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

时间:2024-06-28 18:45:0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1

  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的一条思想主线令我印象深刻:"对于孩子,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

  对于我和家长来说,五月的降生犹如生命的馈赠,结婚7年来,我们从未想过有一个孩子的生活会是怎样,可当意外从天而降,我们手足无措,受宠若惊,反反复复的确认检查结果,最终以化验单的结论平复了两人的惊喜。

  孕期的我们才开始普及为人父母该了解的知识,从怎么做到怎么吃再到怎么教,那时才慢慢发现养育孩子的工程是如此巨大,教育孩子的知识更是如此浩瀚,对于儿童教育的我们都是初学者,育儿能力和常识几乎为零,于是开始关注各类育儿宝典,就同如饥似渴的人每天徜徉在书海中寻觅成长秘籍。因为内心我们是多么希望五月将来能有健康的身心、高尚的品格和坚韧的意志,更希望在教育五月的过程中,我们能和他一起成长,见证他的快乐,成全他的美好人生,于我们而言也是毕生所愿。在阅读第一本关于育儿教育类书籍后,引发无数思考。

  有人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这就不难看出后天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

  《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主要讲卡尔。威特夫妇多年无子,年轻时夭折了一个孩子,直到52岁又喜得一子,取名卡尔。威特,结果发现小卡尔是个先天不足的孩子,且智力明显低于正常孩子,即使这样,卡尔夫妇仍然没有放弃小卡尔,并结合小卡尔的自身情况定制了系统的教育方法,并通过后天不断努力,把小卡尔培养成了惊世天才,8岁精通6国语言,精通化学、物理学、植物学和动物学等多个学科。数学是最擅长的学科,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入读哥根廷大学,12岁发表了关于螺旋线的论文,13岁出版了《三角术》;14岁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人们都会认为天才的童年一定是压力巨大且没有童趣的,可事实上,见过小卡尔的人都特别赞赏小卡尔的品德,在小卡尔身上让人们惊叹的远远不止学习成绩,小卡尔的学习能力,思想品德,自控能力,习惯行为等方面都表现出特别卓越的品质。

  阅读后的几点思考:

  1.人生而便有人格。可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并非一朝一夕,古语云: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作为父母要深刻理解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重要性,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对培养和塑造孩子的第一人格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2.细节决定成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堤,始于足下。从小就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细节和知识的积累对于成功的推动作用。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都特别容易骄躁,要培养孩子注重细节的养成,它对孩子的耐心、观察力、毅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3.性格决定命运。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即便有一流的学术权威、举世无双的知识成绩,但性格古怪、孤僻、冷傲、自大,这个人的生活都是灰色的,相反,一个性格阳光健康、平易近人的人,即便学识不多,成绩中庸,但这个人的生活一定是五彩斑斓的。

  如今,我们已经面临培养孩子的重大课题,对此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任何经验,只有通过多方了解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来完善自己对孩子的教养过程。

  以下几点将作为重点项来完成,我把它总结为四力、三心、二性,即观察力、表现力、自控力、担当力;耐心、爱心、孝心;主动性、积极性。

  自身也将从以下几点来感染和影响孩子。

  主动学习。

  杜绝不良习惯对孩子的渗透。

  热爱家庭、参与劳动。

  爱惜身体,珍惜时间,节约消费。

  懂得陪伴,相互尊重。

  最后,推荐即将为人父母的90后,或已为人父母的80后,还有即将要二孩儿70后认真看看这本全球风靡几个世纪的育儿读本,它真的能让你在书中找到曾经是孩子的我们的成长身影,也能让我们获得再次面对成长时的感悟,对我们的二次成长和孩子的启蒙教育都具有非凡意义。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2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依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

  爱尔维修曾经说过:如果所有的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决定于其稟赋的多少。可是今天的孩子大都受的是非常不完全的教育,所以他们的稟赋连一半也没发挥出来。卡尔·威特这段话告诉了我们:“孩子生下来的`时候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人如同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

  老卡尔·威特在早期看卡尔·威特智力方面,抓住了儿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在书中,老卡尔·威特阐述了自己是怎样对待孩子的关键期的。一、孩子爱吃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德国有句谚语,意思是“人的性格取决于食物”。看来食物同人的性格是有关系的。二、保持孩子的健康心理。愉快是健康的关键,我们也一直在提倡“快乐教学”,使孩子们能在我们的呵护下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使孩子们不仅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而且使幼儿养成正确的生活卫生习惯,也是健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幼教之友《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所以,经过营养和体能两方面的精心培育,卡尔从出生时体弱多病的婴儿长成了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另外,为了尽早开发儿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卡尔的父亲做了很多的事情,这些事情很琐碎,小到一个词汇的记忆,大到和大人一起交朋友,还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作为孩子成长的伴侣,陪伴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更重要的是,他从不轻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认为想象力的发展和培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凡是年幼时充分发展了想象力的人,当他遭到不幸时也会感到幸福。当他陷于贫困时也会感到快乐。所以说,世上最不幸的人就是不善于想象的人。”

