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时间:2023-02-19 08:24:4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汇编15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汇编15篇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中提到:“对幼儿园老师而言,与家长沟通,积极寻找教育的最佳切入点,从而提高教育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幼儿教师除了在每天上学、放学的过程中与家长面对面沟通、进行家访等方式之外,还可以努力思考,建立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法与幼儿家长沟通。”现在我们每个月都会去孩子的家中进行家访,以家访的形式面对面的与家长进行交流,这种形式受到家长们的欢迎,作为老师也能在家访的过程更多的`全面的了解孩子。但我们的家长由于平时工作比较忙很少来幼儿园里,接送的大部分都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更别说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了解老师的教育工作,体会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了。虽然我们幼儿园在学期中也会组织一些亲子开放活动,但家长对幼儿园平时的常态教学活动却知之甚少。

  为了促进家园之间的理解、沟通,我们曾经开展过“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走进课堂”的亲子系列活动,该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积极响应,有很多家长都表示愿意走进幼儿园,尝试着做一回老师体验幼儿园的教学工作:记得我们有一位在银行工作的妈妈,她准备了一些钱币给孩子上了一堂“认识人民币”的数学活动,一开始上课孩子的积极性非常高涨,特别是她的孩子更是非常开心和自豪,但后来由于都是以讲解和示范为主,孩子们开始蠢蠢欲动起来,让这位妈妈无法掌控,活动结束后她对我说:“周老师!你们上课时怎么能让孩子注意力一直集中的,我在课上真是没有办法,你们可真不简单啊……”还有一位是在环保局工作的妈妈,准备了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环保课;还有是警察爸爸,给孩子上了认识“安全标记”的活动……这些家长通过走进幼儿园,“客串”一回老师,他们更加了解了幼儿园的工作,也体会了老师工作的不易,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加的支持和理解了,而我们也在此类活动中受到更多的启发。因此,利用家长的丰富资源,让更多的家长走进课堂,架起家园沟通的桥梁,受益的是我们的孩子。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

  ”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并不容易,而作为一名深受幼儿和家长亲睐的教师更不容易,其肩负着是无数人的期望和重托。对新时代的教师也无疑是一次对知识、教养潜力、综合素养的考验,其中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就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在实践与反思中,我觉得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务必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出发点。教育活动设计应适应幼儿水平,对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滞后。资料应以幼儿身心发展的成熟程序为基础,注重幼儿的学习准备。幼儿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活动设计应促进幼儿内部矛盾的产生并解决,促进幼儿尽早尽快地获得发展。教师不就应把着眼点放在幼儿这天明白了什么,明天将学会什么,而就应着重思考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潜力,如何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学习,以及该活动会对幼儿的发展起什么作用等方面。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幼儿园的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好处。要求选取贴合学前儿童学习的生活经验,把富有教育价值的资料纳入教学之中,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众所周知,对幼儿来说,生长是重要的,他的发展是随着生命运动而进行的。儿童在自己的亲身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由此获得各种生活知识,习得人际交往的经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应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遵循生活化的原则。

  学前儿童的生活是活动,爱活动是学前儿童的天性。活动化原则是指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以活动为基本形式,其本质是透过调动幼儿用心进行外部活动而引发用心的内部活动。这种内部活动不仅仅仅是智力运演,也是情绪调节、态度构成、知识结构化过程。

  读后感:一节成功的活动设计,不仅仅能教会幼儿许多本领,对我们老师也是一种成功,那么如何设计一节优质的教学活动是我们老师值得思考的,在我们选取一节活动时,选材很重要,同时也需要教者有过硬的教学潜力

  回顾自己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曾想“约束”孩子。当孩子们说话时觉得他们太吵了,期望他们安静。但是这种“约束”对孩子们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们想说的.、想做的*却更强烈。因为在此时我是“主人”,而孩子们是“服从者”。所以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的,所以孩子们的安静时一时的,只要我一离开,他们便会很快的开始交谈起来。

  当我接触蒙氏教育,开始了解蒙氏时,尤其当我阅读了这段话语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让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规则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让他成为教室的主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忘记那些“不许动”的原则,因为这种“不许动”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们那种强烈的“我要动”的*。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动,我们都就应让孩子去动,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这时孩子们“安静”了,有秩序了,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纪律。在自由之后所获得的纪律。

  所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时,老师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就能很好的发展。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

  每一次学习陈鹤琴老先生的著作,都会带给我新的思考。最近又一次重温了《陈鹤琴文集》,陈老的“活教育”思想体系让我对自己从事的幼儿园教育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陈鹤琴先生的课程论明确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我园地处全国的农业示范区——杨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如何开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践行“活教育”?如何更好的让“活教育”思想来引领我们,让我们的幼儿教育更加生活化、自然化?怎样挖掘教育资源,创设“活”的教育环境,更好的支持孩子的发展?随着对《陈鹤琴文集》不断的深入研读,结合工作实际和自己的思考,有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教育课程观

  陈鹤琴先生认为“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切合人生的课程内容就是“儿童的一饮一食,一草一木的接触,灿烂的玩具用品。”因此,在陈鹤琴先生参与起草的1929年的中国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中,自始至终地贯彻了生活课程的思想,连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餐点”和“静息”都纳入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陈鹤琴先生的源于生活的幼儿园课程观尊重儿童的兴趣、特点,体现了学习活动中儿童的主体地位。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生活”一词也频频出现,教育内容要生活化成为了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基于以上教育思想,我们应坚定“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以及“生活课程化、课程生活化”这一课程观。“生活课程化”重在认识到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要树立教育的整体观,让生活课程化。“课程生活化”重在我们要把课程内容渗透到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树立教育的整合观,让课程生活化。

