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后感

时间:2023-03-09 16:02:3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大学》读后感(集锦1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读后感(集锦15篇)

《大学》读后感1

  一看到这个书名,我就沉入了深思,《读大学 究竟读什么》读后感。进入大学也快一年了,可是从未去思考过......刚进入大学难免会感觉到一些迷惘,因为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目标已经被实现了,所以,一时失去航向的我显得有点手足无措,不知道此时该干什么。《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一本书的书名,我就觉得我可以在里面找到答案。果然......在书里面,作者向读者们概括的说了“读大学究竟读什么”。首先一定要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我很赞同作者的一句话“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因为前者的人格才是独立的,独立的人格理应比一切都更重要”。

  回想我们走过的十几年的学习生涯,我们已经被剥夺了多少独立思考的空间啊?现在我们到了大学,虽然我们还不能说是完全摆脱了过去的那种教育模式,但至少在大学里,我们多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如果我们让中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与我们擦肩而过,那就太可惜了!我们就没有资格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大学生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并将其有效的付诸实践,不断的丰富自己,提升自己。按作者的.话来说,就是要在“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的同时,还应该与社会现实为友。另外,我们要见微知著。要善于思考身边的那些看上去毫无意义的小事,你会发现,生活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另外,作者在书中还列举了大量的事例,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作者身边现实的生活。这些生活在作者身边的大学毕业生比任何一个权威的案例都更为生动而真实。虽然你可能梦想着成为比尔·盖茨之类的风云人物,但是,你将来更大的可能只是成为作者在书中提到的这些平凡的大学毕业生中的一员:毕业时找一份满意的工作,然后挤着公交车上下班,接着盼望老板给自己升职、加薪,最后,你在某个恰当的时候选择自主创业“请原谅我无法让你摆脱这种平凡的模式,我所能做的,只是让你在这条平凡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更坚实。”所以,如果你也是一名大学生,请读一读这本书吧!也许这本书不一定能改变你什么,但是它却会告诉你一些你并不了解的东西。

《大学》读后感2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是道家思想来源也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被翻译的最多的经典名著。经过为期一年的学习,我对道家少私寡欲,知足不辱等境界有了更深的体会,以下是我的感悟。

  道家讲究无为而治。如书中所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说人们相互之间各干各的事彼此之间并无交集,仅有附近的鸡犬之声能够听到。老子期望国家按照小农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自给自足且不需要社会交际,以此来避免人本身的私欲以及一切能导致国家破裂的消极情绪。如果我们单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无为而治貌似是不现实的。可是我们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平凡未尝不是一种幸福。随着我们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幸福指数,而少私寡欲生活过得平平淡淡,没有大起大落,有一颗平静的心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好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处在人们所厌恶的地方可是更接近于道。高尚品德的人做有利于众人的事而不与争,处在卑下的地位但他的.做法是值得人们尊敬的。我们生于这样一个快节奏的世界,有时候可能需要保护自我而不得不做一些自我不喜欢的事。可是我想说,帮忙他人坚持谦卑的态度也未尝不可,也许你会失去一些东西,可是回报却是无穷的。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这句话是说把自我当做天下,那么天下就能够寄予他了:把天下当做自我的生命来爱惜,那么天下就能够托付给他了。我们中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复兴之路还有很长要走,而我们正处在国家的顶端,我们需要为国家的利益不懈奋斗,贡献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力量。“少年强则国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道德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哲学系统,它经过做人处事以及治国方针向我们阐述了我们应当坚持己身,且长且久等道理。我们生于一个从应对面交际向全面数字化科技化互动的过渡时期,所以我们更需要坚持《道德经》里做人处事的道理并且沿袭发扬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使之始终坚持我们中国的特色甚至引领世界。

