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时间:2024-07-21 10:01:0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优)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优)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的书名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老师每天都要与学生接触、交流,那么老师的语言是多么重要。它可以成为师生建立良好关系的桥梁,它也可以成为师生之间的战争导火索。因而我选择了这本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海姆。吉诺特博士的著作《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进行阅读学习。

  这本书中写了有关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场景,而且都用了短剧的形式来加以描述。通过这种形象生动的案例,让我们从中领会到交流的原则。面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情况,老师都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地灵活对待。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现在中国的教育正处在教育的变革之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家长对教师的期望也更高,学生也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教师的关怀、理解都要通过语言传达给学生。而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往往会以说教法为主进行交流沟通,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会直接训斥。实践告诉我们,其实这种做法没有多大的效果,对于大的孩子而言反而会产生负面的情绪。然而在我迷茫困惑之际,阅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从这本书中我学习到了最佳的教师表现不是对学生训话,他们从不对孩子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只有做好现在的事才能把所有的事做好!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孩子需要帮助。通过关心、安慰、同情、艺术技巧等方式来表现。通过恰当的交流,孩子对教师的信任是可以逐渐激发和培养的,这样可以使孩子健康的成长,同时也可以使孩子对自身内心世界的信任建立起来。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表扬是经常用的方法,在这本书中介绍表扬的艺术,它建议我们教师要使用建设性的表扬,那就是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出对自己的评价。

  在教育教学中离不开常规管理,我们通常在常规管理中责罚孩子。这种处罚只会使孩子发怒并且不听教诲,令孩子心怀怨恨,甚至产生报复的念头。这样孩子是没有心情和时间去读书的。在常规管理的实践中,我们需要避免造成孩子的怨恨,努力激发孩子的自尊。让孩子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怕,只要消除孩子的恐惧就能引得孩子跃跃欲试,鼓励孩子勇于学习。

  总之,通过阅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有种顿然大悟的感觉!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2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中,渗透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要关注孩子,关爱孩子,从说话的细节做起,要尊重人性,我们教师责任感是来自我们心底的爱——对人类的爱,对孩子的爱。

  书中作者用很直白的方法告诉我们,老师在孩子人生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独特功能,对孩子的教育是对爱的传递,职业的责任感是保证这种传递最有效的基本措施。这让我想起了《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大家来到校园后,校长说:“怎么样?都准备好了吗?这次可是又坐火车又坐船呢?大家千万注意不要走丢啦!好,出发!”

  校长就这么轻松的说了几句就让学生出发了,而且路上显得异常的.安静,不像我们平时要到什么地方去的时候,需要这个领导讲,那个领导讲,还要几个老师包一个班级等等。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巴学园的同学们从来没有人教过他们什么”走路上要整整齐齐排成一行“,”什么是在电车里要安静“,或者什么”吃剩下的食物不要随便乱扔“啦等等。一些良好的品德和作风,例如:见到比自己小或者体弱的人就推推撞撞,甚至欺负人家是可耻的;看到不整洁的地方就要随手打扫干净,尽量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等等,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中渗入孩子们心灵中去的。”

  看来对孩子们的好习惯养成真的不是用“说叫”和“管教”能奏效的。所以,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方法,用智慧的方法去引导我们的学生。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3

  “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快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翻开书看完序言,我的心就被上面引用的这段话震颤了,我像作者一样感到惶恐。我从来不曾想象自己作为一名小老师也许还有这样的影响力。

  我们当老师的都希望能够成为让学生喜欢的,可是,让人喜欢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它是一种感情,感情没有无缘无故的。学生们对老师的评价千差万别,“盼”着上某老师的课,“怕”上某老师的课或“烦”上某老师的课,同样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应怎样修炼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呢?

  我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之后,给我启发很大,而且感触很深。那生动而幽默的对话,鲜活的例子,使我顿悟:自己的言行决定着学生的一切。做老师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也许只是一份糊口的职业,面对可爱的学生,我不得不说做老师难,做好教师难,做让学生喜欢的教师更难。为了孩子,我力争做学生喜爱的教师。读了此书,我收获颇丰: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很大,也引起了我的许多思考。现在中国的教育正处在教育的变革之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家长对教师的期望也更高,学生也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理解。现在的学生由于生活的优越性,再加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此,不论是在各方面都是很有个性的,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教育学生要注意方式方法,每个教师教育学生都是出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说话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有教育家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

  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也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爱学生是做好老师的关键。《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就是帮助我们怎样创造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让每个孩子充分相信老师,并获得进步。书中列举了最佳师表和最差师表的`言行,作者列举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教育方式和态度的若干真实的小故事,鲜明而生动的指出:在理论上,任何老师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们对此拥有无数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没有人能够仅仅靠教育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在处理班级里的各种琐碎事务-孩子之间言语的触犯,日常的冲突,以及突发的危机等等的时候,最佳师表的老师们会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然而最差师表的老师们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来跟孩子们进行本来可以避免的争斗、冲突甚至战争。《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中,通过很多小事例,告诉我们“最佳师表”与“最差师表”会对同一个学生同一件事情说出什么不同的话,取得什么不同的效果。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个原则:尊重生命。在教育中,请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对他们持有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再次,课堂魅力是师生之间最好的纽带。教师在课堂上的激情则是上好一节课的灵魂,一句精彩的导语,一句幽默的插入语,一句风趣的笑谈,往往会使学生精神倍增,兴趣盎然,听起来聚精会神,学起来津津有味,那么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我们应当用生动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学习,所以我每节课都尽力做到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清晰。课堂语言是教学的“佐料”,教学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再好的方法也不能重复使用,正如山珍海味人人都喜欢,但每天都让你吃,恐怕也食之无味。我们的语言也是课堂的催化剂,恰到好处地的应用肢体语言,也能形成我们独特的“台风”和高超的“演技”。总之,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没有止境的,应了那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像书中讲到的最佳师表的表现:“他们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也不对孩子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是着手处理现在的事。”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4

  这段时间看了书中的鼓励的故事,鼓励的故事里面有一个案例,重视解题的过程。他是这样说的:要诱导孩子学习,就必须和重视答案一样,重视解题的过程。我想,每位老师都知道了解题过程的重要性,但若出现一个小时候的牛顿呢,你会怎么办啊?

  六岁的牛顿是这样做黑板上的题目的:8-4=8 7-3=7 6-2=6

  看到这样的答案,你会怎样呢?你会生气吗,置之不理或一带而过?你当时的做法会不会像牛顿的老师一样,看了牛顿的作业一句批评的.话也不说,而是问牛顿:“你是怎么解出这个答案的?我对你解题的答案很感兴趣。”原来牛顿是这样理解的:8-4中划掉4,还剩下8;7-3中划掉3,还剩下7;6-2中划掉2,还剩下6。牛顿的老师对这新鲜的解释报以微笑,这个解释让她了解到:牛顿看来只是从形式上理解了算术题,他需要在算数的抽象和象征意义方面得到辅导。在解释正确算法之前,老师谢谢了牛顿让她分享了这样的解题过程。

  如果是我,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会非常的生气,多么简单的题啊!你怎么不会做,是不是上课没注意听讲。或者,这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的。你在听吗……这样不着边际的答案,一定是我所不能容忍的。

  从来没想过,这样答案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或许是理解的错误,或许他没听懂,或许是他的基础所限。忙着责怪,忙着下结论,忙着生气,会让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挫伤自尊。可能下课了,这道题他依然不会做。这么浅显的道理从来没有深入思考过,多么可怕的习惯。

  记得我读四年级的时候,一次上数学课,老师在讲例题的过程中提问到我,我怯怯地站起来,支吾着,答不上来。老师没说什么,就让我坐下了。从她责怪与失望的眼神。她似在说,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很长一段时间上数学课她很少提问我,我也乐得如此。本只为一次没有答上的问题。而那道题,直到最后,我也没弄明白应该怎么做。现在我想说:孩子碰到这种老师,会是多么的悲哀啊!孩子求出答案时,都有他自己的理由。请倾听孩子的想法,重视解题的过程!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5

  说话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沟通方式。用说话来交流思想、表达意志,是每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我们每天都在说话,因为我们需要表达,需要交流,需要倾诉。但是话不是想说就可以说,也不是想怎样说就可以怎样说。作为小学老师,面对着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该怎样和他们说话,简直就是一门技术活,需要我们去思考,学习以及体味。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海姆?吉诺特博士通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来来告诉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可以通过心理学来具备有效的工具和技巧,通过如何和学生对话及心理治疗等各种技巧的介绍,为所有的老师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实用的解决方法,帮助我们处理好日常工作中的心理问题和意外情况。

  在教学实践中,面对喧闹的课堂,学生无休止的提问,还有突发的危机,老师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令人生气的情况,在这个时候该怎么和学生交流?在"恰当的交流"这一章节中提到聪明的老师通过运用"我"的语言来保护自己和学生。例如:"我很生气""这太让我生气了""我对此非常愤怒"等等。这些言语要安全得多,远胜于说"你简直是只害虫""看看你都做了些什么""你真是愚蠢极了""你以为你是谁"。由此看来,恰当的交流不仅能够改善教学,而且是教学的关键。

  聪明的老师不仅要会和学生交流,还要会表扬。在品读"表扬的艺术"这一章节之后,我才发现平时我们所普遍采用的表扬都是评价式的,而且我们自以为是地认为,凡是表扬,都是有益的,往往忽视了这种表扬背后的伤害。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年轻的老师想鼓励孩子们进行抽象思维。她向爱丽丝展示了一个苹果,然后问道:"苹果是属于哪一类?"爱丽丝的脸红了,她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师于是又去问卡罗,卡罗马上就回答出:"苹果是属于水果类。""好孩子,好孩子。"老师表扬道。老师继续上课,却不知道自己已经伤害了孩子。如果卡罗因为知道答案就是一个好孩子,那么爱丽丝呢?她不知道答案,难道就是一个坏孩子了吗?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不要将形容词与孩子的品性联系起来进行表扬。在"表扬的艺术"这一章节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例子,它告诉我们,要使你的表扬有建设性,那就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受,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性。有益表扬的基本原则在于:描述而不评价,叙述而不作判断。我们应当对孩子表达我们对他的努力、帮助、工作和成就的喜欢和赞赏,然后由孩子本人对自己做出判断。如果我们把孩子值得赞扬的事连同自己的感受一起真切地表达出来,孩子就会对他们自己形成积极而有建设性的印象。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成功与失败,更让我深深体会到:教育是身教,用生命影响生命。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6