  二、“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教育内容

  陈鹤琴先生的课程论指出:选择幼稚园课程内容应该遵循三条标准:1.凡是儿童可以学的东西,都可能作为幼稚园教材;2.教材必须以儿童的经验为依据;3.凡能使儿童适应社会的就可取为教材。基于以上依据,我们应该联系幼儿生活实际,结合幼儿兴趣,充分利用本土教育资源生成园本教育内容。

  课程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支柱。陈鹤琴曾说过: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的、形式化的,只有大自然、大社会才是知识的真正来源,是儿童学习的活教材。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不可能依靠抽象的.符号和逻辑的推理,而是依赖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当选择的课程内容为幼儿所熟悉时,他们才能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投身于他喜欢的工作中。他主张幼儿园的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根据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科学地组织和选择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

  “整个教学法”是陈鹤琴先生针对分科教学的弊端提出的。他认为:“我们不能把幼儿稚园里的课程像大学的课程那样独立,什么音乐是音乐、故事是故事的,相互间不发生影响。我们应当把幼儿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因为生活是整个的、互相联接的,不能是四分五裂的。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其组织形式必然是综合的。综合化,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强调幼儿园课程的综合也是《纲要》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生活实际又结合本土教育资源生成这样三个园本主题活动课程——六一主题、体操比赛主题、农高会主题。这三个主题,内容均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时间上根据既定时间适时开展。活动的形式上,从活动前的准备、到活动的进行和开展、再到活动的小结、反思与评价,整个过程都应该按照主题活动以课程形式来开展;这样通过引导每一位幼儿完全的参与园本主题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生活中的节日教育,也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尤其在传统节日方面,例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节日,我们都可以开展相应的班级教育活动,在游戏中、活动中引导孩子学习社会知识,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三、“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教育环境

  环境作为幼儿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资源,其创设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发展。陈鹤琴先生“活教育”中的环境观至今对幼儿园环境创设有着深远影响。陈鹤琴先生“活教育”中的环境观旨在创设更适宜幼儿成长的环境,促进幼儿和谐发展。“活教育”的教学论和方法论,体现了“共同学习模式的建构”和“以儿童为学习主体”等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要让幼儿真正的参与进去,要让环境材料与幼儿的主观经验相符,能让幼儿产生共鸣,与幼儿产生互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因此,我们在音乐特色课程建设实践过程中,要注重选择适合幼儿的材料,尽可能选用幼儿专用的设备设施,活动材料的大小、高度、功能等都应是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在教育环境创设过程中,应做到以科学的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为前提,以“活教育”思想为指导,集艺术性、教育性和互动性为一体,创设温馨、舒适、安全、愉悦的丰富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终身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陈鹤琴老先生的教育思想激励着我不断进步,相信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定能帮助我不断成长、不断收获。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4

  别人向我推荐了一本书,书名叫《我为谁工作》。闲暇时细阅,颇有感触。就象书中所言: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莫过于书了。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让一个人从失败走向成功,从忧伤走向欢乐,从灰心失意走向奋发图强。的确,一个人读的书越多,就越能明白事理,也就更能读懂人生,更加珍惜人生。人们说人生是一条路,而这条路确实是无数本书铺成的。如果没有了书,那么它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就会永远只是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路,甚至会变成一条被人们遗忘了的路,一条被人们丢弃了的路。培根的一段话尤为精彩:“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数学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变……无非就是让我们博览群书。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相信我们的生活就必须会充实幸福。

  《我为谁工作》就是这样一本好书。虽然我只是把它粗略读完,但封面上的一段话给我很大的感悟: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当把心态回归到零,把自我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个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能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我们当中的有些人,时常处于消极颓废的心理状态中,觉得社会太大,自我所学、所想的在现实中经常行不通。完美、成功的`境界离自我更是遥不可及。于是,便有些垂头丧气,驻足不前,面临人生的道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也有时候,对自我当前的工作不太满意,导致了一些负面的情绪。这样,抱怨与痛苦就产生了,在这个时候,一本好书,它能够帮忙我们,它启示了我们的思维,掀起了我们久违的热情,亦诠释了某些灰与黑的现实本质。

  然而,工作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工作是每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职责,如果没有机会工作或不能从工作中享受到乐趣的人,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他们就不能完整地享受到生命的乐趣。工作是付出努力以到达某种目的。每个人都有自我的目标,也有自我的梦想,正是为了获得某些东西到达某些梦想,或是成就自我,为了拓宽、加深、提高自身的技能,将自身全面发展成为和谐美丽的人,我们才会专注于一个方向,并为此付出毕生的心血。工作是一个施展自我才能的舞台,除了工作,没有哪种活动能有如此高的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以及如此强的个人使命感,和种种活着的理由。工作的质量往往决定着生活的质量。

