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1
教书育人是幸福的吗?我想对于大部分和我一样的老师来说,与孩子心心相通、看到孩子的成长与进步的那一刻应该能够感受到教育的幸福。经常听到老师说,能够静心教学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喜欢孩子的老师也应该是喜欢自己的职业的。但是也经常听更多一线老师们说:没有幸福的感觉,精神压力大,体力脑力上都太累了。
这是中国教育的现状。经济发展的制约、社会公德的取向、教学条件的限制、来自各级的压力不是靠我们自我控制就能够解决的。读了肖川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使我深受感触。知道了所谓幸福,首先是内心的平和舒畅,自主地面对生活,而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当我们被社会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而又以挑剔的眼光评价时,拿着微薄的薪水,感觉用挂在嘴边的职业幸福来形容自己的老师一定是非常高尚的人。我认为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更多的是要善于捕捉平时点滴幸福的感觉并及时放大迁移,净化自己的心灵,将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感这两道最美丽的光环送达我们接触到的每个家庭、每个孩子。
也想起自己曾经感受过的幸福:扶起跌倒的孩子,听他们真心而羞涩地说“谢谢老师”;陪运动场上的孩子一起奔跑加油,携手欢呼来之不易的胜利;接受他们轻如鹅毛却深情无邪的礼物;读孩子的日记,陪他们单纯看世事,或者为他们保守小秘密……大概因为我是语文老师,更多的幸福感来自与孩子们相通的'语言文字中。其实分享一个人的感情是最幸福的一件事,而作为班主任,大班额、多杂事,没有足够时间去细心问候每个孩子。于是只有从他们的字里行间查阅,那里有他们生动真实的另一面。在那里我发现了他们的喜悦更发现了他们的悲伤,小贤说她爷爷为了去给她买糖人,挤了很长时间的公交车,晚上回家脑血管爆了,她很想念爷爷,希望不吃糖人让爷爷醒来……小宇是个上课经常走神的孩子,写作文时写到了自己想要变成小磊——虽然学习不好但是至少不会被人欺负,还有要为妈妈变成一棵摇钱树,那样妈妈就不会那么辛苦了……看着学生,我常想到自己的孩子,现在的孩子虽然得到较多的物质关爱,但是家长普遍忙于工作,情感上他们是非常孤独的。我们需要多给他们一些指导和陪伴,我们需要有欣赏的眼睛、微笑的面容、智慧的头脑和宽容的心。
上善若水,天道酬勤。让我们把名利看淡些,走近孩子,走进“座中多英豪”的生命化教育,幸福感就与专业成长融为一体了。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应该是无处不在的。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2
成长对于孩童来说是重要的,因为长大是多么自豪的一个字眼呀!对于成年人来说,日子的流逝意味着衰老将至,年华不再;那么对于担负着建设下一代重任的教师来说,自己的专业成长标志着什么呢?以前这个问题我从未考虑过,只觉得教师不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吗?成长不就是“教学相长”吗?
寒假里,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川同志写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书中的内容简约但却精辟,使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书中的观点通俗而又深刻,让我的境界得以一次升华。作者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我上了关于教育学习、专业成长、人生幸福的一堂课,发我深省,令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本书,让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的幸福人生=自己的专业成长,你想要多美满的幸福生活,你就要让自己的专业成长多少,这二者呈正比关系。近几年来,一片改革的呼声总传诵着“新课改不仅减轻学生的压力,也替老师分忧”,可我们感到不仅没有减负、减压,反而压力与负担是与日俱增,是我们真的'已经不合时宜了吗?读了此书后才明白,原来在人们即使拥有了金钱、爱情、知识、领导力等等,也不能感觉到生活的100%圆满,那么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是我们对待工作的心态。只有我们的心态是积极的,我们才会感到生活达到了圆满,我们才会走上幸福的人生之路。何谓积极的心态?就是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而一个人只有拥有乐观的心态,才有进取的人生态度,也才能跨出迈入幸福生活的第一步。
不错,“心中有盼头,手中有事做”,才是幸福的。而过去的我总为自己不断地繁忙而抱怨着。从未带着一种期盼,带着一种满足,带着一种忙不完的快乐。设想如果生活中每一天都带着一种期盼,带着一种努力,带着一种忙不完的快乐与满足,那么幸福会时刻陪伴着你。生活中如果少一份责备,多一份宽容;少一份感慨,多一份感动和感恩;那么幸福就会向你靠近几分了。来吧,让我们一起去发现身边的幸福:
在课堂中我们会得到幸福。因为只有在教学中我们才能够体现出做一个教师的真正价值,自己的教育智慧被发挥,教学研究的能力被提高,这样才会有成功之感。另外每天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阅读,与伟人、名人对话,提升自己的才华,锤炼教育的智慧,在阅读中寻找无穷的幸福。这时的我们才会真正感到幸福。
在学生中我们会寻找幸福。虽然孩子们淘气贪玩,反复叮咛的话儿不听,纠正几遍的错误,接连又犯;桌椅摆放歪了,作业又忘了写了……但我知道,这就是孩子,孩子怎能不犯错?孩子各有差异,怎能整齐划一?我会悄悄地告诉自己:少一点挑剔,多一些理解;少一点批评,多一些微笑——让学生在我们的理解中成长,让我们在自己的宽容中幸福。
在爱心中我们会感到幸福。走近孩子,蹲下身子,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进步已经很大——虽然有错题,但是他们已经很努力了;蹲下身子,我们会发现孩子真的非常懂事——刚刚还被老师批评的痛哭流涕但一转身却依然一脸灿烂地帮着分发各种作业本,因为他知道老师的严格也是爱;蹲下身子,会发现孩子有时还很勇敢——虽然因为调皮摔疼胳膊摔疼腿,但是就是不流一滴泪……蹲下身子,仰望我们的学生,欣赏我们的学生,在赞美中给学生播撒幸福,我们也会因学生的幸福而倍感幸福!
掩卷而思,有时我们确实无法看清自己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常常以为“工作就是为了生活”,却忽略了“工作就是生活”。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份工作,既然我们抓到了这样一副牌,与其抱怨这副牌怎么如此之差,不如就打好我们这副牌。也许在不断动脑出牌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收获另外一种幸福。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3
有幸拜读了肖川先生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就是一种充实、闲适,没有空虚感、匮乏感、无聊感,没有内在的紧张、焦虑;幸福就是内在的平安,自由自在。在书中可以说,肖川教授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教育、专业成长、人生和幸福的课,令我受益匪浅。
肖川老师的教育理念,让我体会到教师的幸福是无限的。因为教师对学生在人格和课业上的影响具有终身性质,通过学生、教师的劳动与生生不息的人类文明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所收获的幸福也是超越时间限制的。一代一代的普通劳动者都是由于教师的劳动而对世界的.进步做出的伟大贡献。教师因而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对整个世界的影响而理解工作的意义,体会自己的成功。
书中讲到,教育是教师的生命,课堂教学是教师基本的生活方式,是教师生命价值的体现。我们把学生从“生物人”提升为“社会人”,从较低的水平提升到较高的水平,这是社会赋予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是啊,教师的幸福其实也正体现在对这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肩负上。教育教学过程也就成了师生思想碰撞、心灵交流的过程,在共识、共鸣、共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宣讲自己的信念,表白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袒露自己的心灵,诉说自己的体会。此时,教师的教就成了学生的需要、向往;而学生的学,则成了教师的期待、目的。
读了《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让我领悟到了:
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的成长,在学生的进步与对社会贡献中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达到的快乐。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4
当拿到肖川博士所着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这本书时,我觉得我们做教师的整天从早忙到黑,哪有“诗意”可言,“脑子是满的,心却是空的;时间是满的,心却是空的”,总是忙、盲、茫,繁、烦、凡。因此我首先翻到了“诗意的生活”那一节看,看完之后我不禁俨然一笑――“失眠”都能被人家当作享受,那人家的生活当然就很诗意的啦。带着这种兴趣我认真的看完了全书,真是受益匪浅,感悟颇深!