  老卡尔·威特教育儿子的真正目的,就是要为他打开智慧的天窗,使他能够敏锐的观察到社会上的坏事,洞察出社会出的矛盾和缺陷,他认为,是不是神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要具有同情心。为了能把他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父母他们很少将儿子抱在怀里,而是让他随便的爬,父母应该是孩子最早的老师,而不应该是他的保护神。当儿子不慎摔倒在地上时,在大多数的时间,他不会去扶起儿子,而是让他自己站起来,孩子应该从这些小事中学会独立的能力,应该让孩子明白,他永远不能依靠父母,要靠自己。

  读过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感觉到不仅仅是因为卡尔威特的聪明和天分,更多的还是卡尔威特的人格和品德,这是老卡尔威特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神童”不仅仅是因为具有很高的智慧,有很高的学问,更重要的有各种良好的习惯,会与人友好相处,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真正的“神童”应该是快乐而健康的。一个人的童年其实很短暂,人的发展和超越都是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3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该书写于1818年,大概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但这本书问世后并未引起人们重视,几乎绝版,保留至今的只有很少的几部了,哈佛大学图书馆里藏有的一册据说是美国的唯一珍本。因此,如今看过原书的人极其少,老卡尔?威特的教育理论只散见于受他启发的一些教育论着诸如《俗物与天才》、《早期教育和天才》等书中。然而,正是由这些残章断片生发出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近代像塞德兹、威纳?巴尔及维尼夫雷特等无数世界级的通过早期教育成长的典范。

  现在本书已由京华出版社翻译出版,以满足关心孩子教育的人们了解这本书的愿望。如果这本被埋没已久的关于早期教育的书能够给我国的年轻父母有所帮助,通过它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那将是本书作者最大的欣慰。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4

  我很庆幸能读到《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它介绍了老卡尔如何将自己天生智障的儿子教育成一位八九岁就能自由运用德、法、意、英、拉丁、希腊语这六国语言,、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的“神童”的传奇。

  读了这本书,我获得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的能力和热爱学习的好习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要鼓励孩子对周围事物产生兴趣,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要培养孩子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成人提问,同时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一个人的童年很短暂,但他的发展和超越都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这个时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父母应重视对孩子的儿童期教育,不断的更新自己的观念,朝着对孩子负责的方面努力。

  也许有的人会很矛盾:童年是很宝贵,但让那么小的孩子去承担那么多的知识,难道这揠苗助长的教育不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吗?其实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孩子应从早期教育,甚至从胎儿时期。但是有的经过早期教育的孩子还是没有表现出其已有的天赋。

  若仔细读了《卡尔.威特教育》后就会明白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没有正确的运用教育方法。

  成功的教育是“民主的”,“快乐的”,“个性化的”。所谓的“明主的”就是要求父母能与孩子平等的交流,在教导时能尊重孩子的人格与需要。“快乐的”就是在娱乐的过程中学习,让孩子感到学习是幸福。像老卡尔教育中“在游戏中学习”就是很好的借鉴。而 “个性化的”就是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仅如此,还要因时而教、因事而教,这样不仅能使孩子在适宜、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还有利于一些不好的`心理产生时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要想达到成功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成为朋友,让他们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于他们的关爱,增强孩子对父母的信任。这样父母才可以教导孩子积极健康的成长。现在提倡的是素质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能人才,这就要求父母在培养孩子智力的同时还要有一种“尔威特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有高尚的情操,强健的体质、劳动光荣的信念等,这么多良好的品质要培养则需要教育者有充足的毅力、耐心、时间和精力。

  读了这本书后我获益匪浅,但是我还有一个不解之处:《卡尔.威特教育》的教育者是一个牧师,有着充足的时间精力,同时还有着渊博的知识,但现实中又有多少家庭具备这么优越的条件呢?许多家庭的孩子没有小卡尔那么幸运,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吃打工,迫不得已将他们寄居在别人的家里,一年到头都难得见上一面,对自己的孩子根本不了解,怎能让他们去给孩子指出错误,即使有孩子跟着父母,但是他们的的父母缺少文化知识,根本不能像老卡尔那样培养小卡尔,。所以我觉得老卡尔提供的一些方案在现实中可行度不是很大,如果这样我们该如何施教呢? 作为即将踏上教育岗位的我们,有必要好好思考这个问题。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5

  最近有幸拜读了这本书,感受颇深。这虽然是一本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书籍,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我来说从中获益匪浅,现将自己阅读后的所感所悟总结如下几点,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育人的前提是自己的“富有”

  卡尔威特是19世纪一位世界著名的神童,在德国的大学里授课十年,一生成就卓著,他能取得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恰恰相反,他刚出生时就被认为是低智商婴儿,是父亲老卡尔威特有效的教育,才使他成为一个有特殊成就的人。他父亲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储备很丰富的人,通晓物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化学,能运用多国语言,并且能在日后教育小卡尔威特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都“富有”。

  这对于从事教育工作者的我来说,启发很大。想要教出优秀的学生,老师首先要足够优秀。自己的知识面也要广,不仅要掌握好本专业的知识,还应该多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尽可能成为一个在知识上“富有”的老师。同时要不断地学习知识,更新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二、理念引领成功,思想决定高度

  本书中作者的教育理念是: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学前抓起,孩子从小就是一个会思考的动物。他设计很多场景让孩子进行思考,在回答孩子提出问题时,尽可能地用讨论的方式解释问题的来龙去脉,并认真对待孩子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最终,经过长期训练的孩子与同龄孩子相比,表现出超人的'理解力和对知识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他对孩子始终充满信心和鼓励,当别人嘲讽和讥笑孩子时,他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天才。

