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读后感

时间:2023-03-10 15:29:3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大学生的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的读后感

大学生的读后感1

  我们尊敬的武老师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上,给我们观看和讲述了哈佛大学生的学习。虽然这节课讲的不是书本上的知识,但我个人认为这节课的内容更有效,它引起了我们对比中美教育的方式,及深深地体会到我们中国大学教育的松散。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哈佛大学的学生学习是很拼命的,对于知识的那种渴望,在半夜2点,整个校园灯火通明。学生不化妆,不穿华服,见到最多的就是学生经常一边啃面包一边忘我的读书。我想,作为我们中国的大学生,我们不要求说要拼搏到半夜3,4点才叫认真,我们还是要以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来更好有规律的.学习,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是要认真努力的学习的,要不怕吃苦,发扬我们先人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

  那造成中美大学学生在对待学习时,有如此强烈反差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1、首先,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国大学的教育体制问题。中国大学基本上只要你上了大学就能拿毕业证,而哈佛大学实行淘汰机制。每年有百分之20的学生拿不到毕业证,这样学生就会有压力感,而且淘汰的20%的学生的考评并不是学期末才完成,每堂课都要记录发言成绩,平均占到总成绩的50%,这就要求学生均匀用力、不能放松。

  也就是说他们每一节课都要预习做好准备来应对发言。我认为我们大学的教育就是缺少了这一点,完全是靠课堂老师讲,学生毫无压力,自己做自己的事。而且中国的大学期末考试是占比较大比重的,期末考试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考试前几周的抱佛脚,记老师透露的题目来死记硬背,这样基本上就能过了,很多人有了这种侥幸的心理,对于课程就有了放松戒备,都是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

  2、其次,比较重要的是学生的无目的,没有方向的学习。大学了,很多刚入大学的学生都会有一种迷茫的状态,就是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样做,没有明确的目标。在高中,大家都有明确的目标——考大学。考上大学,进入大学以后呢,没有人告诉你怎样做。加上我们的大学课少,外面的诱惑又抵不住,渐渐的就远离了学习,远离了作为学生你最该做的事。

  3、社会的工作岗位还是看重学历。虽说现在学历贬值了,但是不得不承认,学历还是很重要的,它作为一个过门槛,所以很多有一定能力,但学历不够的还是会被拒之门外。很多人在进入大学后,都放松了,在他们看来,有了学历基本也就行了,他们也会掌握那些需要的技能。但是却没有那种对于学习的渴望。

  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要有那种吃苦耐劳,对于知识真理的追求。我们还很年轻,应该在这样的花样年华中去拼搏,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灿烂!

大学生的读后感2

  在《三国志》里,记载诸葛亮是一个聪明的人,但在赤壁大战中,诸葛亮错用关羽,而关羽还当年过五关斩六将时曹操不杀之恩,结果放虎归山,曹操得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后在驻守荆州的人选上,他又错选关羽,结果荆州失守,关羽被杀。

  在这两次事件中,其源都出自于两次错用关羽,且皆显示出了诸葛亮的错用人。从这说来,诸葛亮并非聪明的人,而一些古人虽都被记载为聪明的人,但其实并不一定聪明。

  与诸葛亮同时期的周瑜聪资过人,帮孙权打的胜仗也不少,也同时被史书记载为聪明人,打他却因妒忌诸葛亮的才能而打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尔后含憾而死。这妒忌之心乃兵家之忌,周瑜犯了忌而死,还能说周瑜是个聪明人吗?

  答案是不能。越是聪明的.人就越容易陷入泥潭,正是因为他们的智慧多了,负担也就重了,也比一般人要易陷、深陷。聪明的人自然就思维活跃,想的自然也就多了,想的多了自然也就越容易犯忌、犯错。而普通人想法不想他们那么复杂,看事情更简单些,有些忌讳、错误也就比聪明人更易避免。

  而聪明人不聪明往往是他们不能善观,善用和善弃他们的聪明。

  善观,即善于观察当前事件和局势,诸葛亮两次错用关羽的做法就是个实例。他明知曹操对关羽有恩,而关羽怀有还恩之心,却依然让关羽在华容道上把关。如果当时诸葛亮大观局势,观察到了这点,让关、张或关、赵二人位置互换,便可使得关羽还恩,又捉住了曹操,岂不两全其美?遗憾的是聪明的诸葛亮没有聪明地做到。

  善用,即善于使用自己的聪明,在这点上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就是个例子。

  福特研制出了第一部属于自己的汽车引擎,后来又推广了汽车,成功发展了自己的汽车事实,身家亿万。福特也因此被冲昏头脑,变得骄傲自大,不汲取别人的意见,最终使得公司惨败。

  如果福特能够善用聪明使头脑冷静思考,善用聪明不犯骄傲自大的忌讳、不犯错,事情也许就会从另个方向发展了。周瑜亦是如此,如其善用才智使之第一时间意识到忌与错,便可避免犯忌、犯错以至死亡了。而这聪明的二人也都没能聪明地做到。

  善弃,即善于放弃他们的聪明。当聪明过多时便是负担,就像聪明的思维虑事一样。而这时懂得去放弃些聪明把感情和思想放空,以空白的角度,客观全面的去观大局,切小意,才是最理智的。的确,在事情发生的过程中,经历的人多少会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但这不正是更考验他们的善弃吗?