《大学》读后感3

  初次阅读《小王子》这本书,完全是被它的名气所吸引,它在网络上面的评价很高,是从一个小孩子的眼睛在看这个世界,评论这个世界。

  开始读小王子,不得不为它所刻意追求并表现出来的想像力、智慧和情感所折服。小王子是一个有着一头金发,喜欢笑,却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忧郁的小人,是外星球来的小王子,孤独、寂寞、高贵。来到地球,他有许多困惑,对这些所谓的大人不理解,但是他说,不要埋怨他们,对待大人,小孩子应该非常宽容大度。他爱上了他那个小小的星球上唯一的一朵玫瑰花,花儿也爱上了他,但是爱让花儿变得敏感多疑,不停地折磨着同样爱她的小王子。她言不由衷,她虚张声势,她说话刻薄。其实,这一切都是花儿的小伎俩,她只是因为太怕失去他。小王子因为年轻,看不透花儿口是心非后面隐藏的似水柔情。离开了他爱的花儿。虽然如此,他心里依然爱着她。他一直以为这朵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他觉得自己很富有,他说:如果一个人爱上了一朵宇宙繁星里独一无二的花,这足以让他在看这些星星的时候感到幸福。他会对自己说:我的花就在那儿,在某颗星上。但是他在另一个星球发现了一个玫瑰园,才知道他爱的那朵花原来只是千千万万个花儿中的一朵。他很伤心,原来他爱的那朵花只是普普通通的一朵玫瑰花。

  狐狸告诉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驯服与被驯服。他说:对我来说,你还只是一个小男孩,和其他千千万万个小男孩没什么两样。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也不过是一只狐狸。但是,如果你驯服了我,我们就会互相需要。对我来说,你是世界上唯一的`,对你来说,我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我的生活很单调,我已经厌倦。但如果你驯服了我,我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我就会识别一种与众不同的脚步声,其他人的脚步声会让我躲到地上去,而你的脚步声会让我从地下走出来,像音乐的召唤。于是,小王子知道,那朵花儿已经把他驯服。他再去玫瑰园,看到大片的花儿,虽然觉得那些花儿很美,但觉得他们是空洞的。他依然觉得自己的那朵玫瑰是独一无二的,虽然在别人眼里,那朵玫瑰只是千万朵玫瑰中普通的一朵。因为他知道,那朵玫瑰是他驯服过的,他给她浇水,给她捉毛虫,给她挡风,听她倾诉,他在那朵花儿身上花的时间让他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

  每一个人都会遇见自己的小王子,同样也会遇见自己的玫瑰花,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自己身边的人,学会去表达自己。每一个人同样也会与人相互驯化,那就请彼此珍惜。

《大学》读后感4

  社会就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它教会了我如何生存,如何交际,如何才能干出一番大事业。而高尔基先生就是在社会底层长大的,所以在写自传三部曲中将社会这种复杂写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这本《我的大学》更是令我回味无穷。

  这本书讲述了阿辽沙经历了较为快乐的童年,又度过了城中而有苦闷的打工生活,满怀着理想的他期望能进入大学--这个知识的海洋,但是像他这样的穷人孩子是不可能进入大学的,他来到了“社会”大学学习,触及到了许多知识分子,收到了各种思想的教育,而这所“大学”为它展现出一个越来越宽广的世界。

  是呀,学习不止一种,学习也是永无止境的,学习更是需要持之以恒的,阿辽沙为了读书能够受尽各种各样的屈辱,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学习一下他渴望读书的刻苦精神呢?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上一辈的奋斗精神,在自己的努力中不断实现梦想,不断向新的目标发起挑战。

  社会像一座绕不出去的迷宫,社会像一望无际的大海,社会像跌宕起伏的乐曲,社会也像有着千奇百怪生物的古树林……我们未曾想过要涉足社会,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就已经融入到里面了。阿辽沙就是在这所大学中生存、求知的。在这本书中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并不是那么简单,社会更是复杂。一会儿就有人丢了工作啊,一会儿就有人想不开啊,这些如乱麻般的'人们,这些如乱雨般的琐事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而这时我就更能感觉到阿辽沙他对自由的热烈追求,他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他热爱这所“大学”,更亲近这所“大学”,他学习到了怎样与周围人交流(社会有各种各样的交流方式),并开拓了视野,他更在里面获得新生。

