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论语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论语有感1
这个假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背了《论语》。我们每天背一两个小段,边背边对照平常的行为举止,看看有什么做得不对的。《论语》象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每天给我们讲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给了我很多启迪。
在《论语》这部书里,让我记忆最深的是“君子有九思”这段。它是这样写的: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它的意思是:君子遇到九种情况要思考:看的时候,思考是否看清楚了;听的时候,思考是否听明白了,脸色表情,要想到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想到是否严肃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思考怎样向别人请教;发怒时,要思考会有什么后患;看见可得利益,要思考是否合乎道义。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读到这句,我不觉有点脸红。平时我和爸爸妈妈交流讨论的.时候,态度很差,经常说着说着就不耐烦起来,象一头莽撞的小牛,全然不顾妈妈的感受。以后,不管是什么事情,我对爸爸妈妈态度都要好一点,好好商量。
“事思敬”,在学习中,我也没有达到这个要求。我有时候做事不认真,学习应付了事。美国航天史上有次航天飞船失事,不是因为什么重大技术失误,只是因为有几个螺丝没有拧紧。有时候我做数学题错了,不是因为不会做,只是因为草稿太潦草,数位没对齐,算错了。今后,不管什么事,我都要一丝不苟。
以后,我还要经常温习《论语》,按里面传授的道理去要求自己,和别人友好相处。
读论语有感2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是儒家文化的起源,贯穿于中华数千年文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何谓孝?问孝《论语》,孔夫子四言以蔽之。
一曰:“无违。”何谓也?“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孝敬父母,最基本的就是对父母以礼相待。以礼事亲,方能称孝。古代二十四孝中丁兰刻木事亲,甚至因妻子对雕像不敬而将其休弃,这种做法虽然并不能为现代社会所接受,但也足见“礼”在传统孝道中的重要位置。反观今日,公务员廖天野等所谓优秀人才对年迈父母殴打辱骂,有些子女为争家产将父母逼至自杀,他们连最基本的礼都做不到,又何谈孝道?
二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挂念父母,关心父母,是孝的重要表现。曾参噬指痛心,黄香扇席温衾,古人对父母无微不至的挂念、关心令人动容。而今天,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为照顾瘫痪母亲背母上大学;湖南卫视变形记主人公梁小友即使来到城市依然挂念父亲腿疾,后悔参加变形而无法替父亲分担农活,这些现代孝子故事更唤醒了人们心中孝的意识。“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方。”作为子女,如果心中能时常想着父母,行动上自然不必多言。
三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敬源于心中,孝敬父母,只有物质上的供奉远远不够,发自内心的敬才能给父母带来真正的'温暖。新二十四孝将精神上的孝敬作为孝的重要内容,鼓励人们多回家陪伴父母。与此相反的是,忙碌的日本人无空回家看望父母,却发明出“代孝”这一职业,让他人代自己陪伴父母;我国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竟将“常回家看看”作为硬性规定写入法规。这值得人们思考,父母所需要的子女孝敬究竟是什么?我认为外在形式都是次要的,心中有孝,父母生活贫苦也感温暖;心中无孝,父母生活富足亦觉心寒。
四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心里敬爱父母,脸色自然好看,只有发自内心的孝,才能让亲子双方都体会到孝的乐趣,这是孝的最高境界。闵损芦衣顺母,即使遭后母无情虐待仍面无怨色,在父亲要把后母休掉时还极力挽留;李密为了照料生病的祖母使其善终,写下《陈情表》毅然辞绝显赫的官位。这些是心中敬爱父母长辈而将自己置之度外的发自真心的孝。尽管父母年老多病,时有糊涂,但仍然尽心侍奉,毫无怨言,这对当今的很多人来说恐怕都很难做到。
孔夫子这四言,本质在于子女对父母应怀有一颗拳拳孝心,一片由衷敬意。问孝《论语》,让我们追随《论语》的脚步,从现在起将孝道身体力行!