  只有善弃了再加上善观和善用,才是真正的聪明,才会却得理智的成功。只是令人叹息的是他们都没聪明地做到,只得让人感叹:聪明人也不聪明啊!

大学生的读后感3

  《理想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实质应当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这个国家必须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在这个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三等:掌握哲学思想的贵族统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大平民。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掌握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须是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本事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仅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邦的正义。

  而代表勇敢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安全,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决定。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统治者间应坚持和谐、团结的关系,被统治者要服从统治者的所有政策,这样,才做到了节制和正义。柏拉图描绘的这一理想蓝图,满怀着憧憬,被之后的空想主义者所向往。

  而读到这部分,我却觉得很多说法都似曾相识,早在中国的夏商周时期,就有用系统的礼制来约束臣民的做法,分封制要求奴隶服从统治,诸侯享有封地上一切努力的劳动所有,但有义务向君主定期朝贡、纳税,君王号召时要集合军队保护君主。而在中国传承了千年的儒家文化,也与柏拉图的许多主张有着相似之处。君主对全国的思想专制、用道德和礼仪约束人民行为、武力全部收归中央掌权者所有……经过一系列的比较和思考,我明白了: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的需要,这一系列的教育灌输、道德约束、假借神意,最终目的都仅有一个,那就是维护封建统治,愚弄人民。

  所以,经过书中的政治辩论,我发现了很多我并不认同的柏拉图的观点。例如:为维护统治,掌权者能够用假话欺骗民众,甚至编造所谓的“腓尼基人的传说”,假借神意来证明人生来就有贵贱之分,“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者。

  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这些都体现了柏拉图所倡导的“理想国”的实质——封建贵族专职的奴隶制国家,特权横行、等级森严,压迫沉重,人与人之间严重不平等。我认为,柏拉图生在那样一个时代,他已经是具有创新意识、目光深远、有改革思考的智者。可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以及阶级的局限性,柏拉图代表的是封建贵族的利益,这决定了他的政策主张都是为封建贵族服务的,他的思想在必须程度上失去了客观性和公正性,有很多的主张都不见得是正确的,他的主张也不见得是真正正义的。

大学生的读后感4

  前苏联俄罗斯作家高尔基出生于普通的木匠家庭,幼年丧父,在小业主外祖父家度过童年。他11岁踏上社会,独自谋生,饱尝人世间的辛酸。后来他接受了具有民粹派观点的知识分子的影响,参加过秘密革命活动,并曾被捕。1981年8月社会革命党人谋杀列宁的事件使高尔基深受震动,而广大人民保卫十月革命和创造新生活的精神也使他深受鼓舞。从此他走上了与苏维埃政权密切合作的道路。《童年》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小说之一,描写了作家童年时代的生活经历。《童年》反映小主人公阿寥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与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故事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恶,爱与恨已经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阿寥沙11岁丧母,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了,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

  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不仅描绘了十九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图景,而且也描写了作家从生活的底层攀上文化高峰走向革命的道路,同时也反映了俄国一代劳动者在黑暗中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艰难曲折的历程;而高尔基审察生活的能力,塑造人物性格的才能,以及对俄罗斯底层人民生活的了解,都是他赢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如这句话所说,梅花之所以能发出阵阵迷人的芳香是因为梅花不畏寒冷的冬天;宝剑之所以能削铁如泥是因为宝剑不断地在磨砺。我国近代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一句话“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这句话向我们陈述了一个道理:聪明往往是属于那些有准备,勤奋的人;天才往往是那些留心观察事物,用心去积累的人。记得有一句话叫做“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有些人正是因为受到一点挫折,而认为这件事谁都办不了的。我们只有一生勤奋,刻苦,才能对祖国,对社会乃全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失败了无数次,但他毫不气馁,经过了无数次实验后,他找到了最佳的钨丝。许多成功人士经过磨难后,才成就了他们的丰功伟绩。

  我们只有勤奋、刻苦才能实现理想与抱负,让我们向着成功迈进吧!

