展开阐述了为什么写教育叙事,指出了教育的本意绝不仅仅是教师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更不是千方百计帮助学生获得分数,而是把自己灵魂里的东西在不经意间传递给学生,比如善良、宽容接纳和鼓励,再比如人格和品性。
我对此非常认同,回顾我的学生生涯,几乎不记得每门学科到底考多少分,也不记得哪位老师教了我多少篇课文,学会了多少道题目,但会记得这位老师的教学风格,会记得他对我的鼓励,会记得我们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就像昨天张主任的讲座《回归教育的原点》中问到的一样,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我想教育就是帮助人慢慢获得成长的动力,慢慢完成对生命的体恤对尊严的认同和对自我的成全,简单地说,教育就是成长以及帮助成长!
那么该如何助力成长呢?本书的最后一张是“发现教育的密码”,王老师认为写作才是发现教育意义的密码,一次不动笔的思考,往往是肤浅的,所以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写作。写什么呢,写教育故事中的痛点、疑点和亮点。这样通过对生活事件、教育行为的描述,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寻找出不一样的教育。
就像王老师在书中讲述了一个故事,令我印象很深刻,他说班里有个孩子不思进取、好吃懒做,怎么说都不听。一次偶然的机会激发了他的上进心。就是有一年冬天为了防止走廊结冰,学校给每个班级配备了新式拖把王老师捣鼓了半天没弄上,他正好来了三下五除二就安好了,然后把走廊拖得干干净净,老师不仅表扬了,他还让他做了拖地教练。这大大激励了他,他一下子找到了自信,慢慢地开始努力起来,最后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
相信这样的例子,大家都遇到过,就如我们班有一个学生经常不写作业,一写字就犯愁开始的时候,因为写不完会罚他,一罚更不写了,自暴自弃,上课也睡觉。后来我心平气和地和他沟通,当时他说了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反正老师都不喜欢我了,透过这句话,我意识到,他曾经多么想努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呀。所以后来我将目光聚焦在他的优点上并且给他布置特色作业,他特别喜欢画画,就让他用画画的形式来表达。上次六一儿童节我们学校举办了绘画活动,我鼓励他参加,他也很积极,因为时间很仓促,他加班加点的完成了,最后得到了一等奖。这给了他很大的鼓励,接下来的几天,感觉他干什么事都很积极,上课也很认真听讲了,脸上呈现了久违的笑容。
真的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比任何东西更为人们所需,那就是认可和赞美,每个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和学习的地方,作为教师善于观察和懂得欣赏学生的价值与美好是一件比什么都重要的事情。其实这一点在我们很多老师身上都有所体现,比如我们年级的张九霞老师,因为两个班挨得近,我经常看到张老师真心诚意地与孩子们共情,妙语连珠的表扬后进生,言语中无不透露着妈妈般的师爱。当然,每个老师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这其实也让我看到了我们教育中的“不一样”,是那种充满爱心与奉献的教育。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也许我们努力追求奋勇拼搏一辈子也成不了像陶行知那样的教育家,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向王维审老师那样去追求,成就自己独一无二、有滋有味的教育人生,我想如果这种教育蔚然成风,像周美美这种有点抹黑教师形象的视频是否就有所改观?全国的家长朋友和孩子们对教师的印象是否会有所改观?在探索如何做好教育的这条道路上,我还有太多的未知要学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10
“教育是种子的事业,它的成功与否需要时间的见证。多年以后,我在学生心中埋下的教育种子能不能开花结果,他们会因为我的教育而变得幸福还是窘迫,这才是最重要的。”暑期读完王维审老师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这段话就深深印在了我的心头。
王维审老师在一次学生聚会后思索:我到底教给他们什么了?什么才是理想的教育?因为一个被他管教出来的男生对他说:“老师,我得敬您一杯酒,要不是您当时踹我那几脚,我也许早就混到监狱里去了。等我有了儿子,一定还得让您教,您可得给我踹出个北大、清华来呀!”这样一段并不是批评的、真诚的话却开始让王老师思考。