  要明白,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情。你,在为谁工作?让我们一齐来调整好自我的心态,一齐走向成功之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用热情去重燃工作的活力,再来一次触动心底的反思,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内心深处承认并理解: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我工作。这个朴素的人生理念,职责、敬业、忠诚就从而诞生了。敬业铸成灿烂人生。爱岗,在自我的岗位上闪闪发光。在平凡中创造着不平凡的辉煌,勤奋努力、自强不息,要明白我们不是在为谁工作,更不单纯是为了赚钱,我们是在为自我的梦想而工作。我们要把自我当作工作的主人,才能更好地从中获得发展的机遇。

  不言而喻,答案已经很明显,我们是为自我而工作,在为自我的人生工作,既然这样,我们就应当负起天经地义的职责,义不容辞以诚信为立身之本,言必有信,行必有果,尽心尽力,忠诚第一,忠诚于工作,忠诚于同事,诚实坦率,视诚实为生命,敞开心扉,坦荡处世,率直为人,把职业当作生命的信仰。记住,我们是在为自我的人生而工作,一齐努力、一齐奋斗,为创立和谐社会而尽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

  往往对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我总觉得无能为力,只能采取比较强制的措施。虽然也知道应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但总以失败告终。读了这本《我们这样管孩子》这本书,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教师首先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儿童的学习兴趣往往是和好奇心联系在一起的。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是孩子求知的一种反映,也是儿童智慧的火花。他们有探索现实生活中各种未知事物的强烈愿望,对周围一切都感到陌生、新鲜、好奇。正是出于各种好奇心的心理和举动,有时难免要闯祸;有时他们对大人所说的,也要亲自试一试,企图自己找出答案。平时孩子往往爱问“为什么”,有的家长由于不了解他们这种好奇、好问的特点,把这些正常现象看成是捣乱、淘气,因而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采取冷淡、漫不经心、和支吾搪塞的态度,或者不予理会。这种做法,会有损于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要知道,儿童的智力正是在好奇——满足——好奇中得到发展的。对于求知欲旺盛的孩子来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知道了从来不知道的奥秘。揭开奥秘后所体验到的愉快和满足的情感,反过来又激起新的探索兴趣。作为家长,不仅要尊重、保护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而且应努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幼稚的好奇心发展为强烈的求知欲。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确切、通俗易懂,有条理地给以答复,如果暂时答复不了,可以告诉他:“这个问题等弄明白以后,再告诉你。”切记事后一定要兑现。与此同时,更要鼓励孩子自己去了解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和纷法复杂的社会,让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自己读书、观察、思考,寻找正确的答案。

  作为教师还要积极发展孩子的广泛兴趣。根据儿童好动、兴趣不稳定的特点,应发展他们正当的兴趣爱好,并注意把他们的兴趣引向对知识和科学真理的追求上。由于儿童生理发育不够成熟,兴奋和抑制发展不平衡,表现出幼稚、好动、注意力容易转移,加上缺乏生活经验,对学习的社会意义理解不深,所以他们的兴趣带有显著的偶然性,多样性和不稳定性。低年级儿童的兴趣往往是不分化的.,他们似乎对什么都感兴趣,大到日月星辰,小到蜘蛛蚂蚁甲虫,都要问一个为什么。

  随着智力的发展,知识经验的积累,孩子的兴趣逐渐分化,最后往往表现出对某一或某些方面的特殊兴趣,以至终身。事实证明,如果儿童小时候兴趣广泛,那么它的求知范围就大,各方面的知识经验就多,智力发展的前景就越广阔。所以应该培养孩子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在引导孩子切实学好课内知识的同时,应法培养他们广泛钓兴趣爱好,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家长要选好书籍,并指导阅读,以逐步提高读书兴趣。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多看、多听、多接触大自然和社会,扩大生活范围,增长见识;要引导孩子阅读童话、科学幻想小说、科学故事,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还应鼓励孩子学会唱歌、跳舞、国画;参观各种艺术展览,学会美化、布置自己的住房;鼓励孩子自制玩具、做贺年片以及各种科技制品等等。总之,要有丰富多彩的活动。

  作为教师还应注意发现和引导儿童的偶然性兴趣。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孩子在某个时期对某项活动或某一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与此同时,又产生了他对与此有关的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对这种偶然兴趣应积极加以引导,使之成为稳定、持久的兴趣,成为推动孩子学习的强大动力。应该看到,任何科学家都具有比一般人更强烈的求知欲,推动他们顽强勇敢地攀登科学高峰。

  书中的每个字每句话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相信我只要这么做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都将会提升,提升学习兴趣才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6

  阅读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这篇文章,使我深有体会,黑板是教学中使用最普遍、最直观的教具之一,而板书设计则是配合教师教学,以形象的框架结构,简明扼要的文字书写在黑板上的重要的教学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接受外界信息,90%来源于眼睛,板书正是教师为促进学生教学信息而精心设计的视觉代码。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感触很深,具体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 创设情景,激起学生主体参与的兴趣

  1.好的教学设计能激发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如果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不感兴趣,那么势必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而恰当地利用板书设计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些较有艺术性的板书很可能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

  2.教学设计是实现教材及大纲要求,向课堂教学过渡的必经环节,它上承教材研究和教学设计,是其必然发展结果;下接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因此它也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3.教学设计实质上是教师为实施课堂教学而做出的具体行动计划或教学方案。有没有这个计划,计划制订得怎样,将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优劣,这已为大量的教学实践所证明。

  4.教学设计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教案是一个把科学知识因素、情意心理因素、已往组织课堂教学的经验因素、传知授能的技艺因素以及对教学的内容信息量大小、信息质优劣、教学难度速度等可控因素都统一起来的复合体。