大学生的读后感5

  最近,我读了北 师大博士李明军所著的《你在为谁学习》这本书。

  此书不仅格式给人以新鲜感,内容也别具匠心。书的开篇主要谈了学习、读书,后来话题涉及到各个方面,锻炼身体、心理健康、早恋、网络、理财等等。但谈得最多的是学习和生活心态。这些真切的话语使我受益匪浅。

  读完这本书,我更进一步理解了为自己学习的含义。

  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每个人必须经历。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人都感到学习太苦太累,哭天喊地地抱怨着,好像是给别人学习。既然是为自己学习,我们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再苦再累也必须坚持下去。作为学生,除了老师的期望,家长的关心和成绩的好坏,我们是否真正想过我们为谁学习?是否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学习是我们学生的天职。什么是天职?用赵本山的话说就是“必须的”。既然是为了自己学习,那应该怎么学呢?是让老师管着、家长压着学吗?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是“要我学”,而被动的学习和“要我学”肯定是痛苦的。为自己学习必须是主动的,是“我要学”,只有主动的学习和“我要学”,才会减轻学习的苦累感,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为自己确立人生的高度,为了达到这个高度,持续地努力,就像高楼大厦也是由一块块砖头慢慢累积起来的`,在人生高度的阶梯上奋力地攀爬。在不断努力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学习的兴趣,体会知识带给我们的充实感、丰富感、进步感,逐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老师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家长也常唠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被动地学习,只为应付家长和老师,那学习何谈快乐?学习究竟为了谁?仔细思考后,为自己是最正确的回答。生活中,任何东西都会被偷走。但你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过程是永远不会被偷走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时我们会感到学习是很苦的,是很累的,又是枯燥乏味的,所以总爱把学习放一边,特别是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没有父母、老师的束缚,没有什么考试的压力,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等,让我们离学习越来越远了。但这毕竟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吃苦,哪有将来的幸福人生!学习是要付出汗水的!要始终保持一颗永远进取的心,在学习上永存一种拼劲儿,主动学习,不要怕吃苦,永远记住一句话,为自己的未来是学习的动力,为自己学习应该是快乐的。这就是为自己学习的真正含义。只要想通这一点,你就是学习上的成功者。不要为自己没有好好学习找借口,学习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只要凭借自己的不断努力,持之以恒。任何人都能创造出学习的奇迹!

  好好学习,为自己学习。

大学生的读后感6

  在很久以前就听说过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但一直由于各种物质原因又或者是贪玩调皮的野性没有看成。今天将从图书馆借来的《家》看完了,让我浑身上下有一种急需解放的渴望。

  我从来都不喜欢描写封建时代关于大宅子故事的书,觉得读来味同嚼蜡。但是却有例外,家吸引了我。《家》一书写的是中国社会剧烈和巨大的变革一代青年的历程。觉新、觉民、觉慧三弟兄,代表三种不同的性格,他们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馆中。

  家,是灵魂栖息的港口,是心灵停泊的港湾。它在我们生活中是十分熟悉的,也是分亲切温暖和睦的。然而在巴金小说《家》中高觉新一家却是每天都在明争暗斗,是为了争夺那点家产,正面以笑脸对着家人,转身却是在暗地里说对方的闲话……这样的家,还是家吗?觉慧一直怀着热血与激情却苦于没有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就像一口深藏着暗涌的枯井,等待着人们深入的挖掘。

  书中最有魅力的东西就是矛盾。主人公中觉慧一群象征着一端,觉新连同老太爷一群象征着另一端。关于觉慧的个性,第三回就已经明显了——幼稚、叛逆、热情。刚在督军暑怀着满腔激情抒发了多时积累下的愤慨,又在家里和老太爷吵上了一通。觉慧的激烈与不满和在一旁屈服顺从的觉新形式鲜明的对比,这是新老思想的冲突。

  有很多人因为黑暗而死,而那些留下的,那些在黑暗与矛盾中潜行着的人却分明有着一股激流在推动着。这股激流因为矛盾而真实,因为矛盾而珍贵,因为矛盾而深沉,因为矛盾而被赋于真正的内涵——我又一次被感动了,因为就在那个年代,多少还有一个不小的群体在这股激流中寻找着新的自我,弥补着情感与思维方式的不足。在黑暗与矛盾中,那些被激流鼓舞着的`人,有的勇敢地保护着自己青春的棱角不被抹去,有的即便被抹去了却又最终找回;然而这其中最重要的,确是这股激流在本质上教着一代又一代崇高而理性地探求着所有的事与物,追求着理想,追求着自我价值的一种崭新的体现。因为追求,因为崇高,这股激流才永恒地感动着一代又一代,永不停息……当然在这一股激流中也有着像鸣凤那样的悲剧,有点懦弱,有点自卑,到最后也做出了不屈服封建礼制,忠诚于自己和爱情的选择。

  读完了,我的心还是被其中的主人公占据了,我的心在燃烧,我的思潮在翻滚,我是在悲愤,是在惋惜,是在痛心啊!因为这封建礼制埋藏了多少年轻的生命,让多少本该享受自由爱情的女子成了陪葬品。但另一方面我又在庆辛,正是那些敢于直视封建传统的不足,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先进人们的努力,才能有自由、解放的今天!