其实,像这样的面临教过学生的经历我们很多老师都有,有两个学生毕业后对我的反馈让我印象深刻。小胤是我初当教师时教的毕业生,他对数学的理解总是比别人慢,我急啊!“我是一个年轻教师,这孩子的成绩肯定要拉我们班的后腿,班级成绩不理想,多丢人啊”,这是我当时内心真实的想法,我利用课余时间给小胤补课,在补课的过程中看到他转不过弯来,我急着了,说出来的话也不大好听。让我沾沾自喜的是,在我这样不辞辛苦地补课下,小胤的.成绩提高地挺快,毕业时的成绩都已经达到中上水平了!我在这个孩子身上花费了很多心血和时间,可是他毕业后见到我的反应让我心凉一截,他看到了我,就这样直直地从我身边走过,后来我从其他同学那里听到这样的话“我不喜欢谭老师,反正她也不喜欢我,碰见了还不如看不见呢”。孩子敏感地传递着这个世界的一切,原来他认为,在我的心底是嫌弃他的,不喜欢他的。
时隔境迁,人的心态会发生变化,青涩的我也会变得成熟,这个时候我碰到了小颖,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小女生,比我曾经教的任何一个学生在学习方面都要来得慢。为了帮助她提高,我也只能利用课余时间给她补课,但这时候想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不会,我会为她后面的学习担心,会放慢自己讲课的脚步;她有了进步,我比她还开心,我认为她肯定能和其他同学一样学习数学。我对她的这种相信通过我们日常的相处传递给了她,她慢慢地,愿意和我共同努力了,最后毕业虽然她在数学方面还不是很擅长,但已经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了。毕业了,这孩子每年都要跑回到小学来看看我,现在一个二十岁的大姑娘了!说的一句非常朴实的话让我感动:“谢谢你,谭老师,谢谢你从来没有放弃过我,我长这么大,只有你一个老师从来没放弃过我”!
同样是给孩子补课,帮助孩子在学习方面取得进步,为什么两个孩子给我的反馈完全不一样呢?因为在补课过程中,我给两个孩子传递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我想我在王维审老师的这本书里能找到最后的答案:一个教师最大的业绩和成就,不在于你获得了多少荣誉称号,不在于你给了学生多少分数,而在于你为学生带来了哪些深刻地、可以延续终生的影响。真正的教育,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11
老师的作品《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我的教育叙事》这本书,我怀着学习的态度走进了王老师撰写的一个个教学事例,与其说是教学事例,可能用“故事”来形容更为恰当。品着这淡淡的两行字:“一本清浅而深刻的教育故事”“一部关于教育叙事的写作宝典”,进入了暑假的充电时间,淡然恬适。整本书,既有对一线教师叙事写作的精要指导,又有对教育的深度思考和反思,堪称教育叙事写作的范本。王老师把一个个散落在教育中的故事,用最真实、质朴的语言记录下来,并用他那双仿佛能透视教育的慧眼,从那些不被常人关注的现象里,敏锐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从那些寻常的细节里,发现动人的教育力量,让我们读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教育,带给了我们直抵心灵深处的触动和对教育的自我审视与思考。
很多教育著作里面多是对写作理论知识的讲解,比较枯燥难懂,所以读着读着就放弃了。很幸运的是,自己选择了王老师的这本书。他将故事和写作指导有机融合,在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故事的同时,渗透了教育叙事写作方法的指角色。而在教育这个舞台上,我们在出演着教师这一相同的角色,虽然每个人的经历不尽相同,却又百般相似。可能这条道路顺风顺水,也有可能坑洼不断,有可能平常无奇,也有可能精彩绝伦,但不管怎样,庆幸的是,我们都在坚持,还没有选择放弃。
本书分为五章,第一章: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第二章:我们需要怎样的故事;第三章:找到一种最好的表达;第四章:精心讲好自己的故事;第五章:发现教育意义的密码。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两个地方。
一、第一章用叙事写作记录教育。王维审老师从“改变自己、影响他人、成就教育”三个方面展开阐述了“为什么写教育叙事”。讲述了他从最初一个农村出来,学历、知识、经验都处在最低水平,在深深的刺痛、焦灼的渴望、没有方向的教育路上行走的“菜鸟”老师,一路摸索,改变教育方法,寻找成长的其他方向,并找到了他独特的教育方法——用故事记录教育,很多教师教育水平很高,评到各种职称,但却无法走得更远,因为缺乏写作的能力,他的教育特色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不能进行反思也缺少了成长的底蕴和情怀,他的发展就会欠缺支撑远行的力量,有建树的名师都离不开写作的支撑,王维审老师就用文字将自己的成长、学生的成长记录下,在文字中对自己的教育生活重新回味、咀嚼、反思,让别人在解读这些小故事的过程中,来一次心灵的对话和交流,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二、第四章中有个小标题——常在细微处用心,这是我读完整本书感触最深的一段。小标题下面有段文字:“在细微处用心有两层含义看,一是说叙事的过程中要注意细节描写,二是说在提升提炼观点时要善于以小见大”。他说的是在写作是要注意细节,但我认为在教育孩子时也要注意细节。大时代的教育环境下,我们习惯了教育的宏大,总喜欢把教育弄得庄严而隆重。其实,教育工作不一定要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个老师,每天需要做的都是些普通的、琐碎的事情,尤其是一些装作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小事。