读论语有感3
《论语》中有一句话:死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直到小学毕业的那一天,我才真正理解过去的含义。异常的是,每当我走在熟悉的路上,我才逐渐意识到时间的流逝。
每个人都经过小路,但是每条小路都不一样,每条小路都有不同的特点和意义。
我家旁边有一条小路。它有许多弯曲和泥路。每到下雨天,它都很难走,每次干净的鞋子都会变得很脏。
自从我上学以来,我每天都走这条路。现在我已经走了六年了。它每天陪我上学,放学。
一开始,我只把它当作一条普通的道路,把垃圾扔到上面。有时,会有一系列的小损坏。之后,我开始对这条路有了感情。我开始帮它清理垃圾,但只有很长时间才清理一次。我马上就要参加小考试了。我不会再走这条路了。告别学校。我意识到这条路实际上陪伴了我很多事情。这真的很重要。
有一天,当我回家的时候,我突然停在路上。回想起这条路和我之间的事情,我感到有点内疚。我想我欠这条路很多。因此,我想到了上学。从刚上学到立即离开学校,我什么都不懂,但当我刚上学的时候,就像我对这条路一样,一开始,我不尊重它,恶意破坏它,所以我想早点离开学校,感觉上学就像被绳子绑着,很难受,但直到真的离开,却又舍不得。
回顾过去,今天的脚印和平时不一样,比平时重。的`确,我要面对小考试,和学校说再见,离开老师的怀抱。这么重的包袱压在我身上,怎么能不沉重呢?雨越来越大,脚印越来越模糊,身体越来越累。……
感谢你-论语,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一定会理解你所蕴含的道理。
读论语有感4
这个寒假我读了《论语》,《论语》是我国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几代弟了编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的.伦理思想、道德观及思想。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让邻三尺”,这篇文章讲的是两个邻居从刚开始不肯退让自家的院子到后来各退三尺地,从而两家的房子都合适了并且成为了很好的邻居和朋友。通过这篇文章,我懂得了我们要理解、多谦让对方、多替别人着想,别人快乐的同时也带给了自己的开心快乐!
《论语》这本书中有很多寓意深刻的好文章,虽然我不能理解其中更多的含义,但我想只要多读几遍,我会悟出更多更深的道理。
读论语有感5
《论语》,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新的学期,我们学习了它其中的十二章,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它们的意思,当我再次读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想起了以前写作业时的场景:放假了,老师总会留一些作业,一开始还认真的在写,过了十几分钟,我就摸摸这儿,摸摸那儿,当我拿起课外书要看时,还在心里对自己说:就看十分钟。可是十分钟过去了,我仍然还想看,我心想:再看十分钟吧!反正作业也不多,我半天就能写完。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半个小时过去了,我还是没放下手中的书。直到书的'最后一页被我翻过,已经过了两个小时了,我抬头看看墙上的钟表,才发觉已经过了两个小时了。我才埋头奋笔疾书,但作业还是没有在一天之内写完。第二天上午,我又坐到书桌前,下定决心要在上午之前把作业写完,可是我写着写着又想起昨天晚上吃饭时看的电影,里面的搞笑情节让我不禁笑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才认真地埋头写作业,当我写完作业时,已经是晚上了,本来今天可以痛痛快快的玩一天的,可是因为我写作业时的不专心,这个计划才“泡汤”的。就这样,周末过去了。当我学了《论语》中的这句话时,恍然大悟:时间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我们“浪费”掉的时间,永远也不会回来的。想想我看课外书,想电影里的情节时,那些时间用来写作业该多好啊!这样的情况每天都会有,都是因为我不知道时间的宝贵,做着这件事,想着别的事,时间就是在这不知不觉间流逝。
《论语》,这部书中的一则就可以给我们这么大的启示,别说整部《论语》了!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读《论语》的好处是多么大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让我们一起珍惜时间吧!
读论语有感6
今天,我读了《论语》的的七、八章,其中,第七章讲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在的学习很有帮助。不过,有一句话说得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纵使是像孔子这样的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所说的话也不一定全都正确。
在第七章里,孔子有这样一句话“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意思是:只传述旧的文化典籍而不创作新的,相信并且喜爱古代的文化,我把自己比作老彭。在这一句话里,孔子提出了“述而不作”的原则,这是孔子思想中国保守的一面。但是要完全的“述而不作”只讲述旧的东西而不创新,那么古代的那些科学家从何而来?喜爱古代的文化知识是对的.,但我们不管要有“述”还要有“作”要敢于创新。如果孤单的典籍里又不合理的地方,就要推陈出新。比如孔子说的这句话又不合理的地方,我们就不能对这句话完全遵守。在生活中,我们也养敢于怀疑权威。不管是多们伟大的人,做过的事说过的话都不可能完全正确,只要有错误我们就不能照搬,更不能盲目相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新的创造。
读论语有感7
论语,一个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他讲述了“仁”.“礼”.“德”……的教育,让我们懂得了真心待人,与人为善彬彬有礼,敬贤礼士,冰清玉洁,严于律己 ……
在孔子看来要想完全达到仁是极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帮助培养仁德。而仁德的人应该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达到也帮助别人达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
“仁”,我们要先让自己学会去爱,在引领他人学会去爱,让世间充满爱,大爱满人间!