大学生的读后感7

  最近阅读了姜戎所著图书《狼图腾》,此书是是一部以狼为叙述主体的小说,讲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内蒙古草原插队时与草原狼、游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

  农耕民族汉族崇拜的是龙图腾,农耕民族的龙图腾充满羊性的胆小与懦弱,代表了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缺乏进取与创造。而身处内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崇拜狼图腾。而这本书,正是以此为核心,带领我由好奇,到了解,最后融入其中。故事的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内蒙古最后一块靠近边境的原始草原。这里的游牧民族在草原上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们养殖着牛、羊,与草原狼一起维护着草原的生态平衡。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他们对狼充满了憎恨,它们猎杀羊群,对人类也存在很大威胁,破坏它们的.家园和安定的生活。同时,游牧民族又对狼充满了敬畏之情。书中写到,住在毕力格老人家的知青陈陈刚入草原不久就孤身遭遇狼群,亲眼目睹了狼的智慧与凶残,侥幸逃脱后他却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狼。在毕力格老人的介绍指引下,他渐渐的了解了狼的习性,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游牧民族把祸害人类的狼作为精神的象征。使游牧民族对狼有敬畏之情的便是狼具有独特的优良品质,它们不仅吃羊,也吃其他破坏草原生态的野生食草动物,维护生态平衡,避免草原沙化。它们极具战斗天赋,它们是为战斗而生的,从一出生开始,它们就利用各种计策谋求生存,无论是声东击西,诱敌深入;还是以逸待劳,欲擒故纵,他们总是与人进行智慧较量,并屡屡取胜。作者借陈陈之口,形象而生动地表达出了狼的智慧与勇敢,在狼头的带领下,调兵遣将,围猎畜群;为了报复人类的贪婪进行的残酷而壮烈的战役。

  狼的自由、独立、顽强、勇敢的精神深深触动了我,狼的本领及智慧也不说与生俱来的,它们也是在艰苦的草原生活中磨练出来的,变幻莫测的草原气候,恶略的环境,还有来自人类的威胁,狼始终生活在险境中。这是一种危机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也愈加强烈,放松就会被淘汰,所以文明应该有狼的这种危机意识。

  看那些让人血脉喷张的狼群的捕食故事,更是能鲜明的看到狼群的威力。狼群由狼王统一指挥,协同作战,无往不利。现在是竞争社会,同时也是需要合作的社会,所以,我们应该具备狼一样的团队意识,相互合作,相互信任,实现共赢。

  狼与生俱来的血性和傲气,帮助它们在恶劣的草原环境中生存下来。危机四伏的我们,也应该具备狼的血性和勇气,积极主动的去面对困难,迎接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大学生的读后感8

  书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它就像我的启蒙老师,让我了解了许多知识,也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记得上一年级时,妈妈给我买了一部《三字经》,刚开始我很不喜欢看这部书,因为我觉得它不像《格林童话》、《伊索寓言》那些书,有一波三折的情节吸引我,而且我也看不懂。妈妈就把《三字经》逐字逐句地解释给我听,她的讲解使我明白《三字经》里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但是它更耐人寻味。

  渐渐地我爱上了《三字经》。《三字经》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精华,也是我们中国人的国学经典。这部书里,每三个字为一句话,一段共有四句。它主要讲述了人的善、恶、学、孝、礼、仪,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书,《三字经》教育我们要爱国爱校,亲师爱友,勤于读书等太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当我读到:“香九龄,能温席。”我真的很感动,小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顺父亲,夏天为父亲摇扇子,冬天给父亲暖被子。他不仅以孝心闻名,还勤奋刻苦,博学多才。

  我们现在的许多同学家境优越,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却不知道知恩图报,孝敬父母,有的还对父母大吵大闹,整天这个不满意,那个不顺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学习,而是赶时髦,比吃穿。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恩情。所以我们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能爱他人,爱集体,将来长大才会爱社会,爱祖国。

  “融四岁,能让梨”讲得就是:孔融四岁的时候,邻居家送来一筐梨,他走过去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大人问他:“你为什么挑小的呢?”他回答说:“哥哥们年纪大,应该吃大的,我年纪小,就应该吃小的呀。”我觉得孔融是一个懂得谦让的好孩子,从小就知道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长。我也要向孔融学习谦让之礼。

  有一次我和妈妈坐公交车的时候,看见一位老奶奶在我身旁站着,随着车子的颠簸,摇摇晃晃的,很危险,我立马站起来扶着她,让她坐在我的位子上。老奶奶笑着问:“小姑娘,你为什么要把座位让给我呀?我对奶奶说:“奶奶,我学习的《三字经》里讲了‘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所以我就把座位让给您坐”。奶奶说:“你真是一个懂事又孝顺的好孩子。”听完奶奶的夸奖,我心里美滋滋的,这都是《三字经》的功劳呀!