  看看现在外面的大街上, 这些来去匆匆,边走边吆喝的商贩,那些满头大汗还在一步一步吃力搬运的工人,还有顶着炎炎夏日还在街边扫地的环卫人员等等,我相信只要我们深入大众,并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知识与实践探索双行,就已定会有一个灿烂的明天等着我们。

  夜幕悄悄降临,正如生活每天都在继续。我望着窗户,这天上的星星多得数也数不清,它们就像一颗颗钻石般闪亮,而我竟忽视了它们的美丽。不!它们在努力,在为自己照耀,希望成为天空中最闪耀的那颗星!而人生亦如此,每个人都在拼命奋斗,因为都希望在社会中崭露头角,希望成为社会中中最闪耀的那颗星!

《大学》读后感5

  自昨天晚上到今天中午一口气看完了《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让我深深的认识到,不论是那个名人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在他们的骨子里面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一种不灭的信念!也让我重新认识到,苦难的人生,是一种不灭的信念在支撑着前进的动力!

  好久没有写日志里,感觉对于自己内心的表达又显得那么生疏了!曾经对于自己的承诺没有兑现,一而再,再而三的给自己找一些说服不了自己的借口,来掩饰自己心中的那份不安,每当看到别人曾经的青春是那样的拼命,看到赵美华从一个砸过石头,在餐馆端过盘子,在服装流水线上做过缝纫工、技术员,在广告公司做过业务员……她用柔弱的双肩扛起家庭重负,用挣来的微薄收入养活全家,供妹妹读书。最后,她以小学文凭和发表的数百万字作品,大胆应聘著名期刊《知音》杂志社的编辑、记者,并被破例录用。

  这样的高度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达到的,就如赵美华在应聘知音编辑时说的那句话一样,苦难就是我的大学!没有经历磨难的人生是残缺不全的人生,没有经历苦难的人生更不会珍惜这匆匆的时光!但我读完了《我的苦难,我的大学》,仿佛书中的`画面历历在目,久久不能让我平息!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回想了自己的家乡,回想起了我的爸爸妈妈。看到生命一次次的夺走了身边亲人的生命,我只能告诉自己,善待自己的生命,爱惜自己的身体。因为谁也无法预测明天将会发生什么,生命最终逃不过规律的轮回,生老病死,是每一个人都有去面对的。直到今天我还未曾想明白,我要在我有限的生命里留下一些什么,只是这样碌碌无为!更没有明确的方向,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但却未曾找到。有人问我,你的理想,你的目标是什么,我最终不能够给别人一个明确的答案,包括自己。

  总想把这段时间的经历给翻了出来,重新静下心来思考今后的路在何方,我最恐惧的不是苦难,而是没有目标,在人生的旅途中迷失了方向,也会让人慢慢的在纷扰的人世间沉沦下去,耗尽了毕生的时光也没留下什么,带给自己只是那些遗憾。

  总想给自己一个期限,却不知道这个期限是多久!现在给自己最大的安慰就是,一些事情总要经历过,才能给自己一个兑现梦想的承诺!

《大学》读后感6

  中国的古典文学向来是极具魅力的,而《大学》更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这里的“大学”并不是我们现代的大学,《大学》里讲的是如何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以及怎样治理好一个国家,怎样治理好社会。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的第一句写道“《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意思是说《大学》这本书是后代大学教书育人的纲要和准绳。由此可知《大学》对后人的意义重大。

  初读《大学》,仿佛置身云海,完全摸不着北,一头雾水,甚至厌烦其长篇大论,十分乏味,只记得开篇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然而等到真正静下心来细细研读时,才发现全文虽短短二千来字,但是字字珠玑,包罗万象,揭示了许多深刻的人生道理,我也受益匪浅。

  《大学》的总体框架为“三纲八条七证”。“三纲”指“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七证”则为“知,止,定,静,安,虑,得。”将篇章捋顺后,会发现整篇结构紧凑而又逻辑清晰,理解起来也就没那么难了。

