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匠》读书心得

时间:2024-11-02 08:00:5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教书匠》读书心得范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书匠》读书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书匠》读书心得范文

《教书匠》读书心得范文1

  《教书匠》作者弗兰克.迈考特先生自称教书匠,曾经荣获美国教育界最高荣誉“全美最佳教师”称号,被誉为“老师中的老师”,他是退休后才开始写作的,三十余年的一线教师生涯是他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是最值得尊敬的。

  在书中,他为我们老师提供了很多的案例和教育教学中的启示,他鼓励老师要勇敢地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带着正气、带着吸引力、带着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走进教室。尤其是他所面对的生源差,和我所处的的生源有相似之处,作为新手的他在学生基础差不爱学、家长不认可老师的困境中,艰难调整教学思路,不是让孩子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拼写和规则,而是启发孩子学到知识并锻炼其创新精神。例如“约翰去商店”一句让孩子不排斥语法,记住一点是一点;例如让学生带菜谱来读,后来更是让学生发挥所长,带各种乐器来伴奏,把菜谱唱出来等等。他的很多做法都富有个性,更富有创新,但是,比所谓“个性”与“创新”更重要的,是他一颗纯粹的心,他无比真诚,发自内心爱学生,尤其是他没有回避自己的出身,跟学生平等地讲述从事教师工作之前的艰难,这种沟通交流利用同理心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得他们最终亲其师信其道,这使我想起了我最初参加工作时也曾经这样跟学生交流过……

  记得在班干部“我的心声我诉说”的主题班会上,我以班中一员的身份委屈地向全班同学诉说当班主任的难处和不易;当班中因为某个同学的不遵守纪律而被别的老师找上门来时,我愤怒地大喊当时的难堪和伤心;而当班级获得荣誉时,我会和他们一样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当他们好奇我的个人问题和成长经历时,面对一群城市的宠儿,我从不讳言我是一个农村人的事实,我愿意以当年朋友和自己的`求学经历,去鼓励我的学生像我一样自信而坚强——我告诉他们我的初中朋友从一个资质平平的瘦弱小子到全县的理科状元进而成为读直博的清华才子的事实;也坦然讲过我在大学时因为生活的压力以至假期打工不能归家的痛苦,同时我又以我现在的幸福让我的学生明白只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不知道他们能不能理解,但从他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敬佩,我上课时偶尔露出的乡音再没有孩子取笑,也许老师自己的某些亲身经历比书上的事实更容易打动学生,更具说服力……

  同喜同悲同乐同进,在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当中,我特意拉开了老师高不可攀的神秘面纱,慢慢地走进他们,走到了他们心里——爱是双向的,当你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颗真挚而又坦诚的心时,你会收获更多爱的种子!有了爱就有了处理一切班级事务的“法宝”!

  读《教书匠》,让我有了做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教书匠的信心!

《教书匠》读书心得范文2

  从假前拿到书的那刻起,脑海中就有一个疑问:”不做教书匠,做什么?”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明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那些专业的匠人,把一份事情从内心里去热爱和做到专业、精益求精,变成独一无二的匠人,同理,有如此胸怀的老师也不是教书匠了,而是专业的教育者。管老师想告诉我们的是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应努力成为一个胸怀大志的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专业感,有奋斗感,有亲和感,有智慧感的教育者。

  整个寒假,用零零碎碎的时间读完这本书,圈画勾勒,做了读书笔记。现把一些感受写下来:

  做老师不要怕吃苦,在挫败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贬值

  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这学期你的教学质量不高。请记得,你没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

  做老师不能轻言放弃,坚定目标提升专业能力。

  年轻的老师们,请不要放弃,不要在五年内放弃。朝着奋斗的目标,坚持五年,你一定会做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教育的天空。这五年里,你也可以选择某个内容做为教育教学上的'一个点进行突破性研究,如果你是一位班主任,可以研究班队活动,或是班集体建设,或是晨会课,或是和后进学生的谈话,等等;如果你是一位语文老师,你可以研究阅读教学,或是研究作文教学,或是研究课外阅读,或是研究写字教学,或是研究识字教学,或是研究提前读写,等等。先把这一个点做好,做出自己的特色来,再迁移或拓展。

  一个具备教师专业水准的教师应当有以下特征:第一,教材解读能力。第二,与学生交往的能力。第三,课堂组织管理能力。第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第五,试卷编制能力。只有具备专业能力才能做一个真正”匠人”.