  通过对《三字经》的学习,我明白了古代文化之所以能流传到现代,是有它的道理的,例如尊老爱幼、尊敬师长、互帮互助、爱护公物等等,我们应该把这些优良传统一代一代地相传下去,把我们的国家发展得更加美丽富强,这是我的梦想。

  俗语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同学们,与书为友,其乐无穷,让我们点燃读书的激情,在书海中扬帆远航吧!

大学生的读后感9

  “飞花自有草情处,不向枝边坠。随风飘荡已堪愁,更伴东流水、过奏楼。楼中黛玉含春怨,闲倚阑千见。远弹双泪异香江,暗恨玉颜光景,与花同。”

  是啊,随风飘荡已堪愁,愁的是那一伶自尊,在贾府中何处容身;愁的是定玉那一怜多情,情归何处;愁的是她这一生的命运,到底如何漂泊定居。“两弯似颦非颦嘪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月”。她忧从心中来。在贾府里,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因为她明白她将要寄人篱下。于是她将自己筑成一道墙,别人进不去,自己出不得。好不容易宝玉哥哥敲开了一扇窗,她却只能凭窗凝望。

  想想少年衩风催大,现在容颜未改心有疤。疮伤的痕迹浪淘不尽,风蚀不灭。贾宝玉系其一生,负她泪干行。但她注定以泪洗面,以哀愁诉怨,或许她只希望有那么一天可以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消得人憔悴的愿景。

  可是,她的愿景仿佛眼前的落花,在风中翩风,跳着最美的舞。可它们终究是凋落的啊!“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令葬花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吟着《葬花吟》,她用锦囊收集落英,让他们“质本洁来还洁云”,她用一抷净土埋葬落花的同时,也将她美好的愿景一同埋葬在苍穹尽头的香丘里。

  书中的黛玉才情满怀,她的诗中流淌着她对爱情、生命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流淌着她带着淡淡哀愁的愿景。现在我明白了,她拥有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愿景,她是柔弱的,亦是顽强的。或许,她若能像花一样活出自我,便是她的愿景。

  而我呢?我的愿景是什么?我要让奋斗的泪水浸透我的芽心,让牺牲的血雨洒满我的身躯,追求自已的梦想,趁着青春年少,春光正好,即使有一天,我化作一抷春泥,可我实现了我的愿景,我曾经散发的馥郁馨香将布满世界的每个角落!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秋风。

  是否正是这一份娇弱打劫了宝玉?正是她的病,让她一生更平添了几分悲情。让她与众不同,似有一种脱凡的'气质。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只见断鸿声里,她立尽斜阳。她的病不为别的,只为一秋心。

  心较化干多一宿,病如西子胜三分。

  那一天,杨柳岸,晓风残月,只见她独倚西楼,叹月冷,遣情伤,一片烟水茫茫,化作相思泪。她的身世凄惨又悲凉,她的处境彷徨又迷惘。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欲证泪先流,她的才情似那轻纱,轻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细腻似那飞云,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果,又似那些雨,千里不留行,一落向寻轻,举手投足间难掩一份忧愁的才思。

  一缕和风,低低絮语,花舞、花笑,唯有黛玉独倚阑干,留下一病魂常似秋干索的背影,却又不知楼中翠黛含春怨,暗恨玉颜,与花同。

大学生的读后感10

  小王子在第四颗行星中遇到的商人,他实在太忙碌了,工作太多了,做的都是正事,不断计算,讲究精确,没有闲工夫去胡思乱想。小王子问他“你拿这五亿颗星星做什么呢?”他纠正是五亿一百六十二万二千七百三十一颗,并说“不做什么。我占有他们。”“占有可以使我富有”“我把我的星星的总数写在一张小纸片上,然后我把这张小纸片放进一个抽屉锁好。”小王子反驳他“我占有他们,对火山有好处,对花儿也有好处。可是你占有星星,对它们没有好处。”商人张口结舌,无言以对。一路上,小王子自言自语:“这些大人们真的好奇怪。”

  商人其实和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人很像。每天干的都是“正事儿”,忙忙碌碌,为了心中无尽的欲望,无穷的利益,却在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稍微停下就会觉得生活空虚、迷茫,只能通过让自己忙起来来稍事使自己忘却心中的不确定性。沉湎于快速的节奏、喧嚣的声响和色彩的魔术,夜深人静反省起来却觉得自己无比孤独与可怜,愉快早已不再。“我很孤独,我很孤独,我很孤独。”小王子心中的呐喊也喊出了现代人的焦虑。“又干,又尖,又锋利。