  读完《大学》,有两处让我印象比较深刻。一是“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至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它的大概意思是“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想要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多数人读书都带着功利性,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寒窗苦读十余载,只为博得一张好文凭,到头来却忘记了获取知识的初衷。只有少数人愿意潜心做学问,将问题理个透彻,研究明白其原理。而我们只有正确的认识万物,将其研究透彻之后,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现在许许多多学校里都贴有“格物致知”的标语,我想这也是呼吁我们回归到获取知识的最初做法去吧。二便是《大学》中引用的《诗经》中的一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概意思是风度高雅的君子,好像切磋过的象牙,好像琢磨过的美玉。在我看来不止君子如此,我们平时在很多方面都应如此。处理问题或事情时,把它当做磨制一块精美的玉器,反复研磨,精益求精,以追求达到更高的境界。

  书籍是精神食粮,是积累智慧的长明之灯。《大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内涵,不论古代现代,我们都能从中感悟出不同的做人与做学问的道理。

《大学》读后感7

  在没有读过詹姆斯的《实用主义》之前,我一直以为实用主义是一种价值观,一种十分现实的行为方式,而我就是奉行这种实用主义的人。然而在看完这篇选读后,发现自己的知识面又宽广些。

  实用主义,一个既陌生却又是很熟悉的名字,因为它被深深的打上了美利坚的烙印,因为它在美利坚的后盾下不断的向世界各地入侵。它似乎是低俗的——因为它可以说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创制的,但它似乎又是强大的——因为它被世界各国很多的学者、哲学家等甚至是市井贫民所津津乐道。 可见实用主义的影响力实在不容小觑。

  实用主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是一种认识论、是一种方法论、是一种世界观、还是一种人生观?它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在哲学界占据这样的地位,虽然如今已渐渐淡如了人们的眼中,但我们还是时不时的提起它。

  许多人说实用主义动摇到知识的可靠性,使得人类难以生存。在我看来恰恰相反,因为意识到自己的观念可能是错的,才会去不断反思不断填补漏洞。而且实用主义固然动摇了认识的根基,但他认为观念并不如结果重要,只要认识对我们有用那么便是真理。其实归结起来就是有用即真理。如果没用,又何必去认识?亦或者这其实根本不是真理。实用主义让人们走出观念的洞穴,来到实践的阳光当中,而我们知道,后者才是这个世界的根本。 实践才是最基础的,是其他一切的来源。

  当明对具体问题时,实用主义总认为只有实用主义才是最准确、最实在的方法论。它抛却事物的各种各样的性质、属性等,而把他抽象到最后的实体。“把物质叫做世界的原因不会使构成世界的各种成分减少丝毫;把上帝叫做世界的原因,也不会使这些成分增加丝毫。”也就是实用主义在乎的只是实体问题,只是最后的结果的问题。

  一门哲学或者说一位思想家能够流行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是因为他所说的`是能够与生活相结合的哲学。 我认为实用主义就是一门与生活结合十分紧密的。像我在读不懂哲学著作时,搞不明白这些哲学家在说什么时,我就会想学这些到底有什么用,能帮我找到工作吗,对我以后人生道路有什么影响呢,我花费如此多的精力和时间后收到的回报又是多少呢?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实用主义,比较重视结果。

  “实用主义”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一种理论,也非我们想要解决问题的答案。它能够使你简单自如的游走于各种主义者之间,而又能全身而退。因而我还是比较喜欢实用主义的啦。

《大学》读后感8

  《大学》是我国古代儒家重要的教育学著作,较全面地论述了儒家大学教育目标、教育方法与教学的步骤等内容,其教育思想对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大学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目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将美好的道德发扬光大,使民众面貌日新,达到最高的善的境界。第一条重在修己,第二条重在治人,第三条是最终目的。