  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这项工作固然需要经验的支持,更需要智慧的决断。一个教师是否具备专业水准正在于他是否具有教育实践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设想和意图在智慧、愉悦的实践中得以完成。

  可以肯定地说,一个爱敲教鞭的教师还不具备专业水准,一个爱发脾气的教师也不具备专业水准。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是睿智的、平和的、博大的,他们能从多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能从人的心灵深处出发,找到教育的契机和力量。

  他们还具备创生教育资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一个样本,他们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出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自己的教学个性的方法来。严格意义上讲,教师不是知识的象征,而是智慧的象征。

《教书匠》读书心得范文3

  《教书匠》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用辛辣诙谐的文字,回顾作者30载从教生涯的苦涩与甘甜,讲述令人过目难忘的精彩人生。作者从不吝惜对自己的嘲讽,从不否认与学生似敌似友的关系,对规则和权威从骨子里透出蔑视,幽默和善良也从未在生命中缺席。他从不向学生灌输什么,而是在春风化雨问教会了他们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讲自己的故事……

  本书为普利策奖得主弗兰克·迈考特继《安琪拉的灰烬》后的最新力作,以不动声色、辛辣诙谐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伟大的教书匠从教30年的苦涩与甘甜。

  走上讲台的第一天,童年受尽饥饿折磨的迈考特,将学生掷落在地的三明治捡起并吃下,结果令路过的校长大为光火;第二天,他又因出言不慎,招致众多家长的投诉。但迈考特真诚而执着地拥抱学生,与学生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将自己作为学生成长的最好素材……这个本来似乎糟糕透顶的教书匠,终于赢得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重,20年后,成为美国“最佳教师”。

  教书匠,需要把心思用到精巧。独创性的运用精巧的心思叫做“匠心独运”。匠心是指巧妙的心思。教书匠也该具有教书的“匠心”,具有教书的巧妙的心思。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我们能不能认真研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尽管有课程专家反对“渗透”的说法),来解决德育的漂浮、空洞、肤浅等问题?我们能不能努力发现学科教学中难以落实的教育目标,研究其形成原因、解决方案并用教育教学实践加以证明?我们能不能细心探讨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先进的学习方式,并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我们能不能精心设计和实施教育信息化,使之与学科教学整合,让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这样一来,别人想不通的问题我们想通了,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解决了,别人难以做到的我们做到了,别人做不成的事情我们做成了,别人墨守成规的时候我们已经有所创新,那么,我们就有了精巧的心思,我们就先人一步、胜人一筹了。

  教书匠,需要把技术练到纯青。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丹就炼成功了。后来人们就用“炉火纯青”来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纯熟完美的地步。教育教学更是这样,因为教育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生动活泼、正在发展的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没有炉火纯青的教育教学技术怎么能行呢?我们的'教育教学手段掌握得是否纯熟?我们的教育教学环节把握得是否精当?我们的师生互动展开得是否恰如其分?我们的课后辅导、作业安排得是否恰当?我们的课堂用语是否生动有趣,我们的教学过程是否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我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学基本功是一项常规的、实用的、必须过硬的教书匠的工夫,而这样的工夫非要达到炉火纯青不可。

  教书匠,需要把小事做到极至。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教书无小事,事事为育人。教书是为了育人,教书的本质是育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育人,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起。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了,教育也就成功了。“全国十杰师德标兵”、南京市五里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说过,“把小事做到极至便是大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何晓文说,校长,应该是一个具有理性思考的实践工作者。

  我想,基层教师,也应该是具备了新的教育理念的“教书匠”。

《教书匠》读书心得范文4

  捧起管建刚老师撰写的《不做教书匠》一书,“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这一行有动感的字首先映入了我的眼帘。今年寒假里,我读完了这本书,读完以后确实像书中的序言所说,“你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

  该书由浅入深地分别论述一名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这对年轻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急躁、浮躁心理来说,无疑是一剂“苦口良药”。管老师把自己成功的经历与振聋发聩、令人惊醒的经典故事结合着,向教师们讲述着教师如何才能更成功。这既是一部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是一本量身定作的励志书,而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师也是一本提高修养,修炼“内功”的教科书。这本书凝聚着管老师的教育人生经历与教育智慧,它告诉我们一名教师的“出身”并不重要,一名教师在教育的历程里跌倒过也不可怕,只要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选择好方向,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再不断的反思、学习、实践,终究会成长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的。我敢说这本书绝对值得教师一读,这本书处处体现着对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终极关怀”,对教师来说,比所有的教育理论性的书籍更值得一读。

  读后,我深深感受到作者管建刚老师强烈的责任感,感受到他对教育的无限忧患,对年轻教师的无限希望……他针对教育现状和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与青年教师聊人生,谈教育。讲述了一个个令人警醒的教育案例,他心平气和地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告诉青年教师,他以他的热情、智慧和广博的知识来激励青年教师。全书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师群体的“终极关怀”,可以说,他是以教育生命和教育人生的锻造为己任来写这本书的。因此,“教师”被人戏称为“教书匠”。我从心里不喜欢这个称谓。一个充斥着功利性的“匠”字,把“师”的神圣和崇高全淹没了。但反思一下,作为一名教师,只把目光集中在一个分上,把快乐建立在孩子们认真完成了冗长的作业,坐得笔直地听讲,做事情以老师的意志为准绳,把判断好与坏的标准狭隘地定义在成绩和是否听话上,而对孩子们真正喜欢什么,对什么充满好奇和迷惑,却不闻不问的老师,不就是一个教书匠吗?“教书匠”和“教师”相同的`都是一种职业,最大的差别也是根本上的差别就是:教师是一种理想;而教书匠却是一种糊口的工具。前者是引导学生学习,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者只是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不做教书匠》中,我明白对待学生要真诚,要爱每一个学生,去尊重他们,考虑问题的时候要从多方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善的角度去想你的学生,为学生创造属于他自己的成功的机会,并帮助他成功。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能教书育人,而且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改变一些陈旧迂腐的观念,树立新的发展的眼光,完善自己的人格素质,能不断的锻炼自己,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富有个人特色的教育风格。