  这本书的作者是海姆·G·吉诺特博士,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他把教育心理学理论变成了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为所有的老师和家长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主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让我们从中领会到交流的原则。面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情况,老师都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地灵活对待。

  书中的这段话让我感慨万千“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对孩子进行诊断和预言。更不要把孩子的往事和或者孩子的家人扯进来。诊断孩子是危险的,将孩子与别人对比也是有害的。这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和影响。孩子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实现老师对他的悲观预测。他很有可能成为老师所说的那种人。”

  教师对孩子进行诊断和预言,是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到的景象。有时,我也是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不由分说地将学生训斥一通,把和这件小事有关的所有往事都联系在一起,教育学生,给他贴上一个“差生”的标签。有时拿他和班级中的孩子对比,一味地数落他。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才了解到原来诊断孩子是这么危险的,将孩子与别人对比更是是有害的。这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和影响。这样,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会促使孩子破罐子破摔。孩子就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实现老师对他的悲观预测。他很有可能成为老师所说的那种人。

  我想,以后在遇到学生犯错误时,我应该就事论事,关键在于,老师是否能够主动地了解当事人的状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良现象,并亲自给予同感和安慰。如此下去,学生才不会继续无理取闹。这样,我也才能了解到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正如书中所说那样,“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喜欢和信任,他人的鼓励,支持,加油和风趣,还需要自己去开拓,实验才能取得成就。”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7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时时常会感到自己教育的无力和遭受挫折的无奈。看到这本《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的书,立刻被吸引住,在空闲时慢慢品读起来。

  语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蛮;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只有心中有爱,我们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自觉的探讨如何与孩子说话,自觉提高自身修养,从而增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责任感。

  在读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这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师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的好书。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吉诺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学理论转变为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告诉老师应该如何摒弃拒绝性的语言,转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纳的语言,向我们充分介绍了如何应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也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例如,在《最佳师表》和《最差师表》的两个章节中,作者列举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教育方式和态度的若干真实的小故事,鲜明而生动的指出:在理论上,任何老师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们对此拥有无数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没有人能够仅仅靠教育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在处理班级里的各种琐碎事务-孩子之间言语的触犯,日常的冲突,以及突发的危机等等的时候,最佳师表的老师们会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然而最差师表的老师们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来跟孩子们进行本来可以避免的争斗、冲突甚至战争。

  老师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光有理解还不够,还需要说话的技巧和有效地沟通。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的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的教学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曾经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的内容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艺术。我觉得以后在与学生交流中,应该注意这几点:尊重孩子,不能对孩子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关心孩子的感受,聆听他们的心声;鼓励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横加干涉……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8

  人类语言的诞生使人类与自然界其他动物相比,显得更文明,更有智慧。对从事教育的老师来说,出色的口才和流畅的表达能力更是必备素质和能力之一。这本书,没有单纯的说教,没有罗列一些如何与学生说话的方法;这本书,渗透了作者强烈的人本主义情感:关注孩子,关爱孩子,要从说话的细节做起。这并不仅仅因为我们是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并不是来自我们对法令的畏惧,而应是来自我们心底的爱——对人类的爱,对孩子的爱!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教师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作者在“难忘的教师”一节中自然而然的写到:“老师有得天独厚的机会来消除学生在幼年时代所受的不良影响。他们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人生是变得更好还是更坏。成长的经历铸就了孩子的性格和命运,父母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老师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和父母一样,也能够打开或者关闭孩子的心灵之门。”这种叙述方式,很直白的告诉我们老师在孩子人生中的重要地位。它既没有象一些世俗一样抹煞教师的巨大作用:教师只是一个饭碗;也不像有的人那样,把教育抬上万能的神坛: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要清醒的看到自己的独特功能,但也不要成功则喜,失利则痛,对孩子的教育是对爱的传递,没有万能的方法保证这种传递没有风险,职业的责任感是保证这种传递有效的最基本措施。他们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们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多么贴心的老师,尽力呵护着孩子脆弱的心灵。反观那些在父母和老师中间普遍流行的所谓“正常”语言,如责备羞辱、道德说教、命令指挥、嘲讽奚落、训诫指责、威胁利诱、评价预测等等,都足以让孩子发疯,逐渐变得冷漠、粗俗和丧失人性。这样的环境,怎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呢?健康的成长来自于孩子对自身内心世界的信任,通过恰当的交流,这种信任是可以逐渐激发和培养的。

  怎样有效地表扬学生?作者对此的论述是非常独特、非常全面、非常有指导意义的。认为评价式的表扬是有害的,它实际上暗示着一种地位差别,表扬者爬到了价值判断的高处,常被看作是种威胁。要使你的表扬有建设性,那就尽量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只有不判断孩子的品格和个性的表扬,才能消除孩子的焦虑。有益表扬的基本原则在于:描述而不评价,叙述而不作判断。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出对自己的.评价。这样的表扬,双方是平等的。从中,可以再次感受到作者对学生的关注与尊重。反观实践,教师习惯于站在讲台前当着全班同学对某学生进行表扬,可否想过这样的表扬不够真诚、还让人感觉到这是为其他同学树立表率?当我们习惯用说“好”、“太棒了”之类的语言进行随意表扬时,是否想过这样的表扬有没有效果,还有没有更生动积极地表示肯定的语言呢?

  我们看到,在这本书中,作者并没有高声吟唱爱心对于教师多么重要,也没有看到作者反复强调责任之于教师的重要,只是通过各种实例和方法,不厌其烦的告知我们:怎样做是最佳师表,怎样做是最差师表;平时如何与学生交流,冲突时应该怎样?表扬、管理、鼓励等都应该注意些什么。这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更是打开了反思的一扇扇窗户,感受着心灵的震撼。孩子们需要的是教育素质的提高和人格尊严的平等,我们与孩子们的交流有没有做到这一点?在不经意间,我们的言语是否伤害了孩子?

  语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蛮;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只有心中有爱,我们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自觉的探讨如何与孩子说话,自觉的提高自身修养,从而增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责任感。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9

  寒假有空拜读了美国吉姆·吉诺特博士撰写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让我收获了许多有价值的对孩子进行教育管理、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措施和方法,深受启发。

  吉姆·吉诺特博士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他是培养孩子方面的权威。因此听了同事的对此书的推荐很感兴趣,遂买来一读。在这本书中很少有高深、玄妙的教育理论,大多是一些简短、生动的一线教师与孩子沟通的小案例。从这些案例中我知道了什么样的行为是最佳师表、什么样的表现是最差师表;怎样与孩子进行恰当的交流;如何艺术地表扬孩子;怎样进行常规管理等等。一个个鲜活的小例子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作者所说的“教师是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教师个人的方法可以创找出教室里的情境,教师个人的情绪亦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教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快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们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耻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落后,教师的态度都有着重要影响。”

  在书中众多的教育小案例中我感觉最温暖的部分是老师用小纸条、小信件安慰孩子、管理学生的内容。

  案例1、老师给孩子们发新书,当发到9岁的保罗时新书发完了,保罗哭了,并且说出“我恨我的名字,我恨学校,我恨每一个人”的话语。在处理这件事时,老师用一张温馨的小纸条及时的安慰和帮助了保罗:

  亲爱的保罗:

  我知道你很难过。你热切地希望拿到你的新书,但却让你失望了。除了你,每个人都拿到了新书。我会想办法,让你尽快拿到你的新书。

  你的真诚的老师

  语言不多,寥寥数语,让保罗马上安静了下来,他会永远记住这一温馨的时刻。

  案例2、10岁的波特专门爱打岔。别人讲话他都要不请自来的对所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对他无可奈何,只好给他写了一张纸条:

  亲爱的波特:

  我写这张纸条是想请求你的合作,请你每节课限制自己只说两次话,好吗?如果你觉得意犹未尽,还有意见需要发表的话,请你写便条或者写信告诉我。盼望你的回信。

  你真诚的老师

  同样是简短的小纸条,温暖的两句要求。波特收到老师写给他个人的信后十分得意。他捧着信一读再读,努力按信上的要求与老师配合。

  案例3、7岁的安东尼向来都让老师气恼不已。又一次他在课堂上一而再再而三故意摔倒来干扰全班。老师多次告诫都没有效果,后来老师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他。在信中,老师热切地请求安东尼合作,一起维护好班上的纪律,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第二天安东尼早早就来到学校,并且对老师说:“我不知道我摔下去会扰乱全班,我不会再那样做了”。并且在离开的时候还说了:“谢谢你没有告诉我妈妈,她要是知道了,准会发疯的。”

  案例4、8岁的安迪成了班上的受罪羊,其他孩子总喜欢欺负他、打他,而9岁的.杰是这帮小孩的主要打手和所有恶作剧的头头。老师非常愤怒想要严厉惩罚杰,但她还是克制住了自己,为了避免争论,给杰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她给杰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杰:

  安迪的妈妈告诉我,说他的儿子很不快乐,有很多人骂他、排斥他,使他非常悲伤而且孤独。我对此非常关心。你是班上的领袖人物,所以我想征求你的意见。我相信你对受难者也会非常同情。我们该怎样帮转安迪呢?请你回信告诉我你的建议。

  你的真诚的老师

  杰没有给老师回信,但是他不再欺负安迪了。杰的老师因为能克制冲动,不施加惩罚又不进行责备,她用含蓄的文字来表达恳求,流露出自热而然的关怀。她注重的是解决问题,跟杰的良心和自尊对话,结果得到了有益的反应。

  这些小案例中老师帮助孩子、教育管理学生所用的写小纸条,写信的方式是我在工作中不常用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不能立刻见效,不能马上解决问题,但是正是这种看似慢进的方式尊重了孩子,给了需要帮助的孩子、需要教育的学生最温柔的呵护,让人感觉温暖、而且影响效果深远。

  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跟许多智者学习。这本书不但让我学习了一些教育的智慧,也更让我感受教育更应该充满善良和温暖。正象一位校长对老师们所说的“阅读、写作、数学等学科,只有在用来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得更加有人性时,才显得重要。”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0

  前几天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给我的感触颇深。作为一名老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都有被学生气得说不出话的时候。然后就采取惩罚的手段,让学生认识到犯错以后,会有什么结果。其实,我觉得这样做,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反而使学生觉得很委屈,不服气,甚至从心底里有点蔑视老师,认为老师没有什么本领,只知道惩罚。

  现在实施了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对老师的要求更高,再加上现在是法制社会,在很大的程度上,禁止了老师对学生采用惩罚手段。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当然,教师也不是圣人,学生还是有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也还会不可避免地碰到令人生气的情况,那我们怎么办呢?

