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主角》的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主角》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主角》的读后感1
有一天我去书店看书,偶然看到成墨初写的《让孩子做主》一书,我一下被书的名字吸引了,一是因为它与我的职业有关,二是这本书是通过一个个的小故事来告诉家长们怎样抚养0—16岁的孩子,三是封底的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孩子就像一颗种子,需要在适合他的土壤中生长,我们的爱,是阳光,是空气,是水分,是内心呵护,是智慧启迪,是谆谆教导。成老师的这本书将告诉您:怎样正确爱孩子以及如何被孩子所爱。
基于以上几点,我对自己说:必须用心读完这本书,这本书的主题就是让孩子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主角,成老师也反复在提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孩子有自己成长的.自然规律,不管是青春期的孩子,还是幼儿时期的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有一定的成长规律,父母要了解不同年龄孩子的成长规律,这是进行正确教育的基础,切不可把孩子培养出一个模样。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属于自己的特质。父母应该从内心深处摒弃攀比孩子的想法,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和赞美。其实,父母放任不管,孩子也可以成长的很好。
所以,我们需要适时的跟在孩子的后面,不要走在他的前面,不要事事都替他做主,明确家长的身份。父母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自己的生命中分离出去,以他独立的人格,面对他自己的世界,孩子注定要成长,而父母注定要退到幕后,做孩子人生的“背景”,把舞台让给孩子,为了孩子们在舞台上的精彩展示,我们一定要舍得放手。如果父母不懂得放开拉着孩子的手,孩子永远都不会独立行走。母乳喂养也如此,该自然离乳的时候,孩子已经准备好了,很多父母还是舍不得与孩子分离。
所以,对于一个小孩的成长,你在他的背后给他提供支持就足够了,你不能替代孩子成长,所以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信任孩子有能力做自己的主人,不用为他操那么多的心,不要剥夺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不要剥夺孩子自己成长的机会,即使跌倒了,告诉他爬起来,他的生命依然会往前。
我上过正面管教的公益课程,在说到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具备的品质的时候,每一个父母都说好的一面,说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责任感、善良、能独立思考、独立自主、孝敬老人、正直、勤奋、乐观开朗、活泼、有安全感、诚实守信等。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这就要求父母从小培养他独立自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要多给孩子机会,相信孩子的潜能,有能力发展他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仅有爱心是不够的,爱还要有智慧,明白如何爱才是明智的,才是对孩子成长有益的。我们不代替孩子去解决问题,而是鼓励孩子去独立面对难题,因为独立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孩子独立生存必备的能力。
《主角》的读后感2
读完这本书有两天了,还会时不时不由自主地回到忆秦娥所在的世界中去。
作者说,“演员争角色,那是一件何等了得的事,有人为这个,恨不能剥了人的皮,喝了人的血。”然而他却让他的主角忆秦娥至天命之年才起了那么一点想要去争争主角的心思。
在忆秦娥近四十年的秦腔生涯中,她就仿佛一个无辜莫名被拉扯进角儿之争的看客,她所遭受的所有的命运的沉浮都不是她自己的选择所致,不是被舅舅的清高自傲所“连累”,便是被领导的意外身亡所“牵连”。
她成为角儿,靠的是与生俱来的惊人天赋,靠的是一门心思地勤学与苦练,靠的是对名利不在意的单纯与天真。她成为角儿,是一件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事情。她似乎从未正儿八经地去争过,她甚至一直在往后躲。这躲的理由,是因为累,——“一个主角非凡的苦累,甚至是生命的极端绞痛。”而这样的苦累与绞痛,在无数旁人眼里,不仅无法感同身受,更不会相信。他们只看得到那舞台上的光耀四射和角儿们的荣华富贵。
十六岁的忆秦娥还叫易青娥。她已经学会了不把伤痛告诉任何人。“告诉任何人都是没有用处的。”“告诉了,无非是证明你比别人活得更窝囊、更失败而已。一切都是需要自己去慢慢忍耐消化的。痛苦告诉别人,只要延长痛苦,增添痛苦,而对痛苦的减少,是毫无益用的。”
易青娥十八岁时已经团里当之无愧的角儿。她的物质条件改善了一些,她使那个给她取名“招弟”的父母变得得意骄傲。可对她本人而言,成为角儿,只意味着要比从前更加艰辛、更加痛苦。她也比从前更多地看到了人间百态和世态炎凉。
她曾因为她那个浑身都是本事的舅舅被人高看两眼;也曾因舅舅的狂妄和坐牢被发配到伙房,从一个唱戏的丫头变成一个烧火的丫头;她因为角儿的身份被推上副团的高位,又因为演出事故被拉下台……无论是唱戏还是烧火,无论是身居要职还是普通百姓,她都一刻也没有松懈地操练着功夫。然而,这并不是因为她对未来有什么渴望或期许,也不是因为她已经感知到她内心对戏的.热爱,而仅仅只是被她与生俱来的本能所驱使、所推动。真正让她明白什么叫“戏”,什么叫“角儿”,是她在舞台中央亲眼看着把自己这个烧火丫头视为珍宝的苟老师倒在台上之后的事儿,是她每一次演出结束都会止不住地呕吐、心中纵使千般不愿但也无法全身而退之后的事儿。