每章节都有几篇小故事,看似每个小故事都不一样,却都处处有着联系。作者借助一个个故事循序渐进地为了我们展开了教育叙事写作的密码,用一个个简短却又生动的教育故事为每位读者敲开了不一样的大门,正所谓一本书,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收获。而这一个个寻常教育生活中的真实的小故事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更是一种成长的力量、教育的智慧和师者的情怀。既为我们解疑答惑,也为我们提高了思想境界。刚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在第三页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许多新老师的.疑惑。在积极与怠慢中徘徊不定,最终会选择哪一方,更为妥当的说法是:会妥协于哪一方呢?当然,对于出于怎样的感想自己会写下这样一段话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不妨跟着我继续走走看看,接着,我在本书上陆陆续续写下了一些只言片语,比如:意愿大于能力,教育的力量往往体现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我们最应该教给孩子的是包容、善良、接纳、鼓励等等,一直到最后几页,我写了这样一句话,不管在怎样的制度下,我在这本书中看到的,体验到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所以我要从现在开始,真真正正的好好的爱这一行。说实话,也早已忘了当时自己为何这么的激动,但结果总归是好的。相信大家也从这些只言片语中,深深地体会到这本书的力量了吧!王维审老师对自己在教育一线工作中遇到的问提进行细节分析,积极反思,认真归纳,使自己真正做到了教育的有心人,多少年磨炼下来,他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教育感”天赋异禀的人。王老师用了教育叙事的方法,将一个个教育生活中的点滴琐事进行阐述,从中告诉我们只有改变自己,改变心态,才可以改变教师的行为,教师的精神世界才会慢慢丰盈。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12
我们大家都知道,《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是以教育叙事的形式呈现给读者的。有些事儿甚至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还遇到过。可是读后细思静想,为什么我们经历的类似事件不能够以教育叙事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我想,除去种种理由之外,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我们当时是否用“真心”去做。陶行知老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觉得,教人求真的师者,首先自己得“真”。我在王老师的书中读到了“真”。他的每一个小故事无不是与心灵的对话与交流,被打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有他人。因为他说的是真话,叙述的是真事,表露的是真诚,用的是真情,揭示的是教育的真谛。
“原来教育就这么简单,无非是打开自己的世界,再进入学生的世界,完成师生之间一次没有任何芥蒂的心灵相容而已。”王老师如是说。人们也常说,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塑造孩子幼小的灵魂首先需要我们教师要拥有一颗真诚的心。我们打开了自己的世界,也进入了学生的世界,沟通与交流也不存在任何芥蒂,我们更需要真诚的灵魂去塑造孩子那幼小的灵魂。敞开自己的心扉,打开孩子的心灵,只不过是手段而已。这谁都能够做到。古往今来,那些大师级的老师自不必说,单是现在就有很多。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便是其一。我在他的“镇西茶馆”的公众号中读到他的`《并不是我教过的每一个学生都喜欢我》,我读到了李老师那颗高尚的心。对于一个早已经声名远扬的特级教师来说,能够反思这一点,可不是每个人能做到的。正如王维申老师所言:一个教师最大的业绩和成就,不在于你获得了多少荣誉称号,不在于你给了学生多少分数,而在于你为学生带来了哪些深刻的、可以延续终生的影响。我想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功成名就的李镇西老师,至今仍对学生用以真心、付出真情。对他而言,可不仅仅是对教育的坚守,那是对教育的挚爱。同样,王老师也是如此。从他的个人经历中,从他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中,我读到了诸多大师级的老师一样的“真”。