第一、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
肖川博士一共总结了决定教师生活幸福指数的17个因素。我反复看了这17个因素,感觉肖川博士分析得很透彻,真是一针见血。比较好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才能使教师精力充沛、信心十足、情绪饱满、热力四射,并能真切的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觉得有成就感。而压抑感、挫败感、沮丧感,这些消极的体验都可以导致教师对职业的倦怠感。
第二、目标、时间管理与压力应对
目标,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成为优秀教师不是整天忙忙碌碌就行了,而是要合理的利用时间,也就是要会管理时间。决定如何以及何时做事情,能够帮助你有效利用时间和节约时间。当你把有限的时间合理分配并充分利用时,再平淡的日子也能过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
压力是一个日常生活不可避免的、十分重要的的成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面临压力,压力并非完全消极的因素,适当的压力有助于我们潜能的彰显和生发。变压力为动力,面对压力,,我们应该勇敢正视而不该退缩逃避。如果你不能很好的面对压力,将会导致生理、感情甚至思维紊乱。相反如果你能恰当的面对压力,可以激发精神或身体的潜能,成为更加完美的自我。
第三、读书与成长
读书的过程就是与世界进行交往的过程,一个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品味,培养教师的读书人的气质。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而读书是最为重要的学习途径。读书不仅可以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更加具有文化眼光,读书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使教师的内心变得开放、鲜活、细腻和温柔,使教师具有不断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要,从而克服对于教学的倦怠感,从而使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内在的感染力。
原来,诗意化的生活就是用审美的`眼光来打量我们的生活,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我们的工作。只要我们倾心于去创造一堂课,去创造一次解读的过程,去创造一次美好的生活经历,去创造美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就是在创造世界了,就是在创造诗意了。所有的诗意都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体验之中。
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什么,怎样才能用最佳的心跳面对学生,面对同事,面对家长,面对这个日益变化的社会对于我们教师的要求,这一直是我常常关心和关注的话题。在此书中,作者所提到的“六个学会”,即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在我看来,等待意味着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分享则意味着与学生的双向沟通,彼此学习,共同拥有,教师并不是学生思想的主宰者,而是他们的引导者,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是在与学生一同分享人类文明成果的过程;宽容体现了一名教师的教学态度,思想不能僵化,眼界不能狭隘,应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学会选择,选择适合学生发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学会合作,与同事合作,与家长合作致力于培养新时代有思想,有能力有学识的青少年;学会创新,在这个崇尚个性,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创新精神显得极为可贵,作为教师,单一僵硬的教学模式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与兴趣,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这个全新的时代,要求我们具有开放的头脑,积极的思维,进取的精神与探究的兴趣,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大潮中不被淘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
肖川博士还提出了“六个讲一点”更是为我们成就美好人生作了精辟的概括。讲一点享受,无愧于自我;讲一点奉献,无愧于亲人;讲一点真情,无愧于朋友;讲一点责任,无愧于社群;讲一点博爱,无愧于人类;讲一点信仰,无愧于天地。从自我到亲人、朋友,再到社群、人类,最后到天地,这是一个不断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也是一个立于天地之间大写的“人”精神成长的历程。
还记得书的封面上有几句深刻隽永的话,其中一句还历历在目“一个有情趣的教师,他们做人不会枯燥,讲课也不会干涩,并知道如何让教育芬芳弥漫”。从当下开始,我会将努力着成为这样一名具有诗意生活的优秀教师。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5
最近,有幸拜读了云南省任玲老师的博文《教师专业成长的五个关键词》,受益匪浅。现将自己所感所悟写下来,与同仁共勉。
任老师讲的教师成长的第一个关键词是“阅读”。
任老师讲到:“支撑教师远行的力量从哪里来?一个重要的渠道便是阅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表达他自己以及他的学校对读书的认识:“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有一句名言,“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其实,教师的成长也是这样。阅读是一种积淀,积淀有多深,行程就有多远。一直以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倡导教师读书,读修炼内功的书,以丰富学养,积淀底蕴;读学科建构的书,以提升自我驾驭课程、教材、方法、技能的水平;读教育理论的书,以寻找路标,矫正方向。说实在的,教师真正读了多少书呢?不敢保证,有的教师在读。但是能够坚持读多久,却也不好说。教师总是希望能够得到可以直接搬用的方法和技巧,而抗拒理论,觉得那些并不实用。其实,我们没有必要抗拒理论。要突破教师发展的瓶颈,应该且必须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理论是指导实践的航标。
任老师认为:阅读,是构建“一线学术”的重要渠道,没有阅读,只能在低层次水平转圈,难以实现自我超越。我想:当教师经过阅读积淀得以深厚、视野得以开阔的时候,自然有了更多的教育智慧,具体的施教过程中自然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
任老师讲到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反思”。
任老师在博文中说道:反思,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在学科理论与课程方法的指导下,反思自己的课堂直至每一个教学细节,提升教学能力。这一层面的反思,是提升自己教学技能的有效方式。另一个是我们在所阅读的教育经典的启发引导下,对我们的教育现实和自我的教育行为的一种反观、体察,甚至质疑、思考,最后有所觉悟和改进。这一层面的反思,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却极易被忽视。
任老师讲的第三个关键词是“实践”。
任老师讲: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强调阅读,更强调实践。读的认真,是为了内化成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而不止于读;读得用心,为的是惠及到学校、课堂甚至每一个孩子,而不止于感慨。
我们重视实践,但更重视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未来教育美好的愿景,靠的是每一个具体的教育者每一个具体、细致的教育行为来达成。作为一线教师,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的重要理由,就是我拥有课堂。对于我而言,课堂一直是一块承载希望的试验田,每一届,带着新的期待去播种,用每一个朝夕晨昏的.日子历练生命,培植思想。在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那些清晰的目标和追寻,都透射到课堂上,课堂是师生共度的一段生命历程,也是伴随年轻的生命一起成长的见证。在我的试验田里,总在改变着什么,遥望着什么,期待着什么,这使我的教育生活从来没有丧失过生机,从来没有凋谢过信念。
生命是新的,课堂就不会陈旧。拥有试验田的日子,就拥有了饱满颗粒的期待,这份期待,将我们的教育之路延伸到洒满阳光的远方。
任老师讲的第四个关键词是“研究”。
教学研究并不神秘,也并非高不可攀。任老师曾撰文呼吁重视并建立“一线学术”。所谓“一线学术”,就是一线教师植根实践的研究。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研究更多的是一种提炼。想办法让孩子变好,想办法把课教好,想办法解决教学问题,想办法提高课堂效率,这许多的“想办法”,其实都是研究。寻找好的问题解决思路,寻找好的教学切入方式,寻找好的课堂组织形式,达成好的课堂生成效果,总结好的学习指导策略,使用施好的教学辅助手段,无一不是教学研究。
一线教师的研究,最可贵的是植根现实,植根课堂,植根教学行为与教学问题,在实践中质疑,在质疑中探索,在探索中解惑,在解惑中提升。“问题”的来源,可以是自己的教学实践,亦可是本校、本地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是时代性的普遍问题。弊病所在,便是问题所在。为“问题”而研究,才是真研究。
教师群体中,那些令我们敬佩的研究者之所以卓有建树,正是因为他们往往对常人置若罔闻熟视无睹的弊病,能保有敏感的洞察,有改变的愿望,并肯为之付出心血加以剖析探求,付诸行动探索实践。
早在几年以前,一提及研究,就会感觉头痛。现如今,在章丘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所长的亲切关怀下,我们的教育科研已经红红火火的搞起来了,很多青年教师已经成了教育科研的中坚力量。我们的研究成果正在不断地服务于教育教学,研究成绩受到教科所领导的首肯,可以说,这是研究的起步,真正的研究还在等中带着我们去做。
任老师讲的第五个关键词是“积累”。
积累就是做有心人,善于记录,善于保存,在此基础之上,再善于挖掘提炼,这就是很好的研究成果了。
勤于积累对于教育科研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就应该坚持写教育随笔。虽然不能做到每天千字,却做到了有感而发便即时记下,形成教育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积累并不是记流水账,任老师介绍自己的经验是“一读、二做、三思、四写”。读是吸纳,做是实践,思是提炼,写是输出。“写”的成功,要靠“读”的深度,更要靠“做”的精彩。