  因此,编写教学设计对增强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 提出问题 ,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热情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思想,情感,信息,知识交流的过程。如果仅仅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没有 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学也不会有什么成效,所以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

  问题是开展科学教育的起点。有效的问题情景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对教学过程起着导引,定向,调节和控制的作用。问题要围绕教学中心内容,提问的形式要灵活多样。用“新”唤起学生的“心”,学生才会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思考。对于学生熟悉的内容更要善于变换角度,改变方式地提出,并且要有新的要求,使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会有新鲜感,才会启动思维神经 ,才能激发学生运用知识探索新问题的积极性。

  三. 体验角色,深化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

  活动是激活兴趣的舞台,是促进发展的战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增设一些趣味活动。让学生进入角色。这些活动可跟学 生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也可跟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四. 认真小结——师生互动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深化,系统,归纳课堂上所学知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培养学生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时,要打破教师的小结专利,通过让学生个人小结,两人一

  组小结,小组讨论小结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系统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小结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自主参与创造的过程。这样学生才算是真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将所学内容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中进行的。”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活跃思路,共享资源,探求多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会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要时时想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强调主体的发展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课堂要由师生共同创造,与学生共同发展成为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7

  读完《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震惊,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当通过一段段短小却精辟的文字去了解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些他所创立的教育理论时,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因为他在多年前提出并研究的问题,正是今天我们所倡导的的理念。

  书中也谈到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1。虚心;2。宽容;3。与学生同甘共;4。跟民众学习;5。跟小孩子学习;6。肃清形式、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

  通过读书,使我学习到了:

  1。教师和孩子是平等的,我们的`教育要以幼儿为本,有一颗宽容的心,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

  2。尊重,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孩子,教师对孩子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孩子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孩子还要学会欣赏孩子,特别是对个体幼儿、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8

  书籍是承载着人类智慧的阶梯,他不仅是我们踏上学习的第一个台阶。也是我们在今后自我提升的最快“捷径”。

  作为一名幼儿园的老师,我同样非常的喜欢读书。这不仅仅只是因为我作为教师的身份。更是因为我是一名求学者,一名渴望知识和发展的人。对我而言,书籍中的知识和文章,对我都有着如同“花蜜对蜜蜂”般的吸引力。但不同的是,对比与仅能品尝一会就得回味的“甜食”,书本中的“花蜜”却能长长久久的陪伴着我,甚至成为影响一生的思想。

  如今,在的成为老师之后,我在书籍的阅读上也不再像过去那样杂乱和随性。在阅读和理解方面,也更加偏向作为一名老师的思考方式。现在,我对我近期阅读的一些类型的书籍的感受心得记录如下:

  幼儿教育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这是我最主要的选择。尽管已经参加工作了很久,但通过阅读,我却能发现更多、更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这让我能在思想上对自己不断的更新,改进,让自己能深入的理解到幼儿教育并不仅仅只是在教材上的那一点知识!对他么而言,整个生活都是一个大课堂!这样的认识,让我在教育上不仅仅限制于课本和课堂,还引导他们认识的世界,认识生活。

  思想心理类:思想是最难以琢磨的东西,遥记得最初来到幼儿园的时候,一位小朋友拉着我的手想说什么,但我却丝毫不理解他想表达什么。如今,通过自己对幼儿心理书籍的了解,我深深的感到后悔,当时的`孩子因该是有什么事情想要我帮助,但我却没有做出相应的回答,这不仅给幼儿留下了不信任的印象,也同样是我作为老师的失职。

  为此,对于幼儿心理学的知识我一直都有在研究,幼儿们很难说清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我们作为老师,更要去主动了解!这就是我对心理书籍的体会。

  此外,还有疾病预防类的书籍,它教会我预防季节性幼儿疾病,并学会了紧急处理的知识与技巧。以及生活安全类的图书,它的图文生动的讲解了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和预防知识。还有管理类、启发类……各种各样的书,给我带来各种各样的知识。

  越是阅读这些书籍我越发的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但是,就像之前所说,“生活也是一个课堂”。为此,我不仅要读书,更要更具实际的生活情况去读书,将书本中的知识,确确实实的利用到生活上,工作上,让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习型幼儿教师。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9

  本书是由艾米·劳拉·多伯罗、劳拉.J.柯克和黛安·翠斯特·道治等撰写,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在幼儿园中题“课程”都遮遮掩掩、躲躲闪闪的背景里,《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无疑给我们一种新的观念震荡。这一课程以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理论为依据,充分关注了家庭、社区和托幼机构之间的关系,关注了保教人员、家长和社区成员的关系,以优质教育的思想,系统构建了托幼机构的创造性课程。

  《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是梦想的,更是现实的。所谓梦想的,就是有追求,有目标。有些追求和目标基于对幼儿和幼儿家庭等因素的合理评估。与其他年龄段的课程一样,设定幼儿发展的目标,是落实课程梦想的主要步骤,也是保教人员确定自我的工作目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拟定各类工作计划。本书所展示的计划较为具体、直观,又有示例,清晰明了,有操作性。《托幼班创造性课程》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将一般的幼儿发展目标落实到异常的幼儿身上,为设定个别化目标,真正研究“为孩子及其家庭定做课程”。这个过程,是以评估特定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前提的。该书详细地说明了评估幼儿需要和行为并确定目标和行为的进程,示例生动、趣味。尤其是对幼儿观察和对观察资料整理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此外,该书提出给幼儿规划一个能满足他们需要且是传递正向信息的环境,主张“将幼儿的家长和文化带入托幼机构”,这些观点,一方面体现了教育机构环境的特点,另一方面体现了以幼儿为本、以幼儿发展为重的原则。该书还在保护幼儿的安全及给予幼儿行为明白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可操作的策略。