  这让我想到了在课堂上,面对一个问题,我总担心学生回答不好,而帮助他们回答,面对学生的思考,我缺乏足够的耐心,以至于学生的思考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对学困生我尝试补救一段时间后,看到效果不明显时,信心有所减弱,从思想上对学生失去了信心,这些都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点

  本书中强调孩子习惯的养成是多么重要,比如孩子的读书习惯,习题训练的习惯等都有明确的训练和坚持。我联想到了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在考试中总容易出现粗心导致的丢分,学习也很努力就是不出成绩等现象,其实就是做题的良好习惯没有养成,如果在平时学习中帮助他们丢弃掉审题不清,急于下手,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注重正确学习习惯的培养,他们在考试中肯定会受益,同时学习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育肩负着一个民族未来发展的重任,需要我们用细心、爱心和耐心关注每一位孩子的成长。我们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同时向书中卡尔威特的父亲学习,学习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态度,做到教育无小事,事事为教育,把教育当做一生的事业,只有这样才不愧对于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6

  因为家中有小宝宝,婴幼儿时期也正处于发育和教育的关键时期,于是这个暑假,我又重新拜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我细细品读一番,受益匪浅。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

  看完了《卡尔·威特的教育》,我禁不住要写些什么。威特先生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儿子卡尔成才的全过程。看到卡尔的成功,我想大家都会赞叹、欣赏他的早期教育。在卡尔成长的每个阶段,威特先生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适当的教育方法。他的方法培养出多才、健康、活泼、高尚的卡尔,不光让孩子得到了知识,更让其懂得如何与别人交流,怎么对待每件事情,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等等。他从全方位对卡尔进行培养、锻炼,为以后他在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这本书中,我能深刻的感觉到,老卡尔威特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不仅仅是卡尔威特的聪明和天分,更多的还是卡尔威特的人格和品德以及他的综合素质。“神童”不仅仅是因为具有很高的智慧和很深的学问,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各种良好的习惯、会与人友好相处、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如果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决定与其禀赋的多少。孩子生下来的时候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人如同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雏形。小学时期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儿童是成人之母。”此言确实千真万确,我们谁都无法否认,成人的基础是在小时候形成的。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尽早开始,取得的效果就越显著,孩子越有可能成长为接近完美的人。父母的知识和认识对孩子向哪方面发展,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非常关键的。如何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又如何挖掘儿童的潜质,从这本书中我们都能学到很多。作为小学教师,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是非常必要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更新自己的观念,朝着对孩子负责的方面努力! 另外,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我们小学教师来说是一样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我们应该担负起做父母的责任,因为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有责任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好多父母对孩子可能很了解,也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有所作为,但是有的是方法不得当,有的则是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适得其反,更有的家长用暴力促使孩子的“成长”,按自己的意愿来“教化”孩子,这些现状的出现,都和家长们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作为我们,有责任来帮助家长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在他的脑子里完全没有考试和分数,所以他不会犯“重智育轻德育”的错误,也不会忽视非智力因素。他不必逼迫孩子学习,不必把孩子的脑袋分学科切成一块一块,不必做那些为了获得高分而必须做的枯燥的重复性练习。这样,他就保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节约了孩子的大量精力。小卡尔威特的学习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体系为本的,他的学习是为了自身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师的指标,他的学习是网络性的而不是线性的,他的学习是允许失败的而不是“差0。5分得100也要挨批评”的,他的学习是没有上限的而不是控制在什么教学大纲的范围之内的。这是最高效率的学习。读了这本书,我获得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作为教师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成人提问,我们不仅是学生的百科全书,更需要让学生自己变成百科全书,只要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展现在孩子面前,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7

  卡尔·维特的《教育全书》被誉为“家庭教育奇书”,被国外多所知名大学联合推荐。初读,感觉作者卡尔维特所阐述的教育方法和方法详实、博大精深,“领悟”的特点十分明显。但在短暂的读后印象中,我只能在大海里喝丽水,无话不谈。

  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三个关键词。

  首先是“多样性”。本书忠实记录了作者一步步将儿子从懵懂的婴儿培养成优秀的孩子、优秀的`学者的过程。根据国情,出版社设想的本书潜在中国读者可能更关注“神奇孩子”的结果,而往往忽视了卡尔维特自身的多元化教育理念——既有多重目标和多种方法。前者体现在,他为孩子设定了从身体成长到知识接受再到价值观形成的多重目标,并一一实现。后者体现在,他竭尽全力让每一个教育过程变得有趣,改变孩子一定愿意接受。比如数学游戏的时间,一次不要超过十分钟,因为很耗脑力,十分钟孩子就累了!恐怕很多热衷于追求分数的中国家长都无法真正理解和贯彻这样多元化的教学理念。