她领悟到“唱戏是不能偷懒的。人可能在偷懒中获得一点快活,但却回丢掉更重要的东西,也会丢掉一生最美好的记忆。”也渐渐明白苟老师曾对她说的那番话:“主角,演一大本戏,其实就是看你的控制力。哪儿轻缓、哪儿爆发,都要张弛有度,不可平均受力。稳扎稳打,是一个主角最重要的基本功。自打你出场开始,你就要有大将风范。这个大将,不是表面的‘势’,而是内心的自信与淡定。”
忆秦娥的两段婚姻,看起来是两个男人的错,可她当真就一点责任没有吗?忆秦娥是个戏痴,她的初恋和两任丈夫都发自肺腑、真情实意地爱着她,可他们却并不太懂这个女人。本质上他们还是将她视为一个寻常女性,只不过是比较优秀的寻常女性。他们并没有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看到这个女人为了戏所付出的一切、为了角儿所承担的一切,以及她个性里的懦弱与自卑。所以他们并不能真正地去尊重她、欣赏她。可是忆秦娥又可曾主动去了解过她的初恋和丈夫呢?没有。她完全被她的个性禁锢住了。她把所有的精力都献给了舞台和功夫,一点点都没有匀给她的丈夫。就连后来得知初恋因为她一蹶不振终生尽毁,她也只是觉得遗憾,而并无锥心之痛。她在感情经营上是缺位的。作者没有因为她的才华而去美化这个缺位。作者对此也是遗憾甚至痛惜的。可是他不能代替忆秦娥成长,哪怕忆秦娥是他笔下的女主角。
作者没有给忆秦娥一段美满的婚姻,甚至连爱情都不给。然而这才是最真实的模样不是吗?越是接近权力的中心,便越孤独;越是靠近舞台的中央,便越孤独;越是远秀于人,便越孤独。痴迷于某事的人,就是会淡漠其他的事。某个圈子里的英雄,可能是某个家庭里被厌恶的人。这是符合逻辑的,这也是符合人性的。
我喜欢这样的小说。一看便知这个故事是作者亲历过或熟悉的,那一景一物,那些大小人物的嬉笑怒骂,即便我从未见过、接触过,读起来也全无半点陌生与牵强。这个故事里,没有谁的日子是和和美美的,没有谁的爱情是理所当然的,没有谁的事情是一帆风顺的。你不会边看边疑惑故事的逻辑性,也不会被人物的个性过于极端所困扰,更不会看到那些电视剧里为了突出矛盾而刻意制造的毫无章法的冲突。这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立体的,有好的时候,也有不好的时候;有伟光正的那一刻,也有阴暗晦涩的某一瞬。受欢迎的人并不是什么道德模范,被鄙夷的也不是什么坏蛋垃圾,就算是忆秦娥,也一样。
作者说他在写这部小说时,“几乎常常是一泻千里般地涌流起来。并且时常会眼含热泪,情难自抑。”作为读者的我,又何尝不是呢!当我摊开书时,我不由自主地被拽进忆秦娥的世界里,为她焦虑、为她欣喜、为她潸然泪下。当我合上书时,我又真切感受到了作者的激情,看到了他的心血,也读出了他的向往与遗憾。
《主角》的读后感3
看后什么感觉,就是自己在看书之前千万不要看评论,不要看评论,不要看评论
很喜欢作者写的这个忆秦娥,甚至做梦也能梦到,但是在梦里,我总是看不清她的脸。也许就是这种朦胧美更让人无法自拔。
她从一个易招弟到易青娥再到忆秦娥,这40年的风雨历程,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从一个放羊娃因为自己的舅进了县秦,又因为自己的舅,自己去烧火做饭,在做饭的时候也自己迷茫。自己既不想做饭,有感觉自己任命算了,有感觉自己特别不甘心。就在自己迷茫的时候苟存忠找到了自己,收她为徒,就这样一代秦腔皇后就演绎之路正式踏上征程,巅峰的路上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调到
以后都不要在读矛盾文学奖评的书了,都是太苦了,看着前面感觉特别好,看着看着,感觉我也特别喜欢这个女主角,太完美了,很喜欢这个小说,然后就上豆瓣搜这本书,看一下评分和评价怎么样,可是跟我想的不一样,评分居然就7。4分,又看了评论,评论里有个剧透的说到和刘红兵结婚,还有石怀玉,婚姻都不顺,说后面的1/3不太好,我可能就有点带着想法看完了,总共花了有5天时间,感觉自己真的很喜欢这个虚构的.女主人公,甚至自己都想去帮她,
我在工地上班,自己闲下来就看看书,手机下载一个蜗牛读书,读过几本之后就看在读榜第二的《主角》,
1、我特别喜欢女猪脚
2、特别替忆秦娥惋惜,甚至是一种嫉妒他们
3、以后不读矛盾文学奖的作品了
《主角》的读后感4
陈彦的《主角》讲述了一个农村放牛丫头为谋生计进入县戏班当柴火丫头,偶然进入戏班,最终历尽千辛万苦成为一代名角“秦腔皇后”的故事。小说故事跌宕起伏,忆秦娥从烧火丫头到秦腔皇后的过程中遭遇到过贬低、诬陷、唱戏事故、婚姻事故,然而她却以一己之力顶住所有压力,专心与唱戏,勤苦练习,突破重重阻挠成为名角。
书中不只叙述了舞台上的主角之争,还塑造了若干个生活中不起眼的角色,以及他们的主角之争,比如,厨房里有主厨之争、剧团里有团长之争等等。
书中各个人物都很鲜活,美貌如花、个性张扬、忌妒成性的楚嘉禾;都为忆秦娥付出了真心,可惜有缘无份皆悲剧的封潇潇、刘红兵、石怀玉;作为忆秦娥领路人的胡三元、吴彩香、米兰;实为秦腔伯乐,将对秦腔的挚爱,全部转化成对忆秦娥的艺术传承的忠孝仁义四位古戏骨;势利的黄正大主任、爱才惜才的朱继儒团长、真心护才的跛脚单团长、爱贪小利的丁至柔,吃老鼠的赫大锤,有贼心的廖耀辉,憨厚正直的宋光祖,善良慈悲的庵住持,自杀的毛娃……而忆秦娥本人更是以“傻”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精彩构思,精妙文笔读的时候很是淋漓畅快,有心痛,有不甘,可最后都归于尘埃,真是应了那句经文“如是一切诸孽障,悉皆消灭尽无余”,不过都还是没看透的'可怜人罢了。
有时候在人生的的长河当中都是自己的主角,社会是一个大熔炉,社会太现实,人总是容易被诱惑所吸引,一步步突破自己得底线,所以真正的成功是耐得住寂寞,享受了孤独,沉得住气。文中失落,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一个个独立的人格,拼凑出来一幅幅画面,镌刻在心里,社会不需要单打独斗的人,单木难成林,而协作,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是多次融会贯通达成的,非一日所达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小说中忆秦娥的起起落落也暗示了秦腔在一个时代的兴衰,新的潮流的兴起曾一度使忆秦娥唱戏之心动摇,可她从未放弃过,即使难以维持生计,她也依旧与秦腔为伴,在新潮逐渐没落、秦腔逐渐回归的时候敏锐地抓住时机,让秦腔再度鼎盛。而在忆秦娥成名、秦腔崛起的过程中,也有无数人在默默地付出,期待秦腔的崛起,忠孝仁义四位戏骨就是忆秦娥的伯乐,将她的戏剧天赋完美地发掘了出来、爱才惜才的朱继儒团长、愿为秦腔复出的胡彩香……