  《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是现实的。当规划。环境等转化为幼儿和成人的行动时,幼儿的发展就成为可能。《托幼班创造性课程》详细地说明了在一日生活中如何了解幼儿的需要,如何满足幼儿的需要,如何明白幼儿具体的行为,如何调整幼儿特定的情绪。涉及幼儿的交往、睡眠、饮食、玩耍、制作、欣赏、模仿、扮演、阅读、律动、郊游等等日复一日的具体行为。涉及特定活动的准备,涉及幼儿在活动中需要的基本技能,涉及幼儿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心理现象,涉及幼儿在活动中可能产生的困惑,涉及可能产生的同伴交往或成人的交往,当然,也必定涉及成人对幼儿行为的鼓励、引导策略。该书在这些方面的表述是很清晰的,也是具体生动的。

  看完《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我深切感受到,一个优秀的幼儿教育课程方案,是扎根于幼儿生活的,是能真实反映幼儿的需要和本事的,并且有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我能够在其系统的指导策略中感受到理论的力量,也能在这些策略中感受到作者们长期的实践和思考。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0

  最近,我在阅读一本书名字叫《不会说话的孩子想“说”什么》。其中有一个章节谈到“培养快乐、负责、有潜质孩子的5个诀窍”。

  在学习这5个诀窍之前,要先了解孩子天生就会使用的9种情绪密码:好奇、开心、惊奇、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

  诀窍1:允许孩子充分、合理地表达所有的情绪密码(尽可能不让孩子的情绪受到压抑)。

  表示开心、好奇的情绪密码,都是正面的情绪密码;表示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这些都是负面的情绪密码。

  诀窍2:尽可能鼓励孩子多多表达好奇和开心的情绪密码(尽可能让正面情绪充分发挥,及至最大)。

  例如,孩子抓起一本图书或是杂志,开始动手撕扯。如果这本书不是那么珍重,你不妨先观察一会儿,看看孩子对撕扯所发出的声音、撕扯时候的感觉、撕扯本身都有什么反应。或者你就应扪心自问,孩子是不是在模仿父亲撕报纸的动作。然后,要让孩子明白,你认可孩子的兴趣,也对此表示欣赏:“这本杂志很棒,对不对上方的图案也很漂亮,纸张也很棒哟。”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撕杂志,那就那另外的纸换下它,同时要跟孩子说:“这本杂志不能够撕,这有一张纸,你能够随便玩。”

  诀窍3:排除引起苦恼的因素(尽可能设法消除因其负面情绪的因由)。

  有的孩子只要看到戴眼镜的人就会哭,如果我们忽视孩子的这种表现,或者对孩子的哭闹不予理睬,这样做会让孩子误以为你没有明白他发出的情绪密码,这样不仅仅仅对孩子没有帮忙,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苦恼。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能够把孩子抱起来,让孩子背对那个人,也能够请那个人把眼镜摘下来,或者还能够问那个人是否介意让孩子玩一玩他的眼镜,以便消除孩子的负面情绪。

  诀窍4:用话语帮忙孩子表达情绪密码。

  例如,小孩子正因饥饿哭泣时,不好只是喂他,也要花时刻同他说话:“我听到了,孩子,你此刻饿了对吧,我们找点东西来吃吧!”若孩子被汽车喇叭声吓到了,你能够跟他说:“那种声音真可怕,把你吓坏了。”孩子开心地荡着秋千,你能够用话语增强这种经历给孩子带来的正面感受,能够发出夸张的声音,比如“哇——”的.一声,或者说:“你玩的很开心,对不对”这些语言描述不仅仅仅对孩子的感觉予以认可,同时也能把孩子身体的感觉用语言描述出来。

  诀窍5:明白孩子的愿望,他想要变得和大人一样。

  1岁大的索尼娅走到电视机后面,想要看看那些奇妙的电线和插头,这时父亲平静地说:“索尼娅,若果插头在插座里,电线就会有电,你碰它会受伤,到我这来,我给你看看这段没有电的电线,看看到底是怎样回事。要不来玩这个好玩的球吧!”然后索尼娅走到父亲面前,听父亲简单描述了一下电线和电流的用途,就开心地玩球去了。这时父亲不妨说一句:“索尼娅,谢谢你不去玩那些电线,我爱你。”

  在这件事情上,首先,父亲以平静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并干预了她的危险举动,尽管孩子不能完全听懂父亲的意思,但她明白说话的含义和语调。其次,他还给索尼娅带给了一种十分好玩的东西——球。最后,“谢谢你,我爱你!”他用这样正面的语言对孩子的做法予以肯定,引导索尼娅在行为上做出改变并给予奖励。这位父亲所有的举动和反应,都是在给索尼娅师范一些宝贵的经验,还会有助于她将来长成一个心地仁慈、态度冷静以及情感和谐的大人。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1