  生气,谁都有生气的时候。但教师是门特殊的职业,就要掌握生气的艺术,表达生气的尺度。

  我懂得了,当我们在生气、愤怒时,要懂得如何表达愤怒而不造成伤害。要知道生气的艺术在于不侮辱别人,不进行人身攻击,不伤害孩子的心灵。这样样有利于表现出老师的风度,也使学生更加信任你,体会到你对他的关爱,从而使他更喜欢学校,对学习更有兴趣。

  我想:当我们掌握了生气的艺术,也就能体现我们对学生真诚的爱,能够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与学生有心与心的交流,能够培养出更多出色的学生,从中体验到更多更大的快乐!

  读了《老师怎样与学生说话》,给我的启发很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会有更多的收获的,会学会怎么样和学生进行沟通。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1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作者是海姆。吉诺特,一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也是儿童心理学家。顾名思义,这本书主要谈老师怎样与自己的学生,进行有效地言语沟通,以便更好地教学。

  该书全书分12个章节,从“老师的自白”开始,由一群刚刚执教不久的年轻老师的说词开始。一部分人都灰心丧气,想放弃老师这个职业,他们内心充满了不满,失望,沮丧和压力,认为这是个“失望的主题”。一部分人是想继续做老师,却萌发出不愿为学生操心的心理,他们认为,得过且过,没什么大事发生就很好了。一部分人对教学抱有很大的希望,信心和实践的勇气,他们主张改革教育制度,也许无可厚非,但是,“在教育制度改变之前,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做些什么呢?”再想一想,“我今天能做些什么来改善我的课堂呢?”这才是重点。

  第二章节“最佳师表”中说到:“真正的老师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们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帮助。”看到这里,我深受启发。联想到以往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反省的同时意识到,是时候作出某种改变了,不能将训话作为一个必要的手段,不能想当然地对学生灌输大堆大道理,不能让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了就不是好孩子了,也不能将学生作出保证的行为当成是改过的凭证。想起以前自己,偶尔也会将一件小事夸张化,以为可以杀鸡警猴,谁知成了反效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学生只会暂时的收敛一些不好的行为,过后不久便会遗忘,那么,这种惩戒性的手段已经证明不是最好的方法。关键在于,老师是否能够主动地了解当事人的状况,并亲自给予同感和安慰。如此下去,学生才不会继续无理取闹。在这里,我了解到,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正如书中所说那样,“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喜欢和信任,他人的鼓励,支持,加油和风趣,还需要自己去开拓,实验才能取得成就。”其中,还谈到一个核心的事实:“学习的'过程不仅总是现在时的,而且总是个别的具体的。”这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因教施材”有点类似。联合时间上的处理,就显得更全面和有效果。

  在第五章节,作者提出了一个有益表扬的基本原则:“描述而不评价,叙述而不作判断。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出对自己的评价。”这句总结性的话让我意识到,有时我们会忘却教书的本质区别。谁都知道,作为老师,不光要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对生活中的每件事作出判别。正如记忆英语单词一样,强迫学生短时间内背一些单词很容易,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怎样有效地去记单词。当作者指出:“评价式的表扬是有害的,赞赏式的表扬是有益的。”我百思不得其解。一直都认为表扬只有一种,现在知道表扬有两种。通俗来说,可以分为直接表扬和间接表扬。很多人都认为,直接表扬小孩不好吗?如果将表扬比喻成药物,我们就能马上明白,药物可以让病人获得暂时的舒服感觉,但也会造成病人长久以来的依靠。表扬也是同理,若它成为孩子心灵上的依赖,孩子便会靠他人来决定自己的欲望和确立自我的价值。

  在第六章节的“常规管理”中,我了解到,替代责罚的办法有很多,学生犯了错,老师不一定非要大发雷霆处罚学生才行,也可以避开事端,或者引开话题,提倡用最短的时间去平息矛盾。我们需要避免造成孩子的怨恨,应努力激发孩子的自尊。关于“家庭作业”在第八章节中有说到,这也是每个老师经常头疼的一个老问题。几乎每个班在语数英这三科上欠交家庭作业的现象,仿佛无法根除。看到书中所提的要点,我突然明白自己以前某些过失造成的原因。“如果父母不干涉孩子的日常家庭作业的话,生活会变得简单得多。家庭作业应当是孩子与老师之间的事务。如果父母过分热心地干预孩子的作业和成绩问题,孩子反而会十分反感并且成绩下降。”反省过后,我知道,以后遇到关于家庭作业的问题,应该怎样去更好地处理了。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让我察觉以往教学过程中许多的不足,使我清晰地认识到,改善教学有很多有用又有效的方法,只是看你有没有耐心,或者责任心而已。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2

  我们每天都在和学生打交道,因此掌握和学生说话的技巧,跟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就显得十分必要。但事实上,有些时候我们会被学生的情绪所左右,而说一些不得体的话语,引起学生的反感。事后静下心来,觉得自己很幼稚,不够成熟。但如何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始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就在今年暑假,校长推荐了一本不错的书,名字叫《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我从中找到了答案。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阐述每个观点。有些故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读起来很亲切,有些观点也很新颖,很实用。

  就拿书中的这段话来说,“老师有得天独厚的机会来消除学生在幼年时代所受的不良影响。他们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人生是变得更好还是更坏。成长的经历铸就了孩子的性格和命运,父母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老师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和父母一样,也能够打开或者关闭孩子的心灵之门。”可见,老师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作为教师,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用冰冷的言语践踏孩子的自尊,泯灭孩子的心灵,那将是无法饶恕的错误。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样做呢?

  我们要像阳光、雨露般滋润孩子的心灵,给他们以温暖、关怀、同情、理解、尊重,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不枉“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书中的一些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处理学生问题的方式、方法,使问题的解决更科学、更有实效性。就拿两个学生打闹一事来说吧。有天课下,张家续和韩继开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起争执,互相指责。要是放在以前,我肯定要调查个水落石出,然后批评教育一番。估计要一两节课才能解决问题。而这一两节课却能做一些更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于是,我把他们分开教育,对他们分别说了同样的话:“今天老师不想追究是他先和你闹,还是你先和他闹,总之,你俩这样无休止的指责是不对的.。我们要做的是管好自己,和同学和睦相处。你说对吗?”他们认同了我的观点,事情就这样轻松解决了。就像书中所说,只要不影响学生的品行与修养,就“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地”。我们要艺术的处理发生在教室里的琐碎事件。

  恰当的沟通是直达孩子内心最快捷的方式,能使孩子信任的将手交给我们扶持。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3

  "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快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摘自《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前言

  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如何避免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在处理教室里各种琐碎事务的时候,老师需要在心理上做哪些的调整?老师的反应和态度往往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学生因为好奇和莽撞做错了事情,老师应该如何处理呢?我们在跟这些犯错的学生交谈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是严厉地批评还是轻描淡写地说说而已呢?我想这些都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作家卡耐基说过:"批评是没有用的,因它使人增加一层防御,而且竭力的替自己辩护。批评也是危险的',它会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和自重的感觉,并激起他的反抗。"但是如果只用简单武断的方法限制学生,不允许学生这样那样,学生是害怕了,却起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还有一些老师用极不负责任的教育方式,如体罚、谩骂等,这些方式不但不能让学生改过,还可能因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让他们产生敌对的逆反心理。老师育人的重要渠道之一是谈话,会谈话的老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反之亦然。善待犯错误的学生,重视到他们的人格,真诚地跟他们交谈,( )同时以有效并且富有人情味的方式使他们认识错误并改正。下面我们来谈一谈与犯错的学生谈话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一、做到心平气和

  心平气和是建立良好的谈话氛围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教师一听到有人报告学生犯错,就会紧张起来,第一反应就是麻烦来了。特别是当遇到那些经常犯错的学生时,他们立刻板起脸孔,语气更加严厉,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感到愧疚,不可避免地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和人格。结果是批评越多,学生的抵触情绪就越强。建议教师们在学生犯错后,可以先给予心理安慰,然后冷静思考:为什么学生会犯这样的错误?我该如何帮助他们?等等。每个人都会犯错,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难免会犯各种错误,甚至做出一些荒唐的事情。教师们一定要学会冷静处理问题,对学生要有理解、宽容,理解万岁。

  二、营造良好气氛

  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在犯错后通常会表现出戒备心理,不愿意在同学面前被班主任批评。而另一些学生则会趁机捣乱,甚至刻意引起笑声,这对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因此,无论何时,老师都应该选择与犯错的学生单独交谈。可以选择放学后,确保同学们都离开了教室,或者利用课间时间在办公室进行谈话。在办公室里,老师可以热情地为学生搬椅子让他们坐下,给学生一种不是接受批评而是与老师亲近交谈的感觉。老师的态度非常重要,不应该摆出让人害怕的面孔,严厉地指责学生的过失。应该用平和的语气与学生对话,让他们感到老师是想了解事情的真相,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三、讲究方式方法

  与犯错的学生谈话时,不能总是一个姿态,要做到随机应变,有时和风细雨,有时严肃对待,有时沉默是金。谈话可以以聊天式的询问开始,层层深入,从学习态度到课堂表现到事件中心,从中提醒学生的不足之处从而引出要谈的内容。另外,如果是和同学发生矛盾,例如打架,则可以开门见山地询问,让学生讲明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切忌不问青红皂白就痛斥一顿。尤其是几个学生同时犯错,一定要分别让其说明原因,在了解事实全部后再下定论。这时往往会遇到学生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学生都认为对方比自己错更大,自己是无辜的、被动的。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事情发生的起因,指出各自的错误,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们要诚心劝导,与学生建立信任的关系,能让学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只要他能够认识到错误,勇于改正,他就是可造之才。四、语言风趣幽默

  如果不得不实施批评教育,就必须让学生知道你的良苦用心:是让他改正错误,好好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如今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老师对待调皮、不听话的学生恰到好处地运用风趣幽默的批评方式,这样能在班级营造积极和谐的氛围。老师要注意批评时,语言要真诚,能体现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话是温暖的,愿意接受教育。说话内容不可有丝毫与事实有出入,每一个判断、每一个结论都必须以清楚的事实作为依据,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五、提出希望和要求