秦腔原型是传统民俗文化的象征,是农耕文化原型的派生物,它隐喻的是秦地农民的文化潜意识,是农民寄托情感的重要形式,其中包含着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无疑,小说蕴含了对继承发扬秦腔文化深切呼唤。
《主角》的读后感5
《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让我明白了许多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
故事讲了英国南部发生了洪水,学校决定学生义演捐款,要招募演员。露西报了名,可她只能扮演一只狗,露西很伤心,吃饭也没胃口。于是她的爸爸叫她到书房,谈了很久。到了演出的那一天,露西精湛的表演得到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我通过这个故事明白了,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同样也会成为主角的。
是的,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人人都想成为这个舞台上的主角。然而,这样的好运只会降临在极少数人的身上。既不能由我们选择,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演好属于自己的角色,即使你演的是不起眼的小狗,只要是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你照样可以把它演得和主角一样精彩。
所以我们要向文中的露西一样,“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主角》的读后感6
秦腔是秦人之魂,一座秦腔戏台演尽人间百态。
《主角》——这部第10届茅盾文学奖的五部作品之一,作者为陕西作家陈彦。偶然发现了这本书。这是本展现秦腔艺术的起起落落,大时代的变动的书。在读这本书前,我对秦腔了解的很少,只知道它是一种戏曲。对戏,是真的了解甚少。就小时候奶奶喜欢看庐剧。这本书讲述了秦腔名怜忆秦娥的人生。在现在影视业和娱乐业的发展下,戏剧这个行业似乎变成了一个小众的文化。作者写这本书,也是为了向大家展示秦腔这个具有魅力的舞台。
这本书的`语言特点就是质朴,和口语化。文章在无形之中添加了许多陕西方言。读起来确实令人拗口。这本书围绕易招娣,一个出生在秦岭深处九岩沟的女娃,在11岁前就是在山坡上守着那几只绵绵叫的羊,直到她舅把她带进了县城的剧团,改名易青娥,忆秦娥,成长为一代秦腔皇后。从11岁拜师学艺到51岁功成名就的生命历程和舞台生涯。忆秦娥,他的艺术院生涯的开始是被动的。但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倾注了心血。
“主角”是人人都渴望的。书中的人物都在争当主角。来到宁州前,主角是胡三元,秦娥的舅舅。他让秦娥有了后来成为秦腔皇后的机会。到林州后,主角又变成了黄主任,他让胡三元被判了刑,又让秦娥去了厨房。后面又变成了朱副主任。这本书并没有什么主次之分。
忆秦娥作为主角形象,身上被赋予苦难,坚强,执着,单纯,不食人间烟火的戏痴形象,但过于虚,从学戏当主演,当秦腔小皇后一直处于被动,这也许导致了她后面人生的悲惨。他对秦腔的热爱,她对其付出也是不可多得的。但是他的生活却活的不成功,她太“傻”了。一有事她就傻笑。这种愚蠢的行为,是她面对困难的反应。她是一个十足的戏痴。吐火演戏到干呕,直接昏倒在谢幕的舞台上;不断巡演,还要应付人情。在戏曲方面,他认准了就干下去,在生活中她多了许多情绪。让人唏嘘,这就是人生。
刨去主角忆秦娥,众多配角也在熠熠生辉,各有亮点。
胡彩香也是潇洒直率的侠女形象,一手抓着张光荣,一边与胡三元谈情说爱,虽是三观败坏,行为不正,却又光明正大的坦白。封潇潇是秦娥的情窦初开的悸动,但却过于柔弱,太不抗压,忆秦娥注定要飞上枝头,他却从此堕落,浑浑噩噩。年少的美好固然无法把握。刘红兵虽然是一个富家浪子形象,但他的全心全意付出征服了读者。
忆秦娥的一生是悲凉的。没有人真正懂她,除了戏。当观众朝台前拥去,并大声呼唤着“小忆秦娥”时,站在最后一排的“老”忆秦娥,内心的失落可见一斑,尽管这个小忆秦娥就是她的女儿。像《霸王别姬》里小四儿替了程蝶衣虞姬的角色,像《青衣》里春来代替了筱燕秋嫦娥的角色,一代新生,一代落寞。在交给后生后,在退出舞台后,她回到了老家,故事开始的地方,她拥有名气,她的一生才会像戏般不圆满。
有人的地方就有主角。人生我们总希望过的如忆秦娥那般,但缺少不了勇气与努力。主角是主角,主角又不是主角。
《主角》的读后感7
既然这本书叫主角,那单就主角二字谈谈。显而易见这本书的主角是忆秦娥,她十一岁随舅舅去学戏,凭借自努力和贵人相助一步步地走向舞台中心成为名角成为秦腔小皇后,风华一生最后默默退出舞台吟一首《忆秦娥主角》。这本书在写忆秦娥一生时也是写了秦腔从兴盛到落寞再到复兴的强大生命力。在秦腔跌宕起伏中,团里面很多人来来去去,不管走向哪条路,当主角仍然是很多人的心结。胡彩香和米兰为了争角儿伤了多年姐妹的情分,最后品尽生活才知道两人间情分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虚幻;楚嘉禾一厢情愿地同忆秦娥争了一辈子戏,各种手段使尽失掉自尊一生都活在忆秦娥的阴影下;忆秦娥演了无数经典名戏一直都是主角,可有一天新戏主角是她养女小忆秦娥而不是她忆秦娥了。
楼起楼塌,主角随时会变,那不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秦腔,一代继承一代的衣钵保证秦腔的本味和延续;不变的`是心底的纯良,在书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人物的嬉笑怒骂以及他们价值选择的矛盾性,回顾一生,每个人都伤害过人也被人伤害过,余生他们会为自己所犯过的错忏悔也能坦然原谅伤害过他们的人。