  作为一名教师,从书本中吸取知识是再正常不过了。但作为一名幼儿园的幼教,我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能去“读书”了。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变得方便,但同样,生活的节奏也变的更快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很少再有机会去接触书本,甚至是电子书籍。

  而在这次的阅读活动中,我们意外的得到了参与阅读的要求。尽管很意外,但是对我来说,也不失为一种难得的充电机会。对于这次的阅读,我选择了基本与幼儿相关的书籍以及一些童话。这些都能给我的工作带来帮助。以下,是我读书的心得体会:

  一、对幼儿知识书籍的感受

  这次的阅读,给了我很多的收获,尤其是这些幼教知识书籍,这些书籍记载的都是一些篇幅较短的实用知识经验,我每次都是趁着幼儿午睡或者自己休息的空闲时间来阅读。

  尽管只是利用零碎的时间来看书,但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帮助可不小。这些看似简单的知识中,有不少都是非常实用性非常强的经验!我们老师之间常常互相交流,但是却渐渐的沿用了一套在学校中教导的方法。但是通过阅读,我学习到了不少更为出色的小技巧。这些不仅给我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方式,更让我在各种活动和游戏中想出了不少的好点子!大大的丰富了我的教学。

  此外,我也学习到了不少的幼儿知识,并且认识到了我们平常一些习惯中的错误,我不仅仅自己吸收了这些经验,并且还和老师们交流,经验,将自己的收获交流了出去,让读书的效益更大化!

  二、对童话阅读的体会

  选择了童话,本身是为了让我能更多的掌握也些教学材料,也能成为一些实用的比喻。但是,通过童话的.阅读,我发现受益的不仅仅是幼儿,看着这些童话中的美好故事,我自己也深受其感染,在教学中要和更能理解幼儿们的行为习惯,并且能更好的去引导他们。

  童话并不仅仅是安抚孩子们的故事,它对于每个人都是一种帮助。

  三、心得感受

  此次的阅读,不仅仅丰富了我的知识,更是让我更加的热爱这份工作。同时,我也在阅读中认识到,自己如今的知识并不足以完成教学,作为一名教师,我必须不断的累积,不断的丰富自己!为此,我会好好的保留这个阅读的好习惯,在今后的也不断的提升自己!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2

  无意中在《早期教育》上看到一篇对《儿童行为管理》一书的介绍也或许是因为我园正在做的一个课题与孩子的行为有关,于是我就迫不及待的到网上买了这本书来看,本

  书是由英国学前教育研究家希拉.里德尔-利奇著,由刘晶波翻译。我对译者序篇中的一小段话印象特深:“你知道,为什么上帝要把小孩子们造得那么可爱吗?......因为上帝知道,小孩子们会把大人弄得很累,甚至折磨得筋疲力尽,如果不把小孩子们造得可爱一些,他担心大人会忍耐不住把他们杀掉的”这让我想起与孩子共同生活的这么多年中,有气恼,有伤心但也有惊喜,有欣慰,有快乐还有希望。我深刻体会到作者在书中提到对教育工作性质的阐释“快乐并痛苦着”。

  “尽管每个人都可以列出一长串中生活变化着的观点,目标和行为,但是这其中必定有某些会终生保持的稳定的核心特征。这些特征是由儿童的童年经验和家庭影响塑造的”读完这段话后,我不竟心理抖了一下,原来我们的一言一行在孩子其一生的发展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我们怎样才能将一个已经养成不良习惯的如一盘散沙的班级培养成一个有良好常规和正气的班级呢?怎样才能让那几个重点难管理的孩子听我们的话,管好自己呢?作为老师我们都明白讲道理有时甚至在幼儿做错后去批评教育他,孩子们很显然都会屡错屡犯,屡犯屡错。有些孩子虽然不会再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当的行为并不代表他真正已经懂得了如何做才是正确的,而他是害怕老师的批评他。即使他在我们面前是个乖乖的好孩子,也未必就这么信服你。

  “在开始了解儿童某种行为的原因之前,我们有必要审视自己关于行为的立场和价值观”。那作为一名幼儿老师,

  我的行为立场和价值观是什么呢?“一切为了孩子好”这就是我的立场和观点。那怎么做才是为孩子好呢?那些上学学过的理论大部分被抛在脑后了,整天拿着工作忙,孩子多,班级遗留问题搪塞着自己,从来没有好好审视,自己与这些科学的教育理论观点偏离了多少。

  因此,我每天依旧那样忙,处理完这一堆事情,还有另外一堆事情,我只想着每天怎么去管理孩子,怎样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孰不知一个好的“管理者”而应是让他的学生学会如何管理自己。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自我管理的技巧和能力,鼓励他们自愿的在自我愿望和规范要求之间折中。我现在是一位管理者,管理着一个班的将近五十名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如何让我班的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呢?如何学会调节自己和别人的需要,不能因为孩子才上小班,年龄小,很多道理不懂,而放弃这个想法,孩子每天都在不断地长大,心智在不断地成熟,这正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也是一个很难很艰巨的任务,既不能放任孩子也不能压制孩子,孩子需要爱和赞同。他们需要知道,如果自己很自私就不会赢得别人赞同。我们要给他们爱要适当宽容他们行为,也要有理由地赞赏他们。正如这句话“增强能力更多着眼于发展自信和积极地自尊,这些个性品质对于儿童积极地行为养成是有利的”。