  一个老师要是用心灵去感受它所面对的一个个纯真、可爱生命的话,得到爱的情感的回报是无法用功利去衡量的,我想古人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等来形容我们就是最好的回报。就像管老师所说“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不要埋怨班级的好坏,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发现他们的优点,表扬他们,不是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吗,放宽心,耐心教吧,找借口只能给自己,别人带来更多的烦恼,因为事情总得做下去。是啊,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请让我们记住管老师的一段话作为今后激励我们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动力吧: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课堂上和学生亲切平等的学习生活,学生学习中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你灵动生成的一个成效极佳的教学场景,都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教育的乐趣来自思考,当你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阅读和支持,你将获得乐趣,并且将乐此不疲,充满自信与自豪,这些文字将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我要反思自己:我把教师当成了自己谋生的职业,还是当作一件事业来做?为了谋生,为了这份职业,自己也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但也就是“职业”和“事业”这一字之差,也就使得自己的心态,态度不同,从而使得自己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也就不同了!我的工作到底该怎样来做,我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给了我们一个响亮的回答!我真正感悟到了“师,并非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教学生怎样做人,教师应该对学生负责。”“一个教师一生要教成百上千的学生,遇到一个没有责任感的教师,那真是学生莫大的不幸”这些话的分量。那不做“教书匠”,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智慧型教师,或许该成为不愿做教书匠的老师们的一种追求。我们应该对学术和专业有专门的研究,不但有学问,而且具有教育智慧。我们不能单单将知识塞给学生就了事,还应该思考如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学得扎实,并且使学生习得学习的方法,启迪他们的智慧。而教育智慧火花的闪现应该表现在吃透教学内容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方面。

  管建刚老师说现在的教师有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将学校布置的工作视为包袱,视为学校不让我过安宁日子,总想着早点卸了这包袱才好、才自在。

  第二种状态,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他们对于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或许有牢骚,最终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做了,尽可能地去做了。

  第三种状态,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他们明确地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锁定教育,于是一切有价值的活动都围绕着教育展开,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就是教育的活动,就是有教育的意义了。在他们身上,有了一种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努力探求着教育的有效之路、高效之路,他们把教育的创新看作人生最大的乐趣和最大的满足,并且,享受着探索路上的种种欢乐和痛苦。

  回顾自己走过的教育路程,反思自己的教育状态,充其量是第二种。看来是得回过头来思考一下自己的教育人生,再规划一下自己的教育人生了。因为“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过的都是类似于第三类教师的生活。”

《教书匠》读书心得范文5

  初为人师,我没有过多地感受到教育的乐趣。因为缺乏经验,我似乎对工作充满恐惧和厌恶,在挫折面前往往力不从心,即使在工作之外享受生活的时间,也往往不能完全放松下来,因为一想到接下来的工作,就会浑身不舒服、不自在,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我不明白别人是怎样让教育工作快乐起来的?

  可是,快乐往往就是这样,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当我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无论是领导请我开课,还是请我做经验交流,又或者是交给我一个所谓的差班,我都勇敢接受挑战,心中闪亮着教育,工作的快乐已悄然而至。

  当然,现在的我还是能感受到教育的烦恼,但是烦恼的背后也存在着价值和意义。当那些淘气的学生开始变得懂事了;当成绩不好的学生愿意开始认真了;当那些努力的学生开始有进步了,你总会领悟教育的幸福,实践教育的幸福。

  当我越用心的投入教育,我才发现,教育原来有那么多令人流连忘返的领域。节日里收到孩子的祝福,生病时得到孩子的关怀,进校门时听到孩子真诚的问候……我永远忘不了当我第一天上班时,学生们用那纯真、热情的眼光迎接我,那眼光支付了我工作的幸福和快乐。

  投入是一种智慧,当你投入地工作,你才会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正像你投入地恋爱,会觉得恋人是那么可爱,连那些缺点,也一并为你所疼,为你所爱。你越投入,付出越多,越是深入其中,工作就越有价值,你就越有快乐。

  我很幸运,在自己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发现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管老师在这本书里和我们谈人生、讲教育,他将道理寓于故事,针对教育现状和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谈经论道,他的`话语宛如一波波涟漪,荡涤明澈着我们混沌的心灵,又像一声声响鼓,促动我们犹豫乃至一度停息的脚步,让我们平添成长的勇气,感受教育的幸福和快乐。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执着于名利,他们整天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怎么可能有机会邂逅快乐呢?人,应该放下心灵的包袱。不然,它们将迷失我们前进的方向,迟滞我们前进的脚步。

  那么,在人生这个大行囊中,我们该放下些什么?