  不能简单地说“下次不能再这样”或“你可以回去了”就结束谈话,应该让犯错的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弥补过错。比如,可以要求欺负别人的学生向同学道歉;让打碎玻璃的学生购买新玻璃并更换;让犯错的学生认真清扫教室;要求犯错学生在下次作业或听写中显示进步;让有矛盾的同学合作完成一项任务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犯错误就要承担责任,并通过自己的行动证明改掉不良习惯的决心。

  最后,班主任应该定期找犯过错的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现在的学习、生活感受,与他们像朋友般畅谈,提升他们对人对事的看法。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世界,老师需要具备无限的情感灵活性。他们不能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使用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或者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伤害。相反,老师应该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变得熟练、谨慎、冷静和理性,以建立一种互信和尊重的关系。这样,他们可以更好地与学生沟通、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教育和指导。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4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博士——一位培养教育孩子方面的权威所编著的,他通过这本书来告诉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可以通过心理学来具备有效的工具和技巧,通过在儿童心理治疗过程中得以发展并经过学校实验的各种技巧的介绍,为所有的老师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实用的解决方法,帮助我们处理好日常工作中的心理问题和意外情况。

  一、避免琐事

  案例:教室里正在大声争论。

  生1:把我的铅笔还给我。

  生2:这是我的铅笔。

  生1;你撒谎,你是个小偷。你明明知道这是我的。

  老师(不高兴地):我听见了你们俩的话,我很不高兴。现在,让我来暂时保管这支有争议的铅笔。另外给你一支铅笔,也给你一支铅笔。你们俩下课以后再讨论那支铅笔是谁的,现在都回去做自己的事情吧。

  这场争论就此结束。整个解决过程老师只花了30秒钟。老师故意避免了毫无结果的询问。他没有卷入争论的漩涡,去探究那支铅笔究竟是谁的。他没有让为一支铅笔而进行的争论来扰乱课堂秩序。他既有技巧又不失权威地避免了要耗费时间的烦琐过程:原告、被告、双方求证、最后判决和执行。

  这样的事情,我在班上经常会遇到,我每次都非得查出谁撒谎了,铅笔是谁的。每次弄班里气氛不好,自己还生气,孩子也委屈,更耽误了整节课的进度。真是“亏”大了。以后我也要学习一下这种处理方式。

  二、切实的目标

  通过看这本书,我还明白,最佳师表的老师们都在传达一个相同的理念:他们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们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帮助。正如一位老师所说:“我过去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孩子们的未来。现在,我却有了更为切实的目标,我只关注孩子们现在的情绪和主要的需要。我不再去构想遥不可及的乌托邦,我只想富有人情味的处理好教室里发生的各种问题。”

  这样的转变不仅完全可能,而且非常实际。怎样为人师表,大概是每个教师都会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的恰当的帮助,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不能对孩子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以及其他各种伤害,如果能做到,应该就是孩子心目中的最佳师表了。在以上几条中,有很多我做的不好,如对孩子训斥等,以后要努力,尽量避免!

  三、表扬的艺术

  表扬包括两个部分:我们对孩子说什么,孩子对他自己说什么。要使你的表扬有建设性,那就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有意表扬的基本原则在于:描述而不评价,叙述而不判断。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出对自己的评价。只有不判断孩子的品格和个性的表扬,才能消除孩子的焦虑,让孩子没有顾虑的进步;有益的表扬总是肯定孩子的感受,并且描述孩子所作出的成就。

  平时我表扬孩子,经常说:“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继续好好干”。通过看这本书知道了这些都是评判性的表扬,教学上应该尽量避免,因为这都是无益的,他只能引起孩子的焦虑、依赖和自卫。要想培养孩子这些品质,就必须让孩子不受外界评判的干扰,让孩子做到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要发展孩子的个性,就不能给予孩子评价式的表扬。

  运用文字语言进行描述性的表扬无疑会促使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和推论,足以让孩子高兴的回味老师的话语并倍受鼓舞。这种风格的表扬会给孩子留下长久牢固的记忆,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注重自我形象的塑造。

  这本书中的内容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艺术。教育如果闭塞孩子的思想,扰乱孩子的心灵,压抑孩子的情感,那就注定要失败。老师一旦掌握了同学生说话的技巧,就能有效地与学生沟通,同时不引起学生的愤怒和反抗。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5

  作为一个教师,一个非常普遍的教育行为就是通过话语和学生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指点学生的行为,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但这些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我们做得如何?我们会和孩子进行有效的对话吗?海姆·G·吉诺特所着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告诉我们,语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蛮;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防止暴力

  语言暴力,是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到的景象。

  骂人和训话,是语言暴力最常见的表现。一些老师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不由分说地将学生训斥一通,把和这件小事有关的、和这件小事无关的所有事件都联系在一起,倾盆大雨般的骂过来。最让学生难堪的是,老师为了自己“爽”,常联系学生的人品进行一番讽刺和挖苦,让学生感到无地自容。骂人是教师的一大忌讳,这只能让学生也学会骂人,并引起学生的憎恨。嘲讽就像砒霜一样,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会促使孩子破罐子破摔。

  侵犯隐私,是语言暴力的一种体现。老师看到一位平时活泼好动的孩子安静地坐在那里沉思,就走过去问他怎么了。孩子说没什么,教师还不罢休,说“你可以告诉我,我能理解你的心事,你究竟因为什么而烦恼?”孩子说没有为了什么而烦恼,教师继续说:“听着,对我来说,你就是一本打开的书。我了解你的性格,也知道你的情绪。你一定有什么心事,对吗?”……老师可能是出于好意,但对孩子来说一点帮助也没有。有品位的人从不刺探别人的隐私,保持礼貌就是要保持距离。喧嚣、冗长而且多嘴多舌地提供所谓的帮助只会让人觉得尴尬,只能导致抵制和怨恨。

  质问,也是一种语言暴力。一个孩子向老师哭诉,说自己站在大厅里,一个高年级的孩子走过来,打了自己头。老师听了之后说:“他只是走过来然后就打了你,是这样吗?”孩子说是的。老师又问:“我不相信,你一定做了什么了。”孩子说,我真的什么也没做。老师说:“我每天都会站在大厅里,怎么没有人来打我?”孩子听了之后更加大哭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本该做的事情是倾听而不是指责,是同情而不是否认事实。教师总是站在自己的推理上去想问题,而不是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遭遇,是质问这种语言暴力产生的根源。

  语言暴力的形式还有很多。

  2.鼓励孩子

  要鼓励孩子学习,最基本的做法是让孩子们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用害怕。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对失败、批评和出乖露丑的恐惧。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首先就要在班级中营造减少恐惧的氛围。一位老师在这方面很有心得。在开学之初,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信,信中写道:“我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忙。我想鼓励所有的同学都来积极回答问题。但是,我发现有的同学害怕这样做,因为他们怕答错了被其他同学取笑。我希望大家帮个忙,如果有人答错了问题,其他人请不要对他取消逗乐。我不允许我们的班上有同学用语言或者手势暗示别人‘你是傻瓜’,这样会伤害别人的感情,从而阻碍了学习上的进步。请大家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我有不同的答案’,切忌攻击别人。”这位老师是对他的学生说的,也是对所有的家长和其他教师说的。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期望。比如,在面对升学压力的情况下,每个孩子都会竭尽所能,争取取得好的成绩。这个时候如果老师和家长给孩子一些貌似仁慈的话语,说不定会打击孩子奋斗的信心。比如说“你只要尽力就可以了,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会满意的。”孩子在听了这样的话语之后,会认为家长和教师已经不再看好自己,认为自己“连起码的要求都做不到”,说不定还会因此而自作聪明地认为,还是不要努力比较保险。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和家长要避免过于夸张的诱导。当孩子在某一学科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你对他说:“试试看,很简单的”,那他可能会做类似的推论:“即使我用尽全力去学,也只能证明我会做简单的事情;如果我失败了,就说明我连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好。”推论的结果是,只要去做就是有风险的,如果不做就不会丢脸。

  鼓励是一门艺术。用来鼓励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不管那种方法,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采用羞辱的手段逼迫孩子就范。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培育孩子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是孩子喜欢学习的关键。

  3.学会倾听

  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教学的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说和听是同时进行的。对学生成长有益的话语,并不一定都能让学生明白和理解。这需要学校和教师再听这一环节上做文章。为了教导孩子学会倾听,某学校规定了讨论式的学习必须遵循的规则:每个人在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前,必须先复述前面一位同学的讲话内容,直到对方满意为止。这条规则并不像听起来那样简单,它所揭示的正好是恰当交流的核心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之后,老师和学生都产生了奇妙的变化:他们都变得说得少,听得多,而且从设身处地的领会中受益匪浅。

  4.拒绝伪善

  为人师表者既要做到使自己的教育卓有成效,又要防止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伪善。没有什么比虚情假意更能使一个人身败名裂的了。没有人能够装得关怀体贴、尊重他人而最终不被察觉。只有做老师的技巧,却没有做人的真诚,迟早都会被人识破。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除了表里一致外,别无他法。

  巴金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对私塾老师我很少讲真话。因为一,他们经常用板子打学生;二,他们只要听他们爱听的话。你要听什么,我们就讲什么。编造假话容易讨老师喜欢,讨好老师容易得到表扬。对不懂事的孩子来说,这样混日子比较轻松愉快。我不断地探索讲假话的根源,根据个人的经验,假话就是从板子下面出来的。”

  巴金描述的私塾,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给学生打板子的事情也是严禁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用虚假的话语欺骗学生的现象却丝毫没有改善。一个孩子因为起床晚了迟到,教师坚决不相信孩子的话语,非要他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没有办法,孩子就开始编假话哄骗老师开心。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时,说起话来一套一套,但事情出现在自己身上的时候,那就是另外一幅模样。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基本上都做不到,“为人师表”的话语成了极大的讽刺。

  当教育不是发自内心的时候,当教育的语言不带着教人为善的情感的时候,教师那伪善的眼神和牵强的微笑就会很快被学生所感受到。学生就会想法设法迎合教师的心思,以让自己在学校能够轻松愉快。为什么在各个行业之中,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如此之高,就是因为教师这个岗位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我的请求是:希望你们帮助学生做一个有人性的人。永远不要用你们的辛勤劳动,去栽培孕育出学识渊博的怪兽,身怀绝技的疯子,或者是受过教育的纳粹。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相关文章: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03-16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07-15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05-17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05-01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5篇03-17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4篇04-27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3篇04-05