如今,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教师也随之迎来了新的考验。作为教师,能否经得起新的教育形式的考验,我们不妨多读一读任老师的文章,循着任老师指出的教师成长之路——多阅读、多反思、多实践、多研究、多积累走下去,我想,任何教师都会在当今的教育盛世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在成功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你说,何乐而不为呢?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6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满半年的数学老师,逐渐地认识到自我成长的重要性,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着提高。都说假期是教师充电补充能量的良好时机。这不,除了自主学习外,学校也给我们中心理论学习小组的每个人提供了学习资料:由教育学博士肖川所著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怀里,为有价值的目标不懈努力。……当看到淡雅的封面上的富有诗意而充满哲理的语言时,这本书就深深地吸引着我。于是带上好奇与热情开始阅读。原来这本书精选了肖川教授近20年来写就的上千篇教育随笔的67篇汇集成册的。其中包括“诗意地生活”“教师的解放”“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教师的学习与成长”“聚焦课堂”“我的教学主张”等等。一一拜读后,感受到了肖博士率真的性格和朴实的教育态度。他用诗意地语言来阐述自己对于当代教育理性的思考,给人以启发,带给我们更广阔、深邃、诗意、温暖的精神世界。
读着肖博士的感性文字,走进一个全新的精神世界,理解生命的境界,领悟个性成就美丽,认识到今天,我们怎么做老师。共享完美的教学,走进大师的教学主张,感受真正的学习情境,懂得尽可能多一点。
肖川博士说:要真正把“懂得尽可能多一点”作为对自己不懈的要求,就需要有“人类的一切都与我息息相关”的意识和胸怀,就需要走出狭隘的自我,把眼光投向更为高远、更为广阔的世界。懂得尽可能多一点,我想具体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追求自我实现。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成长,就要有一定的目标追求,只有明确前进的方向才能更好地付诸实践,从而通过努力来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一种精神需求和心理寄托。在肖博士看来,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怀里,为有价值的目标不懈地努力。是呀,在我们的简单生活中,要清晰地认识自我,对自己有信心,才有可能脚踏实地地付出和奉献,才有毅力学会坚持,才有可能去创造生命中的一个个奇迹。作为一名教师,想真正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更好地成才,首先要静得下心来,能够抵制外界诱惑。然后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给现阶段制定恰当的目标。继而全身心地投入,用行动来达成目标,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都要明白:内心的充实才是最真实的富有。
二、读书与成长。没有教师的成才,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这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我们身边所熟悉的老师中,有许多都非常优秀。每当有名师做专业成才交流报告时我们能从他们身上看到共性。他们脚踏实地,坚持阅读,甚至每天都会读书,每天写教学反思,坚持关注教育发展,并追求自我的不断完善。可见,教师的成长是离不开学习的,而读书便是最为重要的学习途径。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除了有看得见的世界外,还能看到另一个内在的精彩世界。我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但具体读哪些书就显得比较迷茫。读到肖川博士所写的《读书与成才》这一篇凝练的随笔后,让我有了方向。
读什么书之前,我们首先要对好的读物的标准有所了解。卡尔维诺说过:“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是呀,我想一部真正地好书肯定是经得起推敲和考验的。作为教师,肖博士认为读书还要有所侧重点。首先,要读一读中小学各种教科书。因为系统阅读中小学生教科书,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后续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我们在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之中经常提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其次,要多读一些翻译过来的书籍。因为翻译过来的书籍或多或少经过了选择,都渗透着许多价值观念。再次,中小学教师可以多读一些滋养心灵、温暖生命的书,而且阅读的视野要宽广一点,有些书能够让我们关注更根本性的、深沉久远的事物。最后我们要多读一些优秀的教育报刊。因为优秀刊物上的文章比较精粹,也比较集中于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比较前沿和新锐。此外,肖博士还用经验告诫各位读书人,不一定要读得很多,但一定要读得透,因为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应该反复读。通过阅读,让我对读书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看来要懂得尽可能多一点,就需要广发阅读,仔细咀嚼,再三推敲。
三、贵在积累,灵活释放。学习的最终结果和成效,最终还是要看你积累了多少,哪些知识和收获是真正属于你的。如阅读中的积累。每每读书之后,我们要巧妙地摘录,进一步地体会,并合理而恰当地运用于教学中,阅读的价值就有所体现了。又如,从课堂和讲座中积累。我一向认为听课是一种享受。在他们的课堂教学中感受到创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有效的课堂连接语、过渡语。面对课堂生成,看有经验的老师是如何把握的。从他们的教学主张中感受教学观和价值观。把所学通过自我消化或迁移转化,变为自己的经验,在所需时取之,灵活地释放,让教师的课堂讲解更富新意,让孩子们的学习更加轻松快乐,完美的教学是我们不断追求的。而日常的'积累就为后期的发展提供了实在地保障。
追求自我实现、读书与成长、贵在积累,灵活释放,我们能懂得尽可能多一点。我们就不会有太多的空虚与无聊。我们懂得尽可能多一点,就会感受到精神生活的美好,体会生命价值的意义。
用爱拉近老师与孩子的距离——读《教育在十字路口》有感
寒假读了《教育在十字路口》一书,作者对于教育的目的作出了独到的见解“教育的目的应在于:借助知识、智慧和爱,使个体获得精神解放,并以此唤醒和释放学生本性中的精神渴望,提升学生的心灵层次。因为唯有当教育成为精神自由的主人,背离技术至上的奴隶时,其才能正真地摆脱徘徊,走出十字路口。”作为教师的我们,特别是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来说,用我们的爱来教育孩子,能够使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更加地愉快,身心能够健康地发展。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
一、爱就在学生的身边
从学生出生到成长的每一天,都受到自己家长的爱与关心,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平时没有感受到这一份就在身边的爱,班主任平时可以利用晨会和班会通过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故事感受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长辈对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爱,这一点尤为重要。
因为有爱,有时会得到父母的赞美,在赞美的同时帮助孩子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因为有爱,有时会受到父母的责备,但是责备的同时帮助孩子学会了分辨对错;因为有爱,有时会得到老师的表扬,这表扬让学生看到了其他人身上的优点;因为有爱,有时老师会批评学生的错误,这批评让学生学会了知错就改;因为有爱,有时会得到他人的帮助,而让学生感受到助人之后的快乐……爱就在学生的身边
二、爱我们身边的人
注重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要培养教育学生具有有责任感、文明礼貌、宽容和尊重他人,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他人可以从关心自己的父母开始,关心身边的人,关心集体,关心学校,关心班级。
在冬季三项比赛前的准备阶段中,解萌二年级了还不会跳绳,班级里的其他小朋友没有嘲笑她,而是每次大课间活动的时候在边上帮助她练习跳绳,把自己在学跳绳时的经验和她分享。当解萌学会了跳绳后,其他的同学大声地告诉我“陶老师,解萌会跳绳啦,她能连起来跳二十多个了!”看到一群孩子在那里为她感到高兴,让我也十分地感动。解萌在在练习跳绳的过程中体会到从不会到会再到熟练,这样的过程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但是自己的努力是一定会有收获的,其他的孩子也在帮助解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同伴之间的互助和分享是多么地快乐,发自内心的关心帮助身边的人。把我们的下一代真正培养成有开放头脑、宽阔的视野、博大胸襟、平衡的心态、高远的志向,能适应现代社会挑战的新一代。
寻找职业幸福——品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有感
暑假在家期间,一直在看《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这本书是由朱家雄,张亚军以与幼儿教师对话的视角来编写的。本书中所搜集的文章都是由幼儿园一线教师撰写的,有的是日常工作的经验提升,有的是与孩子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有的是关于教学的体会和反思,有的是对家长,对班主任的,甚至是对自己工作的反思……读后感觉有很多共鸣的地方。
在书的第一辑“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第三篇中《品读“职业幸福”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作者所写的“幼儿教师站起来是老师,蹲下来是妈妈”,每天超负荷的工作使得身心疲惫,有时会产生职业倦怠。面对大家对幼儿教师是“高级保姆,低人一等”的观念,如何能够感受到幸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我想这也是很多幼儿教师的困惑。
文章作者从三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1.要学会热爱。2.要学会奉献3.认清角色是品读“职业幸福”的前提。其实除了这三个方面我觉得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细细体会和品读的。那么我的幸福又在哪里呢?