  人们一点想象力都没有。他们老是重复别人对他们说的话。”这或许就是我们如今的生存状态,一复一日重复地过活。总是行色匆匆地穿过闹市,手里拿着表思考,吃饭时眼睛盯着商业新闻,不复有闲暇沉思,愈来愈没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如今我们急于用外在的匆忙和喧嚣来麻痹内心的不安,用财产和知识的富裕来填补精神的贫困。“我们一旦接近了自己的真实,我们自己的`完整性也就土崩瓦解,我们的自我的存在也就不复坚实。”我们走得太“远”了。

  “当我是个小男孩时,圣诞树的灯光,午夜弥撒的音乐,人们甜蜜的微小,都曾像这样辉映着我收到的圣诞礼物,让它熠熠发光。”孩童时代的我们真的活得轻松简单,纯粹真实。也许就是一个毛绒玩具、一个糖果、一个拥抱,我们都会开心很久,会很懂得珍惜。这些东西或许在现在的我们看来微不足道,但那时的我们却把它们看得很重要,它们是陪伴我们成长的“伙伴”,是不让我们感到孤单的“朋友”。

  我们为它们,花费了时光。金钱可以给过路的陌生人,“时间”却只给能让我们温暖愉快的人。就像小王子星球上的玫瑰,对于他来说,单单就那一朵,就比那些大片大片一样的玫瑰花重要的多。“因为我给浇过水的是她,我给该国罩子的是她,我给遮过风障的是她,我给除过毛虫的也是她。我听她抱怨和自诩,有时也和她默默相对。她,是我的玫瑰。”正如狐狸对小王子的话“正是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的时光,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

大学生的读后感11

  通过读《大学》我了解到儒家追求三纲八目,这是什么意思呢?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和信仰准则,就是做臣子的必须绝对遵从君王,做子女的必须绝对遵从父亲的意思,做妻子的必须完全服从自己丈夫.

  至于"八目",应该是指。《大学章句》里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条目”,是理学之伦理、政治、哲学的基本纲领.

  在这里我想说说“父为子纲”这个认识,古代的文学中讲到身体上的毛发受之于父母,不可随意的伤害它。从这一点说明了古代的人是多么的重视父母,这里有儒家的孝悌之意,而“父为子纲”也有这么一点味道吧。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不必绝对的遵从父母的意思,但是,做子女的必须尊重父母,理解父母,而且我认为应该尽量听取父母的意见或建议,有一句俗语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大家千万不要因不听父母言而吃亏,不要因曾经对父母不孝而后悔。

  汤王曾在自己的洗脸盆上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如果能每天更新,就天天更新,每天不间断地更新。据称“创新”一词即滥觞于此。 创新是需要勇气的。所谓不破不立,没有打破旧的框架、旧的.体系的勇气,就难有理论上和实践中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进步.

  我认为在学习中运用这个道理再好不过了。现在所有的学习都是硬式教育,所以在市场上买的所有参考书几乎都是一样的,有的甚至是照搬,很少有几道创新题。这就是没有打破旧的框架、旧的体系的勇气。在做题中,不要仅限于用一种方法做,再想想,再想想????这样你才会有很大的收获,并且遇到类似问题能举一反三,迎刃而解啦!

  在生活中,要让自己试着不断去触碰新的事物,刺激自己的大脑,让你的脑子变得越来越灵活,知识面越来越广;反之,一味的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反而使自己越来越落后,头脑越来越简单。甚至,你会像栔訶夫中《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样,就会被人冷落。

  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要自欺欺人 。在班级中,你要看班级名次,在学校里要看校名次,在社会中要找到自己的层次。这时有的人知道自己不行了,于是就想出了一个自欺欺人的办法:在考场上作弊,结果被记处分;在职场上。最后,进监狱。所以说:自欺欺人往往使自己掉入深渊。

  治国先齐家,想治理天下,先把家里的事管好。也就是说,做事情不要急功近利,而要脚踏实地的管好自己的事。在学习中,你可能遇到比你强的人,这是很自然的事。这时千万不要心急,找出自己的学习方法,按部就班的做就好,并与他找差距,功到自然成,一定不比他差。

大学生的读后感12

  自古云:“居安思危”。意思是在自己已经过得安逸舒适的时候,不要忘记其中潜在的危险。这在那个战乱纷纭的时候很实用,但在我看来,对于现在的大学生们也同样试用,只不过这里的“危”解释不同了。

  在当今社会,天才不常有,蠢材也同样不多见。现在许多被称为“天才”的人也可能是比别人多花一点时间罢了。因此,在这里我想说,如果你是天才,倘若你不努力,只是在自己的安乐窝里待着,只会重蹈覆辙“伤仲永”的故事,最后变得泯然众人矣,然后获得别人短暂的同情与惋惜,但是自己的人生从来都是自己掌握的,你如果失去了自己的优势,你的人生也同样会难以改变。如果你是蠢材,倘若你失去了奋斗的信念,选择在别人的同情下生活,到最后你的人生将会失去自由。如果你只是芸芸众生的一员,倘若你不努力,像一颗在土壤表面的种子,不愿埋藏在黑漆漆的土里,只想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那么你永远都不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所以,无论是天才,蠢材还是大众,要想取得成功,他们同样都需要勤奋努力。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功,只有咬紧牙关的拼命奋斗。舒适安逸与享乐都是滋生懦弱的温床,除了让你享受一时的快乐,成为你前进的绊脚石之外,别无其他的好处。