《论语》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作,也是人类历史与世界各国共同的宝贵财富。
读《论语》,让我懂得了君子之道,明白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学论语,学宽容。学论语,学正义。学论语,学义气。
读了论语,我们要学会宽容和忍让。即使别人对不起我了,我也应该原谅她。是论语让我知道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学会了宽容别人,也就快乐了自己。我们何乐而不为?
读了论语,我们要学会正直和善良,我们用真心对待他人,用心底那颗最忠诚,最热情,最朴素,最真诚的心对待别人。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所以对待朋友要有义气,才够朋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论语给予我们的是无穷的真理与智慧,未来的日子我将通过论语不断地进行自我增值,不求做一个腰缠万贯的有钱人,只求做一个心明如镜的快乐人!
读论语有感8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出自《论语》。《论语》这部典籍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出自《论语》。《论语》这部典籍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今年,我和妈妈一起读起了《论语》,我从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是告诉我们,每天要数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与朋友交往是否守信了?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对于这句话,我有深刻地感受。记得有一次,对门的阿姨来我家玩,让我朗诵一段诗歌,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还大喊大叫。阿姨走后,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觉得自己做得对吗?好好反省反省自己。”“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在我耳边响起,我回到房间,认真地反思自己刚才的行为,觉得自己刚才很不礼貌,非常后悔,向妈妈承认了错误,下定决心,以后办事情要三要多加思考,不能莽撞,做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反省自己,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让我懂得,温习旧的知识就能产生新的知识,可以为人师了。就拿今年的期中考试来说吧。由于考试之前我没有认真复习功课,导致以前的知识都遗忘了,成绩很不理想。孔子讲的“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太有道理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经常复习旧知识,这样知识不仅能牢牢记在心中,还能获得新的知识。
《论语》这部典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里面还有许多做人的道理,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我们要学习《论语》的精髓,传承经典,筑梦未来,成为更优秀的人。
读论语有感9
读《论语》有感2500多年前,一位智者站在河岸上,看着浩浩荡荡、汹涌澎湃的河水,曾发出这样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正是这种珍惜时间、勤奋好学的精神,使他成为炎黄子孙心目中的“圣人”。他的思想,千百年来,一直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启迪着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如何调适对他人的心态,是首要解决的一个人生观问题。《论语》中,长者们娓娓道来,净化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有空闲的`时候,多多去翻一翻着精致古书,每次沉思,都会使你的思想升华。 “吾十五而治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耳熟能详的名句是孔子在讲述自己大致的人生轨迹。对此,我们当然不能紧扣文字的表面意思,我们所要吸取的是他那种乐观向上的人生志向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学习的重要以无需多言了。《论语》上说学习要以博大胸怀、道德修养作为基础;要以清楚的自我认知作为前提。有了这两个条件,才能够“无常师”;才能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才能够“识其大”;才能够“不耻下问”。学习,随时随地可以是一个新的起点;却永远没有终点。简单地说,《论语》用最简单的话语、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圣人最真实也最深刻的哲理了,《论语》的内涵博大精深,意蕴深长,值得我们深思熟读、领悟运用、发扬光大,让这颗国学经典中的璀璨明珠永放光芒。
读论语有感10
日常生活中,父母总是告诉我们:只有好好学习和读书才能有出路,才能改变自己的未来。听到这些话后,我们绝大多时内心掀起“这些道理我都懂”的波澜,也可能会产生反感。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可曾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学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学、怎么学才能成为好学之人?
学习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书中占有较多比例。在读完《论语》后,孔子告诉我其中的答案,使我对学习的见解不仅仅停留在表面,有了更深的感悟。
一、学何?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告诉我们: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我们要学习的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换位思考,不仅仅只想到自己的利益,避免在人际关系出现较多矛盾。
二、为何学?