  放下荣誉吧!曾经听说过居里夫人把自己的奖牌给自己的孩子当玩具玩的故事。这位伟大的女性以她最朴素的做法昭示了一个真理:荣誉只属于过去,别让荣誉成为枷锁!谁要是一味地陶醉在昨天荣誉的甜蜜之中,他必将收获明天生活的苦涩!在各类“评先“最为频繁的教育界,我们更不应该过分看重荣誉,沉溺于荣誉,把追求荣誉看作生命价值的全部意义之所在。

  放下自卑吧!自卑与自负就如一对孪生兄弟,都表现为个体对外部世界缺乏一个完整而精准的认识。无数事实证明,这种心理往往会使我们错失掉很多机会,从而一次次与成功的体验擦肩而过。走出自卑的阴影吧,让自己的灵魂站立于天地之间!只要我们对教育的爱是真诚的,只要我们对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只要我们对教育的爱是热烈而持久的,只要我们的教育态度是不缺乏努力和勤奋,即使我们有缺点,即使我们不够优秀,我们也能将缺点化为自己的特点,成为教育的亮点。

  放下抱怨吧!如果你追求的是物质生活,那么在教育的行业里你绝对成不了物质上的大亨。有的教师选择了在生活的激流前裹足不前;有的人牢骚要发,事情照做;而明智的人则会拒绝抱怨,选择一门心思做教育。他们明白,很多事情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往往很难改变事情本身,但是我们却我们完全有能力改变自己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一味地抱怨,你是在为失败找借口;果敢地行动,才是在为成功做铺垫;果敢的行动不一定换来成功的甜蜜,而一味的抱怨却只能品尝失败的苦涩!

  放下对金钱的贪恋,放下对名利的执着,放下对不幸的回味,放下对悲伤的咀嚼……放下一切影响我们感知幸福快乐的不良习惯和负面的情绪!

  放弃是一种艰难的智慧,人习惯追求,习惯去拥有,有的时候,我们身上背着一无是处的东西,却依然“敝帚自珍”。“敝帚自珍”的惯性,使人失去了珍宝般闪亮的智慧。

  我们总在追寻幸福和快乐,其实答案就在我们手中,投入了就有价值,放下了便是拥有。让我们轻装上阵,在教育的路上走得更深、更远!

《教书匠》读书心得范文6

  最近读了弗兰克迈考特的《教书匠》一书。作者弗兰克迈考特,爱尔兰裔美籍教师,作家。1930年生于纽约,4岁时迁往爱尔兰,在贫民窟度过悲惨的童年。19岁重返美国,当过兵、码头工人。但是,苦难童年并没有消磨他的斗志,反而让他学会在挫折中成长,在灰烬中微笑。1996年,处女作、自传体小说《安琪拉的灰烬》出版,一举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全美书评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美国年度好书奖等等。之后又推出了《教书匠》,好评如潮,使一个“教书匠”誉满全球。

  《教书匠》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用辛辣诙谐的文字,回顾作者30载从教生涯的苦涩与甘甜,讲述令人过目难忘的精彩人生。作者从不吝惜对自己的嘲讽,从不否认与学生似敌似友的关系,对规则和权威从骨子里透出蔑视,幽默和善良也从未在生命中缺席。他从不向学生灌输什么,而是在春风化雨见教会了他们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讲自己的故事。迈考特真诚而执著的拥抱学生,与学生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将自己作为学生成长的最好素材……这个本来似乎糟糕透顶的教书匠,终于赢得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重,20年后,成为美国“优秀教师”。

  迈考特当时的一些所谓理想化的教学思路跟我们现在新课改有通融之处,不是让孩子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拼写和规则,而是启发孩子学到知识,并锻炼其创新精神。例如,在迈考特教授创造性写作时,他居然让学生带菜谱来读,后来更是让学生发挥所长,带各种乐器来伴奏,把菜谱唱出来,不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而且让他们扩大了词汇量,认识了很多先前都不知道的单词以及拼写,从而获得启发,去思考更多更深入的问题,写出发人深省的文章。此外,迈考特很注意与学生的`关系,因为一旦成为这些孩子的敌人,那结果可想而知,谁都不会再跟他学习英语,而其他老师却认为那是疯了,他们要跟那垮掉的一代,要跟那些所谓的小坏蛋划清界限。走不到学生心里去,又怎能得到学生的尊重,现在也是一样,学生不仅想在老师这里学到知识,还想在老师这里得到关爱与尊重,并想从老师这里获得对自己成长有影响的东西,也许正是老师自己的一点经历甚至是挫折弯路会让学生受益匪浅,不再重蹈覆辙。最后,迈考特的反思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哪怕一点点小事,哪怕只是一句话或者一个眼神,他都考虑很多,是否是自己的问题所在,从不认为自己身为教师而高高在上。他能注意到每一个孩子的变化和表现,并且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有好的一面,鼓励他继续努力。