  对于当代大学生也是这样,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出现了许多高科技,使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也越来越便捷,与此同时,带来的也有许许多多的诱惑。因为经历过高压力下的学习,刚自由的大学生们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在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之前,他们也会有一段颓废的日子,会选择在周末或者假期的时候,看小说,玩游戏等,以此来打发自己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安逸,殊不知这样带来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在任何一个不坚定的人来说,都可能被这些诱惑所影响。比如说,游戏,网络小说,电视剧等,本来是大家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一种工具,到头来,其中的负面作用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譬如,网瘾少年。因为网瘾而被退学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在你还没有成立一番事业前,所有的舒适,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别在最好的年纪,只会吃饭睡觉玩手机。

  我们要明白,你想要什么,就得拿出与之等价的东西去交换,想赚钱就得劳心劳力,想成长就得风雨兼程。真正让你变好的选择,过程都不会太舒服,但是只要熬过了这个阶段,你会看到更美好的自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是我们大学生应该执行的一个准则。

大学生的读后感13

  大学生活是令人憧憬与期待的。年少的我,期待着大学生活,憧憬着理想的大学,满怀希望与喜悦。如今,我已为一名大学生,在开学的一个月中,我是迷茫的,崭新的面孔,崭新的校园,崭新的每一天。令我感到欣喜又担忧。在手足无措时,我经老师推荐,阅读了《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七封信》一文,让我感触颇深。

  ①李开复先生的话让我感触尤为深刻,智者的言论就如同黑夜中海洋中的灯塔,引领迷途者的方向。作为一代新时代的大学生,道德品质和有着良好的操守是每个大学生,每个公民的底线。我们应当坚守正直,讲究诚信,遵守人生底线,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

  ②来到大学,经历了高三艰苦的磨砺,与十年寒窗苦的洗礼。迎来了崭新的大学生活。但是,来到大学,也不可忘记,自己仍为一名学生,学生的职责便是学习。艰苦只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和荆棘,我们所走的路仍未结束,我们迈出的只是人生的一小步,剩下的我们依旧应当努力!从无知到无所不知,我们依旧要更加努力,提升自己,升华使自己更加卓越。

  ③自信是做好每一件事的第一步!我们当代青年应当是积极自信乐观向上的,憧憬未来,把握现在,勇于挑战,积极进取,这才是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我们应当学会自信,把握自信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

  ④兴趣是培养的,大学是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各种有能力有实力的人云集之地,大学给你一个机会好好认清自己绽放自己。社团活动也是促进人与人交流的.好平台,积极参加活动会让你受益颇多。把握友情,朋友在生命中,成长中必不可少。好朋友,一起走。珍惜友谊,善待他人。

  ⑤我们从年幼迈入了成熟,已为成人的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见,学会独立,学会自制,学会自律,学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各种处事规律。离开家,来到学校,不可再继续依赖家人,如同鸟儿,迟早有天要展翅翱翔蓝天,离开巢穴是人生必经之事。独立才会让自己真正成熟。

  ⑥懂得选择,学会正确选择,选择也是一种智慧,选择就像十字路,通向成功的道路有许多,关键在于如何选择,选择也是一种智慧,一种成功的索引与方法。

  ⑦21世纪讲究创新,懂得创新,国家需要的这样的人才,作为新时代国家的后备力量,我们应该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大学生的读后感14

  《铁皮鼓》的作者刚修改完最终校样,这本书就离他而去。最终校正发生在十四年前,从此我就失去了《铁皮鼓》。这部小说被译成了克罗地亚语、日语和芬兰语,我料定它会使各国的小资产阶级坐立不安。但泽市郎富尔区是我失去的故乡,它的声名在世界各国不胫而走。

  评论与成见堆积如山,它们似乎阻挡了我通往此书的道路,因为我从未首尾连贯地阅读过印刷好的《铁皮鼓》。五年以来,《铁皮鼓》的写作计划或底稿,它的第一稿、第二稿和第三稿决定了我的生活习惯乃至睡梦。现在这一切都已结束。随后出版的几本书,例如《狗年月》和诗集,当时都已近完稿,唾手可得。

  迄今为止我从未读过装订好的《铁皮鼓》,这可以归因于职业习惯所产生的厌恶感。即使是现在,当有人要求我讲述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的产生过程时,我也只是漫无目的'地翻阅某些章节的开头几页。起初我并不太情愿回顾我往日的状况和写作《铁皮鼓》的起因,我害怕作茧自缚。《铁皮鼓》的作者谈《铁皮鼓》,而他是一位可疑的见证人。