  二是“实践”。教育不仅仅是坐着学书本知识,教育还应该走向大自然,利用生活中的一切,让孩子获取信息和知识。这就是实践教育,也将教育的形式从平面纸扩展到立体的生活空间。从《全书》来看,卡尔维特完成了以他一己之力,即使是如今的独立学院也未必能完成的任务!“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带儿子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动物园、植物园、工厂矿山、医院和托儿所等,让他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每次参观前,儿子读了很多相关的书,对参观的对象有了大概的了解……”(第4章第10节)想想,大概只有一个人能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现在的学校都受制于自上而下各种压力,约束太多,与初衷相差太远。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8

  教育问题是人类的永恒性话题之一,家庭教育更是教育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近期通过对《卡尔威特的教育》的阅读使我深受触动,中西方在教育上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太多的不同,中外在家庭教育子女方面的差异非常值得国人的深思。通过阅读也让我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比较深入的思考。

  《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无论是老卡尔威特写的还是小卡尔威特写的核心的内容都是生动描写了小卡尔威特受家庭教育的全过程,小卡尔威特出生以后是一个很不精气的孩子,他是老卡尔威特50多岁才有的孩子,与老卡尔威特同龄的邻居都有了孙子,虽然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没有其他人幸福,但是通过父亲没有为此而苦恼,他通过自己对小卡尔威特从小实施独特的教育方式使小卡尔威特从平凡走向了伟大、从起初的愚笨蜕变成为全球瞩目的天才式人物,而嘲笑他们的邻居依然是祖孙三代都目不识丁。书中通过对小卡尔威特各个生长阶段的教育,使我们清晰的看到了小卡尔威特的成长过程。书中描述的家庭教育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难看出小卡尔威特的家庭教育与中国当代的家庭教育之间有着重大的区别,在当今这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时代小卡尔威特教育的成功给我们无限的启示。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十岁之前是性格、兴趣爱好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期,需要成人精心的呵护与引导,使其形成完善的综合能力,十岁以后儿童各方面的成长都受之前发展的制约。好比树木的成长需要强壮的树根作支撑一样,孩子的成长更需要在开始阶段打好基础,基 1

  础不牢必然导致发展不理想。而我国家庭教育存在太多的误区,我们需要看到小卡尔威特成功的背后隐藏的秘密,不应该只关注他的成功的表面。下面我主要通过中国家庭教育的方式与小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做一个比较,如上所述,主要集中在孩子十岁之前的家庭教育。老卡尔威特的教育理念很先进即使与现在的中国教育观念相比依然是如此,与现在所提的素质教育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令我感触最深的有三点:一是对孩子的秩序感培养;二是非常从兴趣出发进行教育;三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书中老卡尔非常重视对儿子学习秩序感、兴趣感、游戏的培养。当然在其他方面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教育理念。

  首先就秩序感而言,中国当代家庭主要是6+1模式,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孩子所组成,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家庭生活环境的改善,再加上计划生育的影响,每家几本都是一个孩子,这样的结果就是对孩子无止尽的溺爱,“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可谓“深入人心”。过犹不及就是对现今我国家庭教育最好的描述,存在这种问题的中国的家庭虽然不是全部,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是种情况。在儿童四岁之前的秩序感、规则意思没有养成的话,此后会异常艰难。秩序感的培养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能力,自我控制、规则意思、良好的秩序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这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经常会听到一些母亲说孩子管不了,不听话,其实这绝大部分都是父母的责任,在培养孩子秩序感的关键期根本没有受到重视,全家都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乖儿子,顺从孩子的一切要求,对其

  违反规则、秩序的事情都当做是孩子的天性,根本没有加以限制,强化了小孩子的无秩序意思,认为谁都需要听从他的,如果不听从自己的意愿则会以哭闹作为还击,直到满足自己的需要为止,久而久之孩子的秩序感变荡然无存。这是我国家庭教育中的常态事情。

  我们反观老卡尔威特对其儿子的教育,他非常注重小卡尔威特的规则意思、秩序感的培养。“纠正,反而将错就错,随声附合,这是大错而特错的。因为这样将使孩子永远无法发觉自己的毛病,以致习惯成自然,难以纠正”这是老卡尔威特的一句话。我们并不难发现他在纠正孩子不良习惯方面的决心与态度。他认为放纵孩子的过错如同将自己的孩子推向毁灭的深渊,如果让孩子在做错事之后没有丝毫的罪恶感将是极其可怕的错误,这是父母的责任,在孩子还没有对错之分时如果成人不加以干预和引导后果将会不堪设想。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秩序意思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是毁坏一个好习惯确是很轻松的一件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的教师。爱护孩子自然没错,但是如何才是真正爱我的们孩子卡尔威特已经说得很清楚,只是我们想不想做的问题。

  其次就兴趣方面而言,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现在中国的家庭对自己孩子的兴趣干培养似乎非常的重视,他们给自己还不大的孩子报各种兴趣班,钢琴、围棋、书法、数学、英语等都是我们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的场景。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家长们每天忙碌着接送这着孩子奔波于各种培训班,可谓风雨无阻。似乎他们很爱护自己的孩子,但是