教人以“真”,我们自己得“真”。我觉得首先是真性情。周国平说:“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我们喝了太多的名师成长之路的鸡汤,可为什么我们绝大多数并没有从根本上健壮起呢来?不是鸡汤有害,不是我们不求上进。从根本上讲,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可以学方法,我们可以摘取皮毛,但如果我们的性情未改,结果也只能是打一针鸡血而已。
其次是真诚。我们都知道,人与人的相处要用真诚维系。我们与学生的相处也是如此。何况我们还要不时地与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果缺少了真诚,且不说会平生许多事端,也会给学校带来麻烦,使自己的工作被动。我们要尊重学生。尽管有时我们是真的烦,可这就是我们的职业。怎么办?唯有对待所有学生都客观地评价。以公正、开明的态度对待学生,我们不要轻易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下结论,应充分肯定学生的优势与长处。当然,当学生出现缺点、错误时,我们也决不放任纵容姑息,开诚布公说明看法,进行交流和批评,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帮助他们矫正,监督他们的行动。积极的约束同样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事实上,只要我们付出的是真诚,绝大部分学生回报我们的也一定是真诚。尽管,个别的学生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增加,他们也会渐渐的理解老师的初衷的。
第三,王老师是用真话叙述真事儿。当班主任多年,我所带过的班级也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儿。有些事儿,甚至与王老师所经历的事儿相似度极高。我也试着把这样的事儿写成教育叙事,不断地向教育期刊杂志投稿。可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如今反思一下,可能有其他原因,但最主要的我觉得还是要用真话叙述当时的真实过程。倒不是说,用所谓的真话编了故事。事儿还是那样的事儿。而是,当时在处理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完美,可我们不敢承认。其实,卢梭的《忏悔录》何尝不是真话?老年巴金的《随想录》吐露的全是真言。这并没有影响他们在读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我们,又有什么不能承认的呢?其实,我们处理学生事情中的“失”,恰恰是我们以后教育的“得”。王维审老师在这本书中,这样例子还真不少。
读完此书,如果我们也能够对自己的教育生活重新回味、咀嚼、反思,梳理一个个令人为之感动,为之欣喜,为之沉思的小故事。我想,收获的不仅仅是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吧。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13
一、第一章用叙事写作记录教育。王维审老师从“改变自己、影响他人、成就教育”三个方面展开阐述了“为什么写教育叙事”。讲述了他从最初一个农村出来,学历、知识、经验都处在最低水平,在深深的刺痛、焦灼的渴望、没有方向的教育路上行走的“菜鸟”老师,一路摸索,改变教育方法,寻找成长的其他方向,并找到了他独特的教育方法——用故事记录教育,很多教师教育水平很高,评到各种职称,但却无法走得更远,因为缺乏写作的能力,他的教育特色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不能进行反思也缺少了成长的底蕴和情怀,他的发展就会欠缺支撑远行的力量,有建树的名师都离不开写作的支撑,王维审老师就用文字将自己的成长、学生的成长记录下,在文字中对自己的教育生活重新回味、咀嚼、反思,让别人在解读这些小故事的过程中,来一次心灵的对话和交流,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二、第四章中有个小标题——常在细微处用心,这是我读完整本书感触最深的一段。小标题下面有段文字:“在细微处用心有两层含义看,一是说叙事的过程中要注意细节描写,二是说在提升提炼观点时要善于以小见大”。他说的是在写作时要注意细节,但我认为在教育孩子时也要注意细节。大时代的教育环境下,我们习惯了教育的宏大,总喜欢把教育弄得庄严而隆重。其实,教育工作不一定要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个老师,每天需要做的都是些普通的、琐碎的事情,尤其是一些装作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小事。