《主角》的读后感8
上周刚好去外地,为了旅途中打发时间,痛并快乐的读完了矛盾文学奖新的获奖作品,陕西作家陈彦写的《主角》。
痛是因为自己看的小说不多,轻易也不太敢看长篇小说,因为属于易上瘾的体质,拿起来就放不下,经常是看到半夜4-5点,导致第二天精神状态很差,很影响健康。这部微信阅读将近3700页的小说,熬了几晚上,最终用时19小时读完。
快乐是因为体验了另一个人的惊心动魄的人生。小说因为客观原因往往是虚构的,但是很多时候正因为虚构,小说又可以写很多其他记实题材不敢写的内容,用一种拼凑的方式呈现出来。就像陈彦引用鲁迅的话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从这个角度小说又是最真实的。
人的天性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一个人的精力时间都是有限的,决定了我们对人生的认识也是有限的和主观的。比如一个人没法说他完全懂爱情或婚姻,因为一个人能认识的异性总是有限的。而小说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让我们领略他人的一生,从而更好的认识生活。用一句时髦的词就是培养同理心。同时小说有别于工具书的特点是他是有血有肉的。工具书教给我们道理,小说让我们懂得知道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道理。
个人认为这部小说伟大之处有3点:
首先在于贴合时代,每个人都脱离不了自己生存的时代和环境,时代和环境也从更高的纬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本书的故事大约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当下的大约40年间,这40年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变化中又会有小的曲折倒退。我们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但我们永远也无法主宰自己的全部命运。
第二点伟大之处在于对人性的把握。叔本华说过人的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了就无聊,人生就是在痛苦与无聊之间。这句话不一定对,但是反应出人在宏观层面不仅受时代环境和出身的制约,在微观层面也受到人性人的人性和基本需求的影响和制约。生存,爱情,亲情,同情,嫉妒,理想,攀比,野心,欲望……这些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存在的情感。生老病死这些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事实。最终与时代的旋律一起,塑造出了一个个悲欢离合,感人至深的故事。
第三,在前两点基础上对于人物的刻画,因为受时代和人性的制约,主角也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生老病死,爱恨离愁。但因为是小说主角又不是普通人,一定有鲜明的个人性,最终这种鲜明的个人色彩,与时代和人性一起塑造的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
本书的主角忆秦娥是一个能吃得苦中苦,倔强,心地实诚没有多少想法和心机的。因为她的傻,笨没有心机很多时候是被环境和时代推着在走。因为她的笨,能吃苦,能耐得住寂寞,从而练就一身硬本领,获得了很多贵人的相助。也因为不知不觉就成了主角,又没有心机,导致了小人的嫉妒和污蔑。最终体现了性格决定命运。
通过读小说让我们更加了解时代,了解人性,也学习小说人物值得我们学习的亮点和不足。推荐这本陕西老乡的小说。
《主角》的读后感9
拿起《主角》就爱不释手,被陈彦老师朴素的语言,故事里每个鲜活,生动,有趣的人物深深吸引着、震撼着、感动着。读完心中五味杂陈,很多的感觉好像说不出来。反正是既有泪流满面,又有愤愤不平,更有委屈难过。好像这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一样。对于我这个不爱读书的人,真的是舍不得错过一个字,可见这部作品对我的吸引程度。因此就想写两句读后感,此刻却堵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害怕自己的认知拉低了这神圣的巨著,管它呢,就像陈彦老师这部作品所要传递的慈悲心,他是能谅解,理解众生的。敬畏主角,敬畏陈彦老师这部紧贴着大地行走的长篇巨著。
女主人公易秦娥的成长记,充满了苦难,煎熬,百般曲折,颠荡起伏,最终上升到慈悲,奉献,和解,宽恕,自我救赎。易秦娥从头至尾,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透着浓浓的傻气,也就是这样的.傻冒,才得到许许多多人的帮助提携。就如秦八娃老师说:“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唱好戏,做得了主角。”冲着这股傻劲儿,她才有了对待生活的高度,态度,豁达,她才能在苦难中得到解脱。
文艺作品就像是一面镜子,我们常常能在这些作品里或多或少的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何尝又不是个只会唱歌,却不太会打理生活的傻人呢。我们常常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却始终做不到尽善尽美,一个人的个性,决定了他要走什么样的人生。易秦娥把所有人生中的缺憾唱在戏里,而我则唱在我的歌里,所以我常常为自己的歌唱感动的一塌糊涂,这种感动,只有易秦娥一样的人才懂。
封潇潇,刘红兵,石怀玉,胡三元,胡彩香,米兰……每个鲜活的生命,有不堪,有可怜,有可爱,也有他们神性的一面。作者没有提倡惩恶扬善,他笔下最恶毒的楚嘉禾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不能让人除之后快,相反得到了易秦娥的怜悯。她本来就是个可怜人,是个争了一辈子角,用尽下作手段,却始终站不在舞台中央,没有做主角实力的可怜人。书中提及佛家的一句话:“众生皆可怜”。作者是站在众生平等的角度,刻画每一个人物,他是要心疼这世上的每一个生而为人的可怜人。人人皆平等,人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