  他们所作的就是在积极地培养孩子的兴趣吗?可以明确的说他们没有懂得如何正确的培养孩子的兴趣,他们只是在按照成人自己的愿望来强加给自己的孩子,他们不懂得孩子发展的顺序,盲目的跟从社会的错误导向来教育自己的孩子,结果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儿童的兴趣需要成人的培养,我们需要做的是引导,而不是强迫。卡尔威特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的呢?老卡尔尊重儿子的意愿,当儿子不愿意学习数学时,他并没有强迫儿子学习,而是帮助儿子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怎么培养学习兴趣呢?那就得靠游戏了。游戏是培养孩子兴趣的最好方法,孩子最爱游戏了,我们平常所说的“寓教于乐”就是要把教育融入到玩耍中,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知识。这一点老卡尔威特反复强调,也一再证明了游戏能让孩子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受到教育。还是学数学,小卡尔起初不愿意学,老卡尔通过生活中的交易买卖、玩纸牌等游戏学习数学,淡化了学习数学的痕迹,让儿子感觉是在玩。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已经在学习数学了,而且学得有滋有味。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最高境界,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找到了学习的兴趣,而不是我们看别人的孩子学什么我们就迫不及待的强迫自己的孩子也去学习。每个孩子的兴趣点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里面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我们还能看到他的教育行为很多都是在生活实践中完成的。在小卡尔威特学习地理时,他带儿子走遍了周围的村庄、道路、山坡,甚至到各地旅游;学习外语时,他带儿子去听音乐剧;学习天文时,他带儿子用望远镜观察星空??其耐心和爱心,是很多父母少有的,令人敬佩。试想现在的家长如果懂得一些几本的育儿知识都不会出现现在中国出现的教育状况,现在的孩子在幼儿期就备受摧残,他们本性中原有的兴趣被成人的错误教育抹煞殆尽,才回出现如此多的厌学状况。

  最后游戏教育是卡尔威特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儿童的兴趣培养中我已经提到,在现在我国的幼儿园中已经提倡以儿童游戏为活动主的课程。儿童时期是他们最喜欢游戏的年龄,从游戏中他们能够获得角色的扮演,能够体会到各种社会角色。老卡尔威特对小卡尔的培养都是在游戏中逐渐培养起了他的兴趣。

  当然《卡尔威特的教育》中可能依然存在许多的问题,例如老卡尔威特不让小卡尔与同龄的孩子玩耍,无论出于什么动机我都不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孩子与同龄的孩子在一起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的。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否认老卡尔威特的教育的史诗般的地位,他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都值得我们当代国人深入的分析学习,从中找到我们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9

  《卡尔·威特的教育》,建议父母们都读一读,卡尔·威特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成才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

  书中详细记述了这个父亲的核心理念:“一个人能否有所成就,其禀赋起着一定的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后天的教育。教育得当,普通的孩子也能成长为天才。教育不当,即使再大的天才也会被毁掉。”该书中记载了他的孩子成长的过程,教育心得、方法,提出了早期教育的理念。这些方法对于我们普通父母而言不仅实用,还可以践行。

  他的观点我非常同意,好的教育方法是可以充分激发孩子身上的'潜力让他成就更好的自己。但是他一再强调他的小卡尔并非天才,这点我是不同意的。根据小卡尔·威特的成就:“9岁上大学,14岁获得博士学位,23岁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这里还没有列举完,小卡尔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

  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和尽早教育是他的主要教育理念。他带着小卡尔阅读文学,学习数学、语言、美术、音乐……,在大自然中感受天文地……,带着卡尔全方位地感知人类所知。威特先生为小卡尔从出生开始就安排合理的学习计划,带着他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获得最大限度的教育。

  他为我们示范了好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父母与孩子可以作为朋友一样地陪伴,长辈智者一样地引导,同学伙伴一样地探索……

  当然父母的高效陪伴还在于父母的严于律己,因为父母是孩子的模仿对象。所以很多父母也说了:鸡娃不如鸡自己。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10

  今天,好不容易坐在电脑前构思如何写这篇读后感时,首先感到的就是内疚:

  1、其实我并没有逐字逐句地把《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这本书读完,

  2、要不是女儿三番四次的催促,可能这篇读后感也还是仅仅停留在构想阶段,《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冯然爸爸)。这可能是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家长在子女教育上的通病——一个借口:忙。诚如,当今全中国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生活甚至生存压力:物价涨了、失业率提高了、唐山又余震了……被什么CPI、PPI、IMF等等搅得焦头烂额,但静下来仔细想想,我们到底都在忙啥、又为啥而忙,说大了去是为国家的美好未来、说小了呢是为了家庭幸福,但我最近时常在想,这些未来、这些幸福都体现在哪里……

  读完这本书后,确实有许多的感悟、启发甚至是共鸣,写下这段文字,也谈不上什么读后感,只是结合书中内容谈谈这些年来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勉。

  1、营造好的环境。孩子天性好动,容易被身边事物影响或干扰,在潜移默化中,一个好的环境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会起到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生活环境、交友环境这些大的方面自不必说,古时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而小到她的书桌,每次学习或做作业前必须整理干净,桌面上只能摆放与准备做的事情有关的书本和文具。

  2、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一些好的辞藻必须要善于组织、一个好的想法必须要善于表达,所以冯然从三岁就开始的讲故事训练,对她在这方面的能力提升可以说是大有裨益。