  我们应该通过哪些方式方法来增强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呢?而且还要注意不能让孩子最后成为一个受不了挫折的孩子。有理由,有根据的表扬,鼓励,赞赏......但我认为这些远远不够,班里的孩子毕竟不是一个,班里的事情并不

  是只有几件,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可能去关注每一个孩子,并不是当孩子需要我们微笑的那一刻我们才会出现。当下,我认为让孩子懂得道理,知道做对了不仅有老师会赞美,小朋友会喜欢,自己也要夸奖自己,也要大声对自己说:“真棒!加油!”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3

  近日读了《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中的《备课新思维》一书,心中有很多感想,现想与大家同分享。备课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很重要,撇开学生因素,一个教师一节课活动的成败就在于备课是否成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各领域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明确自我的主角定位,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帮忙幼儿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明确和协调的到达目标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全面体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并常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等等。对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应认真参加,吸取各项经验,丰富自我理论知识。

  在新课程理念中提出: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让每位学生都有其“个性”发展,每个人的优点各有不一样,应针对每位幼儿的性格特点,年龄特征来因材施教。这些都是我们在备课时必须要研究的,仅有这样研究幼儿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说:大班的语言活动看图讲述《一只袜子》,这是一节看图讲述活动,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们要求孩子能够完整地讲述故事的资料,并注意到细节部分,这也是研究到大班幼儿要重点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能连贯的表达自我所看的图片等。因每个幼儿的本事各有差异,语言表达本事强的幼儿期望他不仅仅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还需丰富故事的资料,说出好听的词语。这部分的幼儿我们在备课时就要用鼓励的语言去让她们自我发现图书细小的部分,给予较少的指导语;而表达本事较弱的幼儿则需要她能够连贯的说出故事资料即可。备课时教师要给予多点指导语言。

  其次在教学目标上也应体现“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知识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校教育中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课程标准关注幼儿的兴趣与经验,精选幼儿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

  此刻幼儿的数学活动与幼儿的生活密不可分,如大班的10以内的减法运算,教师在备课时会研究到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个超市的场景,每人手上有10元钱,超市里的商品都有明确的标价,“我拿10元钱去买2块钱的橡皮,我还剩下多少钱同时转换成减法运算就是10-2=8”等等,这样的活动形式不仅仅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也将繁琐的数学活动变得简单化,让幼儿更有兴趣去主动地学。

  最终我想谈谈我对教学设计的几点看法,针对新课标的理念,我认为自学辅导模式、问题教学模式,“探究--发现”模式等等都是能够体现其特点的,向幼儿高效的传授人类积累下来的各类知识是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事实上,课堂教学室一个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过程,它受学科的特点,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不可能用统一的超越特点的教学情景的模式来套用所有的教学过程,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理念。

  备课对于任何一位教师都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教学活动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环节,仅有做好它,才能上好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以上是我的一些感想,有许多不足,请谅解。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4

  看这本书时很多次有感动到极致的感觉,就像看一部个性好的电影。电影是虚构的,但这本书记录的是真实的,这让我对原本感觉缺乏感觉的生活,又萌生了一丝期望。或许擦亮眼睛,仔细找,感动还是能找到的,个性是我们还有天使一般的孩子做引领。则像一股细细的沙,慢慢流进心里,一点一点填补了石头的缝隙,同时带来一份柔润,抹平石头的棱棱角角。

  作者马丽娟老师:中国第一批理解国际华德福?史坦纳幼儿教育协会培训的幼儿教师李跃儿芭学园资深教师,擅长教育管理,培养、提升教师团队以及对教育感悟的总结。在10年不间断地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积累了超多的教学观察笔记及随笔心得,最终构成本书。

  我带着这样的疑惑去读这本书:

  我们天天都在讲“要给孩子幸福”,那么究竟怎样样才算是给了孩子幸福?怎样样才能够让孩子感受当下的幸福?

  在书中马老师给出了答案:

  马老师的答案:

  幸福对于有的人来说就是,他能撅着屁股在沙坑里玩一上午;能滚着一个破旧的轮胎在院子里撒欢似的跑上几圈;能七扭八扭地缝一个布包包;能将豆沙酱包在面团里放进烤箱;能拿个大瓢给菜地浇水,给羊洗澡……

  我的理解: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就就应让孩子享受他这个年龄段就应享受的任何事情,而不是给予孩子我们所理解的“幸福”。所以,当你看见孩子不顾刚穿上的新衣服,专注地趴在地上看蚂蚁时,请你不要阻止他;当孩子不顾弄脏双手玩泥巴时,请你不要指责他;当孩子天马行空地给你描绘他的理想时,请你不要嘲笑他……因为,这就是孩子眼中的“幸福”。

  在读这本书时,有一些精彩片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片段一:点燃心灵的蜡烛

  “我们要给予孩子机会,让他们真实地学会一件事情,就像他们真实地学会等待一样,孩子们才会真实地活在当下。”

  我的收获:孩子们一旦学会了一件事情,他就是真正地学会了,不会忘记的一种学会。如果我们让一个小孩子很快地学会一件事情,那么相信他忘记得也快。因为,那是他人将别人的发现硬塞进孩子的记忆中,并不是孩子自我想真实地经验它而记住它。所以,就如马老师所说的“我们要做的是帮忙孩子点燃他们内心那盏不灭的蜡烛,保护好它,让它燃烧得更明亮、更久远。”

