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语言》读后感

时间:2024-09-28 20:53:0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的语言》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1

  多年以后,一照镜子,就对自己额头川字型皱纹耿耿于怀,这个梗是多年累积下来的,回想自己上课的习惯,有个学生描叙的很贴切:周老师,平常生活中温和,慈爱,对待我们总是笑眯眯的,但是,在课堂上,她是很严格的,若有同学开小差,她眉毛一皱,两眼一眯,啥话也不说,就生生盯着,谁开小差都得拽回来。细想一下,还真是这样,新授课我们是费尽心思,讲得激情四射,变着花样,提高课堂效率,但是练习课,讲错题时,难免有学生开小差,我还真有这个习惯,喜欢盯着学生,靠眼神去提醒他该认真听讲。

  李振村老师的《教师的体态语言》就发出一种信号,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自己各方面的体态,给学生传递正确的,积极的体态语言。做学生欢迎的老师,你不能不懂体态语言。阅读完后,感觉体态语言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

  社会学家把能够传递信息和情感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体态,称为“体态语言”。这本《教师的体态语言》,能够为老师的专业成长揭示一条新的路径,为老师的魅力提升添加一些新的元素,能够为改善师生关系、提升教育效益提供一点新的启示。

  教师的体态语言在教育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不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因此,关注教师体态语言,研究教师体态语言,提升教师体态语言的素养,应该是当下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教师的体态语言》综合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对教师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等进行了细致有趣的描述和探究,为读者打开了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神奇世界,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体态语言是人们在交际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明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姿态,这种特定的身体姿态既可以支持,修饰或者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的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

  作为具有鲜明职业特征的教师体态语言,既有人类体态语言的一般特征,又有自己的鲜明个性,教师在校园里始终处于众多学生视线的聚焦之下,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给教学带来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教师的体态语言在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关注教师体态语言,研究教师体态语言,提升教师体态语言的素养,是当下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的体态语言分为五类,符号性体态语言,说明性体态语言,表露性体态语言,调节性体态语言和适应性体态语言。教师的这五类体态语言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在讲解例题时,解题过程书写在黑板上,结合口授,不断用手来指点板书,所起到的就是强调以引起注意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可以在有限的时空里,传递更丰富的信息,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读到这里,我想到自己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把体态语言作为一项专门的教学准备,没想到教师的体态语言还可以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如果说精巧的教学设计是一道美味的菜肴,教师的体态语言就是这道菜肴中的调味料,少了它,再好的材料也做不出精美的菜肴。反过来,如果加入教师体态语言,教学设计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所有老师都要选修这门课程,学习教师体态语言的精髓,应用到教学中去,做一个优雅的引路人。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2

  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教师的语言,是感化学生心灵不可取代的手段。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灵犀相通的说话艺术。”教师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从其说话艺术上体现出来的。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真地揣摩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的语言。语言有有声和无声之分,我要说的是有声语言,即教师将其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从无声化为有声的语言进行施教的魅力。

  第一,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准。

  教师的语言要科学、准确。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例如,“平年2月只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这句话如果说成“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就不科学了。还有诸如“26这个数字”这样的话也不科学,因为在阿拉伯数字中只有0——9这10个数字,26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数字。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不能犯科学性的错误。

  第二,数学教师的语言要精。

  能用一句话说的,就不用两句话去说。必要时,当学生有积极主动地学习行为和发言欲望时,你甚至可以不说话,要学会“不为”,先做一个旁观者,在旁边观察,伺机引导。“此时无声胜有声”,教育过程中应该多留给学生一些宁静与沉思的时间。一个好老师,不应该是一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口若悬河,锋芒毕露的形象,而应该是一个懂得适当地“藏巧”,会激发学生潜能的智者,应该学会等待。教育是一门艺术,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表现得低调一点,弱势一点,因为这样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提供更多的涵泳的时间。