  3、培养兴趣,顺势而为。有意识地让她从小接触身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事物,如绘画、书法、乐器、舞蹈……在接触中逐步培养兴趣,并注意日后兴趣的维护(如表扬、支持、参与等),也如老卡尔·威特在书中所言,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些年来(特别是上学后),每个周末基本都是在各种兴趣班间奔忙,我们作为家长有时也觉得她很苦、怕她太累,特别是舞蹈训练的那个苦劲(其实这也能锻炼她吃苦耐劳的能力),跟她商量劝她不要学那么多了,还老大不乐意的,后经过观察,在这些训练班里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其实她也很快乐,同时也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锻炼她的'竞争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想到这,我们也就作罢了,读后感《《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冯然爸爸)》。也正是这些兴趣,陪伴着她一路健康、充实地走来,并在以上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一次她用开玩笑的口吻跟我说:我现在的小伙伴那么多,假如长大后没工作要去买菜的话,客户不少呢。瞧她说的)。

  4、身体力行。正如老卡尔·威特在书中所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冯然平常最大的毛病就是做事拖拉、时间观念差,针对这点,我们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就拿这篇读后感来说,我刚才吃晚饭时很认真地对她讲:爸爸答应过你元旦前写完,今天晚上就算不睡觉都一定要完成,结果刚刚在楼下等她拿书去上英语课时,她下楼后跟我说:爸爸,我确实太急了,上了趟厕所耽误了点时间,对不起。你们看,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太啰嗦了,打字又慢,打着打着又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了)。我觉得,孩子的教育是一门学科,里面确实太有学问了,看了《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后,很有同感,平时脑子里有很多构想、很多愿望都没能一一实施,或者开了个头却不能坚持下来,另一方面很羡慕老卡尔·威特有那么的有时间、更敬佩他有那么大的毅力来陪伴、教育他的孩子,或许,这只是个借口。一有想法,DOIT!毕竟,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在我们的讶异中快速地成长。

  同时,对书中的一些观点也持有不同的看法:1、童趣不会因为没有同伴而失去。我认为,没有同伴的童年当然也可以很快乐,但绝对是不完整和不健全的,特别是在中国目前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没有同伴的孩子很容易会产生孤僻、自大、沟通有障碍、低情商等一系列问题;2、几乎不给卡尔买玩具。本人认为,能经常投身于大自然接触其中的花草树木、人间万物当然最好,但作为目前我们的孩子,一方面,身居混凝土深林之中,再加上父母条件的不允许;另一方面,现在中国的孩子面对的毕竟还是应试教育,他们得面对升学、就业,这些愿望不见得都能实现。玩具,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洋娃娃,里面积淀了他们不少童年的幻想和快乐,在玩耍中通过观察学会了想象、通过角色转换初尝了为人父、为人母的艰辛。只是不要让孩子沉迷,不要让玩具成为他们的唯一。开卷有益,以上是个人对《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之所得及育儿之浅见,不足为鉴。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11

  书中描述的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九岁时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

  《卡尔·威特的教育》能把一个低智儿培养成了闻名全世界的奇才,证明了这本书的神奇和伟大。这本书用事实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具备成为天才的潜力,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孩子造就一个健康快乐的天才。这本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老卡尔教育儿子的心得和教育方法。他始终坚信,只要教育得法,大多数孩子都会成为非凡的人才。这本书较大的贡献是使我们认识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老卡尔注重的是素质教育,在他的脑子里完全没有考试和分数,他不必逼迫孩子学习,不做那些为了获得高分而必须做的练习,所以他保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在老卡尔的家庭教育中,很重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这是现在我们很多家庭忽视的,虽然我们很早就提出全面发展,但是现在的教育往往是只注重智力,用分数来衡量孩子。

  读了这本书,给我较大的启示就是教育孩子并不一定要准备很多专业的复杂用具,只要有正确的方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习惯,尽早的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生活中事物的兴趣,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给孩子,鼓励孩子提问,帮助他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神童不仅具有很高的.学问,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习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真正的神童应该是快乐和健康的。

  一个人的童年时其实很短暂的,人的发展和超越都是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作为一位母亲和从事教育行业的工作者,了解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时非常必要的。父母的知识和认识对孩子向哪方面发展,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更新自己的观念,朝着对孩子负责的方面努力!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12

  从《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中,我聆听到了一位慈父娓娓道来的育儿故事,找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卡尔·威特的父亲有一个基本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学前抓起。这位父亲采取的教育方法其实也很简单,所有的父母都能够完全做到。老威特在儿子卡尔出生的时候就制定了一个早期家庭教育计划。老威特有一个基本的教育主张,孩子从小就是一个会思考的动物。对于他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东西,他都要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如果孩子从小不能形成正确的判断,因而养成一些不良的爱好和习惯,成年后就很难改掉了。老威特的目标是在孩子还处于可塑阶段的时候,去引导和开发孩子的理智思维——“让孩子从小会正确思考”。随着儿子逐渐长大,他可以磕磕绊绊地上下楼梯和走路之后,老威特就让他走出家门,让他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新奇事物。