一、以真诚、平等的态度与幼儿交往,你会发现幸福就在你身边
在我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感受着那份快乐:和他们一起散步观察春天,一起捡拾落叶,一起游戏玩耍,一起放风筝,一起写生绘画。记得有一天,我外出听课,下午回来后,孩子们好象很久没有看到我一样,热情地叫起来:“老师,你到哪里去了?”“你怎么这么久才回来?”我问:“你们是不是想我了?”有几个孩子唧唧喳喳地说着:“是啊,我们想你了。”这些可爱的孩子!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前几届已经毕业的孩子,那些情景至今想来还历历在目:孩子们拿着小本本互相留下祝福的话,写下家中的电话号码,希望老师毕业后能给他们打电话,还有的说:“我们会想你的,毕业了还来看你们。”有几个孩子进了小学后真的来看我们了。当我见到他们的一刹那,孩子扑过来紧紧地抱住我:“老师,我们想你!”我紧紧地搂住孩子,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是幸福的。
二、家长的信任、尊重和肯定,让我们感到幸福
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都很差,因此大小便弄脏衣裤,不小心摔破了皮,跌青了脸的事情时有发生。但是当我们听到家长一句:“老师,不要紧,没关系的。”“老师,麻烦你了,不好意思。”“老师,你们真的很辛苦。” 这些理解和宽容的话语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安慰和鼓励,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的支持,有家长的理解和信任,真好!
当看到家长在班级博客中发表感谢的话和祝福时,我们是幸福的;当收到家长发来的新年祝福时,我们感动着;当家长给我们提出中肯的建议时,我们思索着。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关心、信任、肯定,我们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才能让家长更加放心和满意。
三、教学中的成功让我体验幸福。
教师最引以为幸福的我想应该就是教学中的成功了。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能使孩子受益匪浅,而且能让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成功的教学还能收获成果,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得到最大的发展,取得可喜的成绩。当看到孩子画出一幅幅独特新颖的图画,捧回亮闪闪的奖牌时,我们的心里是激动而又自豪的;当看到我们的学生一个个有出息,当上了班长、班干部,评到了三好学生时,我们的心里是宽慰的。
四、自身的学习和成功是幸福快乐的。
经过自己的钻研制作完成了一个课件;通过努力使自己的展示课、教研课能比较成功地同伴面前展示;听到领导和同事对我们的肯定和赞赏……这些都让我深深地体验到了那份幸福。
原来幸福一直就在我的身边,包围着我,感染着我,现在我对幸福又有了更深的体验与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寻找自己的幸福吧!
帮助孩子长成为“地球公民”
在1月2月的幼教核心期刊中,有一篇名为《帮助孩子长成为“地球公民”——美国斯坦福幼儿园规则教育》。这片文章主要写了美国加州洛杉矶第六区斯坦福幼儿的规则教育,让我知道了所谓的规则教育是什么样的,并可以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引导幼儿学会遵守现有的规则,是帮助他们成长为地球公民的第一步”.这就是规则教育的的大目标。这是一个人性化的教育目标,教育幼儿成为一个社会人。规则教育包含两个部分,园级规则和班级规则,具有统一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在大规则的统一下,班级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制定班级的规则,看上去很普通的规则都具有广泛的迁移性。
在这篇文章中还写到了规则教育的方法,我觉很适合我们教师去看一看,每月的“斯坦福幼儿园好公民”和一日的“小老师”被认为是该园规则教育中行之最有效的方法。在对待幼儿的纪律问题的上,这篇文章也提到了一系列的处理方法,方法的步骤是非常的科学合理的,幼儿园配有相应的心理教育老师。
我们教师日常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幼儿心理学的知识,更好的服务于孩子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重视到如何尊重孩子,如何教育他们真正教育他们成为一个身心发展健康的人。
用唯美的灵魂去锻造完美的心灵
自从在两年前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之后,我对他的教育理念充满兴趣,一种追探的愿望十分强烈,陆陆续续读了他的几本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对我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启迪。尤其是一个个小案例给我提供了教育的对比,如同一面面镜子能映照出教育的差距,折射出有效的教育途径,也透视出我的教育反思点和教育的方向,下面就对比事例谈谈我的感想。
事例描述: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一个4岁的女孩摘下了校园的花房里新开的最大的一朵玫瑰花,从容地向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她为什么要摘花,就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就把花送回来。”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带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情景对比一:一天早晨,我在上班路上,看见一位老奶奶搀着一位小孙子正从我家楼下经过,老奶奶看见花坛中有一棵月季花树上盛开真粉色的月季花,一边走一边对小孙子说:“奶奶去摘一朵,你拿到幼儿园。”小孙子说:“老师说:‘公园的花不能摘,大家要爱护。’”老奶奶说:“老师又没看见,你对老师说自己家的,不就行了。”说完,老奶奶就摘下了其中开得最大、最艳的一朵。我亲眼见证摘花经过,却没有上前阻拦和教育,只是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教师的教育价值究竟是什么?只是纯粹的课堂或是口头文化还是应该体现在教育波及的整个生活?”在这个事例面前我是一位教育无为者。
情景对比二:在艺术主题活动《秋》的活动背景下,小婕带来了香扑扑的桂花,整个班级弥漫在甜滋滋的桂花香中,大家感受到很温馨和甜蜜。
小忆低声说:“这个花我看见在滨河花园摘的。”小婕的脸一下子暗沉,斜眼看着小忆。眼神中仿佛说:“谁让你说的!”我相信小忆的话,因为他是小婕的邻居,他们又是好朋友。听后,我了小婕花真正来源,小婕不置可否。这时,老师采用说教的口吻说:“小婕把花带到幼儿园,说明她有关心班级,爱同伴的心意,但这种行为对不对?为什么?”接着说:“如果有了这份心意,最好怎么做合适呢?”