  为了实现大学教育的三个目标,《大学》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八条的核心是修身,正如文章所说的“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中前四条体现修身的过程,从接触事物开始,获得正确的`知识和认识。在这个基础上逐渐调整和净化自己的思想观念,树立坚定的志向和意志。最终使内心达到纯正的境界。后四条体现修身的成果,由自身,到家庭,再到一个国家,再到全天下。修、齐、治、平是所有正统儒家士人努力的共同目标。八条目前后相续,逐个递进而又相互联系,体现了过程与效果的统一。

  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自我教育。在整篇文章中,都强调了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即“修身”“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1),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因此,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才能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读后感9

  现在正值开学季,不少学子正步入大学的校园,可是我们有多少人明白大学的意义,认识自己的责任。我们有必要了解大学的内涵,找到自己正确的人生方向。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我虽知《大学》是儒家重要的代表作,但可惜过去从没有认真习读过。现在静下心来细读全文时,不禁被曾子的'赤诚教化世人之心所震撼。《大学》的文辞朴素简约,读着朗朗上口,每句话内涵深刻,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作为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大学》在古代一直是孩子必读的启蒙书。

  我们都知道,儒家思想是人人需要的思想,它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从点滴的行为和实践开始,指引我们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完善自我。而《大学》的思想对人们更具有启迪性,它从思想上指引着我们的人生方向。

  1、何为“大学”

  宋代朱嘉认为,“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人生基本的生活卫生和劳作)、应对(是人与人之间的言语、礼貌和态度等)、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十五岁后方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大学”还有博学之意。从古代注解的意义上推断,“大学”应该是如何实现自我,成为完整的大人的方法。

  2、何为“大人”

  “大人”这个名词,在古代主要指做大官的人,或是年长的大人。但《乾卦和。文言》上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如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这里似乎把“大人”定义为与天地合,与日月合,与四时合的人。也就是说,大人就是我们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中的人。

  南怀瑾先生对“大学”的解释可谓最透彻,他认为,凡有志于学,内心修养能达到某一个水准,即称之为“大人”。

  并且他大胆地提出,大人即人人。这种提法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因儒家思想主张人人可成尧舜,那人人即是大人,皆可成圣人。

  这种提法更是一种勇气和承担,如果人人都明了自己即是大人,即是圣人,自然人人思大人之意,行大人之事,人人自可心安矣!

  细细品读《大学》,字里行间都能深刻体会到曾子的用心良苦。回顾我们经常在生活中迷失自我,不能找到人生的方向,我们更应该从当下开始,立心成为大人,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人生才能有意义。

《大学》读后感10

  人之初性本善,善乃做人质根本。

  善乃做人根本,正如儒家所信仰,人一出生就是善良的,在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上他的人生方向是他自己决定的,而他选择的人生方向则是由他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不同的人或事物所决定的,人善与恶决定于他由小到大所经历的事情。

  当一个孩子呱呱坠地,他就是在父母的教化中不断成长的,当他开始有记忆时,他便不断的在学习,曹植与其兄长曹丕的品质截然不同,同是在一个环境下长大的,而兄弟俩却截然不同,为什么……曹丕暴如猛虎,一心想夺取他父王的位置,而曹植却视权力于无物,才高八斗的他在其兄长的逼迫下不得不作出七步诗……这难道不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嘛?被乡人视为灾难,被别人惧怕,乡里人一心想除掉他,而他却全然不知自己在乡里人心中的地位,并很有礼貌的问乡里老人别人这么惧怕自己为什么都躲着自己,当他得知自己在乡里人眼里的地位时,他并没有暴跳如雷,而是为乡里人除掉害物……这说明他的本质并不坏而是在后天成长中造成的,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自别人眼里是一个灾难……

  人一出生就是善良的,曾在沈阳的.一辆公交车上发生了这样的一幕,一个小偷在偷东西,正在小偷将要盗窃时,一个小孩看见了,并喊了不许偷东西,当即,小偷给了那个小孩一个耳光,可是,现场并没有一个人为这个孩子讨回公道,而是在一旁观看……当你得知这个故事你是否想过,如果你在场,你是否会伸出手去帮助那个孩子,一个孩子知道去抓小偷而其他的大人却如此麻木,这说明什么……人本身是善良的,可是在成长过程中被自己所遇到的一些事情所感染,一种惧怕之心在他们的心中作祟,使得他们不敢去伸手……

  有多少人在帮了别人之后反被诬陷,有多少人在帮了别人之后得到的不是帮助别人的喜悦而是被冤枉的痛苦与悔恨之情……正是有太多的这样的例子,所以使得人们的善心在不断的消退甚至消失。

  请让自己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想想如今的社会状况,我们是不是该站起来来挽救社会的善心,来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如果想好了那就请站起来吧!