  第三,数学教师的语言要传情。

  教师的语言应该象催化剂一样,深入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知识基础之中,与其汇合,发生反应,从而启发学生的心智,振奋学生的神经,促其深入思考,这样的语言对学生才有吸引力,才能开启学生思维。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尽相同。当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的`时候,以往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请坐!” “不对!谁再来?”这些单一的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而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老师们善于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

  第四,数学教师的语言要激趣。

  如果你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吸引力和信服力,那么就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你的语言亲切,饱含思想与感情,与学生的智慧和心灵进行活生生的交流,学生就会信服你,跟随你,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

  师生之间需要一种心犀相通的交流,需要对话。“对话”不是“对答”。“对话”的实质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在学习过程中,师生脑海里固有的知识、经历、观念、信息与文本的碰撞,是师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和升华,它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与美好生命的共享,具有生成新思维、新思想的特质。对话的质量表现为:或者增长见闻,或者增强技能,或者提高认识,或者升华精神。

  总之,作为教师应该树立一种信念:用一生的时间去打造自己,锤炼教育教学语言,立志成为一个讲究审美与教育艺术的教育家。让我们把文化、思想和对学生的爱与责任的理想、信念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语言,因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武器、工具,是用来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3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不言而喻,这句话旨在强调教师语言的重要性。

  前些日子到市图书馆消遣,偶尔看到了《教师的语言艺术》一书,这个书名立刻吸引了我,遂借阅回家细细品读。

  《教师的语言艺术》一书首先向我们强调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书中引用了两位著名教育家的话。其中一位是苏霍姆林斯基,他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另一位是马卡连柯,他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效果可能相差20倍。所以教师应该特别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反思这些教育大家的至理名言,相信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会有深深的体会。同样一节教案,有的教师能够用顺畅连贯的语言把每个教学环节自然而然地连接起来,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能够在纠错中柔声细语如春风化雨般温暖孩子的心田,能够在不经意间表达对孩子的欣赏进而激发孩子的内动力,但有的教师却语言枯燥,词汇匮乏,课堂教学生硬呆板,教学效果当然也就截然不同。

  《教师的语言艺术》一书分多个章节,分别从课堂提问的艺术、批评的艺术、表扬的艺术、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艺术、如何和家长进行交流等十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细细品读,每一部分都浅显易懂且简单实用。特别是因人而异批评法和如何与不同的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对作为班主任的我来讲,在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方面启发很大。

  我们的教育工作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性格迥异的孩子,《教师的语言艺术》中,针对教师在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时如何做到因人而异进行了科学详尽的阐述——对于疲沓型学生,采用严父式,对于内向型学生采用慈母式,对于暴躁型学生采用以柔克刚式,对于敏感型学生采用温和式,对于偶尔犯错型学生采用表扬式,对于知错就改型学生采用激励式,对于屡教不改型学生采用严厉、渐进、反复强化式,对于倔强型学生采用商讨式、建议式和启发式,对于性格懦弱型学生采用双向交流式、幽默含蓄式和迂回式。

  对不同类型的家长,《教师的语言艺术》建议,可以分别采用以下沟通交流的方式:知识型家长,如实反映情况,多征求家长意见;溺爱型家长,先对孩子给予肯定,再恳切反映情况,婉转批评渗透期望;脾气暴躁型家长,要采用和风细雨式交流,使其明确贵在共同帮助孩子进步;放任不管型家长,多报喜,少报忧,强调家教的重要性;后进生家长,说优点要有力度,说缺点要婉转,贵在树立家长的信心。

  教师、学生、家长是我们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三个要素。语言是架起三者心心相通的桥梁,教师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善于和不同类型的学生和家长沟通交流,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是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极其重要的因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中还有许多宝贵的经验,还需要我在研读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付诸实践,力争在阅读中提高认识,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师语言艺术》读后感10-26

语言经典语录11-25

语言描写的句子09-19

关于中班语言说课稿幼儿中班语言说课07-03

教师读后感06-09

致青年教师教师读后感10-07

有关《边城》教师读后感 读后感03-04

教师读后感范文10-09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1-03