又接着说:“公园里的花是公共绿地,大家要爱护,才能美化我们居住的环境。”
三个相似的事例,却折射出不同教育理念下三种不同教育行为,也反映出不同儿童观影响下的教育行为,虽然只是很普通的事例,却发人深省。我的教育起点在行为规范的本身,是幼儿耳熟能详的、条条框框的规则,缺乏人性和情感性,显得比较生硬和枯燥,以说为主,老师常常有这样的感叹:“孩子说说都会、听听都懂、就是做做脱轨。”第二个教育无力的案例就是这种教育方式下的产物。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却意味深长,让教育者记忆终身。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什么比人更重要的了。教育学当成一门“目中无人”的学科,他谈论的中心始终是人,人的思想、人的智力、人的情感。教育是帮助人成长的学问,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情感性。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更需要有唯美的灵魂、高尚的道德、资深的专业文化,富有生命力和情感化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在生活教育情境下锻造他们完美纯洁的心灵。
新型的教师角色定位——读《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有感
寒假里接着继续暑假没看完的书《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看到第十章节之后又所感悟:对瑞吉欧教育来说,教师的角色既不是母亲、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同伴,而是“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 f.霍钦斯语)。在瑞吉欧的教育者那里,教师支持儿童的学习并不简单地表现为“传道、授业、解惑”。把知识呈现给儿童或回答他们的问题,并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帮助他们自己发现答案比前者重要得多。
因此,幼儿教师要做到始终是“新”,这个“新”不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更新,而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角色定位的“更新”。新型的教师角色定位。在有关介绍瑞吉欧的文体中,大致对瑞吉欧的教师的专业性作了如下描述:①促进儿童在认知、社会、情绪、创造力和身体各方面均衡地学习;②班级管理;③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布置;④提供儿童适当的保育与辅导;⑤行政事务上的沟通与协调;⑥追求自我在专业上的成长。在分析了教师在瑞吉欧课程发展中的作用后,我想用这样的语句来形容比较贴切:“教师是幼儿的伙伴、倾听者;是支持者、引导者;是学习者、研究者。
另外瑞吉欧教师的工作都能做到多、细、深。多是指观察得多,记录得多,对于幼儿的一举一动都观察得非常仔细,有很多的项目的策划也是从观察中得来;细是指不仅观察地细而且研究地也非常的细,比如:海蒂是个4岁大的孩子,她不喜欢看到汤姆老师的脸上戴着一个和实物一般大小的丽莎老师的面具。海蒂告诉汤姆:“你不可以这样子,那是丽莎的名字。”教师就将这句话记录下来,并认真研究海蒂抱怨的真正的含义?4岁孩子无法分辨代表物品的文字与代表的文字之间的不同,
海蒂把所有的字当作是代表物品的象征符号,所以她用“名字”来代表“脸孔”这是她的认知,研究了以后,教师就能站在一个更好的位置去协调和建构她的进展。深是指教师在规划组织时,能引导幼儿向更深的内容进行挑战,如:有一组幼儿对于窗外高大的向日葵感到兴趣,他们十分惊讶向日葵里头竟然有这么多的种子,教师觉得向日葵的花应该在幼儿的记忆中长久保存,便提议幼儿用纸与彩笔制作一朵开花的向日葵。这些画成功地完成了,幼儿在画中注意到每一颗小种子,老师与小朋友都同意这个画画活动增加了他们对从没注意过的细节的变化。
但教师还是觉得活动比较狭隘,她询问幼儿为何对于向日葵的种子感到惊讶,幼儿回答说他们记得在6星期前种的向日葵子,而现在向日葵花的种子就象当初他们种在土里的一样。于是教师又建议幼儿画出这些种子是如何产生的,也就是画出他们无法观察到的,画出他们认为种子在向日葵里产生的步骤。结果幼儿画的画五花八门,表现了幼儿的才智,突显了幼儿的想象能力。
孩子的行为,请理解------读《在反思中成长》一书有感
太仓市实验幼教中心 实验幼儿园 窦媛
孩子的世界有自己的规则,孩子们纯真,无数人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向往。它比成人的世界更加清纯圣洁,比天堂更无忧无虑、缤纷多彩,充满神话色彩和童趣,充满着快乐和朝气……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做过一首诗:“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倘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可见,孩子的世界是值得我们去探索,值得我们去解读。作为一位幼儿园老师,我有的时候也会产生许许多多的疑问。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一直尿裤子?
为什么有的孩子不愿意安静地入睡?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把别人的玩具放进自己的抽屉?
这些行为不是盲目的,而是代表了孩子们内心的需求,通过这些看似有点不太正常的表达需求的方式,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许多关于幼儿的信息。
面对犯错的孩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每一个孩子都可能犯错,原因有所不同,教师不应该一味地责骂幼儿,而是应该用亲切的态度询问幼儿具体原因,了解孩子们心中真正的想法,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法。
面对敏感的孩子
有的时候,我们在放学的时候与家长聊起宝宝在园的一些日常表现,就在这不经意之间,给孩子的心理也可能造成一些变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疏忽,都会带来很深刻的影响。每一位孩子都很敏感,幼儿与成人之间的认知水平不同,成人眼中的大事可能是孩子们认为的小事,而成人认为的小事在孩子们心中却是大事,因此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尺度或角度衡量幼儿,更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
面对行为反常的孩子
面对行为反常的孩子,我们年轻教师往往处理起来不那么容易。《在反思中成长》这本书中,都呈现出了许多这样的现实案例。通过集中的归纳,我总结了一些方法:1.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反常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原因;2.向幼儿表明自己心目当中对其更多的关爱,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自信心;3.善于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帮助孩子解答各种问题;4.在同伴面前肯定孩子的进步,给予鼓励。当然具体事例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犯错、敏感、反常的孩子并不是让人头疼的孩子,只是要求我们老师要多一份宽容、包容,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孩子带来的许多种可能性。
《在反思中成长》让我懂得了成长的目的、成长的方法、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孩子就像是一只等待生长的小种子,需要我们耐心的照料、呵护,它才会发芽、开花、结果。重要的是不能带给小种子一丝伤害。所以,我们幼儿园老师要理解孩子、观察孩子、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享受快乐!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7
放假前夕,学校布置了个暑假作业,让大家在假期里好好精读、品味肖川博士的这本《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教育随笔。放松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转眼,假期已经过了一大半,有一天,我想起还有这样一个“任务”没完成。于是,找了这本快被我遗忘的书来“读”。很快我就被书里优美的文字和耐人寻味的话语所吸引。随着对这本书一天天深入的读,我一天比一天更钦佩作者文笔的精致优雅和言语中透露出的个性的豪放潇洒。合上书,我不禁问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你幸福吗?”回想自己五年的教师生涯,来自于学校的压力、家庭的压力,有的时候真让我透不过气来,再想想那并不丰厚的待遇,能谈得上幸福吗?但冷静地思考思考,在苦、累、烦的背后,教师职业的那份神圣,社会给予的那份尊重,学生眼中饱含的那种渴望和纯真,不有时也有欣慰、甜蜜的体味吗?我想,这就是一种幸福快乐的滋味。自己也悟出了几点体会:
一、教师应该关爱自己的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育的过程是教师施之以爱的过程,爱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教师观察学生的优点,扑捉教育契机,这是爱;教师信任学生,给学生一份支持,这也是爱;学生有了一点点进步,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这也是爱……作为教师,要关注细节,抓住各种机会关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光明。教师付出了爱学生回报给你的也是爱,在与学生深入交往与互动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在师生情谊中体味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更能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感受到的快乐。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肖教授说:“教师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学生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
二、善于调整生活,学会感受幸福。
目前,教师的职业倦怠,正在消磨无数教师的工作热情。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也许我们并不富裕,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逛街、旅游。不是也常常感觉到很幸福吗?肖教授提出:“对教师而言,要养成专业心态中的良好心态,就是‘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世界。”幸福就是一种感受,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肖教授特别指出“拥有健康人格的.人,不必浪费时间去处理内心的挣扎;拥有乐观的心态的人,不会将精力浪费在对付情绪的起伏上;拥有健康的自我形象的人,不会浪费心力去在乎别人的评头品足;拥有进取的人生态度的人,不必浪费心力去担心未来风雨;拥有稳定的精神情绪的人,不会生活在自怨自艾之中;拥有积极的自我肯定的人,不必浪费精力去寻找外在的肯定”。