《大学》读后感11

  小时候读书,老师会要求写读后感,只是那时的读后感过分八股,几乎千篇一律,后来也喜欢上了看书,每看完一本书就会想很多。只是今天所写的大学并非一本书那么简单,或者说不仅仅是一本书。

  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真正的去读万卷书或许会发现,不但没有行万里路,反而在原地停留,大学四年,并不算长,但这四年走过的,却影响了一个人的终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读书自然不是为了统治国家或者从政,说亲民可能扯的过远,古代的大学指君子之学,为人君,止于仁,恐怕现在人或者学生早已忘了何为仁,当然我也承认,我从没有认真考虑过仁是什么含义;我读大学,并没从其中悟得太多哲理,只是学会了一种处世心态。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如此漠然的处世态度,可能很少有人可以做到,毕竟我们所处的社会太过复杂,太过现实,似乎已经很少有人会或者有机会去体会修身的意义所在。

  我们总是以仰望的姿态去面对人生,或许仰望意味着追求,意味着理想,却未曾想过仰望的同时却已经将自己贬了值,人确实该有理想,该有追求,但是这种追求这种理想应该如何去体现呢,我们总是在应对这社会所带来的一切,却有多少人能对所谓的社会现实泰然处之,以一个平和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呢。

  之前看过一本书叫《善待自己、善待生命》,书中有一段话说人用自己的实践一次又一次证明,人是一种可以重塑的生命形式,人是自己自主选择和创造的产品,但走到现实中,我们却把这种重塑生命的'机会交给了所谓的现实社会。

  你用明亮的眼睛看着世界,世界是明亮的;你用美好的眼睛看着世界,世界是美好的,愉快而幸福的生活来自心灵愉快和幸福暗示。我没有很好的理解我所处的世界,所以只好以书中原话来表达我对其的态度,或者我希望我拥有的态度。我想这种态度在现今社会中也算得上是大学中所谓的止于至善罢。

  我的大学才刚刚开始。我的大学读完了。此大学非彼大学,然而,此大学亦彼大学。

《大学》读后感12

  《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在唐宋时期开始受到重视。朱熹把它从《礼记》中抽出,单独成篇,并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大学开篇便提出了自己宗旨,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把它称之为“三纲领”。实现三纲领的途径是“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要做到修身,就必须心正意诚,改掉自己不好的习惯,养成美好的品德。对于子女来说,修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在家里孝敬父母,将来在工作上才能够做到忠和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事例很多,比如,赵善应就是这样的人。

  赵善应是宋朝人,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有一次,赵善应的母亲得了一种怪病,他四处寻医为母亲医疗,但母亲的`病还不见好转。后来靠皇室亲族的关系,请来御医为母亲诊治,御医说要用人血和药,赵善应二话没说,便用刀刺破手臂,用他的血和药一起给母亲服下,不久,母亲的病就好了。但却留下了心悸的病根,害怕雷鸣。所以一到打雷下雨天,赵善应就去陪伴母亲。曾经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赵善应出远门回来,手下人要敲门,却被赵善应给制止了,他说:“不要敲了,我怕惊动母亲。”就这样,赵善应和手下人在门沿下过了整整一夜。赵善应做到了“百善孝为先”,也正因为赵善应孝敬母亲,才被大家拥护称赞,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也正应了《大学》中的那句话:“孝者,所以事君也。”只有在家孝敬父母,在外才能有所成就。