我想,正如王维审老师说的.换个方向走,不要让情绪左右自己,用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从每一个小细节中找到突破口,或许,坚守住这些“微小”,才是教育真正的力量。
然而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可能暂时不用面对孩子叛逆时的种种情况,但这时的孩子个个充满着调皮的性格。当每次遇到孩子们出现问题时,我很多时候会不知所措,感觉头大,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更合适。只知道对错的一方进行批评,对另一方进行安慰,以为这样就是事情最完美的结局。但是在我阅读了这本书后,才知道曾经自己做的远远不够,也不是最正确的方法。如果学着开导孩子们去面对矛盾,解决矛盾,可能到最后两个孩子会变成好朋友。因此我们作为老师需要去试着学习不一样的教育,而达到不一样的结果。
再回顾王老师书中的内容,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成绩或许是一把枷锁。有的学生在上学时成绩很差,在班里只能屈居于角落,但很多人即使考不上大学,也能做出一番事业。我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去掉了成绩的枷锁,给了他探索其他领域的机会,或许在学习上不是什么好手,但天生我材必有用,当孩子们放弃自己的弱项时,就一定有属于自己的那片光明。
然而在这本书中王老师的教育主角大多都是比较大的孩子,而我作为一名小学老师,面对的都是小孩子,所以特别研究的比较少。在看到他的一篇文章“教育,什么时候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时,我发现他的主角是一个学前幼儿,我便细细的研读了起来。的确,像王老师看到的这件小事在生活中发生的比较多的,大人在不了解孩子心理情况下,将自己的意思强加于他们,理所当然的进行着教育,那么孩子受到的教育就是被动的,如此一来教育的意义还有吗?显而易见。因此我们作为老师更应该注意自己在日常上课传授知识时的方式方法,让孩子们有自己的思维和方法。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14
利用暑假的时间,我仔细阅读了王维审老师写的这本书,或许没有王老师亲身体会的那样深刻,但也让我内心和对教育的认识有了巨大的提高。想想自己,从学生生涯的结束走到老师这个岗位,我曾迷茫过,高兴过,失望过;看着每天的每一节课,每次考试的每一张卷子;我依旧没有清楚什么才是“教育”。
王老师在这本书里面用了许多教育故事来阐述什么是“教育”, 在阅读这一个个简单而深刻的教育故事时,很多次,都让我回忆起了自己上初中、上高中那会儿的生活,激起了学生时代的感情。在这些故事里,我一会儿站在学生的角度,感受学生时代和学习有关的一切人或事;一会儿又站在老师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心理、老师的处理方法,虽然这一个个故事大都和中学、高中相关。但也能让我联想到我所接触、面对的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然而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可能暂时不用面对孩子叛逆时的种种情况,但这时的孩子个个充满着调皮的性格。当每次遇到孩子们出现问题时,我很多时候会不知所措,感觉头大,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更合适。只知道对错的一方进行批评,对另一方进行安慰,以为这样就是事情最完美的结局。但是在我阅读了这本书后,才知道曾经自己做的远远不够,也不是最正确的方法。如果学着开导孩子们去面对矛盾,解决矛盾,可能到最后两个孩子会变成好朋友。因此我们作为老师需要去试着学习不一样的教育,而达到不一样的结果。
再回顾王老师书中的内容,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成绩或许是一把枷锁。有的学生在上学时成绩很差,在班里只能屈居于角落,但很多人即使考不上大学,也能做出一番事业。我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去掉了成绩的枷锁,给了他探索其他领域的机会,或许在学习上不是什么好手,但天生我材必有用,当孩子们放弃自己的弱项时,就一定有属于自己的那片光明。
然而在这本书中王老师的教育主角大多都是比较大的孩子,而我作为一名小学老师,面对的都是小孩子,所以特别研究的比较少。在看到他的一篇文章“教育,什么时候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时,我发现他的主角是一个学前幼儿,我便细细的.研读了起来。的确,像王老师看到的这件小事在生活中发生的比较多的,大人在不了解孩子心理情况下,将自己的意思强加于他们,理所当然的进行着教育,那么孩子受到的教育就是被动的,如此一来教育的意义还有吗?显而易见。因此我们作为老师更应该注意自己在日常上课传授知识时的方式方法,让孩子们有自己的思维和方法。