三、提高专业素养,不断追求幸福。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教师幸福人生的重要因素。同样的工作思路,如果专业素养很高,就会举重若轻,如果专业素养很差,就会感到非常吃力,别人干的很愉快的事情,自己则感到很吃力。如果你专业素养很高,你就更能够得到领导的信任,同行的尊重,学生的爱戴。正如肖教授说的那样“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诗意生活的营造可以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好循环。一个能够感受到生活幸福的教师也更有可能以更积极和光明的心态,更饱满的热情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
肖教授给我们上了一节关于教育、专业成长、人生幸福的课,发人深省,令人受益,我坚信,我努力,我就会幸福。 就让我们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去享受自己幸福的人生吧!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8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它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教授写的。她通过文字和我们分享她的经验、观察与看法。她希望我们能借肋阅读与思考,仔细聆听她的见解,并通过与丽莲凯兹博士的心灵交流,得到专业上的启迪,迈向专业的成长之路。
我轻轻地翻来目录,哇,有好多一行行的除了作者的介绍、译者的感受和推荐都的想法,还分了上篇(幼儿与幼儿教育)和下篇(幼儿教育议题),真是一目了然。简单的读了序,我便开始了"我的第一章——幼儿发展的需求",从这里让我知道了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幼儿需要有安全感、幼儿需要适度的自我肯定、幼儿需要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幼儿需要成人协助他们理解生活经验、幼儿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成长学习、幼儿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榜样。简短的几页字让我明白:我们所教育与照顾的每一位幼儿,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的密不可分的。去照顾与爱护别人的孩子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理由,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因为这么做是对的。就这样,看完了第二章"自尊VS自恋"。真是让我大开眼见,让我知道所谓的自尊指的是评价自己后所衍生出来的感觉,而自恋指的则是专注于自己及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态。而从丽莲凯兹教授举的例子来看,让我明白自尊和自恋会影响着孩子的健康的成长。
在接下去的第三章到第八章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后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如:如何解决或应对所谓的"问题行为",我们不能光从外表的行为来看,而是要考虑问题行为和原因。而在处理问题行为的时,我们必须了解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是适当的治疗方法。也让我知道在教学中要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好?如何学最好?这让我这个刚刚从事幼教工作者受益匪浅。
而下篇"幼儿教育议题"是值得我认真去看的.、去思考的。因为在这里丽莲凯兹教授写下了有关幼教老师的反省与展望、现代父母与老师的角色、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幼教老师的成长、幼教界的意识形态等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想法。而在第十一章"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让我更进一步的理解了所谓的"专业"。它是对恪守执业标准或行事准则的承诺,这些行为准则规范专业人员在常见的困境中如何行事。其重点是1、在工作上运用高级缜密的知道;2、依据该知识做判断;3、采用专业行为的准则。让我懂得应该如何去教导幼儿,用幼儿教师的专业教育及训练,为儿童的发展与学习尽最大的努力。
看完这本书了,感觉很不一样,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幼儿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也让我明白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多么的重要!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9
寒假,我有幸拜读了肖川教授著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完此书,收获颇丰,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心灵的滋养。
本书共六辑分别是:诗意地生活,教师的解放,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教师的学习与成长,聚焦课堂,我的教学主张。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肖川教授在“教师的解放”这一辑中给我们一线教师提出正确的方法引领:教师的成长需要哪些策略。他概括为四点:一是大量阅读,仔细咀嚼。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要求的。”读书有利于教师的思想从狭隘走向广阔,提高教师的精神品味,培养教师的读书人气质。在“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这一辑“读书与成长”这一章中肖教授再一次重申了读书与教师成长的关系,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涯,实在是忏愧,读书甚少,自己总是被一些繁杂的琐事所缠绕,没有心情更没有心境去读书,教师就没有养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反而一再要求学生读书,读书,再读书,显然这样的要求显得苍白而无力,更没有好的读书方法给予学生,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的习惯和品质如何能形成,今后一定得潜下心来,大量的阅读,使自己的教学充满活力,使自己的课变得丰富和深刻。
对于读什么样的书,肖教授也给出了自己的合理建议:首先读一读中小学各种教科书。其次多读一些优秀的教育报刊。比如:《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教师博览》等。最后多读一些滋养心灵、温暖生命的`书,如席慕蓉、余光中的诗,林清玄、刘墉的散文,王小波、周国平的随笔等。从古至今,书籍可谓浩如烟海,肖教授为我们一线教师的读书指明了方向,真值得借鉴。二是深入探索,自觉反思。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要有探索的欲望与精神,及时反思自己在工作的失误并努力改正,只有这样自己才会成长。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确是这样,有改变才会有成长。三是及时总结,着力提升。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把自己读到的,看到的,听到的及时总结,古人讲: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可见平时积累很重要。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及时的总结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自己就能获得成长。第四,团队合作,真诚交流。很庆幸我所在的教研组是一个充满关爱和谐进取的一个组。在这个组里,同事们互通有无,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疑惑,合力解决教学的难点,通过团队的交流与分享,我们的认识深化了,理解深刻了,关系更加融洽了。
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教师,我们更应该着力提升自身的素质,使教育世界充满温情和仁爱,充满信任和希望,我相信这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10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这不仅是伟大的军事家的追求,也是普通教师的追求。如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读了肖川教授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中这一章节后,我深受启发。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困惑:课堂教学中语言不严谨,缺少幽默感;与学生沟通时总是感觉到方法单一。与同事交往时,缺少交往艺术;对待孩子教育上缺少系统的方法……,看完肖川教授的这一段文章后,我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更加知道了知识结构对一个老师的必要性,因此,我先从剖析自己开始,来完成自己的.职业构想:
首先,教学视野上缺少通识性知识的支撑,突破这一瓶颈的方法,就是接受肖川教授的建议:博览群书,兼收并蓄,与经典为友。正如肖川教授所说,一个专业化的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一般科学文化的“继承者”,能够自如地应对一般性社会事务;应当是一个一般科学文化的“创新者”,能够在学科知识的交叉冲突中寻找到突破口,创新、丰富和发展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当是一个活生生的“大教育者”,不仅能够开展学科专业教育,而且能够给予学生广泛的人文影响。这是未来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也是提升内涵,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指数的源泉。
其次,“我的身份”不到位。读了肖川教授的关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后,我明白了:教师应对学科的基础知识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熟练掌握本学科相关的技能、技巧;应对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尤其是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有基本的了解;应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了解推动其发展的因素。只有这样,教师在应对学科教学时才能方法科学,方式多样。