  与《大学》提出的修身要求相比,与古代圣贤相比,我做得还远远不够,比如在家里,我有时会不听话、和家长顶嘴;有时家长让我写作业,我想出去玩;还有时会挑食。在学校,我有时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和同学闹不和,还有……。

  《大学》提出:“为人子止于孝,与国人交止于信”。所以说,作为青少年,在家听家长的话,做力所能及的活;在学校,见到老师要问好,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学习考高分;与同学交往言而有信,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学习。做到这些,就做到“止于至善”了。

  我爱《大学》这本书,爱里边的名句,爱圣贤的智慧,更爱《大学》提出的人生境界。今后,我要努力钻研这本书,以古代圣贤为榜样,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大学》读后感13

  读了简爱这篇名著,我被文章内容深深地给感染住了。

  简爱是一个孤儿从小父母就去世了,而她的舅舅收养了她,但也去世了,于是她的舅妈对她非常不好,她的表哥、表姐更是残忍。不过多久,又来了位波洛克赫斯特先生,她是学校的人,是来面试的,而舅妈说她是个性情脾气,而且爱撒谎。最后波洛克赫斯特先生还送给她一本叫《儿童必读》的书,波洛克赫斯特先生让她读读玛莎 吉-一个人惯于说谎和欺骗的淘气孩子暴死经过的一部分。这时,简爱终于忍无可忍了,她绞尽脑汁说:“我不会骗人。我要是会骗人,就会说我爱你了,可是我要说,我不爱你。除了约翰.里德,世界上我最恨的就是你了。至于这本有关撒谎的书,你还是拿去给你女儿乔治安娜吧,因为爱撒谎的是她,不是我。”这句话我读的时候心情非常高兴的,因为她不会向她的舅妈屈服,我也感觉她的舅妈实在是太坏了,还有约翰里德简直是把简爱当作奴隶一样看待,这样简爱还能容忍她,这是可恨。之后舅妈把简爱送到了学校,在学校她认识了心地善良的语文老师谭波儿小姐,患者这不好病的海伦彭斯......我读到了简爱认识了罗切斯特先生,他对简爱说了一句话:“好吧,简,那就让你的想象力来帮助你吧。设想你不再是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姑娘,认识一个从小就被娇纵惯了的野小子;着小你是在遥远的异国他乡;设想你在那儿犯下了一个大错,别管它属于什么性质,或者出于什么动机,反正它的后果将伴随你一生,玷污了你整个生活。注意,我说的不是一桩罪恶勾当,我不是说杀人流血或者是其他的什么犯罪行为,那会是罪犯受到法律制裁。我说的是错误。你做下的那件事的后果,迟早会使你感到完全无法承受。你采取种种措施以求得到解脱,这些措施是不同寻常的,但既不违法,也无可指摘,可是你也依然处在痛苦之中,因为在生活的`圈子里,你被希望给抛弃了。你的人生正在如日中天的时刻,却被日蚀遮掩得暗淡无光,而且你觉得直至日落都无法摆脱。痛苦和自卑的念头成了你回忆的唯一粮食。你四处飘流,在流浪中寻找安宁,在纵情声色中觅求幸福......“罗切斯特先生说的这些话,我觉得应该很悲伤地说出来,可能他说的这些话就是在指自己的经历吧。

  简爱这本书我推荐给大家看。

《大学》读后感14

  很浅面地读了《大学》,《大学》概含了不少儒家的思想,包括修身养性、以德服人、仁爱等中心思想。下面谈谈我读了《大学》的后感。

  “大学”之所以是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代表着“博大精深的学问”。正如第一句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弘扬正大的品德。只有这样做了,我们才能实现自己要达到的境界,才能志向坚定,从而心安理得,思虑周详,有所收获。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古国,礼仪之邦。我想到当今的社会中,往往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插队、随地吐痰、谩骂等只是冰山一角,更有老人摔倒无人扶的现象,这不仅是道德的丧失更是人性的冷淡。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孔老夫子的.“仁爱”。这样的现状,我们如何能够思虑周详有所收获呢?