子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弊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孔子告诉我们:喜好仁德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喜好聪明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放荡不羁;喜好信实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拘于小信而贼害自己;喜好直率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捣乱闯祸;喜好刚强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狂妄自大。在孔子眼中,仁、智、信、直、勇、刚都是好品德,都是我们应该加以修养的。但是,如果不通过学习而明白事理,不能把握其实质,便很容易造成危害,从而由“六言”变成“六蔽”。由此可见,学习的意义非凡!
三、何学?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告诉我们:温习学过的知识,预习新的知识,可以成为其中的老师。我们可采取的学习方法是在学习知识后,及时的温故,及时的思考,重视量的积累,促成质变。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告诉我们: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思考而不学习也是很危险的。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深体会和牢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终日而学矣,不如须臾之所思也。在如今的学习型社会中,不但要求我们全面学习,终身学习,更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在高中阶段,我们学习了较多的'理论知识,而缺乏对一些实际问题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多思考、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告诉我们:勤勉而又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而感到耻辱,方能成为好学之人。这就要求我们在遇到难题时,要不耻下问。而不是以韩愈《师说》中,那些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好学的人。
学习,不是空乏的获取知识,而是用知识去充实自己,推动成功。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在孔子认为,思考是学习必不可少的过程,学习的最终结果是学以致用。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学而思,思而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读论语有感11
读完《论语》,坐着发呆,迷茫中,庄子. 秋水中的一句话浮上心头。 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不是说它薄,而是说安全,宁愿祸福,也不愿意去,不能害。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是什么?
是一个在文化封冻的河流上用肩膀拉船的纤夫,是一个在人治和专制之间撑船的摆渡人。
一个自由的思想家,由于世界的束缚、统治的变化或被哄抬或谴责,一生都在追求不成功的仁理想。
善良的'人一直在呼吁同情弱者,但他们总是把德国人归类为强者。他们似乎天生就不属于同情的范围。事实上,世界上大多数优秀的人因为分享、竞争和排斥而变得最弱。
孔子是最好的例子。
在谈论理想的时候,浅浅的一句话:我和点也!(莫春,春装既成。冠军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沐浴在沂,在风中翩翩起舞,咏而归。)包含的已经漠不关心的失望怎么能不引起感叹呢?
《论语》中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而是简单的道理和以身作则。想想你周围的人。
这些性格经常被展现出来,但我们很少如此清楚地看待那些习惯于漠不关心的人。也许在中国的血液中,有一个绅士的影子,只是通过孔子等待德国人的吐槽,凝固了它,现在墨水,代代相传。
也许德国人从不抱怨。通过字里行间,他们只能隐约看到孔子的无奈。记得有人曾经说过:一半的论语治天下。孔子有一整部《论语》,只留下无奈的忍耐。
读论语有感12
《论语》当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是知也。”每当我读这句话时就会想起寒假的一件事。
“咚!咚!咚!”有人敲门了,会是谁第一个来拜年呢?我打开门,看见姑妈一家人先来,奶奶就叫我带六岁的小妹妹去玩。我就带她去堆雪人,正在滚雪球时,她问我:“娟娟姐姐,你觉得我聪明还是你聪明呀!”我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我聪明呀!我比你懂得多。”她又问我:“那我就问你两个问题,好吗?”“可以呀!”我心想她是个孩子,问的`问题我一定能回答,就爽快地答应了。
她一开始问我:“雪是什么颜色?”“白色呀!”我肯定地回答。她又接着说:“雪不管怎么样,都是白色的吗?”我说:“只要不加有颜色的东西,一定是白色的。”只见她把雪放在手上,走进屋里,她手上的雪就溶化了,变成了透明色。“哎哟!”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哪,真后悔。
接着她又问第二个问题:“雪和冰一样吗?”这是我沉思了一下说:“不一样。”她又说:“只要不加任何东西,都不一样吗?”“对呀!”我笑着说。随之,她把雪和冰放在手上,又拿进屋里,雪和冰都变成了水,她说:“这不是一样了吗?”我顿时哑口无言,脸红耳赤。
这件事后,我又想起了《论语》当中那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从此,我也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最聪明的。
读论语有感13
学期,我们学校新加了一门课程——经典教育。我们五年级学习的是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论语》中有很多知识,让我受益匪浅。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学会的知识,要按时去温习它,这不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吗?"是啊,对于学过的知识,我们只要经常去复习,就能够更加深刻记住所学的内容,对学过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可以学以致用。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每天都再三反省自己:替人家办事有没有尽力?与朋友交往讲信用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用心复习?"