  教书匠,应该这样理解,“教”就是教育,“书”代表所教知识,“教书”就是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让孩子体验生活,体验快乐,从而教育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教书匠就是执行教书育人这个过程的人。一名优秀的教书匠,不但要看你所教班级的成绩,还要看你是否能把学习的能力和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植进学生的心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书匠》读书心得范文7

  "匠"指的是某一个领域里的专业技能掌握者,我们老师也有一个带有"匠"的名字——"教书匠".我曾经一直觉得能称之为"教书匠"已经能够算得上合格的教师了。但是拜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之后让我明白"一个老师千万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应努力做一个胸怀大志的教师,做一个称得上智慧的教育达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专业感,有奋斗感,有亲和感,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英明的选择、果断的决定,才能让人生的幸福变得干脆。但往往在日复一日的犹豫和比较中,我们"这山望着那山高",最后蹉跎了岁月。我想走入特教的很多老师可能和我一样不是怀着一颗对特教的爱而来的,为什么报考了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可能为了能顺利地留在城里,可能为了避免普校繁重的升学压力,可能为了离家近点等等。但是当选择变成现实之后,之前选择的原因都成为过去,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既然现在你从事了特教,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

  这是对学生、家长负责的表现,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家长把自己的饱受命运摧残的心肝宝贝交付到你手中,把对孩子的歉疚、对未来的`希望、对缺陷的补偿都寄托在你身上,你就更应该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告诉自己要倾其所能,努力做到问心无愧。人生在世,"一个人的活法有很多种,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别了"富贵立身",那么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握紧自己手中的麦穗",明白自己是干什么,这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方向感。

  一本书,可以是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当之无愧。

  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教书匠》读书心得范文8

  于是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做教书匠读后感。以前在教育教学书籍中看到的大多是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而这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指引,激励着我们广大青年教师。里面对教师的心理分析很有道理,也给一些教师指明了方向。

  站在十字路口,迫切需要的是人生的抉择,智慧的抉择。文中举了不少例子,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同时作者也告诉我们不切实际的理想就是空想,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才能更进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尤如在我为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灯,的确是受益多多。管校长的每词每句通俗但含义非常深刻,读来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佩服他的文学功底,佩服他对教育现象的透彻分析,佩服他对当今教师心理的完美剖析,佩服他精辟的教育理念。

  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文,颇有一点感悟。想到当今的学校教育,对我一名青年教师而言,除了对所教专业知识要有深入研究之外,对教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也应有个深层次的思考。

  不做教书匠》一书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样熠熠发光的思想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

  阅读《不做教书匠》,使我深刻理解了教师应当具有心灵的力量。教育就应该是给学生营造一种人文的气氛,人文的课堂,让课堂成为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成为质疑问难的场所和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

  阅读《不做教书匠》,我更懂得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要有一份责任感。我们常常想教给学生更多,用自己的一杯水去滋润学生.因为不放心的.缘故而讲了又讲,让学生做了又做.我们愿意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来为学生补课,素不知事倍往往功半,只会苦干是不行的,读后感《不做教书匠读后感》。教师应有启发学生思想,引领学生感情的素养。今天的教师可以只有一杯水,但是必须懂得如何教会学生取水,带着责任心走进课室,走上讲台,让孩子们在你的点拨下受到启发,从而步入知识的殿。

  阅读《不做教书匠》,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教师要不断地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只有肚里有货,才有生产的本钱;教师只有让肚中之货日趋壮大,才有生命的产生,才能让教育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最忌孤陋寡闻、眼界狭窄、知识结构单一。为了当好今天的教师,您可能会舍弃很多,失去很多,但无疑您是快乐的,因为您生活在充满童真的孩子中。

  一本书,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我想,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最近,我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坦白讲,我个人对“教书匠”没有排斥感,能称之为“匠”就是某一个领域里的专业技能掌握者。但是拜读了全书之后我就深深地明白,管老师想告诉我们的是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应努力成为一个胸怀大志的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专业感,有奋斗感,有亲和感,有智慧感的教育者。

  沉浸在管老师那掷地有声的文字里,我时而心潮澎湃,时而热泪盈眶,时而俯首沉思,时而感慨不已。管老师的叙述让我回想起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很多经历都似曾相识。虽然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的是“全国第一本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做的励志书”、“全国第一本为学校管理而作的的入岗培训书”,但是读过之后就会感觉这本书适合于每一个年龄段的教师。