对于那些易秦娥生命中伤害过她的人,有的她爱过,有的恨过,也曾做过强烈的心理斗争,最终她和每一个人和解。生活中很少有人能有这份豁达,正因为她能做到所以才是“主角”吧。这种不太真实的高风亮节,可以想象是作者的私心,是文艺作品传递给我们的一种精神和力量。我突然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以前我是不大懂这句话的,只是囫囵拿着。直至今日,读了易秦娥的故事,我才大概参透一二吧,或许只有自由的“歌唱”,才能忘却烦恼和痛苦,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和救赎。
《主角》的读后感10
过年期间,趁着闲暇时刻读完了陈彦所著的《主角》,全书八十多万字,真的读起来很过瘾,很久没有连续读完这么厚的一本书了,感觉还是蛮有成就感的。
该书描写的是一个傻里傻气的农村姑娘为了给家里减少点负担从小开始学习秦腔,历经了重重磨难和打击,一步步成长为顶尖的秦腔名角,最后慢慢又退到二线的整个过程。读完之后,让人有种震撼的感觉,对忆秦娥、胡三元、以及苟存孝等老一辈艺术工作者对于秦腔的之死追求,对于自己所从事的秦腔事业不顾一切的投入,令人由衷地敬佩。
忆秦娥从一个烧火丫头开始,幸得胡彩香和米兰的启蒙、苟存孝等四位老前辈的培养,投入了全部的心血和精力,一步步走上舞台,并成为主角,又到了省秦,最后走出国门,期间经历了胡三元的牵连、厨师的骚扰、两次婚姻的失败、儿子的夭折等磨难,但是她始终如一地坚持练功、把练功当成一种排解磨难的.方式、最终成就了她的事业。胡三元这个任务是充满争议的,他管不住自己,惹出了不少的乱子,甚至被送进了监狱,但他看不惯别人对于艺术的敷衍,鼓声一响,全身心的投入,甚至在监狱里也不忘练习敲鼓,那是一种珍爱,一种习惯一种禀性。也是一种生命的指望、信念。正是这种坚毅让他练就了独步天下的敲鼓手艺。还有苟存孝老艺人,在排戏过程中对于传统艺术的执着传承,以及为了能够将艺术完美地呈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尽全力为观众呈现了吹火艺术,这样的精神有几个人能说自己有、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还有身体残疾的朱团长、有点娘气的薛桂生,他们都在纯粹地追求秦腔艺术,为了秦腔的弘扬和传承在努力着,他们是幸福的、他们的心也是明亮的。
此外,书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秦八娃,他虽生活与乡野之中,以一个农村文化站站长自封,但是对于秦腔艺术的关注却一点也不落下,每当事情发展到关键阶段,他总能出现,以他对于秦腔专业的创作和对人生通透的理解,将剧情有力地向前推进。他曾说道:’演员这个职业,永远都是不服别人比自己唱的好的。尤其是主角与主角之间,别人看得明明白白的差距,自己却是一无所知。即使有人告诉他,也是不以为意的。总觉得是不同人的不同看法而已。”这是他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体会,一般人只能身处其中,不能自拔。
君子谋道、小人谋食。多少平凡之人穷尽一生都在为了生活而不停地忙碌着、也许一声都到达不了谋道的阶段、但是他们所追求的也是自己的生活之道,同样需要尽全力去完成。秦八娃曾说道“咱戏曲就跟这老城墙、老城砖一样厚实。”正是由成千上万块老城砖垒成了坚实的老城墙,人也要清晰地认识到在广袤的宇宙空间、历史的长河中自己充其量只是亿亿万万分之一,唯有作为老城砖,也许才能保留的更加长久。
《主角》的读后感11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如此看来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舞台上每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苦有乐,有甜有酸,有悲伤幸福,有笑声盈盈。一层层帷幕开开合合,一折折戏曲哭哭笑笑,饱含百味人生。
你不强大的时候,人人避之不及,人人得之而欺。正如《主角》中的忆秦娥一样。因为有在县城剧团工作的舅舅,忆秦娥以山沟沟里的一个放羊丫头的身份来到了县剧团,至此开始了她的百味生活。
来到剧团,她被人看不起,受到城里娇小姐楚嘉禾的排挤,侮辱,受到戏曲班子里其它女生的集体欺凌,在宿舍地铺,她永远睡在大门口的位置,早上起的最早,替同学们干各种脏活累活,尽管她受尽欺凌,侮辱,遭尽白眼,尽管她把这一切都忍了,但同学们还是看不起她这个从山沟里来的放羊丫头。她经常偷偷地哭泣,一度想回去放羊,但为了她热爱的秦腔,她只能苦练苦学,短短的时间内,她便崭露头角,表现出了非凡的表演天赋,可是正因为她的优秀,为她埋下了苦难的种子。
她舅胡三元因事被判刑蹲了监狱,可怜的她在剧院失去了庇护,于是嫉妒她的楚嘉禾动用她父母手中的权力,将忆秦娥从舞台上的小主角一下子给调到到剧院厨房做了烧火丫头。
忆秦娥十三四岁,在厨房开始了择菜、烧火、洗碗、倒泔水的艰苦生活,但这还不是最苦的,最苦的是剧团只让她去厨方烧火,并没有给她安排住宿的地方,可怜的她每晚只能在灶火门口打地铺睡觉,灶火门口离大门不足二尺,冬天门外的风雪便嗖嗖地钻进来,好在烧了一天火,晚上还过得去。可在盛夏,烧了一天的火,还得挨着灶台睡,想想那是怎样的日子!这都不算苦,苦的是她还是个女孩,每个晚上,她先要把门顶好,才能偷偷地练工,怕人欺负,更怕人看见她练功。此刻的忆秦娥,人人踩踏,活的不如一只蝼蚁。
俗话说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个小小的厨房,竞然也排资论辈。 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在厨房和几个老男人一起工作,只有一个师傅同情他,帮助她,其它的人都欺负她。人心之恶毒让人咋舌,很快忆秦娥成为剧团里人议论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廖耀辉在欺侮忆秦娥没有得逞之后,在剧团在厨房里她不得不面对那恶心的嘴脸,还得处处受到他的故意刁难。在外面,整个小县城议论纷纷,可想而知,小小的忆秦娥承受了多少压力,流下了多少屈辱的泪水,但她不但没有被流言蜚语打倒,反而在在灶火门口的'尺寸之地坚持练功,卧鱼,拿大顶,劈叉,唱念做打,几年如一日,忆秦娥硬是把那些屈辱,白眼一一练成了舞台上的掌声。