老师和学生之间信任的作文07-13

说话学生检讨书02-06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优)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优)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的书名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老师每天都要与学生接触、交流,那么老师的语言是多么重要。它可以成为师生建立良好关系的桥梁,它也可以成为师生之间的战争导火索。因而我选择了这本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海姆。吉诺特博士的著作《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进行阅读学习。

  这本书中写了有关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场景,而且都用了短剧的形式来加以描述。通过这种形象生动的案例,让我们从中领会到交流的原则。面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情况,老师都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地灵活对待。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现在中国的教育正处在教育的变革之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家长对教师的期望也更高,学生也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教师的关怀、理解都要通过语言传达给学生。而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往往会以说教法为主进行交流沟通,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会直接训斥。实践告诉我们,其实这种做法没有多大的效果,对于大的孩子而言反而会产生负面的情绪。然而在我迷茫困惑之际,阅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从这本书中我学习到了最佳的教师表现不是对学生训话,他们从不对孩子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只有做好现在的事才能把所有的事做好!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孩子需要帮助。通过关心、安慰、同情、艺术技巧等方式来表现。通过恰当的交流,孩子对教师的信任是可以逐渐激发和培养的,这样可以使孩子健康的成长,同时也可以使孩子对自身内心世界的信任建立起来。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表扬是经常用的方法,在这本书中介绍表扬的艺术,它建议我们教师要使用建设性的表扬,那就是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出对自己的评价。

  在教育教学中离不开常规管理,我们通常在常规管理中责罚孩子。这种处罚只会使孩子发怒并且不听教诲,令孩子心怀怨恨,甚至产生报复的念头。这样孩子是没有心情和时间去读书的。在常规管理的实践中,我们需要避免造成孩子的怨恨,努力激发孩子的自尊。让孩子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怕,只要消除孩子的恐惧就能引得孩子跃跃欲试,鼓励孩子勇于学习。

  总之,通过阅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有种顿然大悟的感觉!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2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中,渗透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要关注孩子,关爱孩子,从说话的细节做起,要尊重人性,我们教师责任感是来自我们心底的爱——对人类的爱,对孩子的爱。

  书中作者用很直白的方法告诉我们,老师在孩子人生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独特功能,对孩子的教育是对爱的传递,职业的责任感是保证这种传递最有效的基本措施。这让我想起了《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大家来到校园后,校长说:“怎么样?都准备好了吗?这次可是又坐火车又坐船呢?大家千万注意不要走丢啦!好,出发!”

  校长就这么轻松的说了几句就让学生出发了,而且路上显得异常的.安静,不像我们平时要到什么地方去的时候,需要这个领导讲,那个领导讲,还要几个老师包一个班级等等。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巴学园的同学们从来没有人教过他们什么”走路上要整整齐齐排成一行“,”什么是在电车里要安静“,或者什么”吃剩下的食物不要随便乱扔“啦等等。一些良好的品德和作风,例如:见到比自己小或者体弱的人就推推撞撞,甚至欺负人家是可耻的;看到不整洁的地方就要随手打扫干净,尽量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等等,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中渗入孩子们心灵中去的。”

  看来对孩子们的好习惯养成真的不是用“说叫”和“管教”能奏效的。所以,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方法,用智慧的方法去引导我们的学生。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3

  “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快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翻开书看完序言,我的心就被上面引用的这段话震颤了,我像作者一样感到惶恐。我从来不曾想象自己作为一名小老师也许还有这样的影响力。

  我们当老师的都希望能够成为让学生喜欢的,可是,让人喜欢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它是一种感情,感情没有无缘无故的。学生们对老师的评价千差万别,“盼”着上某老师的课,“怕”上某老师的课或“烦”上某老师的课,同样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应怎样修炼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呢?

  我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之后,给我启发很大,而且感触很深。那生动而幽默的对话,鲜活的例子,使我顿悟:自己的言行决定着学生的一切。做老师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也许只是一份糊口的职业,面对可爱的学生,我不得不说做老师难,做好教师难,做让学生喜欢的教师更难。为了孩子,我力争做学生喜爱的教师。读了此书,我收获颇丰: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很大,也引起了我的许多思考。现在中国的教育正处在教育的变革之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家长对教师的期望也更高,学生也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理解。现在的学生由于生活的优越性,再加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此,不论是在各方面都是很有个性的,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教育学生要注意方式方法,每个教师教育学生都是出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说话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有教育家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

  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也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爱学生是做好老师的关键。《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就是帮助我们怎样创造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让每个孩子充分相信老师,并获得进步。书中列举了最佳师表和最差师表的`言行,作者列举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教育方式和态度的若干真实的小故事,鲜明而生动的指出:在理论上,任何老师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们对此拥有无数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没有人能够仅仅靠教育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在处理班级里的各种琐碎事务-孩子之间言语的触犯,日常的冲突,以及突发的危机等等的时候,最佳师表的老师们会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然而最差师表的老师们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来跟孩子们进行本来可以避免的争斗、冲突甚至战争。《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中,通过很多小事例,告诉我们“最佳师表”与“最差师表”会对同一个学生同一件事情说出什么不同的话,取得什么不同的效果。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个原则:尊重生命。在教育中,请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对他们持有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再次,课堂魅力是师生之间最好的纽带。教师在课堂上的激情则是上好一节课的灵魂,一句精彩的导语,一句幽默的插入语,一句风趣的笑谈,往往会使学生精神倍增,兴趣盎然,听起来聚精会神,学起来津津有味,那么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我们应当用生动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学习,所以我每节课都尽力做到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清晰。课堂语言是教学的“佐料”,教学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再好的方法也不能重复使用,正如山珍海味人人都喜欢,但每天都让你吃,恐怕也食之无味。我们的语言也是课堂的催化剂,恰到好处地的应用肢体语言,也能形成我们独特的“台风”和高超的“演技”。总之,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没有止境的,应了那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像书中讲到的最佳师表的表现:“他们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也不对孩子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是着手处理现在的事。”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4

  这段时间看了书中的鼓励的故事,鼓励的故事里面有一个案例,重视解题的过程。他是这样说的:要诱导孩子学习,就必须和重视答案一样,重视解题的过程。我想,每位老师都知道了解题过程的重要性,但若出现一个小时候的牛顿呢,你会怎么办啊?

  六岁的牛顿是这样做黑板上的题目的:8-4=8 7-3=7 6-2=6

  看到这样的答案,你会怎样呢?你会生气吗,置之不理或一带而过?你当时的做法会不会像牛顿的老师一样,看了牛顿的作业一句批评的.话也不说,而是问牛顿:“你是怎么解出这个答案的?我对你解题的答案很感兴趣。”原来牛顿是这样理解的:8-4中划掉4,还剩下8;7-3中划掉3,还剩下7;6-2中划掉2,还剩下6。牛顿的老师对这新鲜的解释报以微笑,这个解释让她了解到:牛顿看来只是从形式上理解了算术题,他需要在算数的抽象和象征意义方面得到辅导。在解释正确算法之前,老师谢谢了牛顿让她分享了这样的解题过程。

  如果是我,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会非常的生气,多么简单的题啊!你怎么不会做,是不是上课没注意听讲。或者,这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的。你在听吗……这样不着边际的答案,一定是我所不能容忍的。

  从来没想过,这样答案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或许是理解的错误,或许他没听懂,或许是他的基础所限。忙着责怪,忙着下结论,忙着生气,会让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挫伤自尊。可能下课了,这道题他依然不会做。这么浅显的道理从来没有深入思考过,多么可怕的习惯。

  记得我读四年级的时候,一次上数学课,老师在讲例题的过程中提问到我,我怯怯地站起来,支吾着,答不上来。老师没说什么,就让我坐下了。从她责怪与失望的眼神。她似在说,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很长一段时间上数学课她很少提问我,我也乐得如此。本只为一次没有答上的问题。而那道题,直到最后,我也没弄明白应该怎么做。现在我想说:孩子碰到这种老师,会是多么的悲哀啊!孩子求出答案时,都有他自己的理由。请倾听孩子的想法,重视解题的过程!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5

  说话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沟通方式。用说话来交流思想、表达意志,是每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我们每天都在说话,因为我们需要表达,需要交流,需要倾诉。但是话不是想说就可以说,也不是想怎样说就可以怎样说。作为小学老师,面对着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该怎样和他们说话,简直就是一门技术活,需要我们去思考,学习以及体味。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海姆?吉诺特博士通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来来告诉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可以通过心理学来具备有效的工具和技巧,通过如何和学生对话及心理治疗等各种技巧的介绍,为所有的老师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实用的解决方法,帮助我们处理好日常工作中的心理问题和意外情况。

  在教学实践中,面对喧闹的课堂,学生无休止的提问,还有突发的危机,老师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令人生气的情况,在这个时候该怎么和学生交流?在"恰当的交流"这一章节中提到聪明的老师通过运用"我"的语言来保护自己和学生。例如:"我很生气""这太让我生气了""我对此非常愤怒"等等。这些言语要安全得多,远胜于说"你简直是只害虫""看看你都做了些什么""你真是愚蠢极了""你以为你是谁"。由此看来,恰当的交流不仅能够改善教学,而且是教学的关键。

  聪明的老师不仅要会和学生交流,还要会表扬。在品读"表扬的艺术"这一章节之后,我才发现平时我们所普遍采用的表扬都是评价式的,而且我们自以为是地认为,凡是表扬,都是有益的,往往忽视了这种表扬背后的伤害。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年轻的老师想鼓励孩子们进行抽象思维。她向爱丽丝展示了一个苹果,然后问道:"苹果是属于哪一类?"爱丽丝的脸红了,她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师于是又去问卡罗,卡罗马上就回答出:"苹果是属于水果类。""好孩子,好孩子。"老师表扬道。老师继续上课,却不知道自己已经伤害了孩子。如果卡罗因为知道答案就是一个好孩子,那么爱丽丝呢?她不知道答案,难道就是一个坏孩子了吗?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不要将形容词与孩子的品性联系起来进行表扬。在"表扬的艺术"这一章节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例子,它告诉我们,要使你的表扬有建设性,那就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受,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性。有益表扬的基本原则在于:描述而不评价,叙述而不作判断。我们应当对孩子表达我们对他的努力、帮助、工作和成就的喜欢和赞赏,然后由孩子本人对自己做出判断。如果我们把孩子值得赞扬的事连同自己的感受一起真切地表达出来,孩子就会对他们自己形成积极而有建设性的印象。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成功与失败,更让我深深体会到:教育是身教,用生命影响生命。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6