  管建刚老师在书中谈到这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这山望着那山高”这句话的意思我们都懂。书中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也许很多老师都和管老师一样是为了户口、为了事业单位的稳定等多种原因报考了师范,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但是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既然现在你从事了这项工作,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

  这是对学生、家长负责的表现,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家长把自己的心肝宝贝、心中的唯一交付到你手中,把一家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你就更应该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告诉自己要倾其所能,努力做到问心无愧。人生在世,正如管老师所说:一个人的活法有很多种,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别了“富贵立身”,那么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握紧自己手中的麦穗”,明白自己是干什么,这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方向感。

  一本书,可以是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当之无愧。

  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教书匠》读书心得范文9

  〝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引领着我们走向自己美丽的教育人生。激励着我们广大青年教师。通过细细的品读,让我的确是受益多多。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段是〝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

  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学期你的教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

  这对于刚上岗并没有几年的我来说,看到这样的语句,这样深入我们年轻人内心的语言,这样贴心地为我们分析失败,鼓舞进步,怎能不让人激动?我缺少的就是对失败的正确认识,我很多时候在去接受失败,让我有勇气去挑战失败,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勇于创新与改变,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好书,读的越多就越感到看晚了。我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继续往下看〝每个孩子的心灵就像荷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年轻的你要尽一切可能,想办法呵护她。保护她……〞是呀!小起我现在的一帮可爱的孩子们,和他们一起游戏的快乐情景。真是一副和谐的画面!年轻的我有理想。有憧憬。有许多作为教师作为青年应该有的突然耳边响起熟悉的声音〝这个小孩我一点都不喜欢〞,〝真巴不得早点送走他们〞云云。

  舒张的笑容立刻收敛了下来。我在问自己,为什么?是在我身上缺少了些什么?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丢了教师当你能微笑着倾听学生讲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摩孩子的头,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反之如果老师板着一张严肃的'脸,动辄就批评教育,那学生肯定是大气不敢出,战战兢兢的坐在课堂里。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我感谢这本书,它让教师们从中汲取力量,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以更多的激情投入到教育实践中去。

  我国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之渔。当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话,即〝教是为了不教〞,并把它视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国外教育界提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可见重视学生的后天学习。后天发展,是最科学的教学方法。回顾自己的教学,大部分时间只是老师所说的教书匠了。

  《不做教书匠》只要我们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学生,我们每天都很努力地学习着,工作着,始终跟着时代的脚步在前进,我们就能成为学生心目的好教师。这是最重要的!

  所以,从现在开始,调,做一名专业化的教师,将是我永久的追求。

《教书匠》读书心得范文10

  拿到《不做教书匠》的那刻起,我的脑海中就有一个疑问:“不做教书匠,做什么?”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明白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同样的匠人,一个说在工作,一个说在建房子,第三个说自己在盖教堂。如此看来,第三人就不仅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怀的老师也不是教书匠了。

  这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个章节是——教育是朵带笑的花。作者认为教育工作更需要微笑,我们微笑的价值,将超越经济的总和。的确,微笑是笔财富,每个人都能容易拥有,而微笑在教育中又是那么重要。管校长说得好:“我们对孩子微笑,生活就对孩子微笑,孩子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是啊,微笑是最具魅力的.。老师的微笑可以使孩子心情愉悦;老师的微笑可以给孩子增添信心;老师的微笑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其实,老师的微笑还可以打开孩子封闭的心扉;老师的微笑同时也让自己收获幸福!是啊,所有孩子都喜欢老师能把微笑挂在脸上。当你能微笑着倾听孩子讲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摸孩子的头,那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反之如果老师板着一张严肃的脸,动辄就批评教育,那孩子肯定是大气不敢出,战战兢兢的坐在课堂里。

  作者还说:“教育在欣赏中微笑。”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美好,找出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一个不快乐的人,绝不会是一名好教师,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所谓“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着我们心中理想的目标进军吧!

《教书匠》读书心得范文11

  最近不知什么原因,就是写不出东西。每天的生活都发生着很多感人的事情,自己也留心积累了不少的素材。可是每当自己坐在电脑前,脑子里就是一片空白,想不出一个句子、一个词语,写作出现了“失语状态”,键盘上敲不出一个字来。这种状态我不知道会持续多久,心里焦躁不安。有时甚至还担心会不会从此就写不出文章了?着急也没有办法,我只有放弃写作,还是静下心来读点书吧。就这样,在今天,终于读完了校长的赠书《不做读书匠》。

  纵观全书,有这样的一句话

  “实践是孕育思想之花果的肥沃土壤”(第149页)。我极为赞同,并深有感触。

  20xx年底,我开始了自己的阅读生活。过去的两三年里,我读书只是为了求量,根本谈不上系统性、目的性,逮住一本是一本,胡吃海塞地吞咽,看得脑子乱哄哄的.。与别人交谈的时候,口里蹦出来的都是书中这个大家、那个学者的观点,自相矛盾的现象时有发生,自己却不自知。