最后再想想自己这一年的教学路程,依旧平平常常,中规中矩;如同王老师说的“教育是一个舞台,我们都在扮演一个相同的角色—教师。只不过这样的扮演,有的顺风顺水,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平常平庸,有的精彩精美。庆幸的是,我们都没有选择放弃。”是的,无论怎么样,我们都在坚持,既然在坚持为什么不能做的好一点。
回头去想想什么是“教育”,对于孩子们来说:“教育就是成长,或者帮助成长。”对于我来说就是走出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15
工作的闲暇之余,我细细翻阅了王维审老师写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从自序中就提出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根底在哪里?书中没有过多地讲解写作理论知识,只是讲述了一个个朴实生动的教育故事,这些故事似曾发生在你,我,他的身上,共鸣的同时更多的是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
我非常欣赏王老师说的这样一段话:“在我的精神世界里,教育已经不再是鲜花和荣誉,而只是一份宁静的守候;教育已经不再是职业手段,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有掌声,我会行走;没有掌声,我亦会行走。”
二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也曾迷茫困惑过,焦虑怀疑过。我也曾经以为:教育的根底就是教师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把传授给学生,千方百计帮助学生获得分数;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得到同事的羡慕、领导的认可;得到更多的荣誉和证书,为评职称添砖加瓦;教师就是一种职业,是谋生的技能……。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不断学习、反思、领悟、成长。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读了《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这本书,我心中的答案更加明确。正像王老师所感悟:教育是种子的事业,它的成功与否需要时间的见证,我们在学生心中埋下的教育种子能不能开花结果,他们会因为我们的教育而变得幸福还是窘迫,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正像书中所说:教育无非就是使人生活得更自信、更快乐、更文明、更美好幸福,作为个体的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在教育中让我们的孩子更自信、更自尊,更自强。
回想自己当年上师范学校的时候,学到的书本知识已经淡忘了许多,但老师给予我的关怀和温暖却一直难以忘怀,老师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格和人格魅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一个善良的人,给别人带去温暖一直是我做人的'准则,这也是老师对我的影响,也是教育的根本。先学会做人是关键。现在的我,越来越贴近教育的本质,不会紧盯着学生的分数,更多的是注重分数背后的温暖教育,逐步走进学生的内心,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相处,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胜过知识的传递。我尽力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他们成为每天开开心心来上学的孩子。懂得尊重、懂得关怀、懂得理解学生。用教育的智慧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去赢得他们对我的认可和喜欢,接纳我,彼此温暖、彼此欣赏、共同成长。
教育就是这样简单,打开自己的世界,进入学生的世界,完成师生之间没有任何芥蒂的心灵相容。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后感03-15
寻找冬天的颜色01-21
寻找,逝去的身影05-14
寻找时间的人读后感03-07
《寻找失踪的女孩》读后感04-26
寻找鱼王读后感03-10
《寻找黑骑士》读后感01-22
寻找黑骑士读后感11-10
《寻找时间的人》读后感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