“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块桶块”,我的最短的一块在哪?读了肖川教授的这一段文章后,我深知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对于老师知识结构的重要性,知学生所想,洞学生所思,查学生所趣,方知劲往哪里使,力往哪里出,劲、力怎样出,才能得到最大效益。
行动着,美丽着,让我们从这里起步,发现教学中的乐趣,用小笔头记录这一个个闪光点,用教师的眼光去发现,用理性的眼光去叙事,用学者的眼光去加工,或许,属于我们的幸福就这样迎面扑来。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11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大部分的内容源自于幼儿教师、父母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提问或讨论中涉及到的特别体验的问题,思想和意见的交流与辩论,或许是自己接触了幼教的实践和理论,对幼教本来就有所感触,所以在读丽莲.凯兹博士所提出的议题与例子时,心里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有争辩,在经历了这个检讨、思辩的自我澄清过程之后,却是一份不可言喻的喜悦。
首先,充满独到而精辟的观点和见解。
在书中,丽莲.凯兹博士深刻地阐述了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等的观点和思想,充满了关于幼儿教育与教师成长的专业智慧,以及她对于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理论和时间的深入把握。
1、关于儿童发展的精辟论述
丽莲.凯兹博士对儿童教育、教师成长等多方面都进行了精辟而独到的阐述和分析,而这种分析的一个前提和基础,就在于她对儿童的深入思考,我们发现他的每一个观点都是从儿童发展着眼,从儿童发展的需要和儿童发展的规律出发,探讨其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看法,在多年对儿童发展的深入研究下,丽莲.凯兹博士探讨了幼儿发展的'需求、幼儿发展的原则、幼儿发展的目标及对幼儿发展的评价等诸多问题,她结合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与儿童发展需要不符的现象和教师认识上的误区、操作上的偏差,对儿童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2、关于适宜性幼儿教育的独特观点
丽莲.凯兹博士对适宜性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以及托幼机构的评价问题等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她强调为了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适宜性的幼儿教育目标就不仅应重视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更应注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情感态度、行为和性向的形成,她强调幼儿教育目标的教育性,教育内容、原则和方法的适宜性。
3、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刻阐释
丽莲.凯兹博士围绕教师的角色、专业教育者与非专职教育者、教师的行为以及教师的成长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了阐释,她指出教师将自己的爱给予全体儿童而非个别幼儿,并保证他们享有同等性质的教育机会。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处理好情感和理智的关系,和幼儿保持适度的疏离,以客观、中性地观察分析幼儿,并给予幼儿适宜的发展空间。
其次,随处可见基于实践的理论阐述和基于理论的实践反思。
丽莲.凯兹博士将理论阐述与实践分析有效地合而为一,将幼教实践中有争议和感到困惑的问题,依据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客观深入的的阐述和分析。
再次,渗透着对幼教问题的理性审视与对幼儿发展和幼教事业高度关注的气质和精神。
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教师角色、教师与儿童关系、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凯兹博士时刻向我们展示着她对这些问题的省思、检视与理性的把握。
读了凯兹博士的书,在感受到她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时候,同时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无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只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无论谈理论还是说实践,自己都缺乏一种反思、审视、辨证和理性,更没有值得借鉴的教育策略建议与教育智慧而言,更谈不上教育的学术气质和精神。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依,思有所悟,才能做一个真正合格的幼儿教师.,才能担负起幼教的重任。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12
烈日炎炎的暑期,我用几天的时间读完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这本书籍。合上书本,犹自沉醉在书中30位优秀教师的一件件案例情景中, 心中感到无比的振奋。
一段段故事用真挚朴实的语言来描述,表现了这30位教师由普通教师转化为优秀教师的成长足迹,在他们成长、进步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也有成功有失败,有痛苦有欢乐,有迷茫有清醒。象朱国红老师初上讲台执教就差点被家长哄下台,到后来在网络上一炮打红;贺杰老师从一名农村小学代课教师变为一名优秀教师,一直在网络上“行走”并取得最后的成功;万玮老师在第一次当班主任的失败教训后深刻意识到“一个好老师除了有爱心之外更要有方法,而这个方法是不断反思之后感悟总结起来的。于是,我下定决心,绝不犯相同的错误,绝不向困难低头,也绝不做一个平庸无能的教师。”之后他经过努力果真的成了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写成了《班主任兵法》等文章;……。
谁说每一位优秀教师背后都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他们不也和我们一样,终日与平凡单调的教书生活相伴,默默无闻地耕耘在属于自己的那片田间地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 就象张曼凌老师说:“想想,生活虽然平淡了些,但的确每天有每天的精彩,每天有每天的难忘,也每天有每天的收获。这样的日子虽是平凡的,但如果拒绝平凡,那么平凡的快乐也会远离我们。所以,我愿意成为这样一个平凡的,但却也是快乐而充实的教书人。”朱国红老师“在寂寞中走进了苏霍姆林斯基,认识了陶行知,了解了朱永新,读懂了李镇西,爱上了教育在线论坛,写出了百万字的`随笔和札记。”他们虽甘心平凡,却绝不甘平庸,成功的信念和获取知识的渴望造就了他们的不平凡,而与网络的相识更满足了他们渴望交流、获取更多知识,得到强大精神支柱的愿望。而且让在教育事业中志同道合者的思想的火花随着网络碰撞,把网络作为平台来让自己的教育才能、智慧得以充分展现。在网络里他们找到了使自己专业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而且学会了如何让自己的教育生活过得更快乐和精彩,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正象常作印老师所说的“网络让我的“教”更加活泼、民主;网络让我的学生“学”得更加自主自觉;网络让我的课堂精彩纷呈。”网络竟然有着如此大的魔力,让无数教育工作者神奇地运用它获得成功,并在它面前充分展示着自己的魅力。
再看自己的教学生涯,也已经有了几年,这几年也有工作的快乐和幸福,也有对教育的困惑和不解,可我却很少把它们诉诸笔间,或与人分享。只是在这两年,我才真正有点感受到了网络学习的意义,知道了它的重要性,也开始拿起了笔,进行艰难的写作实践,收获甚微。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和书中的人们一样满怀抱负和理想,从不曾气馁过,尽管屡遭挫折,我还是满怀爱心地对待学生。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不熟悉,我就每课认真备课,查翻资料,向其他老师请教,反复钻研教材,尽力上好每一堂课。可是做了这些就行了吗?认识了书中的这些网络名人、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后我自惭形秽。我所做的其他老师不也都在做的吗?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埋头苦干,只能算是教书匠,新世纪的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知识和能力,需要更多地运用教育智慧来教孩子,只有教师成长了,学生们才会得到更大的成长。而我现在只看了几本教育专著,没有开创一条适合自己能使自己快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道路,在教学上没有任何创新和发展,我现在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没有任何作为的教师,我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自身的素质有待提高。如何改变呢?我想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反思、反思、再反思,多读教育理论专著和一些有关专业教学的文章,向名家名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教育智慧,并形成自己的心得智慧。象魏智渊老师说的那样:“是的,我希望在自己的一生中,哪怕是晚年,都能够不断地去读书,不断地超越自己。”只有这样,我的教育生活才会有可能更精彩些,因为教育是我一生不变的梦想。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13
《教师专业成长》是刘良华老师的教育讲演录。刘良华老师是一位有着教育哲学的人。他思维活跃,见解深刻,从他撰文的字里行间,深切感到他对教育深深的理性思考和对教师职业使命感深切的认识。他说:教师是一种高位职业,它可以成全一个孩子的一生,也可以损害孩子的一生。那么,如履薄冰,时时提醒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当教师应该有特别明确的原则,或者应该时时具备的一种教师警觉。是啊,作为教师,应该时时以此为鉴。学校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地方,若教师教育方法不当、效率低下,实属误人子弟,严重来说,无异于谋财害命。
刘良华老师是对学习和课堂有独到见解的人。刘老师对学习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他认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素至少有三点:有效、开心、主动。要做到传道、授业与引起主动学习三者的有机统一,他通俗易懂的解释道:
学习就是“打游戏”,与之相关的概念是“及时反馈与矫正”。学生之所以沉迷于网络游戏,其中隐含的学习秘密之一就是任何游戏总是为游戏者提供及时地反馈;隐含的秘密之二是任何游戏总是让游戏者满怀希望。学习要如此,肯定效果差不了。所以当教师的就要及时把结果反馈给学生,另外还要让学生心中留有希望。
学习就是认地图。认地图最有效的.办法是先掌握主干道,再去学习“分支”和“分岔”的街道,这就是“整体学习”。这就意味着我们一定要掌握整体的知识结构,否则会迷路的。
学习就是学走路。学走路,意味着亲自尝试,主动学习。尝试、摸索、跌倒、摔跤之类的错误是成长的正常代价。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只能提供帮助,但无法代替。正如叶圣陶所言“扶孩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我近来常以一语语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以上三个隐喻,切中了学习的实质,通俗形象,值得教育者和学习者深思。
刘老师认为要转变教育观念。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教师形象为自我发展,使教师生涯为幸福的、快乐的、主动发展的过程;其次,要转变学生观,尊重关爱学生自不必言,要警惕的是不能抱着“反正我是为你好”想法去施教于人,要站在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们常说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同时值得反思的是,学生也是人,是有别于成人的人,所以我们的教育要适宜于儿童心理,适用于儿童成长规律。把儿童看作儿童。
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刘老师说教师要记录自己的教师生涯。用笔记录自己从教生涯的点点滴滴,这是使很多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的经验之谈。教师工作是平凡的、辛苦的、琐碎的,但又是鲜活的、常新的。用心用笔记录自己的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定成气候。刘老师有其自己的网站,名曰:教育叙事研究。多登陆肯定有收获。还要多读书,当然读书要有计划,有目的。就像刘老师谈到学习如打游戏一样,要及时反馈与矫正,也就是要急用先学,为什么学生时期学习效率高,成人教育就差得多?根本一点是,及时反馈不够,成人读书学习没有人督促了,是一大幸福,但没有考试检验监督了,如自我加压、专题研究意识不够,学习效果也就差了。我反思自己,也是如此。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专家的教师不是好教师。要把心用在思想观念的提高上,把手抓在做正确的事情上,把脚踏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把功夫下在自身素质提高上。多读书,读好书,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14
前段时间,校长推荐我们阅读了肖川老师的著作《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拿到这本书时,我猜测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随意翻了几页,却被那些小故事深深吸引。肖老师借助一些寓意深刻的典故,引用大量的教育实例,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恰当地融合在一起,通过细腻的笔触娓娓向我们道来。阅读此书,就像和一位朋友聊天一样轻松,不知不觉之中却使你受益匪浅。
肖老师的专业成长成就了他的幸福人生,而我的幸福又在哪里呢?我不断的思考。细细想来,可以用法国著名诗人彭沙尔的名言“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为了爱,我们才存在。有爱慰藉的人,无惧于任何事物,任何人。”来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作为教师,我既有能力爱别人,又被别人深深地爱着,这就是我的幸福。
一、爱教师这一职业。
如果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恰好是他的兴趣所在,那他已向幸福迈进了一大步。我虽然没有“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豪言壮志,但我深深地爱着这份工作。我觉得这份工作属于我,我也属于这份工作。
当我能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影响到学生时,我就有种无以伦比的成就感。我们班上有个叫东的男孩,特别顽皮,成绩不理想。开学之初,我安排他与成绩优秀的女生超一桌,希望在超的.带领、帮助下,他能有所进步。一段时间后,超提出换座的请求,理由是东上课时,总是喋喋不休,影响到了她的学习。我把这样安排座位的理由讲给超听,希望她体谅老师的良苦用心,再给东一次机会,她最终答应了。随后,我找东谈话,希望他向超学习,改掉缺点。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爽快地答应了。可他坚持不了两天,老毛病又犯了。我再一次找到东,问他:“你想和谁一桌,又不会影响他学习。”东低头想了半天,说:“不知道。”我给他提了个建议:“现在的座位我先给你保留着。你先到最后一桌,想好了和谁一桌不会影响他人就告诉我。到时候,想回来也可以。”在我的建议下,东搬到了最后一桌,挨着卫生角的位置。我有个习惯,看教室里脏了,随时清理。每当我拿起扫把扫地时,东也会学着我的样子,帮我打扫卫生。并且每天都把卫生工具摆得特别整齐。为此,我在班会课上特意表扬了他,从那以后他干得更起劲了。渐渐的,他在学习上也自觉了许多,要求背诵的课文和古诗,他都早早地背好,从不拖欠。前几天,我们学习笔算除法,讲完新课后,同学们开始做练习,我到下面巡视,发现东默默地流眼泪。我走过去,问他怎么了。他说:“不会做。你讲课的时候,正好挡住了我,我没看见。”然后一阵呜呜声。这是我第一次看他哭,而且哭得这样伤心,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我拍拍他的肩膀,告诉他不要哭,然后耐心地给他讲解,直到他会了为止。他听懂后,开开心心地做起练习题。望着他那埋头计算的小小身影,我的心里感觉暖暖的。我觉得那时,是一个做教师最幸福的时刻。
二、爱学生。
每个做教师的都那么贪心,都希望班上的学生个个优秀。但俗话说得好“五个指头,伸出来都不齐。”何况几十人的班集体呢?好学生人人爱,可差生班班有。那么,学会爱最后一名学生就尤为重要了。就像肖老师说的“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只要有了这层认识,剩下的就不难了。轩是我们班最特殊的孩子,从不会端端正正地坐着,手里始终攥着摆弄的小东西,他还是一个超级垃圾制造者,作业长期拖欠,成绩一位数,是个让人头疼的孩子。每天放学,留下补作业的肯定有他。轩很爱吃零食,开学初我就规定了不许吃零食,他就趁去厕所时在路上吃。有一次,一位老师找到我,说轩把嚼过的口香糖丢进水池里,把下水道的口堵住了。我狠狠地批评他,警告他再有下次回家反省。他一听我真的生气了,不断认错。孩子毕竟是孩子,难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只要他们诚心悔过就够了,我们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能揪住学生的小辫子不放。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孩子是有感情的,他能感受到你的好意。即使你曾经训斥过他,他却从不记恨你。记得教师节那天,轩进了教室,径直走到我面前,递上一个包装精致的笔记本,“给。教师节快乐!”我接过笔记本,写上一行字“祝你学习进步!”递给了他。轩拿着笔记本愣住了。我告诉他,“老师有笔记本,学校发。你自己留着用吧!”他这才肯回去。看,虽然轩身上有许多不足,但他还是善良的、淳朴的。只要他心存善良,就为时不晚。作为教师,我们经常被学生这份简单的惊喜所深深地感动。这大概就是我做教师的幸福吧。
三、爱生活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作为教师,工作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我们也要学会休闲。不要对生活苛求太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好高骛远。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充实得过好每一天。同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即是缓解工作压力的最好方法,也是增强个人魅力的有效途径。另外,多读书,积累自己的文化底蕴。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
简单,就是快乐!
知足常乐,幸福就会来临。
让我们伸开双臂拥抱幸福吧!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15
为了更好的提高老师们的专业水平,学校为我们每个老师订购了刘良华老师著作的《教师专业成长》——教育讲演录,这本书共有五讲,分别为教师应具备哪些课程智慧、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智慧、管理智慧和人格智慧,怎样通过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讲教师应具备哪些管理智慧?因为我认为管理智慧是一个老师应该必备的。
管路智慧分为三部分,民主管路、管路技巧和教师威信。
民主管路,什么叫民主?就是尊重学生。刘老师提供的一个案例,是魏书生老师的讲座,很多老师做班主任,遇到问题的时候,在学生面前流眼泪的时候,回到家里就开始看魏书生的书——看魏书生究竟是怎么跟学生交往的。民主管理的核心精神是“让学生自己做主”。辅助的办法是让学生帮老师,然后是学生之间相互帮助。
教师是否有管理智慧,是否有管理的“大智慧”,就在于这个教师是否能够培育学生的民主精神,让学生“过民主生活”:让他的学生自己做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我说话有人听”的体验。
最后一点是教师威信,一个教师在学生那里是否有威信,取决于这个教师是否能够让他的学生敬畏而喜欢。我们可以询问自己:我要让学生敬畏我,我做到了吗?如果做到了这一条,紧接着可以询问第二条:我要让我的.学生喜欢我,我做到了吗?
这就是刘老师所理解的教师的管理智慧,作一个总结:教师要培育学生的民主精神,教师要有一些管理技巧,教师要有威信。
该放手时就放手“,”老师不是保姆“,我们要学会”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一片湛蓝的天空!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相关文章:
专业教师成长心得体会06-20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04-30
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06-01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02-04
教师成长心得02-07
《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06-08
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02-18
《教师成长那些事》读后感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