  老威特总是鼓励儿子不断地提出问题。在回答儿子问题的时候,他又尽可能用一种讨论的方式解释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对于儿子提出的所有问题,他从来不会敷衍了事。他注意从小培养儿子对所有事物的分析鉴别能力。在平常同儿子的散步和谈话中,老威特从来不像许多父母那样,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口气对儿子说话,也不会对儿子信口瞎扯。语言是我们思想的`工具。老威特提出,要尽早地教会孩子使用母语,能够正确地发音和流利地表达。所有与孩子说话的大人,无论是父母还是家里的亲戚朋友,都应该注意自己的发音和用语,以便给孩子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在这样一种家庭教育的熏陶下,与同年龄的孩子相比较,卡尔不仅表现出一种超凡的理解力,而且还表现出一种少有的知识兴趣。卡尔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具有非常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他对许多事物都有着精确的理解和完整的把握,在使用语言方面也达到了十分熟练的程度。

  卡尔的早期教育当然没有仅仅局限在语言和文学方面。为了使卡尔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老威特也非常注意培养儿子在艺术和科学方面的爱好。尽管他自己不是艺术家也不是科学家,但是他总是想法激起儿子对于与艺术和科学的热情。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经常带着儿子游览许多地方,去参观各地的艺术画廊、自然历史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等。通过这种体验方式,老威特让儿子从中学到了活生生的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等知识。他让儿子学会如何去发现各种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如何去找到各种事物的最基本的原则,如何去认清各种事物的真相。

  除了这些外出的参观活动外,老威特还利用身边的一些生活常识,对儿子进行系统的科学教育。他特别注意调动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养成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习惯。同时他也设计出一些小小的游戏,让孩子可以从中了解和熟悉不同学科的知识。当然,他十分清楚自己所追求的教育目的是什么,他说“如果一开始我就告诉孩子去学习地理和物理等学科,孩子就会产生反感的心理。()我尽量避免使用这一类的学科名词,是为了不要吓唬住孩子,也是为了增进他的自信心。”

  然而,我们传统的教育理论是把孩子的正式教育推迟到“上学的年龄”。等到孩子上学之后,我们又急于把许多的东西灌输给孩子,于是,过多的学习不仅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而且还给孩子造成了身心上的伤害。

  孩子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需要尽早的智力开发。只要我们从两岁或三岁开始就注意培养孩子的知识兴趣,让他们的大脑得到不断的锻炼,就像他们的其他身体器官在平时得到锻炼一样,他们就会从早期的知识活动中得到一种快乐。当身心都得到了同步的发展之后,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得非常快乐和健康。事实上,卡尔·威特的父亲早就在推行这样的科学新发现了。在我们今天逐渐认识到家庭教育必须先于学校教育,而且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的前提下,老威特的教育实验自然就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这本书为所有的父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家庭早期教育的范本。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13

  在暑期中,我细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一书,看过之后,不仅对我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受益匪浅,也对我作为教师这另一个角色有着很大的启示。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卡尔·威特取得的这些惊人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小卡尔威特是一名早产儿,因为先天的不足,被定位于智力低下的痴呆儿。不过全靠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因为他不觉得孩子的禀赋是天生的,反而认为通过后天有效合理地教育与培养,就算智商是一般的孩子也可以成才。他坚信: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也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而是取决于他从出生到5岁的教育。在老卡尔威特的精心培育下,一个低智儿终于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

  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后,使我明白了后天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他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我们小学教师来说也是有启迪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的。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不容置疑的。

  其一,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一向认为良好的习惯比成绩重要得多,更何况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成败。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资本。习惯的资本由于使用就不断的增大着,而且使人能够像经济界的物质资本一样,有成效地利用自己最宝贵的力量————有意识的意志的力量。把自己生活中的道德大厦建筑得越来越高。”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这说明习惯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学习的一些具体

  知识可能忘记了,但他已经形成的良好习惯会令他受益终生。老卡尔对孩子的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中。吃饭、玩耍,睡觉前、甚至每次饭后的散步都成了孩子学习自然知识的好时光。这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从而也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觉得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老师的重视。我们教师也应采纳老卡尔的教育方式:不一定非得局限在课堂的知识学习上,在任何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中都应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人,爱护公物,讲究卫生,诚实守信

  其二,就是耐心加爱心。

  我们从老卡尔夫妇养育和教育小卡尔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爱心和耐心——孕育时的谨小慎微,幼时的精心喂养等等,都是常人所不能比拟的,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孩子的爱是多么的炙热与执着,尤其是发现小卡尔是个低智商的孩子时,他们没有放弃,让他任由其发展,而是尊重他并给予更细微全面的关爱。

  细想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是否因为学生的反应迟钝、兴趣的贫乏看不起他,甚至产生厌恶之情呢?从本质上讲,教师对待学生缺乏耐心,其实就是缺乏爱心。只有投入了爱,才能和学生建立感情,才能更好地与之沟通,才能进行成功的教育。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没有好与坏之分,只要给与孩子充分的信心、耐心、爱心,他必然会有他的闪光点。一个人的童年其实是很短暂的,人的发展和超越都是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奠定下了基础。作为小学教师,愿我们能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学生付出耐心和爱心,让他们能够像小卡尔一样健康成长。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14

  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使我明白了一个什么样人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读过这本书后使我受益匪浅。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的父亲是怎么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我们幼儿园教师来说是一样的,在学校我们是孩子的家长,孩子的大部分幼儿时光都在幼儿园里度过的。我们应该担负起做父母的责任,因为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有责任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是每个孩子的权利,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义务。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在很小是时就已经精通了好几个国家的语言,不到10岁就进入了大学,之后又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并不是由于他的智商有多高——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但是他的父亲并没有放弃,反而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特的教育方法。