  这本书的作者是海姆·G·吉诺特博士,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他把教育心理学理论变成了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为所有的老师和家长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主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让我们从中领会到交流的原则。面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情况,老师都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地灵活对待。

  书中的这段话让我感慨万千“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对孩子进行诊断和预言。更不要把孩子的往事和或者孩子的家人扯进来。诊断孩子是危险的,将孩子与别人对比也是有害的。这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和影响。孩子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实现老师对他的悲观预测。他很有可能成为老师所说的那种人。”

  教师对孩子进行诊断和预言,是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到的景象。有时,我也是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不由分说地将学生训斥一通,把和这件小事有关的所有往事都联系在一起,教育学生,给他贴上一个“差生”的标签。有时拿他和班级中的孩子对比,一味地数落他。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才了解到原来诊断孩子是这么危险的,将孩子与别人对比更是是有害的。这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和影响。这样,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会促使孩子破罐子破摔。孩子就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实现老师对他的悲观预测。他很有可能成为老师所说的那种人。

  我想,以后在遇到学生犯错误时,我应该就事论事,关键在于,老师是否能够主动地了解当事人的状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良现象,并亲自给予同感和安慰。如此下去,学生才不会继续无理取闹。这样,我也才能了解到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正如书中所说那样,“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喜欢和信任,他人的鼓励,支持,加油和风趣,还需要自己去开拓,实验才能取得成就。”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7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时时常会感到自己教育的无力和遭受挫折的无奈。看到这本《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的书,立刻被吸引住,在空闲时慢慢品读起来。

  语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蛮;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只有心中有爱,我们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自觉的探讨如何与孩子说话,自觉提高自身修养,从而增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责任感。

  在读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这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师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的好书。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吉诺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学理论转变为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告诉老师应该如何摒弃拒绝性的语言,转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纳的语言,向我们充分介绍了如何应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也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例如,在《最佳师表》和《最差师表》的两个章节中,作者列举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教育方式和态度的若干真实的小故事,鲜明而生动的指出:在理论上,任何老师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们对此拥有无数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没有人能够仅仅靠教育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在处理班级里的各种琐碎事务-孩子之间言语的触犯,日常的冲突,以及突发的危机等等的时候,最佳师表的老师们会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然而最差师表的老师们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来跟孩子们进行本来可以避免的争斗、冲突甚至战争。

  老师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光有理解还不够,还需要说话的技巧和有效地沟通。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的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的教学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曾经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的内容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艺术。我觉得以后在与学生交流中,应该注意这几点:尊重孩子,不能对孩子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关心孩子的感受,聆听他们的心声;鼓励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横加干涉……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8

  人类语言的诞生使人类与自然界其他动物相比,显得更文明,更有智慧。对从事教育的老师来说,出色的口才和流畅的表达能力更是必备素质和能力之一。这本书,没有单纯的说教,没有罗列一些如何与学生说话的方法;这本书,渗透了作者强烈的人本主义情感:关注孩子,关爱孩子,要从说话的细节做起。这并不仅仅因为我们是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并不是来自我们对法令的畏惧,而应是来自我们心底的爱——对人类的爱,对孩子的爱!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教师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作者在“难忘的教师”一节中自然而然的写到:“老师有得天独厚的机会来消除学生在幼年时代所受的不良影响。他们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人生是变得更好还是更坏。成长的经历铸就了孩子的性格和命运,父母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老师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和父母一样,也能够打开或者关闭孩子的心灵之门。”这种叙述方式,很直白的告诉我们老师在孩子人生中的重要地位。它既没有象一些世俗一样抹煞教师的巨大作用:教师只是一个饭碗;也不像有的人那样,把教育抬上万能的神坛: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要清醒的看到自己的独特功能,但也不要成功则喜,失利则痛,对孩子的教育是对爱的传递,没有万能的方法保证这种传递没有风险,职业的责任感是保证这种传递有效的最基本措施。他们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们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多么贴心的老师,尽力呵护着孩子脆弱的心灵。反观那些在父母和老师中间普遍流行的所谓“正常”语言,如责备羞辱、道德说教、命令指挥、嘲讽奚落、训诫指责、威胁利诱、评价预测等等,都足以让孩子发疯,逐渐变得冷漠、粗俗和丧失人性。这样的环境,怎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呢?健康的成长来自于孩子对自身内心世界的信任,通过恰当的交流,这种信任是可以逐渐激发和培养的。

  怎样有效地表扬学生?作者对此的论述是非常独特、非常全面、非常有指导意义的。认为评价式的表扬是有害的,它实际上暗示着一种地位差别,表扬者爬到了价值判断的高处,常被看作是种威胁。要使你的表扬有建设性,那就尽量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只有不判断孩子的品格和个性的表扬,才能消除孩子的焦虑。有益表扬的基本原则在于:描述而不评价,叙述而不作判断。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出对自己的.评价。这样的表扬,双方是平等的。从中,可以再次感受到作者对学生的关注与尊重。反观实践,教师习惯于站在讲台前当着全班同学对某学生进行表扬,可否想过这样的表扬不够真诚、还让人感觉到这是为其他同学树立表率?当我们习惯用说“好”、“太棒了”之类的语言进行随意表扬时,是否想过这样的表扬有没有效果,还有没有更生动积极地表示肯定的语言呢?

  我们看到,在这本书中,作者并没有高声吟唱爱心对于教师多么重要,也没有看到作者反复强调责任之于教师的重要,只是通过各种实例和方法,不厌其烦的告知我们:怎样做是最佳师表,怎样做是最差师表;平时如何与学生交流,冲突时应该怎样?表扬、管理、鼓励等都应该注意些什么。这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更是打开了反思的一扇扇窗户,感受着心灵的震撼。孩子们需要的是教育素质的提高和人格尊严的平等,我们与孩子们的交流有没有做到这一点?在不经意间,我们的言语是否伤害了孩子?

  语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蛮;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只有心中有爱,我们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自觉的探讨如何与孩子说话,自觉的提高自身修养,从而增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责任感。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9

  寒假有空拜读了美国吉姆·吉诺特博士撰写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让我收获了许多有价值的对孩子进行教育管理、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措施和方法,深受启发。

  吉姆·吉诺特博士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他是培养孩子方面的权威。因此听了同事的对此书的推荐很感兴趣,遂买来一读。在这本书中很少有高深、玄妙的教育理论,大多是一些简短、生动的一线教师与孩子沟通的小案例。从这些案例中我知道了什么样的行为是最佳师表、什么样的表现是最差师表;怎样与孩子进行恰当的交流;如何艺术地表扬孩子;怎样进行常规管理等等。一个个鲜活的小例子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作者所说的“教师是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教师个人的方法可以创找出教室里的情境,教师个人的情绪亦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教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快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们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耻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落后,教师的态度都有着重要影响。”

  在书中众多的教育小案例中我感觉最温暖的部分是老师用小纸条、小信件安慰孩子、管理学生的内容。

  案例1、老师给孩子们发新书,当发到9岁的保罗时新书发完了,保罗哭了,并且说出“我恨我的名字,我恨学校,我恨每一个人”的话语。在处理这件事时,老师用一张温馨的小纸条及时的安慰和帮助了保罗:

  亲爱的保罗:

  我知道你很难过。你热切地希望拿到你的新书,但却让你失望了。除了你,每个人都拿到了新书。我会想办法,让你尽快拿到你的新书。

  你的真诚的老师

  语言不多,寥寥数语,让保罗马上安静了下来,他会永远记住这一温馨的时刻。

  案例2、10岁的波特专门爱打岔。别人讲话他都要不请自来的对所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对他无可奈何,只好给他写了一张纸条:

  亲爱的波特:

  我写这张纸条是想请求你的合作,请你每节课限制自己只说两次话,好吗?如果你觉得意犹未尽,还有意见需要发表的话,请你写便条或者写信告诉我。盼望你的回信。

  你真诚的老师

  同样是简短的小纸条,温暖的两句要求。波特收到老师写给他个人的信后十分得意。他捧着信一读再读,努力按信上的要求与老师配合。

  案例3、7岁的安东尼向来都让老师气恼不已。又一次他在课堂上一而再再而三故意摔倒来干扰全班。老师多次告诫都没有效果,后来老师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他。在信中,老师热切地请求安东尼合作,一起维护好班上的纪律,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第二天安东尼早早就来到学校,并且对老师说:“我不知道我摔下去会扰乱全班,我不会再那样做了”。并且在离开的时候还说了:“谢谢你没有告诉我妈妈,她要是知道了,准会发疯的。”

  案例4、8岁的安迪成了班上的受罪羊,其他孩子总喜欢欺负他、打他,而9岁的.杰是这帮小孩的主要打手和所有恶作剧的头头。老师非常愤怒想要严厉惩罚杰,但她还是克制住了自己,为了避免争论,给杰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她给杰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杰:

  安迪的妈妈告诉我,说他的儿子很不快乐,有很多人骂他、排斥他,使他非常悲伤而且孤独。我对此非常关心。你是班上的领袖人物,所以我想征求你的意见。我相信你对受难者也会非常同情。我们该怎样帮转安迪呢?请你回信告诉我你的建议。

  你的真诚的老师

  杰没有给老师回信,但是他不再欺负安迪了。杰的老师因为能克制冲动,不施加惩罚又不进行责备,她用含蓄的文字来表达恳求,流露出自热而然的关怀。她注重的是解决问题,跟杰的良心和自尊对话,结果得到了有益的反应。

  这些小案例中老师帮助孩子、教育管理学生所用的写小纸条,写信的方式是我在工作中不常用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不能立刻见效,不能马上解决问题,但是正是这种看似慢进的方式尊重了孩子,给了需要帮助的孩子、需要教育的学生最温柔的呵护,让人感觉温暖、而且影响效果深远。

  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跟许多智者学习。这本书不但让我学习了一些教育的智慧,也更让我感受教育更应该充满善良和温暖。正象一位校长对老师们所说的“阅读、写作、数学等学科,只有在用来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得更加有人性时,才显得重要。”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0

  前几天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给我的感触颇深。作为一名老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都有被学生气得说不出话的时候。然后就采取惩罚的手段,让学生认识到犯错以后,会有什么结果。其实,我觉得这样做,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反而使学生觉得很委屈,不服气,甚至从心底里有点蔑视老师,认为老师没有什么本领,只知道惩罚。

  现在实施了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对老师的要求更高,再加上现在是法制社会,在很大的程度上,禁止了老师对学生采用惩罚手段。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当然,教师也不是圣人,学生还是有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也还会不可避免地碰到令人生气的情况,那我们怎么办呢?