  出糗多了,就有了自知之明。羞愧的我就特别渴望拥有自己的见解,发出自己的声音。当时我苦无良策,还是选择了读书。那时自己一直相信,读书就能读出明白来,读出明白也就能活出明白来。

  三年过去了,成效并不大。

  20xx年3月初,开学后的第一周,我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了一个访谈调查的实践活动。从访谈问题的设计、访谈对象的选择、学生访谈过程的注意事项、活动小组的分工安排、访谈后感受的资料整理、分析以及最后结题报告的撰写,我一点一滴地做到最后。静下心来读书,我可以毫不费力,但静下心来做事,我从未有过。每次做事,我都是在脑子里过一遍,自认为懂得了,就动手草草地完成。

  整个活动结束,我没有疲惫的感觉,胸中反而充满了愉悦感和成就感;整个活动结束,我发现自己好似学会了深思,对所读的教育理论有了自己的真正理解。我感受了做好一件事是这样的快乐。接下来,我又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到讲台上讲课,我走下讲台;学生访谈调查后,我也寻求突破,对被采访的老师进行了回访……

  就这样,在一件又一件的做事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我从封闭的读书状态中慢慢地走出来,开始积极地做事,并在做事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我发现我的心胸变得比以前开阔了。比如,以前自己的学习之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读书。现在已扩展为三条:读书、向身边的人学习和做事。

  真地感谢这句话——

  “实践是孕育思想之花果的肥沃土壤”,它道出了我的心声。

《教书匠》读书心得范文12

  其实我自已本身也是害怕开课,在开始会出现焦虑、紧张、害怕,怕自已开得不好,不能大胆尝试,在课堂教学中有时候会缩手缩脚怕待会会控制不了课堂,怕那里讲得不好,哪里做得不好,也会害怕出丑。

  但是通过看这篇用《勇气征服课堂》让我领悟了一些道理:我认为要用自己的勇气来征服课堂,征服自已。我们往往缺少的就是展示自我缺陷的勇气。我们应向评课者积极展示自己的能力水平、教学效果。让评课者帮自己找到需要提高和改进的不足,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进步。

  其实生活也是如此,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会如秽土落到我们的头上,要想从这苦难的枯井里脱身逃出来,走向人生的成功与辉煌,办法只有一个:将他们统统都抖落在地,重重的铲在脚下,因为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每一个困难,每一次失败,其实都是人生中的.一块垫脚石,学着积极的面对问题,把困难当机会,问题总是有办法解决的,在上课的准备过程中我们也许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和困难,把困难当机会吧,失败者常把机会当困难,成功者常把机会当困难。所以,我们一起努力吧!

《教书匠》读书心得范文13

  读完了《不做教书匠》,收获很多。“不做教书匠”!—是的,不做机械教育的老师,不做遗忘学生需求的老师,这便是我今天最大的感受!做一名有积极感的教师,做一个把教育当成自己奋斗的事业来做的教师,做一个积极探索、常想一二的老师!最大的感悟有二:

  一、“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不在能知,乃在能行。”“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用心做事的人必然对工作充满热情;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必然富有创造的活力。一个真正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深刻的,不只关注今天,更关注明天;不只关注其智力,更关注其情感;不只关注其基石,更关注其创造。思想源于对教育、对生命、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性实践和理性探索。没有深刻的思想就没有深刻的教育和智慧的教育;没有深刻的思想,往往就没有深刻的爱和睿智的爱。”

  我以前往往认为只靠着年轻和热血沸腾就能把工作做好,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提高学生的成绩,现在看起来是错的,不管是当班主任还是教师都应该把思想的肤浅的劣根性挖去,要在做的过程去想,去思考,把教育这份神圣的工作做得更深刻,更长远。让把对教育这份爱变为深刻的、睿智的爱。

  二、我不应该一味的抱怨学生,多找自身问题。“我们的面子是建立在学生的痛苦之上的吗?我们的成就是建立在戕害学生的青春年华的基础上的吗?我们的荣誉是学生的汗水、泪水甚至血水换来的吗?真的让我们刮骨反思。学生是个未成年人,可有时我们却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弄得两半俱伤。我们班的李元胜因为身上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我帮助他,宽容他,可这朵冰山上的'雪莲却迟迟不开花,没有再期待,最后和他冲突,让他在家反思,我也反思着。再来学校时,我已冷静了很多,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教育关怀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的。我们定下目标后,我悄悄地提醒他,也让同桌打电话提醒,有时还让同桌去他家写作业,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他没有在课堂说一句废话,没有再出现不交作业现象,月考的成绩虽然没有达到目标,但也进步了不少。我找了个台阶下,再次定目标,若完成目标后,让他坐到他最崇拜的李子鑫身边,这也是他梦寐以求的。最后如愿以偿。我解脱了不少,一个最顽固的刺让我拔掉了。”教育是一种超然的帮助,很感谢管建刚老师的妙招。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书,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是一本提升思想,净化思想的书,是一本让生命永放光彩的书,是一本珍藏升值的书。我很幸运读了这本书,它使我的精神世界再次被激励,使我做班主任的方向不再迷茫,更帮助进一步走向成熟!