人这一生会遇到置你于死地的恶人,也会遇到拯救你的恩人。
忆秦娥在烧火做饭之际遭受的那些委屈,被老艺人苟存勋看在眼里,他同情这个可怜的烧火丫头,于是偷偷地教会了忆秦娥许多经典曲目。也因为他的善良,忆秦娥一直感恩他,怀念他。故曰: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风水轮流转,这次到我家。一夜之间,忆秦娥从烧火丫头一下子成为了台柱子,成了舞台的主角,一下子大红大紫,在团里破格晋升职称,当上副团长,当上县政协委员,团里那些诬蔑过给她泼过脏水的人都对她刮目相看,见面了都主动和忆秦娥打招呼。你看看,这就是人性的丑陋,你失势时,墙倒众人推,你辉煌时,众星捧月高。
忆秦娥红了,从县剧团一下子被调到省剧团,成为省剧团的当红主角,全国巡演,出国演出,甚至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忆秦娥成了秦腔小皇后,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源自她对秦腔的热爱,源自她的努力,可见人要成为自己舞台上的主角,得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本领,要成就一番事业,需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冷清,还得有打掉牙和血吞的忍性,更要用一股狠劲。
魏晋李康在《运命论》中写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忆秦娥成功了,忆秦娥在名利双收、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各种舆论如滚滚流水汹涌而来,有人捧她,赞美她,有人踩她,有人诋毁她,说她成为主角来路不明,甚至把当年小县城的诽谤都搬到西京省城了。忆秦娥没有办法去堵悠悠众口,亦没有办法一一解释,能做的只有忍,能做的只有去继续练功,把那些恶意中伤都让练功的汗水带走。这就是人生的无奈,人性的丑恶。一个人不管你落魄还是辉煌,永远都有人说你,一件事,不管你处理的有多周到,总有人在诬陷你,而你能做的只能沉默,忍耐。
人到中年,一些人一些事让我有时候深刻地体会到了人心的险恶,真的是让人生气,甚至是出离愤怒,可我没法去解释,我只能学忆秦娥了。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如此而已。忆秦娥尽管当年没有用这句话来让她自己释怀,但那她那宽阔的胸襟,内心的坦荡,最终使她走出了那些流言蜚语满天飞的的日子。
人这一生最忌圆满。虽然忆秦娥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她的婚姻,爱情,家庭却是失败的,甚至是悲惨的。她在刘红兵的穷追不舍下,亦在被自证清白的心理压力下,嫁给了门不 当户不对的地区专员的儿子刘红兵,尽管忆秦娥无心攀附,尽管她美貌如花,事业有成,但专员夫妇始终没接纳过她这个农村出身的戏子,所以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注定是一场悲剧。
忆秦娥在无奈之下嫁给了刘红兵,婚后尽管刘红兵百般讨好,但忆秦娥打心眼里不喜欢刘红兵,用今天的话来说,两个三观不合,家庭背景及生活习惯完全不同的人结合在一起绝对是一种最不幸,甚至是折磨。纨绔子弟受不了忆秦娥的冷漠、保守、刻板,还有忆秦娥对他的无视。于是刘红兵经常在外寻欢作乐,夜夜酗酒,最后的恶果是专员公子与省团小皇后,金嗓子忆秦娥生了一个傻儿子。尽管她后来倾尽财力心血为傻儿子治病,但这个五岁的傻儿子还是在窗台上等待忆秦娥归来时时产生幻觉,失足而亡,而她当时正在和美术大家石怀玉在秦岭脚下的小院里度蜜月,这也是忆秦娥恨石怀玉的根源,更为石怀玉的自杀埋下了祸根。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刘红兵婚内出轨的不是一般女人,而是多次置忆秦娥于死地的楚嘉禾。于是忆秦娥和他果断离婚。 后来秦腔艺术一度变得不景气,她又辛苦奔波去乡下唱戏,为儿子多方筹钱看病。尽管儿子智障,但他却能深刻地感受到母亲对他的爱,所以才会从窗台上失足而亡。儿子是半生受到伤害的忆秦娥活下去的信念和动力,可他却坠楼而亡。至此忆秦娥的人生舞台彻底塌方了,她断然离开了画家石怀玉,出家修行,她认为儿子的死是由于她和石怀玉结婚造成的,是她的罪孽太深。后来她收养了弃婴宋雨,费尽心血培养她,但是当养女成名之后,养女在成为继她之后的秦腔小皇之后,养女的亲生父母爷爷奶奶全家人一起上阵,下跪,哭闹,拿出大笔金钱,总之动用一切手段,让可怜善良的忆秦娥把养女还给了他们。
忆秦娥一生是痛苦的,是失败的,她好像从来都没有幸福过,即使在她辉煌的时候,她从来都觉得那些东西与她无关。她嫁给刘红兵,世人以为她攀上了高官要员,可是在她看来,她打心眼里没有看上刘红兵,她对这桩婚姻始终都是排斥的,她的心里只有唱戏,也正是她心里只有戏,所以她最后把秦腔才唱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才走到了省团的中央,走出了中国,可面对这一切荣耀和辉煌,忆秦娥从来都没有沾沾自喜过,从来都没有骄傲自满过,她始终都是那样的淡定,这也是我喜欢《主角》最主要的一个原因,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失去自我,保持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这才是真正的大家风范。
忆秦娥在舞台上唱悲欢离合,唱白娘子,唱许仙,唱许慧娘,唱游西湖,唱祥林嫂,唱了许许多多的戏,唱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唱尽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可是她自己的一生,酸甜苦辣,就像她自己在舞台上所唱的那样,她都一一尝过。