这句话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只要我每天都按照这三点来反思自己的行为,我相信,我就可以改掉生活中、学习中的一些小毛病,让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的到更大的进步。
读《论语》不仅可以增加知识,还可以改掉一些坏习惯。以后,我要更加努力学习《论语》,以及其他的经典著作,在经典阅读中茁壮成长。
读论语有感14
我认为,像佛教一样,每一个经典,每一个想法,它可以传播永恒,不是因为他有多深,一定是它抓住了人性的一些弱点,从长远来看,人是一种非常难忘的动物。论语主要是两部分,生活和学习,但生活和学习不同于科学知识的积累,知识可以通过媒体积累,但对人们来说,每个生活都是一张白纸,即使有关于生活的知识,他也想自己的实践和理解才能真正收获和进步。另一方面,人们对自己的理解和控制往往不像科学知识那样客观和理性,或者如果他们想做一些实际的事情并取得成就,他们就不能依靠自己的脾气。自私、贪婪、欲望、懒惰是人性的一些弱点。孔子告诉我们的是克服弱点,最终取得成功。由于人性的`弱点是永恒的,所以20篇论语,虽然经过几千年,却依然历久弥新。克服这些本性,克己复礼,仁义礼智,必须付出一些努力。所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不可否认的是,以《论语》为代表的孔子思想,无论今天的人们如何尊重或批评孔子,还是他的思想被政客们如何蹂躏,都深深地刻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反映在人们的行为中。然而,在现实社会中,随着社会的转变和思维的变化,孔子的思想在几千年的历史差距下被稀释似乎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
论语给了我太多的启示,关于交朋友和养身…… 论语中的人文精神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希望大家多关注汉学。对一些工作有更多的见解,让我们共同提高修养。
读论语有感15
以前对于《论语》只是片面的点点滴滴的了解一些,读书活动使我在工作之余,忙里偷闲中粗读了于丹教授的《〈论语〉感悟》一书,对其中的道理虽然谈不上大彻大悟,但也收获良多。
《〈论语〉感悟》是于丹教授继《〈论语〉心得》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的基础上,讲述了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和仁爱之道。于丹教授仿佛是一位烹饪高手,用一个个浅显易懂的小故事,把一段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感悟的方法来解读,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透彻而又入木三分,真正走到了我们心理。
看过“孝敬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孝敬”仍然现代社会道德素质的朴素的起点。在今天这样一种人人平等,法律公平的社会里,“孝”仍然是做人的根本。
看过“智慧之道”,使我们懂得了“智慧”是一种思维方式,拥有了知识并不代表拥有了智慧。真正的智慧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以知识作为积淀,以智慧来努力提升我们的境界。
看过“学习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在今天这个时代,信息纷纭复杂,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那些东西真正有价值,才能把所学到的知识来建设祖国,回报社会。
看过“诚信之道”,使我们懂得了“诚信”虽然中国儒家提出的道德理念,但是放到今天,它依然是一个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基本的道德水准。如果我们每一个人从内心的真诚出发,建立和守住信誉,就一定会建设起一个诚信的社会。
看过“治世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德政”作为《论语》“治世之道”的核心,在整个文明走过两千多年的有了法治作为保障的社会中,可能道德的力量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能发挥它的功能。
看过“忠恕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忠恕”就是忠诚于自己,善待他人。如果以这样的心态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不管这个世界如何纷乱,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生活得自在一些。
看过“仁爱之道”,使我们懂得了“仁爱”的思想是儒家哲学里基石下的.基石,重点中的重点。仁爱就是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就是用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人好。如果我们生活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里,那么整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的确,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但是当我们把这些压力看作是一种学习,看作是一种动力的话,可能我们工作起来会轻松很多。这种轻松更多的表现在心情与心境上,家庭中多一份孝道,同事中多一份谅解,以诚待人,勤奋工作,那么我们收获的将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读论语有感】相关文章:
读论语有感03-07
[经典]读《论语》有感07-27
读《论语》有感07-03
关于读《论语》有感03-19
关于读论语有感07-05
读于丹《论语》有感05-29
读论语有感15篇09-25
读论语有感14篇07-29
读论语心得有感03-28
读论语译注有感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