  我现在印象最深是书中所说:“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把握未来。”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那么我们都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握自己,从而获得一个充满自信,永远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用激情和思考点燃生命,放飞梦想的地方。每个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激情,来点燃学生的灵魂跟生命。

  再现这本书中的”8做“:做一个有方向感的老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老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老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老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老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老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老师;做一个有智慧感的老师。

  最后以这本书的自序题目结尾:

  面朝教育,春暖花开!

《教书匠》读书心得范文14

  沉浸在管老师那掷地有声的文字里,我时而心潮澎湃,时而热泪盈眶,时而俯首沉思,时而感慨不已。管老师的叙述让我回想起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很多经历都似曾相识。虽然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的是〝全国第一本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做的励志书〞。〝全国第一本为学校管理而作的的入岗培训书〞,但是读过之后就会感觉这本书适合于每一个年龄段的教师。管建刚老师在书中谈到这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这山望着那山高〞这句话的意思我们都懂。书中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也许很多老师都和管老师一样是为了户口。为了事业单位的稳定等多种原因报考了师范,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但是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既然现在你从事了这项工作,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这是对学生。家长负责的表现,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家长把自己的心肝宝贝。心中的唯一交付到你手中,把一家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你就更应该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告诉自己要倾其所能,努力做到问心无愧。人生在世,正如管老师所说:一个人的活法有很多种,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别了〝富贵立身〞,那么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握紧自己手中的麦穗〞,明白自己是干什么,这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方向感。

  一本书,可以是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当之无愧。

  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教书匠》读书心得范文15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在教书和育人上,育人该是第一位,教书第二,所以教师不能只是一个教书“匠”。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把别人的东西讲给孩子们听,会管住孩子,就是一个好教师。他们仅仅把教育看成是一种传递,看不到或不承认教师劳动的创造本质对人的精神生命发展的促进、丰富和创生。今天的我们必须改变“教育是以知识传递为主”的传统观点。不能只做个教书匠。读了管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我更加明白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奋斗感、有专业感、有亲和感和智慧感的教师。

  这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指引,激励着我们广大青年教师。里面对教师的心理分析很有道理,也给一些教师指明了方向:一些不切实际的理想就是空想,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才能更进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

  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成为学生享受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和谐发展的理想空间。

  你不能选择教什么样的学生,但是你可以改变学生。

  教育,是面对有生命的事业,它永远不可能被机器所代替。因为课堂是活的,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兴奋点,面对同一对象或事件,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如果教师能够把教学的重心放下去,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干什么呢?他要捕捉这些信息,梳理这些信息,并形成新的教学推进点。整个课堂,教师要不断地接受新的信息,特别是来自孩子们的信息,接受智慧的各种挑战。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才有教育的尊严和快乐,才有成功的感觉,他走进课堂和走出课堂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然而,现在很多人仅仅把教育看成是一种传递,看不到或不承认教师劳动的创造本质对人的精神生命发展的促进、丰富和创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的价值被异化。现在教育规划纲要呼唤创新,就是要把创新这个核心词还给教育本身,还给教师的劳动,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享受智慧的挑战,享受创造的欢乐;让孩 子享受成长的欢乐。这样的课堂才是人的课堂,而不是物的课堂。这样的教师才不是“匠”,而是名副其实的“师”。

  更进一步而言,创新其实应该渗透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而不是简单地把它作为一节课,作为一种活动,以创造技能技巧的培养为主。用培养技能技巧的方式去培养创新人才不行。创新人才需要思想的自由、个性的独立,以及对探索始终不倦的兴趣。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中,只有营造这样的环境,创新人 才才会迸发出他的创造活力。

  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这项工作固然需要经验的支持,更需要智慧的决断。一个教师是否具备专业水准正在于他是否具有教育实践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设想和意图在智慧、愉悦的实践中得以完成。可以肯定地说,一个爱敲教鞭的教师还不具备专业水准,一个爱发脾气的教师也不具备专业水准。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是睿智的、平和的、博大的,他们能从多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能从人的心灵深处出发,找到教育的契机和力量。

  不做机械教育的老师,不做遗忘学生需求的老师。

  一个真正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深刻的,不只关注今天,更关注明天;不知关注其智力,更关注情感;不只关注其基石,更关注其创造。用激情和思考点燃生命,放飞梦想的地方。每个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激情,来点燃学生的灵魂跟生命。

【《教书匠》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03-06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15篇03-13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15篇)03-23

《教书匠》读后感04-30

《教书匠》读后感05-19

读《不做教书匠》有感03-18

教书匠读后感04-30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03-03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