忆秦娥最后走上城墙,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她没有了丈夫,前夫刘红兵也因醉酒发生车祸瘫痪在床,深爱她的画家石怀玉因为忆秦娥在他的画展上亲手毁了他最得意的作品而自杀在画展现场,傻儿子也离她而去,收养的女儿也离她而去,她的生命里留下了什么,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似乎什么都留下了,这便是《主角》这部书要告诉我们人生哲理:人这一生,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舞台上倾情演出,不管演精彩还平淡,当我们用情用心去演它的时候,它就是成功的,不管当时的过程有多辛苦,也不管结果有多么不尽人意,生命终归没有虚度。同时也告诉我们:不管生活有多么痛苦,我们都要用心,要乐观坚强。
忆秦娥最后什么都没有,但她的一生,比起那个山沟里放羊的忆秦娥,也许还是幸福的吧!退出舞台的她最后想着回到她的山沟里去唱戏,但是仅仅几天她就回来了,因为那个山沟里再也不是她的家了,那几只羊,再也不是她的了, 但她还是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经历,感受。就像人都知道自己的生命最后都会走到尽头,但每个人都努力的工作生活,没有人静静的躺下等待死亡的到来一样。
《主角》告诉我们,台上的演员上演着悲欢离合,台下的观众也上演着离合悲欢,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人生舞台上的主角,注定要尝尽人生百味。
《主角》的读后感12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读完《主角》,掩上书本,秦音犹存,感叹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舞台能成为主角者,无非是三种人:一是才华横溢,如“锥处囊中”,自然锋利无比,其锐自出者;二是勤学苦练,练就一身惊人才艺,成为技惊四座的顶尖艺人;三是寻情钻眼、拐弯抹角而“登高一呼”、偶露峥嵘者。在戏剧的世界里,主角是稀有、短缺的资源,在舞台中央,有着耀眼的光芒,也是名利场芸芸众生耗尽一生气力争夺的对象。小说描述了秦腔演员忆秦娥从拜师学艺到功成名就的舞台生涯,从一个放羊娃,到县秦腔剧团的烧火丫头,再到配角直至主角奋斗过程的沉浮史,反映了秦腔在历史长河的起起落落,并围绕主角的塑造、争夺、捧杀,演绎永无休止的舞台以外的故事。
小说主线分明,用近七十万字的篇幅,四十余年的时间跨度,讲述了忆秦娥一步步成为“秦腔皇后”的故事,这是故事的躯干。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同时,也深度的刻画了忆秦娥被迫卷进纷争的沉浮,这是故事根植于土地的根。全书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期间一位秦腔名伶的'成长史和奋斗史,刻画了人物鲜活的秉性和心路历程。也力透纸背的说明了成为主角的道路上,须抵挡“急雨射仓壁,漫窍若注壶”的逼渗。在艺人一生的演绎中,不仅要抵御世俗的利益诱惑,也须在艺术道路上执着于渐行渐远的古老腔调。
忆秦娥在《主角》里是主角。在戏剧的舞台上成就一个角儿真的很难。如今影视艺术,因颜值与绯闻大红大紫而大行其道者不少,在中国戏曲艺术舞台的中心,要成为一个响当当、人见人服角儿,交织着才华、运气和一个时代的背影。文中一拨百十号人的演员培训班,五到七年下来,能炼成角儿者,当属凤毛麟角。所以,忆秦娥是幸运的。
而《主角》里的那些配角,在向往和奋斗的欲望之路上,均是以实现自我、展示自我、发掘自我、不屈于自我的主角。小说中的几百号人物,上演了一部部悲剧和喜剧,他们都是自己故事中的主角。所以,主角是一种象征,在这个复杂而丰富的社会舞台上,你我均是主角,谁又都是配角。
小说的最大亮点是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秦腔戏剧底蕴。从《打焦赞》里的杨排风,到《游西湖》里的李慧娘,直到《狐仙劫》里的狐九妹,作者对戏剧人物忆秦娥的刻画惟妙惟肖,深入人心。同时,作者在对忆秦娥舅舅胡三元对于鼓艺的痴迷,技艺的精湛到生活的起伏,以及对“存”字辈的“忠孝仁义”四位各怀绝活的老艺人的描写,均刻画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作者在传承有序、扎实又坚韧的秦腔文化根脉之上,对地方戏曲的地理人情和生活形态进行了高度凝练。
小说最大特点是用扎实细腻文笔,讲述了小人物在历史滚滚红尘中历经时代转型,命运的不同结局,文字之间满满的是作者对小人物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精神的歌颂与褒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文中小人物的人生际遇,情节跌宕起伏,内容丰富复杂,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方言口语朴实无华,结局既发人深省,亦教人叹惋。感叹这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感叹这芸芸众生的欢乐与痛苦,感受这喧扰与寂寞,感悟这世俗与崇高的参差错落,也表达了作者满怀爱与悲悯对小人物生命价值与尊严的探索。
作者陈彦说戏剧让观众看到的永远是前台,想让读者看幕后,就像当初写装台。观众看到的永远是舞台上的辉煌敞亮,却想让他们知道装台人的卑微与苦焦。在《主角》一书中,我看到了作者努力寻找和刻画人性的闪光点和温暖的一面,也为勤劳吃苦敢于拼搏的普通人立传,为小人物带去心灵的慰藉。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无论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或在真情意切的世俗生活中,人生应无主角,亦无配角,但须时刻保希望、爱和善良。
《主角》的读后感13