  片段二:长着棉花糖腿的人

  “一眼看上去,一个孩子和另一个孩子并没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孩子。但是,透过孩子生活中的活动,我们会认识到,每个孩子状态背后都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所看不到的。而要想真正地帮忙到一个孩子成长,了解孩子状态背后的一些缘由,是我们务必要做的事情。”我的'收获: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原本走的路就会不一样,正因为这样的不一样才使得每个人都具有他自我独一无二的个性。然而,孩子是需要我们成人的帮忙,才会渐渐地了解这个世界的。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让一个有困难的孩子得到真正的帮忙,显得尤为重要。而帮忙一个孩子,不仅仅仅是指,对着孩子微笑,问他我能够帮忙你吗,实际上,帮忙的好处远不止这些,这是需记住的事情。我们不仅仅仅要蹲下身来看孩子,更要蹲下心来看孩子。

  片段三:“难相处”背后的秘密

  “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成人要带着一种敬畏和理解这个孩子的态度去感受他、帮忙他。同时,还要看这个孩子的状态是不是已经超出了教育者所能帮忙的范围,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帮忙,我们都有必要了解他状态背后我们看不到的那部分东西。”

  我的收获:应对这类孩子,我们需要的还不只是接纳这个孩子,更需要深入地了解在他的生活中,成人用什么方式在和他交流,还有他的生活环境、饮食、作息规律等都是什么样的状况。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帮忙孩子建立一个适合他的生活环境和具有规律的生活节奏,还需要帮忙他的人给他带给能够学习的情景。让他看到大人是如何对待一条金鱼,如何收拾打翻在地的鱼缸,如何与人一齐做一个事情,如何表达自我……当他看到这样的场景,会从中学习到怎样真正地去照顾一条鱼,会学会用抹布擦拭桌面上的水渍,会学会协助同伴做一个事情,会学会在群众中表达自我的想法。

  读这本书,我就像在看一个个生动搞笑的小故事,字里行间充满着温馨爱与亲切。看着故事里的孩子们游戏、学习、捣乱,看着看着我就会被这些小家伙感染,跟着他们一齐哭,一齐笑,一齐学习,一齐思考,一齐感悟,一齐成长。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书里没有深奥难懂的语言,没有惊人的创见,没有苦心的劝导,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一种发现优点的眼神,一种能够温暖孩子心灵的光,引领幼儿成长。透过马老师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一个宁静的世界,一个充满力量的世界,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我觉得就应像她学习,用心去体会孩子,真心将自我的生活和孩子们融汇在一齐。

  幼儿园老师,绝对不是我们以前想象的那样,只是一个“能带孩子的人”。同其他工作一样,幼儿教育工作需要具备必须的知识基础,工作经验,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个人魅力,创造才华……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有“爱心”就足够的。我相信,透过自我的努力,我要成为一名我自我心中的理想幼儿园教师。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5

  杜威在《艺术经验》一书中谈到了“经验”的概念,定义为“我们经验过的物质完成了历史,有了经验”。这个定义表明“一个经验”至少有两个意义。一是完整性,即“完成历史”。二是圆满性,即“完成”。完整性和圆满性共同构成了“经验”的内涵。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对完整经验的需求。例如,给幼儿讲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唱歌,帮助幼儿完全体验科学的探索活动等。但是,很多幼儿园在追求幼儿经验的完整性的同时,忽视了幼儿经验的完整性。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不断催促幼儿完成作品,为了在活动结束时给幼儿答案,教师会缩短探索时间,给幼儿很多直接帮助。在这种情况下,表面上教育活动完整,教师引导幼儿获得完成某种教育活动任务的经验,但这种经验肤浅,没有积累性。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完整的任务,在关注幼儿经验的完整性的同时,往往以牺牲幼儿经验的圆满性为代价。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的经验完整圆满?

  一是分解。分解是将原来巨大的“经验”分解为小的“经验”。例如。为了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他们可以通过几次活动分别探索水的颜色、味道、流动、物体浮动等不同特性。一首歌的学习可以通过体验理解歌词、初步学习歌唱、歌唱和表演、音乐游戏和创造等几个层次的活动逐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每次都获得比较完整的“经验”,小“经验”的积累构成了完整圆满的'大“经验”。这就像我们大人读长篇小说,看电视剧时的经验模式。

  第二,留下空白。留白是国画创作中的构图方法,接受虚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空白是在教育活动的设计时间歇地预约一部分不安排教育的时间。活动设计时有意识的空白后,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可能脱离紧急教育任务,可能用更多的心力观察、分析幼儿:教师意识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活动计划不一致时,可以根据幼儿现场的反应调整教育计划

  三是时间。充足的活动时间是幼儿获得高质量经验的条件。要想让幼儿经验完整圆满,老师就要学会放慢脚步,善于等待,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按照自己的脚步去探索。有了丰富的活动时间,教师可以不急于给幼儿一个既定的结论,幼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自主探索,自己找结论,自己发现和修正错误。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幼儿体验挫折和成功,感受到困惑、兴奋、喜悦、失落、悲伤等各种感情,幼儿获得的经验丰富、充实,在与原有经验的集合中成为推动幼儿成长的重要力量。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05-06

幼儿园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03-12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精】04-01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推荐】04-01

【热门】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04-01

【热】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04-01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荐】04-01

【精】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04-01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热】04-01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热门】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