  正因为我承认自己没有资格评述这部小说,所以我可以成堆地清扫垃圾,并且可以避免有益的谎言。这些谎言像插枝一样使日尔曼语言文学的温室欣欣向荣。

  既不是创作欲(诸如我肯定要写并且知道怎样写),也不是蓄积已久的决心,(诸如我现在要动手写了!)更不是某种高尚的使命感或指标(天赋的义务之类),促使我坐在了打字机前。小市民的出身也许是我的最可靠的推进器,因为我要缩短自己与上流社会之间的距离。我雄心勃勃,立志要干一番惊天伟业。时断时续的文科中学教育(我以五年级高中生的身份肄业)更助长了这种臭不可当的雄心。这是一种危险的动力,它常常通向傲慢。恰恰因为我了解自己的出身及推动力,所以我在写作时总是轻松而冷静地控制这种动力。我将写作视作一种有距离感的、带有讽刺色彩的过程。这种过程是个人的,而它的结果(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则是公开的。

  一九五四年我的母亲海伦·格拉斯溘然长逝,享年五十六岁。因为她不仅怀有小市民的情感,而且热爱戏剧,所以在她的儿子十二三岁时,她就不无嘲讽地叫他培尔·金特(注:培尔·金特,易卜生的剧本《培尔·金特》的主人公,利己主义者。)。她的儿子喜欢虚构故事,并且向她许诺将给她带来财富、送给她波斯羊羔皮大衣和去尼泊尔以及香港旅游的旅费。

  《铁皮鼓》在她去世五年之后面世,并且获得了培尔·金特所想象的那种成功。母亲在世时,我总想向她证明自己的能力;然而直到她谢世之后,我的能量才得以释放。

大学生的读后感15

  同学推荐我看这本张海迪的自传《轮椅上的梦》,起初还没有太大的兴致,总以为里面或许也就是些华丽的辞藻,从头至尾。然而,事实却是相反的,张海迪以自身的经历用“方丹”这个角色向我们彻头彻尾地诠释了“坚强”这个词的含义。

  这本自传体小说是张海迪在轮椅上完成的著作,本着坚韧的精神忍受了病魔和残疾的折磨,对自己的未来由始至终都充满着信心,她没有上过学,却自己以超乎凡人的决心自学完了小学和中学以及大学的内容,还努力攻读医学知识,15岁随父母下放乡村的时候她奉献自己的青春,为孩子们教学,帮乡亲们针灸治疗。

  小说人物方丹童年时有着谭静,罗维娜,马燕宁,许和平,黎江,杜翰明一群不会对她抱有偏见,反而可以一得空就和方丹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诉说着属于女生间的秘密…在那些鲜活的青春岁月里,他们有过美丽的梦想,有过朦胧的爱情渴望,也有过痛苦的迷惘,可他们依然对生活倾注着无比高涨的热情。即使中间有过争吵,无奈,失去同伴的痛。留给他们记忆中的却是那些忘不了,抹灭不去的`无悔青春。

  记得书中有段话一直深深打动着我“正像风暴袭来,会掀起巨浪,移动沙丘,折断大树,让世界变得面目全非,那场灰色风暴的威力远远不是任何真正的风暴所能相比的。理想,友谊,爱情,这些梦幻般的词句,这些曾经让我们心潮激荡,脸上泛起红晕的字眼,突然间像浮云一样被狂风吹散了,有的人被驱赶到生活的边缘,忍受着心灵的摧残,那些豪情万丈,急流勇进的人,也在无法捉摸的巨浪和旋涡的冲击下,灵魂破碎……那一切都是不由自主的,在那样的狂风暴雨中,哪一片绿叶不曾遭受它的撕扯呢?”都说大自然是人类的恩人,在我而言,它更像是老师,以它们的方式教着我们的生存之道。没有人的人生道路是可以一帆风顺的,没有挡住我们的石头前行的道路上的高度是没有比较性的,只有我们不断充实自己,冲破困难,前方才有可以任由我们去开阔的一方土地。无怨无悔,尽力则已,一个残疾人尚且能如此坚强,完成非一般的自我挑战,更何况我们是个四支健全的普通人。

  都说上帝为我们关上了一道门就会为我们开出另一扇窗,我们不能一直将自卑面扩大而忽略了自己潜藏的优势,待他日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必定天高任“我”飞。

【大学生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大学生经典读后感02-09

大学生读后感02-28

简爱大学生读后感04-04

大学生的读后感14篇03-11

大学生读后感15篇04-12

小王子大学生读后感03-21

大学生《孙子兵法》读后感04-17

大学生基督山伯爵读后感09-20

大学生经典读书心得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