  那些想要弘扬正大品德的人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端正自身态度,提高自身修养。这是我从《大学》中学到的。虽然我们只是宇宙中的一粟,但是“Individualscan make adifference。”。古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这样的说法,这些说法在当今社会仍然是试用的。我们每个人只有提高了自身的修养,才能够为他人做表率作用,才能够为他人所信服。而提高自身修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知识。

  在这个日新月异,事物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知识显得极其重要。会认字不叫有知识,我认为有知识是指能够将自己所看所听所学用自己的思想转变为所想,进而转化成我们需要的东西,提高自身。这样的人才叫做有知识的人。

  当今社会,大学泛滥,大学生也泛滥,但是大学生的质量却下降了。大学中,随处可见那些混文凭自甘堕落的大学生,我对这些人心存鄙夷。大学其实也是“大学”,那是一个思想交流碰撞,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一个殿堂,拥有这样一个机会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拼搏。有些大学生每天打游戏、宅寝室,干着80岁也能干的事情,那我们要青春何用?趁着年轻,多学点知识,多培养道德情操,多去参加社会实践,多做志愿者活动,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心存感恩之心,以德服人,诚实守信,与时俱进,即使没有大出息,也会是个受人尊重的人。

《大学》读后感15

  从那首“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临江仙》中,我不由得感到英雄的故事,将在这本厚厚的《三国演义》中演绎。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他与这本书享有同样四大名著之称的是《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水浒传》在上次的假期中我就阅读过了。而《红楼梦》则是以往的假期中我自己抽空阅读的,《西游记》是从小耳熟能详的故事,虽然没有看过原著,但是电视剧,连环画倒是看得不少。这次要求阅读的《三国演义》虽然我以前看过青少年版,但是看了原著才知道原著里还有更多的精彩片段,而且阅读原著也是对我的古文能力的一种提升。

  三国时代,战火纷飞,英雄辈出,但谁是英雄?曹操对刘备说,在这乱世中,只有你我二人是真正的英雄。刘备本想以种菜的假象来蒙蔽曹操,让他觉得自己心无大志,想逃过一劫,但是曹操却说自己是英雄。而刘备身边的张飞、关羽和赵云等人,我也认为他们是英雄。张飞虽鲁莽,但也是英勇无敌,关羽能够温酒斩华雄,屡屡立下战功,赵云能够在乱战中单骑救阿斗。而曹操,是一个一直以来存有争议的人物,被称为奸雄,而他是不是英雄?

  我认为是的,他在董卓掌权,胡作非为时,能够勇敢地去刺杀他,他也为天下的统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有不正确的`行为,但是谁能说人能十全十美呢?所以曹操也是英雄。只不过可能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而把他写成了奸诈之人。无疑很多人都喜欢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我也如此。他总能料事如神,刘备的三顾茅庐让他深受感动,决定出山。在刘备娶孙权的妹妹孙尚香时,诸葛亮给了赵云三个锦囊,让他在必要关头打开。使孙权赔了夫人又折兵。而诸葛亮在后来三气周瑜,刘备死后尽全力照顾阿斗,辅助他的江山。可惜,阿斗是个窝囊废,后来司马迁的一点点好处,就让他乐不思蜀。悲哉,悲哉!

  可以说,《三国演义》上演的是英雄的传奇,里面的人物描写的十分丰满,故事情节也层层相扣。也让我明白了人才是多么的重要,只有懂得如何用人的人,而不是像袁绍那样自大的人,只想自己称帝的,才能在乱世中求得生存。曹操就是一个求贤若渴的人,而刘备也是为了求得贤人而亲自到隆中,三顾茅庐从而感动了诸葛亮。“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就让我感受到了为天下大事纷争的一段永久鲜明的历史。

【《大学》读后感】相关文章:

《大学》读后感03-05

大学读后感02-21

大学的读后感04-02

我的大学》读后感02-23

《我的大学》的读后感03-11

我的大学的读后感02-13

大学之道读后感04-09

《大学之道》读后感04-09

国学经典《大学》读后感04-05

【热】《大学》读后感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