  生气,谁都有生气的时候。但教师是门特殊的职业,就要掌握生气的艺术,表达生气的尺度。

  我懂得了,当我们在生气、愤怒时,要懂得如何表达愤怒而不造成伤害。要知道生气的艺术在于不侮辱别人,不进行人身攻击,不伤害孩子的心灵。这样样有利于表现出老师的风度,也使学生更加信任你,体会到你对他的关爱,从而使他更喜欢学校,对学习更有兴趣。

  我想:当我们掌握了生气的艺术,也就能体现我们对学生真诚的爱,能够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与学生有心与心的交流,能够培养出更多出色的学生,从中体验到更多更大的快乐!

  读了《老师怎样与学生说话》,给我的启发很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会有更多的收获的,会学会怎么样和学生进行沟通。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1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作者是海姆。吉诺特,一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也是儿童心理学家。顾名思义,这本书主要谈老师怎样与自己的学生,进行有效地言语沟通,以便更好地教学。

  该书全书分12个章节,从“老师的自白”开始,由一群刚刚执教不久的年轻老师的说词开始。一部分人都灰心丧气,想放弃老师这个职业,他们内心充满了不满,失望,沮丧和压力,认为这是个“失望的主题”。一部分人是想继续做老师,却萌发出不愿为学生操心的心理,他们认为,得过且过,没什么大事发生就很好了。一部分人对教学抱有很大的希望,信心和实践的勇气,他们主张改革教育制度,也许无可厚非,但是,“在教育制度改变之前,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做些什么呢?”再想一想,“我今天能做些什么来改善我的课堂呢?”这才是重点。

  第二章节“最佳师表”中说到:“真正的老师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们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帮助。”看到这里,我深受启发。联想到以往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反省的同时意识到,是时候作出某种改变了,不能将训话作为一个必要的手段,不能想当然地对学生灌输大堆大道理,不能让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了就不是好孩子了,也不能将学生作出保证的行为当成是改过的凭证。想起以前自己,偶尔也会将一件小事夸张化,以为可以杀鸡警猴,谁知成了反效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学生只会暂时的收敛一些不好的行为,过后不久便会遗忘,那么,这种惩戒性的手段已经证明不是最好的方法。关键在于,老师是否能够主动地了解当事人的状况,并亲自给予同感和安慰。如此下去,学生才不会继续无理取闹。在这里,我了解到,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正如书中所说那样,“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喜欢和信任,他人的鼓励,支持,加油和风趣,还需要自己去开拓,实验才能取得成就。”其中,还谈到一个核心的事实:“学习的'过程不仅总是现在时的,而且总是个别的具体的。”这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因教施材”有点类似。联合时间上的处理,就显得更全面和有效果。

  在第五章节,作者提出了一个有益表扬的基本原则:“描述而不评价,叙述而不作判断。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出对自己的评价。”这句总结性的话让我意识到,有时我们会忘却教书的本质区别。谁都知道,作为老师,不光要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对生活中的每件事作出判别。正如记忆英语单词一样,强迫学生短时间内背一些单词很容易,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怎样有效地去记单词。当作者指出:“评价式的表扬是有害的,赞赏式的表扬是有益的。”我百思不得其解。一直都认为表扬只有一种,现在知道表扬有两种。通俗来说,可以分为直接表扬和间接表扬。很多人都认为,直接表扬小孩不好吗?如果将表扬比喻成药物,我们就能马上明白,药物可以让病人获得暂时的舒服感觉,但也会造成病人长久以来的依靠。表扬也是同理,若它成为孩子心灵上的依赖,孩子便会靠他人来决定自己的欲望和确立自我的价值。

  在第六章节的“常规管理”中,我了解到,替代责罚的办法有很多,学生犯了错,老师不一定非要大发雷霆处罚学生才行,也可以避开事端,或者引开话题,提倡用最短的时间去平息矛盾。我们需要避免造成孩子的怨恨,应努力激发孩子的自尊。关于“家庭作业”在第八章节中有说到,这也是每个老师经常头疼的一个老问题。几乎每个班在语数英这三科上欠交家庭作业的现象,仿佛无法根除。看到书中所提的要点,我突然明白自己以前某些过失造成的原因。“如果父母不干涉孩子的日常家庭作业的话,生活会变得简单得多。家庭作业应当是孩子与老师之间的事务。如果父母过分热心地干预孩子的作业和成绩问题,孩子反而会十分反感并且成绩下降。”反省过后,我知道,以后遇到关于家庭作业的问题,应该怎样去更好地处理了。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让我察觉以往教学过程中许多的不足,使我清晰地认识到,改善教学有很多有用又有效的方法,只是看你有没有耐心,或者责任心而已。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2

  我们每天都在和学生打交道,因此掌握和学生说话的技巧,跟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就显得十分必要。但事实上,有些时候我们会被学生的情绪所左右,而说一些不得体的话语,引起学生的反感。事后静下心来,觉得自己很幼稚,不够成熟。但如何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始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就在今年暑假,校长推荐了一本不错的书,名字叫《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我从中找到了答案。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阐述每个观点。有些故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读起来很亲切,有些观点也很新颖,很实用。

  就拿书中的这段话来说,“老师有得天独厚的机会来消除学生在幼年时代所受的不良影响。他们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人生是变得更好还是更坏。成长的经历铸就了孩子的性格和命运,父母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老师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和父母一样,也能够打开或者关闭孩子的心灵之门。”可见,老师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作为教师,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用冰冷的言语践踏孩子的自尊,泯灭孩子的心灵,那将是无法饶恕的错误。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样做呢?

  我们要像阳光、雨露般滋润孩子的心灵,给他们以温暖、关怀、同情、理解、尊重,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不枉“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书中的一些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处理学生问题的方式、方法,使问题的解决更科学、更有实效性。就拿两个学生打闹一事来说吧。有天课下,张家续和韩继开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起争执,互相指责。要是放在以前,我肯定要调查个水落石出,然后批评教育一番。估计要一两节课才能解决问题。而这一两节课却能做一些更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于是,我把他们分开教育,对他们分别说了同样的话:“今天老师不想追究是他先和你闹,还是你先和他闹,总之,你俩这样无休止的指责是不对的.。我们要做的是管好自己,和同学和睦相处。你说对吗?”他们认同了我的观点,事情就这样轻松解决了。就像书中所说,只要不影响学生的品行与修养,就“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地”。我们要艺术的处理发生在教室里的琐碎事件。

  恰当的沟通是直达孩子内心最快捷的方式,能使孩子信任的将手交给我们扶持。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3

  "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快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摘自《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前言

  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如何避免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在处理教室里各种琐碎事务的时候,老师需要在心理上做哪些的调整?老师的反应和态度往往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学生因为好奇和莽撞做错了事情,老师应该如何处理呢?我们在跟这些犯错的学生交谈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是严厉地批评还是轻描淡写地说说而已呢?我想这些都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作家卡耐基说过:"批评是没有用的,因它使人增加一层防御,而且竭力的替自己辩护。批评也是危险的',它会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和自重的感觉,并激起他的反抗。"但是如果只用简单武断的方法限制学生,不允许学生这样那样,学生是害怕了,却起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还有一些老师用极不负责任的教育方式,如体罚、谩骂等,这些方式不但不能让学生改过,还可能因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让他们产生敌对的逆反心理。老师育人的重要渠道之一是谈话,会谈话的老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反之亦然。善待犯错误的学生,重视到他们的人格,真诚地跟他们交谈,( )同时以有效并且富有人情味的方式使他们认识错误并改正。下面我们来谈一谈与犯错的学生谈话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一、做到心平气和

  心平气和是建立良好的谈话氛围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教师一听到有人报告学生犯错,就会紧张起来,第一反应就是麻烦来了。特别是当遇到那些经常犯错的学生时,他们立刻板起脸孔,语气更加严厉,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感到愧疚,不可避免地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和人格。结果是批评越多,学生的抵触情绪就越强。建议教师们在学生犯错后,可以先给予心理安慰,然后冷静思考:为什么学生会犯这样的错误?我该如何帮助他们?等等。每个人都会犯错,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难免会犯各种错误,甚至做出一些荒唐的事情。教师们一定要学会冷静处理问题,对学生要有理解、宽容,理解万岁。

  二、营造良好气氛

  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在犯错后通常会表现出戒备心理,不愿意在同学面前被班主任批评。而另一些学生则会趁机捣乱,甚至刻意引起笑声,这对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因此,无论何时,老师都应该选择与犯错的学生单独交谈。可以选择放学后,确保同学们都离开了教室,或者利用课间时间在办公室进行谈话。在办公室里,老师可以热情地为学生搬椅子让他们坐下,给学生一种不是接受批评而是与老师亲近交谈的感觉。老师的态度非常重要,不应该摆出让人害怕的面孔,严厉地指责学生的过失。应该用平和的语气与学生对话,让他们感到老师是想了解事情的真相,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三、讲究方式方法

  与犯错的学生谈话时,不能总是一个姿态,要做到随机应变,有时和风细雨,有时严肃对待,有时沉默是金。谈话可以以聊天式的询问开始,层层深入,从学习态度到课堂表现到事件中心,从中提醒学生的不足之处从而引出要谈的内容。另外,如果是和同学发生矛盾,例如打架,则可以开门见山地询问,让学生讲明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切忌不问青红皂白就痛斥一顿。尤其是几个学生同时犯错,一定要分别让其说明原因,在了解事实全部后再下定论。这时往往会遇到学生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学生都认为对方比自己错更大,自己是无辜的、被动的。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事情发生的起因,指出各自的错误,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们要诚心劝导,与学生建立信任的关系,能让学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只要他能够认识到错误,勇于改正,他就是可造之才。四、语言风趣幽默

  如果不得不实施批评教育,就必须让学生知道你的良苦用心:是让他改正错误,好好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如今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老师对待调皮、不听话的学生恰到好处地运用风趣幽默的批评方式,这样能在班级营造积极和谐的氛围。老师要注意批评时,语言要真诚,能体现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话是温暖的,愿意接受教育。说话内容不可有丝毫与事实有出入,每一个判断、每一个结论都必须以清楚的事实作为依据,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五、提出希望和要求