  看了他的书,我深感内疚,我觉得我并没有做好一个教育者所具备的基本的素质。下面从几方面来说:

  一、要尊重孩子。就算是小孩子也应当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来尊重他们,把他们当做成年人一样来对待。应当对孩子进行严格教育,但严格的程度以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为标准。要是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那么就会导致非常可怕的结果。一个原本能够取得很大成就,坚强好学的孩子,就是因为没有了自尊心很快变成懦夫无赖。要是家长总是将孩子当成不良行为的人来对待,那么这个孩子就可能真的会成为具有不良行为的坏人。孩子在家长的压制下逐渐地推动了做人的信心,因此自尊心也就随之消失了。孩子的自尊心很重要,因此在对卡尔进行严格教育的过程中,他始终非常重视不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伤害他的自尊心,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不能伤害到他的自尊心。卡尔·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育,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这也是现在有些家庭所忽视的。所以通过跟家长们的接触,也给了我很大的感触,与卡尔·威特的教育也形成了天大的差别。

  二、在游戏中体验生活。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中越来越重视游戏的重要性,游戏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这些还是近几年的事,而老卡尔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了“在游戏中体验人生”的观点,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与孩子的游戏中,他总是鼓励儿子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来扮演角色,注重对小卡尔创造力的培养,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他亲手创造与游戏相适应的环境和气氛,而在游戏中,他也只是做适当的指导“有时候,我会为他做些示范来提示他的表演,但从不要求他一定要照着我的方向去做,因为这样会减少给他想象和创造的机会”与他相比,我更是无比惭愧,尽管班里的孩子不是我的亲生孩子,但我想他们已经快占据了我所有的上班时间,他们的快乐也是我的欣慰。

  三、把孩子培养成高尚情趣的人。他在书中说:“没有任何艺术的生活,就如同荒野一样。我认为,为了使孩子的一生幸福,生活丰富多彩,父母有义务使他们具有文学和艺术的修养。有人认为,我培养孩子绘画、音乐、文学方面的兴趣是为了想在人前炫耀,这是他们对我的极大误解。我从来不想把儿培养成某一方面的天才,也从来没有把他的才能向别人过分地流露。我只是想让儿子能够成为一个接受完美的人,只是想让他的一生在充满情趣和幸福之中度过,仅此而已。”做为家长能考虑到这么多,又那么细的,还真不少,但他做到了。

  卡尔·威特的教育还有许多独道之处,如“我教儿子另一种智慧”、“磨练儿子的心理承受力”……

  读了这本书,我获得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成人提问,作为老师,我们不是百科全书,也无需变成百科全书,只要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展现在孩子面前。明确告诉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起查书,上网或者请专家。在引导孩子查书找资料、向别人请教的过程中,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虽然卡尔·威特只是德国一个偏僻小山村的牧师,但他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才智决不亚于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他说“我要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尽我的能力给他最好的教育”,而作为正从事着幼教工作的我想说的是“我要尽到做教师的责任,尽我的能力给孩子们最好的教育”。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15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是一名早产儿,且被医生认定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全靠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

  这本书告诫我们: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即使再普通的孩子也会成为一位杰出的青年。

  孩子上学之后,大多数都待在学校,我们就相当于孩子白天的家长,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是孩子的权力,也是每个老师的义务。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不容置疑的。而儿童的潜在能力是有递减法则的。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要不失时机地给孩子发展其能力的机会,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尽早发挥其能力。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卡尔威特善于挖掘和运用各种有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从小学会正确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工具。甚至每次饭后的散步都成了孩子学习自然知识的好时光。老卡尔威特并不强迫孩子去死记硬背,而是在乐趣中让孩子不知不觉的学到了知识。记忆尤深的是在让孩子学习乘法规律时。他并不是让孩子去背那些枯燥的乘法口诀,而是通过让孩子数豆子的方法自己去总结出了乘法口诀。这种方法一则是孩子自己总结的规律自己记的格外的清楚,二来让孩子明白好多规律定律并不是专家权威的专利,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去发现。这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从而老卡尔威特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这说明习惯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学习的一些具体知识可能忘记了,但他已经形成的良好习惯会令他受益终生。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学习方法的养成,学习态度端正,互帮互助的习惯,认真记笔记的习惯,良好阅读习惯等等。另一种是良好的品质习惯,比如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举止谈话等等,都需要家长和教师反反复复的关注和强调。好习惯的养成,贯穿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影响孩子的成长!

  一个班级,如学生如果都很乐于助人,那么新加入的学生肯定也会乐于助人;如果学生每天早晨都集体阅读,长期耳濡目染,班里的学生肯定也会热爱阅读。同理,一个家庭,如果父母每晚睡觉前都读几页书,他们的孩子也会养成这种习惯;如果父母每天对着手机,孩子也会成天抱手机。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学阶段是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所以我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应该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这些学习习惯养成了,不仅对学习有帮助,而且会终生受用。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相关文章: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09-02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03-11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3篇02-16

卡尔经典语录05-17

笛卡尔的名言02-07

笛卡尔经典语录11-11

威·柯珀名言02-18

威柯珀的名言02-12

老马威尼读后感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