最近用了两个周左右的时间读完了小说《主角》,好久没有认真地读完一本书了,这部70多万字的小说一点也没有让我感到烦躁、累赘,相反让我的心灵在枯燥的工作生活之余得到了很大的慰藉,看完之后构思了两天时间,也假模假样的写了一篇读后感《以“主角”精神寻找属于自己的舞台》,写完又觉得太俗套,不真实,心里憋着的那口气还没有释放出来,总想找机会一吐为快。
主角忆秦娥的形象在我脑海中放电影般的'萦绕着,她起初傻头傻脑练功的样子,与心上人谈恋爱的样子,成名后大放异彩的样子,遭遇人生变故的样子,她离开自己胶着了四十多年的舞台,含泪退下的样子......,她的种种都能让我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副影像片段。不仅仅是主角的形象,还有胡三元、胡彩香、米兰、苟存义、单团长、刘红兵、石怀玉等与他有关的一系列人物,一个个活跃在作者的笔下,那么饱满、栩栩如生,仿佛在我们的生活中都能找到对应。
忆秦娥是那么可怜,又是那么幸运,可怜的是她一生都在颠沛流离的演出,承受着主角的折磨与痛苦,幸运的是她凭着自己的憨痴与执着一步一步走向艺术的最高殿堂。她与表演融为一体,享受着戏的恩宠,又被戏伤的遍体鳞伤,她的境遇让人爱着又恨着。
抛开人物奋斗史这条线,与主角密不可分的还有秦腔戏曲的兴衰史,正是因为成为主角之路的艰难与不易,唱戏需要数年磨一剑的深厚功底,戏曲表演才比别的表演更具魅力。因此聪明人、投机取巧之人是不可能成为主角的,只有像忆秦娥这种笨拙之人才能练就出真本领来,而一旦练就了一身本领,便不惧怕历史变迁会对自己产生威胁,任何时候她都是舞台上不可替代的主角。
由于我们这一代早已远离了戏曲这种传统文化的熏陶,我对秦腔这种剧种更是了解甚少,怀揣着对书中人物的美好幻想,也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些经典名段来欣赏,总想把书中唱秦腔的主角与视频中的联系起来,可能由于作者的主角形象勾勒的太完美了,那是怎样一个生命饱满、外表颦颦的女子,以至于无法在现实中找到那个人,我想,这便是文字的魅力吧!
《主角》的读后感14
《主角》—陈彦这是无意中看到的一本书,是陈彦先生写的长篇小说,荣获了矛盾文学奖。
全篇讲述了女主角忆秦娥的一生,她原本是每天在山坡上放羊的女孩子,后跟随舅舅到了城里和“老师们”学唱戏
在县城的时候,她只是个“关系户”,每天苦练自己的基本功,后来自己的舅舅坐了牢,她成为了一个烧火丫头。
幸得赏识她的老师们,给她带来了很多的帮助,手把手的教会她如何唱戏,如何的做动作。在做烧火丫头的时候差点失去了清白,以至于这也是她后来很多年里,被别人拿来做“绯闻”的把柄。好不容易熬出了县城。
在巡演的时候有了名气,这个时候遇到了刘红兵,一个官二代,也是一个富家子弟,从县城追到省会,照顾她事无巨细,从生活起居到排戏,最后和他结了婚,却也早早的怀了孕,暂时退出了舞台后来生了个傻儿子,丈夫嫌弃她不懂风趣,出轨了别的女人,最后他们离了婚。后来复出,带着老艺人给她写的戏曲,再一次红遍大江南北
却又碰上了一个男人,那个男人是个写生派,看中的是她的身材,或许也是欢喜她的吧,却嫌弃她的傻儿子,最后导致她的傻儿子从楼上跌落,失去了生命。好不容易起来的事业却被老乡因为嫉妒,所以使坏,故事内容自己看就好了,前半部分觉得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包括小人物,看到后面的时候觉得故事略显得粗糙,就和现代言情小说有的感觉一样,不过还是很精彩的长篇小说。
原以为主角的人生会是精彩的,没有烦恼的,都会挺顺风顺水的。
但是那段无人问津的日子,我想才是她最怀念的吧,没有烦恼有的也只是练功的辛苦。
《主角》的读后感15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我们存在的意义。 我们都有独特的坐标和风景。 我们不应该去羡慕别人,而应该肯定自己。
他是个戏剧白痴。 他从小就热爱表演。 长大后,他第一个渴望的角色就是扮演一只宠物狗。 犹豫良久后,他接受了。
经过几天的排练,他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首场演出。 尽管这个角色是多么不起眼,但他却全身心投入其中。 他滑稽搞笑的举动让观众不再关注主角,数百双眼睛注视着他,观众们纷纷哈哈大笑。 导演对这次表演非常满意,决定让他在下次排练中扮演重要角色。
“如果你的目标是最高的地方,那么即使你停留在第二甚至第三的'位置,也并不丢人。” 是的,命运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角色。 与其抱怨,不如全力以赴。 这样,即使是最小的角色也可能成为主角,即使你连一句台词都没有。
人生会经历很多角色,不知不觉就匆匆落幕了。 心里除了不舍和感叹,除了眼里的泪水和遗憾,其实我更多的是感恩和感恩命运让我成长。
一直默默为我们奉献的环卫工人是“没有台词的主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康庄大道就是他们的舞台。 他们双手紧握的扫把,把平凡的道路一个又一个地清扫得焕然一新。 他们无论多么“卑微”,都将“无私”二字生动地写在了人生的里程碑上。
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只要你尽力做好每一件事,你就会成为光鲜亮丽的主角,掌控自己的命运。 即使是最卑微的角色,我们也要怀着虔诚的心认真对待。
人生苦短,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倒计时的赛跑。 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也许一切都会出错。 与其抱怨,不如全力以赴。
【《主角》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罪与罚》经典读后感 - 读后感09-06
围城读后感 读后感03-05
故乡读后感|《故乡》读后感04-01
厚黑学读后感想最新 读后感03-05
简爱读后感_爱的教育读后感03-30
青春的读后感,韩寒《青春》读后感06-26
探索海底世界读后感-读后感07-07
《老人与海》读后感 _读后感05-06
[凡卡读后感]凡卡读后感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