  不能简单地说“下次不能再这样”或“你可以回去了”就结束谈话,应该让犯错的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弥补过错。比如,可以要求欺负别人的学生向同学道歉;让打碎玻璃的学生购买新玻璃并更换;让犯错的学生认真清扫教室;要求犯错学生在下次作业或听写中显示进步;让有矛盾的同学合作完成一项任务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犯错误就要承担责任,并通过自己的行动证明改掉不良习惯的决心。

  最后,班主任应该定期找犯过错的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现在的学习、生活感受,与他们像朋友般畅谈,提升他们对人对事的看法。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世界,老师需要具备无限的情感灵活性。他们不能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使用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或者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伤害。相反,老师应该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变得熟练、谨慎、冷静和理性,以建立一种互信和尊重的关系。这样,他们可以更好地与学生沟通、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教育和指导。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4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博士——一位培养教育孩子方面的权威所编著的,他通过这本书来告诉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可以通过心理学来具备有效的工具和技巧,通过在儿童心理治疗过程中得以发展并经过学校实验的各种技巧的介绍,为所有的老师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实用的解决方法,帮助我们处理好日常工作中的心理问题和意外情况。

  一、避免琐事

  案例:教室里正在大声争论。

  生1:把我的铅笔还给我。

  生2:这是我的铅笔。

  生1;你撒谎,你是个小偷。你明明知道这是我的。

  老师(不高兴地):我听见了你们俩的话,我很不高兴。现在,让我来暂时保管这支有争议的铅笔。另外给你一支铅笔,也给你一支铅笔。你们俩下课以后再讨论那支铅笔是谁的,现在都回去做自己的事情吧。

  这场争论就此结束。整个解决过程老师只花了30秒钟。老师故意避免了毫无结果的询问。他没有卷入争论的漩涡,去探究那支铅笔究竟是谁的。他没有让为一支铅笔而进行的争论来扰乱课堂秩序。他既有技巧又不失权威地避免了要耗费时间的烦琐过程:原告、被告、双方求证、最后判决和执行。

  这样的事情,我在班上经常会遇到,我每次都非得查出谁撒谎了,铅笔是谁的。每次弄班里气氛不好,自己还生气,孩子也委屈,更耽误了整节课的进度。真是“亏”大了。以后我也要学习一下这种处理方式。

  二、切实的目标

  通过看这本书,我还明白,最佳师表的老师们都在传达一个相同的理念:他们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们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帮助。正如一位老师所说:“我过去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孩子们的未来。现在,我却有了更为切实的目标,我只关注孩子们现在的情绪和主要的需要。我不再去构想遥不可及的乌托邦,我只想富有人情味的处理好教室里发生的各种问题。”

  这样的转变不仅完全可能,而且非常实际。怎样为人师表,大概是每个教师都会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的恰当的帮助,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不能对孩子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以及其他各种伤害,如果能做到,应该就是孩子心目中的最佳师表了。在以上几条中,有很多我做的不好,如对孩子训斥等,以后要努力,尽量避免!

  三、表扬的艺术

  表扬包括两个部分:我们对孩子说什么,孩子对他自己说什么。要使你的表扬有建设性,那就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有意表扬的基本原则在于:描述而不评价,叙述而不判断。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出对自己的评价。只有不判断孩子的品格和个性的表扬,才能消除孩子的焦虑,让孩子没有顾虑的进步;有益的表扬总是肯定孩子的感受,并且描述孩子所作出的成就。

  平时我表扬孩子,经常说:“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继续好好干”。通过看这本书知道了这些都是评判性的表扬,教学上应该尽量避免,因为这都是无益的,他只能引起孩子的焦虑、依赖和自卫。要想培养孩子这些品质,就必须让孩子不受外界评判的干扰,让孩子做到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要发展孩子的个性,就不能给予孩子评价式的表扬。

  运用文字语言进行描述性的表扬无疑会促使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和推论,足以让孩子高兴的回味老师的话语并倍受鼓舞。这种风格的表扬会给孩子留下长久牢固的记忆,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注重自我形象的塑造。

  这本书中的内容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艺术。教育如果闭塞孩子的思想,扰乱孩子的心灵,压抑孩子的情感,那就注定要失败。老师一旦掌握了同学生说话的技巧,就能有效地与学生沟通,同时不引起学生的愤怒和反抗。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5

  作为一个教师,一个非常普遍的教育行为就是通过话语和学生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指点学生的行为,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但这些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我们做得如何?我们会和孩子进行有效的对话吗?海姆·G·吉诺特所着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告诉我们,语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蛮;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防止暴力

  语言暴力,是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到的景象。

  骂人和训话,是语言暴力最常见的表现。一些老师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不由分说地将学生训斥一通,把和这件小事有关的、和这件小事无关的所有事件都联系在一起,倾盆大雨般的骂过来。最让学生难堪的是,老师为了自己“爽”,常联系学生的人品进行一番讽刺和挖苦,让学生感到无地自容。骂人是教师的一大忌讳,这只能让学生也学会骂人,并引起学生的憎恨。嘲讽就像砒霜一样,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会促使孩子破罐子破摔。

  侵犯隐私,是语言暴力的一种体现。老师看到一位平时活泼好动的孩子安静地坐在那里沉思,就走过去问他怎么了。孩子说没什么,教师还不罢休,说“你可以告诉我,我能理解你的心事,你究竟因为什么而烦恼?”孩子说没有为了什么而烦恼,教师继续说:“听着,对我来说,你就是一本打开的书。我了解你的性格,也知道你的情绪。你一定有什么心事,对吗?”……老师可能是出于好意,但对孩子来说一点帮助也没有。有品位的人从不刺探别人的隐私,保持礼貌就是要保持距离。喧嚣、冗长而且多嘴多舌地提供所谓的帮助只会让人觉得尴尬,只能导致抵制和怨恨。

  质问,也是一种语言暴力。一个孩子向老师哭诉,说自己站在大厅里,一个高年级的孩子走过来,打了自己头。老师听了之后说:“他只是走过来然后就打了你,是这样吗?”孩子说是的。老师又问:“我不相信,你一定做了什么了。”孩子说,我真的什么也没做。老师说:“我每天都会站在大厅里,怎么没有人来打我?”孩子听了之后更加大哭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本该做的事情是倾听而不是指责,是同情而不是否认事实。教师总是站在自己的推理上去想问题,而不是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遭遇,是质问这种语言暴力产生的根源。

  语言暴力的形式还有很多。

  2.鼓励孩子

  要鼓励孩子学习,最基本的做法是让孩子们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用害怕。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对失败、批评和出乖露丑的恐惧。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首先就要在班级中营造减少恐惧的氛围。一位老师在这方面很有心得。在开学之初,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信,信中写道:“我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忙。我想鼓励所有的同学都来积极回答问题。但是,我发现有的同学害怕这样做,因为他们怕答错了被其他同学取笑。我希望大家帮个忙,如果有人答错了问题,其他人请不要对他取消逗乐。我不允许我们的班上有同学用语言或者手势暗示别人‘你是傻瓜’,这样会伤害别人的感情,从而阻碍了学习上的进步。请大家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我有不同的答案’,切忌攻击别人。”这位老师是对他的学生说的,也是对所有的家长和其他教师说的。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期望。比如,在面对升学压力的情况下,每个孩子都会竭尽所能,争取取得好的成绩。这个时候如果老师和家长给孩子一些貌似仁慈的话语,说不定会打击孩子奋斗的信心。比如说“你只要尽力就可以了,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会满意的。”孩子在听了这样的话语之后,会认为家长和教师已经不再看好自己,认为自己“连起码的要求都做不到”,说不定还会因此而自作聪明地认为,还是不要努力比较保险。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和家长要避免过于夸张的诱导。当孩子在某一学科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你对他说:“试试看,很简单的”,那他可能会做类似的推论:“即使我用尽全力去学,也只能证明我会做简单的事情;如果我失败了,就说明我连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好。”推论的结果是,只要去做就是有风险的,如果不做就不会丢脸。

  鼓励是一门艺术。用来鼓励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不管那种方法,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采用羞辱的手段逼迫孩子就范。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培育孩子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是孩子喜欢学习的关键。

  3.学会倾听

  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教学的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说和听是同时进行的。对学生成长有益的话语,并不一定都能让学生明白和理解。这需要学校和教师再听这一环节上做文章。为了教导孩子学会倾听,某学校规定了讨论式的学习必须遵循的规则:每个人在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前,必须先复述前面一位同学的讲话内容,直到对方满意为止。这条规则并不像听起来那样简单,它所揭示的正好是恰当交流的核心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之后,老师和学生都产生了奇妙的变化:他们都变得说得少,听得多,而且从设身处地的领会中受益匪浅。

  4.拒绝伪善

  为人师表者既要做到使自己的教育卓有成效,又要防止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伪善。没有什么比虚情假意更能使一个人身败名裂的了。没有人能够装得关怀体贴、尊重他人而最终不被察觉。只有做老师的技巧,却没有做人的真诚,迟早都会被人识破。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除了表里一致外,别无他法。

  巴金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对私塾老师我很少讲真话。因为一,他们经常用板子打学生;二,他们只要听他们爱听的话。你要听什么,我们就讲什么。编造假话容易讨老师喜欢,讨好老师容易得到表扬。对不懂事的孩子来说,这样混日子比较轻松愉快。我不断地探索讲假话的根源,根据个人的经验,假话就是从板子下面出来的。”

  巴金描述的私塾,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给学生打板子的事情也是严禁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用虚假的话语欺骗学生的现象却丝毫没有改善。一个孩子因为起床晚了迟到,教师坚决不相信孩子的话语,非要他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没有办法,孩子就开始编假话哄骗老师开心。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时,说起话来一套一套,但事情出现在自己身上的时候,那就是另外一幅模样。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基本上都做不到,“为人师表”的话语成了极大的讽刺。

  当教育不是发自内心的时候,当教育的语言不带着教人为善的情感的时候,教师那伪善的眼神和牵强的微笑就会很快被学生所感受到。学生就会想法设法迎合教师的心思,以让自己在学校能够轻松愉快。为什么在各个行业之中,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如此之高,就是因为教师这个岗位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我的请求是:希望你们帮助学生做一个有人性的人。永远不要用你们的辛勤劳动,去栽培孕育出学识渊博的怪兽,身怀绝技的疯子,或者是受过教育的纳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